?

“一帶一路”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TBT)通報特征分析與我國應對策略

2024-05-08 04:30王若雅唐妍琪王淼盧麗麗
標準科學 2024年4期

王若雅 唐妍琪 王淼 盧麗麗

摘 要:作為國際貿易領域一項重要的非關稅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TBT)是指導“一帶一路”國家持續深入推進經貿合作、真正實現貿易暢通的關鍵。我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在滿足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發展要求方面仍存在相對短板。本文基于對“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現狀的梳理,重點分析“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特征,考察通報數量趨勢、國別分布和關鍵領域,為我國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階段高效、合理、靈活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貿易通報,技術性貿易措施,“一帶一路”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07

0 引 言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隨著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順利落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開啟新篇章。作為國際貿易領域一項重要非關稅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TBT)是指導“一帶一路”國家持續深入推進經貿合作、真正實現貿易暢通的關鍵[1, 2]。

現階段,“一帶一路”國家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技術性貿易措施新規頻出,導致相關壁壘不斷構筑和加強[3]。中國遭受的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表現為產品多、區域大、范圍廣等特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出口貿易[4]。應對舉措方面,我國已與“一帶一路”國家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定,并在合格評定與認證互認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規制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重要政策途徑[5]。據“一帶一路”網和商務部網站資料統計,目前“一帶一路”國家與我國簽署并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共16份,其中12份包含TBT條款,如表1所示?!豆餐苿诱J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和行動》指出,認證認可是貿易便利化在全球通行的工具,擁有國際認證是企業產品在國際貿易中暢通的最有效方式[6]。在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格評定與認證互認工作中,我國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制度得到廣泛應用?!耙粠б宦贰本W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AEO認證表現出認證等級(即查驗概率)差異較大的特征,AEO高級認證企業已有3266家,AEO一般認證企業25,346家,一般信用企業1,451,700家,失信企業6710家。

在大國競爭背景下,我國應積極掌握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合作的主動權。為此,亟需系統研究“一帶一路”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現狀,深入分析TBT通報特征,以便及時、高效采取恰當的應對措施。

1 “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合作情況

1.1“一帶一路”國家整體貿易情況

2020 -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貿易總額由110,92 4.0億美元增至128,675.2億美元,增長了16.0%,年均增長7.7%,如圖1所示。其中,出口額年均增加4.8%,進口額年均增加10.7%;貿易總額總體變化趨于平穩,2022年有小幅下降①。

出口方面,前十大國家分別為韓國、意大利、新加坡、越南、波蘭、馬來西亞、俄羅斯、泰國、阿聯酋和印度尼西亞,亞洲國家出口活動明顯較為活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產品共涉及6697種,3年出口總額達19,152,487.8億美元,圖2顯示了前十大出口產品的規模情況,出口體量排在前三位的產品分別是石油原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原油、重油制品(不含生物柴油)、輕油制品(不含生物柴油)。

進口方面,前十大國家分別為韓國、意大利、新加坡、波蘭、越南、土耳其、泰國、馬來西亞、奧地利、捷克,可以發現歐洲和亞洲國家的進口活動較為活躍;進口產品共涵蓋6677種,3年進口總額190,862,567.2億美元,圖3顯示了前十大進口產品規模情況,進口體量排在前三位的進口產品分別為石油原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原油、重油制品(不含生物柴油)、輕油制品(不含生物柴油),與前三大出口產品類別和排序相一致。

1.2“一帶一路”國家對華貿易情況

總體來看,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規模屢創新高,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數量方面,2013-2022年10年間,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貿易規模翻了一番,高于同期我國外貿整體增速和全球貿易增速。結構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機床和家用電器等產品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較快,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農產品進口規模同樣保持較快增速,貿易結構顯現出持續優化合理的趨勢。

按國別來看,2020-2022年,我國出口前十大“一帶一路”國家為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阿聯酋和意大利,東盟國家占6成;進口前十大國家為韓國、馬來西亞、越南、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泰國、智利、新加坡和阿聯酋,包括韓國和新加坡兩個發達國家。分按產品來看,2020-2022年,我國共從“一帶一路”國家進口7744種產品,主要為石油、礦產等產品,如圖4所示。共向“一帶一路”國家出口1278種產品,主要為半導體、機械產品等,如圖5所示。

2 “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特征分析

TBT通報既是跟蹤和研究各經濟體技術性貿易措施動態的主要信息源,也是開展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和應對工作的重要支撐。由于隱蔽性、靈活性、廣泛性等特點,技術性貿易措施受到眾多“一帶一路”國家的青睞。積極方面,有助于改善“一帶一路”貿易環境,增強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互補性,推動共建國家貿易規模不斷增長[7]。消極方面,若技術性貿易措施演變成為一種過度保護主義手段[8],可能限制共建國家間的進出口貿易,阻礙“一帶一路”經濟體雙邊或多邊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

本章對“一帶一路”國家TBT特別貿易關注發布情況、TBT通報情況進行梳理、統計與分析,通報相關數據均來自ePing平臺。研究發現,2 013-2022年10年間,“一帶一路”國家發布TBT通報數量呈上升趨勢;通報發布量前十位國家中,非洲國家占5席、亞洲占3席、南美洲占兩席,前三位均為非洲國家;從通報領域看,食品技術、化工技術和農業3個領域通報數量占通報總數的48.3%。對我國“一帶一路”前十大出口國的進一步分析發現,十年間,這些國家TBT通報發布量均呈現波動變化趨勢,波動幅度較大的有馬來西亞、俄羅斯、意大利;這些國家的TBT通報領域涵蓋食品技術,醫藥衛生技術,化工技術,電信、音頻和視頻技術,環保、保健與安全等,其中食品技術領域TBT通報最為活躍,可見制定和修訂農食產品強制性法規成為“一帶一路”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9]。

2.1“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整體特征

從通報總量來看,2013-2022年10年間,WTO成員國共發布2 9 , 0 0 4 條T B T 通報,其中“一帶一路”國家累計發布16 , 89 3條T B T通報,占比達58.2%。從變化趨勢來看,10年間,“一帶一路”國家通報量不斷增多,在WTO成員國年度TBT通報總數中的占比由2013年的47.0%波動上升至2022年的60.7%,如圖6所示。

本節從通報國別、通報領域兩個維度對“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情況進行特征分析。

通報國別方面,2013-2022年,TBT通報數量排在前十位的“一帶一路”國家分別是烏干達、厄瓜多爾、肯尼亞、坦桑尼亞、沙特、韓國、盧旺達、埃及、智利和科威特,如圖7所示,前十位國家累計發布10,172條通報,占總數的60.2%。其中,前三位國家均為非洲經濟體,排在第一位的烏干達發布2517條TBT通報,占通報總數的14.9%;第二位厄瓜多爾發布1395條通報,占比8.3%;第三位肯尼亞發布1307條,占比7.7%。

通報領域方面,2013-2022年,“一帶一路”國家的TBT通報共涉及39類ICS一級編碼下產品,被通報次數排在前十位的ICS一級編碼產品領域,如圖8所示,累計被通報10,039次。其中,食品技術領域通報4558項,化工技術領域通報927項,農業領域通報818項,分別占據前三位。

2.2“一帶一路”前十大出口國TBT通報特征

本節聚焦重要經濟體和關鍵貿易領域,選取2020-2022年3年間我國在“一帶一路”國家中的前十大出口國作為分析樣本,探究TBT通報特征。按3年TBT通報總量由高到低排序,我國“一帶一路”前十大出口國分別為韓國、泰國、阿聯酋、越南、菲律賓、印尼、俄羅斯、馬來西亞、新加坡、意大利。

從通報數量來看,我國“一帶一路”前十大出口國的年度TBT通報量均呈現較為突出的波動性特征。見表2,通報數量整體呈增長趨勢的國家有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呈下降趨勢的國家有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聯酋、意大利。馬來西亞、俄羅斯、意大利3個國家的年度通報量波動幅度最為顯著。

從通報領域來看,我國“一帶一路”前十大出口國的TBT通報主要涵蓋食品技術,醫藥衛生技術,化工技術,電信、音頻和視頻技術,農業,環保、保健與安全,道路車輛工程,家用和商用設備、文娛、體育等技術領域。表3統計了各國通報數量前三位的產品技術領域情況??梢园l現,食品技術在8個國家的通報領域中排前三位,在5個國家中排在第一位,是各國TBT通報的核心關注方向;醫藥衛生技術的受關注程度緊隨其后,在3個國家中排在第一位。

以韓國為例,2013-2022年韓國共發布751條通報,在10個國家中位居第一;通報數量基本呈上升趨勢,10年間增長了55.1%,2021年發布通報數量最多,達到117條。通報共涉及24類領域,其中前三大領域累計通報172項,占總數47. 8%,醫藥衛生技術85項,占比23. 6%;化工技術48項,占比13. 3%;食品技術39項,占比10. 8%。

3 我國應對“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的策略建議

3.1 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互認和磋商機制

(1)適應技貿措施規則新變革。我國同多數“一帶一路”國家常常被動適應發達國家主導的相關技術性貿易措施。因此,要積極主動融入全球TBT國際化進程,跟蹤發達地區和國家的發展戰略,在國際TBT規則制定中搶占先機。

(2)促成國家間標準互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應積極參與、主導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消除技術性貿易措施隱患;通過簽訂貿易協議等形式推動標準互認,解決出口產品重復認證和反復檢測等問題。

(3)推進建立談判磋商機制。我國要與“一帶一路”國家加強信息溝通和技術交流,推動建立磋商機制;對我方收到的TBT通報評議進行積極解釋和回應;積極推動采用WTO爭端解決機制,配合打造更加開放、公平、透明的“一帶一路”貿易環境。

3.2 逐步健全“一帶一路”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

(1)引導企業內外兼修積極應對。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下,我國企業面臨多種生存危機。因此,要引導出口企業積極向國際標準靠攏;引導企業在遭遇不公平待遇時合理表達訴求;有關部門應發揮協調、溝通的關鍵角色,提供必要支持。

(2)發揮專業機構團隊和人才作用。我國要充分調動各類商會、行業協會的主動性,引導其提供咨詢和技術支持服務;設立“一帶一路”國家通報評議專門機構,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或引進力度[10]。

(3)探索智慧化貿易摩擦預警路徑。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建立智慧化、信息化的“一帶一路”貿易摩擦預警路徑是大勢所趨和必然選擇[11]。要推動逐步建立貿易摩擦智慧化預警路徑機制,及時傳遞、共享最新TBT信息;探索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數據庫,打破“一帶一路”國家間可能的信息屏障。

3.3 持續提升我國面向“一帶一路”國家TBT工作能力

(1)主動及時定期評估與通報。遵循《TBT協定》中的透明度原則,應在頒布新的技術法規和標準、或是法規和標準發生重大變化時主動進行通報,向“一帶一路”國家做詳細解讀說明。

(2)開展TBT技術援助和培訓?,F階段技術援助規模不斷擴大,援助方式也日趨多樣化。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國內技術能力培訓,提升TBT通報編制的專業性;面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技術援助和培訓,促進信息共享,提高相關國家通報水平,幫助其更好地履行WTO通報義務。

(3)推動形成雙多邊合作機制。為放大“一帶一路”合作網絡效應,我國應勠力促成更多雙多邊TBT合作機制[12],要呼吁“一帶一路”國家積極參與國際貿易體系構建工作,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共同研究、分享成果,共同推動全球貿易的平衡、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艾陽. 淺析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發展趨勢——基于WTO/TBT通報數據[J]. 中國標準化, 2017(16):33-36.

[2]文芳“. 一帶一路”市場技術性貿易措施發展現狀及其對福建出口的影響分析[J]. 中國標準化, 2022(21):232-239.

[3]鄭休休,劉青,趙忠秀. 對華技術性貿易壁壘與國家經濟安全[J]. 國際經濟評論, 2023(01):131-151+8.

[4]李毅.數字貿易背景下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J]. 價格月刊, 2023(11):87-94.

[5王黎螢,姬科迪,趙春苗,等. 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一帶一路”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研究[J]. 技術經濟, 2022,41(07): 62-72.

[6]劉永江,宋欣欣,段小娟. 基于“一帶一路”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農產品出口二元邊際的影響[J]. 產業創新研究,2020(20):50-51.

[7]朱玉春,種勝兵.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學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 2005(10):57-62+69.

[8]龐淑婷,程光偉,劉穎. “一帶一路”市場農產食品貿易及其技術性貿易壁壘分析[J]. 中國標準化, 2019(07):160-164.

[9]李冠斯,陳澤明,謝曉鑾,等. “一帶一路”戰略下西亞北非技術性貿易措施分析及對策研究[J]. 標準科學,2017(07):100-104.

[10馮雨晴. 淺談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J]. 時代金融, 2021(13):44-46.

[11]王志聰,殷杰,范廣宇,等.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食產品技術貿易壁壘的影響及應對研究[J]. 食品與發酵科技, 2020,56(01):73-78+92.

[12]余瀛波.“一帶一路”認證認可標準差異障礙亟待打通[J]. 質量探索, 2015,12(09):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