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2024-05-09 18:53王立勝曾嶸
紅旗文稿 2024年7期
關鍵詞:新文化中華中華民族

王立勝 曾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為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在新時代條件下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并隨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明確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的理論內涵,充分體現了突出的文化主體性意識和高度的文化自覺。

民族性不僅是對一個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深刻體認,更指其內在的中國特點與民族特性的賡續與發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既非對傳統文化的機械重復,也非對外來文化的簡單模仿,是根植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汲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養分,在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中形成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既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質,也為中華民族文化賦予了嶄新的生命力。

新時代新文化是科學的文化,首先在于新文化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發揮無產階級在文化建設中的領導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發展。文化的科學性還在于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科學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同樣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是在直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一系列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時代有新的使命與挑戰,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努力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新時代文化。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首先,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生產活動的主體。文化作為觀念層面的產物,也是人民通過勞動實踐所創造出來的。人民群眾創造并賡續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了以革命精神為內核的革命文化,持續發展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人民群眾為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材料與養分,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新文化發展繁榮的豐厚營養和源頭活水。其次,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服務群眾,始終彰顯著鮮明的人民性。最后,人民是推動文化創新的決定性力量,更是文化創新成果的評判者。新文化始終堅持以人民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作為最高標準,是觀照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意愿、解悟人民生活本質、經得起人民檢驗的文化。

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的使命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問題,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在文化建設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圍繞文化發展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發出了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號召。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歷史和現實早已證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和支撐,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與深厚的文化根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和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文化問題進行了科學闡釋,深刻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實質及其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提出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辯證關系,從哲學的高度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的重要論斷,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揭示了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文化反映時代并引領和塑造時代,新文化塑造新時代、引領新征程。新征程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繼續進軍的新征程。新征程是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要物質富裕而且要精神富足,不僅要求經濟政治權利而且要求文化社會權利。新文化必然是反映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與新時代的人民需要更加契合、人民心聲更加一致、人民脈搏更加合拍,具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深邃的底蘊。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需要。面對近代以來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深刻的文化自覺,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反思與創造性重塑,不斷探索和引領中華文化的未來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積極推動文化建設和文藝繁榮發展?!睆男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倡導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最終指向的都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誕生。

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成果和有機構成,又融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各項成果之中,從文化精神、品格、氣質上塑造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時代新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創新發展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堅持“兩個結合”,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彰顯新時代中國的時代精神和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鮮明標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緊密結合中國的歷史實際,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要義,同時積極吸收現代文明的先進成果,為中華文明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主體性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將文化自信不斷轉化為應對“兩個大局”的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新時代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從文明和文化的宏闊視野出發,強調在新時代文化實踐中繼續堅持“兩個結合”,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這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培育和創造新時代的新文化,需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為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中走出來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

堅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務,就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一方面,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另一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新實踐、新問題相結合,立足當代中國實際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建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文化創新,真正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以更強的歷史主動精神創造新時代文化新輝煌。

秉持開放包容。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培育和創造新時代的文化,就要秉持開放包容的文化胸懷,推進文化的交流交往,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包容。

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無論是對內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新時代文化的創造與發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方面,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另一方面,堅持胸懷天下,以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態度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一切優秀思想文化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為我所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開放包容中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不斷注入新的內涵。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就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始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對外域文明,敢于美人之美、善于擇善而從。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守正創新。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身就意味著守正創新,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全部成果,同時創新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道路和機制,創造出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相匹配的時代新文化。

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基本準則,是對文化發展的深刻洞察和規律性把握。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守正,守的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這就要求我們堅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本規定性、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必由之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創新是在守正基礎上,積極回應時代的呼喚和實踐的需求,在文化形態與內涵方面不斷形成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不是機械的,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只有深刻理解守正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能為創造屬于我們時代的新文化、承擔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源泉。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王 寅

猜你喜歡
新文化中華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文化購買PDAL40%股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