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營商環境視域下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創新研究

2024-05-09 13:21蘇蕾權
四川勞動保障 2024年2期
關鍵詞:仲裁爭議糾紛

文/蘇蕾權

勞動糾紛協商調解是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勞動爭議處理的法定前置程序,是人社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法治人社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平臺經濟的發展和新就業形態靈活用工的出現,工會、法院和人社部門在標準仲裁、便民仲裁、數字仲裁方面發力,維護勞動關系雙方合法權益,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隨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斷受到重視,勞動仲裁相關法律法規與工作運行機制也在逐步完善,敦促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要適應更高的新要求。探討平臺經濟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問題可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并助力新型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相關部門要設立一批組織機構健全、調解能力強的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優化基層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設,暢通靈活就業領域勞動者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以此構建和發展新就業形態領域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加強勞動糾紛協商調解組織建設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之“新”,源于靈活就業行業用工關系復雜,如何解決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者崗位、職業安全以及勞動糾紛等問題越發重要。為進一步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要優化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創新和擴大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模式。探索將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與新業態行業工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建設緊密結合,多部門協同治理提升協商調解工作效能,有效促進平臺經濟領域企業發展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人社和工會等部門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制度頂層設計,針對基層勞動人事爭議協調組織建設,提出完善方案和政策指引?!蛾P于開展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行動的通知》要求,加強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仲裁院調解中心、商(協)會等調解組織建設;建立相應的勞動爭議協商調解機制,為加強規范化、智能化建設夯實基礎保障措施。

發揮各類調解組織的優勢。商(協)會調解組織是爭議預防化解的重要力量,是多元解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調解工作在民營經濟領域的拓展延伸。在勞動爭議處理實踐中要發揮好商(協)會的組織優勢和律師專業優勢,通過情、理、法相結合的方式,達成勞動糾紛調解。對調解不成的糾紛,依法及時導入訴訟程序,在調解中心進行立案、審理、執行等全流程在線辦理,為涉訴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發布調解典型案例,擴大商(協)會調解的群眾認知度、信任度和社會影響力。仲裁院調解中心是辦理爭議仲裁案件的專門機構,如部分地區仲裁院探索成立仲裁院調解中心,建成集工會維權、靈活用工糾紛調解功能的勞動關系綜合服務平臺。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為搭建勞動關系雙方溝通對話平臺,規模以上企業要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筑牢預防化解勞動關系“第一道防線”。

加強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建設。工會通過勞動關系協調員比賽,以多形式、多層次、常態化的方式開展勞動關系協調員業務培訓,建立評價機制,打造“勞動爭議處理領域專家+ 業務骨干”培訓模式,提升其靈活用工領域勞動爭議調解技能、勞動仲裁知識和新就業形態領域勞動用工管理水平。聘任兼職仲裁員,讓專業律師、法學專業人才、基層工作人員參與到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中,設置基層調解員,建立基層勞動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實現勞動糾紛網格化指導服務與動態監管。優化交流機制,開展勞動爭議疑難問題研討,各類調解組織建立完善調解員激勵和約束機制,優化勞動關系協調員信息庫和名冊制度。開展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和社會組織選樹培育活動,促進勞動關系協調員隊伍服務于平臺經濟領域勞動關系建設。

勞動糾紛訴源治理促進新業態勞動關系建設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工會工作適應職工隊伍結構變化與時俱進的體現。在平臺經濟領域如何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工作,成為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因此,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完善協商協調機制,推動平臺企業合法規范用工。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糾紛訴源治理要從多個維度出發,探索并實行全流程勞動爭議解紛措施,推進訴裁銜接工作常態化,健全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將更多爭議實質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隨著基層調解組織及企業調解組織建設的逐步完善,勞動人事爭議糾紛處置不斷將調解前置。在平臺經濟靈活用工背景下逐步推動企業內部設立調解委員會,優化基層調解力量,以企業與職工勞動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建設為依托,形成勞動爭議訴源治理功能整合、資源聚合、力量融合、措施綜合的預防化解機制,為當事人提供“預、調、裁、審”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糾紛服務,實現勞動爭議“就地就近化解”,將勞動糾紛調解在早期,解決在萌芽狀態,形成以“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為核心的勞動爭議源頭治理新實踐,確保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

多元協同治理模式助力勞動爭議調解

人社、法院、工會、司法等部門多元治理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高效處理平臺經濟領域勞動爭議。人社部門和法院在仲裁實踐中加強裁審銜接,優化聯動機制與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機制,加強勞動人事爭議化解多元聯動,共同保障勞企雙方合法權益,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和保障。

探索“法院+工會”多元融合助力調解?!胺ㄔ? 工會”聯合調解是新形勢下司法力量與工會力量的多元融合,是深入推進勞動爭議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有效路徑。法院與工會協調聯動,健全完善“法院+ 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建設,以更高效的方式化解勞動爭議,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貢獻力量。推動建立完善“法院+工會”勞動爭議預防化解新機制。通過訴調對接溝通機制,讓工會深度參與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推動勞動爭議糾紛化解“關口前移”,將糾紛化解在前端,讓“訴”的權威性、規范性與“調”的便利性有機融合。探索創新“法院+ 工會+N”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模式,針對新就業形態領域用工不規范,勞動爭議頻發的企業及行業,聯合工會及行業主管部門,實行預防、預警、多元化解相互融合,通過勞動爭議裁審銜接,高效聯動調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爭議糾紛。

優化“便民三庭”提升仲裁質效。法院、工會等部門發揮線上調解優勢優化勞動人事仲裁“共享法庭”,發揮裁調對接、訴調對接、裁審銜接工作效能。健全仲裁員與法官溝通的機制,定期分析研討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形勢,溝通協調案件的受案范圍、程序銜接,研究法律適用標準等問題。促進裁判尺度的統一和裁審銜接的順暢,實現平臺經濟靈活就業勞動糾紛及時化解、柔性方式化解、“一站式”化解,推進勞動糾紛化解的綜合治理,有效提升勞動糾紛訴源治理成效。用好“速裁庭”,開通勞動糾紛化解綠色通道,簡易案件轉入“速裁”處理。設立“流動仲裁庭”,深入有勞動爭議的街道、社區或用人單位等辦公地點,開展調解或開庭審理。發揮好司法審判職能作用,最大限度集約勞動爭議解紛資源,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向縱深發展,提供“便民、利企、高效”的調解仲裁服務。

“互聯網+調解仲裁”創新勞動糾紛解決模式

隨著平臺經濟靈活用工模式的出現和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等因素影響,勞動仲裁工作有了更高的標準。隨著“數字科技”“智能化”到來,產業數字化成為趨勢,數字政府、數字法院建設方興未艾。在此背景下,為應對高強度勞動維權辦案壓力,提升勞動爭議矛盾化解效率,勞動仲裁部門要加強勞動仲裁智能化建設,探索勞動仲裁的數字化轉型。勞動糾紛調解的數字化系統迭代升級,要與工會、法院系統對接,將智能互聯系統應用到仲裁程序,調解組織使用在線調解平臺,打通勞動維權服務“最后一公里”,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智慧仲裁系統建設要全面提升仲裁業務的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優化仲裁業務流程,實現仲裁案件全程跟蹤、管理,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勞動仲裁服務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相關部門要加強仲裁標準化建設,完善仲裁辦案管理和評價機制,推動勞動人事爭議調解與人民調解、專業性行業性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推進“互聯網+ 調解仲裁”服務,優化智能辦案解紛,升級數字仲裁庭、數字調解室、智能仲裁院建設。各地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要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法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智慧仲裁系統。依托勞動人事爭議在線調解平臺、智慧仲裁平臺,搭建“互聯網+”調解仲裁系統,發揮數字仲裁庭的功能引領作用,提升調解仲裁工作質效和便民惠企公共服務能力,助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和調解仲裁事業實現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仲裁爭議糾紛
鄰居裝修侵權引糾紛
署名先后引糾紛
用“情”化解離婚糾紛
一種多通道共享讀寫SDRAM的仲裁方法
糾紛
ICSID仲裁中的有效解釋原則:溯源、適用及其略比
爭議光伏扶貧
爭議一路相伴
兩岸四地間相互執行仲裁裁決:過去、現在及將來(上)
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