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水文化”與“戲文化”視域下《社戲》和《邊城》對生命的思考

2024-05-09 16:55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社戲邊城生命

于 楊

(閩南理工學院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福建泉州 362700)

《社戲》中的平橋村和《邊城》中的茶峒,都是作者心中故鄉的模樣,這兩地依水而居,“水”是其精神家園的底色,“戲”是其存在形式。[1]兩篇小說都展現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和諧的背后是他們對人類社會的深沉思考,是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碰撞的反思。

一、從“水文化”角度解析《社戲》與《邊城》

(一)《社戲》中的“水文化”

在《社戲》中,以“水文化”為核心的自然風光貫穿整部作品。水不僅象征著生命的源泉,也代表著自然的力量和包容性?!八幕背蔀樾≌f中人物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在水邊嬉戲、垂釣、暢游,與自然親密接觸,體驗到水帶來的快樂和寧靜,如《社戲》中描繪了孩子們月下行船去看戲的所見所聞等。

《社戲》往往將水與山有機結合,這種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水代表了生命的源泉和活力,而山則象征著堅韌和不屈的精神。水從山上流淌而下,滋潤著大地,為人們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源。這種有機結合不僅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也表達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在山水之間,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從自然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展現出堅韌不拔的生命態度。水作為生命之源,與山結合在一起,凸顯了生命的堅韌與活力。人們通過與自然的緊密聯系,汲取生命的能量和智慧,與自然相互交融、共同成長,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也激發了讀者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感悟。

《社戲》通過描繪人物對生命的熱愛和積極追求,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小說中的人物生活在水鄉之間,與水為伴,水流動、清澈和生機勃勃的景象,激發了人物內心的激情和渴望以及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如漁村是理想中的江南水鄉,人們依水而居展示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狀態。水的存在使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和滿足,并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和積極追求。這里的水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同時也表現了健康的生活形式,是精神寄托、歸屬感的來源,形成他們獨特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八幕痹凇渡鐟颉分畜w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人與水的互動不僅體現了人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也展示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邊城》中的“水文化”

在《邊城》中,依水而居表明人與自然環境的緊密聯系,體現了人物的身份認同和情感歸屬。[2]邊城地處水鄉,水成為人們生活的核心,人們在水的環繞中建立了情感紐帶。[3]水鄉的美景和水的存在給予他們安慰和滿足,也成為他們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動力。如,《邊城》中翠翠與爺爺在湘西小城撐船度日,水成為他們心靈的寄托,也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源泉。

在《邊城》中,善良質樸的品質是“水文化”所呈現的重要特征。[4]人們生活在鄉村環境中,他們保持著純樸的生活態度和善良的品格,互相幫助,彼此扶持,他們尊重自然規律,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如,一輩子撐船度日的爺爺從不收船錢,無奈之下收取的報酬也會將它換成卷煙進行回贈,這種善良質樸的品質超越了對物質的追求,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和人性的高貴。

(三)《社戲》與《邊城》的“水文化”之同

依水而居是《社戲》和《邊城》中的共同之處,它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通過水作為介質,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彰顯出深厚的情感聯系和平衡的生態關系。在《社戲》中,人物居住在水邊的村莊,這種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讓人物與自然環境產生了深刻的情感紐帶。[5]他們在水的環繞中生活、工作、娛樂,水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通過與水的互動,人物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得以體現,同時也促使他們保護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6]人物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成為他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在《邊城》中,水是人們共同的居住環境,也是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人們生活在水鄉邊城,以漁業為生,依賴水資源,與水共同成長,尊重自然規律,注重環境保護,在水的環繞中感受到平靜與寧靜,水成為人們情感寄托的場所,同時也象征著生命的延續和希望的源泉。[7]人物通過與水的互動,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從而培養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

二、從“戲文化”角度解析《社戲》與《邊城》

(一)《社戲》中的“戲文化”

社戲是一種在社日節舉行的戲劇活動,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渡鐟颉分械摹皯蛭幕辈粌H是展示鄉村生活和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時也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有善良可愛的鄉村少年,有慈祥可親的長輩;有勤勞樸實的農民,也有狡黠的小商販,在社戲的背景下,表現出了中國農村社會這些人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在《社戲》中,對于“戲”的描寫較少,其“戲文化”內涵通過人物心境的變化歷程反映出來。如,從時間的維度上看,童年看戲與成年之后再看戲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也更好地反映了“我”心境的變化。童年的“戲”充滿了趣味,“當我以為要站起來時,不料又慢慢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8]而成年后的“戲”是看不同的角色唱戲,看一班人亂打,對戲中的故事以及表演戲的人充滿著不解,似乎長大后的“戲”再也沒有童年時好看了。童年的“戲”充滿了趣味,而成年后看“戲”心總是煩躁的,戲是同樣的戲,唯一不一樣的是看戲人心境的不同?!渡鐟颉访鑼懭慰磻驎r“我”的不同心境,將人物心境變化同“戲文化”相結合,豐富了文章中“戲文化”的內涵。

(二)《邊城》中的“戲文化”

在《邊城》中,“戲文化”內涵通過描寫邊城濃厚鄉土氣息和生命張力,呈現出小鎮人的獨特韻味和生活狀態及堅韌不拔的精神。[9]首先,邊城濃厚鄉土氣息體現在人物的語言、行為和生活方式中。小鎮上的人們保持著樸實而純粹的鄉土風格,他們用地道的方言交流,堅守著傳統的習俗和價值觀念,這種濃厚的鄉土氣息使邊城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呈現出一種自然而真實的生活狀態。人們在戲曲表演中也展現了對鄉土文化的熱愛和傳承,他們通過表演傳達著對家鄉的深情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其次,邊城的生命張力體現在人物的奮斗和對生活的熱愛中。盡管小鎮的發展受限,生活條件艱苦,但人們在困境中展現出堅強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他們通過戲曲表演表達對夢想和幸福的追求。這種生命張力讓人們在艱難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展現了他們不屈的精神和對未來的希望。邊城作為一個具有鄉村特色的小鎮,保留著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這種鄉土氣息和生命張力使其與現代城市的喧囂和浮躁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出邊城人在艱苦環境中仍抱有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這是難能可貴的。

《邊城》中翠翠的愛情也在“戲”中開始。經歷三次端午節賽龍舟后,她逐漸對英俊的儺送產生了愛慕之情,但她處在被動的狀態,她心中歡喜、懊惱都無法讓對方知曉,最終只能失去向往已久的愛情。爺爺也是造成翠翠愛情悲劇的原因之一,爺爺害怕翠翠重蹈母親的覆轍,致使翠翠錯過了好時機,翠翠的愛情悲劇映射出傳統社會對個人幸福的制約和束縛,使人們無法追求真正的幸福?!皯蛭幕眱群凇哆叧恰分畜w現在傳統觀念和社會壓力下產生的愛情困境,這種困境反映了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沖突和對抗,喚起人們對個人自由、幸福和價值的思考。

(三)《社戲》與《邊城》中“戲文化”之異同

盡管《社戲》和《邊城》中的“戲”有著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意義,但兩者在文化內涵和人性本質探尋上仍有相似之處。在兩部作品中,“戲”都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意義,成為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性的一種媒介。在《邊城》中,沈從文以“戲”為主題,通過描述端午節賽船、捉鴨子的活動,展現了一種以游戲和消遣為目的的“戲文化”。這種“戲”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戲曲,而是一種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娛樂方式,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在這個“戲”中,人們不僅可以釋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在游戲中體驗愛情故事。與此相比,《社戲》中的“戲”包括臺上的“戲”和臺下的“戲”,更多地強調了人際關系的紐帶作用。盡管“戲”的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化,但看戲的人卻因為心境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感受。這種變化的背后,反映了個體成長過程中對“戲”的認知和情感變化。無論是《社戲》還是《邊城》,都通過“戲文化”展現了戲中角色人性的善惡美丑,同時映射出現實社會中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三、《社戲》和《邊城》對生命的思考

(一)理想的烏托邦世界與現實世界

《邊城》與《社戲》都描繪了一種理想的烏托邦世界,一個充滿美好和諧的社會構想。在《社戲》中,社戲文化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們通過戲曲表演和社團活動建立了緊密的社會聯系,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在《邊城》中,小鎮的鄉土氣息和純樸的生活方式展示了一種理想的鄉村生活,人們在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指引下過著安寧而滿足的生活。然而,理想的烏托邦世界與沉重的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在《社戲》中,現代浪潮和城鎮化影響逐漸侵蝕著傳統的社戲文化,人們面臨著文化傳承的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邊城》中,小鎮的封閉和保守限制了人們的發展和追求,傳統觀念和社會壓力成為他們實現幸福的阻礙,愛情的悲劇結局和人物的命運也顯示出現實世界中的痛苦與困境。烏托邦世界是人們向往的美好愿景,現實世界往往充滿了挑戰和矛盾。人們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會面臨種種阻礙和困擾,現實的沉重不可避免地映照出人類生存的苦難和抗爭。通過這種對比人們才能更深刻地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才能使人面對現實中的困境時保持和擁有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勇氣。

(二)《邊城》對人性的反思與追問

《邊城》描繪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人們依靠大自然獲得生活的資源和滿足感,他們與山水相依相伴,從中獲得靈感和力量,這種和諧的狀態成為他們的精神寄托,使他們感到安寧和滿足。但外界的變化和社會的壓力侵蝕了人們的和諧狀態,新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使傳統的鄉土文化和價值觀受到沖擊,人們感到迷茫和失落。比如,小鎮的干旱和水源匱乏給人們帶來了困擾,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艱難;傳統社會觀念和道德觀念影響人們的愛情觀,因此,當個體愛情與傳統觀念和家庭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往往被迫面臨艱難的選擇而缺乏反抗的勇氣,大多選擇順從和犧牲,翠翠在愛情中始終是被動的,缺乏自主性,最終導致愛情悲劇的發生。

(三)《社戲》對現代性的思考

《社戲》探索了現代社會中個體與集體、傳統與現代、自由與束縛之間的沖突和困惑,小說表達了現代性給人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追問。首先,小說揭示了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背景下,人們面臨著思想觀念的碰撞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社會秩序和價值觀逐漸被現代理念所取代,給個體帶來了自由選擇的機會,但也使其面臨著自我認同的迷失,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和社會角色,思考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其次,小說探索了現代性對集體認同的影響。在社會變革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傳統的集體認同和社會結構受到沖擊,個體的自由和獨立得到了提升。然而,這種個體主義的興起也帶來了社會關系的疏離和互助精神的減弱。人們漸漸遠離傳統的社群關系,個人的欲望和利益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渡鐟颉分芯统尸F出現代社會中的諸多問題和困境,引發人們對自我認同、集體認同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小說通過個人命運的敘述和社會結構的折射,深入探討了現代性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邊城》與《社戲》運用“水文化”和“戲文化”意象,對生命本質進行了深入思考,展示了現代社會中個體與集體、傳統與現代、自由與束縛之間的沖突和困惑。同時,引發了對個體自由與社會責任、個人欲望與集體認同、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兩部小說啟迪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中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承繼,關注個體的內心世界和與他人的關系,以實現更有意義、更和諧的生命價值。

猜你喜歡
社戲邊城生命
邊城
《邊城之材幽之地》
極邊城暖
大庸邊城的蠻與嬌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定準語文課堂的出發點——丁衛軍《社戲》教學實錄評析
風景這邊獨好——丁衛軍《社戲》教學課例深度研讀
《社戲》:一篇布滿矛盾的作品——《社戲》課堂實錄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