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幼兒健康成長插上“求助之翼”

2024-05-09 15:27錢慧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關鍵詞:萱萱小雨同伴

錢慧

主動尋求幫助,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并非每個幼兒都能做到。我總結原因如下:一是孩子說不清楚事情的發生經過;二是孩子怕求助后遭到大人的指責;三是孩子不知道自己受傷了。那么,如何讓幼兒學會在受傷時主動求助呢?

換位思考,學會情緒疏導

小雨比較內向,在游戲中受傷了,或者被朋友欺負了,她都不會告訴老師。有一次戶外游戲,她怯生生地抓住我的手,眨著大眼睛看著我。我輕聲問她:“小雨,怎么了?”小雨向我伸出了小手,露出手上那道粉色的劃痕。我蹲下身握著她的小手安慰:“小雨,受傷后你能立刻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你,這一點很棒哦?!闭f完,我便帶著她去保健室處理傷口。在途中,我問她:“小雨,你怎么突然敢向老師求助了?”小雨說:“小佳受傷了,老師沒有批評她?!薄澳悄阒笆軅瞬桓嬖V老師是怕被批評嗎?”小雨點點頭。

有些孩子在受傷后不告訴大人,是害怕被指責、被批評。面對有此顧慮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掃除他們的擔憂,讓他們敢于表達呢?

1.耐心陪伴,激發表達欲望

教師要用同理心去對待受傷的孩子,耐心陪伴他們一同處理傷口,關心詢問,必要時給予情緒疏導,讓他們知道受傷后求助不會遭到批評與指責,還會得到老師的表揚,消除其顧慮,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在受傷后找大人求助。

2. 共情,掃清幼兒顧慮

想有效緩解幼兒的恐懼情緒,共情是關鍵。共情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過程和能力。教師可以創設關于受傷的情境,邀請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交換角色或重新表演,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每個人在受傷后都有不同的反應,引導幼兒換位思考“他為什么不敢求助”“他為什么敢于求助”,從而讓他們明白不敢求助的不只自己,也能明白其他敢于求助的小伙伴的想法,改變認知。

情景模擬,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望望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但他的身體平衡能力不強,在活動中經常受傷。每次受傷,他就坐在地上大聲哭泣,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情,他總是說不清楚。老師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能從頭到腳給望望來個全身檢查。

像望望這樣的孩子受傷后不告訴教師,是因為表達能力有限。他們只會用哭泣的方式引起教師的注意,卻無法準確描述受傷的經過和疼痛的部位。教師也只能進行簡單的全身檢查,用詢問的方式去猜測受傷經過。那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該如何引導呢?

1.榜樣示范,糾正認知

當有孩子受傷后主動尋求教師幫忙時,教師應該在班上表揚這類孩子的求助行為,讓其他孩子學一學他的求助話語。通過榜樣示范,孩子們認識到“受傷了尋求大人幫助”是正常且正確的行為,并非丟人的事情。

2.情景演繹,掌握表達方法

教師可以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開展以“受傷了,怎么說”為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比如,對于中大班的孩子,教師可以講故事,讓幼兒說一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受傷的、哪里受傷了、受傷后是怎么做的,讓孩子們學說求助的話語,提高表達能力。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需要教師反復提醒和監督。這時,教師可以創編簡單易記憶的安全小兒歌,如“老師老師快快來,跑步摔跤沒注意,我的膝蓋火辣辣,趕緊帶我看醫生”“老師老師我好疼,滑梯磕到我手臂,這條手臂非常疼”……通過反復練習,讓幼兒學會在受傷后主動求助。

開展這類安全教育活動后,我發現望望有了明顯的進步。在一次踢足球活動中,望望不慎摔倒,他大聲哭泣并嘗試描述自己的情況:“老師老師,你快點來,我的屁股好疼啊,我踩在球上滑倒了?!彪m然望望仍然會哭泣,但他已經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受傷的過程和疼痛部位,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進步。

感同身受,學會同伴關懷

有一次放學,我正在檢查孩子們的衣褲是否整理到位,意外發現萱萱的臉上有一道明顯的劃痕,傷口呈粉紅色,顯然是剛剛劃的。我輕聲問:“萱萱,你的臉上有一條劃痕,你知道是怎么弄的嗎?”她立刻回答:“不知道?!蔽易穯枺骸澳悄銊偛庞兴踊蛘弑恍∨笥哑圬搯??”她還是搖頭。我很著急,心想等一下該怎么跟她的家長解釋。突然,小花說:“我看到她在玩玩具的時候,自己不小心劃到的。我想帶她來告訴老師,我拉著她走,她不走,說我騙她,后來我就不管她了?!蔽覇栞孑妫骸坝袥]有小花拉著你去找老師這一回事?”萱萱低下了頭,小聲說:“有?!?/p>

在這個案例中,萱萱對自己受傷這件事是沒有察覺的,但是同伴看到了。如果沒有小花的描述,我就無法了解萱萱的受傷過程。因此,同伴間的關懷也很重要。

1.看圖講述,樹立關懷意識

教師可以展示傷口發膿的圖片,在看圖講述的過程中滲透“重視受傷”的意識,讓幼兒知道受傷后如果沒有及時告訴大人,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發炎、潰爛等后果,延誤治療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教師要強調及時發現、及時幫助的重要性,鼓勵幼兒積極關注身邊的朋友,樹立關懷意識。

2.循循善誘,掌握關心方式

在案例中,小花雖然對萱萱表達了關心,但其“強拉著萱萱去找老師”的行為卻引發了萱萱的反抗和掙扎,造成了新的矛盾。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關心方式。比如,當看到同伴摔跤時,可以對他說:“我看到你摔跤了,我很擔心你,你需要幫助嗎?”當發現同伴的傷口紅腫或皮膚擦破時,可以對他說:“你的傷口看起來很嚴重,我帶你去保健室消消毒?!蓖ㄟ^這種方式,幼兒能夠更好地表達對他人的關心,從而避免矛盾。

家校攜手,養成“家庭求助”習慣

幼兒受傷是無法避免的,讓幼兒在受傷時學會主動求助,才是他們保護自己的有效方法。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1.建立“家庭求助”習慣

一些家長常常會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掛在嘴邊,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任務。然而,有些事情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的,他想求助的時候常常會被家長的這句話堵死,生怕求助后遭到家長的指責,從而不敢求助。因此,家長可以將這句話改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找人幫忙,自己不會做的事情先學后做”。同時,家長還可以營造互相幫助的家庭氛圍,給孩子做出良好的求助示范。例如,家長可以適時地向孩子尋求幫助,如請他們幫忙分碗筷、倒垃圾等。這樣不僅讓孩子意識到求助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還可以使親子關系更加親密。

2.制訂獎勵機制

為了激勵孩子,家長可以與孩子一同制訂獎勵規則,注意規則的具體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明確什么情況下需要求助。家長還可以設置不同類別的獎品,如代幣、特權、玩具、糖果等。每當孩子求助一次,家長根據困難大小給予相應的獎勵。這種獎勵機制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求助行為的價值,并鼓勵他們繼續保持。

3.拓寬幼兒求助渠道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拓寬求助渠道,幫助孩子建立信任關系,引導孩子制訂“求助白名單”,讓他們知道可以向誰求助。例如,在家里可以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求助,在學??梢哉依蠋熀屯榍笾?,讓孩子在需要幫助時有更多選擇。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建立關系。教師和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求助意識,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懂得與信任的人同舟共濟,在困境中守望相助。(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中心幼兒園)

猜你喜歡
萱萱小雨同伴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我家的多肉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臥薪嘗膽
你的臉像水蜜桃
一箭之仇
假途滅虢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一鼓作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