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價值與路徑

2024-05-10 04:58胡懷利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越窯青瓷美育

楊 洋,胡懷利

(安徽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1]。越窯青瓷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我國的國粹文化,是“先賢群體生活的精神體現,表現了當時生活的思維方式、藝術審美和精神意蘊”[2],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育“養料”。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汲取越窯青瓷文化中的美學精華,為他們成長成才提供學識、精神、眼界、個性等方面的“營養”,推動他們的心靈教化和人格培養。

一、越窯青瓷文化的基本內涵與時代特征

越窯青瓷發源于戰國時期,“經歷了原始青瓷、早期青瓷、早期成熟青瓷和現代青瓷幾個階段”[3],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早期的越窯青瓷是從先民制作印紋陶發展起來的,主要是為了滿足當時生產生活需要,在造型和裝飾方面比較單調。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越窯青瓷的器物造型設計愈發豐富,品類愈發多樣,裝飾愈發多彩。到了唐代,越窯青瓷開始輸出海外,與茶文化一起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兩宋時期是越窯青瓷發展最為鼎盛階段,其制瓷工藝達到巔峰水平。但到明清時期,由于閉關鎖國的政策,越窯青瓷遭受沉重打擊。雖然到了民國時期,越窯青瓷又重新得到復承,但受限于當時的歷史條件,阻礙了越窯青瓷的復興。新中國成立以后,越窯青瓷生產得到恢復,在繼承傳統燒制技藝的基礎上,融合現代材料科學、先進工藝、審美觀念,在諸多方面有所突破與創新,以嶄新姿態煥發出光彩。越窯青瓷的工藝特點為:“多次上釉,釉厚如脂,經光線多層折射,外觀晶瑩潤韻,有千峰翠色之譽;多次燒制,胎質細密,叩聲如磬;在裝飾上,更多地將雕、刻、畫、印、點涂等技藝手法用到極致”[4]。越窯青瓷集合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在社會歷史實踐中逐步創造和發展起來的,與之相伴而生的是越窯青瓷文化,這是越窯青瓷所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體現。高??梢詫⒃礁G青瓷與詩詞歌賦、民俗文化等進行多元融合,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感知越窯青瓷之美,進而投入更多的靈感和創意,使越窯青瓷文化賦予新時代的嶄新內涵。

二、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新時代價值

(一)有利于擴展高校美育教育內容

引入越窯青瓷文化,有助于擴大高校美育教育的內容廣度和深度。一方面通過“走出去”,創設美育的第二課堂,組織師生參觀和學習越窯青瓷色彩、造型和制作技藝等,從中領略美的真諦,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引進來”,與越窯青瓷博物館、傳承基地等簽訂合作協議,在美育課程、實踐活動等方面引入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資源。同時,邀請越窯青瓷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和非遺傳承人來校分享交流美學創作經驗,展示美學創作成果,推動協同育人。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美育教育實效性

越窯青瓷“釉色柔和飽滿的微妙變化,飽含傳承主體對大自然山水的觀感和人性的觀察”[2],是經過歲月洗禮,一代代傳承下來,在獨特的生態場域中創造的一件件藝術品的文化集成。讓大學生深入到越窯青瓷制作場景和制作過程中去,感受當地獨特的自然人文環境,體會創作者是如何運用雕、刻、畫、印、點、涂等技藝,勾勒線條,進行燒制,呈現出青瓷青翠欲滴和渾然天成的特性。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大學生對美的捕捉和理解,更能深化他們對美的體驗和領悟,從而提升高校美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有利于增強高校美育教育情感性

越窯青瓷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和生活情趣,其獨特的藝術造詣以及隱含的人文歷史信息和氣息,與我國“敬天尚青”“冰清玉潔”“平易恬淡”等審美情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置身于越窯青瓷文化中,這樣的審美體驗,更易于激發大學生情感的釋放,這種情感的層次更加豐富,情感體驗更加持久。這是因為越窯青瓷文化帶來的美學情感體驗,不僅涉及認知、評價等理性因素,更有情感力和想象力等感性因素互相交融在一起,這種綜合性體驗會給受教育者帶來積極的美學情感影響。

(四)有利于實現高校美育教育的目標

首先,借助越窯青瓷文化獨特的美學魅力,吸引大學生近距離地去欣賞美、喜歡美、獲得美。在這種熏陶下,有助于大學生獲得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使其天性和個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為其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越窯青瓷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要素,能夠使大學生產生審美愉快,從內心深處開始認可這種美學教化,繼而推動他們用越窯青瓷文化中美的意境去創造美好生活。再次,通過越窯青瓷文化的美育教育,大學生不但能感受到傳承千年的傳統藝術之美,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是如何堅守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的情懷,中華民族是如何自力更生、不屈不撓、不斷求索美的真諦。

三、新時代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越窯青瓷文化開發與傳承的進度仍顯不足

目前越窯青瓷的開發與傳承進度仍顯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保護輕傳承。雖然當地政府對于越窯青瓷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然而一些舉措僅是從靜態角度在保護越窯青瓷的遺址、遺跡上下功夫,忽略了越窯青瓷文化本身的動態性和發展性特點。二是受眾單一。雖然越窯青瓷文化歷史久遠,獨具魅力,但隨著時代的更替發展,部分產品器物與現代生活日漸疏遠,其受眾愈發出現小眾化的趨向。三是傳承乏力。僅靠傳統的師徒制,再加上宣傳方式偏重說教,使得越窯青瓷燒制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四是忽視品牌效應。越窯青瓷文化是應時代和現實生活所需而生的,但從目前越窯青瓷發展情況來看,正在逐漸失去本身的創作意蘊,使其與我國其他地區的瓷器產品區分度不大,同質化現象開始出現,使得越窯青瓷的品牌效應日益弱化。

(二)構建融入教育體系深度仍顯不足

第一,教育機制方面。雖然這幾年一直在“補課”,但高校美育教育機制與現實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高校美育教育機制普遍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忽視教育的實踐性和形象性,尤其是在大學生個性挖掘和創造力培養方面有所欠缺。第二,教材體系方面。首先,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高校美育教材體系存在專業化的美育培養傾向,教材內容偏重于美學理論知識。其次,這種以美學知識學習為主的教材編寫和適用原則,很難激發大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再次,目前關于越窯青瓷文化還沒有統一權威的教學參考書籍,這對構建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影響較大。第三,教學評價方面。雖然高校出臺了美育教育實施方案,但仍缺乏最為關鍵的美育教育工作評價指標體系,這種缺失勢必會給融入教育帶來負面影響。第四,師資隊伍方面。一方面,“即使是按國家規定的占總課時9%的美育課程最低標準課時開課,全國尚缺2.8萬名美育教師”[6],由此看出高校專職美育教育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更難得到保證。另一方面,高校開展融入教育,需要越窯青瓷文化傳承人或專業人士作為人力資源支撐,這就需要特殊的人才政策和資金支持,但受限于高校人才招聘要求,這一短板短時間內很難彌補上來。

(三)應對全媒體帶來的融入挑戰力度仍顯不足

《第47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89 億,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群體人數最多,占比為21.0%”。全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化,對融入教育帶來全新的挑戰。第一,大學生審美需求日趨個性化。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大學生越來越注重個人體驗,從自身出發去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其審美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這對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第二,大學生審美價值日趨多元化。部分大學生可能會更在意表面化的包裝和功用,更注重感官的體驗,而忽視享受審美過程中的樂趣,不再留意美學作品的內涵和意義,這在無形中削弱了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效果。第三,大學生審美觀念日趨兩極化。在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影響下,大學生在審美方面可能會更多地選擇短期外在的感官刺激美感,出現審美低俗化的問題,這樣降低了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實效性。第四,大學生美育教育日趨雙向化。在傳統美育教育模式下,大學生是單一的受教育者,處在被動地位。而在全媒體時代,他們從被動的接受者向主動的創造者轉變,這對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四、新時代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路徑優化

(一)推動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師資隊伍

1.提升專兼職美育教師的越窯青瓷文化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充實越窯青瓷文化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和掌握越窯青瓷文化的歷史脈絡和內涵特征。另一方面,教師要合理利用課上課下不同場合,宣傳和講授有關越窯青瓷文化知識,同時將越窯青瓷文化全方位地融入美育教育的全過程中,在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有所體現。

2.強化教學管理人員的美育培訓。高校需加強對領導干部、輔導員等教學管理人員的美育教育培訓,特別是運用越窯青瓷文化進行美育教育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員育人的美育要求。

3.建立越窯青瓷文化傳承師資庫。傳承人是越窯青瓷文化的集大成者,引進他們擔任客座教師,更能有效地傳遞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真諦。同時,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整合越窯青瓷文化的專家學者、行家里手、技藝傳承人等為代表的人力教育資源,建設師資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線上線下開展越窯青瓷文化的美育教育活動,為大學生帶來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賞析、美學技能、美學觀念等一體化的美育教學體驗。

(二)推動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學課程

課堂教學是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加強美育公共課程設置,開設越窯青瓷文化的選修課程。在美育公共課程中把越窯青瓷文化貫穿其中,將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織融合,體現出越窯青瓷文化獨特的價值底蘊。其次,需要加強越窯青瓷文化的美育理論和實踐探索研究力度,運用多學科視角,提升研究水平,教研相長。高校要開闊視野,加強對其文化精髓的挖掘和整理,形成一批有價值、有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同時理論研究也要接地氣,在現實基礎上為保護和傳承越窯青瓷文化提供實踐服務。再次,根據課程內容去匹配合適的越窯青瓷文化教育素材。一是插入式。根據課程內容引入越窯青瓷文化的人、事、物作為案例材料進行介紹,不改變總體課程設計和結構,只是適當地插入一些有關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知識。二是添加式。專門增加相應的越窯青瓷文化美學教育專題,系統地介紹越窯青瓷文化的創作理念、文化技藝、代表作品等。三是浸透式。對涉及的美育課程進行全方位的設計和改造,將越窯青瓷文化中的美學內涵、特性和技藝等全方位地融入課程中去,實現美育課程和課程美育的雙重教育效果。

(三)推動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學實踐

首先,創立越窯青瓷文化實踐教育基地。以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小仙壇”越窯青瓷遺址、龍泉小鎮為依托創立實踐教育基地。利用這些實踐教育基地,結合高校所學的美學課程,現實與書本交相輝映,引領大學生體驗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精妙所在。其次,高校利用寒暑假和社會實踐機會,組織大學生開展越窯青瓷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和工礦廠區,近距離感受越窯青瓷文化,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和美學素養。同時在條件允許下,還可以讓他們擔任講解員,為參觀群眾義務介紹越窯青瓷文化的歷史文化知識、傳統技藝和優秀作品等,在無形中加深他們對越窯青瓷文化的理解,推動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再次,利用高校的科研和教學優勢,組織師生與越窯青瓷文化相關的科研機構、企業公司,聯合進行科學研究和文化開發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讓師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越窯青瓷的歷史發展和生產制作過程,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對其工藝、材料、流程、經營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更好地向世人傳播青瓷美學底蘊。同時也可以為越窯青瓷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咨詢建議,為其升級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四)推動越窯青瓷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從總體上說,美育根本目的的實現,應通過這樣的三條基本途徑,即美的社會教育、美的自我養育與美的環境化育”[5]。首先,借助文化長廊、公告欄等載體,將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風采以青瓷作品、青瓷傳承人、歷史發展等主題板塊分期呈現給廣大師生。其次,開展以越窯青瓷文化為主題的演講、書畫、攝影等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師生利用越窯青瓷文化素材和特性進行藝術創作,擴大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影響力。再次,采用現代數字媒體技術,通過VR、AR等視覺化的處理方式,對越窯青瓷造型、釉色等進行3D 建模,將越窯青瓷文化的美學造詣呈現在互聯網上,為大家提供沉浸式的體驗。此外,高校還能在校園網設置專門的板塊內容,開通微信公眾號,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在線上系統地宣傳越窯青瓷文化,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

猜你喜歡
越窯青瓷美育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越窯青釉直頸瓶
龍泉青瓷
青瓷出越窯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唐 越窯秘色瓷八棱瓶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先有青瓷還是先有白瓷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考古發掘 青瓷溯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