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保護與利用

2024-05-10 14:59常卓航郝曉樂
安陽工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修渠紅旗渠文化遺產

常卓航, 馬 凱, 郝曉樂

(1.河南紅旗渠干部學院,河南 林州 456550;2.濮陽市互聯網應急指揮中心,河南 濮陽 457001)

“口述歷史旨在以口述訪談的方式采集、整理與保存當事人(親歷者、見證者、受訪者、口述者)的歷史記憶,呈現當事人親歷的歷史真實?!盵1]329口述歷史檔案,即用口語敘述或傳播形成的可以作為歷史文化研究和普及的資料保存下來的一種歷史記憶??谑鰵v史檔案不同于傳統歷史檔案,它是建立在受訪主體長期記憶和主觀意識加工的基礎上的一種非物質性的歷史遺產,其存在形式包括聲音、影像、文本等??谑鰵v史檔案可以分為家族口述史、專業領域口述史、特定時期口述史、歷史事件口述史等多種類型。紅旗渠口述史可以作為特定時期口述史或歷史事件口述史來開展相關具體工作。推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的挖掘保護與利用就是以口述歷史檔案的工作形式收集、保存整理、開發利用紅旗渠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形成歷史記憶、研究素材,進而更好地傳承這種紅色文化精神,以達到文化普及、黨性教育等多種效果。

1 推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保護與利用的價值

作為紅旗渠歷史文獻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研究價值、文化價值及傳承價值。紅旗渠是時代的產物,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是太行兒女在千百年缺水條件下,與天斗、與地斗的產物,是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國掀起大搞農田水利熱潮的背景下形成的水利成果。紅旗渠精神即是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修渠過程中產生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脈相承,并同其他紅色精神一起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底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紅旗渠精神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與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結合,是與歷史發展需要的結合,是與地方發展實際的結合,紅旗渠及紅旗渠精神有著明顯的廣普性、時代性。因此,推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1 構建紅旗渠歷史群體記憶庫

紅旗渠歷史記憶是林縣人在10年修渠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心理記憶,具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和明顯的社會屬性。歷史群體記憶是個人歷史記憶的集中體現,是指將參與或見證某段歷史的個人的歷史記憶分別收集,在此基礎上分門別類地分析保存,形成規范、完整的群體性歷史記憶,以完成對該段歷史的生動還原。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就是把參與修建紅旗渠工程的人的記憶有效地采集、整理,形成一系列可以反映當事人(受訪人)歷史經歷和心路歷程的檔案,也是紅旗渠10年歷史群體記憶的重要載體,更是林縣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實錄。因此,推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工作對于構建紅旗渠歷史群體記憶庫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1.2 豐富紅旗渠精神研究素材

學術研究必定是建立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的,這種豐富的史料具備內容詳實、形式多樣等特點?,F階段,關于紅旗渠及紅旗渠精神研究成果的形成主要建立在原始的文本檔案、個人的研究著作方面。這些檔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憾,不能完整地呈現修渠歷史的本原。就拿林州檔案館館藏的紅旗渠檔案來看,由于保存時間長久和保存條件的限制,一些文本檔案存在字跡模糊、紙張缺損等現象,如果根據這些史料去重構歷史,未免會給人留下很大遺憾??谑鰵v史檔案的挖掘保存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當前部分已開放檔案資料中比較模糊、粗略的記載??谑鰵v史檔案是從當事人或受訪人口中得到的記憶層面的歷史敘述,屬于微觀層面的內容,檔案文獻資料是站在歷史背景下的敘述,屬于宏觀層面。2種史料的充分融合,可以較為生動、全面地再現歷史,同時,也為紅旗渠及紅旗渠精神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研究素材以及新的敘事體例。

1.3 挽救紅旗渠精神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衍生的精神文化瑰寶,是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深層次的根和魂。根據文化遺產存在形式的差別,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客觀存在的、肉眼可見的事物,具有實質性、可觸性、可觀性,對于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是重建、修繕及日常維護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過歷史考驗仍能代代相傳,且被認為是文化遺產的重要構成的精神層面的文化遺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沿革的重要標志。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分為規范性保護和開放性保護。規范性保護就是通過聲音、影像、文字、圖片等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系統、長期的記錄和保存;開放性保護主要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代際傳承,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寬泛來講,“人類所有個體的生平記憶及其陳述都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1]140。從這層意義上講,對于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保護就是在挽救文化遺產。

1.4 拓寬紅旗渠精神傳承路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知識的獲取已經不滿足于電視、報紙、課堂講授等傳統媒介。對文化傳播路徑的不斷探索有助于拓展傳播視野、拓寬傳承路徑。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以圖片、文字、聲音、影像等形式存在,為紅旗渠精神提供了一種新的傳播范式。

2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特點

2.1 生動性

不同于傳統文本性的紙質檔案、客觀性的歷史遺跡,口述歷史檔案建立在歷史的客觀性上,又夾雜著人的主觀意識,可以實現從平鋪直敘的客觀敘述到附帶情感的主觀描述的轉變。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就是從親歷者或見證者的視角回顧那段光輝歷史,以個人記憶記錄的形式,用一個個故事將紅旗渠歷史串聯起來,編成紅旗渠版的“故事會”。

2.2 稀缺性

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稀缺性,首先表現在目前從事這項工作的個人或者團隊不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官方機構。其次就是可以定位采訪對象的修渠人越來越少。從1960年動工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60多年,當年第一批參加修渠的民工,現在絕大多數都是80歲以上的耄耋老人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仍在世的修渠人不足萬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珍貴的一手口述歷史檔案將會隨著老人的逝世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2.3 見證性

口述歷史檔案是歷史的再現,其主體是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見證者??谑鰵v史檔案通過參與主體的口述,完成對歷史的還原,彌補現有歷史研究的某些空白,從而讓研究者更深入了解歷史事件深層次的意義與啟示,讓普通大眾能身臨其境地認識歷史事件本身。

3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挖掘保護與利用的現狀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保護及開發利用的工作主要以紅旗渠干部學院為主體。2016年以來,紅旗渠干部學院整合資源,建立隊伍,把紅旗渠口述歷史采訪作為重點工作推進,不斷挖掘紅旗渠修渠人信息資源,采集紅旗渠修渠人個人記憶,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由于紅旗渠口述歷史采訪的工作起步較晚,在機制健全、信息采集、成果轉化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3.1 檔案挖掘方面

檔案挖掘是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相關工作的基礎。截至目前,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工作開展已經7年時間,共計采訪修渠人570余人,口述歷史電子檔案20T,形成文稿120余萬字。

3.2 檔案保護方面

口述歷史檔案有紙質化保存和電子化保存2種方式。紙質化保存主要是將受訪人口述信息以特定語境和邏輯整理成稿,每篇文稿都會標注受訪人信息、采訪時間、采訪地點以及文稿整理人信息,并由專人建檔保存。電子化保存主要是口述歷史采訪工作專班人員建立工作臺賬、修渠人信息數據庫,采訪成果以圖片、錄音、錄像的方式分類分批建庫保存。

3.3 檔案利用方面

只有讓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活”起來,發揮其作用,才有生命力。當前,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成果的轉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文稿整理。每次口述采訪工作結束后,采訪人會將受訪人的口述信息,在一定的語境和邏輯下整理成稿,目前已有文稿120余萬字。二是圖書出版。當文稿編纂到一定程度,科研人員會將文稿分門別類整理匯編,目前已出版《尋訪修渠人》。三是課堂轉化。只有讓口述歷史以音像、演繹的方式走進課堂,才能讓來自全國的黨員干部身臨其境地了解紅旗渠修渠歷史、感悟紅旗渠精神的精髓?!秾υ挕ぜt旗渠》即是把修渠勞模、修渠人后代請進課堂,以互動式教學促進學員對紅旗渠精神的融會貫通。

4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挖掘保護與利用存在的不足

4.1 口述歷史檔案挖掘形勢嚴峻

目前,口述歷史檔案挖掘形勢嚴峻,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在世的修渠人信息尚未完全掌握,往往是在采訪過程中得到其他修渠人信息,沒有系統搜集整理。二是仍在世的修渠人因年事已高,記憶力大幅下降,對修渠經歷不能清晰回憶。三是采集渠道單一?,F階段針對紅旗渠口述歷史的采訪主要是官方獨立采集,與社會機構或其他組織合作較少。

4.2 口述歷史檔案保護與利用機制不健全

在檔案保護方面,口述歷史檔案保護與利用機制不健全。一是口述檔案整理成文本性材料的不多,很多尚未規范編輯出版。二是數字化檔案以硬盤儲存,缺乏專業性、規范化的保管。三是檔案保護資金投入力度不大,相關設備更新不及時。四是人才保障機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人才培養機制方面,長期從事口述歷史采訪的工作人員不穩定,新從事人員沒有經過系統規范的培訓,缺乏寫稿、訪談經驗,很多是在實踐中學習成長,這導致一些采訪工作質量偏低;在人才激勵方面,口述歷史采訪需要暫時脫離工作,全身心投入,且需要下鄉工作,訪談結束需要撰稿,在經費激勵上需要提高。

4.3 口述歷史檔案成果轉化不足

雖然現在口述歷史在圖書出版、課程研發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數量上看,當前對于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轉化還處于起步階段,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開發利用還有很多創新方向和拓展空間,無論是量的積累還是質的保證都有待提升。

5 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挖掘保護與利用的優化路徑

5.1 健全完善口述歷史檔案長效機制

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對口述歷史采訪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包括文稿撰寫、設備使用、采訪流程的規范等,確保采訪工作的有效銜接和開展;加強對口述歷史采訪人員梯隊的構建,實現技術保障人員、文稿撰寫人員、現場訪談人員、綜合協調人員以及設備使用人員的全覆蓋[2]。

二要建立完善多部門協同機制。結合口述歷史采訪工作實際,建立與檔案部門、宣傳部門、地方鄉鎮的協同機制。地方鄉鎮可以協助收集修渠人姓名、地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檔案部門可以協助口述歷史檔案數據庫的建立,宣傳部門可以協助加強口述歷史檔案的宣傳推廣,三者實現人員互通、技術共建、信息共享。

三要建立健全后勤保障機制。采訪需要的設備、車輛的有效保障是做好采訪工作的硬件基礎;硬件基礎保障外,還要注重軟件獎勵,加強口述歷史采訪的經費保障、提高口述歷史采訪的物質獎勵,例如撰稿費用、下鄉補助等,更好激發采訪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5.2 規范口述歷史采訪預期工作

任何一種采訪,都要事先做好功課??谑鰵v史采訪,要做的功課更多。只有準備得扎實、充分,才能保證采訪順利進行且能保質保量。首先,采訪人應熟悉紅旗渠的歷史,對紅旗渠的修渠時間、修渠地點、修渠事件有一定的了解。情況允許的條件下,讓受訪人提前熟悉采訪大綱,做適當的敘述準備。其次,受訪人的選擇。根據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搶救的急迫性,先選擇年齡比較大、有代表性的修渠人作為采訪對象,避免紅旗渠精神在傳承過程中出現斷層。最后,建立相關資料信息分享制度?!霸趽碛袑iT的資料室或臨時資料庫的團隊中,不能出現一人獨霸某些資料而別人無法分享的情況?!盵3]

5.3 加強口述歷史檔案的成果保存

在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資源保存管理中,首先應對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進行分類處理,并建立專題數據庫。雖然紅旗渠干部學院在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保存上采用紙質化和電子化相結合的方式,并對口述歷史檔案采取了分門別類的保存,但由于缺乏分類標準和專題數據庫開發,存在遺失和損毀的風險。因此,需要對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進行分類保存,并建立專題數據庫以便轉存和備份[4]。另外,對專題數據庫進行結構性的數字化完善。專題數據庫可以添加,相關鏈接、關鍵詞搜索等,在此基礎上,設置語義關聯,以便提高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資源數據庫的利用頻率,發揮其獨特價值。

5.4 豐富口述歷史檔案成果轉化形式

推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的挖掘保護與開發利用,首在挖掘保護,要深度挖掘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內容,重在開發利用,對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挖掘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這種文化遺產并且要更好地將這種精神文化傳承下去。一要加強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學術性研究??谑鰵v史是一門專門的學科,有的學者稱之為“公眾史學”,顧名思義,就是一門更容易走進大眾的學科門類。目前,學術界關于紅旗渠口述歷史的研究成果寥寥無幾。加強對紅旗渠口述歷史檔案的學術性研究,不僅可以為紅旗渠精神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促進紅旗渠精神研究的學術繁榮,而且,更容易產生社會大眾樂于接受的紅旗渠精神學習模式,有助于紅旗渠精神的傳播、傳承。二要加強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技術性傳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利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相關動態、音頻視頻、學術文章以及其他資源,增強傳播的針對性、生動性、互動性,促進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的推廣。三要加強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的文化性傳承。在課堂上增加紅旗渠口述歷史元素,豐富教學形式,完善課程體系。例如,紅旗渠干部學院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黨性教育的平臺優勢,不斷創新互動性的課程,將在口述歷史采訪中的素材合理添加到課堂,讓修渠人從生活走向熒屏,實現線下到線上的有效鏈接,提升黨性教育的效果。

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記錄了在以楊貴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帶領10萬林縣群眾戰天斗地、引漳入林的恢宏歷史,蘊藏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的文化力量,反映著“舊”林縣到“新”林州的時代變遷。紅旗渠非遺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的挖掘保護及開發利用有利于構建修渠歷史群體記憶庫,豐富紅旗渠精神研究素材,挽救紅旗渠非物質文化遺產,拓寬紅旗渠精神傳承路徑,對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猜你喜歡
修渠紅旗渠文化遺產
聽奶奶講修渠的故事
紅旗渠上的“鐵姑娘”
與文化遺產相遇
間諜修渠反助秦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紅旗渠水為何會“自流”
如何以H5形式報道典型人物——澎湃《長幅互動連環畫│天渠:遵義老村支書黃大發36年引水修渠記》策劃筆記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從紅旗渠的“賬單”體會黨的領導
情系崗黃水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