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比較互鑒的方法論探磧*

2024-05-10 09:33王海東
關鍵詞:人性對象文明

王海東

(云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文明之間的互動、比較及互鑒已是“地球村”的題中之義,是當今人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文化國際傳播效能的關鍵。因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社會規范及宗教風俗等差異而形成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形態,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各自的殊勝之處。文明之間交流、比較與互鑒應超越各種立場之爭,既要超越中西之爭,又要超越古今之辯,基于人性-需要出發,通過比較研究,分辨各文明滿足人性需要的優勢,而后互鑒互補,促進各文明的全面系統發展,以便更合理均衡地滿足人的需要,使人成為自由而健全的人。

隨著文明比較學的發展,學界應超越立場爭論、隨意取材、宏觀概括、作經驗判斷及個體直覺等,自覺地反思其內涵、方法、原則、境界及目的等問題,推進該學科的科學化發展。就文明比較學的方法論而言,不論是宏觀、中觀還是微觀的比較結論都需要相應的證據,更需要合理的方法與原則,以令人信服。我們從復合人性論出發,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系統結構論進行綜合創造,形成人性-需要-文化結構系統論(1)傅有德,王海東.人性、需要與好生活:文化學要義訪談錄[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2,(3).需要說明的是筆者的這些思考受教于導師傅有德先生,在此特別致謝!的原則,進而提出“第三方—四步驟—綜合創新”的比較學方法,助益比較學的縱深發展。

在進行文化或文明之間的比較研究時,既可以作橫向文化間的共時性比較,也可以是同一文化內的縱向歷時性比較,甚至是多種文化歷時性和共時性交錯比較,但皆應尋找切實可比較的“第三方”。人類文化多樣,已形成多個具有特色的文明體,歷史學家湯因比把6000年的人類歷史劃分為21個成熟的文明體,亨廷頓則將全球分為七大文明體,不同文明之間也有著相似性,即作為文化主體的族群、自然條件、文化結構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與相似性。這是文化和文明比較學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礎。

比較者根據某個共同具有的普遍性——第三方,來確定具體的比較對象,這是極為重要的起點。即尋找可比性,確立比較領域與具體對象,并進行必要的???使之成立。傅有德先生極具創造性地引入“比較的第三方”來闡明比較的平臺與標準,這是比較研究的基點,既是比較項之間的某些共性——平等地兼顧所有比較項,又是“超越比較項之外的”,可將其“單獨捻出”(2)傅有德.他山之石——猶太之于中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18.或提取或升華為“第三方”,作為比較的前提,若無“第三方”則不宜進行比較研究,或是沒有比較研究的價值。如在對中西倫理道德方面進行比較研究時,張祥龍先生選擇家與孝為比較對象,便是一個典范。

第二步則是將確定的比較對象聯系起來,使其照面,并進行觀察、資料收集、對比,辨析其異同,“甚至指出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由此而得知對象各自的特點”(3)傅有德.他山之石——猶太之于中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20.;確立各自的同一性與差異性,進行辨別比較,呈現各自的應有面相。對雙方或多方的相關歷史文化、社會風俗、觀念、制度與行為規范進行系統挖掘、梳理、研究,考察“第三方”在不同文化和語境中的具體意義,更為準確全面地了解彼此,避免誤會與過度詮釋。如在“家”的比較倫理學中,中文的“兄弟”與英文的“brother”,雖然都有生物學上的男性長幼親緣同胞關系,及法律上的同胞關系,但由于所在的文明不同就有各自的延伸意義。在漢語之中,“兄弟”一詞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是一種家族胞親倫理秩序關系,也是一種社會關系的稱呼——以年齡大小和義氣而結成的團體關系。同時,還意味著權利與責任,兄長權力大,責任也大,依倫理而形成一種社會秩序和禮儀。在英語之中,“brother”一詞經過基督教的洗禮,意味著是信徒之間的友愛關系,且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在中文與英文之中“四海之內皆兄弟”一語既有相通之處,也有各自的獨特意義。這樣還能見微知著,發現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分別對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在評價系統的第三步,“根據一定的標準(往往是被比較問題的共性或更高一層的普遍性概念或命題、理論)作出裁決”,即在比較的基礎上以科學合理的標準作出準確的判斷,對比較對象的強弱、優劣、高低、好壞、全偏等做出具體的評判。

一談及文明的評判,爭議頗大,尤其是“文明無高下”論的擁躉不少,還有基于立場而貶損某一比較對象的,更有從情感出發或吹捧或貶低或臆斷比較對象的。隨西學東漸而生的中西之爭與古今之辯,至今仍是我國學界的熱點,西化派、保守派、折中派等各派主張不同,到底是“西體中用”,還是“中體西用”,爭論不休;其中還摻雜意氣之爭、價值之爭與偏好之爭,使之更為光怪陸離。我們則主張超越立場、情感等因素,回到人性及其需要,以人性-需要-文化結構系統論作為評價系統,對比較對象進行具體的評判。揚棄人性善惡論、單一論及本質論,建構人性復合論,或人性本身也是一個結構,人是人性諸要素的復合有機體。每個人都是欲望、情感、意志、理性、社會性、信仰等人性要素的集合體;這一整體才是人,才是人之所是。與之相應,一個鮮活的人就有各種需要,需要是萌動的人性,人性是潛藏的需要。通常,生理需要對應于欲望,安全、愛(歸屬)及尊嚴的需要對應于社會性,愛與尊嚴的需要還對應于情感,認知的需要對應于理性,審美的需要對應于感性和情感,超越性需要對應于信仰或靈性。(4)傅有德,王海東.人性、需要與好生活:文化學要義訪談錄[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2,(3).而文化則是基于各種需要生發出來的,隨著文化的發展,反作用于需要,通常會促使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因此,文化也有大致相應的層次,如物質文化、安全文化、情感文化、尊嚴文化、認知文化、審美文化及信仰文化等。(5)傅有德,王海東.人性、需要與好生活:文化學要義訪談錄[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22,(3).人性、需要和文化各自都是獨立的結構,萌動的人性便是各種需要,需要的實現衍生各種文化,因此它們又共同形成一個結構系統。這是每一個文化圈或文明體都有的結構系統,只是完整性及各結構要素的發展程度不同而已。

基于這樣的結構系統再對具體的文化比較對象進行比較,其標準則是以滿足人需要的量度、強度、穩度和勻度等方面為參數判斷比較對象的優劣、偏全及強弱等。量度指滿足人需要的具體物質及其文化的數量維度,可分為豐富、一般和匱乏3個層級;強度指滿足人需要的物質及其文化的力度和深度方面,既有人的主觀感受因素,又有文明體的供給方面因素,可分為大、中、小3個層級;穩度指滿足人需要的物質及其文化的持續性,可分為長期、中期、短期3個時期;勻度指滿足人需要的物質及其文化的均衡性,某一需要得到滿足,同時并沒影響其他需要的滿足,實現諸需要的全面發展,故而分為全面、適中、片面3個層級。例如,對中國和歐洲文明物質文化中的茶文化進行比較時,就可以從茶及其文化的量度、強度、穩度和勻度等方面分階段深入系統地考察,不僅考察具體的茶種植、產量、價格等情況,還要考察茶的文化、歷史、風俗及文化產業等方面的情況,茶文化的發展還助推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發展,尋找相關證據,進行比較,大致能得出中國茶文化的量度豐富、強度大、穩度持久、均衡性較好等結論??梢源祟愅?展開具體的文化比較研究工作。若對某些文化圈或文明體進行整體性評價時,則需要從7個需要-文化結構分時段進行深入分析、比較和研判,才能得出較為公正客觀科學的結論。

當然,也有比較者不愿作出評判,止步于觀察、分析與陳述比較對象的情形,將評判權交由讀者或他人,這也是一種方式。我們更傾向于這種觀點,即世界離不開觀察者,總是在建構之中開展一切活動,包括比較學;因此比較學應有一些合理的任務與目的,而不只是科學說明,應還有理解、詮釋與建構的取向,故而就有第四步。這最后一步就是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或綜合性創新,形成新的思想或理論,期望創新性發展。其方式主要有,將比較對象的知識與真理移植、嫁接、互補、攝納、或整合為新的理論,“以克服原有各方的片面性而獲得較為完備的整體性的思想或理論”(6)傅有德.他山之石——猶太之于中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20.;也可通過歸納、總結而形成新理論;或是通過概括各自的優勢,使之升華或抽象,“從個別上升到更高的一般性或普遍性原理”,(7)傅有德.他山之石——猶太之于中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22:20.運用各種方法以求創建新思想,解決時代難題。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各種文明如璀璨繁星般閃耀著智慧與獨特魅力。如今,我們站在新的時代起點呼喚更為深入的文明交流與互鑒。透過對不同文明的比較與鑒賞,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到各文明的獨特韻味,還能從中汲取智慧,為未來的繁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尊重文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每個文明都如同一本厚重的歷史書籍,承載著無數先人的智慧與情感。我們要以敬畏的心態去領略每個文明的獨特之處,去傾聽不同文明的聲音,去感受它們的獨特魅力。只有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開始比較和互鑒。同時,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各種文明的長處與不足。每個文明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不足,我們應當虛心學習他者的優點,反思并改進自身的不足。這不僅能夠提升自我,優化全球文明,還能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與完善。

猜你喜歡
人性對象文明
神秘來電
請文明演繹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漫說文明
人性的偏見地圖
攻略對象的心思好難猜
對不文明說“不”
基于熵的快速掃描法的FNEA初始對象的生成方法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