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鏤月開云》詩畫圖像研究

2024-05-10 09:48孫洪偉王玉菡
齊魯藝苑 2024年2期
關鍵詞:牡丹

孫洪偉 王玉菡

摘 要:圓明園被焚毀后,其往日盛景已不可追,幸得《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記錄下當時圓明園的繁華景色,予后人研究其文化歷史留下圖像線索?!扮U月開云”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一處以牡丹為主題的園中園。作為康雍乾三朝天子同堂、雍正帝最初承其皇祖恩澤的地方,此處又具有深刻政治意義。從圖像學研究角度探析“鏤月開云”的詩畫形式、景觀營造以及所蘊含的政治倫理觀念,能夠為研究圓明園四十景及其歷史內涵提供新的角度與方法。

關鍵詞:圓明園四十景;鏤月開云;牡丹;圖像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236(2024)02-0069-06

1709年,康熙帝將暢春園以北的一座園林賜給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帝,其本名為愛新覺羅·胤禛?!?,御書“圓明”;1725年,雍正帝開始在圓明園居??;1744年,經過七年左右若干建筑組群的營造,“圓明園四十景”建成;1860年,清咸豐年間,學者鮑源深《補竹軒文集》中“九月初,夷人焚五園三山,圓明園內外勝景,悉成煨燼矣”[1。圓明園的發展是由多重因素促成的,在供人欣賞游玩之外,這座龐大的萬園之園還飽含政治、文化、宗教、藝術等多方面的內涵。自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后,昔日的圓明輝煌不再,但幸得《圓明園四十景圖》曾記錄下其全盛時期的風貌,以便于后人通過圓明園的圖像對這段歷史進行了解與分析。

藝術圖像是研究藝術史學的重要證據之一,透過圖像,可以窺見其背后隱含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在研究藝術史與設計史時,藝術圖像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軸承作用。潘諾夫斯基對美術作品的解釋落實在三個層次上,第一層解釋圖像的自然意義,即前圖像志描述;第二層解釋藝術圖像的傳統意義,即作品的特定主題的解釋,稱圖像志分析;第三層解釋圖像作品的更深的文化內涵,內在意義或內容即更為深層意義上的的圖像志分析,或圖像學分析。[2](P19-21

圓明園相關園林繪畫共有四種版本:一是孫祜、沈源繪圖,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尚書張照、汪由敦,左都御史劉統勛等為乾隆帝題詠作注的《御制圓明園圖詠》;二是光緒十三年(1887)天津石印書屋將《御制圓明園圖詠》錄石重印的石印本;三是張若靄繪《圓明園四十景圖》,乾隆帝題詠,亦由張若靄以真、草、篆、隸四種字體書寫的冊頁;四是唐岱、沈源合畫,汪由敦書乾隆帝詩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3](P40。在四個版本中,前三個版本為墨線白描圖,第四個版本為工筆彩繪絹本。唐岱、沈源合畫,汪由敦書乾隆帝詩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本文進行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鏤月開云”研究的圖像依據。

本文對“鏤月開云”圖像的研究,也分為三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是對題材的識別和對象的把握,包括對詩畫版式、技法、構圖等表層視覺方面加以描述;第二層是分析圖像的特定主題,通過對御制詩與畫的研究闡明景觀建筑間的相互關系;第三層即通過圖文互證挖掘其內在含義,并結合乾隆帝的個人經歷,以剖析其內心世界及其圖像背后所呈現的政治倫理。

一、“鏤月開云”的詩畫形式簡述

(一)“鏤月開云”的制版尺寸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冊頁于乾隆十二年(1747)裝裱完成,全冊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畫前附有雍正帝手書的《圓明園記》和乾隆帝手書的《圓明園后記》,闡明了圓明園建園的由來與理念?!秷A明園四十景探微》序中詳細記載了此冊頁圖的裝裱尺寸:“唐岱、沈源繪《圓明園四十景》,內池寬62.3厘米,高63厘米,外裱20厘米云鶴紋白綾,共四十幅。汪由敦書乾隆所作四十景詩,亦四十幅,裝裱規格與圖相同?!笤娪覉D,對幅折疊?!?sup>[4](P4)

“鏤月開云”為《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中第四景,右側圖畫部分為絹本彩繪,采用東南側全景半俯視圖視角,對圓明園的建筑格局、亭臺樓閣、水體植被、筑山置石等要素進行詳細刻畫。左側是汪由敦書寫的乾隆帝御制詩,記述了“鏤月開云”的盛時景色和歷史內涵。

(二)“鏤月開云”的詩畫技法

乾隆帝御制詩的書寫由汪由敦負責,清人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評價汪由敦的書法:“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瓘埼拿?、汪文端之在高宗時,庶幾卓爾不群矣?!?sup>[5](P66汪由敦的楷體遒勁溫潤、莊重沉穩,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深受乾隆帝喜愛。在書寫《圓明園四十景》詩文時,其書體也延續端正嚴謹的風格,多以中鋒行筆,點畫飽滿,墨色均勻,字行章法協調,結構疏密得當,極具館閣體特色。

“鏤月開云”圖沿用清朝園林繪畫的工筆彩繪,此種手法適用于描繪大型實景山水。隨著西學東漸,西方繪畫的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對清宮如意館畫師的繪畫風格產生影響。如園林繪畫中就學習了西方的“焦點透視法”,建筑物的繪制在結合中國傳統“界畫法”【界畫是中國畫傳統技法之一,界指界尺,是建筑繪圖時專供毛筆畫直線的工具?!亢臀鞣酵敢暦ǖ幕A上發展為“線畫法”,清代將“透視法”稱為“線畫法”,也稱“線法”,是“定點引線之法”的簡稱,是將畫稿中的客觀對象引向的密集直線,“線畫法”的運用,帶來人們的視角變化,繪畫主題逐漸可以看到一些場景的表現[6](P83),因此建筑物的透視效果在二維平面中得到了表達。

(三)“鏤月開云”的構圖設色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圖畫部分是由畫師唐岱、沈源共同完成,由沈源畫亭臺樓閣,唐岱畫山水樹石。沈源是清宮的畫樣師,對建筑圖樣的繪制較為擅長,也熟悉“線畫法”,因此他負責亭臺樓閣房舍等建筑物的繪制。唐岱在繪制山石草木時也采用近大遠小的透視畫法,與建筑物相呼應,在植被與建筑的大小比例上又不限于一種視角,如庭前牡丹的大小相較宮殿略大,與真實比例不甚相符。繪畫在構圖上采用東南向半俯視視角,前中后景呈“之”字布局,前景工筆勾勒,筆觸寫實,林木濃密高大,有獨木成林之勢,花瓣樹葉栩栩如生;中景群山、樹木大小有勢,殿前牡丹環繞;遠景山水筆墨由輕到重,遠山闊筆淡墨,有朦朧深遠之意。畫面上部四分之一處留白,不設筆墨,借空白表現云水天。圖中的山水畫法取明代文人畫的筆墨情趣,在與線畫法的結合中,既體現了文人山水的清雅志趣,又詳盡地勾勒出一草一木、亭臺樓閣。

從設色上來看,“鏤月開云”屬于重彩山水,以小青綠、淺絳為主。先用較細的皴線勾勒出山體輪廓,以花青淡墨渲染山石為主,略施石青、石綠,再用干筆擦染表現山體紋理和質感。殿柱施朱砂,山體、樹木及殿柱略施赭石,山上的草木以橫筆或圓筆的皴點表現,殿前繪以各色牡丹,殿后繪以青青古松,殿覆二色瓦,煥若金碧。遠山平涂表達其幽遠大氣之勢。畫面描繪的核心為中心牡丹和“鏤月開云殿”,線條勾勒精巧細微,給人以細膩豐富、清新雅致之感。

二、“鏤月開云”的詩畫景觀營造

(一)“鏤月開云”御制詩的構成

“鏤月開云”御制詩由乾隆帝所作:“殿以香楠為柱,覆二色瓦,煥若金碧。前植牡丹數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環以雜花名葩。當暮春婉娩,首夏清和,最宜嘯詠。云霞罨綺疏,檀麝散琳除。最可娛幾暇,惟應對雨余(牡丹四月始盛,而京師率值望雨時,朕幸圓明園屈指已七年,而花時宴賞者,只一次耳)。殿春饒富貴,陸地有芙蕖。名漏疑刪孔,詞雄想賦舒。徘徊供嘯詠,俯仰驗居諸。猶憶垂髫日,承恩此最初(予十二歲時,皇考以花時恭請皇祖幸是園,于此地降旨,許孫臣扈侍左右云)?!?sup>[7前三句為詩序,是對景群建筑與景色的描繪,表明此處是觀花賞景、吟詩嘯詠的好去處;詩從格律上屬于近體詩,從字數上屬于五言,為六句體律詩,句尾“除”“余”“蕖”“舒”“諸”“初”為同韻字。前四句詩是對場景的敘述和意境的渲染,后邊兩句詩歸納總結,用來抒情言志。詩中有兩處乾隆帝自注,道出詩文的兩重層次:觀賞牡丹和紀念先祖之恩。

(二)“鏤月開云”圖像的構成

圓明園為平地造園,其住宅式建筑布局的形制較為明顯。各景的布局多為合院式,且主要建筑沿南北縱深軸線布置,著重強調園林建筑的居住功能。由圖1可知,“鏤月開云殿”為前殿三間,宮殿是以珍貴香楠木為柱,屋頂覆蓋金綠兩色的琉璃瓦,交相輝映。殿北是一組三合院,正宇是“御蘭芬”,東側是“棲云樓”,西側則是“養素書屋”。三合院落與“鏤月開云殿”之間種植著墨綠的油松,環繞著大殿的是不同的名貴花種。無論建筑形態還是景觀造像,都呈現出富貴典雅的皇家氣象。

圓明園內佳木蔥郁,松柏四季常青,嘉慶年間《圓明園內工則例》中“樹木花木價值則例”一章,收錄有近80種花木,皆為北方園林常見的植物品種。盛時圓明園,花木扶疏,步移景換,“二十四番風信咸宜,三百六十日花開似錦”[8。院內植物配以楸、槐、銀杏、梅、玉蘭、牡丹、杏、林檎等開花和落葉植物,分別栽植于庭院、花臺、假山上,與周圍的園林建筑相映成趣,四時不同?!扮U月開云”景區內栽植柏樹,以南北軸線對稱分布,呈四面合圍之勢圍繞合院,外圍山石林立,與高大柏樹、槐樹相呼應,界定出了明確而完整的景觀空間范圍,封閉性較強?!坝来和ぁ笔桥R湖六方亭,位于后湖東岸,“鏤月開云殿”南側為曲溪,設有一橋,亭、橋與花木、樓臺互相映襯,形成漸進式的園景畫卷。開云殿后的幾棵油松與假山石起間隔作用,增加體量感。和院內則有所不同,幾棵孤植不對稱分布,形成了整個庭院空間的視覺焦點?!坝m芬”位于開云殿正北方,一軒一室,院子中孤植玉蘭。沿河堤護坡種植槐樹、桃樹和榆葉梅等灌木,增強觀賞性。在建筑群周圍利用自然地形配合種植的喬木和灌木叢,樹叢的大小、距離及位置安排保持了不對稱的均衡,使空間更加和諧統一。

(三)“鏤月開云”的詩畫關系

圓明園四十景圖于乾隆九年(1744)成圖,后乾隆帝題詩,詩畫間密切相關?!扮U月開云”舊稱“牡丹臺”,雍正時期擴建,乾隆九年改稱“鏤月開云”。

題詩的序言部分主要是對“鏤月開云殿”和殿外環境的描述。開云殿“殿以香楠為材”,清代設有木政官員專司楠木采辦,康熙后期楠木的采用已經停止,多用松木,但雍正時期個別“萬年吉地”仍以楠木為棟梁之材?!妒プ嫒驶实凼ビ枴份d:“……上曰蜀中屢遭兵燹,百姓窮苦已極,朕甚憫之,豈宜重困。今塞外松木材大,可用者甚多,若取充殿材,即數百年可支,何必楠木。著停止川省采運?!?sup>[9《四川通志》載:“……奉旨修造宮殿,所用楠木不敷,酌量以松木湊用”,又“……萬年吉地需用楠杉木植等項,請令各省備辦,等因奉,工部查照舊例啟奏,朕亦不便改換舊例,但楠木難得,如果不得,即松木亦可以應用其備辦……”[10另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金、朱、黃最高貴,青、綠次之,黑、灰最下。開云殿頂“覆二色瓦,煥若金碧”,其琉璃瓦的使用是帝王宮殿與王府的建造規格,這在整個九州景區是獨一份的,由此可見“鏤月開云殿”在圓明園宮殿體系中的重要性。畫的繪制也以開云殿為中心,以“前植牡丹”“古松青青”和“雜花名葩”的合圍之勢為襯托,凸顯殿的本身。同時殿外四出陛、游廊相通,其目的是擁有觀賞牡丹的最佳視角,且由“嘯詠”“娛幾”也可看出,“牡丹臺”建造之初的首要作用是游玩賞花、放松心情。

開云殿前疊石之間種植有牡丹數百株,燦若云霞。通過御制詩中兩次自注和“名漏疑刪孔”的疑問【刪孔,指孔子將古詩三千余篇刪剩三百余篇。此句的意思是:《詩經》中多有草木名稱的記載,而牡丹的名字未見,是否是被孔子刪去了呢?】,我們可以了解此處的牡丹并非僅作為觀賞花卉而存在,還有特殊的象征含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牡丹作為春末壓軸之花,被賦予了典雅、吉祥等寓意,承載著家族世代富貴綿延的美好憧憬。清康熙時期,文人江緯曾于暢春園向康熙帝呈進自己所畫的寫生牡丹冊本共28幅,內中亦有鶴裘、羅浮香、天臺奇艷等諸名,頗得康熙帝嘉許。雍正帝鐘愛牡丹,也曾收集各地的名品牡丹,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清雍正七年(1729)十一月底,郎中海望交圓明園‘梁州所出牡丹花種五樣,種牡丹方一件?!辈饔赫劭谥I:“著交圓明園總管太監李德,選應種之處栽種試看,欽此?!?sup>[11](P9乾隆帝因年幼時曾在牡丹臺首次謁見康熙,并獲得其褒獎,從而對此地此景念念不忘?;蛟S正因如此,他才會將舊時的“牡丹臺”——一個純粹的觀景景觀——改為“鏤月開云”,其中所暗含的撥云見日之意幾乎是昭然若揭的。這一點,在“豈必染黃更渲紫,一般神韻足風華”[12也有所暗示。

三、“鏤月開云”詩畫中的政治倫理觀念

“鏤月開云”初時作為“牡丹臺”是以觀賞牡丹為主題的景園,此園主體于康熙時就已建成,是圓明園最早的建筑之一,在康熙時期就成為園中十二景之一。到雍、乾時期,園內四組主要建筑景觀群又有所發展,在游觀的基礎上,又被賦予了特殊的政治倫理含義。

基于儒家禮制,中國傳統政治構筑了家國一體的統治結構,并以此作為帝王維系社會政治生活、規范道德標準的準則。

(一)君子之格

孔子儒學崇尚“君子比德”的哲學觀念,以自然之美比喻君子之品格。從最初可入藥的花卉,到后來因其形態、色彩、氣質而被賦予富貴、吉祥、典雅等寓意,牡丹逐漸成為一種文化象征。牡丹臺營造之初,其園內所種植牡丹多為觀賞之用。但是對于弘歷來說,牡丹更是一種君子之德的象征。古有君子以山水、玉石、松柏比德,乾隆帝為“鏤月開云”作詩時,字里行間也以牡丹比德直抒胸臆。詩中“殿春饒富貴,陸地有芙蕖”,在贊美牡丹富貴的同時也認為其潔凈清雅?!懊┮蓜h孔,詞雄想賦舒”一句中“賦舒”則源于唐代舒元輿所作的《牡丹賦》: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為貴重所知,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寖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彌漫如四瀆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p>

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滿室。葉如翠羽,擁抱櫛比。蕊如金屑,妝飾淑質。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秾李慚出。躑躅宵潰,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讓其先,敢懷憤嫉?……[13

牡丹從無人賞識到得到武則天厚愛、盛滿天下的際遇,所依靠的是自身出類拔萃的不凡之姿,這與幼年弘歷于圓明園謁見皇祖并憑借自身不凡才智得到當時最高統治者康熙青睞,帶至皇宮親育的經歷相通。圓明園四十景御制詩寫成時乾隆帝正值盛年,有才氣又有傲氣,有野心也有能力,牡丹獨占光輝的王者之氣正與弘歷一往無前、銳意進取的意志相吻合。

(二)孝道之禮

乾隆帝所遵循的行為規范是沿襲兩千余年的“禮”,就儒家正統思想而言,孝道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帝所需的最重要的品德,清朝統治者沿襲重忠孝的倫理觀念,認為孝不僅是社會等級制度的基礎,也是維系政治統治的先決條件。

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頒布道德行為規范《圣諭十六條》,由首條“敦孝悌以重人倫”便得見孝的重要性;雍正二年(1724)做《圣諭廣訓》,“以此見我皇清圣圣相承,莫不以孝治天下,依人性之本,然以成淳美之俗”[14。亦是強調治國中孝的傳承?;诳涤旱恼卫砟詈投嗄陙硭邮艿呐囵B,乾隆的許多政治手段都有意識地效仿父祖,其崇敬和孝道之心在鏤月開云景觀的營造中亦有跡可循。

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帝帶領眾皇子前往熱河避暑,胤禛也將十一歲的弘歷一同帶去,在康熙近侍前背誦所讀的經書,且未有一字錯漏,康熙近侍紛紛贊嘆,此時胤禛已有向康熙推薦四子弘歷的想法,“惟時皇考奉皇祖觀花燕喜之次,以予名奏聞,遂蒙眷顧,育之禁廷,日侍慈顏而承教誨”[15](P3)。由此即可得見胤禛的用心之處,但這時的弘歷未能直接面見康熙,直到第二年??滴趿荒辏?722)三月十二日,康熙帝駕臨牡丹臺賞牡丹勝景,此時雍親王胤禛于康熙帝身邊侍奉,據圖1左詩乾隆自注記“予十二歲時皇考以花時恭請皇祖幸是園,于此地降旨許孫臣扈侍左右云”,時年十二歲的弘歷在此處首次謁見其皇祖,當面背誦書文,課業嫻熟,應對得體,受到康熙帝的賞識與喜愛。而后康熙在六十九歲大壽過后再次駕臨圓明園,隨后便宣詔將弘歷帶回皇宮親自培養,因此乾隆在題對題詩時才會將此時作為承皇祖恩澤的最初始:“猶憶垂髫日,承恩此最初?!敝髟字袊\130余年的康、雍、乾三代天子同堂,一段祖孫佳話就始于此時此地。

康熙六十一年(1722)已是奪嫡后期,康熙帝在三月兩次駕臨胤禛府邸,并將弘歷帶回教養,其實背后也可窺見此舉的政治意義,康熙心中對四子繼位已有考校才會將皇孫接入宮中,康熙晚年經常到圓明園散心游玩,也是在皇家少見的溫情時刻,由此可見,雍親王進退有度、韜光養晦的策略頗見成效。乾隆于《御制避暑山莊紀恩堂記》中回憶道:“批閱章奏,屏息侍傍;引見官吏,承顏立側?!?sup>[16乾隆帝對其祖父給予的恩榮一直念念不忘,繼位之初就下令擴建第一次面見祖父的“福地”,后將“牡丹臺”更名為“鏤月開云”。乾隆三十一年(1766),為紀念其皇祖之恩,也是為紀念其皇考之恩,乾隆為“鏤月開云殿”親題“紀恩堂”匾額,懸掛于大殿,并制《御制紀恩堂記》,因此開云殿亦稱“紀恩堂”。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乾隆時期的壬寅年。乾隆帝再書《敬題紀恩堂》:“紀恩堂記紀壬寅,今歲壬寅六十春。日邁月征忽周甲,天高地厚慕深仁。敬惟無忝勵以永,設曰有成愧益真。呼至床前賜拊眷,念茲能不淚流頻?!?sup>[17這可見乾隆的孝道之禮。

(三)浴身之德

除看重崇祖尊親的倫理觀念外,乾隆亦注重自身道德的塑造和形象的建構。清代學者梁章鉅曾說:“至于書氣二字,尤可寶貴。果能讀書,沉浸醞釀而有書氣,更集義以充之,便是浩然之氣。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矣?!?sup>[18](P2為了營造文人形象,同時也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乾隆在重視提高詩畫、書法水平外,還注重對傳統典籍的學習。通過鴻儒對古籍的講授,獲得啟發的乾隆開始尋找道德品行與政治統治間的關聯,力求在完善森嚴社會等級制度的過程中實現社會的有序與繁榮。乾隆帝的這種觀念在鏤月開云景群中“虛明室”“養素書屋”這兩處建筑的設計命名上也有所體現。

虛明室中的“虛明”二字取自《王文憲集序》“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絕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19,指的是人空明清澈的心境。乾隆帝曾作御制詩《虛明室》:“聞之濂溪云,靜惟虛則明。無欲靜始虛,學圣有要程?!?sup>[20此處“濂溪”指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宋明理學中,“欲”指過度的欲望,明君治世不應受世俗欲望困擾,“虛”是不糾結、不執著,靜虛則明,無私念才能實現內心的平正通達。由此可見乾隆帝對自身清虛純潔心性的追求和對“學圣”的理解。

養素的寓意是修養并保持本性,嵇康《幽憤詩》云:“志在守樸,養素全真?!?sup>[21乾隆三十六年(1771)曾以《養素書屋》為題作詩:“素為繪畫先,禮居忠信后。商可與言詩,納約必因牖。素亦貴存養,養非由外取??艘讶首詺w,去蔽明斯受。即境會書意,不知有合否?!?sup>[22圓明園中書屋、書齋數量眾多、分布廣泛,與帝王研讀經史、理政修身密切相關,乾隆在位時曾言:“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備載于書?!?sup>[23](P291-292)從乾隆帝有關養素書屋的御制詩文中不難看出,其深受儒學影響,遵循的正是儒學修身養德、克己依仁的倫理道德觀念。

結語

圓明園四十景圖并非只是單純的園林繪畫,在圖像的背后都有其含義與歷史待后人品味與挖掘?!扮U月開云”雖是四十景中的一處景區,但其建筑景群的組成由于康雍乾三世同堂和乾隆的治國理念而被賦予了非比尋常的政治倫理意義,幸而有圖像和詩文的記錄得以證史。圖像資料的復原和流失海外的圖像的回歸,以及跨學科的交流研究,對于后人研究清代文化歷史大有裨益,圓明園四十景中的其他景區有待深入研究,圓明園昔日勝景或許會有完全重現的一日。

參考文獻:

[1][清]鮑源深.補竹軒文集[M].清光緒十三年(1887)刻本.

[2][美]潘諾夫斯基.視覺藝術的含義[M].傅志強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3][4]王道成.《圓明園四十景探微》序[C]//中國圓明園學會.圓明園學刊(第十八期).2015.

[5][清]洪亮吉,陳邇東校.北江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6]高樹標. 清宮廷畫家唐岱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6.

[7][清]清高宗.御制詩集初集·鏤月開云(卷22)[G]//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8]陳紅.圓明園四十景之“鏤月開云”歷史文化考[J].中國園林博物館學刊,2021,(1).

[9][清]清世宗.圣祖仁皇帝圣訓·恤民一(卷21)[G]//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0][清]黃廷桂.四川通志·木政(卷16上)[G]//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清]清高宗.御制詩集三集·牡丹(卷69)[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3][唐]舒元輿.御制歷代賦匯·花果·牡丹賦序(卷121)[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4]趙忠仲.重構與創新:明清圣諭口頭傳播形式及特點——以《圣諭六條》《圣諭十六條》《圣諭廣訓》為例[J].新聞戰線,2016,(24).

[15]劉陽. 鏤月開云[C]//中國圓明園學會. 圓明園學刊(第十八期),2015.

[16][清]清高宗.欽定皇朝通志·御制避暑山莊紀恩堂記(卷35)[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7][清]清高宗.御制詩集四集·敬題紀恩堂(卷87)[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18][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卷6)[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19][南朝齊-梁]蕭統.文選·序下·任彥升王文憲集序(卷46)[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20][22][清]清高宗.御制詩集三集·虛明室(卷62)[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21][唐]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十九·嵇康(卷49)[G]//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23][清]慶桂,董誥.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5)[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6.

(責任編輯:劉德卿)

猜你喜歡
牡丹
牡丹葉的研究進展及應用
《洛陽牡丹》
艷如牡丹膩似蓮
“三不夠”牡丹節
牡丹
牡丹歸來曲
牡丹的整形修剪
牡丹吊蘭及其栽培技術
綠牡丹
低調盛開的“牡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