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

2024-05-10 22:08王建坤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農民精神

王建坤,向 羽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盵1]目前,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農民精神生活領域的相對貧困問題是成為有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共同富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指基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歷史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新挑戰,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中人們精神生活應當呈現的樣態?!盵2]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農村產業興旺的重要精神保障。

(一)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既包括人的物質生活的全面發展,也包括人的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文化振興為鄉村振興整體布局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對產業振興等多方振興起到協調作用。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帶動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這種影響在農村地區愈發明顯,農民渴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擺脫精神世界貧乏的現狀。但目前,農村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數量與質量上的差異,這種差異要求鄉村振興重視農民的精神生活,關注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實現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對農村精神文化現狀提質增量的總體綱領,也是農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期望目標,為當前農民精神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農村產業興旺的重要保障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盵3]作為生命有機體,個人進行精神活動的前提是保障其基本物質生活。社會意識擁有相對獨立性。農民目前的精神貧瘠狀況對農村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遲滯性作用。目前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方式較為落后,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業規?;y以發揮作用,農業現代化步伐受到阻礙。部分農民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影響了農業以及以其為基礎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推進農村產業興旺的過程中必須借助豐富的文化產品、活動,發揮精神產品的“助推劑”和“助燃劑”作用,進而為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保障。只有“物質”與“精神”兩條腿協調前進才能走好“鄉村振興”的大棋。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不足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農村精神生活發展速度相較于物質生活相對滯后、高素質人才隊伍參與力度不夠、文化制度建設相對落后、價值觀念落后、文化活動創新性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民精神生活,對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構成了挑戰。

(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精神生活發展動力不足

“對于一個忍饑挨餓的人來說并不能存在人的實物形式,而只有作為事物的抽象存在……憂心忡忡的、貧窮的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4]。由于地域差異、自然環境等限制,農民收入水平遠不及城市居民收入,文化產品消費支出較少。此外,由于收入水平限制,免費的文化產品是多數農民的選擇,相較于消費類文化產品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時代精神扶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推動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須堅持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以經濟帶精神,“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

(二)人才培養效果有待優化,缺乏高素質文化建設隊伍

“人才是第一資源”,目前農村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存在義務教育階段“隱性輟學”問題和高中階段的輟學問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初中升學率為94.6%;2022年高中畢業人數為824.102 8 萬人,而該批畢業生入學時招生人數為839.494 9 萬人。其次,農村學校發展存在諸多問題:農村學?;A設施建設差;學校的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較低、職稱晉升難度大。再次,農村建設隊伍的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農村地區老年人應用網絡技術的能力較低。最后,青年返鄉意愿不強。他們普遍認為城市的發展潛力遠超農村。目前我國的人才激勵實際效果也差強人意,人才紅利并未得到充分激發,農村地區仍為高素質人才留有寬闊的施展空間。

(三)公共文化服務滯后,基層政府職能弱化

基層政府在推動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過程中起“領頭雁”和“服務者”的重要角色,承擔著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執行效果的考核體系存在問題。該考核體系由上級單位制定標準,并由上級政府考核其效果,遵循“行政的邏輯”?;鶎诱畡t將公共文化服務視為一項行政任務。其次,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利用率低。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6%,但文化活動場所利用率低,軟件設施跟不上步伐,書籍更新速度慢等痼疾存在。以農村書屋為例,有學者通過對全國267 個村莊4 078 戶農民進行調研,指出“農家書屋設施建設的村莊覆蓋率將近80%,但是農民感知率僅有37.8%?!盵6]最后,政府部門把握農民精神生活動態的主動性較弱。相關文化部門對互聯網新型傳播方式敏感度不夠,導致公共文化供給滯緩,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與時俱進。

(四)價值觀念相對落后,部分農民思想品德素質水平不高

農村地區受到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影響,原有傳統文化日漸衰落、邪教侵害、極端利己主義等問題日漸突出。封建思想依舊活躍在少數人的頭腦中。重男輕女、包辦婚姻等思想嚴重束縛了農村地區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此外,目前少數農民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在面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時,往往忽視集體利益,不惜通過違反公序良俗、采取違法犯罪行為獲取利益。追本窮源,一方面是基層干部實踐有失偏頗,農村干部大部分是本地村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地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力度浮于表面,開展深度如蜻蜓點水。重形式而乏內容,重數量而乏質量,忽視將教育內容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農民的主體地位未得到充分彰顯,“主人翁”意識薄弱,認為文化發展與自身無關。

(五)文化產業發育不充分,精神文化活動創新性不足

文化產業具有明顯的市場性、營利性、非公益性。文化產業的這些特性,使得農村即使地域廣大,但仍舊是文化產業不愿涉足的市場。這與農村地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客觀原因相關,也同文化產業所處農村地區的政策不完善、相關利益群體復雜、農民文化消費意愿等主觀因素有關。此外,目前農村已有的文化活動也相對單一,文化活動形式幾乎千篇一律,低層次文化生活是農民農閑時的主要娛樂方式。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地區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認識不足的問題,如部分村莊對待傳統文化活動只保持其原有樣貌,而其舊有形式已難以適應新時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以鄉村振興推動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徑

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三者中具有內構性。鄉村振興戰略從五個方向展開,也要從這五個角度推動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推動農村產業興旺,夯實物質財富基礎

鄉村振興過程中注重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首先要立足于推動農村產業興旺,實現農民物質財富富足,解決農民與不同社會群體的收入差距問題。

第一,必須發展集體經濟,鞏固壯大農村公有制基礎?!霸谌珖w層面上,其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等的直接貢獻超過1%?!盵5]要加強村黨支部建設,優化黨支部成員構成,提高黨支部整體素養,發揮黨支部領導示范作用,為農村產業興旺提供組織保證。第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農村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同時實現鄉村旅游的建設與管理并重,以標準化的管理模式運行鄉村旅游業,從而形成高口碑和高質量的特色品牌,提高品牌競爭力。第三,加強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制定既要立足實際,又要目光長遠;既聚焦微觀,又把握宏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激活鄉村發展,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向農村集中更多的優勢資源。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做好農村經濟發展的宏觀制度設計。通過政策培育農業經營新型主體、提高農民產業經營本領、引進更多外資與人才,推動鄉村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激發基層人才活力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是動力之源,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重點也在人才。

第一,教師作為農村“扶智”的主力軍,必須切實解決鄉村教師的相關問題。要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鄉村教師的待遇、考核等問題,并提高相關補貼力度;要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注重從年齡、性別、學歷層次、授課經驗等多方面綜合考量教師水平;要鼓勵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參與“三支一扶”計劃,為鄉村教育不斷注入新活力。第二,必須完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要推動農村教育硬件與軟件雙重優化,以完備的基礎設施打造良好的教育“硬環境”,與人才隊伍“軟環境”相配合,共同助力鄉村教育事業。第三,培養高素質、有能力的基層干部隊伍,打造懂農民、愛農村、會農業的人才隊伍?;鶎痈刹渴桥c農民打交道最為密切的干部群體,與農民有獨特的聯系。高素質、有能力的基層干部隊伍能夠及時發現農民精神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第四,要培養“田秀才”“土專家”,挖掘本土專業人才,打造關心鄉村、關注農民的本土隊伍。第五,要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提高政策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吸引從鄉村走出去的鄉賢返鄉創業,也要吸引外地人才到當地進行建設,以廣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過人的膽識參與到農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展中。

(三)強化基層政府職能,優化公共文化服務

精神生產是滿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鶎诱龊霉参幕墓┙o者,也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的掌舵者。

第一,在政治職能上,基層政府要確保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以身作則,加強與基層黨組織的聯系,把握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神經末梢”。要加強基層黨支部在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程中的引領作用,并將優化農民精神生活作為黨支部日常工作。第二,在經濟職能上,基層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農民創造更多“接地氣”的精神文化產品,制定獎勵政策以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要邀請社會力量加入,形成“官方力量+社會力量”的雙層次多主體的鄉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格局。要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村史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文化資源的使用效率,優化農村文化供給結構,夯實農村精神生活物質形式。第三,優化政府績效考核標準。上級部門要注重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文化活動的社會效益作為重要標準,合理制定考核量化標準,注重結合本地乃至本村的實際情況。第四,政府相關文化部門需要增強主動性。主動獲取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主動獲取文化活動內容的實際效果,主動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主動挖掘優秀文藝工作者,打造一個主動性強、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有為政府”。

(四)彰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意蘊,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推進新時代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在重視農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積極精神因素。

第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方位、多層次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村里宣傳欄、廣播站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國家教育、鄉風文明教育、家庭教育融到農民日常生活中。第二,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加強對農村現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發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動,并結合新科技、新形式,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第三,必須注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增強農民“主人翁”意識。地方干部要樹立人民至上理念,關注農民的真實需求,以農民的精神需求為導向,使農民意識到自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分子。發揮榜樣的帶頭示范作用,從農民中選擇能力強、有想法的“意見領袖”,作為溝通干部與村民的重要紐帶。

(五)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創新文化活動形式

農民精神生活既要有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活動,也要有陽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活動。

第一,文化產業組織需要在關注文化消費主力群體的同時注意到農村蘊藏的巨大市場。加大投資開發農村地區文化資源,利用新穎的、有吸引力的現代科技,推動形成“文化+旅游”“文化+IP”等新型文化發展業態,充分挖掘農村的文化潛力。第二,文化產業還需要調節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要注意文化產品內容對農民精神生活的影響,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入文化生產中,以有利于文化傳承、延續、更新的方式呈現到廣大農民群眾面前。還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到文化產業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地、合理地融入文化產品中。第三,企業也要注重經濟效益,打造優良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產品生產能力,為創造更強大的社會效益奠定基礎。第四,加強文化產業的監督管理。優化政府對企業的考核標準,注重將是否關注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文化產品是否符合社會主義的要求作為重要評價標準。

總之,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農民的物質生活已取得長足進步,對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提出更高的要求。鄉村振興五大方面環環相扣,聯系密切,推進新時代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多方面發力,為推動新時代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全方位基礎和保障。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農民精神
共同富裕
虎虎生威見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饸饹面“貸”富農民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