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間觀:未來出行形態的嬗變

2024-05-10 16:29王昀顏海張玲燕
中國藝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風阻汽車空間

王昀 顏海 張玲燕

摘要:從傳統交通模式到智能、可持續和多元化的出行方式,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 的變化。在技術浪潮的影響下,時間空間糾纏共生的汽車空間不斷拓展與變化,汽車已經從交 通載具轉向第三空間。本文直面未來出行形態的大變革,以空間觀念重新定義未來出行形態, 提出未來出行工具流動的時間、共生的空間的復合屬性,從汽車本體的位移變化、斜度優化、 尺度復合和屏幕延伸對出行空間進行塑形。在空間觀念的轉向之下,汽車不僅是出行工具,更 是輪上的移動居所,成為具有傳遞文化、承載社會意義、拓展人類移動可能性的多維現實空間, 未來汽車將是人車共融的全新形態——“超體”。

關鍵詞:未來出行空間移動載具人車交互

《山海經圖贊》道 :“妙哉工巧,奇肱之人! 因風構思,制為車輪?!边@是記載中奇肱族人精 于機巧技術,制造出了可以乘風遠行的飛車。

奇肱飛車雖是上古神話中的虛構情節,但從中 能察覺到古人對于超越傳統出行方式的想象與 希冀?!稘h書》記載 :“昔在黃帝,作舟車以濟不 通?!笨芍?,黃帝建舟車,開啟了車輿時代?!峨?縣志》記載 :“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 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 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后人亦稱奚仲造車?!瘪R 車的發明加快了出行速度,也改變了當時的社 會結構和生活方式。殷商時期開始進入車輪時 代,車馬往來十分頻繁,甲骨文中開始出現“車” 的象形文字,后來出現“乘”“輿”“驂”“駟”“木 ?!?,這些都是古代對車的不同稱呼。張衡發明 的“記里鼓車”、諸葛亮發明的“孔明車”與“木 牛流馬”,以及祖沖之發明的“指南車”等都在 人類出行史中留下了深深的車轍。

從古至今,人類對更高速、更便捷、更暢快 的出行工具的探索從未停止,致使汽車、火車 和飛機等交通工具相繼問世。如今,我們生活 在一個信息和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出行方式 和出行觀念發生巨大的變化。汽車已成為人們 日常最依賴的出行方式之一,汽車制造產業也 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皇冠,是現代文明的縮影與 制造技藝的凝結。隨著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 對于更個性、更智能、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有了 更高的期望。[1]于是,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 車、超高速磁懸浮列車、亞軌道飛行等新興出 行方式開始不斷涌現。無論是古人的奇肱飛車, 還是現代科技帶來的多樣探索,都在揭示著人 類對于出行方式的無限遐想。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曾說 :“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兩排沙 發?!逼渲?,“沙發”所隱喻的輪上空間成為升級 出行體驗的主戰場,在新能源汽車入局后競爭 尤為激烈,以“空間觀”營造的出行方式將是未 來汽車發展的關鍵突圍點。

一、從載具到空間

車輛作為載具,從誕生以來便是人類雙腿 腳力的延伸,如今汽車已延伸和拓展了人類的能 力邊界。汽車作為交通代步工具的功能已經被基 本挖掘,而其自帶的空間屬性承載了更深層次的 意義,使其逐步化身“第三空間”?!暗谌臻g”的 概念是 1989 年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登伯格(Ray Oldenburg)從城市及社會研究角度提出的,其將 居住的地方稱為“第一空間”,花大量時間用于工 作的地方稱為“第二空間”,而“第三空間”則是 居住和工作地點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場所。[2] 雷·奧登伯格的第三空間理論提出后,迅速在各 個空間場所中被提及使用,最常見的就是咖啡 館、茶館、酒吧、社區中心等。汽車作為具有復 合屬性的單元,超越了傳統二元對立的空間觀 念,具有獨特的空間屬性,其自身不斷地變化也 隨之帶來新的審視和理解空間概念的視角。

(一)流動的時間

在老莊哲學中的空間觀念不僅是有形的物 理實體,更是一個無限延展、超越界限的自然 流動狀態。宇宙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整體,沒有 明確的分隔與界限,這種觀念體現了對空間無 限性的認知,認為空間的本質是“時與空”的無 限延伸與變化。這和汽車第三空間的觀念相同, 汽車作為一個獨立的空間存在,可以隨著人們 的移動而延展,這種靈活性和自由度使得汽車 空間能夠超越傳統的物理空間,成為一種更為 開放和包容的存在。汽車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環 境之間可以相互作用、互換介質,通過車輛的 移動,駕乘者能夠穿越不同的地理空間和社會 空間,感受和體驗不同環境的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的空間情感和主觀認知。

汽車作為公共空間中的個體空間存在,是 一個私密與公共空間的交匯點。在這個交匯 點上,人們的身份、情感和社會角色得以展現 和轉換。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認為 :“空間并非填充物體的容器, 而是人類意識的居所?!逼囎鳛橐粋€移動的空 間,不僅承載著人們的身體,更承載著人們的 意識和情感。在其移動的過程中,時間、空間都 在發生流動,時間在行駛過程中被感知和度量, 并以不同的速度展開??焖傩旭偟能囕v仿佛讓 時間更快地流逝,而在交通擁堵時的等待時間 仿佛又讓時間拉長,人們在路程中感受時間的 流逝。這種時間流動性使得汽車成為人們記憶 的載體,承載著個體記憶和社會歷史,也成了 時間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二)共生的空間

汽車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駕駛 者、乘客、環境和地點相互關聯和共同創造的 復雜動態系統。汽車的空間性與人們的行為、 需求和環境相互作用和共生,共同塑造汽車作 為一種空間存在的獨有價值和體驗。車輛作為 一種物理存在,具有其特定的體積、形狀和結 構,車輛內部的空間布局和功能設計直接影響 著駕駛者和乘客的舒適性和使用體驗。類比建 筑領域已有的許多經典的空間觀念和理論,如 四合院是傳統中國住宅的典型形式,具有內向 性和私密性,合院作為一個中心庭院,通常是 家庭成員之間的社交場所。今天,汽車儼然已 經成為一個具有空間共生屬性的“合院”。汽 車空間已經是駕駛者和乘客共存和共享的空 間、交流和聯系的場所。

建筑設計中的空間序列是指通過有機連接 和流動性的空間布局,使多個空間之間形成一 種連貫的序列關系。這種觀念與汽車的空間形 態相似,汽車內部的各個區域通過流暢的設計 和連貫的布局,使駕駛者和乘客能夠在車內自 由進行各種日?;顒?,形成一種連貫的空間序 列體驗。這些內部空間序列使得汽車內部空間 被利用和轉化為不同的功能和體驗,有人將汽 車當作流動的辦公空間,或是在車內進行娛樂 和休閑活動,使得汽車的空間變得多功能化。 而汽車作為一個移動的空間載體,不僅提供車 內空間體驗,也與外部環境和周圍空間相互作 用,形成內外共生關系。

隨著環保理念的普及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汽車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而是一個 與外部環境進行能量交換的“容器”。青山綠水 不再只是絕美的景色,未來的汽車或許可以通 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充電,甚至可 以通過生物降解材料制造,實現與自然環境的 和諧共生。汽車正通過視窗作為接口實現空間 轉場,與自然界交匯共創一輪又一輪的精美畫 作。智駕技術與新能源應用的快速演進,致使汽 車內部的零部件正在大量消減,未來自動駕駛技 術發展可能會導致駕駛位被取消,此時車內空間將具有更強大的靈活性和空間創作可能性???以預想到未來汽車將不再只是移動出行方式的 載具,而是一個長時間陪伴我們的移動的港灣。

二、空間的塑形

《莊子·外物》中記載 :“胞有重閬,心有天 游。室無空虛,則婦姑勃溪 ;心無天游,則六鑿 相攘?!鼻f子以“空間”的“無限”與“有限”之論, 闡述“空間”是生命和心靈自由的必要條件。人 造空間必然存在物理意義上的“有限”,但在流 動時間與共生空間所組成的時空演變之中,汽車 又具備了包羅萬象的“無限空間”的可能與機遇。 在汽車空間的觀念轉向之下,汽車本體的“位移” 變化、“斜度”優化、“尺度”復合和“屏幕”延伸 使得其空間得以塑形,重新定義了未來出行形 態。上述元素之間的組合變換不僅改變了汽車 的物理尺度和審美趨勢,更反映了人類對生活質 量的不斷追求以及生活與科技的深度融合。

(一)位移:定性與側重

在汽車空間設計中,“位移”是每一個元素 在汽車內部所占據的空間點的移動,這一屬性 常被忽視,但其重要性卻不容忽視。正如古人 所言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痹谄囋O計中, 微小的位移往往能引發巨大的效應,體現的是 汽車設計中的定性變化及功能側重。以汽車 A 柱為例,這一支撐車頂、分隔駕駛艙與前窗的 關鍵部件的位置的微小調整,便能帶來截然不 同的駕駛體驗??臻g場域之中每一個元素所占 據的空間點都像是棋盤上精心布局的棋子,在 整體的設計版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 與中國古代建筑“合院”理念中的“四梁八柱” 有異曲同工之意?!昂显骸敝?,梁與柱的位置稍 有變動,便會影響整個建筑的穩固與和諧。

若將 A 柱前移方寸,駕駛者的視野將隨之 改變。這不僅僅是物理視野的擴大,更是駕駛 者與外界環境交互方式的變化。前移的 A 柱或 許能讓駕駛者更早地察覺到前方的行人或障礙 物,從而提高駕駛安全性。同時,它也可能為駕 駛者增強駕駛的愉悅感。這種變化并非孤立存 在,而是與汽車內部其他元素的位置相互關聯、 相互影響。A 柱的前移可能意味著儀表盤、座椅 等位置的重新設計,以適應新的視野和交互方 式。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位移的變化也反 映了設計師對于空間、人類行為和心理的深刻 理解。每一個位置的選擇,都是對功能、美學和 人類需求的綜合考量。位置在汽車空間設計中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方寸之間的變化,便 能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

對比傳統燃油車,以電能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由于沒有內燃機,使得位置空間準許變化。 以理想 MEGA 為例,該車輛采用雙 A 柱設計,A 柱位置對比某 MPV 經典車型有較為明顯的前 移,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安全性的顯著提升, 更在視野、風阻系數乃至車身美學上達到了全 新的高度。雙 A 柱,均采用高強度熱成型鋼材 料打造,并采用類似三角形的穩固構。而雙 A 柱前移的設計,更是對風阻系數的極致追求。 設計師巧妙地將整個車身造型設計為水滴狀, 風阻系數達到了驚人的 0.215。隨著 Cd 值(風阻 系數單位,Drag coefficient)的每一點微小降低, 電車續航里程都將獲得可觀的提升。為了最大 限度地降低車身風阻,同時保證第三排乘客的 頭部活動空間,這種流暢而富有張力的造型, 不僅有效地減少了空氣阻力,還在視覺上賦予 了車輛一種動感和未來感。

(二)斜度:風格與風阻

“斜度”在無形中塑造著汽車有形的動感和 美學。從汽車造型的演變來看,“斜度”的變化趨 勢一直影響著汽車的性能和審美。[3]自汽車誕生 之前,人類就追求御風而行、突破速度的極限。 早期的汽車造型顯得方正而呆板,風阻系數較 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汽車的行駛速度和性 能表現。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設計的創新,汽車造 型逐漸變得圓潤、呈流線型,車身的“斜度”也 隨之增加。這種變化不僅讓汽車在視覺上更具美 感,并在速度性能上得到了顯著的提升。[4]現代 汽車設計中,大角度傾斜的前擋風玻璃和流線 型車身已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這種設計不僅讓 跑車在視覺上更具沖擊力,同時也能在高速行 駛時更好地切割空氣,減小阻力,從而提高汽車 的行駛穩定性和經濟性。對“斜度”的巧妙運用 不僅體現在風阻系數的數字改進上,更反映出 設計師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應用。[5] 目前,量產車型中最低風阻系數的燃油車 為奔馳 CLA,風阻系數為 0.22Cd,新能源車為奔 馳 EQS,風阻系數為 0.2Cd。其他新能源車型代表如保時捷 Taycan 的風阻系數為 0.22Cd、特斯 拉 Model 3 的風阻系數為 0.23Cd,二者同樣名列 前茅。2023 年,國產汽車吉利銀河 E8 以 0.199Cd 的超低風阻系數刷新紀錄。吉利銀河 E8 通過降 低 A 柱位移實現更為傾斜的“斜度”,C 柱區域 溜背設計的優化方案,整體充分詮釋了“斜度” 在汽車設計中的重要作用。風阻系數逐步減小, 使得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對抗風阻所消耗的能量 變小,進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駛里程。

汽車造型不斷地在圓潤與方正之間來回更 替[6],同時又在不斷更替中產生新的突破??梢?暢想未來的城市街道將被這些風阻極低的汽車 所占據,它們如同穿梭在風中的箭矢,快速、安 靜、優雅地行駛。這種變化不僅將深刻影響人 們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還將推動汽車與環 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向著更加和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更低的風阻系數意味著更少的能耗和 更小的碳排放,這將為未來的環保出行做出積 極貢獻。因此,“斜度”屬性在汽車空間設計中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將繼續引領著汽車設計 向著更加動感、高效、環保的方向發展。

(三)尺度:容器與邊界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演變,汽車 的尺度正在被不斷地改寫和定義。汽車尺度邊 界來自車身,其存在作用包括保護駕乘者安全、保護車內隱私、延緩內飾老化及防止外物侵擾 等。德國哲學家康德的“物自體”概念或許可以 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考角度。汽車作為一個物自 體,其邊界是確定的,但我們對它的認知和理 解卻是不斷變化的。汽車所承載的意義已經發 生了深刻的變革,它早已不再是從一點移動到 另一點的簡單交通工具,而是正逐漸演變成一 個高度復雜且多功能的“容器”,可知,汽車的 “尺度”正在不斷擴展,其不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機器,而是成為人們情感的寄托和表達的復 合空間。在技術和人性的交匯點上,我們應該 從哪些維度創造出既符合物理規律又滿足人類 精神需求的空間場域。

從其物理容器屬性來看,傳統的汽車設計 注重的是駕乘艙、行李艙及乘客座椅的布局,以 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傳統汽車車身布置形式 多分為單廂車、雙廂車及三廂車。伴隨新能源汽 車電氣化的快速轉變,空間的劃分規則迎來新 的變化。如在燃油車時代,前備艙一般出現在豪 華超跑車型上,如保時捷 911、蘭博基尼、法拉 利等。新能源汽車領航者特斯拉打破百年內燃 機的空間約束,賦予用戶“前置空間”平等權。

前備艙的出現不僅經歷了技術的革新帶來 的結構特性變化,更是汽車設計師們深入洞察 人類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以特斯拉 Model Y 為例,其前備艙能容納一個 20 寸行李箱,加上 后備廂,整體行李箱容積達到 2158 升,充足的 空間滿足了家庭出行所需??臻g擴大,能容納 更多物品只是表面現象,設計的呈現往往是多 因素權衡后的結果。首先是安全因素。汽車需 預留吸能盒空間,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前備艙 能起到緩沖作用,保護車內前排乘客安全。其 次是強規因素。通常情況下,駕考教育要求和 車位實施標準基本是倒車入庫形式,后備廂可 能因緊貼墻面而打開困難,前備艙則凸顯其存 在的便利性。再者是場景因素。生活中車主時 常會將魚肉果蔬等食品放置車內,前備艙能有 效防止水分泄漏和異味擴散。最后是派生因素。 人們通常將快遞地址設定為家庭或工作場所, 作為第三空間的汽車自然也會承擔更多的派生 需求。例如,特斯拉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遠程 開啟前備艙,有新快遞時,用戶可根據定位系 統將前備艙作為新的快遞接收容器。這不僅方 便了個人,未來更可與通信技術深度融合,大 幅提升整個社會的物流運輸和連接效率。

在汽車邊界屬性中,新能源車往往擁有更 大的車內空間,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車的能源 來源于電池組,為了保持車輛的穩定性和平衡 性,電池組通常被布置在車輛底部,這就要求 配有較長的軸距用以容納電池組。此外,新能源車制造商也非常注重用戶的乘坐體驗。以理想汽車為例,其創始人明確表示,理想汽車的定位是洞察用戶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專注于打造適合家庭使用的 6 座 SUV(運動型多用途車,Sport Utility Vehicle)。車內配置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等設施,正是為了滿足用戶對車內空間的多元化需求。除新增的物件外,車內已有物件的擺放方式也會因空間功能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這就像傳統合院建筑中的家具擺放一樣,不同的空間功能需要不同的家具布局。獲得中國設計智造大獎的東風繁享商務車針對用戶面對面的商務溝通需求展開設計,體現了空間尺度變化的巧妙運用。這種空間邊界尺度的變化不僅反映了車輛設計與用戶需求之間的匹配變化,也展現了復合空間價值帶來的直接影響。

汽車企業與汽車設計者們正在持續深入思考和探索汽車作為復合空間所承載的更深層次的意義與價值,以實現人與車、車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如在中國美術學院和吉利汽車發布的首部行業白皮書——《中國汽車設計話語體系白皮書》中,小米集團提出了人、車、家的生態概念與產業布局,理想汽車也提出車和家的設計理念,學界與商界都在為未來出行的輪上空間的新可能開展積極探索。

(四)屏幕:平行空間

明 末《 西 游 補 》中提到這樣一個場景 :孫悟空曾墜入一座四壁都由數不清的鏡子砌成的“萬鏡樓臺”,其中的每一面鏡子都通向一個獨立未知且絢爛的世界?!叭f鏡樓臺”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比喻,它暗示了屏幕所營造的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復雜關系。屏幕不僅改變了人與車的交互方式,也打開了真實與虛擬世界的一道門,讓駕乘者投進“萬鏡”之中,讓其視野與意識穿梭于多元的虛擬世界之中。[7]屏幕的不斷堆疊使得汽車已然演變為一個集交通、娛樂、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移動空間,車內的屏幕陣列也形成了另一個“平行空間”,為每一位用戶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萬鏡樓臺”。

吉利銀河 E8 所搭載的 45 英寸 8K(K 代表視頻像素的總列數)無界智慧霸屏,不僅從視覺上突破了傳統邊界,更在功能交互上引領了全新潮流,如同一面“魔鏡”將駕乘者帶入一個既獨立又絢爛的虛擬世界。與此同時,華為問界 M9 所采用的光場屏技術也展現了其獨特優勢。它打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實現了遠距成像和超大畫幅,為乘客帶來了更加舒適和震撼的視覺享受。屏幕反射和折射出的信息構成了另一個虛擬的平行空間,在這個平行空間中,人們可以通過屏幕獲取各種信息,進行各種操作,甚至沉浸其中,在真實與虛擬之間游走?!捌聊弧弊鳛檐噧冗B接真實與虛擬場域的橋梁,見證了車輛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多功能移動空 間的轉變。隨著柔性屏、透明屏等新型屏幕技 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汽車內 部將變得更加夢幻和多元,每一塊屏幕都將成 為連接真實與虛擬的紐帶,每一塊屏幕都是一 個通向未知世界的窗口。

三、空間的總成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設計理念的不斷演 進,人們對于出行的需求與向往也在持續升級。 未來出行的輪上空間,將不再只是單一的交通 工具,而是向著場景化、多功能化方向發展的 超級空間——我們可以稱之為“超體”。在這個 “超體”中,各種交互功能將實現深度融合,形 成全新形態的場景模式。汽車就像是一個自定 義的“家”,復合的系統矩陣構成了這個“家”的 骨架和脈絡 :

信息 :信息提示及安全警示方面迎來了革 命性的變化,從傳統儀表盤到中控交互屏,再 到 AR-HUD(增強現實型抬頭顯示)系統的轉 變使得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和便捷地獲取各種信 息,多維顯示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信息的 豐富度和可視化程度。

影音 :從車機交互體驗來看,影音視聽到 沉浸式娛樂的轉變,使得我們在車內的時間過 得更加豐富多彩,單一的功能如聽音樂,將被整合進更加多元化的服務體系中,與調燈光等 功能形成互補,為我們提供更為舒適和個性化 的娛樂體驗。

乘坐 :乘坐體驗也將實現從基本乘坐到舒 適坐感的升級。如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空間分布 更加靈活多變,按摩等精細化功能的加入將使得 駕駛人在長時間乘坐時也能保持舒適和放松。

燈光 :燈光交互也將不再局限于車內,已 然延伸到了與車外環境整體化交互,例如高合 汽車推出的智能交互燈光系統的燈語功能,不 僅使得車輛可以與外界進行更加智能和靈活的 溝通,其個性化屬性也為每輛汽車點亮了其獨 屬的身份標識。

駕駛 :在空間序列方面發生了變化,駕駛 控制將向智能座艙方向演變,駕駛位與其他區 域將形成有機序列,自動駕駛技術的廣泛應用 將讓我們在車內擁有更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而 不再需要時刻關注對汽車底盤的操控,從而更 加專注于車內的整體體驗。

儲物 :儲物空間將被重新定義,原來的后 備廂將不再僅僅用來儲物,后排空間可以靈活 變換,成為孩子或寵物的娛樂天地,這種多模 空間控制的設計思路,將使得車內空間得到更 加高效和有趣的利用。

操控 :從操控到空間拓展的轉變將為我們 帶來更多便利,復雜操控和燈光控制將被簡化 為一鍵模式,如理想汽車的一鍵切換露營、小憩模式等,使得我們在不同場景使用車輛時更 加輕松和高效。

環境 :內飾環境向環境感知的升級將是一 個重要趨勢,通過電子顯示器等先進技術的應 用,車輛將能夠實時感知和調節內部環境,為 我們提供更加舒適和健康的出行環境。

安全 :安全保護方面將實現從被動到自動 的跨越,狀態監測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得車輛 能夠實時監控和預警各種潛在風險,從而為我 們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以上種種場景變化預示未來的汽車不僅是移 動的機械物體,更是具有高度空間整合性的移動 的“家”。如中國合院建筑中“一步一景”“移步換 景”的設計理念,利用門洞、窗框實現園林景色的 障景、借景、框景、夾景、漏景、對景等多種造景 方式。從狹義來講,汽車的空間僅指其車輛本體, 但駕乘者的視野場域都與周遭環境關聯,如車窗、 倒車鏡、監測影像。如全景天窗與全景影像透明 底盤的普及,也使得駕駛人可以仰望星空與大地, 視野更為立體??梢?,汽車的空間范疇絕不僅是 其尺度所限的內部空間,流變的時空觀下車體與 外界正在不斷發生交互置換,汽車的空間早已被 無限擴張。正如《道德經》所言 :“埏埴以為器, 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 之用?!逼嚨目臻g亦是如此,其邊界之內是有限 的物理尺寸,邊界之外卻是無限的想象與可能。 這種內外之間的張力,正是汽車空間的魅力所在。 在這個移動的空間中,我們尋找著生活的定位與 方向,同時也感受著空間的局限與可能。

四、結語

過往十載,中國智能制造與設計創新并駕 齊驅,共同書寫了一部新能源車輝煌的發展史。 在技術浪潮的影響下,時間與空間糾纏共生的 汽車空間在不斷拓展與變化。如今,汽車不再 是一個冰冷的物理實體,而是融入了時空的脈 絡,展現出了獨特的生命力。輪上空間是具有 多個層面和維度的存在,它的存在性和功能性 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體驗,讓人們可 以在使用過程中構建個體與車輛之間的意義和 聯系。汽車出行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的象征, 融合場景矩陣要素進而營造的出行體驗空間場 域,都在訴說著設計者的情感與理念。

這個輪上空間在時空中穿梭、演變,最終凝 聚成一個充滿情感與活力的自定義的“家”。它 不僅僅是一個移動的居所,更是一個傳遞文化、 承載社會意義、拓展人類移動可能性的多維現 實空間。汽車將不再是冷冰冰的機械體,而是 能夠與人及環境互動的“生命體”,覺醒為基于 具身智能的人車共融全新形態——“超體”。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設 計智造協同創新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ZD09) 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泰爾曼 .大競賽 :未來汽車的全球爭霸賽 [M].王冀 , 譯 . 北京 :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2]OLDENBURG R. The Great Good Place [M]. New York: Hachette Books,1999.

[3] 謝佳偉 , 趙江洪 . 風格是一種歷史工具——電動 汽車內飾設計風格的經典與趨勢 [J]. 裝飾 ,2015(4): 96-98.

[4] 菲亞爾卡 . 汽車戰爭 : 電動汽車的興起、衰落和復 蘇 [M].馬芳武 ,王博 ,譯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

[5] 楊鳳云 . 從設計空間角度談汽車外觀設計的對比 判斷 [J]. 裝飾 ,2015(2):76-77.

[6] 王波 , 羅際 , 朱睿 . 汽車造型設計的線型分析方法 [J]. 汽車工程 ,2010,32(6):470-476.

[7] 馬閱 . 未來機器 : 虛擬空間的生成 [J]. 中國藝 術 ,2022(3):68-75.

猜你喜歡
風阻汽車空間
風阻系數0.27,ZEEKR 009風阻系數公布
某重型牽引車風阻優化的節油技術研究與應用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一種低風阻汽車后保險杠的數值模擬
汽車的“出賣”
汽車們的喜怒哀樂
離心機風阻功率及啟動過程分析
3D 打印汽車等
汽車就要飛起來了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