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書鴻

  • 凝望
    美好的季節。在常書鴻先生逝世28周年之際,我和朋友一大早就來到常書鴻先生的墓地,祭奠這位被譽為“敦煌守護神”的藝術大師。 常書鴻先生的陵墓坐落在敦煌莫高窟對面鄰近宕泉河東岸的一片坡地上。深灰色花崗巖墓碑上鐫刻著“常書鴻同志之墓”七個金色大字,墓前一方黑色大理石上刻著趙樸初先生的題字——“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周圍生長著大漠戈壁特有的沙生植物紅柳。陵墓就地而建,莊重簡樸,坐東朝西,與鳴沙山和莫高窟隔河相望。 我和朋友在常書鴻先生墓前鞠躬祭拜,敬獻鮮花,緬懷

    飛天 2024年2期2024-01-25

  •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藝術思想探析 ——中國近現代設計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
    悲鴻、林風眠、常書鴻等人。常書鴻在1936 年歸國后,在藝術領域因卓越的繪畫能力,迅速成為藝術界的重要人物,并且在第二屆全國美展中以作品《裸婦》獲第一名,他幾次在國內的畫展也都大獲成功。1942 年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時,徐悲鴻為他題了序“……于是素有抱負,而生懷異秉之士,莫不挺身而起,共襄大業。常書鴻先生亦其中之一,而藝壇之雄也”,給予了他高度的專業評價。一、常書鴻簡介常書鴻(1904—1994),滿族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他是敦煌研究所的創始人,也是敦煌學

    藝術家 2023年4期2023-09-12

  • 敦煌藝術“衛士”常書鴻
    ● 葉介甫常書鴻(1904—1994),滿族,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中國著名畫家、敦煌學學者。他在生活環境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歷盡千辛萬苦,為保護、研究敦煌藝術默默地工作和奮斗50 年,被譽為敦煌藝術的“衛士”、人類藝術寶庫的“守護神”。奔赴敦煌1936 年9 月,留學法國的常書鴻回到祖國,受聘在國立藝術??茖W校任教。1940 年冬,該校遷往重慶,后解聘了一批教授,常書鴻也在其中。年底教育部成立美術教育委員會,常書鴻被聘為委員兼秘書。在此期間,他創作大量油

    文史春秋 2023年4期2023-09-07

  • 92歲的常沙娜:“敦煌少女”的記憶宮殿
    是與敦煌和父親常書鴻相關。房間外的書桌上,攤開著一本《常書鴻自傳》,書頁上擱著老花鏡??蛷d的茶幾上,也是常書鴻的書,下面壓著一本《敦煌:眾人受到召喚》。她重復了兩遍書名,若有所思——“召喚,怎么召喚呢?”“我很喜歡回憶?!彼f?;畹?2歲,她龐大的記憶庫從線條狀變成塊狀的,每捕捉到一個關鍵詞,就會開啟一扇回憶的閘門。但不同時空的記憶偶爾會盤根錯節纏繞在一起,從法國到敦煌,從重慶到北京,從常書鴻到林徽因,從母親到兒子,從抗戰到解放……往事有時會不分先后涌上心

    中國新聞周刊 2023年25期2023-07-22

  • 敦煌守護人
    年秋,青年畫家常書鴻在巴黎塞納河畔的一個舊書攤上,偶然翻到伯希和編著的《敦煌圖錄》。書中的壁畫和石像給當時僅有31歲的常書鴻打開了一個神秘的藝術世界,而這個世界正是來自他的祖國——萬里之外的中國敦煌。最讓常書鴻耿耿于懷的是,自己竟然不知祖國有如此高超的藝術寶庫,頓感自己“數典忘祖、慚愧至極”。1936年,常書鴻放棄國外安定的生活和創作環境,回到面臨戰亂的祖國。1943年3月,常書鴻從重慶出發,艱難跋涉數月后抵達敦煌。出現在常書鴻面前的,是一座座靜穆地坐立在

    黨員文摘 2023年5期2023-03-24

  • 上市20 天即加印,學術大部頭也能變成暢銷書
    “敦煌三書”《常書鴻全集》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作為“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畢生研究成果、譯作及畫作的首次系統結集,清晰再現了常先生發現敦煌、保護敦煌、研究敦煌、推廣敦煌的人生與藝術經歷,是敦煌學領域的權威著作與重要文獻。介紹到這里,如果按照以往學術大部頭的命運,接下來它將會以精美的裝幀形式出版,館配到各大圖書館,擺放在書架高處,少量被熱愛敦煌的讀者或者常書鴻先生的忠實粉絲購買收藏,隨后結束生命旅程。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此類書選題專業度高,定

    出版人 2022年12期2022-12-07

  • 妻子私奔,他孤守敦煌50年,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他?
    。其中一人便是常書鴻?!拔业挠浶源蟛蝗鐝那?,很多事情都忘記了··但我忘不了以常書鴻、段文杰為代表的老一輩莫高窟人··”或許是敦煌幾十年風沙吹過已漸漸模糊人們的記憶,樊錦詩念念不忘的常書鴻,如今還有多少人知曉?樊錦詩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常書鴻則被稱為“敦煌守護神”。他何以在人們心中封“神”?看完常書鴻的故事,或許你心中自然就有了答案。1904年,常書鴻生于杭州一個滿族駐防旗兵騎尉之家。生逢晚清亂世,常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日子總還過得去。然而很快辛亥革命,八

    世紀人物 2022年7期2022-07-18

  • 敦煌定若遠 一信動經年
    978年6月,常書鴻先生在莫高窟第103窟臨摹壁畫宕泉河畔,風鈴搖曳,他們安靜地長眠于此,與魂牽夢縈的莫高窟遙遙相望,伴隨著那些傳奇和信仰,和敦煌的過去、現在與將來,進行著永恒的對話……命中注定,一切都源于一次奇妙的相遇。1935年秋,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一部名為《敦煌石窟圖錄》的圖冊,震撼了常書鴻的內心。這位已在法國聲名鵲起的中國畫家決定離開巴黎,回到祖國,回歸到自己民族的藝術中去。從此,敦煌—這片蘊藏著中華民族藝術瑰寶的神賜之地,就成為常書鴻心中的圣殿,

    讀者欣賞 2022年3期2022-04-04

  • 常書鴻與1948年的敦煌藝術展覽會
    準展覽,展示了常書鴻為宣傳敦煌文化所付出的艱苦努力。結合當時的媒體報道,介紹此次敦煌藝術展覽的空前盛況,以及展覽所引起的巨大反響。關鍵詞:敦煌藝術展覽;敦煌藝術研究所;常書鴻;朱家驊 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2)01-0150-09Chang Shuhong and the Dunhuang Art Exhibition of 1948ZHAO Dawang(Department of Histor

    敦煌研究 2022年1期2022-03-28

  • 穿越千年,打開不一樣的傳奇
    這樣的背景下,常書鴻、段文杰等老一輩“莫高窟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開啟了守護敦煌的這場“史詩級”接力賽。敦煌也經歷了繁榮、落寞、掩埋、掠奪……從滿目瘡痍走向復興,等待它新一輪的守護人?!舅夭倪\用】敦煌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了解敦煌的過程,幾乎就是在沿著中國文化史的脈絡行走:莫高窟迷人的藝術杰作和文化寶藏,敦煌從繁盛到浩劫的曲折歷史,幾代中國人對敦煌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敦煌的每一個棱面幾乎都與中華文化的步履呼應著,在敦煌這個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22年35期2022-03-15

  • 信仰的力量
    法國學習油畫的常書鴻,在塞納河畔的書攤上偶然發現了法國人伯希和所寫的《敦煌圖錄》,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回到祖國,到敦煌去! 由于多年缺乏保養修繕,在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下,莫高窟已是滿目瘡痍。這一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首任所長常書鴻帶著10多名有志青年,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荒涼的西北邊陲,展開了對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保護和修繕工作。此后的70多年里,幾代莫高窟人為保護、研究和弘揚敦煌石窟文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如果說,千年前的樂尊和尚是

    作文周刊·七年級讀寫版 2022年1期2022-03-08

  • 信仰的力量
    法國學習油畫的常書鴻,在塞納河畔的書攤上偶然發現了法國人伯希和所寫的《敦煌圖錄》,于是,他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回到祖國,到敦煌去! 由于多年缺乏保養修繕,在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破壞下,莫高窟已是滿目瘡痍。這一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首任所長常書鴻帶著10多名有志青年,放棄舒適的生活,來到荒涼的西北邊陲,展開了對敦煌莫高窟的研究、保護和修繕工作。此后的70多年里,幾代莫高窟人為保護、研究和弘揚敦煌石窟文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如果說,千年前的樂尊和尚是

    作文周刊·七年級版 2022年1期2022-03-07

  • 沙娜是條河
    e的河流,父親常書鴻用這條河流的名字,給她起名叫“沙娜”。命運之手在冥冥中為這個名字里帶“沙”字的女孩,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敦煌,又名沙州。然而在當時,誰也想象不到,這條“沙娜河”會從法國蜿蜒奔向中國西北那荒涼又神秘的藝術王國。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是第一位進入巴黎美術家協會的中國藝術家。當時,常書鴻一家住巴黎第14區48號,每到周末、假日,家里就成了中國藝術留學生聚會的場所,徐悲鴻和蔣碧薇到巴黎辦展時也來做客。在此期間,常書鴻與一本書的偶遇,永遠改變了

    當代工人·精品C 2021年6期2021-12-26

  • 《莫高窟之歌》背后的故事
    書簡》一文,是常書鴻與瞿希賢之間的通信。兩封信,寫的是《莫高窟之歌》從歌詞到歌曲創作的前后經過,與聞捷有關,饒有意味??上]有署上原來發表的日期。先說常書鴻的信。常書鴻先生曾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常書鴻的信寫于1961年11月24日。信中提到他手頭有聞捷于1958年在甘肅工作期間寫的詩集《河西走廊行》,書中有寫“敦煌八景”之一千佛靈巖的詩,“它也像聞捷所寫的許多詩一樣,念它時,一股熱血沖上心弦”。常老的信中寫道:“請你為我們譜一支曲

    金山 2021年11期2021-12-07

  • 擇一事,共傳承,建高地
    開拓者和奠基者常書鴻先生誕辰100周年,中國政府和敦煌學界特別為他在莫高窟立像。常書鴻紀念雕像被安放在敦煌研究院辦公區的花園內,到此的每個人都會肅然起敬。在領略過莫高窟精美的石窟藝術后,總會有有心人走進一處院落,探尋一個人的人生足跡。這處幽靜的院落,位于莫高窟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對面,“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十個字,道明了這處院落的“身份”。早年間,這里是敦煌研究院職工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從1943年來到敦煌,到1982年,常書鴻始終住在這里,先后與他相伴的,有

    小康 2021年27期2021-09-29

  • 常書鴻先生與敦煌藝術研究
    宋翔內容摘要:常書鴻先生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敦煌藝術研究亦具有獨特性。作為一位優秀的油畫家,歐洲留學經歷、對于西方美術史的系統學習、長期的洞窟觀察與臨摹,使他具有同時期諸多學者所不具備的條件。常先生十分關注中外文化的對比與交融問題,民族性、時代精神以及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則是貫穿其敦煌藝術研究生涯的幾個重要主題。此外,作為一名學術領導者,他的研究思路也影響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后改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發展方向,且至今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關鍵詞:常書鴻;

    敦煌研究 2021年1期2021-06-15

  • 《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人生因何而偉大
    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是作家葉文玲創作的傳記,2020年6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在書中用大量的采訪資料和個體經驗,以章回體結構將常書鴻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同時在傳記體的報告文學中加入了很多具有現場還原感的歷史情景描寫,讀來親切生動。2021年1月,該書獲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年度好書榮譽。為了把常書鴻的事跡、精神傳達給更多人,葉文玲歷時多年,精心創作了《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這是一部詳盡、完整、可信的常書鴻傳記,也是一部啟迪心

    文化交流 2021年3期2021-05-31

  •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護 ——常書鴻與敦煌的不了情
    文易 明 常書鴻速寫《修繕大佛殿》(浙江省博物館供圖)常書鴻說,若有來生,還要守護敦煌。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常書鴻決定了敦煌今天的模樣。如果沒有常書鴻,敦煌研究院可能就不在敦煌,而是在蘭州。有人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看了敦煌后,會無動于衷。而葉文玲在寫完《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后的第一個念頭和最后一個念頭,始終都是:但愿沒有一個人看了此書后,會對常書鴻無動于衷!Chang Shuhong said that if there is an afterlife

    藝術交流 2021年1期2021-04-27

  • 書信背后的常書鴻
    8年9月15日常書鴻致徐遲的毛筆信。全信共兩頁,從左向右豎排書寫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稿紙上。在信中,常書鴻首先對徐遲表示了感謝:“接你自烏魯木齊返京后的信,知道你答應為《敦煌藝術》電影說明辭幫忙,這是我們所最快慰的……”前不久,徐遲剛剛前往新疆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采風活動,活動最后他與曹禺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大會堂出席了有一千多人參加的當地大型文學活動。信中所講“《敦煌藝術》電影”,指的是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與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聯合攝制的一部全面介紹敦煌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21年10期2021-03-25

  •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沒有他,就沒有今日的敦煌
    它的守護神——常書鴻。這個成長在西湖邊的富家少年,因一場宿命般的邂逅,在更迭的亂世中,一頭扎進荒漠,修洞窟、納賢才、摹壁畫、護文物,傾盡畢生心血守護敦煌半個世紀。徐悲鴻稱贊他為“藝壇之雄”,季羨林贊他“篳路藍縷,居功至偉”,“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視他為“精神偶像”。他是我國的第一代敦煌學家,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在日本,他更是被稱為中國的“人間國寶”??梢哉f,沒有他,就沒有今日的敦煌,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他的故事,感受他那與千年敦煌同呼吸、共命運的波瀾壯闊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17期2020-10-20

  • 格致書架
    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葉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著名藝術家常書鴻,與張大千、徐悲鴻同時代的著名畫家。本書講述了常書鴻在時局動蕩的政治背景下,守護敦煌的坎坷一生。全書30章,從常書鴻的少年時代開始講述,娓娓道來,直至常書鴻病榻前的人生回顧?!吨袊鲐殹?,雷明、李浩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通過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以來中國不同時期的扶貧發展歷程,對中國扶貧進行全面的總結和梳理。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揭示中

    科學導報 2020年56期2020-09-09

  • 常書鴻敦煌的守護神
    連續幾個小時,常書鴻保持著躬身俯視的姿態,他需要努力地瞇起眼睛才能看清它們。張議潮的故事,常書鴻已不陌生。在敦煌,張議潮是個劃時代的人物,就像此時的常書鴻一樣。公元848年,張議潮率領敦煌軍民起義,歷經百戰,先后收復敦煌和河西地區,終于使敦煌脫離了吐蕃長達百年的統治,重新回歸唐王朝,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大業。伴隨著張議潮的馬蹄聲,敦煌的城市歷史自此被改寫,在復歸帝國版圖的進程中,這座城市也開始迎來了新生,再度繁華起來。莫高窟也不例外,在張議潮和他的繼任者曹議金

    風采童裝 2020年6期2020-09-03

  • 落筆千年前的心境
    中國藝術家——常書鴻。之后也就是70多年前,在敦煌藝術的感召下,常書鴻先生毅然從巴黎起程,回到中國,帶著全家冒著抗戰的烽煙來到敦煌;常書鴻的女兒常沙娜從小在敦煌成長,耳濡目染父親這種不顧青春、不顧幸福,甚至不顧生命的執著,后來出國留學后仍選擇回到中國,并且直至今日還在傳承著敦煌文化……在常沙娜先生的影響下,著名的服飾文化專家劉元風先生也帶領著一個團隊,在繼續傳承著敦煌文化,尤其是敦煌服飾文化。本期,《風采童裝》特別策劃敦煌莫高窟大選題,一方面,想通過中國的

    風采童裝 2020年6期2020-09-03

  • 《史記》的另類解讀
    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葉文玲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曾經有人問常書鴻,如果來生再到人間,你將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常書鴻回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輪回轉世。不過,如果真的還有來世,我將還是常書鴻,我要去完成我想為敦煌所做而尚未完成的工作。青年時期赴巴黎留學,更多的是為實現心中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繁花似錦的生活因為希伯和編輯的一本《敦煌石窟圖錄》而徹底改變。1936年,常書鴻告別妻兒,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但他無法忘記敦煌,終于在1943年來到了魂

    中國圖書評論 2020年8期2020-08-28

  •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為何一生癡迷敦煌藝術?
    付出畢生心血。常書鴻便是其中一位。他早年留學法國,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在事業有成的時候選擇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籌備建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為首任所長。莫高窟有系統的保護和研究工作由此展開。如今常會有人好奇,為何常書鴻能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大漠?在最近熱門的新書《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以下簡稱《此生只為守敦煌》)中,也許可以找到答案。留法藝術家的決定常書鴻自幼喜愛繪畫。1927年,他遠赴法國留學。在里昂,他學習繪畫,妻子陳芝秀學習雕塑。幾年后,他憑借油畫

    北廣人物 2020年29期2020-07-29

  • 馬明達劍膽琴心,守望于敦煌
    根基所在。知遇常書鴻,與敦煌學結緣一世與敦煌學的深刻緣分,是從常書鴻開始的。馬明達記得第一次見到常書鴻,自己也還是五六歲的孩童,常書鴻登門詰他父親治病。當時他既不知道這位陌生人是著名的“敦煌守護神”、第一代敦煌學學者常書鴻,也不知道多年以后會迎來命運的拐點,與常書鴻在敦煌學的路上相遇。并且在其俗世離席時成為手稿文獻的重要托付人。在馬明達的敘述里,眼前展開的是電影般的敘事性畫卷:常書鴻,一位才華橫溢的旅法年輕畫家,20余歲時其作品就被法國里昂美術館收藏,連續

    收藏·拍賣 2020年3期2020-07-08

  • 敦煌記憶
    ,常沙娜在父親常書鴻家中最近這幾年,常沙娜每年都會從北京回敦煌一次。雖然每次只有幾天,但必須給父親掃墓。1994年,第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常書鴻在北京去世,按照他的遺愿,一半骨灰安置在八寶山,另一半則帶回敦煌。常書鴻的墓碑前刻著幾個字——“敦煌守護神”。常沙娜從小就很聽話,父親讓她畫畫,她就畫;父親覺得她應該去美國深造一下,她就去了。在她回國想要在繪畫上有更深的造詣時,她遇見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梁氏夫婦希望她去清華大學營建系做圖案研究,父親也贊成,常沙娜就

    讀者 2019年23期2019-11-15

  • 守望敦煌
    煌的守護神——常書鴻或許從法國塞納河邊的舊書攤上看到伯希和編著的《敦煌石窟圖錄》那一刻,常書鴻的魂就被勾走了。他正身處被譽為世界藝術之都的巴黎,作品被里昂國立美術館、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收藏,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圖冊上那些靈動精妙的壁畫、莊嚴肅穆的彩塑,卻深深震撼了他。從此,敦煌,這個常書鴻從未聽說過的名字,決定了他此后將近六十年的人生道路。莫高窟第254 號窟《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圖》,是于右任讓常書鴻到了敦煌之后第一幅要看的壁畫。在常書鴻以后的人生里,無論是

    廈門航空 2019年10期2019-10-11

  • 常書鴻、常沙娜:花開敦煌,情系父女
    1946年,常書鴻為了推廣敦煌籌集經費,帶著年僅15歲的女兒常沙娜在蘭州“物產館大樓”舉辦父女聯展。73年往事,一位成為了“敦煌守護神”,一位成為“敦煌圖案解密人”!正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的“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這對父女的作品跨越73載后的再次重逢。父女二人的油畫、速寫、壁畫臨摹、花卉創作、裝飾圖案設計、服飾設計等共200余件作品,貫穿了兩代人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將“花開敦煌”展覽的核心精神——“守護與傳承”娓娓道來,引發當代人

    世紀人物 2019年10期2019-10-10

  • 唐一禾與巴黎中國留法藝術學會
    學的還有杭州人常書鴻等。唐一禾也是就讀于巴黎美院的第一個湖北人,這兩個“第一”對湖北美術的發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當時的武漢繼清末“洋務運動”后,日益崛起的大都市,商業繁華、人文昌盛,全面引進西方現代藝術教育體系的需求與日俱增。盡管武昌藝專創辦已逾10數年,也聘請了一些外籍和留洋的教師來校任職。但由于人員流動的頻繁,缺乏真正扎根于本土教學的高端人才,導致了西洋繪畫未能形成自已的學科特色和專業風格。唐一禾在巴黎的留學及藝術活動,無疑將要對武昌藝專產生較大的

    公關世界 2019年6期2019-09-10

  •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清華展出
    “花開敦煌——常書鴻、常沙娜父女作品展”7月15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這對敦煌的守護使者作品跨越73年后再次重逢。展覽講述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兩代人與敦煌之間的深情。展出父女二人的油畫、速寫、壁畫臨摹、花卉創作、裝飾圖案設計、服飾設計等200余件作品,貫穿了兩代人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經歷。常書鴻、常沙娜父女均為中國知名的敦煌學家。常書鴻1927年赴法國留學,是早期中國留法藝術家中油畫的佼佼者,返國后于1943年開始扎根敦煌。在他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

    北廣人物 2019年29期2019-09-03

  •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的敦煌傳奇
    本發黃的畫冊,常書鴻毅然回到祖國常書鴻,1904年生于杭州。1928年,24歲的常書鴻在親友的資助下,遠渡重洋,考入法國的里昂國立美術學校,主攻油畫。不久后,他的妻子陳芝秀也前去和他團聚,并學習雕塑。1931年,常書鴻的女兒出生了。他以里昂的一條河LaSaone為她取名—常沙娜。此后不久,常書鴻就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并考入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深造。一家人在巴黎第十六區塔格爾路安下了和睦、溫馨的小家。命運就是這樣,當它驟然改變的時候,總是悄無聲息而又猝不及防。

    北京廣播電視報 2019年16期2019-05-11

  • 常書鴻的原名及其兩篇舊作
    案,首次披露了常書鴻先生的原名為常廷芳,循此線索,查到并過錄刊布了常先生早年發表在《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學生自治會刊》的一文一詩,提出作為研究常書鴻先生青年時期思想的重要資料,與他后來毅然回國從事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密切相關。關鍵詞:常書鴻;原名;舊作;早期思想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8)05-0117-04Abstract: Based on the archives collected in the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嗟余只影系敦煌
    學??椚究茖W生常書鴻來說,是雙喜臨門。一是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他作為成績最優秀的畢業生留校任教。二是母親告訴他,他朝思暮想的姑娘要來做客,祖母已同意他們定親?;丶衣飞?,他意氣風發,楓樹正染出第一縷杏黃,想到住在諸暨楓橋鎮的那位姑娘,眼前的楓葉更加亮麗了。一年前,嫁到諸暨的小姑回娘家,順便帶繼女陳芝秀到親戚家相親。這個不速之客,像一陣風,把常書鴻的心湖吹得漣漪四起。她身材婀娜,黑珍珠一樣的眼睛向他瞥來時,他立刻就被攝魂奪魄了。母親看出他的心思,為他提了親,

    莫愁 2018年28期2018-11-14

  • 一幅美麗的“飛天”木版畫
    同志八十壽辰 常書鴻李承仙合繪敬賀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五日”。這幅《飛天》作品是由常書鴻、李承仙夫婦聯手創作完成,并被作為壽禮送與草明的。1913年6月15日,草明出生在廣東順德縣桂洲鄉?!?月15日”正是草明的生日,1993年正好是她的八十大壽。常書鴻夫婦很少為他人畫《飛天》做壽禮,因此類作品存世稀少,這幅畫作更顯珍貴。這幅畫作的誕生源于一個“不期而遇”的故事。1993年3月,草明因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到協和醫院住院治療。這次住院本不需要很長時間,可在住院期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10期2018-11-06

  • 嗟余只影系敦煌
    學??椚究茖W生常書鴻來說,是雙喜臨門。一是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他作為成績最優秀的畢業生留校任教。二是母親告訴他,他朝思暮想的姑娘要來做客,祖母已同意他們定親?;丶衣飞?,他意氣風發,楓樹正染出第一縷杏黃,想到住在諸暨楓橋鎮的那位姑娘,眼前的楓葉更加亮麗了。一年前,嫁到諸暨的小姑回娘家,順便帶繼女陳芝秀到親戚家相親。這個不速之客,像一陣風,把常書鴻的心湖吹得漣漪四起。她身材婀娜,黑珍珠一樣的眼睛向他瞥來時,他立刻就被攝魂奪魄了。母親看出他的心思,為他提了親,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10期2018-10-24

  • 守護敦煌大漠的癡魂 常書鴻故居尋跡二
    0公里的距離,常書鴻一行六人整整走了一個月零四天。初到敦煌時,石窟的慘象令常書鴻倍感辛酸。在回憶錄中,他這樣寫道:“寶藏被劫已經三四十年了,而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寶庫,卻仍然得不到最低限度的保護,就在我們初到這里時,窟前還放牧著牛羊,洞窟被當做淘金人夜宿的地方。脫落的壁畫夾雜在殘垣斷壁中,隨處皆是。我不勝感慨,負在我們肩上的工作,將是多么艱巨沉重?!泵鎸@種情況,他暫時放棄了畫畫,義無反顧地干起了既非藝術又非研究的石窟管理員工作。原本拿畫筆的手開始揮動鐵鍬,

    時尚北京 2018年9期2018-09-19

  • 聆聽九層樓的風鈴 常書鴻故居尋跡一
    一個年輕人,叫常書鴻。臨走時,張大干曾對常書鴻說:“你呆在這里,這是一個長期的無期的徒刑??!”幾十年后的今天,常書鴻的墳墓,正對著敦煌莫高窟的九層樓,永遠遙望著這片文化寶藏。常書鴻1904~1994年,滿族,老姓:伊爾根覺羅氏。別名:廷芳、鴻,生于浙江杭州。美學家、美術史學家、美術教育家。祖父名少峰,為清代駐防浙江杭縣并安家落戶的“世襲云騎尉”。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驮⒕┤A1981年,晚年的常書鴻搬到北京定居。在北

    時尚北京 2018年8期2018-08-21

  • 鐵馬風鈴檐下空響
    校做美術教師的常書鴻——他后來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將敦煌的古老文明隔山隔海傳過大洋彼岸,備受贊譽——但這一刻,他只是一個羞澀清秀的年輕人,與喜歡的姑娘笑談書畫,點評名家,憧憬未來的美好。1925年,兩人結為連理,那時常書鴻21歲,陳芝秀17歲?;楹髢赡?,他們齊赴法國留學,次年她在法國里昂誕下長女沙娜。1934年,兩人的作品齊齊在里昂春季沙龍展中獲獎,“來自東方的畫界伉儷”聲名鵲起,前途似鮮花著錦,春風得意。陳芝秀原以為日子會這樣不緊不慢地走下去。她喜歡

    現代婦女 2017年10期2017-10-18

  • 西出陽關再無愛情
    敦煌的守護者,常書鴻是稱職的;作為丈夫他卻是不合格的。如果在敦煌的歲月里,夫婦之間能夠多多互相體諒,這場悲劇還會發生嗎?十六區,巴黎最富有的地段之一。1935年,這里的一棟小屋是留法中國畫家們最愛去的地方,這里常年舉辦藝術沙龍。在這一年,來巴黎舉辦“中國繪畫展覽”的徐悲鴻發現,巴黎風頭最盛的中國名字,并不是他,也不是常玉,而是一個比他小十歲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以油畫第一名畢業于里昂美專,從1933年到1935年,他連續三年在里昂春季沙龍獲獎。還有一點,那

    中外文摘 2017年18期2017-10-11

  • 花開敦煌 ——常沙娜的藝術世界
    。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先生畢業于法國巴黎高等美術??茖W校,與徐悲鴻、呂斯百、王臨乙等人都是中國近代最早留學法國的藝術家。1935年,常先生在巴黎偶然看到由伯希和編輯的一部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圖片內容使他十分震撼。他發現敦煌藝術最早的內容遠早于文藝復興時期1000年,甚至早于西方油畫創始時期 800年,這些發現讓他急于返回中國敦煌。1937年常書鴻一家回到中國,正逢中日抗戰爆發,便隨著當時任教的北平藝專往南方遷移,一路從湖南沅陵到昆明,再到重慶沙坪壩鳳凰山

    上海工藝美術 2017年2期2017-07-03

  • 常書鴻:此生只為敦煌
    。在后面敘述的常書鴻先生的命運起伏中,6又何嘗沒有巧合?“說完巴黎說敦煌,長江黃河長又長”認識常書鴻是我在《北京晚報》工作期間。當時我負責采訪文化活動,不時會在一些場合與常書鴻見面。后來,編輯五色土副刊的“居京瑣記”欄目,請一些文化老人談自己居住北京的各種感受。我寫信前去,請他賜稿。很快,常書鴻寄來三頁稿紙的《北京的變遷》。手稿他改了又改,極為認真。收到稿件,我打去電話,他要我在手稿最后補上一句:“我幸福地看到,祖國已經踏上了振興的道路?!比绱似恋氖指?,

    山花 2017年5期2017-05-19

  • 鳴沙山在吟唱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她承載父親遺志,以純粹的藝術態度、雋雅的藝術格調和崇高的藝術境界,傾其一生致力于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與教育。展覽以“守望”、“凝萃”、“傳承”為三大主題詞,展示了她一往情深的藝術擔當。她就像沙漠中生長的花一樣堅韌頑強在展覽的第一部分有這樣的描述:1931年3月26日,常沙娜生于法國里昂。她的父親常書鴻、母親陳芝秀都是中國20世紀早期的留法藝術家。她的名字來自于當地一條河流,后譯為中文“沙娜”,冥冥中似乎有一種隱喻和暗示,“沙娜”即

    黨建 2017年5期2017-05-16

  • 常書鴻,一見敦煌“誤”終身
    到敦煌,就想起常書鴻先生,而常書鴻先生的命運起伏,就與6有諸多巧合。常書鴻是滿族人,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個“6”。認識常書鴻是我在《北京晚報》工作期間。當時我負責采訪文化活動,不時在一些場合見到他,后來編輯“居京瑣記”欄目,就寫信請他賜稿。很快,常書鴻寄來3頁稿紙的《北京的變遷》。手稿他改了又改,極為認真。收到稿件,我打去電話,他要我在手稿最后補上一句:“我幸福地看到,祖國已經踏上了振興的道路?!比绱似恋氖指?,被我難看的字加了一

    環球人物 2017年7期2017-04-17

  • 徒將深情 ,盡付檐角風鈴
    只剩滿城夏意。常書鴻便是在西湖邊與陳芝秀再次相逢。陳芝秀是常書鴻姑姑的養女,彼時來杭州游玩,頻頻拜訪常家,兩人年紀相當,就此結識。常家家大業大,子弟們也有著尋常人難以比肩的學識修養。常書鴻風度翩翩,年輕俊秀,站在堤岸邊輕輕點頭:“陳小姐?!标愔バ阋灰u素色旗袍,與他泛舟談笑。至今留下的數張照片里,陳芝秀眉眼秀麗,笑容甜美,落落大方,自有一種長于富貴之家的風流婉約,讓常書鴻一見傾心。兩人同在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教美術,他們郎才女貌,一見鐘情。不久,兩人結為連理

    傳奇故事(破繭成蝶) 2016年10期2016-10-21

  • 常書鴻:絲路上的無悔行者
    文圖/石橋?常書鴻:絲路上的無悔行者文圖/石橋一今天,在那條錯落伸展于沙磧、草原、雪山當中,被德國人李?;舴颐麨椤敖z綢之路”的歐亞內陸古道上,早已不見了漢唐之際延續千余年的不絕商旅、和親使節和求法高僧。而今人談起絲綢之路,敦煌大概是一個怎么也不能繞開的話題——畢竟它作為絲路上總湊三道的咽喉之地太過關鍵,畢竟千年間它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太過厚重,畢竟百年來圍繞它所發生的故事太過曲折。隔著河西走廊這條最負盛名的絲路主干道,在敦煌東南1200公里處,同樣歷史久遠

    絲綢之路 2016年1期2016-04-16

  • 淺談常書鴻西行敦煌
    李海明摘 要:常書鴻在留法期間驚奇發現國內敦煌藝術瑰寶的一個小冊縮影,引起他對了解敦煌藝術的強烈愿望,毅然決定回國探尋這一個充滿神秘的未知藝術圣地?;貒竺鎸y當頭,政府及民間無人問津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危機,感到作為一名藝術家的責任不僅僅在于創作,還要肩負起保衛國寶的使命,遂決定肩負起搶救敦煌文化的民族大任——西行敦煌。關鍵詞:抗戰時期;常書鴻;敦煌;西部美術[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9--0

    青年文學家 2016年9期2016-03-28

  • 拯救國寶
    員會主任委員,常書鴻任副主任委員,王子云任秘書兼委員,張維、張大千、鄭西谷、張庚由、竇景椿等五人為委員。常書鴻走馬上任1943年初,從法國留學歸來、被新委任為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副主任的常書鴻,將妻兒留在重慶,一個人單槍匹馬踏上了奔赴敦煌的征程。常書鴻到蘭州后,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曾開了一次會,商討今后工作。會上有人提出,要把研究所設在蘭州,常書鴻堅決反對。他說:“所址如果設在蘭州,遠離了敦煌達二三千里地,這還搞什么研究和保護工作呢?”常書鴻的意見雖然

    讀者欣賞 2015年9期2015-09-10

  • 呂斯百油畫技法溯源
    法畫家呂斯百、常書鴻等人在油畫技法上的源頭。這有助于對這些畫家作品的準確分析和我們后人的學習借鑒。關鍵詞:呂斯百;油畫創作;藝術作品;夏凡納;常書鴻;油畫技法;溯源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1928年,經徐悲鴻的推薦,呂斯百補福建省的庚款留學名額,12月啟程赴法國,至1934年回國任教于中央大學藝術系。其間,呂斯百在法國度過了6年的學習時光。這段時間,他以過人的天賦和刻苦的努力研習歐洲油畫之精華,除了廣覽博取公認名作的技法,他還有重點地選擇一些個案

    藝術百家 2014年6期2015-01-19

  • 敦煌守護者
    的普遍關注。在常書鴻之后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段文杰說:“我就是看了兩次敦煌畫展,被敦煌藝術的魅力吸引到這兒來的?!痹诙鼗退囆g轟動大后方的輿論推動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建立從“提議”進入實施。1941年,歷史上成為敦煌保護的發端之年。這一年給敦煌的故事開了個頭,從愚昧、破壞和盜賣悄然轉向保護和傳承,自此醞釀出一種新的可能。先行者們的苦與憂歷經兩年七個月,張大千和弟子們在敦煌臨摹了276幅壁畫。他先按照歷代工匠開鑿石窟的順序,從南向北、由底層到上層,為莫高窟作了

    新西部 2014年8期2015-01-08

  • 大漠·書鴻·飛天
    繪畫的年輕人叫常書鴻,出生在杭州一個滿族家庭,14歲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21歲時轉任浙江省立工業學校美術教員,后在朋友們的資助下,偕妻子到法國學習西方繪畫。當時,他在國際畫壇上已聲名鵲起,多次獲得當時法國學院派最權威的畫廊巴黎“春季沙龍”金、銀獎。嬌妻、愛女、如日中天的繪畫事業,全因異國街頭與敦煌的偶然邂逅而改變。常書鴻毅然拋開了優雅舒適的生活,選擇了風沙漫漫的大漠。那一個轉身,就結下了他與敦煌一生解不開的緣。常書鴻揣著滿懷的藝術夢想回國,然而國內的

    讀者 2011年9期2011-05-14

  • 大漠·書鴻·飛天
    繪畫的年輕人叫常書鴻,出生在杭州一個滿族家庭,14歲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21歲時轉任浙江省立工業學校美術教員,后在朋友們的資助下,偕妻子到法國學習西方繪畫。當時,他在國際畫壇上已聲名鵲起,多次獲得當時法國學院派最權威的畫廊巴黎“春季沙龍”金、銀獎。嬌妻、愛女、如日中天的繪畫事業,全因異國街頭與敦煌的偶然邂逅而改變。常書鴻毅然拋開了優雅舒適的生活,選擇了風沙漫漫的大漠。那一個轉身,就結下了他與敦煌一生解不開的緣。常書鴻揣著滿懷的藝術夢想回國,然而國內的

    讀者·校園版 2011年9期2011-05-14

  • 大河西流
    是敦煌的守護神常書鴻。因為生在敦煌,父親給他起名嘉煌。走進正在開鑿的現代石窟,常嘉煌向我們介紹他正在進行的現代石窟創作。常嘉煌:3號洞是凈土窟,這是7世紀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一個唐代壁畫,現在已經成了日本的國寶。日本淺草寺的一個和尚是我父親的朋友,他發愿要把這幅畫畫回來,還給中國。這是一個承前啟后的坐標,我們就是從這里開始,進行現代石窟的創作。敦煌的守護神在莫高窟對面的一座背山面水高高隆起的沙梁上,佇立著常書鴻的墓碑。他的墳塋,正對著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九層樓。

    走近科學 2008年4期2008-04-07

  • 魂牽敦煌
    薛正昌常書鴻先生自傳《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新版),已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常書鴻先生留學法國和回國后從事藝術教育的過程,尤其是40年代初到敦煌的艱難歲月,讀后令人熱淚涌動,掩卷而思緒不能平靜。常書鴻——這位留學法國、并在法國度過了9年零10個月藝術生涯的著名畫家,當他在巴黎塞那河畔發現1907年伯希和從我國敦煌石窟拍攝的《敦煌圖錄》后,心里震驚了。在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對比中,他由敦煌文化藝術看到了我國輝煌燦爛的悠久的歷史文化,心里默然思忖:“對待祖國遺

    博覽群書 2000年8期2000-06-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