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腫大

  • 可自愈的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等。一般癥狀:患兒會出現發熱和身體乏力、肌痛等非典型癥狀,體溫多為中高熱,通常會持續7~14天,少數患兒持續低熱時間可達一個月之久。鼻咽部癥狀:多數患兒會出現咽頰部腭垂充血、扁桃體腫大等,有些患兒扁桃體表面有白色滲出物附著;咽部腫脹嚴重的患兒還會伴有吞咽困難。淋巴結腫大:是該病多見的表現,多數在發熱后數天到1周出現,任何淋巴結均可受累,以頸淋巴結腫大最常見;腫大的淋巴結質軟,沒有明顯壓痛感,也無粘連。若腸系膜淋巴結出現腫大,患兒會出現腹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23年1期2023-05-30

  • 94例新生兒肝臟酶學異?;颊吲R床表現及病因分析
    嘔吐、黃疸、肝脾腫大等,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少數病例可進展至終末期肝病,預后不佳[1-4]。血清肝臟酶學指標檢測是評價肝臟功能的有效方式,能夠反映肝臟受損情況。近年來隨著醫學診療技術演進,關于肝臟酶學異常病因的診治水平取得長足進步。不過新生兒階段病情變化急驟,病因構成尚未可知,需要進一步明確,如若不及時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可能會延宕最佳治療時機,使病情繼續發展,甚或危及生命[5-6]。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4例新生兒肝臟酶學異?;颊吲R床資料,探討肝臟酶學

    肝臟 2022年11期2022-12-08

  • 能譜CT在腹部實質臟器惡性腫瘤的應用進展
    脈高壓后導致的脾腫大﹑其余血液系統性疾病導致的脾腫大相混淆,常規螺旋CT和MRI對明確淋巴瘤脾臟浸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8],臨床主要以脾臟穿刺活檢作為金標準,但是其為有創檢查且風險較高。淋巴瘤脾臟浸潤導致的脾腫大,主要是因為脾臟被腫瘤細胞浸潤所致,脾臟正常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被腫瘤細胞所取代,細胞結構發生異型性改變。因而與肝硬化門脈高壓導致脾腫大存在明顯的組織學差異。利用能譜CT多參數成像,通過獲得碘基﹑水基﹑鈣基等物質分離圖像,以及物質的能譜曲線,可獲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2022-11-21

  • 基于Logistic回歸構建急性白血病患者紅細胞輸注效果不良的風險預測模型
    合并惡性腫瘤和脾腫大有關(P0.05),見表2。表2 良好組與不良組病史特征比較(例,%)2.3 影響急性白血病患者紅細胞輸注效果不良Logistic回歸風險預測模型對影響急性白血病患者紅細胞輸注效果不良的差異變量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效果不良組=1,效果良好組=0;輸血史表3 影響急性白血病患者紅細胞輸注效果不良Logistic回歸風險預測模型2.4 Logistic回歸模型的預測效能ROC分析顯示,Logistic回

    實用癌癥雜志 2022年8期2022-08-15

  • 2016—2020年安徽省南陵縣新發晚期血吸蟲病病例調查分析
    新發晚血患者中脾腫大31 例,脾切除14 例,脾正常4 例。不同程度腹水或積液17例,其中脾腫大伴腹水12例,脾切除伴腹水或積液4 例,脾正常伴腹水1 例。42例病例行門靜脈主干內徑測量,門脈壓增高14例。2.4 實驗室檢查情況2.4.1 血常規及肝功能檢查 49例患者中,血小板計數減少36例,紅細胞計數減少30例,白細胞計數減少25 例;總蛋白減少19 例,白蛋白減少27 例,總蛋白、白蛋白均減少17 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增高14 例,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熱帶病與寄生蟲學 2022年1期2022-03-16

  • 長期接受伊米苷酶治療Ⅰ型戈謝病患兒2例隨訪觀察
    腹部B超提示肝脾腫大。擬診“肝脾腫大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查體:一般情況可,心肺查體無異常,腹部膨隆,肝臟肋下4 cm,劍突下5 cm,質地硬,脾臟肋下9 cm,質地硬。四肢及神經系統無陽性體征。骨髓涂片及活檢見可疑戈謝細胞。1個月后于北京協和醫院行葡萄糖腦苷脂酶活性檢測確診為戈謝病。經過2年11個月的酶替代治療,血紅蛋白和血小板恢復正常,肝脾明顯縮小,生活質量改善。病例2:男性,發病年齡5歲11個月,主因“下肢疼痛2個月,發熱1周”就診。血常規顯示血紅蛋

    寧夏醫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12-02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輸注治療短期預后及影響因素
    查確診;⑨有無脾腫大: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邊緣即視為脾大;⑩有無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可經實驗室檢查確診。1.3.4實驗室指標檢測方法 血小板抗體:采集患者入院當天的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離心速度離心5~10 min,制備成血小板混懸液。分別向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和樣本孔內加入50 μl血小板混懸液,再次以3 000 r/min的離心速度離心10 min進行離心處理,并洗滌3遍。分別加入低離子溶液。孵育30 min,洗滌5遍,分別向各孔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1年21期2021-11-16

  • 全臟器反位腹腔鏡脾切除術1例報告南昌大學附屬新余醫院肝膽外科
    反位、肝硬化、脾腫大、多囊肝、多囊腎(圖1);胃鏡:慢性胃炎伴胃竇糜爛,食管胃底靜脈輕度曲張。入院診斷:脾功能亢進、脾腫大、乙肝肝硬化、全臟器反位。完善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后,于2020年4月9號在全麻下行腹腔鏡脾切除術,術中見腹腔臟器完全反位,腹腔無腹水,肝實質呈中度結節性肝硬化,脾腫大,脾門血管迂曲擴張(圖2、圖3)。手術順利,術中失血約100 mL,手術時間110 min。術后病理:慢性淤血性脾腫大。術后復查血常規示:WBC 5.26×109/L、PLT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21年10期2021-11-11

  • 血小板輸注無效列線圖預測模型的構建
    皮膚黏膜出血、脾腫大、發熱、ABO血型、輸注血小板次數、血小板抗體和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增高指數[5]=(輸注后血小板計數-輸注前血小板計數)×體表面積/輸注血小板總數。PTR評價標準:連續2次足量輸注血小板,輸注24 h后血小板增高指數低于4.5×109/L,為血小板輸注無效組[6],血小板增高指數高于4.5×109/L為血小板輸注有效組。選擇單因素分析中P<0.05 的變量,并采用向后逐步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獨立危險因素納入列線圖預后模型

    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9期2021-10-16

  • 肝纖維化及肝硬化肝脾體積變化的臨床價值探討
    期及肝纖維化伴脾腫大的患者進行探討分析,隨機分組,觀察組年齡在25~50歲,男性13例,女性12例,對照組年齡在24~50歲,男性12例,女性13例,通過對比所有患者的常規信息,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存在臨床對比價值。1.2 治療方法針對對照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伴脾腫大患者使用恩替卡韋口服進行常規治療,每天1次,用量每次0.5 mg[4]。針對觀察組使用復方鱉甲軟肝片以及恩替卡韋進行聯合治療。恩替卡韋分散片,每天1次,用量每次0.5mg,與對照組患者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2021-07-06

  • 血小板輸注治療血液病患者的療效及相關影響因素研究
    是否感染、是否脾腫大、是否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對比觀察輸注情況。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例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s),以t進行檢驗。P>0.05代表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2 結果輸注后觀察對象的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計數增高指數均比輸注前高,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輸注失敗占比比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高,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數據對比詳見表2。輸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47期2021-07-06

  • 高雪氏病超聲表現1例
    54歲,因發現脾腫大2個月余入院?;颊哂?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癥狀,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適,就診于當地醫院;輔助檢查提示:脾大、脾占位、脾功能亢進,給予輸血、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F為求進一步診治收入我院。體格檢查:皮膚及鞏膜稍蒼白。腹部膨隆,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肝肋下未觸及。脾肋下可觸及,下緣超過臍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1.76×109/L,紅細胞計數2.23×1012/L,中性粒細胞計數1.17×109/L,血紅蛋白69 g/L,血小

    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21年2期2021-03-02

  • 不明原因長期脾腫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報道
    出血入院的長期脾腫大患者,經過仔細尋找,發現其病因較為少見,現將診治過程報道如下。病例患者,女,65歲,已婚?;颊呒韧小?span class="hl">脾腫大”病史17年,先后就診于北京數家知名醫院,未能明確病因。此次主因“嘔血、便血1 d”入院(2019-4-2)。嘔吐物為暗紅色血塊和鮮血,量約200 ml,間斷便血4次,為暗紅色血便,總量約2 000 ml,急診來我院,腹部CT平掃報告:門靜脈高壓,胃周靜脈曲張,脾腫大等(見圖1),查血常規:白細胞11.17×109L-1,紅細胞3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20年12期2021-01-15

  • 32 例EB 病毒和巨細胞病毒混合感染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的臨床資料分析
    腫大22 例、脾腫大21 例、皮疹6 例、眼瞼水腫8例。對照組發熱持續時間(8.1±1.74)d、住院時間d,臨床癥狀咽痛39 例、咽峽炎44 例、淋巴結腫大52例、肝腫大25 例、脾腫大24 例、皮疹8 例、眼瞼水腫10 例。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發熱時間長,肝脾腫大發生率較高(P均<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為并發血小板減少癥3例、肺炎12 例、粒細胞減少17 例。對照組并發血小板減少癥1例、肺炎9例、粒細胞減少16例。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肺炎發生

    山東醫藥 2021年30期2021-01-10

  • 脾為什么會變大
    疫作用。所以,脾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臟腫大分4級正常成人的脾臟大小為10~12cm×6~7cm×3~4cm,重約100~250g,變動范圍比較大。在正常情況下,觸診腹部時一般摸不到脾臟,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B超檢查時,則將脾臟腫大分為4級:輕度腫大,脾形態飽滿,長徑>12.0cm,厚度>4.0cm,脾門靜脈內徑>0.8cm,右側臥位左肋緣下長;中度腫大,脾形態飽滿且邊界不規則,脾門切跡變淺

    家庭醫藥 2020年18期2020-12-11

  •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輸注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
    注療效與感染、脾腫大有關(P0.05),詳見表2。表2 影響HSCT患者血小板輸注療效的單因素分析2.3 影響HSCT患者血小板輸注療效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按照自變量的選擇和剔除,設定α入選=0.05,β剔除=0.10共有感染、脾腫大2個因素進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提示感染(OR=1.130)、脾腫大(OR=1.112)是影響HSCT患者血小板輸注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3。表3 影響HSCT患者血小板輸注療效

    皖南醫學院學報 2020年5期2020-11-04

  • 脾為什么會變大
    疫作用。所以,脾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使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脾臟腫大分4級正常成人的脾臟大小為10~12cm×6~7cm×3~4cm,重約100~250g,變動范圍比較大。在正常情況下,觸診腹部時一般摸不到脾臟,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B超檢查時,則將脾臟腫大分為4級:輕度腫大,脾形態飽滿,長徑>12.0cm,厚度>4.0cm,脾門靜脈內徑>0.8cm,右側臥位左肋緣下長;中度腫大,脾形態飽滿且邊界不規則,脾門切跡變淺

    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2020年9期2020-09-27

  • 以發熱、黃疸為主要表現的脾淋巴瘤1例
    3.慢性肝病,脾腫大,門脈高壓伴少許側枝循環建立;4.脂肪肝;5.盆腔少量積液。入院后予護肝降酶、抑酸護胃、退黃、抗感染等治療。2月18日復查肝功能黃疸有所下降,曾先后調整抗生素,仍每天下午低熱,自行消退,晨體溫維持在37~37.5℃,排查多項檢查均陰性。2月23日復查CRP 23.00 mg/L,PCT 0.070;肝功能:ALT 26 U/L,AST 65 U/L,Alb 27.4 g/L,TBil 177.4 μmol/L,DBil 115.6 μm

    肝臟 2020年2期2020-03-04

  • 肝切除聯合脾臟微波消融治療肝癌合并脾功能亢進的34例回顧性分析
    性脾功能亢進、脾腫大,目前通過微波消融治療不可切除性或肝內多發病灶的HCC[3],而脾腫大主要通過經導管動脈部分脾臟栓塞治療[4]。但由于脾破裂、門靜脈栓塞等并發癥而限制了脾臟栓塞治療的應用范圍[5]。利用微波消融用于治療脾腫大、脾破裂等在臨床上安全有效[6],對患者的外周血白細胞、血小板等指標有明顯改善作用[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因HCC合并脾腫大接受肝部分切除聯合脾臟微波消融治療患者的資料,探討其安全性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9年6期2019-12-18

  • 更昔洛韋治療小兒EB病毒感染臨床觀察
    間以及淋巴結肝脾腫大消退時間;EB病毒脫氧核糖核酸(EBV-DNA)、EB病毒衣殼抗原IgM抗體(EBV-CA-IgM)及EB病毒殼抗原IgG抗體(EBV-NA-IgG)轉陰率;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兒退熱時間為(3.04±0.91)d, 咽喉和扁桃體腫痛消退時間為(4.16±1.27)d, 淋巴結肝脾腫大消退時間為(4.27±1.29)d;參照組患兒退熱時間為(4.49±1.03)d, 咽喉和扁桃體腫痛消退時間為(6.32±1.37)d,?淋巴結肝脾腫

    中國實用醫藥 2019年25期2019-09-28

  • 艾滋病腹部超聲聲像分析
    生率為58%;脾腫大及其他異常57例,總發生率68%;膽道系統改變26例,總發生率為31%;胰腺改變9例,總發生率為11%;腹腔淋巴結腫大30例,總發生率為36%。結論:AIDS患者肝、膽道系統、胰、脾及腹腔淋巴結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異常,其中以肝脾的改變較為顯著.超聲影像技術已成為臨床艾滋病診療的重要手段。[關鍵詞]艾滋病;腹部超聲[中圖分類號]R445.P[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9-0191-02艾滋?。ˋcquire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19年13期2019-09-10

  • 脾臟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二例
    /L。CT診斷脾腫大伴脾破裂(圖1)。術中探查:脾臟明顯增大,約25 cm×15 cm,脾臟有多個2 cm左右裂口,肝臟質地可。病理:彌漫性單形性小圓細胞浸潤伴廣泛壞死,診斷為脾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免疫組化:BcL-2(+),CD3(+),CD5(+),CD79a(+),CD43(+),Ki-67(+95%)?;颊?,男,18歲,因反復發熱伴雙下肢紅腫疼痛30余d,腹痛1d入院。查體:上腹部輕壓痛,無明顯反跳痛,全身淺表多發淋巴結腫大。血常規示:WBC

    放射學實踐 2019年6期2019-06-19

  • 蛋雞大肝大脾病的診治
    表面凹凸不平;脾腫大,為正常的3~4倍,暗紅色,表面有大小不均的灰白色斑點;腺胃乳頭水腫;腎腫脹;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卵巢萎縮;腸道彌漫性出血;氣管環狀出血。詳見圖1-圖7。四、診斷根據發病季節、發病雞群年齡、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后用病雞肝臟研磨后作為模板,利用RT-PCR方法進行檢測,結果擴增出375 bp的陽性片段,為BLSV陽性,遂確診為本病。五、防治治療:本病單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可大群干擾素飲水,全群黃芪多糖+多西環素拌料,具有干擾病

    獸醫導刊 2019年7期2019-04-22

  • α-干擾素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效果
    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以及咽峽炎和不規則發熱,早期診斷較為困難,病程較長。臨床上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一般抗病毒藥物以及抗生素無效[1-4]。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對更昔洛韋與α-干擾素在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與分析,選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并確診的6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兒童為研究對象,研究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并確診的6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年17期2018-09-22

  • 門靜脈高壓癥大鼠脾臟大小與脾功能亢進關系的初步研究
    221002)脾腫大、脾功能亢進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常見臨床特點,表現為一系或多系外周血細胞減少,以血小板減少為主并較早出現。脾切除可使大部分患者血細胞成分正?;蚪咏?癥狀緩解。然而,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時脾功能亢進的原因,尤其是脾臟大小、門靜脈壓力與外周血細胞改變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明確脾功能亢進的發病機制是進行有效治療的關鍵。本實驗將對門靜脈高壓癥大鼠門靜脈壓力、脾臟大小、肝功能與外周血細胞減少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1 材料與方法1.1動物分組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8年17期2018-09-13

  • 更昔洛韋和干擾素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作用
    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血液中出現異常淋巴細胞,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在臨床有較高的發生率,以多臟器損害為特點,危害性大,需及時治療[1-2]。本研究分析了應用更昔洛韋和α-2b干擾素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9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分組(隨機數字表法)。觀察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2個月~11歲,平均(2.91±0.52)歲。發熱40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年23期2018-08-15

  • NPC1基因突變致小嬰兒尼曼-匹克病1例
    臨床特征包括肝脾腫大、肺功能不全和(或)中樞神經系統受損[1]。2.2 臨床表現尼曼-匹克病臨床表現多樣,可分為5型(A~E型):A型(急性神經性),起病多在生后3~6個月,常表現為厭食嘔吐、肝脾腫大、肌張力低及智力運動進行性減退等,嚴重可引起失聰、失明,或伴有貧血、惡病質,多因繼發感染于學齡期前死亡。B型(慢性非神經型),多于嬰幼兒或兒童期起病,病程進展相對緩慢,臨床主要表現為肝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及肝功能和血脂異常等,無神經系統受損表現,智力運動發育正常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18年12期2018-04-28

  • 禽沙門氏菌病的治療
    雞逐漸消瘦。肝脾腫大2~4倍,肝表面呈現黃色或古銅色,肝臟和心肌上有白色的或黃色的壞死點,膽囊腫大。3 禽副傷寒主要發生于雛雞,主要發生于溫度變化和禽舍溫差大時發生。雛雞表現為腹瀉,消瘦,解剖可見心包炎,肝脾腫大,有出血點和壞死點,十二指腸炎。成年雞表現為腸炎,卵巢炎,輸卵管炎,肝臟腫大,心臟有壞死點。4 治療方法4.1 電解飲水,連用5~7d;桿菌速治飲水,連用3~5d。4.2 快力補飲水,連用5~7d;菌炎消飲水,連用3~5d。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8年9期2018-02-13

  • 尼曼-皮克病1例并文獻復習
    樣,以進行性肝脾腫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多見。NPD由Niemann于1914年報道,1922年Pick詳細描述了其組織病理形態。1958年,Croker根據發病年齡及組織器官中鞘磷脂的貯積水平,將NPD分為四型,發病率為(0.5 ~ 1.0)/10萬,多見于中東、西歐、北美等地區。亞洲人發病率低,近些年隨著基因診斷技術的廣泛開展,報道病例逐漸增多[2]。既往將該病分為五型,即A、B、C、D、E型。A型又稱嬰兒型,最常見,該型發病早,起病急,患兒多于嬰幼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8年6期2018-01-31

  • 這些癥狀提醒你患有酒精肝
    厭食、黃疸、肝脾腫大和壓痛?;颊呙嫔野?,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浮腫、腹水、蜘蛛痣、發熱、白細胞增多,這些都是屬于常見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大多數患者還會出現四肢麻木、性功能減退等癥狀。酒精肝如果持續發展,還有可能會出現消化道方面的一些癥狀,有很多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乏力、消瘦等。這些癥狀特別容易跟消化疾病混淆,所以應該選擇性地到醫院去做一次肝功能的檢測,通常都是通過這些臨床癥狀和檢查方式綜合性判斷的。酒精肝到了后期可能會形成肝硬化,所以

    人人健康 2018年19期2018-01-26

  •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46例臨床分析
    雙眼瞼水腫和肝脾腫大為主要臨床表現,可能會并發肺炎、肝功能異常、導致患兒的心肌受到損害。經過更昔洛韋等藥物的有效治療后,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5.65%。結論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以發熱、咳嗽。皮疹、淋巴和肝脾腫大、咽峽炎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并發癥主要有肺炎、肝功能異常、心肌受損等,給予相應的有效藥物治療后,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特點;表現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4月~20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63期2017-12-18

  • 巨脾型晚期血吸蟲病患者與其他巨脾患者骨髓細胞比較分析
    種患者均表現為脾腫大、外周血細胞減少,但血細胞減少是否都是由脾功能亢進導致,不易分辨。血細胞減少原因不同,對患者治療策略有所區別。作者就本院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晚血巨脾患者骨髓片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院收治晚血巨脾患者組共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7歲。其他因素引起巨脾型脾功能亢進患者(其他巨脾脾亢組)40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50~70歲,

    浙江臨床醫學 2017年6期2017-07-31

  • 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并發肝損害患者臨床和免疫特點
    腫大,可合并肝脾腫大,外周血中異型淋巴細胞增高[1]。IM常累及多個器官和系統,其中肝損害發生較多,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嚴重者可導致肝功能衰竭或進展為EB病毒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2],長期慢性的EB病毒感染可導致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或淋巴瘤[3-4]?,F對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治療的68例急性感染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肝損害的臨床表現、免疫功能進行分析,報道如下。表1 兩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比較[例(%)]表2 兩組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年2期2017-06-07

  • 胰源性門脈高壓癥進展典型CT表現1例
    假性囊腫形成;脾腫大??紤]患者存在門靜脈高壓癥表現,擬行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追問病史,患者2年前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曾有1次黑便,經保守治療后好轉。近兩年來多次因腹痛住院治療?;仡櫥颊弑驹?014年7月CT(圖1A):胰腺體積明顯增粗、增大,胰周間隙可見大量積液影,呈急性胰腺炎表現,肝臟、脾臟未見明顯異常,脾靜脈形態正常;2014年12月CT(圖1B):胰腺頭部、尾部腫大,邊緣模糊,周圍見囊狀、片狀積液圍繞,脾稍大,脾靜脈近脾端被胰尾部部分包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17年5期2017-06-01

  • 兒童肝脾腫大原因分析
    楊同偉兒童肝脾腫大原因分析呂立輝 楊同偉肝臟和脾臟是控制人體消化系統和血液、淋巴系統的兩大重要器官,雖然這兩個器官掌控的生理功能不同,但是由于各種病因引起的肝脾腫大確實在臨床醫學上不少見的現象。肝脾腫大是兒童在生長期常見的異常體征,因其病理變化多樣,故病因也復雜,難以找到其根源,伴隨著孩子的生長,肝脾也在不斷地呈增長趨勢,或著肝脾某一臟器增大為主。一旦兒童被確診為肝脾腫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如可造成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甚至有的可導致

    保健文匯 2016年5期2016-03-27

  • TAFRO綜合征一例報告
    tion)、肝脾腫大(organomegaly)的MCD患者歸入一種新的臨床綜合征(TAFRO)。2012年,福島和名古屋會議上為本病制定了診斷標準[5]。截至2015年底,通過Pubmed/Medline數據庫檢索已發現12例不同人種的患者[4,6- 13],且已有病例在Blood雜志上發表[13]。但中國尚無TAFRO綜合征報道。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北京協和醫院近20年的MCD患者,根據福島/名古屋會議標準[5],篩選出1例TAFRO綜合征患者(同期確診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1-31

  • 經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確診內臟利什曼病一例
    規則發熱、肝與脾腫大及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內臟利什曼病患兒,于其骨髓涂片中發現利什曼原蟲的無鞭毛體,遂確診,給予葡萄糖酸銻鈉治療后,患兒病情好轉,肝、脾明顯縮小,血常規及骨髓象恢復正常。因此,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對于診斷內臟利什曼病極為重要?!娟P鍵詞】內臟利什曼??;脾腫大;骨髓;利什曼原蟲收稿日期:(2015-05-14)DOI:10.3969/g.issn.0253-9802.2015.10.016One case of visceral leishm

    新醫學 2015年10期2016-01-18

  • 這些老人病可能是血液問題
    了B超,發現肝脾腫大。但查來查去,肝脾本身沒什么問題,最后終于懷疑到血液系統,通過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為白血病。肝脾腫大是血液病常見表現,這樣的患者必須對血液病加以排查。原發性血小板異常增多癥多見于老年人,本身是個良性疾病,但是異常增多的血小板會導致血液黏稠,形成血栓,繼而引發各種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等。所以,老年人發生血栓不能光考慮血管的問題,一定要關注血細胞數量,排除血液系統疾病。除此以外,老年人如果常出現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瘀點瘀斑等出

    戀愛婚姻家庭 2015年30期2015-07-23

  • 這些老人病可能是血液問題
    了B超,發現肝脾腫大。但查來查去,肝脾本身沒什么問題,最后終于懷疑到血液系統,通過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確診為白血病。肝脾腫大是血液病常見表現,這樣的患者必須對血液病加以排查。原發性血小板異常增多癥多見于老年人,本身是個良性疾病,但是異常增多的血小板會導致血液黏稠,形成血栓,繼而引發各種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腦梗等。所以,老年人發生血栓不能光考慮血管的問題,一定要關注血細胞數量,排除血液系統疾病。除此以外,老年人如果常出現牙齦出血、流鼻血、皮下瘀點瘀斑等出

    戀愛婚姻家庭·養生版 2015年10期2015-05-14

  • 戈謝病2 例
    血細胞減少、肝脾腫大[2]以及骨質損害、神經系統異常。此病可發生于從幼兒到老年的任何年齡,癥狀從輕度血小板減少癥到脾大或缺血性壞死[3]。最常見的表現是癥狀性脾腫大或血小板減少癥,因此患者常以血液系統疾病就診。本文介紹兩例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患者,由于出現不同感染去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血小板減少和脾腫大,進一步骨穿發現戈謝細胞而確診為GD。因此加強GD細胞形態學認識對防止GD 漏診和誤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病例資料例1,女,27 歲,因腰痛、尿頻就診于當地醫

    河北醫藥 2015年12期2015-04-28

  • 腹腔鏡脾切除與開腹脾切除的療效對比
    之間因非外傷性脾腫大在我院進行脾切除的患者80 例,探討LS 在治療非外傷性脾腫大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臨床手術效果。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2010 年1 月- - -2014 年1 月之間因非外傷性脾腫大在我院進行脾切除的患者80 例,其中腹腔鏡脾切除(LS)組40 例,開腹脾切除(OS)組40 例,LS 組患者男32 例,女8 例,平均年齡為47.5 歲,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0 例,酒精性肝硬化1 例,地中海貧血2 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 例,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年10期2015-03-30

  • 兩種腹腔鏡手術治療巨脾的療效研究
    cm 為重度脾腫大(30 例),≤20 cm 為中度脾腫大(20 例)。根據患者意愿分成完全腹腔鏡組(n =20)與手助腹腔鏡組(n=30)。兩組患者的選擇標準完全一致,術前患者必須經過內科治療血小板達到80 ×109/L 方可施術;對于內科治療無效者,應輸血或輸血小板,在血小板上升至60 ×109/L后方可施術。肝功能必須達到Child-Pugh B 級。兩組患者的體重、年齡、性別、肝功能分級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表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5年8期2015-03-27

  • 脾功能亢進
    是各種疾病引起脾腫大和血細胞減少的一種并發癥,分為原發性脾功能亢進和繼發性脾功能亢進。原發性脾功能亢進系指原因不明的脾功能亢進,繼發性脾功能亢進指在原發病基礎上并發脾功能亢進。臨床上以繼發性脾功能亢進居多。常見病因包括感染、充血性脾大、血液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病、脾臟疾病等。1 診斷要點①以脾大、血細胞減少和骨髓增生為主要臨床表現。主要包括:a.原發疾病的表現;b.脾功能亢進本身的表現,脾腫大,可達盆腔并越過中線??僧a生左上腹沉重感,并壓迫胃腸道出現癥狀;血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5年24期2015-01-24

  • 門靜脈高壓癥血流動力學代償機制探討
    義。二、充血性脾腫大門靜脈由脾靜脈和腸系膜靜脈匯合而成,無瓣膜是其解剖特征,脾臟是唯一匯入門靜脈系統的實質器官。門靜脈高壓時,門靜脈血液反流,脾臟作為一個輔助容量器官,以緩沖門靜脈的高壓血流狀態,因此脾腫大則成為PHT的癥候群之一[19]。傳統的觀念認為,PHT脾腫大是一種被動充血性脾腫大,淤血繼發充血是其病理特征?,F代的觀念認為,脾腫大除脾充血腫大外,還伴隨脾紅髓充血、血管增生與纖維化、淋巴組織增生與活躍。實驗研究表明,脾腫大白髓組織增生,血管內皮生長因

    腹部外科 2014年6期2014-04-18

  • 黑熱病對兒童造血系統的影響
    癥狀以高熱、肝脾腫大及血細胞減少等為主,以兒童較為常見,該病廣泛分布于我國甘肅、新疆、四川及內蒙古等省,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巨大影響[1]。選擇2010年2月~2013年3月34例黑熱病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此期間進行健康體驗的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通過對兩組血常規及生化檢查結果進行對比,探討黑熱病對兒童造血系統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4例黑熱病患兒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此期間在我院進

    吉林醫學 2014年29期2014-04-02

  • 別甲煎丸化簡方結合西藥治療血吸蟲性脾腫大50例
    藥治療血吸蟲性脾腫大50例彭永平江西省余干縣血防站 江西余干 335100近8年,我站對100例血吸蟲性脾腫大患者,分別采取鱉甲煎丸化簡方結合西藥治療,和鱉甲煎丸經典方結合西藥對照治療.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按就診順序,交替分組,一組一個。夾雜有乙肝、酒精肝、脂肪肝、膽汁性肝硬化患者除外。治療組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82歲,平均67歲。對照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81歲,平均66歲。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年19期2014-03-24

  • 肝硬化合并不同病變對門靜脈成像延遲時間的影響
    栓形成者。同時脾腫大、腹水、靜脈曲張患者符合以下入選條件:CT平掃橫軸面圖像顯示脾臟腫大的患者脾臟大小超過6個肋單元,包含6個肋單元;橫軸面圖像顯示上腹部有腹水的患者;橫軸面圖像顯示靜脈曲張的患者(包含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食道靜脈、胃周靜脈曲張)。2.檢查方法CT掃描采用64排LightSpeed VCT,囑患者檢查前30min飲清水800~1000ml,檢查前再飲水400ml左右,以充盈胃腸道。掃描時患者取仰臥位,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團注對比劑

    放射學實踐 2013年1期2013-09-27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癥1例報告
    肝功能受損、肝脾腫大、血小板減少,嚴重者病程進展迅速,可累及多個臟器,因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偶可發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約15%患者死于肝硬化[3]。我科診斷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H患者,現報告如下: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9歲,農民。主因反復乏力、納差和腹脹7年,加重2月于2012年5月3日入院?;颊哂?005年初感明顯乏力,納差,厭油膩,惡心,化驗HBsAg陽性,肝功能及HBV DNA不詳,診斷為“慢性乙型肝炎”,間斷服用中草藥治療2年停藥。乏力、納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3年6期2013-09-20

  • 不同年齡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及誤診分析
    肝腫大61例,脾腫大47例,各組間無差異。頸淋巴結腫大81例,眼瞼浮腫23例,各年齡組間無顯著性差異。94例中誤診17例,0~3歲組明顯。結論 兒童IM的臨床特征與發病年齡有關,我們應了解IM的各種表現,盡早診治。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兒童;誤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咽峽炎、淋巴結大和肝脾腫大及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增加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等為特征[1]。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4例IM患兒,

    中國醫藥指南 2013年27期2013-07-01

  • 介入化療加部分脾栓塞術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腫大的療效觀察
    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腫大的療效觀察劉建成 宮振安 姜金龍 于學壽目的探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腫大的介入治療方法及療效。方法對11例接受介入化療加部分脾栓塞術治療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腫大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通過對11例患者行介入化療加部分脾栓塞,使腫大脾臟萎縮,減少了對周圍臟器壓迫(尤其是胃腸道),從而明顯地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結論該方法創傷少、費用低、見效快,治療效果明顯,患者易于接受。介入化療;部分脾栓塞術;慢性粒細胞白血??;

    中國實用醫藥 2013年19期2013-02-01

  • 不同濃度膽紅素對感染相關性嬰兒肝炎綜合征肝脾腫大和肝功能的影響
    其與肝功能及肝脾腫大均是臨床診斷肝炎綜合征的重要依據,但不同濃度膽紅素與肝脾腫大和肝功能的關系目前并不明確,因此本文就此進行分析。資料和方法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6例感染相關嬰兒肝炎綜合征,其中男45例,女31例,年齡范圍為2~12月,平均年齡為(6.7±5.2)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腫大;嗜肝病毒感染35例,非嗜肝病毒感染26例,細菌感染11例,弓形蟲感染4例;并選擇同期的76例健康體檢兒作對照,其中男性4

    陜西醫學雜志 2012年7期2012-01-03

  • 黑熱病47例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分析
    消瘦、進行性肝脾腫大和全血細胞減少等,病原學檢查骨髓涂片可見利杜體。四川茂縣黑熱病流行區類型屬犬源型或稱山丘型,主要傳染源為病犬,傳播媒介為近野棲的中華白蛉,是嚴重危害茂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寄生蟲病之一[1]。近幾年來,由于流行區養犬數量增多,人口流動頻繁,不斷有新感染病例發生,黑熱病發病回升趨勢較為明顯[2]。為了提高對黑熱病病例的臨床診斷率,減少漏診誤診,現將我院收治的47例黑熱病例流行病學與臨床資料整理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0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1年6期2011-09-19

  • 18例傷寒患者的診斷治療
    脈、玫瑰疹、肝脾腫大,白細胞總數≤9.0×109/L,肥達氏反應:To≥1:80為確診標準[1]。從發病到確診時間,≤7天者8例,>2周者10例。有飲食不潔等可疑接觸史者6例,無明顯接觸史12例。有相對緩脈者6例,無相對緩脈者12例。本組病例均未發現玫瑰疹。觸診及B超發現肝脾腫大者2例,未發現肝脾腫大者16例。妊娠合并傷寒者4例,其中2例發生于孕8周內。18例均有發熱。輔助檢查:To≥1:80,TH≥1:160者10例,這10例均為發病兩周以上確診者;To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0年1期2010-08-15

  • 脾囊腫術前誤診 1例
    蟲病流行地區,脾腫大病人較多,二者因輕度外傷后發生假性脾囊腫者也有報道。假性脾囊腫病人先有脾腫大,在輕度外傷后脾臟迅速增大,體檢在左上腹可觸及囊樣腫物,柔軟平滑,有波動感,多無移動性。超聲檢查腫物為囊性,結合病人原先已有脾腫大、外傷史以及體檢所見,診斷一般無困難。該病人病前無脾腫大與腹部外傷史,可排除脾假性囊腫的可能性。該病人術前內、外科及影像學醫師皆誤診為胰腺囊腫,與以下因素有關:該病罕見,接診醫師首先考慮相對常見的胰腺假性囊腫;胰腺假性囊腫與脾囊腫體征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10年1期2010-08-15

  • 577例脾腫大患者的臨床分析
    宋云霓 陳 飛脾腫大是1種常見的臨床表現,臨床上可見于血液病、肝硬化、腫瘤及感染性疾病等,由于脾腫大是許多疾病的共同表現,對于脾腫大相關疾病的發病特征的分析將有助于臨床醫生的分析和診斷。國外的研究發現,血液疾病是導致脾腫大的最常見病因[1],國內有學者對兒童脾腫大患者的病因做了臨床分析,顯示遺傳代謝疾病所占比例最大[2,3]。以上數據表明國內和國外,以及成人與兒童中導致脾腫大的疾病分布可能是有差異的。目前,國內尚未見脾腫大患者臨床分析的大樣本報告,我們對本

    實用癌癥雜志 2010年6期2010-05-03

  • 先天梅毒18例臨床診斷與治療體會
    脫皮18例,肝脾腫大7例,腋脹、腹瀉2例,肺炎2例,貧血10例,黃疸5例。實驗室檢查:18例先天梅毒患兒貧血10例,血小板減少8例,血尿6例,蛋白尿7例,ALT異常7例,腦脊液TPPA陽性1例。全部患兒母親快速血漿反應試驗(RPR)梅毒螺旋體明膠凝集試驗(TPPA)均陽性。先天梅毒診斷依據為患兒及其母親梅毒血清學檢查均為陽性,且患兒具有2個以上提示先天梅毒的臨床特征及表現[1]。這些特征依次為肢端掌趾脫皮,斑疹,斑丘疹,肝脾腫大,低體重,肺炎,腹脹,腹瀉,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0年5期2010-04-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