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鼓

  • 云南文學記憶
    篇紀實文學《世紀木鼓》(1999年)長篇散文《云煙渺渺》(2000年)長篇散文《山鬼留言》(2001年)散文集《衣我者》(2005年)長篇紀實文學《南僑機工》(2015年,合著)《真水無痕》,?2015詩集《風之弦》(2012年,合著)人類學著作《生命的原義》(1993年)電視劇《老師》(1994年)電視連續劇《月落女兒湖》(1997年)電視劇《尋呼媽媽》(1998年)電視劇《彝州渡》(1998年)電視理論片《東方之光》(執筆,2002年)獲獎情況報告文學

    滇池 2024年1期2024-01-18

  • 云南滄源“摸你黑”狂歡節 摸得越黑,快樂幸福越長久
    主題活動暨“百臺木鼓千人甩發”、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游演等系列文化活動。其中,以“激情狂歡、佤山旅游、民族風情”為主題的“百臺木鼓千人甩發”活動在滄源縣摸你黑廣場呈現給觀眾一場粗獷豪放、熱情奔放、極具佤族文化內涵的歌舞,在全城范圍內營造眾多觀眾參與的大范圍狂歡活動場面,提高廣大市民和游客的互動度,使游客真正體驗到節慶狂歡并近距離感受狂歡節的魅力。同時,滄源各旅游景區、鄉村旅游點舉行拉木鼓、佤族摩竹取火表演、佤族織錦展示等活動,讓廣大游客全面體驗感受原生態的

    云南畫報 2023年4期2023-05-26

  • 短歌行
    來得輕巧,正午的木鼓路上蕩漾的春風,正輕輕地搖著香樟、細葉榕、三角梅它更喜歡細小的、輕柔的嫩葉小花小草都在歡快地點頭麻雀們在商鋪門前尋食覓偶這一切來得輕巧,初春的木鼓路上春風蕩滿整條街道我深情地頂禮,深深地呼吸柔情蜜意里自然的音符它一路小跑,在木鼓路盡頭轉彎上升,開始四處游蕩暗香一直陪伴著春風造訪它們是春天的胭脂涂滿木鼓路邊的綠化帶終于熬到了半百他想祝福自己50年來,那些用溫開水度下的藥丸難道還不足以讓那些病痛降服那就再加上針劑加上沖服的顆粒和吞服的片劑在

    邊疆文學 2022年4期2022-11-05

  • 舞蹈生態學視域下佤族木鼓舞形態解析
    □杜蘭朵/文佤族木鼓文化誕生于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長于佤族人民的民族集體意識,散發著來自佤族原始的生命力和信念感,木鼓舞則是依生于木鼓祭祀的一組舞蹈。舞蹈生態學以舞蹈為核心研究對象,把舞蹈視作人類文化行為的一部分來進行研究。本文以舞蹈生態學研究方法,探尋木鼓木鼓舞承載的佤族精神內核、佤族寓于其生活環境中形成的民族集體意識與敬畏自然的生態觀。1 佤族木鼓舞舞蹈生態因子某一地域的文化源起與發展總是受到其所在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制約。舞蹈生態學把“能夠

    海外文摘·藝術 2022年23期2022-09-03

  • 云南滄源佤族木鼓音樂文化研究
    關鍵詞:佤族木鼓音樂文化佤族木鼓文化以木鼓為載體,集佤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理、民族情感、文化精神、社會禮俗于一身,內涵極其豐富。它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品質。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拉木鼓祭祀活動和木鼓歌舞藝術。木鼓歌舞藝術從祭祀歌舞中發展而來。祭祀歌舞是一種將古歌謠和祭辭與原始舞蹈結合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伴隨拉木鼓的每一過程都要舉行祭祀和歌舞,久之便產生出一整套的包括木鼓祭辭、咒語、古歌、音樂和舞蹈等相結合的木鼓歌舞藝術。至今,木鼓歌舞不單是文藝舞臺上的保留節

    民族文匯 2022年16期2022-05-18

  • 云南滄源佤族音樂文化發展變遷研究
    宗教歌曲剽牛歌、木鼓歌等。滄源佤族的音樂文化作為歷史發展的產物體現了原始社會生活的許多特點。無論是民間音樂還是宗教音樂都具有原始而樸素的特征,其旋律形態相對較為簡單,并吸收有周邊鄰近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語匯與形式。集體性和一領眾和式是滄源佤族民歌的主要特點之一,大部分民歌是以歌舞、歌舞樂于一體的載歌載舞形式出現,這些現象保留有滄源佤族原始社會的諸多印記并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得以保留和傳承。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活動,每當這些節日到來

    大眾文藝 2021年24期2022-01-13

  • “茂穰”樂器調查報告
    的樂器——蘆笙、木鼓;喪葬儀式中送終師的開路詞引領亡靈歸祖;正月間為祈求來年幸福安康而舉行的祭山、祭樹等儀式活動。關鍵詞:“茂穰”;蘆笙;木鼓在云霧山腳周圍,主要居住著苗族、漢族、布依族,每個村子有自己轄地,在一些村寨中,有自稱為“茂穰”的群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風俗,民族信仰。如這支群體在喪葬儀式中被賦予超自然力量的樂器——蘆笙、木鼓;喪葬儀式中送終師的開路詞引領亡靈歸祖;正月間為祈求來年幸福安康而舉行的祭山、祭樹等儀式活動。筆者就田野調查時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2020-10-21

  •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
    盟縣城的時候,措木鼓的佤族小伙子擊鼓歡迎.性感而美麗的女孩捧著小紅米酒要敬我們一杯攔路酒,不喝就進不了城??磥碡糇迦顺艘晕钑?,亦喜歡以酒論英雄。創世木依吉神佤族傳統上信奉原始自然宗教。他們一般都相信萬物有靈,靈魂不滅且獨立存在,隨時可以離開它的附托物。而自然界中最大的神是“木依吉”:因木依吉創造了萬物,所以是人類和萬物的最高主宰?;谪糇暹@種信仰基礎,流傳下來的傳說、祭祀、忌諱和風俗極為繁多,無一不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婚喪

    暢游行 2020年4期2020-05-15

  • 云南節慶玩嗨春天
    日)puer佤族木鼓節鼓聲雷雷敲跑“瘟神”,敲出佤山新氣象佤族民間流傳著“聽到木鼓響,腳底就發癢”的說法。在佤族木鼓節,佤族人拉木鼓、跳木鼓房、祭木鼓,隨著木鼓聲歡快地舞動起來,祈求五谷豐登。木鼓節,一般在播種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后期間舉行。在佤族木鼓節期間,主要舉辦熱鬧隆重的拉木鼓、鏢牛祭拜司崗里、朝拜龍摩爺、民族歌舞表演、大型篝火聯歡、千人品嘗阿佤水酒等一系列活動。木鼓節期間,渾厚悠揚的木鼓聲響徹佤山,整個佤山沸騰,人們和著歡快的節拍,踏歌起舞,忘記年

    云南畫報 2020年4期2020-04-26

  • 民族電影《阿佤山》與佤族拉木鼓文化傳播研究
    人、人與樹、人與木鼓的關系展現質樸、奔放的佤族人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影片展現了佤族紅毛樹、木鼓等文化傳承的象征符號?!袄?span class="hl">木鼓”文化在佤族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袄?span class="hl">木鼓”佤族稱“儒克洛”,在佤族傳統社會,拉木鼓是一種慎之又慎的活動,在物質貧乏的時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前期準備到后期祭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村寨重要人物發起提議,“頭人會議”進行商議達到一致意見后決定開展拉木鼓活動。拉木鼓的日期往往定在來年的春天,佤族的格瑞月(相當于公歷12月),春

    貴州民族研究 2020年1期2020-03-12

  • 佤族祭祀儀式中的體育文化解讀
    行大型祀祭。崇拜木鼓的佤族,崇拜木鼓(Meklaug)。他們認為木鼓可以用于神靈,無論是犧牲還是戰斗。木鼓通常供奉在村莊最高的樹下。有些地區還專為木鼓蓋房。氏族成員住在附近尋求庇護。木鼓被認為是神,所以當它被制作時,舉行宗教儀式。在砍伐之前,西蒙伊人必須在樹上尖叫,這是為了嚇跑樹的靈魂。制鼓前還要宰牛祭祀。除了吃牛肉外,參與者還在牛群中跳舞和跳舞。木桶每次都成對,分為“男性和女性”。公鼓小,母鼓大。木桶內腔的尺寸不同。在過去,在作物種植或收獲季節期間,獵頭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年4期2019-12-27

  • 佤族民間甩發舞概述
    頭起初是為了祭祀木鼓,而祭祀木鼓又起源于感恩。相傳,有一位佤族的女祖先,有一天正領著寨民開荒燒地,樹林里突然竄出一只老虎,這位女祖先情急之下拿起挑火的木棍,猛烈敲擊身旁的一顆空心的樺桃樹,樺桃樹干發出咚咚咚的聲響把老虎嚇跑了,女祖先和寨民幸免于難。為了感謝這顆樺桃樹,寨民們把它請到寨子里來,做成木鼓并加以祭拜。圍繞著請木鼓樹、做木鼓、祭木鼓等過程,民間還產生了一系列祭祀性的木鼓舞蹈。相關樺桃樹做木鼓在佤族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念詞:呃——呃!宜鑿木鼓的樺桃樹啊

    民族音樂 2019年2期2019-06-12

  • 祭祀與歌舞:佤族原始農耕伴生的文化形態*
    物和人類興衰。拉木鼓、剽牛、砍牛尾巴、獵頭祭祀等重大宗教活動的核心和取悅對象均是木依吉神,沒有木依吉神的庇護洪水就會淹沒大地,四季就無法正常更替,谷子就會歉收,人類就會痛疼,牲畜就會死亡,各種災難就會接踵而至。為了供奉木依吉神,每個村落不僅要劃出一片神林、建蓋專門的祭祀房,還要為它制作木鼓、修建寨樁、建蓋木鼓房和舉行鏢牛、砍牛尾巴、砍人頭等隆重繁瑣的宗教祭祀。與木依吉神同住在木鼓里、共享族人祭祀的,還有木依吉神的女兒,即掌管谷子生長的司歐布神。每年開荒釤地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5期2018-11-09

  • 普洱 尋夢綠三角在秘境中發現極致之美
    神秘阿佤山 狂歡木鼓節地處阿佤山中心的西盟佤族自治縣,是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當年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使得人們認識了生活在群山中的阿佤人,而今從原始社會末期一步跨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西盟仍然保留著他們“萬物有靈”的獨特觀念,也正是因為佤族以他們對神靈的虔誠與敬畏,恪守著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法則,方能造就出如今西盟生態、和諧的自然風光,古樸單純的民風民俗。說起佤族,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甩發舞和木鼓舞。每年一度的西盟木鼓節上,阿瓦人民總會敲響震天的木鼓,跳起

    云南畫報 2018年4期2018-07-23

  • 佤族木鼓舞研究
    例如,做水鬼、拉木鼓、祭人頭、割牛尾和剽牛等,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時,全寨村民都要參與各種祭拜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生活安康。所以,在佤族的許多節慶活動中,以木鼓舞為代表的民族傳統體育祭祀行為,是將佤族的宗教觀念、神靈祭祀融為一體了。1、木鼓舞的文化內涵(1)佤族的木鼓舞是一種蘊含濃厚宗教祭祀文化的運動形式,是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木鼓是以神的身份存在的,與木鼓有關的一切,都與神靈相關,神圣而不可侵犯。同時,木鼓是母親和女神的化身,她在佤族人民的心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8年11期2018-03-04

  • 電影《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
    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額瑜婷電影《阿佤山》是圍繞一棵紅毛樹的買與賣展開故事情節的。這與紅毛樹在佤族社會中的特殊歷史文化地位分不開,涉及木鼓崇拜等佤族社會歷史宗教文化。紅毛樹是佤族木鼓文化的重要元素。影片多次出現佤族木鼓舞,除渲染佤族文化氛圍外,與影片核心元素——紅毛樹,及紅毛樹與木鼓舞在佤族社會中的文化價值相關。影片展現了當今主流文化影響下,木鼓舞等傳統佤族社會觀念、倫理道德、文化藝術面臨嚴峻挑戰。透過佤族木鼓舞,折射出在佤族傳統文化面臨文化交流、碰撞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7年11期2017-12-05

  • 打猴鼓舞
    鼓聲和撼動人心的木鼓聲,村民們知道,毛南族打猴鼓舞跳起來了?!斑诉诉?,咚咚咚……”古老的山寨,一旦響起沉悶的銅鼓聲和撼動人心的木鼓聲,村民們知道,毛南族打猴鼓舞跳起來了,一定又是寨上老人歸天了。打猴鼓舞發源于卡蒲毛南族鄉甲壩村甲翁組,是毛南族村民在喪事習俗中,由巫師表演的民間舞蹈,流傳至今已經有150年多年的歷史了。那天,在甲壩村甲翁組采訪,正巧遇上一戶人家的老人去世。跳舞地點設在主人家的院壩。左邊擺放銅鼓,右邊擺放木鼓。儀式開始前,巫師先吹響牛角,再吹大

    鄉村地理 2017年1期2017-11-01

  • 云南鼓 敲不盡的有情天
    祥、和平與幸福。木鼓:佤族的“通天神器”茫茫阿佤山,綿延壯觀?!斑诉诉恕钡?span class="hl">木鼓聲,敲開了晨霧,把佤族的祈愿送上天空。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賴以生存的保護神。木鼓成雙成對,公小母大,敬放鼓房,由氏族首領管理。祭祀歌舞、召喚寨民、報警御敵、方可敲響。制作新木鼓的儀式,稱“拉木鼓”,是佤族寨子最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一般在農歷十一月(佤歷1月),巫師魔巴占卜,決定日子和要砍的樹。天黑前,由頭人、魔巴帶領,進入森林,向要砍的紅毛樹祭祀,連夜砍倒。在樹樁

    農村.農業.農民 2017年19期2017-11-01

  • 云南鼓 敲不盡的有情天
    祥、和平與幸福。木鼓:佤族的“通天神器”茫茫阿佤山,綿延壯觀?!斑诉诉恕钡?span class="hl">木鼓聲,敲開了晨霧,把佤族的祈愿送上天空。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賴以生存的保護神。木鼓成雙成對,公小母大,敬放鼓房,由氏族首領管理。祭祀歌舞、召喚寨民、報警御敵、方可敲響。制作新木鼓的儀式,稱“拉木鼓”,是佤族寨子最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一般在農歷十一月(佤歷1月),巫師魔巴占卜,決定日子和要砍的樹。天黑前,由頭人、魔巴帶領,進入森林,向要砍的紅毛樹祭祀,連夜砍倒。在樹樁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17年10期2017-10-31

  • 神秘阿佤山 西盟佤部落
    石塔?!蚩駳g盛宴木鼓說起佤族,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甩發舞和木鼓舞。每年4月上旬的西盟木鼓節上,阿瓦人民總會敲響震天的木鼓,跳起歡樂的甩發舞,高舉一杯杯醉人的水酒,共同慶祝他們的節日——木鼓節。木鼓是佤族通天所用的神器,相傳是天神莫偉教會佤族同胞做的。木鼓也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木鼓分公母,公木鼓用紅毛樹,母木鼓用麻公樹。鼓長1.5—2米,鼓身直徑70—100厘米,一般是扁型和方形。公木鼓發音高亢清亮,母木鼓沉渾悠揚。過去木鼓平時是不能隨便敲打的,現今木鼓已成

    云南畫報 2017年9期2017-10-10

  • 少數民族音樂
    里的集體盛會。拉木鼓除了新米節外,拉木鼓也是佤族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在很早以前,佤族人民崇拜自然,所以認為木頭是連接自然的靈物。于是他們將木頭制作成木鼓,敲打它。一直以來,木鼓是佤族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傳統的木鼓以紅色的樹為材料,并制作成大、小兩種鼓,大點的是母鼓、小的是公鼓,制作完成后,放置在村寨中專門的鼓房內。為了保證鼓的音色,每一兩年,佤族人就要換一次新鼓。這時,村寨里最強壯的人就要到森林里,鋸一段樹干,再拉回村寨,定好吉日,由巫師帶領族民

    琴童 2017年8期2017-09-04

  • 四月,去普洱“趕節”
    10-12日佤族木鼓節的“西盟魅力”拉木鼓、剽牛、祭祀龍摩爺等活動是西盟縣木鼓節的傳統節目,也是佤族文化的核心體現。在今年的木鼓節,這些節目仍然魅力不減。佤族古歌所唱:“刀把出自竹篷,阿佤來自司崗”。素有“東方印第安人”之稱的西盟阿佤人,自認是“從山洞里出來的”?!澳疽兰?,又稱“莫偉”,意為最高最遠的神靈。在阿佤人的創世史詩中,是最高遠的神靈木依吉創造了人,她管著人間興衰,也管著萬物生滅。木鼓就是木依吉的化身,因此它先成為神圣的通天神器,而后才成為樂器。

    云南畫報 2017年2期2017-04-22

  • 佤族木鼓舞溯源
    滄市文化館)佤族木鼓舞溯源■陳柯羽(臨滄市文化館)佤族的木鼓舞自1978年首次搬上省級舞臺,20多年來一直成為了佤族文藝創作的一個視點,并成了佤族文藝團隊一直保留的節目?!?span class="hl">木鼓舞產生的歷史背景佤族對木鼓的崇拜源于佤族的創世神話《西崗里》中:洪水淹沒了大地,世間人獸均喪生于洪水中,一只木槽拯救了人間唯一的尚存的人達梅吉和動物黑母牛,才使得達梅吉和黑母牛繁衍了后人。正如佤族的“西崗”(指葫蘆或山洞)所隱喻的那樣,其實那個所謂的木槽便是女性的生殖器,也是木鼓的雛

    民族音樂 2017年1期2017-03-31

  • 淺析《星月梭》中佤族音樂元素與電子音樂技法的融合
    了佤族樂器:得、木鼓、小三弦特色樂器。得:是佤族特有樂器,以牛角或木材制成,呈牛角狀,中空,內嵌銅質簧片?!缎窃滤蟆分?′18″時出現,聲音由遠到近再漸遠,音響由弱到強再減弱,演奏悠揚的副旋律,佤族夜晚空靈婉轉的魅力一展無余。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既是樂器,也是“神器”,佤族人曾視木鼓為“通天神器”?!缎窃滤蟆分卸啻纬霈F,從1′27″開始鋪墊背景節奏并逐漸復雜,音響由弱到強,演奏風格充滿激情,頗具動感,代表了各星球在黑色蘇醒以及自然運行的力量。小三弦:云南其

    北方音樂 2016年21期2016-12-06

  • 西盟神秘阿佤山
    新紀元??駳g盛宴木鼓說起佤族,最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甩發舞和木鼓舞。每年4月上旬的西盟木鼓節上,阿佤人民總會敲響震天的木鼓,跳起歡樂的甩發舞,高舉一杯杯醉人的水酒,共同慶祝他們的節日——木鼓節。木鼓是佤族通天所用的神器,相傳是天神莫偉教會佤族同胞做的。木鼓也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木鼓分公母,公木鼓用紅毛樹,母木鼓用麻公樹。鼓長1.5—2米,鼓身直徑70—100厘米,一般是扁型和方形。公木鼓發音高亢清亮,母木鼓沉渾悠揚。過去木鼓平時是不能隨便敲打的,現今木鼓已成

    云南畫報 2016年9期2016-11-16

  • 試論鼓在濮人祭祀儀式中的作用
    靈的庇佑,銅鼓、木鼓、雙面鼓和土鼓成了人與神之間求應的媒介,為各種祭祀活動增添了強烈的儀式感,反映了濮人對自然現象的崇拜和原始宗教的巫術觀念?!娟P鍵詞】濮人;鼓;作用1 地域背景濮人是中國西南部最古老的土著民族,由眾多孟-高棉語族的部落構成。公元前2000年以前,濮人部落分布中國西南地區,約公元前2000年末大批遷往中南半島。他們其中的大部分在中南半島定居下來,只有一部分返回今云南境內的南部和西南部一帶定居。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濮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廣大地區

    科技視界 2016年18期2016-11-03

  • 云南佤族舞蹈的創作風格探究
    祭祀活動,有“拉木鼓節”、“取新火節”、“修水節”等等,其中“新米節”是佤族人民為了慶祝每年稻谷豐收,祭祀祖先巖林和谷物的活動,人們這天會身穿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到處充滿著歡快的氣氛,同時舉行豐富的文藝活動。佤歷“格瑞月”(相當于公歷十二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動的時節。在節日的頭一天,頭人和“魔巴”(祭司)帶人乘黑夜里趕到預先選定的高大紅毛樹前,舉行祭祀(獻祭、驅魔、誦經念咒祈禱)之后,祭司揮斧砍下,然后其他人連夜把這棵樹砍倒,撿了三塊石頭放

    大眾文藝 2016年6期2016-07-12

  • 四月普洱 跌進節日的盛宴
    揚而千嬌百媚的。木鼓節、神魚節、潑水采花節,全都是民族文化節日的狂歡??駳g過后,這片土地上的多元民族文化悄然融進茶葉里,飲一口普洱茶,胃里全是祖國邊疆少數民族的淳樸與熱情。西盟 木鼓節2015年4月10日至13日,西盟人民迎來了西蒙佤族自治縣成立五十周年慶祝紀念活動暨第五屆中國佤族木鼓節。4月10日晚,曾在沈陽、上海等11個城市進行過巡演的原生態歌舞《佤部落》又一次帶給人們視覺與聽覺的盛宴??褚氨挤?,熱情豪邁,阿佤人民盡情扭動身軀,搖擺出靈魂的節奏。木鼓

    云南畫報 2015年4期2015-07-13

  • 佤山薪火續鼓舞 ——滄源佤族《木鼓舞》傳承發展之我見
    ——滄源佤族《木鼓舞》傳承發展之我見王 筱 (云南藝術學院 650000)滄源縣佤族《木鼓舞》在2006年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佤族《木鼓舞》由來已久,一直被佤族稱為標志性的文化。佤族《木鼓舞》與宗教相結合,是佤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貫穿于整個佤族歷史之中。它以木鼓為中心,結合民間音樂、美術等多種形式,突出表現了佤族獨有的神秘、粗獷、豪放、熱情的藝術韻味,《木鼓舞》文化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是研究佤族原始文化的有力佐證。本文主要運用田野調查法和

    大眾文藝 2015年21期2015-07-12

  • 佤山尋蹤
    尹博林木鼓(上圖):佤語稱“果羅”或“克羅”。是佤族最古老的打擊樂器。過去,在佤族的心目中,它既是“崇拜之物”,又是“通神之器”,被人們稱為“通天之鼓”。他們認為:“生命靠水,興旺靠木鼓”,平時不準亂動,只有祭祀、報警和節日喜慶時敲打。木鼓一般用一段2米多長,直徑為80厘米左右的紅毛樹或花桃樹的原木摳制而成。敲打時,一個木鼓2—4人。右手握木鼓棰,左手執竹片,相互配合敲打,構成渾厚與清脆的鼓點聲交錯進行。葫蘆笙(下圖):佤語稱“布用”或“木柄倮”。是佤族民

    云南畫報 2015年2期2015-05-04

  • 佤族兄弟,真正的“江山木羅”
    心目中的神器——木鼓。它是佤族與上天神靈對話與溝通的器物和媒介。佤族特別愛惜山林及樹木,不會隨意濫砍濫伐。在佤族創世史詩《司崗里》中記載,賜予人類雨水的是龍之女即小龍女,她與其丈夫廣羅相愛后,遭男方家長的反對,兩人相愛的真情打動了所有的族人,但最終還是沒能贏得家庭的支持,兩人死后就埋在森林的河谷旁。演繹出一段感人、凄美的愛情故事。小龍女在生前曾立下遺囑:人類啊,位于谷中與河旁的林地是我與丈夫安息、停頓的地方,所以這些地方不可隨便亂砍伐。若有一天你們砍了這些

    時代風采 2015年5期2015-04-03

  • 泡在普洱過節
    和佤族人民去過“木鼓節”了。西盟 神秘佤山 木鼓陣陣?西盟全國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神秘的阿佤山,以黑為美的民族,傳說中的獵頭祭祀,還有司崗里的傳說,無一不在吸引著我。坐在趕往西盟的車上忍不住將佤族的某些民俗和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相對比,都有剽牛的習俗,都有部落間的獵頭……木鼓節的重頭戲,是拉木鼓。身著節日盛裝的佤族小伙跟隨著摩巴,來到叢林中,找到一棵高大的紅毛樹,在摩巴殺雞占卦祭祀過后,小伙開始砍倒樹,取其樹干,用藤條系上樹干,眾人開始在“江

    云南畫報 2014年7期2015-03-16

  • 翁丁古寨
    森然的白骨牛頭,木鼓聲在山間回蕩。寨口一顆巨大的榕樹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姿勢站立,樹下一群身材苗條的“黑珍珠”,正在說笑著做刺繡。這里的佤寨有近400年的歷史,村寨內有100多戶人家,500多人,居住民全為佤族。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風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風情。公路兩旁有碧綠的田野,因常年云霧繚繞,被當地人稱為“翁丁”。寨子內的建筑均為傳統桿欄式茅草房,放眼望去,茅草房屋錯落有致,炊煙裊裊紅花綠樹,有如童話世界。寨子中除了住房還建有祭祀房、木鼓

    新西部 2014年7期2015-01-12

  • 佤族器物設計及文化語意研究初探
    祀活動時要用到的木鼓,佤族傳統新米節用到的竹筒,傳統剽牛儀式中用到的長刀、砍刀等。三、佤族器物設計特點佤族日常用器物種類眾多,本文選取了具有佤族民族特色的器物,生活中最常用的長刀和兼具實用功能和精神象征的木鼓進行設計學分析,分別從其材質、制作工藝、功能、裝飾紋樣以及使用情境五個方面進行研究。1.長刀在造物的取材方面,皆是阿佤山區常見的竹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長刀分為刀身和刀鞘兩部分,刀鞘采用了當地分布面積最大,最廣的叢生竹---龍竹制作。龍竹光滑堅硬,紋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2014-07-13

  • 秘境臨滄——最后的原始村落翁丁
    森然的白骨牛頭,木鼓聲在山間回蕩。寨口一棵巨大的榕樹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姿勢站立,樹下一群身材苗條的“黑珍珠”,正在說笑著做刺繡。這里的佤寨有近400年的歷史,村寨內有100多戶人家500多人,居民全為佤族,佤族民俗風情一覽無余。公路兩旁有碧綠的田野,因常年云霧繚繞,被當地人稱為“翁丁”。寨子內的建筑均為傳統桿欄式茅草房,放眼望去,茅草房屋錯落有致,炊煙裊裊紅花綠樹,有如童話世界。寨子中除了住房還建有祭祀房、木鼓房及傳統家庭式的手工藝作坊等。千百年的歲

    當代青年·我贏 2014年4期2014-04-08

  • 歌劇《亞魯王》的音樂特色
    常不配音樂,只用木鼓、銅鼓、牛角等器樂伴隨著人聲進行唱誦。因此,歌劇《亞魯王》的音樂極具特色?!秮嗶斖酢返囊魳诽厣紫润w現在其器樂的使用上:1.木鼓。木鼓的使用在麻山地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當地人至今仍保留著用木鼓奏樂的習慣。麻山苗族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面木鼓,多用于喪禮現場。木鼓的制作過程既復雜又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首先,選擇質量上好的牛皮曬干用于制作鼓面;其次尋找適合的木材制作鼓身,選定木材后將木材砍下并白酒供奉,待約一年后牛皮和木材的水分蒸發完畢再行

    大眾文藝 2014年5期2014-03-12

  • 王貴的椅子
    歪在角落里,一墩木鼓靜靜地站著,漆面已經破落。副主任看了看王貴說,“那些椅子還能用吧,你看著辦!”王貴說,“不是要換一把新的給我嗎?”副主任說,“新的還在店里,你就先用用舊的吧,這些椅子的腿還好好的,應該能用!”王貴只看一眼,就鎖定在那木鼓上。王貴說,“就用那木鼓吧?!备敝魅味挷徽f,“那不是椅子,不能用的,是上個世紀文革時期留下來的,坐在你的屁股下面不行,千萬不行的?!蓖踬F冷著臉說,“那就是一條腿的椅子,是椅子就可以坐的。要是真的不讓,就不要為難,我還是

    福建文學 2014年3期2014-03-05

  • 佤族木鼓舞的美學特征
    整日與歌舞為伴。木鼓舞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一支舞蹈,廣義上來說它包括拉木鼓舞、 鑼舞、剽牛舞、刀舞、甩發舞、跳木鼓房舞、迎頭舞、供頭舞、送頭舞等。由于以上這些舞蹈的表演都需要木鼓作為主要的伴奏樂器,因此被稱為“木鼓舞”。從狹義上來說,在佤族的舞蹈里面,木鼓舞是一支莊嚴的祭祀舞蹈,它和別的舞蹈不同,與制作木鼓的整個過程緊密相連,它是由取材、制作、娛樂、祭祀四個部分組成的。一、木鼓舞在佤族舞蹈中占據核心地位木鼓被認為是佤族的通靈神器,也被視為民族繁衍的源頭,在阿

    名作欣賞 2014年9期2014-01-28

  • 畬族粑槽舞
    粑槽舞的分工為擊木鼓、銅鼓各一人(多為老者),沖粑槽舞者4人(多為青壯年),必須在木鼓的指揮下進行。打擊木鼓有一套固定的節拍,大多以口訣的形式代代相傳,時而擊鼓面,時而擊鼓身。擊鼓面時,跳舞者用木棍沖擊粑槽底部;擊鼓身時,跳舞者用木棍擊打自己左邊或右邊跳舞者的木棍。往往有跟不上節拍的,會被同伴將木棍打在身上,引來旁觀者一陣哄笑。整個舞蹈分為上、下各12小節,在每一節結束時,要按其節次繞粑槽轉圈,同時以棍相擊。一般跳一次需要一個半小時,體力不支或手腳不靈活者

    讀者(鄉土人文版) 2013年10期2013-04-12

  • 論佤族木鼓文化的現代變遷及其大眾傳播生成
    7000)論佤族木鼓文化的現代變遷及其大眾傳播生成梅 英(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 科技處,云南 臨滄 677000)大眾傳播介入佤族木鼓文化傳承后,佤族木鼓文化發生了變遷:木鼓形質改變,用途縮減、用法隨意,木鼓文化作為一種神圣的生產文化之原始意義已經消失。佤族木鼓文化變遷源于大眾傳播的符號轉換需求,并完成于符號轉換的編碼過程中。由他者完成的符號轉換過程在受到不當的受眾和社會需求輸入后,文化生產輸出了變遷的木鼓文化,最終改變了大眾傳播傳承民族文化的傳播效果。文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2年4期2012-09-09

  • 佤族木鼓原始用途考析
    000)對于佤族木鼓的原始用途,目前學者所持說法頗多。簡單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警器說、法器說、樂器說、崇拜之物說幾種觀點。持“警器說”者基于阿佤山的地域特點,認為佤族木鼓原是佤族祖先作農業生產敲擊警示動物之物?!鞍⒇羯竭@塊古老的土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于農業和經濟作物的生長。部分佤族先民們遷到此地后,就開荒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人們種出的莊稼經常遭到野獸糟蹋、破壞,人們居住之處十分簡陋,也常遭到兇猛野獸襲擊。人們為了生命的安全,為了莊稼豐收以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2年6期2012-08-15

  • 探析云南佤族木鼓文化與民族武術文化的符號之緣
    族自治縣的《反排木鼓舞》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僅滄源佤族自治縣就有大、中、小型木鼓700多只,90%的佤族人能跳木鼓舞,唱木鼓歌。木鼓舞是佤族民間歌舞的典范,是佤族文化靈魂精髓的生動體現,深受佤族民眾的喜愛,并不斷將其傳承、發揚。2 用鼓音和舞步詮釋佤族文化——木鼓木鼓舞2.1 木鼓的制作工序木鼓,佤族語稱庫洛、克拉等,鼓身是用一整段粗大的原木制成,多采用紅毛樹、椿樹或柚樹等硬質的樹干下部為材,鼓面用牛皮制成。傳統的木鼓,形體粗大

    武術研究 2012年11期2012-08-15

  • 探秘獵頭部落
    佤寨仍然還有供奉木鼓木鼓房,周圍高高地聳立著人頭樁。每逢節慶,佤族人仍會到這些地方來祭祀,祈求五谷豐登,歲歲吉祥。在縣圖書館,我們查到了關于獵頭習俗的資料。獵頭習俗起源于人類早期的“血祭”,“血祭”是世界各民族都曾經歷過的一個歷史階段。當代學者通常把獵頭習俗解釋為原始的靈魂崇拜,也就是說,人們通常認為人頭中包含著某種“靈魂物質”,通過占有它,便能獲取超凡的能力。從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中我們得知,在遙遠的過去,獵頭習俗曾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南太平洋諸島、非洲、

    地圖 2009年6期2009-12-11

  • 阿佤山前世回眸的情人
    出來后不久就有了木鼓,它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是用來“召喚神靈”的神器。木鼓平時不能亂動,只有祭祀報警和節日喜慶時才能敲打,過去木鼓與舞蹈并沒有關系,到了上世紀80年代才被搬上舞臺,演變成佤族民間舞蹈中不可缺少的打擊樂器。拉木鼓是佤族最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佤歷1月(即公歷10月),寨子里最有經驗的老人進山選樹,劈下所選樹木的樹皮,拿回來由魔巴殺雞卜卦,哪棵樹的卦好就用哪棵做木鼓。木鼓樹確定后,由魔巴率領青壯年男子進山將樹砍倒,斷下一截做木鼓。拉

    數碼 2009年5期2009-05-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