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佤族器物設計及文化語意研究初探

2014-07-13 13:46劉麗文江南大學設計學院214122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佤族用具造物

劉麗文 熊 微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214122)

佤族是居住在中國云南的一個古老民族,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古銅色皮膚和民風習俗,主要生活在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的西盟、滄源、孟連三縣,山巒起伏,平壩極少,又稱阿佤山區。自古以來,因為佤族聚集地都地處邊疆,相對閉塞,缺乏對外交流,又因為交通不便,佤族人民很少能夠走出阿佤山。同時,佤族先民的性格比較彪悍,很多外族人也不敢貿然進入,所以使得佤族與其他族群鮮少溝通。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佤族的器物設計和造物文化一直保持著古樸的原始風貌,他們信奉原始的自然崇拜,相信萬物有靈,認為所有山川、河流和一切自然現象都有精靈,會給人們帶來禍福。而這樣的文化觀念,對其民族的造物思想以及設計文化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佤族器物設計發展狀況

佤族的生活生產和造物設計也是極盡簡單原始的,據記載,從明清開始,佤族從原始的采集、狩獵過渡到以農業為主,并從原始氏族的公社直接過渡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農村公社。然而與其他較先進的氏族比較,社會發展仍較緩慢。生產方式水平較低下,農業與手工業用具及其簡陋原始,生活用具及器物設計制造一般都趨于簡潔,且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物盡其用,適材而造。一直到解放前,許多偏居深山的佤族人都還過著刀耕火種,衣不蔽體的原始生活。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幫助下,佤族從貧窮原始的采摘漁獵走向了社會主義。如今佤族人的生活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和中國其他少數民族一起享受著現代文明。佤族民族傳統的手工藝造物方式、獨特的設計造物技巧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佤族器物設計分類

佤族器物,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根據其使用情境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餐飲器具,包括餐飲具如飯盒、木拉等,炊具如蒸飯筒、漏勺等,灶具如三腳架、鍋股等。

2.生活用具,包括打水用具如取水瓢、打水筒燈,挑具如背簍、籮筐等,樂器如葫蘆笙、短笛等,煙鍋、刀具如砍刀、鐮刀等。由于生活水平較低,佤族房間內的陳設簡單,沒有桌椅等精細復雜的家具,只用竹席木板當床,棉毯或麻布單做被蓋。

3.生產工具,包括耕作用的抓耙、腳耙、犁等,糧食加工工具如石磨、簸箕等,畜牧用具如牛鞍等,漁獵織作工具如捕鳥器、捕鼠器等。

4.節慶及祭祀用具,包括舉行各種宗教祭祀活動時要用到的木鼓,佤族傳統新米節用到的竹筒,傳統剽牛儀式中用到的長刀、砍刀等。

三、佤族器物設計特點

佤族日常用器物種類眾多,本文選取了具有佤族民族特色的器物,生活中最常用的長刀和兼具實用功能和精神象征的木鼓進行設計學分析,分別從其材質、制作工藝、功能、裝飾紋樣以及使用情境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1.長刀

在造物的取材方面,皆是阿佤山區常見的竹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長刀分為刀身和刀鞘兩部分,刀鞘采用了當地分布面積最大,最廣的叢生竹---龍竹制作。龍竹光滑堅硬,紋理通直,硬度大,韌性強,比起其他竹類更加經久耐用。刀身是鐵制,佤族打鐵技藝歷史久遠,村寨中都有鐵匠,且技術比較好。

制作工藝方面,長刀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傳統手工技藝是每個佤族人民的生存技能,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佤族幾乎人人都是手工藝人,圍繞著衣食住行的造物,涵蓋了佤族物質文化的方方面面。長刀的刀身是利用火塘里的火,將鐵材鍛打成型,而刀鞘則是將龍竹進行切削成型,然后用鐵絲和麻線捆綁扎緊。長刀的整體造型簡潔,結構比較簡單。

功能方面,在以前,部落征戰的時候,長刀是鐵骨錚錚的武器,用來征戰四方。后來,長刀被用來進行剽牛等祭祀活動,甚至進行人頭祭的時候也需要長刀。而追溯到解放初期,長刀則開始逐步褪去了原始野蠻的功用,開始從祭祀臺上下來,轉變為用來打獵,砍柴等其他日?;顒?。直到現在,長刀已經演變成了佤族人民生活必須的用具。出門砍柴,上山開路,夜里防身,或者平時制作工具時的削削砍砍,都離不開長刀。在佤族人家,長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甚至小孩子出門也會隨身佩戴。以便放學回家的路上,砍柴回來燒火做飯。

裝飾紋樣方面,刀鞘或者刀柄上有彩色的瓔珞纏繞。一般刀鞘上還會有麻線或者其他其他線繩編制的圖案或者結扣,一般呈菱形或三角形,色彩或紅或黃,淡雅美觀。

使用情境方面,平日佩戴長刀時,刀鞘上都綁有背帶,直接背在肩上,一手扶著刀身就可以出門。使用時,兩手握住刀柄,對準目標物,用力砍下。如今,長刀一般用來上山時開路,或者砍柴以及制作修理家具和其他木制器物等。

2.木鼓

材質方面,木鼓是佤族遠古文化的象征,是佤族最原始最獨特最神圣的一件器物。它選用粗大的紅毛樹,取自中間筆直修長的一節樹干做鼓身。由于紅毛樹形狀高大挺拔,且木質細膩,硬度適中,便于后期木鼓的雕刻和穿鑿。紅毛樹纖維組織韌性強,做出的木鼓聲音清遠渾厚,可傳到幾里之外。

制作工藝方面,木鼓的制作分為選料、拉鼓、制鼓、上架四個過程,一般合稱為“拉木鼓”。首先選擇合適的紅毛樹,用咒語驅散樹鬼之后晝夜砍伐直到樹倒下。然后將樹干中間兩米左右的一段砍下,鑿兩個耳洞,穿繩拉回村寨。路上要喊號子,邊拉邊唱?;氐秸颖阋馀<拦?,舉行儀式。祭鼓完畢開始制作木鼓,剝去樹皮,把上部的兩側鑿空,分為四個部分,深淺有別,敲擊時可以發出不同的聲調。最后把木鼓固定在支架上,放置在木鼓房。

功能方面,就基本功能而言,木鼓純粹是一種打擊樂器,但隨著民俗演變,木鼓衍生出了一系列象征功能,并表達出特殊的信息。在世俗生活和大的宗教活動中,佤族都離不開木鼓,因此木鼓有許多特殊功能。木鼓是佤族的神器,具有神性,是剽牛祭祀對象,保佑阿佤人平安。木鼓還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征,寨子里一般德高望重的寨王才能負責舉行宗教活動和專門管理木鼓。同時,作為非常重要的一件禮器,木鼓在佤族的婚禮和喪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木鼓不同的鼓點代表著不同的信號,或緊急求助或節慶聚會。隨著歷史的發展,木鼓作為神器以及祭祀的功能已經慢慢消失,更多的是作為禮器和樂器來用。

裝飾紋樣方面,木鼓一直以純樸厚重的形象出現在佤寨里,一般沒有任何裝飾紋樣和色彩,但有些寨子的木鼓的鼓身上雕刻有牛頭紋樣,這與佤族人民的宗教活動和祭祀行序有關。有些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木鼓則用黑色、紅色和黃色的顏料彩繪出圓形以及星形圖案裝飾,引來游客的觀賞。

使用情境方面,以前寨子里遭遇重大事故,會有人擊鼓求助發出信號。如今作為一件樂器和禮器,木鼓更多的使用在節慶宴會等氣氛歡快的場合。在重要的節日里,年輕的小伙子用力擊打木鼓,發出有節奏感的聲音,同時踩著鼓點,跳著富有民族特色的木鼓舞,姑娘們也盛裝打扮,隨著鼓點跳甩發舞。在激昂歡快的鼓聲中,節慶氣氛達到高潮。

四、器物設計背后的文化語意初探

通過對長刀和木鼓的設計研究可以發現,佤族的造物設計方面,雖然脫離了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但如今主要還是靠傳統手工藝生產制作。自古以來,雖然生產力不發達,生產方式落后,但是佤族人民依然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佤族的生活用具材質上都是當地盛產的木材和竹子,就地取材,因材造物,功能性極強,鮮少使用裝飾紋樣或者色彩,保留著原材料本身的色澤,有種古樸自然的美感。

佤族人的設計造物,無論從材質、制作工藝、功能、裝飾紋樣還是使用情境,都充分說明了這是一個依賴自然,講究單純質樸的民族。他們敬畏自然,也依賴于自然。佤族設計造物現狀也折射出了他們對于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的深厚而又復雜的情感,也反映出了佤族人民膜拜自然神,無欲無求安閑自得的生活哲學,這已經成為佤族人民的一種獨特的生活觀念和文化意境。

五、結語

文章從五個方面對佤族特有的器物,長刀和木鼓的設計制作進行了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并由此得出了佤族人民基于需求,回歸本真,倡導自然原生的器物設計思想。在物欲橫流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這個一切都用利益來衡量的物質社會,缺少的正是這種返璞歸真的天真和隨心而為的率直,這種粗獷豪放而又細膩的民族風格和造物思想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在現代文化背景下,我們的設計要有新的發展,需要回歸本質,在新科學和新技術的基礎上,對傳統多一些挖掘和尊重,更加深刻的理解傳統文化的靈魂,并結合當代現狀,不斷繼承和發揚,做基于傳統,面向未來的設計。

[1]趙富榮,中國佤族文化[M].民族出版社,2005.03.

[2]畢登程,隋嘎,司崗里文化新探[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04.

[3]徐志遠,佤山行云南西盟佤族社會調查紀實:1956-1957[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4]畢登程,隋嘎,司崗里(佤族創世史詩)[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5]王毅,遠古司崗里——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M].云南美術出版社,2012.10.

猜你喜歡
佤族用具造物
針刺無骨花燈的造物藝術與傳承發展研究
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
汲古懷遠造物歸真
物物與共,美美與共
為句承諾,守邊1720年的少數名族
論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會功能探討
貼心的創意廚房神器
以木造物
暑假結束啦
清潔工作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