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壽

  • 論《三國志》戰爭場面描寫的發展與創新
    文學的特點時,將陳壽的《三國志》作為典型史籍之一,概括性介紹其文學成就,鮮少涉及其戰爭場面描寫的藝術特點。鑒于此,本文試從戰爭表現手法及其人物塑造兩個方面探討《三國志》戰爭描寫的創新和發展。1 創新的戰爭敘述模式——國別體與紀傳體相結合《三國志》以魏為正統,以國別分述三國歷史,沒有為蜀、吳設“紀”,而是以“傳”命名。但是實際上《蜀書》中的《先主傳》《后主傳》,《吳書》中的《吳主傳》《三嗣主傳》相當于蜀、吳的“紀”。這種書法雖然經常為后人所責難,但是“至于以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2023-12-29

  • 《三國志》民族書寫與陳壽民族思想的雙重性
    ,亦可從中體察出陳壽民族思想既有華夷之辨意識又有華夷一體傾向的雙重性。一、《三國志》民族傳記書寫與陳壽民族思想的雙重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流互動不僅存在于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中,文獻典籍對此也有大量翔實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首次為少數民族單獨列傳述史,除6篇專傳之外,在其他傳記中也對少數民族有多方面記述,以此全方位呈現了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復雜關系,體現出司馬遷認為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構建了中華文明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班固繼承《史記》

    南都學壇 2023年3期2023-09-05

  • 兩個四川人
    羅偉章陳壽:為三國命名一三國時間不長,名聲很大,中國不必說,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也都熟知。那段歷史,仿佛成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均可言說和借鑒的百科全書。只是這功勞,不能算給陳壽。陳壽所作《三國志》,乃三國唯一信史,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但若對歷史不抱特殊興趣,大概不會讀它。十之八九,讀的是《三國演義》。1990年代拍攝的84集電視連續劇,日本制作的眾多影視和動漫,凡涉三國,藍本都是“演義”。自從有了《三國演義》,《三國志》

    江南 2023年4期2023-07-10

  • 論《后漢書》與《三國志》敘史之異 ——以《董卓傳》為例
    原因。馬艷輝的《陳壽、范曄歷史人物評價之比較》[3]重在比較范曄與陳壽評價歷史人物標準的異同,文中僅以案例形式提及《后漢書·董卓傳》比《三國志·董卓傳》增加了部分內容。鐘書林的《文學初探》[4]專有一章“《后漢書》與《三國志》的比較研究”,重在以《后漢書》與《三國志》同傳人物的書寫差異為例來論證《后漢書》與《三國志》敘事風格、語言、史法的不同,文中涉及《董卓傳》的比較較少,且不夠全面。王文進《裴松之——三國史的解構與重建》[5]指出范曄記載有關董卓的事跡與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22年7期2023-01-05

  • 漢末晉初之際南中大姓及其政治空間之演變
    反,附于吳?!雹?span class="hl">陳壽.三國志:卷31:蜀書:劉二牧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870.“建興元年(223)……南中諸郡,并皆叛亂?!雹?span class="hl">陳壽.三國志:卷35:蜀書:諸葛亮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918.可知在蜀漢初年,就已出現南中地名。南中地名的來歷,據裴松之云:“臣松之訊之蜀人,云庲降地名,去蜀二千余里,時未有寧州,號為南中?!雹?span class="hl">陳壽.三國志:卷43: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1046.劉備入蜀,在南中設庲降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12-12

  • “點贊”和“跟帖” 成全了《三國演義》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算是三國史的見證者,他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是同事,親眼見到蜀國是如何滅亡的,而且他父親還參加過街亭之戰,因為失職,馬謖被斬,陳壽老爸被剃頭。因此,陳壽記錄的三國史應該是可靠的,他本人也被譽為“良史”,也就是史學界的“大咖”?!度龂尽酚涗浀煤芎喡?,這在當時是沒問題的,因為還有其他一些史書作為參照,有些史料在《三國志》里看不到,或者語焉不詳,不要緊,你可以看“鏈接”。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三國志》有關的一些“鏈接”逐漸失傳。陳壽死后

    金秋 2022年2期2022-06-02

  • 中世紀早期小說與史傳中的甄后之死*
    帝納后于鄴。??陳壽:《三國志》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第160頁。按,鄴是冀州首府也是袁紹、袁尚政權的基礎,曹操204年占領鄴城,舊址位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三臺村。裴松之的注把關于曹丕與甄夫人初次見面的細節以原樣保留了下來“,裴注”引《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后,后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5期2022-04-16

  • 蜀漢關張馬黃趙五將比較研究
    將有所研究。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最早將五人合傳,對其生平事跡、軍功戰績、官職爵位、命運結局和子嗣后代等進行了記載,南朝宋裴松之為之作注。后世史家對五人的研究基本沒有脫離《三國志》和裴注這一范圍,如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對“關張之勇”〔1〕所作的專文論述。近世以來,由于封建統治者的刻意構建和虛化,以關羽為代表的儒家忠義形象深為人們所接受,并逐漸演變成為民間崇拜。這種文化現象的衍生和發展,寄寓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以及不同人群的美好向往和精神祈愿,承載了

    孫子研究 2022年4期2022-04-06

  • 從蜀人對諸葛亮認識的轉變看“郭沖五事”真偽
    皆知。西晉史學家陳壽所撰《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詳細記載了諸葛亮的一生,是我們了解認識諸葛亮最主要的史料來源。鑒于《三國志》記載簡略的特點,南朝宋人裴松之受宋文帝之托,為《三國志》做了詳盡的注解。在《三國志·諸葛亮傳》的基礎上,裴松之盡力搜羅史料補充原書,極大地豐富了諸葛亮的人物形象,“郭沖五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裴松之先是從《蜀記》中增補了晉人郭沖向司馬駿講述的諸葛亮隱沒于世的五則故事,之后又從時間和地點等細節問題對之一一駁斥,視之皆為妄說。后世學者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言有盡而意無窮
    》歷史敘事的結構陳壽是我國西晉時期著名的史學家,他的史學作品蘊含了豐富的求真思想、經世致用思想,為后世留下了尤為寶貴的財富。他筆下人物的思想觀點、統治觀點、民本思想在我國史學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陳壽的《三國志》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三國志》成書之后,有人說這本書的作者擅長敘事,具有學識,是“良史之才”。司馬遷的《史記》是一本紀傳體史書,是以人物為主線,按照時間的發展,“縱向”記敘各個時代的故事。而《三國志》則是“橫向”描寫一個時代的三國

    炎黃地理 2021年8期2021-10-22

  • 黃忠為何老了才出名
    三國志》中,作者陳壽只是將這5名蜀漢將領合為一傳而已。估計是受陳壽啟發,后來《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才開始有五虎將的設定。黃忠是五虎將中年紀最大的,不像馬超、趙云都是少年將軍。那么,黃忠年輕時在哪兒?為什么老了才出名?黃忠年輕時確實寂寂無聞,據《三國志·黃忠傳》記載,“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笨梢钥吹?,黃忠早年在劉表麾下為將,并未受到重視,被劉表打發到侄子劉磐那里,守衛一個小小的攸縣。曹操占領荊州后,也只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10期2021-09-13

  • 三國時期蜀漢地方武裝叛亂探究
    復反耳?!?1)陳壽:《三國志》卷39《蜀書·馬謖傳》,注引習鑿齒《襄陽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907頁。諸葛亮為此不惜大軍南征不毛之地。但其地方武裝叛亂絕不僅限于此,羌、氐等少數民族以及地方賊盜、武將等武裝為亂的現象也不時發生。不同于對外與魏、吳的軍事力量攻守,蜀漢內部的地方武裝叛亂規模有限,且始終沒有形成政權進行有序組織,具有偶發性,不以占地納民或是打擊對手軍事力量為主要目的。但其次數較多,雖常如瘙癢但又不可忽視,影響著政權的興衰發展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8-31

  • 曹操:是巨人還是矮子
    是由西晉史學大家陳壽奠定的。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后人塑造了一個正面的曹操,這個曹操唯才是舉、足智多謀、南征北戰、功勛卓著。在陳壽筆下,曹操是一個十足的忠臣。漢末皇室衰微,當時有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動,想另立皇帝,但曹操堅決反對這么干。董卓入京后,廢弘農王,立獻帝,也試圖得到曹操的支持,曹操嚇得趕緊改名換姓跑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等到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公憤,曹操積極參加討董聯盟。后來,袁紹、袁術都有謀廢皇帝或自立為帝的舉動,但都過不了曹操這一關。青州黃巾軍叛亂

    領導文萃 2021年8期2021-06-08

  • 曹操:是巨人還是矮子
    是由西晉史學大家陳壽奠定的。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后人塑造了一個正面的曹操,這個曹操唯才是舉、足智多謀、南征北戰、功勛卓著。在陳壽筆下,曹操是一個十足的忠臣。漢末皇室衰微,當時有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動,想另立皇帝,但曹操堅決反對這么干。董卓入京后,廢弘農王,立獻帝,也試圖得到曹操的支持,曹操嚇得趕緊改名換姓跑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等到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公憤,曹操積極參加討董聯盟。后來,袁紹、袁術都有謀廢皇帝或自立為帝的舉動,但都過不了曹操這一關。青州黃巾軍叛亂

    今日文摘 2021年13期2021-05-30

  • 四海爭仰萬卷樓
    、《三國志》作者陳壽而建。1990年,政府重建萬卷樓,并將萬卷樓從果山腳下遷到玉屏山上。在南充眾多碑塔亭樓閣中,萬卷樓無疑是最有名、最有故事的樓。站在萬卷樓第一展館的平臺上,憑欄遠眺,高樓林立的南充城盡收眼底,穿城而過、波浪滾滾的嘉陵江濤聲陣陣。玉屏山面江而立,萬卷樓依山而建,三重樓閣,氣勢恢宏,高臺回廊,朱檐黛瓦。第一展館正面即是由趙樸初書寫的“萬卷樓”金字巨匾,該展館主要介紹了陳壽的治學歷程、官宦生涯、史學名著等。一座名樓,競相登臨。有游客在此留下詩文

    科教新報 2021年13期2021-05-12

  • 唯上與唯下
    人神共奮陳壽對關張的評點陳壽在《三國志》中對五虎上將做了一番評點,把其中對關羽和張飛的評價對照起來看,很有意思:“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span class="hl">陳壽先是總結了這兩個人的共同點,“皆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都有“國士之風”。國士之風是對武將的最高評價,蕭何論韓信,用的就是“國士無雙”。然后陳壽把兩個人的缺點進行比較,關羽是“剛而自矜”——性格耿直又恃才倨傲;張飛是“暴而

    領導文萃 2020年5期2020-04-15

  • 三國兩晉孫權歷史形象演變 ——以《三國志》裴松之注為中心
    013年第4期。陳壽的《三國志》,一方面展現了孫權在外交上既聯合、又斗爭,既能屈、又能伸的成功策略,肯定了其對吳國政權建立和發展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指出其“性多嫌忌,果于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②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華書局1982年第2版,第1149頁。的一面,大致反映出了孫權戎馬一生、功過是非的基本面貌,但多點到為止,缺乏細節描寫,周而不詳。因此,無論是歷史還是文學上的孫權形象,其實都還有賴于裴注所征引的諸多史傳記載來豐富和體現。裴注《三國志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2-25

  • 諸葛亮“管、蕭之亞匹”注譯質疑
    ·諸葛亮傳》中,陳壽兩次以“管、蕭之亞匹”來類比稱贊諸葛亮,一次在《進諸葛亮集表》中說:“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一次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末評論曰:“(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盵1]對諸葛亮“管、蕭之亞匹”的兩次類比稱贊,學界的解釋是:諸葛亮可以與管仲、蕭何相比,只是語氣不同而已。如《三國志今譯·諸葛亮傳》:“諸葛亮的才干和政治作為,大概也能與管仲、蕭何相匹敵”[2]636;“諸葛亮可以算是懂得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與管仲、蕭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1-18

  • 從《三國志》中看陳壽的檔案學思想*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今四川人。陳壽少年時便聰穎好學,先后拜讀了許多史學方面的著作,在積累大量歷史素材的同時也練就了他扎實的文字功底。陳壽生長在蜀國,見證了許多當時的歷史事件,掌握了大量蜀國的資料,為撰寫《三國志》奠定了深厚的歷史資料基礎。入晉后,陳壽開始整理寫作三國事跡,時年四十八歲,歷經10年艱辛,終撰成《三國志》,時人贊譽有加。二、《三國志》體現出的檔案學思想(一)創新編纂方式,創立新的史體《三國志》是我國史學上體裁方面的一次創新。前有班固的紀傳體斷

    山西檔案 2019年1期2019-12-16

  • 陳壽不懼強權
    程剛陳壽,字本仁,江西新淦(今新干縣)人,明朝著名清官。他奉行“三不喜”原則——不喜隨意彈劾官吏,不喜為子弟親友爭功或謀取好處,不喜金錢財物。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五月,陳壽到河北宣化邊防巡視督察,得知當地有人在克扣軍士糧餉。陳壽立即展開嚴查,發現幕后主使是御馬監太監梁芳。梁芳共克扣了價值數萬兩銀子的軍糧、軍餉。陳壽隨即將梁芳貪污案上報總兵府,同時搜查梁芳的住所。在搜查時,陳壽除了繳獲滿箱滿箱的金銀贓款外,還意外發現了一封署名“萬通”的密信。陳壽大吃

    老友 2019年10期2019-11-04

  • 諸葛亮“奇謀為短”辨證 ——兼論武侯形象的演變
    “奇謀為短”出自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陳壽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稱:“(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盵注]陳壽:《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930頁。此言一出,贊同者有之,非議者有之。圍繞“奇謀為短”的爭論一直持續了近一千七百余年,至今仍有不同意見。探討“奇謀為短”出現的語境,分析“奇謀為短”的語義,剖析“奇謀為短”的成因,梳理“奇謀為短”與陳壽被誣的關系及諸葛亮形象的嬗變,是諸葛亮研究中

    文史哲 2019年2期2019-09-10

  • 唯上與唯下
    人神共奮陳壽對關張的評點陳壽在《三國志》中對五虎上將做了一番評點,把其中對關羽和張飛的評價對照起來看,很有意思:“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span class="hl">陳壽先是總結了這兩個人的共同點,“皆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都有“國士之風”。國士之風是對武將的最高評價,蕭何論韓信,用的就是“國士無雙”。然后陳壽把兩個人的缺點進行比較,關羽是“剛而自矜”——性格耿直又恃才倨傲;張飛是“暴而

    讀者 2019年12期2019-06-03

  • 《吳書》編纂視角下的“韋昭”“韋曜”二名新辨
    書》五十五卷是晉陳壽《三國志》、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的主要資料來源?!端逯尽吩谥涰f氏以上九書時于責任者皆題“韋昭”,而《三國志·吳志》韋氏本傳則稱“韋曜”,韋氏之名何者為是,著實令人躊躇。先賢關于此事的看法,有裴松之“避諱說”、杭世駿“新立之傳避諱說”、錢大昕“弘嗣本有二名說”、周廣業“因韋氏書傳,陳壽刻意改名說”4 種。此四說之前兩種并不成立,后兩種有可借鑒之處。今從韋昭編修國史《吳書》的角度,對于“韋昭、韋曜”二名重做理董。1 裴松之“避諱說”《

    圖書館學刊 2019年7期2019-01-19

  • 陳壽的史學思想與時代變遷的潮流
    【摘 要】 陳壽歷經三朝,在西晉完成《三國志》,本文通過對這本著作寫作手法的研究,分析了解陳壽的史學觀點,并結合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等背景,研究陳壽的史學思想與時代變遷的聯系。三國戰亂期間,清靜無為的黃老政治和整頓社會秩序的儒家都很受人歡迎,所以陳壽是以儒學為核心評價歷史事件,以玄學為表注重人物個性……【關鍵詞】 陳壽 三國 儒道合流陳壽是西晉的一位杰出史學家,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以《三國志》最為著名。魏晉史學受政治、玄學、儒學、民族等時代多重影響,快速發展,

    大經貿 2018年4期2018-07-09

  • 陳壽“春秋筆法”下的劉備
    摘 要:陳壽在《三國志》中,為曹操及其繼承者立本紀,以曹魏為正統,而為劉備、孫權及其繼承者僅寫了傳,這似乎可以看出陳壽尊魏抑蜀的態度,但筆者通過比較、分析《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吳主傳》及《史記·高祖本紀》等文獻史料,從一些細節處,看到了陳壽對劉備偏愛的春秋筆法。關鍵詞:陳壽;三國志;劉備;春秋筆法對于陳壽在《三國志》之中“帝蜀”還是“帝魏”,東晉時期的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以晉承漢、奉蜀漢為正統,認為曹魏為篡逆,習鑿齒的所言所行,正式的挑起了關于《

    卷宗 2018年10期2018-05-26

  • 陳壽:有才也要講究說話方式
    ◎ 雨潤心田陳壽:有才也要講究說話方式◎ 雨潤心田陳壽自幼聰明好學,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與人爭辯,往往要辯得別人無話可說才肯作罷。對于這個毛病,陳壽的老師、蜀國大儒曾告誡他:“要想讓他人對你心服口服,你必須想辦法征服對方的心,而不是一味逞能、駁住對方的口,你與人斗智不休,絲毫不懂得收斂,將來肯定會遭遇挫折?!笔聦嵶C明,老師所言不虛。陳壽長大后在蜀國做官,一開始還算順風順水。后來,后主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開始專權,陳壽的官運就走到了轉折點:黃皓的勢力日漸擴

    百家講壇(紅版) 2017年4期2017-09-11

  • 歷史上的甄宓與《洛神賦》
    ”說法,但是,在陳壽的原版《三國志》里,記載了她的仁愛、聰敏等事,卻唯獨沒有夸獎她的長相。并不是陳壽不懂欣賞美麗,陳壽的《三國志》全書中曾經有一次出現過形容絕頂美女的詞匯:國色。這個詞從2500年前《春秋公羊傳》中出現開始,就代表著頂級美女的姿容。陳壽把國色這個詞用在了江南二喬身上,也就是大喬、小喬。(《三國志》卷五十四:“時得橋公(喬公)兩女,皆國色也?!保┰?span class="hl">陳壽吝嗇對甄宓使用這個詞200年以后,南北朝的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裴松之在補錄的幾條關于甄宓

    新天地 2017年8期2017-08-10

  • 黃埔軍魂 愛國赤心
    彥辰陳壽頤(1916.10.12—1987.4.24),江蘇省揚州市江都人。早年畢業于江蘇省立鎮江師范。先后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2期、(延安)陜北公學、(重慶)陸軍大學19期學習,曾在陸軍大學兵學研究院13期任研究員和兵學教官,并在美國指揮與參謀大學第3期學習。曾任陸軍總部(徐州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隨從參謀,國防部參謀總長隨從參謀。1949年10月從美國回國,在南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華東軍政大學研究班學習,后任教員、研究員。1950年調至中國人

    黃埔 2017年3期2017-06-22

  • 陳壽:有才也要講究說話方式
    雨潤心田陳壽自幼聰明好學,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喜歡與人爭辯,往往要辯得別人無話可說才肯作罷。對于這個毛病,陳壽的老師、蜀國大儒曾告誡他:“要想讓他人對你心服口服,你必須想辦法征服對方的心,而不是一味逞能、駁住對方的口,你與人斗智不休,絲毫不懂得收斂,將來肯定會遭遇挫折?!笔聦嵶C明,老師所言不虛。陳壽長大后在蜀國做官,一開始還算順風順水。后來,后主劉禪身邊的宦官黃皓開始專權,陳壽的官運就走到了轉折點:黃皓的勢力日漸擴大,朝中許多大臣紛紛討好黃皓,陳壽卻嗤之以

    百家講壇 2017年7期2017-04-27

  • 《三國志》引詩探析
    610066)陳壽深受經學的影響,其《三國志》繼承了先秦兩漢史書以教化、諷諫為目的的引詩傳統。由于受“切世大事”的史事著錄原則的影響,《三國志》取材精審,行文簡凈,較之前的史傳作品,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研究《三國志》引詩的特點及其成因,是研究古代史書引詩傳統、引詩演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陳壽;《三國志》;引詩陳壽《三國志》是繼班固《漢書》之后又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主要記載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共65卷。其中,《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4-14

  • 陳壽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
    7)?【歷史學】陳壽史學思想的基本特征劉小平(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天津 300387)《三國志》是“前四史”之一,在我國古代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學術界對于《三國志》的研究大多是從政治、軍事等方面來展開論述的,對其所反映的史學思想的探討則不夠深入。陳壽《三國志》所反映的史學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更加突出政治史的特征;實錄與曲筆并存的矛盾特征;強調正統意識的特征;官私修史相糅合的特征。陳壽;三國志;史學思想;史學特征《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作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7-01-04

  • 文人的機會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小時候讀書的地方,距離我家只有兩個小時車程。在這個漫山落葉飛揚的蕭瑟的下午,果然只有我一個人孑孓而來,似乎來赴一個承諾千年的約會——只是不知道,那個等我的人是這個撰寫歷史的書生嗎?一路走上去,我背著風坐在陳壽銅像前,和他四目相對時,不由得想起了《三國志》,也想起了《三國志》中最膾炙人口的《諸葛亮傳》。于是,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文人的機會——對于陳壽的家人來說,也許那是他們唯一一個報復諸葛亮的機會。因為,陳壽的父親是間接死在諸葛亮手里的。而

    中國青年 2016年13期2016-11-21

  • 曹操逐鹿中原兵力部署與作戰方向的演變
    僅有數千人馬;*陳壽《三國志》卷7《魏書·張邈傳》載:“遷陳留太守。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汴水之戰,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221頁)。陳壽《三國志》卷1《魏書·武帝紀》注引《世語》曰:“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使起兵,眾有五千人?!?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頁)又缺乏顯赫的門第和聲望,被斥為“贅閹遺丑”*陳壽:《三國志》卷6《魏書·袁紹傳》注引《魏氏春秋》載袁紹《檄州郡文》,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9

    軍事歷史研究 2016年1期2016-10-15

  • 明鏡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
    志》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是記載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一般認為此三書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陳壽自行采集,僅得十五卷??梢哉f,《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前線 2016年8期2016-09-12

  • 《三國志》其書(下)
    紀》的“評曰”,陳壽就這樣寫道: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標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韓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通篇是對曹操過人才能以及豁達心胸的贊美,沒有一個字的貶損。如果與《董二袁劉傳》的“評曰”合起來,同時來看陳壽對漢末其他豪杰之士的評價: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以來,殆未之有也。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

    書城 2016年5期2016-05-23

  • 陳壽:三國是一根咽不下的刺
    醒。這個儒生,叫陳壽。陳壽是蜀國人,籍貫不能選擇。那時的蜀國,已是江河日下:皇叔劉備病死;皇二代劉禪沉迷于犬馬聲色,毫無斗志;諸葛丞相欲力挽狂瀾卻力不從心。父母也不能選擇。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一個參軍,馬謖失街亭被斬,陳父也被施以髡刑,逐出軍營。古人至孝,講究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得損傷。陳父受此大辱,心灰意冷,回老家耕讀侍親去了。不能選擇的人生,陳壽卻活出了精彩,只因他遇見了譙周。一譙周號稱“蜀中孔子”,是長江學者,經常上蜀國的《百家講壇》。講文化、講歷史

    公務員文萃 2016年1期2016-05-17

  • 修史,既是為官也是做人
    史冊的典范。作者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備受后世青睞。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陳壽以立傳為由向當事人子弟索賄的史實也被載入史冊,其良史之才和筆下史冊也因之有了瑕疵?!稌x書·陳壽傳》記載:丁儀、丁廙兄弟兩個是魏朝鼎鼎大名的人物,陳壽在作《三國志》時曾對其子弟說:“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钡思覜]有給他送米,陳壽也因此沒有給丁儀、丁廙兩人立傳,給原本可以更加完美的千秋史冊留下缺憾。后世還評說陳壽,在著史之中公報私仇。陳壽父親當年給馬謖做參軍,馬謖為

    文史博覽·文史 2016年4期2016-05-16

  • 《三國志》其書(上)
    的歷史。這一年,陳壽(233-297)四十八歲,他從成都到洛陽,已經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來的巴東太守羅憲有機會向晉武帝推薦他認為應該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單中就有陳壽。陳壽就這樣進入西晉王朝,舉孝廉、為平陽侯相、任佐著作郎和著作郎。由于他在著作局的時間較長,能夠接觸到魏、蜀、吳三國的檔案文獻以及相關書籍,因此才有條件寫出總計六十五篇的《魏書》《蜀書》和《吳書》。陳壽是蜀后主建興十一年(233)出生在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的,這是劉禪繼位的第十一

    書城 2016年4期2016-04-14

  • 先主敕后主遺詔
    陳壽先主敕后主遺詔陳壽先主敕后主遺詔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勺x《漢書》《禮記》,閑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迸R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期2016-04-11

  • 陳壽撰寫《三國志》的匠心
    眾多,內容繁雜。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沿用司馬遷開創的紀傳史體例,比較客觀地反映出這一時期歷史的真實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對三國歷史特別是劉備創建的“漢”政權的歷史進行撰述時,陳壽面臨十分巨大的困難和壓力。但是他以一個“良史”必須忠實于歷史的道德品質,巧妙地設計出一套可以稱為“瞞天過?!钡淖珜懛桨?,從而使他苦心寫作的《三國志》得以公開和流傳,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關鍵詞:陳壽;《三國志》;封建正統;瞞天過海陳壽(233—297),字承祚,三國時巴西郡安漢

    文史雜志 2016年2期2016-03-23

  • 《三國志》質疑一則 ——赤壁之戰前劉備退守地點考論
    曹操之后的去向。陳壽的說法是劉備退守于江夏郡的夏口,而裴松之所引虞溥的《江表傳》說法卻是劉備退守鄂縣樊口,普遍的觀點是以《志》為是,原因是《江表傳》旳記述多有錯漏,且多美吳人之辭,不足為據。然而筆者卻認為在此事旳記述上,《志》存在更多矛盾。首先看夏口說。關于劉備退守夏口的記載,《志》共有八處: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1]30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備走奔夏口。[1]214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余人,與俱到夏口。[1]878先主至于夏口。[1]9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2016-03-15

  • 征帆一片繞蓬壺
    國、蜀國、吳國,陳壽《三國志》,起初也是各自獨立,分別稱《魏書》《蜀書》《吳書》的,重心當然在魏、蜀、吳三國。但是,就像“《史》《漢》著朝鮮、兩越,《東京》撰錄西羌”,尊重前輩史家習慣,陳壽的視野,也包括了與三國有往來的周邊國家和民族。他還有一個原則,即是“補前史之所未備”,因此根據“使譯時通”的實際情況,在《魏書》最后一卷,他寫了一個《東夷傳》。這個“東夷”,是指長城以北、大興安嶺以東,相當于今天中國東北以至俄羅斯、朝鮮半島、日本的范圍。這樣,在中國傳統

    書城 2016年1期2016-02-25

  • 讀趙翼《廿二史札記·三國志》之思考
    所回護?!盵1]陳壽撰寫《三國志》時為晉臣,晉承魏之統,偽魏即偽晉。所以,壽志中多回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趙翼將范曄《后漢書》和壽志進行對比,清晰的呈現壽志回護之處。 正如,陳壽認為曹操起義是受命于天,順應民心。而范曄則認為曹操是自我起義,沒有得到天子認可,其行為是不正當的。同樣,關于司馬昭弒君,壽志寫司馬昭有討賊之功。對此,《札記》中載:“此猶曲筆之甚矣”,但同時又提到陳壽“身仕與晉,不敢不為晉諱也?!庇纱丝梢?,陳壽回護之法實則為無奈之舉。其次,對壽志“

    長江叢刊 2015年22期2015-11-17

  • 以“災異”喻易代
    李兵兵陳壽(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學,師事譙周,在蜀漢曾任觀閣令史。公元268年,入晉為官,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天下歸一,開始撰寫《三國志》,297年,陳壽病卒,時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等上表說:“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愿垂采錄?!雹儆谑菚x惠帝令人到陳壽家中抄寫其書,藏之宮內,乃魏晉時期重要的史著之一。對于陳壽著史的

    考試周刊 2015年23期2015-09-10

  • 褒貶有分寸,史筆足千秋
    說降得有些曖昧(陳壽僅說“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但總算走得光明(先“立效以報”,再“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對關羽之降了又叛,曹操僅給出“彼各為其主”的評語,主張“勿追”,心胸還算豁達。陳壽記敘關羽這段經歷,并無只字言及降與叛,更沒有譴責他為反復小人;相反,倒在傳后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辈贿^,在陳壽看來,關羽同張飛一樣,也是有致命的弱點的:“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文史雜志 2015年1期2015-09-10

  • 通產麗星:人員變更帶來新氣象新材料業務值得期待
    屆董事會審議通過陳壽先生為公司副董事長,并確認了以公司董事長曹海成先生為主任委員、王彥、陳壽、居學成、成若飛為委員的第三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陣容。資料顯示,陳壽為公司前任總經理,2005年8月起擔任深圳市通產麗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3年9月離任。其在任期間,曾帶領公司業務前一輪大幅增長,公司股價漲幅明顯跑贏大盤,8年間的利潤水平保持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20%。而在其離任后,公司股價表現平平,業績方面,利潤水平大幅下滑,凈利潤出現負值,同比下降

    股市動態分析 2015年22期2015-09-10

  • 《三國志》以魏為正統——兼論“蜀國”之稱謂
    同習鑿齒,而非難陳壽。陳壽遇到的是尊重歷史事實與維護最高統治集團的矛盾,即稱漢與以魏為正統的矛盾;在兩者不可調和的時候,陳壽則采取了以犧牲歷史真實為代價,來達到保全以魏為正統的目的。關鍵詞:《三國志》;魏;蜀國一《隋書》云:“晉時,巴西陳壽刪集三國之事,唯魏帝為紀,其功臣及吳、蜀之主,并皆為傳,仍各依其國,部類相從,謂之《三國志》?!盵1]《經籍志》《三國志》以魏為正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以魏之年號為標準在《三國志·魏書》中對于劉備、孫權稱帝之事皆不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2-22

  • 從《三國志》看陳壽的領導思想
    ,我們可以窺見出陳壽的部分領導思想。一、取業領導之本——明略在陳壽眼中,“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保?]37他認為,曹操能夠敗袁術、破陶謙、殺呂布、滅袁紹、降劉琮、克馬超……由一個洛陽北部尉、議郎而成為一個取得漢之基業的領導者,無它,“惟其明略最優也”。這里,陳壽明確表明,明略是成就領導者成功的資質之一。陳壽從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突出曹操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從《武帝紀》看陳壽的尊魏思想
    從《武帝紀》看陳壽的尊魏思想魏巍(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陳壽著《三國志》,特別是卷首《武帝紀》,以魏為正統,體現出明顯的尊魏思想,主要表現在撰寫稱謂的不同、對曹操的形象刻畫和對曹魏的曲筆迴護三個方面。政治需要的客觀環境與自身的歷史認識是陳壽尊魏思想產生的主要原因。關鍵詞:《武帝紀》;陳壽;尊魏思想收稿日期:2015-05-14作者簡介:魏巍(1990-),女,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研究。中圖分類號:K09

    宜賓學院學報 2015年8期2015-02-13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人物藝術手法的異同
    說的經典作品。而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則是一部正史,總體說來比較簡略,比較接近歷史。兩部作品在人物性格、手法、形象等都有明顯的差異,兩部作品中塑造出來叱咤風云的人物在藝術手法上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兩部作品描寫的人物形象通過作者的觀點突顯出來?!度龂萘x》;《三國志》 ; 小說 ;正史 ;人物藝術手法《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為了把一件事情說得條條有序、娓娓動聽,把一個人的人物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作者運用了更多的夸張虛構、無中生有的手法,把不可能的轉化為可能,

    人間 2015年4期2015-01-18

  • 略論陳壽的民族觀
    摘 要:陳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家,從他所撰寫的紀傳體斷代史《三國志》中可以看出政權分裂割據導致社會動蕩,民族問題成為社會突出的問題之一。這一社會現象同樣影響史家陳壽民族觀念的變化,在自己的史著中不僅撰寫民族大一統的思想,設立少數民族史專篇《烏丸鮮卑東夷列傳》,還在其它列傳后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記載。本文通過對《三國志》中的載文分析陳壽史著中產生的民族一統觀、編纂觀和正統觀。關鍵詞:陳壽;民族觀;《三國志》陳壽(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

    卷宗 2014年6期2014-08-14

  • 陳壽編輯《諸葛亮集》述考
    、《三國志》作者陳壽,曾編輯《諸葛氏集》(《晉書·陳壽傳》記為《諸葛亮集》)。陳壽的所作所為,不但是巴蜀文化研究中值得關注的著名事跡,也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和編輯學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例。歷代學者對此雖多有討論,但仍有一些問題尚須深入研究或重新思考。例如,陳壽言己“定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又具體開列了《諸葛氏集目錄》二十四篇篇目,那么,《諸葛亮故事》與《諸葛氏集》究竟是何種關系?其編輯的《諸葛氏(亮)集》又有何特點?凡此,似當有所引述考論。故不避翦陋,草成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4-11

  • 西晉初年政治氛圍與《三國志》編撰
    進行合理的解釋。陳壽《三國志》一書的編纂受此影響,其書雖側重于贊揚曹魏的功業但貶低曹魏帝王的品德以及家族出身,以此來顯示司馬氏代魏的合理性。西晉;政治氛圍;《三國志》一般認為成書于西晉時期的陳壽《三國志》為維護西晉的正統地位而以曹魏為正統所在,將蜀、吳政權當作割據政權來進行處理。但是細翻《三國志》,卻會發現陳壽在尊魏為正統的同時并不是處處維護曹魏,相反在書中還存在著許多貶低曹魏方面的記敘。筆者認為,《三國志》的這一情況,與西晉初年獨特的政治氛圍有關。一、曹

    三明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4-10

  • 管寧“清聲遠播”與“不為守高”之悖論探析 ——兼談漢末魏初士人的仕與隱
    尚,確然不拔”②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66頁。下文注釋出處相同時,僅標書名及頁碼,其他引書亦同。,時人多慕其風。他的名望在漢末魏初這一時段的薦書與詔書中得到了較為清晰的展示。司空陳群稱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乃“昭明古今,有益大化”之人③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1197頁。。魏明帝頒詔稱管寧“耽懷道德,服膺六藝,清虛足以侔古,廉白可以當世④陳壽:《三國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4-08

  • 有感于陳壽的“三不喜”
    文/劉建明有感于陳壽的“三不喜”文/劉建明《明史·陳壽傳》中記載,陳壽,字本仁,歷任戶科給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陜西巡撫、南京刑部尚書等職。他一生為官四十年,嚴于律己,恪盡職守,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以至于家貧無家可歸,只得流離失所,甚至在死后也無錢下葬,深為時人所稱譽。尤其是他終生遵循為官“三不喜”的信條,更為人們所敬佩。所謂“三不喜”,即不喜隨意彈劾官吏,不喜為子弟親友爭功或謀取好處,不喜金錢財物。他在任給事中(言官)時,從不輕易彈劾朝廷官吏,

    中華魂 2011年9期2011-12-23

  • 史家陳壽的一大錯誤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史家之一,曾經有人認為他已經接近司馬遷的水平。但他平生有一樁很不光彩之事,這就是《晉書·陳壽傳》所載的他向人家索取巨額財產,然后才肯為其先人作傳:“丁儀、丁有盛名于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慌c之,竟不為立傳?!庇袃攲懠褌?、無償就不寫,“史德”大大受損。一般認為此說并不可信:水平極高的陳壽怎么會做這樣的事情!可是也找不出否認此事的確切根據,所以我們只好姑且承認仍有此事:了不起的史家也可能偶爾

    博覽群書 2010年4期2010-07-14

  • 《三國志》的書名
    繆 鉞西晉陳壽所撰記述魏、蜀、吳三國史事之書,名曰《三國志》,當時人即是如此稱呼,千載相承,并無異議。但是近來通行的標點本《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在“出版說明”中,忽然提出新說:魏、蜀、吳三書本是各自為書,到了北宋雕板,始合為一種,改稱《三國志》。這個論斷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陳壽之書,雖分別稱為《魏書》、《蜀書》、《吳書》,但是合為一書,則稱《三國志》。自西晉、東晉、南北朝以至唐初,都是如此,并非至北宋雕板時始加“《三國志》”之名。茲舉例說明之?!稌x書

    讀書 1983年9期1983-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