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閱讀中滲透情感教育

2020-06-03 08:50范靜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創設課文情境

范靜

摘要

結合夏丐尊的教育教學思想,將他的“情感教育”融入閱讀教學中,分別從在教中創設情境、在學中創設情境和將教與學相結合激發情感三個方面來闡述,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教學案例做具體分析。在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合作,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情感教育 教與學

初中時期是學生情感變化最為豐富的時期,在教育中實施“愛的教育”對培養學生人格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設定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更是情感活動。我們學習語文就是讓學生在鑒賞中感悟情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跟作者形成共鳴,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以及寫作手法。

語文課本中精選的篇篇美文里無不凝聚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華,融入了作者豐富的個人閱歷,富含深刻的情感。如魯迅的《故鄉》有探求人生新路的執著信念,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孟子)二章》中有舍生取義的道德情感,這些作品都為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果我們在學習課文時總是采取傳統的介紹背景、導入新課、過程講解、質疑討論、總結延伸這樣的步驟來教學的話,就會忽略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我們要借助于課文中的情感因素來震撼學生心靈,激發學習的潛力,將情感教育融入閱讀教學中,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那么,我們該如何將情感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呢?

一、在教中創設情境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從教學中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作品所描寫的社會場景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情感體驗。

1.運用語言藝術創設情境。

夏丐尊先生認為語文教師需要自我提高,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借助自己的個人魅力將“強烈敏銳的語感”傳遞給學生。教師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創設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如在講《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干騎卷平岡”一句時,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描述:“老夫我雖年邁卻興起了少年打獵的狂熱。蒼茫大地上,我左手牽著黃犬,右臂駕著蒼鷹,這副出獵的雄姿是何等威武豪邁。隨從的武士們個個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成的大衣,干騎奔馳,騰空越野,如疾風般席卷平緩的山岡,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边@樣繪聲繪色的描繪就讓一個充滿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的將士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立即融入詩歌中體會詩歌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語言藝術展現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提升人格修養。他們會敬佩杜甫“安得廣廈千萬問,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圍憂民思想;會驚嘆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鞠躬盡瘁精神;會贊賞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宏偉政治抱負。

2.借助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陂喿x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需要我們跳出傳統教學的束縛,利用多媒體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讓學生樂學。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坐得規規矩矩,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怎能撞擊出閱讀教學的火花?

我們可以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優勢互補,讓師生共同參與。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入情感,還能夠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學習的效率。

如在學習沈從文《端午日》一課時,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湘西人民在傳統節日時的裝扮,熱鬧的場面,將圖片和視頻相結合。激烈的龍舟比賽會讓學生如臨其境,并從中體會文中對“賽龍舟”場面的描寫,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教師繼而可以鏈接生活中的某一場比賽視頻,讓學生學以致用。課堂小練筆既收到了閱讀的效果,又能提高學生習作能力,一舉兩得。

3.借助想象、聯想創設情境。

閱讀文學作品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聯想才能體會出作品的藝術美。合理的想象能讓文學作品靈動起來,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讓人物情感充實起來。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他們才能在那深廣的作品空間中遨游。

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前四句短短22個字,卻囊括了十種景物,該怎樣理解全曲的情感呢?此時就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借助聯想將這十種景物串聯起來,描繪出一幅深秋圖景:在那夕陽的映照下,枯敗的古藤纏繞著老樹;歸巢的烏鴉在低速盤旋著;潺潺的流水自小橋流下,映出了溪邊的幾戶農家。蕭瑟的秋風中,一匹疲乏勞累的瘦馬沿著古道慢慢走著,傷心斷腸的游子心境全寄托在其中。學生通過想象,不由自主地進入詩歌的獨特意境,對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凄楚產生深切的同情。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通過播放音樂來渲染情境,利用實物來演示情境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具體而定。

二、在學中激發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若學生沒有閱讀的熱情和動力,即使教師教得再好,也于事無補。夏先生一直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他們的情感潛能來實施情感教育。

1.反復朗讀,激發美感。

夏丐尊在《怎樣閱讀》中指出:“如果把閱讀分開來說,一般科學的教科書應該偏重于閱,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在讀?!庇纱丝梢姟白x”對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夏先生所提出的讀即要將眼、耳、口、心并用,朗讀的內容需要根據不同的文體而變化。所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需要從朗讀上下功夫。

朗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自讀,分角色朗讀,還可以表演朗讀。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選擇合適的朗讀方法。如《皇帝的新裝》一文情節曲折,人物眾多,個性鮮明,人物對話較多,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學生接到任務必然對課文認真地研究,對人物的性格、語言仔細地揣摩,通過一番思考和練習,讓皇帝、老大臣、騙子、天真的小孩活躍在課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大家身邊,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有的文章還適合演繹,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想象奇特的特征,讓學生進行創造性表演。如《西游記》一文,可以將課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自己充當導演、編劇和演員。學生們在課堂上表演,擁有演員和觀眾的雙重身份,既做表演者,義做評論家?;钴S的課堂,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學習課文,在表演中了解文本,且通過自身表演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聯系生活實際,升華情感。

“生活中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語文跟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采取多樣的形式將語文與生活相聯系。聯系生活,一下子就把課文拉到學生身邊來了,不論是領會課文內容還是學習語言運用,都活起來了。

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拉近課堂與生活的關系,讓生活之水源源不斷地流入課堂,開闊學生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皟啥宦劥巴馐?,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需要開放,需要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獲得別樣的體會,豐富學生情感。

三、讓教與學相輔相成

課堂是由師生共同構成的,學生應該占有主導地位。夏先生在他的閱讀教學觀中就提出了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閱讀教學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他們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教學的互動,情感的交流。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我們擺正兩個觀念:1.轉換教師角色;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權威,是課堂的主宰,學生要聽從教師的安排。如今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需要學會“放手”,留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注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教師只是學生與知識之問的維系者、橋梁,不要將自己的認識、思想強加給學生,那樣只會限制學生閱讀的自由,限制他們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再被遺忘。

閱讀教學中,師生平等交流,共同合作,教師教學得心應手,學生學習如坐春風,這樣的閱讀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是基礎學科,在當前的教育改革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文課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刻不容緩。在初中這個學生情緒波動比較大的階段,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學生情感發展的特點,面對學生的各種迷茫、是非對錯,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讓他們能夠擁有高尚的思想、獨特的審美、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口岸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創設課文情境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未來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端午節的來歷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背課文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