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賦

  • 十九世紀徽州基層田賦征收中的糧局與鄉柜
    鍵詞:徽州文書;田賦;糧局;鄉柜;圖甲;清代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 - 621X(2023)02 - 0076 - 08自封投柜是清代法定的田賦征收之“定例”。此方案希圖由糧戶直接向官府繳納納田賦。每屆錢糧開征之時,州縣在衙署和鄉村設置若干柜,分別稱為“城柜”和“鄉柜”。1糧戶親身赴柜,將應納之錢糧包封投入柜中。如此設計,本意是避免納稅過程中胥吏、書差等人的包攬,可謂“是對明代里甲制下那種由值年里甲統一征解制度的否定”。同時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3年2期2023-06-26

  • 貴州清水江流域高坪侗寨大角沖魚鱗冊考略
    是明清時期以征收田賦為目的而編制的地籍清冊,明清時期曾在全國普遍推行,但遺存至今的魚鱗冊實物卻非常少。據欒成顯先生統計,全國遺存的明清魚鱗冊也就4500多冊,其中集中收藏的是安徽休寧縣檔案館收藏1162冊,浙江蘭溪縣財政局收藏746冊,其他則分散收藏于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上海圖書館等。其來源地以徽州地區最多,其次為江浙等長三角地區,全國其他地方則只有零星的分布和發現。①欒成顯:《魚鱗圖冊的遺存與研究價值》,《浙江學刊》2019年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23年1期2023-02-07

  • 護 寶 記 ——抗日烽火中《蘭溪縣魚鱗冊》的遷徙之路
    直保管在浙江蘭溪田賦管理處,直至蘭溪解放,是國內罕見的檔案類文獻資料。編造完成后不久,這套珍貴的檔案資料又經歷了重重坎坷。1 一遷張塢幸免于難民國三十一年(1942)5月,侵華日軍為摧毀浙江的前進機場群,防止中美戰機“穿梭式轟炸”對日本本土造成直接影響,發動了浙贛會戰。5月15日,浙贛路東段方面日軍第13集團軍分別由奉化、上虞等地,沿浙贛鐵路及其兩側向西南實施進攻。中國第3戰區第25集團軍及第28軍一部,在新昌、安華等地逐次抵抗后,以一部轉入敵人后方游擊,

    浙江檔案 2022年11期2022-12-12

  • 何以顛覆 ——對孫兆霞、張建論貴州屯田制度主要觀點的商榷
    祖憲公文《安平縣田賦論》為重要論據。如孫文敘述道:“安平田有兩種:一曰屯田,每三畝八分科,納糧米一石;一曰科田,每畝應納糧米五升四合。屯田由官所給,科田則民所自量,固賦之輕重懸殊至于如此也。又同文‘附錄前任徐升縣清理田賦稟稿’言:‘迄康熙二十六年, 改衛設縣, 糧額仍依衛制, 取足于屯軍百戶。而各百戶尚有所墾之余糧, 以輔足正額, 比歷來糧賦, 并無永久之緣由也’”。對此孫文的理解和結論是:“兩段文字皆透露出安平縣(平壩縣)原有屯田在賦稅量上‘仍依衛制’;

    安順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11-27

  • 制度基礎與財政改革 ——明代一條鞭法改革前湖北地區的賦役貨幣化演變
    吾民者當知其分,田賦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闡述賦役制度安排。統治者發布誥書與訓誡,警示臣民各安其分,各守其責,不得逾制。民眾“知其分”,便是以大多數人進行農業生產,以各自的身份為標準,或是為王朝政府提供實物稅,或是以世代相沿的能工巧技為官府應役,或者為王朝政府提供軍事保衛,或者為官府供辦物料等等,承辦內府外朝的各項用度。這種戶籍管理制度,將基層社會的民眾統統編記在政府統一管理的戶籍冊上。民眾以職業的不同作為承擔不同賦役的區別,有民戶、匠戶、軍戶、灶戶,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1-22

  • 關于明清時期“逋賦”與免除“逋賦”的幾點思考
    的生活負擔之一,田賦一直在王朝經濟社會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田賦自然就有按時繳納和不按時繳納(拖欠)的情況。拖欠或者逃避賦稅,在史籍中稱為“逋賦”。根據已有研究的總結:從字義上看,“逋”的原始意義指奴隸逃亡,本義即逃亡、逃跑,因此“逋逃”或“逋亡”常常連用為一個詞。其引申義則為拖欠、拖延、短少,故“逋欠”或“逋負”“逋懸”常連用為一詞。而根據拖欠的對象和內容,又產生了“逋賦”“逋稅”“逋租”“逋糧”等,這些近義詞的本義雖各有所指,但在史籍中則常?;焱ビ?。

    黑龍江史志 2021年7期2021-12-28

  • 巧開倉 智取糧
    民黨政府的大勝鄉田賦倉,那里囤積了近千擔糧食。不過前些天,國民政府清查,發現糧食虧空了不少,正逼著她的父親—田賦倉的主任李少卿,把虧空的糧食自行填補上。這不,這些天父親都外出躲避了。秀惠知道這些虧空糧食的去向。黃家阡帶領游擊隊員上到南甕大山絲茅坪余振文家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就常常派人下山來找吳明亮出谷,挑去芳來水研碾米,再挑回八塊洞給游擊隊煮飯。說起這個吳明亮,他的父親是李少卿的得力助手,管理著田賦倉的大小事務,經常帶著他去倉庫打雜工,慢慢地對糧倉的事務便熟

    源流 2021年10期2021-12-08

  • 戰國時期的辨土地與均田賦
    有周代辨土地、均田賦的記載,內容主要反映各地應貢納的田賦、物產,這與西周、春秋時期公田共耕制度下田賦征取方式多相違背,卻與戰國時期授田制背景下田賦征取方式多相符合。在賦稅以田畝數量為依據的戰國授田制時期,辨土地是較為均勻征取田賦的前提。以往有關周代辨土地的研究,主要圍繞《尚書·禹貢》九州土壤展開①,并不能全面反映戰國時期的實際情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綜合分析戰國時期的辨土地,并進一步闡述均田賦主張與實踐。一、戰國時期的辨土地自西周晚期宣王“不籍千畝”以

    農業考古 2021年4期2021-09-09

  • 農民匠人四次鑄鼎銘記鄉村之變
    親一起鑄造“告別田賦鼎”的農民匠人王英潔與記者一見面,就聊起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最新政策。很多人認識王英潔和他的父親王三妮,是因為2006年他們拿出近8萬元積蓄自發鑄造了“告別田賦鼎”。當時,雖然王三妮、王英潔1999年就在家鄉靈壽縣青廉村辦起了青銅工藝品加工廠,并且不斷鉆研青銅器制造工藝,但14畝承包田依然是全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耙磙r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永世不忘?!痹谕跞輲ьI下,父子二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退出

    華聲文萃 2021年6期2021-08-25

  • 農民匠人四次鑄鼎銘記鄉村之變
    親一起鑄造“告別田賦鼎”的農民匠人王英潔與記者一見面,就聊起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的最新政策。很多人認識王英潔和他的父親王三妮,是因為2006年他們拿出近8萬元積蓄自發鑄造了“告別田賦鼎”。當時,雖然王三妮、王英潔1999年就在家鄉靈壽縣青廉村辦起了青銅工藝品加工廠,并且不斷鉆研青銅器制造工藝,但14畝承包田依然是全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耙磙r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永世不忘?!痹谕跞輲ьI下,父子二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在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退出

    文萃報·周二版 2021年19期2021-06-07

  • 民國時期的岳池縣鄉鎮集中倉庫初探
    于收儲糧戶繳納的田賦,是田賦初步集中的倉庫;集中倉設于交通便利之處,用于收儲各鄉鎮糧食,是田賦再度集中的倉庫,如岳池縣的南城鎮集中倉、油榨溪出口倉;聚點倉則設于重要轉運地點及軍糧交接地點或重要消費地點,如合川聚點倉。下面重點論述岳池縣的鄉鎮集中倉庫。據檔案記載,岳池縣鄉鎮集中倉從運輸性質上又分為兩類,一類是陸運集中倉,另一類是水運出口倉。岳池縣陸運集中倉僅為南城集中倉,而水運出口倉則有3 處,另外還有具有出口倉功能的征收處(設有收納倉)4 處?,F將全縣各出

    長江叢刊 2020年9期2020-05-16

  • 奉公守法
    吏, 是一個征收田賦的下屬官吏。當時戰火連天,民不聊生,田賦征收困難,征收皇親國戚的賦稅更難。2 趙奢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帶人到惠文王之弟、相國平原君的趙府征收田賦,被家臣拒之門外,而且趙府家臣口出狂言:“睜開眼看好了,這是趙國王親平原君府。讓王親繳稅,真是笑話,快快滾開!”3 家臣仗勢欺人,不停叫囂:“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收稅收到趙府來了,快將這些不識相的東西轟走?!? 面對這個如此狂妄的家伙,趙奢呵斥:“豈有此理,大王有令,違法抗稅者就地斬殺?!辈肯?/div>

    連環畫報 2020年6期2020-01-29

  • 明洪武時期的田賦量考察
    450046)田賦即農業稅,在中國歷代的傳統稅制中,田賦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明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留下來系統的、較全面的田賦統計數字資料的朝代。眾所周知,明洪武時期的田賦量很高,但該期的田賦情況具體如何,有什么特點,筆者擬從戶口、田地面積、稅糧總量等方面,來對明代洪武時期的田賦量進行分析考察。一明代全國田土的分布情況與人口分布情況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南直隸以及浙江、湖廣、河南、江西、山東、山西、陜西、北直隸等地。邊遠地區的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

    社科縱橫 2019年12期2020-01-13

  • 田賦影響下珠江三角洲傳統聚落聚居特點研究
    陸琦摘要:本文從田賦與土地所有制的關系談起,概述了從周至明清以土地所有權變化為線索的田賦征收政策背景。自宋以降,經過長期的土地兼并,“民田”占田地總額已經遠遠超過“官田”,田賦數額也從明初的民輕官重逐漸向民重官輕傾斜。在這一背景下,通過分析珠三角地區“沙田”開墾的歷史機遇和環境條件,闡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鄉村聚居秩序建立的兩條關鍵線索:以“民”“沙”之別為依據的族群認同和以沙田開墾為契機的人口遷徙?;谶@兩條線索,從區域視角出發,分析了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區

    小城鎮建設 2019年2期2019-09-10

  • 劉伯溫為民減稅
    地確遭三年大旱而田賦未減,決心請求太祖朱元璋給青田百姓減免田賦。劉伯溫在當地一個村子里住下,連夜寫好奏章,等回到南京上朝時便將奏章遞了上去。朱元璋接到奏章后,邊看邊念:“青田,青田,疊石成田。田無水,民無糧,賦糧減半、減半再減半……”這時,只見劉伯溫從容跨出一步,跪下磕頭說:“謝主隆恩!”朱元璋這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劉伯溫的計,可是君無戲言,就只好同意減掉青田的部分田賦。青田人們感激劉伯溫的恩情,為紀念他,就把他通宵達旦寫奏章的村子,取名為“章旦”。

    作文通訊·高中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因事立名”與“就需設項”:晚清廣東的田賦征課
    劉增合〔摘要〕?田賦是國家和行省賴以行政的基礎,晚清時期各省田賦征收款目各有區別,廣東田賦征稅科目具有一定地域特色??颇吭O置和變化反映出該省財政需求、軍政變遷和新政改革的運作軌跡。田賦征繳“因事立名”與“就需設項”是該省征稅科目變化中的兩項重要特征,各大類科目征額和稅率差異明顯,相當程度上體現出晚清行省稅政嬗遞的一面,這種變化為今人理解晚清“省稅”提供了一個直觀的截圖?!碴P鍵詞〕?田賦;地丁錢糧;征稅科目;征額;省稅〔中圖分類號〕K252;F129(265

    社會科學研究 2019年1期2019-03-10

  • 抗戰時期貴州糧食統制政策探析
    集中與增產(一)田賦收歸中央抗戰之際各種物資緊缺,為集中、調度全國資源同日本作戰,國民政府決定于1942年起將各省財政并入中央系統。自此各省原有之歲入、歲出不復存在,各省需遵循行政院頒發的歲出概算編制要點編制年度歲出總概算?!扒?942年歲出總數僅二千三百余萬元,尚不及1941年之實際支出數目。際茲物價高漲,各項新增事業亟待舉辦,殊覺難于應付。經迭次往返酌商,始于上年二月奉行政院江代電,本省本年度歲出總數核定為四千三百三十四萬五千一百七十四元”[1]3,

    安康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1-28

  • 傳承與發展:從梁方仲治史歷程探尋其學術脈絡
    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為重心進行解讀。雖然這也抓住了問題的核心,但對他的其他著作卻多有忽略,這樣難以窺測其治史的整體面貌和來龍去脈(1)據筆者所見,相關研究多側重于論述梁先生學術的某一方面,而從整體上著眼其史學的僅有兩篇(劉志偉,梁方仲文集·序言[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劉志偉,陳春聲.梁方仲文集·序言[M].北京:中華書局,2008),此兩篇序言著眼點在于宏觀概括,本文則側重于梁先生整個史學的細部考察。。本文將對他的著作進行系統全面的分

    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5期2019-01-13

  • 民國時期山西工業化下的產業結構變遷
    收方面,民國初期田賦被列為中央收入,因而山西省地方政府為增加地方收入,設列許多田賦附加項,使得山西省農村的稅捐有田賦田賦附加稅雙重壓力。田賦分地丁、米豆、租課三項,1913年歸并稅目每地丁征銀及各種雜費加上隨之征收的斟面、樣盤、口袋、腳費等雜費,則每米1石需折銀元3元3角,每豆1石折銀元1元9角8分。山西省歷年收取的田賦附加稅日益增多,田賦稅率實為增長趨勢,“故十七年山西田賦眉目已增至三元,而增加之指數已達七五○○,是則農田收入,幾已大半納賦矣?!?span class="hl">田賦附

    經濟研究導刊 2018年8期2018-12-06

  • 兩宋那么富裕,為何還有這么多農民起義
    民苦不堪言的,是田賦稅收制度。據《宋會要》:“富豪形勢者田多而稅少,貧弱者地薄而稅重?!倍宜纬r民除了要交田賦外,農具、牛皮、草鞋等都要交稅。另外還有各級官員層層扒皮。又說“宋朝五等戶”制度是按照財產給農戶分等級,財產多就交稅多,有其合理性。但以《皇宋中輿兩朝圣政》記載:給農戶“劃等級”的權力在地方官。于是地方的豪強就與地方官勾結,把大批貧窮的農戶一筆劃成了富戶?!邦A征”也是很長時間壓在農民頭上的一座大山。南宋理宗在位的淳祐八年(1248),御史陳求魯曾

    文史博覽 2018年10期2018-12-05

  • 清初常州府田賦的起運與存留 ——基于康熙三十二年數據的分析
    的穩定,對田制和田賦體系進行過多次完善和改革。雖然中國傳統社會的農業體系經歷了漫長的制度變遷,但其背后所蘊含的“以農為本”理念始終沒有改變,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白銀貨幣化的逐步深入,到明清時期,田賦制度更是發生著重大的變革,賦役折銀賦予田賦體系以新的內涵。清軍入關以后,為了盡快完成國家統一和實現朝廷對地方的有效管控,清朝統治者在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起運與存留中一直采用“八二占比”的模式,康熙年間,江蘇常州府田賦起運與存留的嚴重失衡正是這種模式的縮影。本文

    安徽史學 2018年6期2018-11-29

  • 淺論《歸田賦》與《閑居賦》中的隱逸心態
    這就是張衡的《歸田賦》,被列入《文選》“志”類。與它并入此類的賦中,同樣有一篇田園隱逸之作,即潘岳的《閑居賦》。張衡與潘岳皆是仕途中人,官場的跌宕沉淪激起了他們的現實疲憊感,故借辭賦體物寫志的特點傳達隱逸之情,生發內心憂思。他們一方面在賦中極摹山水田園的靜謐靈秀,隱居生活的閑適自在,體現出逍遙忘世的思想傾向;一方面又含蓄地流露出對現實政治的關懷。雖主題相同,但兩篇作品反映出的隱逸心態卻大有不同。一、隱逸動機張衡在《歸田賦》首段就表明了歸隱之由:“游都邑以永

    戲劇之家 2018年25期2018-11-15

  • 淺析《光緒祁縣志》中田賦部分編寫內容與編寫特點
    摘 要:田賦是中國舊時歷代政府對擁有土地的人所課征的土地稅,被國家正供,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來源。本文從《光緒祁縣志》中的田賦部分的編纂內容與編纂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重現清末祁縣的田賦、丁賦、稅課的具體情況,分析其史料價值及參考價值。關鍵詞:《光緒祁縣志》;田賦;丁賦;稅課中華民族歷來有“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之說。其中,地方志因其記載內容廣泛,具有“資治、教化、存史、致用”的功能,使其在保護和傳承當地文化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①

    卷宗 2018年27期2018-11-07

  • 農業稅票的前世今生
    地稅”一般稱為“田賦”。這些農業稅票的前世今生,像鏡子一樣折射出我國明、清以及民國時期農業稅收制度的面貌和變革?!岸悺庇伞昂獭焙汀皟丁眱勺纸M成,說文解字中“稅”為租也,“禾”泛指田中谷類植物,“兌”者兌換也,即交換之意,意即國家向征稅對象按稅率征收的貨幣或實物。古代實物稅賦征收的主要是從土地上收獲的谷物。所謂“票”,詞典中的解釋是“印的或寫的憑證紙片”。農業稅票是農業稅收票證的簡稱,是指與農業田地稅收相關的收款、減免、查驗、核定和退款,土地轉讓以及由此產生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8年8期2018-10-23

  • 農業稅票的前世今生
    地稅”一般稱為“田賦”。這些農業稅票的前世今生,像鏡子一樣折射出我國明、清以及民國時期農業稅收制度的面貌和變革?!岸悺庇伞昂獭焙汀皟丁眱勺纸M成,說文解字中“稅”為租也,“禾”泛指田中谷類植物,“兌”者兌換也,即交換之意,意即國家向征稅對象按稅率征收的貨幣或實物。古代實物稅賦征收的主要是從土地上收獲的谷物。所謂“票”,詞典中的解釋是“印的或寫的憑證紙片”。農業稅票是農業稅收票證的簡稱,是指與農業田地稅收相關的收款、減免、查驗、核定和退款,土地轉讓以及由此產生

    農村.農業.農民 2018年15期2018-08-09

  • 朱元璋為何推行實物經濟
    為貨幣的規定)。田賦征收用實物明朝締造者朱元璋出自貧困的社會最底層,深知百姓疾苦,憎恨官吏貪瀆,鑒于前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一開國就著意減輕百姓負擔,借鑒唐代的兩稅法征收田賦,實行實物征收制。根據洪武年間相關文獻記載,明朝的夏秋二稅,百姓可以繳納米、麥、絹、絲、麻布、苧布和大明寶鈔(當時百姓不太喜歡用這種法定紙幣,在明初田賦中數額也很少),甚至草料。如在1384年,徽州歙縣的最大地主有田1200畝,繳納的田賦是600石米。浙江地區農民可用草作繳付田賦的一種物資

    文史博覽·文史 2018年1期2018-03-12

  • 奉公守法
    奢,原來是個收取田賦的小官。官雖不大,辦事卻很公正,不管是什么人,他都一視同仁。收取田賦的差事不是那么好辦的。有一次,他到平原君家去收取田賦,就碰上了硬釘子。平原君的家臣根本不把這芝麻綠豆大的官兒放在眼里,就是不肯繳納田賦,并且口出狂言:“誰有這么大的膽子,居然敢到當今國君弟弟家收稅賦!我就是不繳納,看你怎么辦!”趙奢一身正氣,絲毫不為所動。你為的是國君弟弟的私利,我辦的是國家的公事!一個一定要收,一個就是不肯交。趙奢毫不留情,以抗稅的罪名把他殺了。這真是

    幼兒100 2018年8期2018-03-08

  • 朱元璋為何推行實物經濟
    畫作里的明代攤販田賦征收用實物明朝締造者朱元璋出自貧困的社會最底層,深知百姓疾苦,憎恨官吏貪瀆,鑒于前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一開國就著意減輕百姓負擔,借鑒唐代的兩稅法征收田賦,實行實物征收制。根據洪武年間相關文獻記載,明朝的夏秋二稅,百姓可以繳納米、麥、絹、絲、麻布、苧布和大明寶鈔(當時百姓不太喜歡用這種法定紙幣,在明初田賦中數額也很少),甚至草料。如在1384年,徽州歙縣的最大地主有田1200畝,繳納的田賦是600石米。浙江地區農民可用草作繳付田賦的一種物資

    文史博覽 2018年1期2018-02-27

  • 試論《清代田賦芻論》若干問題
    意識起于:既然“田賦在清朝財政管理中起著關鍵性作用”,而通行的觀點將“中國歷代王朝衰亡歸因于向農民課征壓迫性賦稅,特別是田賦”,那么進行對清朝田賦情況的考察對檢驗“壓迫性稅收理論”就是必要的了。明清易代后,清統治者事實上將明代的《賦役全書》作為確定田賦和勞役的依據,土地登記制度是“清朝田賦管理上最薄弱的一環”,而最嚴重的缺陷“無疑是沒有進行全國范圍的地籍調查”。文中也列舉了中央政策、道德觀念、資源所限以及考成壓力等原因。清田賦制度最大缺點是在經濟發展時“國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2018-01-26

  • 借鑒前賢,推陳出新
    家張衡的名作《歸田賦》就是集中表現隱逸主題的早期代表作品,而且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杰出作品。所以,《歸去來兮辭》并不是表現隱逸主題的肇始之作,而是在對前人作品的繼承和借鑒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創新而寫成的。具體言之,該文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張衡《歸田賦》的影響和啟示,在主題思想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對《歸田賦》均具有明顯的借鑒甚至模仿的跡象,也分別有較大的發展與創新的表現,是對《歸田賦》的推陳出新。我們先看《歸去來兮辭》對《歸田賦》的模仿和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7年11期2018-01-12

  • 明朝初年的實物經濟
    的規定)。首先是田賦征收實物。明朝締造者朱元璋出自貧困的社會最底層,深知百姓疾苦,憎恨官吏貪瀆,鑒于前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一開國就著意減輕百姓負擔,借鑒唐代的兩稅法征收田賦,實行實物征收制。根據洪武年間相關文獻記載,明朝的夏秋二稅,百姓可以繳納米、麥、絹、絲、麻布、苧布和大明寶鈔(當時百姓不太喜歡用這種法定紙幣,在明初田賦中數額也很少),甚至草料。如在1384年,徽州歙縣的最大地主有田1200畝,繳納的田賦是600擔米;浙江地區農民可用草作繳付田賦的一種物資

    看歷史 2017年10期2017-10-13

  • 孝在心中
    婆婆。王曦的老婆田賦一直覺得王婆婆是個累贅,所以很看不慣王曦總往王婆婆那兒跑。這天晚上,王曦又來看望母親,他說:“媽,我明天要出差幾天,晚上就不能來陪您了。田賦晚上要照顧孩子,也不能來看您。您要按時吃藥,晚上盡量不要出門。還有,我知道田賦性子比較暴,總是惹您生氣。我出差這期間,您要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能忍則忍,等我出差回來了,再來解決?!蓖跗牌耪f:“你的工作要緊,放心出差吧。我會照顧好自己。我能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呢?我盡量少出家門,不與誰惹是生非?!钡诙烨?/div>

    今古傳奇·故事版 2017年8期2017-05-19

  • 全面展現晚明財政結構的鴻篇巨著
    司和北、南直隸的田賦數據(其中卷6山東布政司田賦佚失),本書將其整理為34個表格,除北、南直隸情況較為復雜外,各省均分為兩表,一列全省田賦數,一列分府縣田賦數。原書卷17至卷29分別記載了北邊13鎮的餉額,本書每鎮一表,匯列各鎮官軍、馬騾、屯糧料、民運銀、京運銀、鹽引等項數據。原書卷30至卷43,分別為內庫供應、光祿寺供應、宗藩祿糧、本(戶)部職官、文武官俸祿、漕運、倉場、營衛官軍俸糧、屯田、鹽法、茶法、錢法、鈔關船料商稅、雜課,本書通過71個表格,對相關

    古代文明 2017年2期2017-04-10

  • 論張衡《歸田賦》對楚辭的接受與創新
    02)論張衡《歸田賦》對楚辭的接受與創新朱辰辰(延邊大學吉林延邊133002)張衡的抒情小賦《歸田賦》在內容方面繼承了楚辭描寫隱逸思想、關注自我意識的寫法,形式上接受了楚辭借景抒情的表現方式和騷體句式的句型結構。在此基礎上,《歸田賦》首次將田園隱逸思想寫入賦中,語言趨于詩化、駢偶化,一改漢大賦鋪陳、厚重的筆法,開啟了抒情小賦鼎盛時期的到來?!稓w田賦》;楚辭;接受;創新張衡是東漢杰出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畫家。詩賦數量豐富,成就極高,其晚期所作的《歸田賦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1期2017-04-06

  • 論宋賦中之藉田禮制書寫
    1001) 《藉田賦》詳述藉田禮制之流變,并肯定天子藉田具有務本勸農與事神教養之禮制功能。李廌(1059—1109) 《藉田祈社稷賦》乃歌詠《詩經·載芟》,以天子躬耕勸農務本,祭祀先農以祈求豐年。楊杰(生卒年不詳) 《藉田居少陽之地賦》,則詳述藉田方位,宜以東郊少陽之地行藉禮。綜觀宋代藉田賦作,不論是以務農為政本,抑或祭天禮儀,其“勸農務本”與“事神教養”之藉田內涵,無不通過藉田禮制之鋪陳,說明藉田方位,并充分肯定天子藉田之作用及其現實意義。是以本論文擬藉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5期2017-03-12

  • 抗日根據地的田賦整理*
    9)抗日根據地的田賦整理*張 孝 芳抗戰期間,面對日軍的軍事壓力, 抗日根據地政權需要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資源為抗戰服務。作為“國家正供”,田賦在各個根據地相繼恢復。由于橫亙在國家政權與農民之間的中間盤剝者截流了本應該由國家政權統一支配的稅賦,根據地政權遂對田賦征收體系進行了整理。這些整理措施包括廢除社書、清理糧冊和清查田畝等。在民國以來國家政權內卷化的情況下,根據地政權進一步通過改造村政權來消除這些中間盤剝者,有效地實現了國家政權對鄉村社會的直接統治??谷?/div>

    中共黨史研究 2017年9期2017-01-25

  • 大明王朝亡于稅收?
    85頃,實際繳納田賦的土地只有4228058頃,僅占一半。額田減半,稅收收入自然減少。為了使稅收收入不縮水,朝廷開始加派田賦。如萬歷四十六年(1618),朝廷決定對每畝地加征田賦3厘5毫,后又加征3厘5毫。再過兩年,又增2厘,此為遼餉。后又加征剿餉、練餉?!叭A”之外朝廷又開征礦榷稅,“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使得整個國家“如沸鼎同煎,無一片安樂之地”,引發了嚴重的社會政治危機。雖然崇禎皇帝殫精竭慮,勵精圖治,不耽聲色,兢兢業業,竭力矯正自明

    文史博覽·文史 2016年4期2016-05-16

  • 萬歷年間南華寺田賦爭端初探
    ?萬歷年間南華寺田賦爭端初探劉鈺琳(韓山師范學院潮州師范分院 中文系,廣東 潮州 521000 )摘要:寺院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經濟生產部門,禪宗祖庭南華寺亦不例外。作為經濟單位的寺院,其在與社會各階層的交集中,勢必會產生利益糾葛,尤其是在土地和賦稅等方面?!洞蟛亟浹a編·曹溪志》中記載了一件南華寺寺田糾紛之事,其背后牽涉到寺僧與官員、佛寺與俗世之間的力量博弈。從中可見,晚明時期,佛教勢力已現日漸衰頹之勢。關鍵詞:萬歷;南華寺;田賦一、田賦爭端始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3-25

  • 爸爸把愛藏在比賽里
    麻煩事:背誦《歸田賦》,磕磕巴巴的,剛背誦兩三句就忘了。再讀兩三遍,眼皮又直打架。我真是煩透了。爸爸下班回來,我委屈地對爸爸說:“爸爸,《歸田賦》這篇文章太難記了,我不想背了?!卑职譀]表態,卻向我發出挑戰:“我小時候記性好,不知道現在怎么樣了。咱們來個背誦比賽吧,看誰先拿下這篇文章!”我一聽要比賽,立馬來了精神。我要是戰勝了爸爸,看他還吹不吹牛皮。爸爸使出了他的絕招兒——三讀記憶法,一字一句地讀了三遍。他讀著,我仔細聽,認真記著。嘿嘿,我用的是偷聽記憶法。

    快樂作文·中年級 2015年11期2015-11-27

  • 沂水縣官方發行的票券
    為二等縣 (負擔田賦3-4萬兩的縣為二等縣),年例規定從賦稅中坐支銀3 512.3兩,占總收入的9.3%。民國初期,縣財政支出仍按定銀額從賦稅中坐支,超支部分從附加、折征、雜捐以及公產生息中解決。1914年之后,縣地方財政支出項目金額日見龐大。1922年,縣試辦地方預算,支出項目主要是縣公署政務、職員薪俸及仆役工食等,少量用于建設、教育等。(二)發行的時間和目的二次續發的手票背面印著 “以中華民國十五年沂水糧銀附捐作抵押”,三次續發的手票票面印有 “中華民

    中國錢幣 2015年1期2015-11-27

  • 國民政府在抗戰中征了多少糧
    川等21省實行“田賦征實”,農戶改繳納貨幣為上繳谷物。1941年,糧食部為各省所定田賦征收數額為稻谷2293.8萬市石(1市石=50千克),其中四川配額最多,占其中四分之一。至1942年10月,21省征收谷物,折合稻谷2345.9萬市石,超出了所定額征數。在“征收”田賦之外,國民政府還為各省定有“征購”數額。所謂征購,名為購買,但農戶沒有權利選擇賣與不賣,也不能討價還價。政府所定征購價格,通常只是市價的一半,甚或三分之一。即便如此,在付款時,政府也僅給部分

    文史博覽·文史 2015年2期2015-04-30

  • 二張《歸田賦》比較論
    漢末年張衡的《歸田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名篇[1](P222—223),一般的文學史通常都認為該賦開創了后代抒情小賦的先河。王曉衛甚至認為,“研究魏晉文學發展變化的文學內部之因緣,不可不注意張衡《歸田賦》之影響?!钡拇_,魏晉南北朝作家的許多作品都受到《歸田賦》的影響或者說可以看到《歸田賦》的影子。比如曹植的《潛志賦》、張華的《歸田賦》、潘岳的《閑居賦》、孫綽的《游天臺山賦》、謝靈運的《山居賦》、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等,這一系列的作品從縱向歷史的發展來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4年2期2014-08-15

  • 從清水江文書看錦屏縣田賦的征收情況 ——以錦屏縣加池寨現存文書為例
    水江文書看錦屏縣田賦的征收情況 ——以錦屏縣加池寨現存文書為例趙 艷,吳 娟( 貴州大學 人文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從清水江文書中的納稅憑單、田賦收據等資料來看,錦屏縣加池寨地區的田賦主要采取夏秋兩季的征收方法,在清代至新中國成立期間,田賦征收稅率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清代改土歸流的實施和清水江流域的開墾促進了黔東南地區的土地開發,田賦從而演變為清水江流域政府工作和農民生活中的主要內容。清水江文書; 錦屏加池寨; 田賦一、引言清水江是貴州省東

    銅仁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7-07

  • 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關于陶淵明式隱者與張衡式田園的思考
    00]張衡的《歸田賦》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兩個作品均是表達作者在經歷宦海沉浮后,面臨隱與仕抉擇的特殊心跡。脈絡相似,依次交代了歸隱原因、歸隱后的日常生活以及作者對人生意義、理想至境的探索。但兩者同中有異,具備不同的內涵和外顯形式。歸隱 田園詩 《歸田賦》《歸園田居》隱一直是古往今來中國文人作品中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緒。關于隱逸之士的動機,《后漢書·逸民列傳序》中說道:“或隱居以求其志,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然縱觀其甘心吠畝之中,憔悴于江海之上,豈必

    名作欣賞 2014年5期2014-03-12

  • 雖稱經典,并非完璧 ——《歸田賦》新論*
    非完璧 ——《歸田賦》新論*趙 建 軍(包頭師范學院 文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張衡的《歸田賦》向來被視為是兩漢辭賦史上的經典,但它的第三段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弋釣活動違背了山水田園文學應有的閑適和樂的情調,二是語意復沓,破壞了全文簡潔的風格。弋釣活動的描寫是受到畋獵類大賦的文學史慣例影響的結果。直到東晉時期,隨著山水田園文學的成熟,這種內容才從同類創作中消除。歸田賦;山水田園文學;畋獵類大賦一有漢一代,辭賦創作大家輩出,名作紛呈,赫然為一代

    陰山學刊 2014年6期2014-03-10

  • 《文選》耕藉賦立類原因及入選作品探析
    ”類所收潘岳《藉田賦》通過鋪張揚麗的手段表現了尊崇皇權的思想,闡發了天子藉田的根本意義:一在致孝,一在固本。這些認識與身為太子的蕭統的思想深相契合。而《藉田賦》莊重典雅的文風,亦頗合《文選》的選錄標準,成為此類賦入選的唯一作品?!段倪x》;耕藉賦;《藉田賦》;立類原因;選文標準《文選》十五類賦,“耕藉”類列“宮殿”、“郊祀”之后,居于第三,地位頗高,然僅收入潘岳《藉田賦》一篇作品。獨一篇而立類,在《文選》十五類賦中有三,即郊祀、耕藉、論文。耕藉類賦與列于第二

    天中學刊 2012年3期2012-08-15

  • 華中抗日根據地田賦征收考述
    國華中抗日根據地田賦征收考述王 建 國在抗日根據地初創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武裝就已經在華中部分地區征收田賦和田畝捐。隨著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田賦征收在華中抗日根據地全面展開。在田賦征收過程中,各根據地較好地貫徹了 “量能納稅”的原則。令人關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還采取了田賦征糧、清查田畝、廢除冊書制度、整頓征收秩序等重要舉措,實現了華中田賦征收史上的重大變革。華中根據地田賦征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為新四軍堅持華中抗戰提供了穩定的經費來源。華中根據地;田賦征糧

    中共黨史研究 2012年4期2012-05-25

  • 抗戰時期云南的田賦征實
    )抗戰時期云南的田賦征實陳雷(阜陽師范學院社會發展學院,安徽阜陽 236041)田賦征實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實行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云南,作為一個后方大省,亦按照國民政府決策實行了田賦征實,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由于國民黨的腐敗和制度方面的原因,也使得田賦征實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箲饡r期;云南;田賦征實現代戰爭對國民經濟的依賴性極大,可以說它是參戰各方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的決斗。對于抗日戰爭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來講,經濟因素在戰爭目的、戰爭過程中占有重

    大理大學學報 2012年8期2012-03-29

  • 對1927~1937年農民田賦負擔的思考
    ~1937年農民田賦負擔的思考潘桂仙(廣西柳州師范高等??茖W校 廣西 柳州 545003)國民政府初期,在增加財政開支的同時,卻無力開辟財源,只能單方面地求助于提高稅額或增添稅種,從而使農民實際田賦負擔遠遠高于“法定”田賦負擔;而臨時攤派和征收過程的積弊造成的額外負擔,使得農民負擔更趨沉重;此外農民繳納的稅費與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也是不等價的。這些情形表明,1927~1937年農民的田賦負擔沉重且不合理。1927-1937年 農民 田賦負擔田賦即土地

    黑龍江史志 2010年5期2010-08-15

  •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河南農民田賦負擔研究
    在農村進行了包括田賦制度在內的許多改革,對于這一時期農民負擔的輕重問題,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這一時期農民負擔沉重,如陳翰笙在《中國農民擔負的賦稅》一文中即持此觀點。與此相反則認為此階段農民的負擔并不算重,如朱其華曾指出:“河南田賦正附稅捐統計,不過二千萬元,比量民力,非為過重”。本文從田賦及與其相關方面來分析這一時期河南農民的負擔。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將全國財政劃分為國家和地方兩級,將田賦收入作為地方稅。田賦在地方稅收中占據主要地位,1935年河南

    魅力中國 2009年24期2009-11-04

  • 第三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成功舉行
    會議?!爸袊鎰e田賦鼎”落戶農業博物館本刊訊經雅虹展覽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牽線,河北省靈壽縣青廉村王三妮自愿將創作的“告別田賦鼎”作品原件及相關權利捐贈給了中國農業博物館,一個德政的歷史見證有了一個完美的歸宿,將被永久保存下來。6月12日,中國農業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接“鼎”儀式。中國農業博物館館長唐珂在接“鼎”儀式上說,我國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始實行“均田”,用28年時間完成了“免賦”,實現了一次均田免賦的歷史制度的變遷,進入了一個告別田賦的新時代。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09年25期2009-08-04

  • 抗戰經濟的歷史見證糧食庫券
    抵繳當年該省當年田賦應征實物,至民國41年全部抵清。第二條:本庫券利率定為周息5厘,自發行之日起,以實物計算至民國37年,分5年隨本攤付,抵繳各該省當年田賦應征之實物。第三條:本庫券面額分別為1市斗(20市斤)、2市斗(40市斤)、5市斗(100市斤)、1市石(100市斤)、5市石(500市斤)、10市石(1000市斤)、100市石(10000市斤)七種,并分稻谷、小麥二類。第四條:本庫券以田賦征收實物糧食為擔保,并得充公務上之保證。這種糧食庫券,每張帶有

    收藏 2000年12期2000-06-14

  • “復若賦”別解
    否可作“免除你的田賦”來解釋呢?因為古代以役當賦,原是常例。所謂“更若役”,就是掉換蔣氏捕蛇的專職,去承擔鄉鄰同樣的徭役,借此來免除田賦之意。而這是怎樣的徭役呢?就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笔Y氏寧愿冒死捕蛇,而不愿“更若役”去以役當賦(免賦),不但揭示了暴斂(田租)之毒,而且也以強烈的對比,形象地描摹了橫征(徭役)之“酷”。

    讀書 1983年9期1983-07-15

  • 我國歷史上的稅收
    為單位,把所有的田賦、勞役以及多種攤派的貢納和雜役,統統折合成銀兩,歸并成一個總數;然后按本州縣田畝分攤,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清初,繼續沿用“一條鞭”法。1713年,清政府下令,依照康熙五十年各地所報人丁數字,作為丁銀的固定稅額,后來又演化為將丁銀并入田賦征收,丁銀和田賦都按田畝征收。這種“地丁合一”是我國古代封建賦稅制度的最后形式。(摘自1983年8月28日《人民日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12期1983-01-01

  • 《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
    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的大型歷史統計資料,出版后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F已決定重印?!吨猩酱髮W學報》(一九八二年第一期)發表黃啟臣為此書寫的書評。黃文認為,本書具有以下幾個優點:一、資料豐富而翔實。作者從史籍中搜剔出有關數字,分別加以考核測算,分門別類,綜合編輯,制作成二百四十二個統計表和六個統計圖,把分散零亂的材料系統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二、精心??睌祿Y料。作者在編制統計表時,使用每一個數據,都盡可能對原材料所記的數字進行檢驗。各種史書對同一項數字所記

    讀書 1982年6期1982-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