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膜

  • 生物膜生物膜系統的辨析與復習
    理解和正確區分生物膜生物膜系統,體現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生物膜是指細胞中主要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蛋白質分子以覆蓋、鑲嵌、貫穿等不同形式與之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個整體,具有特定結構和特殊功能的膜結構。而生物膜系統則是細胞內由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構成的一個結構系統,和生物膜之間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所有的生物膜在物質組成和分子結構上都具有相似性,結構上都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上都具有選擇透過性,實現與外界分隔、控制物質進出、進行信息交流的主

    教學考試(高考生物) 2023年1期2023-04-14

  • 生物膜的風險與控制
    全球技術顧問。生物膜(也被稱為生物被膜)是微生物分泌于體外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常見于制藥、食品與個人護理品行業的生產或水系統中,其存在可顯著提高微生物對惡劣環境和消毒劑的抗性。而且生物膜較難被徹底清除,所以一旦生產或水系統遭受微生物污染,并產生了生物膜,就極易導致系統在常規清洗、消毒后,微生物依然頻繁超標,并帶來相應的質量隱患。本文介紹了生物膜的形成過程,并分析了生物膜污染控制與預防的注意點。1.生物膜的形成一般來說,生物膜的形成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如圖

    流程工業 2022年11期2022-11-30

  • 環境條件對Bacillus altitudinis LZP02生物膜形成的影響
    0086)細菌生物膜是指細菌通過分泌胞外聚合物形成高度組織化、系統化的膜狀結構,是細菌為適應外界環境有利于存活的一種生命活動現象,其基質由胞外多糖和蛋白質組成,有助于黏附在根系表面。細菌生物膜形成主要分為黏附、積累、成熟、分散4個階段。細菌可以借助生物膜增強自身對環境中多種脅迫的抵抗能力,對于病原菌來說,生物膜形成可以增強其對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宿主免疫系統攻擊抵抗能力。細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取決于營養(如二價陽離子)和環境條件(溫度、pH值、鹽脅迫)。較高濃度的

    浙江農業學報 2022年7期2022-07-28

  • 微藻生物膜去污技術應用研究進展
    。近年來,微藻生物膜培養技術因需水量小、收獲簡便、油脂品質好等優勢而備受關注,它通常是將藻類細胞附著在塑料、纖維、無機材質等基體表面或內部形成生物膜,當生物質積累到一定厚度后通過機械刮削或擠壓方式采收,大大簡化了微藻生物質的收集工藝,節省了培養成本[3]。近年來,微藻生物膜培養技術總體呈現出從基礎研究到應用領域拓展、從單純培育到多種資源耦合培養、從單一應用到綜合開發利用的新局面,在污水凈化和生物燃料生產等領域展現出了一定的應用潛力;同時,該技術面臨著生物膜

    可再生能源 2022年3期2022-03-21

  • 替加環素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染均與其形成的生物膜相關,當金黃色葡萄球菌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其耐藥性和致病性大大增加,治療和根除更加困難。替加環素是新一代的甘氨酰環類抗菌藥物,抗菌譜廣且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破壞鮑曼不動桿菌的生物膜,但有關于替加環素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較少。本文主要探討不同濃度替加環素對MRSA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機制,為臨床治療及院感防控提供依據。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納入研究的30株MRSA均來自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

    浙江臨床醫學 2021年12期2022-01-13

  • 細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抗菌肽抗生物膜活性的研究進展
    0030)細菌生物膜或稱細菌生物被膜是指附著于有生命或無生命物體表面被細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一定三維結構和功能的細菌群體,是大多數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采用的一種生活方式[1]。生物膜的結構復雜,內部分布不均勻。生物膜的結構與細菌種屬和環境條件息息相關,不同細菌或同一細菌所處環境不同時,生物膜的疏密和厚薄都會存在明顯差異。由于生物膜中的細菌處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發展,因此基因表達和生理活性具有不均質性。此外,生物膜具有較高的耐藥性[2]、抗吞噬性[3]以及極強的黏附

    動物營養學報 2021年12期2022-01-10

  • 生物膜生物膜形成菌的研究解析
    2046)細菌生物膜是在一定環境下產生的,菌體通過附著在物體表面,釋放一系列物質,形成了系統性的菌體群落。在我國生物領域、醫學領域對細菌生物膜不斷了解和分析之下,發現人體很多常見的頑固性疾病,與細菌生物膜有著直接關系,甚至成為了頑固性疾病無法根治的主要原因。之所以細菌生物膜是頑固性疾病的主因,是因為以細菌生物膜形式存在的細菌,對于抗生素、殺菌劑、惡劣環境破壞有著很強的防御機制,其抗查殺能力非常強。因為細菌生物膜內是一個系統性菌體群落,細菌生物膜內細菌在生理

    科學咨詢 2021年37期2021-12-30

  • 影響生物膜形成的因素
    供水系統中表面生物膜形成和時間序列:粘附、生長、脫離、再次粘附。這個循環反復進行,進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社區。這說明管道壁上附著的生物膜大部分生長過程呈現出類似的趨勢:微生物、固體顆粒,再生水中的有機物等物質通過微生物分泌的粘性胞外聚合物(EPS)開始粘附在管壁上,并不斷地吸附或者捕獲固體顆粒和微生物群落,附著的生物膜結構逐漸趨于穩定。最初,生物膜內的微生物數量較少,微生物分泌的EPS數量也較少,生物膜的粘附能力不強。隨后,生物膜內的微生物數量和種類迅速增加,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1期2021-11-25

  • 紊流脈動對生物膜理化性質的影響
    400045)生物膜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當載體表面含有少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就能被微生物定植并形成生物膜[1],因其具有良好的水處理能力而被廣泛地應用于水處理反應器中。生物膜的理化性質包含其生物量、厚度、密度和其胞外聚合物(EPS)的組成成分等,這些性質與生物膜的附著能力、傳質效率和細胞活性密切相關[2-3],因而影響了生物膜反應器的處理效果。在實際自然環境中,水體大多處于紊流狀態,紊流對生物膜特性的影響是紊流時均流速、脈動流速和水流剪切力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21年11期2021-11-02

  • 生物膜肽研究進展
    2460)細菌生物膜是細菌黏附在生物或者非生物表面并被分泌的蛋白質、多糖、eDNA(Extracellular DNA)等水合基質(胞外多糖復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包裹的特殊聚集體[1]。如果將生物膜看做一個細菌城市,生物膜細菌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而EPS 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為生物膜細菌提供必要的保護。研究表明,生物膜細菌可以產生比浮游細菌高達10-1 000 倍的抗生素耐藥[2]??刮⑸?/div>

    生物技術通報 2021年2期2021-04-26

  • 影響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因素的研究進展
    0%)[3]。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是念珠菌屬耐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常見念珠菌屬都能形成生物膜[4],而念珠菌感染往往與兩種或兩種以上念珠菌形成的混合生物膜(mixed biofilm)有關。比如在嚴重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和外陰念珠菌病患者的感染部位能夠分離出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非白念株菌[5-6],42%的HIV陽性患者口腔常出現兩種以上念珠菌感染[7],這可能與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往往比單一生物膜(si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21年3期2021-04-12

  • 乳酸菌生物膜形成調控及在食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這就是細菌的生物膜。生物膜是指依附于有生命或無生命物體表面且被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組織的細菌群體,也被稱為生物被膜[1-2]。生物膜是大多數細菌普遍存在的一種生存方式,其可能存在于醫療器械、病理組織、食品工業原料、食品機械和管道表面等地方。事實上絕大多數細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生長,而不是以浮游狀態生長[3-4]。生物膜由細菌細胞、胞外聚合物和其他顆粒物的水合混合物構成[5]。生物膜是細菌抵御各種環境脅迫的一種有效方式,當細菌遇到極端環境(溫度、pH值、滲透

    食品科學 2021年5期2021-03-31

  • 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防治研究進展
    現和流行,其中生物膜形成是SA 的主要耐藥機制之一。其次,SA 容易在人工裝置上形成生物膜,是慢性感染存在的關鍵因素。生物膜的形成使得SA 致病性和耐藥性明顯增強,能夠抵抗吞噬細胞的攻擊,對某些抗生素不具有滲透性或延緩滲透,且生物膜中的細菌不同于浮游狀態,含有更多對抗生素不敏感的休眠細胞,這種效應使該細胞亞群能夠承受遠高于最低抑菌濃度時抗生素的抑菌效果[2]。盡管新型抗生素仍在持續開發,但它的發現也變得越來越困難[3],迫切需要替代的抗生物膜治療策略。本文

    中國醫藥導報 2021年18期2021-01-04

  •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形成 致病性及其耐藥性
    以以一種被稱為生物膜的表面附著方式呈群落生長,這種生長模式有助于病原微生物在惡劣環境中的存活及抵抗抗生素的干預治療和宿主免疫系統的反應,從而延長感染時間,導致慢性感染[2]。目前,關于Hp生物膜的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其形成及其在致病中發揮的作用尚不明確,因此,本篇綜述將介紹近年來關于Hp生物膜形成相關分子機制及其生物膜致病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1 胃部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形成2006年,Carron等[3]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首次觀察到致密成熟的Hp生

    浙江臨床醫學 2020年2期2020-12-20

  • 枯草芽孢桿菌生物膜生長條件的優化
    疫病等[2].生物膜是指細菌通過分泌多糖、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以連結細菌群體而形成的具有黏附性有組織的膜狀結構[3-6].生物膜能將細胞與細胞緊密連結起來,提高彼此之間的基因轉移與交換頻率,從而增強其環境適應能力,增加種群多樣性[7],最終使其發揮正常的生防和促生作用.枯草芽孢桿菌在農田中通常以生物膜形式定殖于植物根系[8],這種特征可以保護植物根系免受其他病原物侵害,使根系上的細胞群體數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從而分泌較高濃度的抗生素和胞外酶;同時有利于細菌自身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11-26

  • 植物乳桿菌CCFM8724對致齲雙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
    -2]。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齲病發生的先決條件[3]。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是公認的主要致齲細菌,但最近研究發現,除了變異鏈球菌外,在患有齲齒的幼兒的牙菌斑生物膜中也經常檢測到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4-5]。變異鏈球菌產生的葡萄糖基轉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s)可與白色念珠菌細胞壁上的甘露聚糖黏附,將其募集到早期生物膜上[6-7]。FALSETTA的動物模型也證明了它們的協同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20年13期2020-07-22

  • 抗真菌肽MAF-1A體外對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響、與生物膜結合及抑菌情況觀察
    表型轉換,形成生物膜及逃避免疫系統攻擊等[2,3],其中生物膜的形成被認為是近平滑念珠菌一個重要的毒力因子。生物膜是由菌體在其分泌的細胞外基質內包裹中形成的致密結構,與病原體的耐藥性形成密切相關,生物膜相關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難度增大[4,5]。發達國家多種醫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與生物膜形成有關,如心內膜炎、骨髓炎、鼻竇炎、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牙周炎等[6,7]。因此,為有效防治與生物膜形成相關的感染性疾病,研發新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咕木哂幸种?span class="hl">生物膜形、

    山東醫藥 2020年18期2020-07-17

  • Chronic airspace disease:Review of the causes and key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藥鮑曼不動桿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 ………………………………………… 樊 莉等(22):3129Treatment is with multiple antibiotics,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rganism.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 infection:The incidence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pul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0年4期2020-07-17

  • 固碳產甲烷微生物陰極能質傳輸特性數值模擬
    的方式進入陰極生物膜內,同時陰極生物膜內的微生物(產甲烷菌)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6,10]從陰極表面接受電子,將質子與CO2轉化為水和甲烷[11-12]。甲烷和水從生物膜內產生后,逆向擴散至生物膜外以維持反應的持續進行。圖1 固碳產甲烷微生物電合成系統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H4-producing 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 system目前,國內外學者們已對微生物陽極進行了一定的研究,Zh

    化工學報 2020年5期2020-06-06

  • 法尼醇對白念珠菌生物膜死亡作用的研究初探
    膚等部位主要以生物膜狀態存在,與浮游狀態白念珠菌比較,生物膜狀態白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的耐受度明顯增高[2]。法尼醇是一種從真菌中檢測出來的群體感應分子[3]。它可抑制白念珠菌細胞由酵母相向菌絲相的轉換,從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及成熟[4]。先前研究表明法尼醇可以誘導白念珠菌浮游狀態及生物膜狀態細胞死亡[5-6],可促進耐藥株白念珠菌浮游狀態細胞壞死[6]。誘導白念珠菌細胞死亡可能對控制白念珠菌特別是耐藥白念菌株的機會性感染有重要意義。法尼醇誘導白念珠菌生物膜

    口腔醫學 2020年5期2020-06-06

  • 痤瘡丙酸桿菌生物膜體外模型的成膜規律研究
    感染常大多合并生物膜的形成。這在痤瘡患者皮損中也得到了印證。生物膜一旦形成,不僅致病性增加,其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也增加[1]。因此針對痤瘡丙酸桿菌生物膜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齊顯龍等[2]報道了使用掃描電鏡觀察痤瘡丙酸桿菌生物膜構建6天的研究,發現第4天是生物膜的形成最佳時間。然而掃描電鏡在觀察生物膜時存在制片時會破壞生物膜結構,且僅能觀察到生物膜表面結構,無法觀察生物膜內部結構等缺陷,從而在微生物生物膜研究領域逐步被有著“顯微CT”之稱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取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20年1期2020-03-16

  •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形成因素及治療策略研究
    性大大增加,其生物膜的形成被認為是造成耐藥性增加的重要原因。目前為止,生物膜引起耐藥性增加的機制主要有4種學說:滲透與營養限制、外排泵基因上調、基因水平轉移以及對抗免疫防御系統[1]。因此,如何抑制和清除Hp生物膜是目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對Hp生物膜的形成、影響因素以及治療策略的研究概況進行綜述。1 Hp生物膜的形成過程生物膜是指細菌粘附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并被自身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

    生物化工 2020年1期2020-03-07

  • 培養條件及表面活性劑的添加對納豆芽孢桿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
    241000)生物膜(biofilm,BF)是具有高度組織性的微生態系統,是細菌由浮游的單細胞狀態轉變為靜止的多細胞狀態的過程,隨后的生長導致了有組織的群落以及細胞分化[1]。能夠附著在非生物介質的表面以及氣液相交的界面上,分泌的細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atances,EPS)主要包括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DNA),以此來增強對外界不利環境的抗性以及耐受能力[2-3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20年3期2020-02-27

  • 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
    種疾病的發生。生物膜是一種有組織的、具有功能性的細菌群體,是由菌體外的大量胞外基質與細菌團塊組成的微生物集合體[5]。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一定適當情況下幾乎都能形成生物膜,當細菌形成生物膜時,對抗生素或宿主本身免疫防御系統的抵抗作用將會增強[6],所以目前對生物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細菌生物膜的耐藥性及生物膜的清除方法[7]上面。對于乳酸菌是益生菌這一說法,人們早已了解并對其進行了廣泛利用,但目前人們對乳酸菌等益生菌生物膜作用機制的研究還很有限。生物膜具有黏附性

    中國乳品工業 2020年3期2020-01-17

  • 致犢牛腦炎大腸桿菌生物膜形成特性的研究
    6-9]。細菌生物膜(Biofilms,BF),是指附著于有生命或無生命物體表面被細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組織的細菌群體,屬于一種細菌在險惡環境中的生長方式[10]。大腸桿菌生物膜的形成與其本身的結構有關,如黏附因子、毒力因子、細胞壞死因子和鐵載體[11]等,此外,它還與細菌生存環境有關,例如,培養環境中的溫度、pH、營養成分、鐵離子濃度和氧化還原電位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生物膜的形成狀態及生長周期變化[11]。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主要是因為形成了生物膜[1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9-05

  • 兩種抗菌劑對不同溫度下形成的單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
    1000)細菌生物膜(biofilm,BF)是細菌群體由自身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包裹,并緊緊黏附于物體上的一種生存模式。生物膜內復雜結構,代謝廢物的沉積、中心區域缺氧、有限的營養物質和酸性環境等因素促進生物膜中“活的非可培養”(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細菌的形成,導致與浮游細胞相比,生物膜內的細菌更難以被抗生素清除[1-2]。單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為革蘭氏陽性菌,是一種重要的

    食品與發酵工業 2019年14期2019-08-12

  • 超聲及超聲靶向微泡破壞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破壞作用
    體植入而并發的生物膜感染已成為一個棘手的臨床問題。由于生物膜中的細菌相比浮游生長的細菌在生理狀態、代謝水平及基因轉錄調控等諸多方面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針對抗生素及宿主免疫系統的耐受性均顯著提高[1-3]。因此與醫療植入性假體相關的生物膜感染常在臨床上形成難治性、持續性的感染,并最終導致醫療假體植入的失敗,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目前有研究表明,低功率的理療級超聲在對人體組織不產生任何損傷的同時,可增強多種藥物或生物大分子在組織或細胞內的傳遞效率[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9年6期2019-07-01

  • 金屬離子對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進展
    及使乳酸菌產生生物膜來抵抗外界的環境變化[7-8]等方法。其中,生物膜由菌體本身生物合成,而且其能有效提高乳酸菌的抗逆性,因此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1 生物膜生物膜這一專有名詞于1978年被提出,并很快被認可,也有其他學者將其翻譯為生物被膜[9]。生物膜由細菌細胞、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和其他顆粒物的水合混合物所組成[10],是一種可循環發展的系統,其形成被認為是通過一系列不連續的步驟發

    食品科學 2019年9期2019-06-04

  • 慢性傷口細菌生物膜臨床和實驗診斷的研究進展
    。研究證實細菌生物膜是影響慢性傷口持久不愈的重要原因[2]。如何快速準確識別生物膜及其病原菌是臨床有效干預的前提。筆者就慢性傷口生物膜的概念及分布、臨床識別方法、臨床診斷標準、常用實驗室診斷方法作如下綜述。1 生物膜的概念及分布生物膜是細菌為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而群居并吸附于傷口表面,產生富含多糖、蛋白質、DNA、脂類和水等物質的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并形成具有立體結構的膜樣復合物[3]。

    創傷外科雜志 2019年2期2019-02-18

  • 光動力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進展
    效,但對已形成生物膜中的白色念珠菌細胞無效,雖然更高的濃度可以有效地對抗生物膜,但這些高劑量往往會對宿主造成嚴重的副作用(肝或腎毒性),耐藥率也越來越高,難以徹底根治[3-4]。白色念珠菌耐藥性與生物膜形成有關[5],研究表明微生物生物膜占人類所有細菌和真菌感染的80%[6],因此開發新的抗生物膜方法顯得尤為迫切,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為一種可替代傳統抗菌療法的新型非侵入性療法,可使生物膜實質性的減少,甚至徹底的根

    實用醫學雜志 2019年9期2019-02-12

  • 臨床分離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基因相關性研究
    難[2]。細菌生物膜是細菌在群體生長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定現象,是細菌及其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質(主要是胞外多糖)黏附在物體或生物組織表面形成的結構性細菌群落[3],約80%醫院感染與生物膜相關,而且生物膜能通過各種機制增加細菌的耐藥性[4]。一旦感染部位的細菌形成生物膜,即使抗菌藥物的使用劑量達到正常劑量的成百倍,也很難消除生物膜引起的感染[5]。因此,細菌生物膜已成為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但目前關于細菌生物膜如何使細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增強的相關分子機制的

    浙江醫學 2019年1期2019-01-24

  • 細菌生物膜特征及治療的研究進展
    20年來,細菌生物膜一直被認為是慢性感染形成及持續存在的關鍵因素[1-4]。因此,要想正確處理細菌感染,必須深刻認識細菌生物膜。本文對細菌生物膜特征、關鍵成分,以及現有的針對生物膜的相關治療進展進行綜述。1 細菌生物膜的特征細菌生物膜通常被定義為復雜菌落,其通過自分泌的方式產生大量的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5-6],這種顯型是細菌棲息的最佳狀態,與那些在實驗室里被廣泛研究的游離細菌有很大區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2-13

  • 煙曲霉生物膜研究進展
    構正是煙曲霉的生物膜形態[3],而該形態在體內的出現也正是煙曲霉在體內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來煙曲霉生物膜逐漸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1 煙曲霉生物膜的形成特點目前研究生物膜的形成和結構特點主要通過以下3種方式獲得生物膜模型:體外、體內構建生物膜模型及采集臨床自然形成的生物膜模型。典型的真菌生物膜形成階段主要包括:①真菌孢子黏附于載體接觸面;②微菌落的形成;③真菌細胞分泌細胞外基質,微菌落融合形成生物膜;④發育為成熟的生物膜;⑤真菌細胞和生物膜碎片播

    中國真菌學雜志 2018年1期2018-02-05

  • 抗生素與抗菌藥物協同作用防控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物協同作用防控生物膜的研究進展高志鵬1,2, 陳康勇1, 郭佳婧3*(1.湖南農業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水產高效健康生產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南 常德 415000; 3.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生物膜(Biofilm)是指微生物為適應周圍環境,黏附于介質表面并被其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質包裹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高度異質的聚合結構。生物膜對宿主防御和藥物具有很強的抵御能力,使用單一藥物防治往往

    微生物學雜志 2017年3期2017-09-04

  • 生物膜研究相關進展
    )·專家論壇·生物膜研究相關進展林迪,孫長貴 (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檢驗科,杭州 310013)生物膜是微生物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被自身產生的胞外聚合物包裹的高度密集微生物群體。大部分細菌和真菌感染都與生物膜相關。生物膜的形成不僅降低了抗菌藥物的療效,增加了微生物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并且能夠幫助微生物逃脫宿主的免疫攻擊,從而容易造成治療過程中或是治愈后感染的復發,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該文就生物膜概念及形成機制、生物膜與相關感染、生物膜與微生物耐藥性、生物膜

    臨床檢驗雜志 2017年4期2017-03-07

  • 不同水力條件下排水管道生物膜中氮元素分布特性
    條件下排水管道生物膜中氮元素分布特性艾海男*,王銀亮,黃 維,樊磊磊,何 強 (重慶大學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45)在壁面剪切力為1.0,1.5,2.0Pa條件下培養排水管道生物膜,利用微電極測試技術對生物膜進行生長過程及成熟生物膜內部DO、、、分布規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1.0,1.5,2.0Pa條件下培養的生物膜厚度分別為(2.3±0.1),(1.9±0.1),(1.6±0.1)mm;1.0,1.5Pa條件下的生物膜內存在好氧

    中國環境科學 2015年10期2015-11-19

  • 用于MBBR的新載體
    一種用于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的新型生物膜載體。該新型生物膜載體產品的商業名為AnoxKaldness Z-MBBR,是歷經二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與常規的MBBR載體不同,Z-MBBR具有獨特的外形結構,允許在其表面生成可預先自控厚度的生物膜。這可控制氧化還原梯度并可增強傳質效果。該載體可定制,以得到厚度從200 μm(用于硝化等完全好氧過程)到500 μm(用于類似該公司AntiMox系統的反硝化系統)的生物膜。首座采用Z-MBBR載體的大型裝置正

    化工環保 2015年1期2015-03-23

  • 真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集落,即生物膜,外表面被其自身分泌的富含多糖的細胞外多聚基質(extracellular maxtrix,ECM)覆蓋,對抗菌因子有高度抵抗性[1]。由于致病真菌生物膜的形成對臨床及治療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真菌生物膜的研究有重要意義[2-3]。近年來,研究發現多種真菌在致病過程中可形成生物膜,如白念珠菌,新生隱球菌,煙曲霉等,真菌生物膜的形成過程錯綜復雜,受多種調控機制的影響?,F從常見人類致病真菌生物膜形成對臨床的影響、生物膜的結構及形成過程中的分子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5年8期2015-02-09

  • 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機制研究進展
    00071細菌生物膜(biofilm,BF)是指細菌在生長過程中附著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由自身產生的胞外聚合物及其基質網包裹的有三維結構的菌細胞群體[1],它可保護細菌不受抗菌藥物的作用,并能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和細胞的吞噬作用[2]。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重要的致病菌,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現已成為細菌性食物中毒、醫院和社區獲得性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3]。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依靠其黏附在醫療植入物或組織表面形成生物膜,從而導致生物膜?。╞iofilm assoc

    生物技術通訊 2014年5期2014-04-09

  • 生物膜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510630)生物膜耐藥機制研究進展羅銳軍, 陸 春*, 李紀兵(中山大學 附屬第三醫院皮膚性病科,廣東 廣州 510630)生物膜形成是微生物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許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復發作和難以治療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生物膜可以通過滲透限制,改變生物膜內外微環境,形成特殊的基因型等多種方式導致耐藥。生物膜耐藥機制的研究已成為醫學、藥學、微生物學等眾多領域關注的課題。就生物膜耐藥機制的最新進展進行綜述。生物膜;耐藥機制生物膜(Biofilm,BF)是指微

    微生物學雜志 2014年1期2014-03-20

  • 不同條件下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規律及其天然抑制物質的研究
    導抗性基因以及生物膜相關。據報道,細菌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時,耐藥性可增加10~1000倍[4]。副溶血弧菌能夠在固體基質的表面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這種結構性細菌群落主要由其分泌的胞外多糖或蛋白包裹細菌細胞所組成,對不良環境和各種抑菌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性。研究發現,細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血清及組織液成分、容量感應、細胞表面成分、生物膜抵抗免疫系統的作用以及培養條件等。目前,很多細菌如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隱球菌等形成的生物膜已經被大量研究,但關

    食品工業科技 2014年10期2014-02-22

  • 真菌生物膜耐藥機制研究進展
    楊蓉婭1 真菌生物膜感染的重要性免疫缺陷狀態、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手術造成黏膜屏障的破壞、放療和化療、腸外營養以及留置導管的廣泛應用,使得真菌已成為重要的院內感染相關病原菌。念珠菌已成為院內重癥監護患者菌血癥的第三大常見病原菌,也是真菌相關生物膜感染的最常見病原菌。白念珠菌細胞黏附于留置醫療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膜結構,并引起真菌血癥及播散性感染;這種植入物相關感染很難根治,需要通過移除植入物和長期的抗真菌治療才能達到滿意療效。此外,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13年2期2013-04-08

  • 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盧忠義(綜述),宋 鴻(審校)(遵義醫學院 微生物學教研室,貴州 遵義 563099)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常引起皮膚黏膜及多種組織器官的化膿性炎癥,是醫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生物膜感染常見的病原菌。由于細菌形成生物膜后其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免疫性均發生明顯變化,使感染慢性化并難以控制,為臨床防治帶來極大困難。因此,本文根據近年來的文獻報道,對金黃色葡

    遵義醫科大學學報 2012年5期2012-01-23

  • 細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進展
    楓審校綜述細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進展施德仕綜述,邵海楓審校生物膜是附著在有生命或無生命物體表面的由細菌自身產生的多聚基質包裹的菌細胞結構群體,醫學上估計超過80%人類感染性疾病是由生物膜介導。文中就當前細菌生物膜研究發展的特點、生物膜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的一些的認識以及在細菌生物膜防治方面取得的進展作一綜述。細菌生物膜;抗藥性;感染0 引 言經典細菌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游離細菌,而事實上,在自然界以及人和動物體內,細菌常常趨向于吸附在固體表面形成群落,成為黏滑的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11年12期2011-12-10

  • 空腸彎曲菌生物膜研究進展*
    新安空腸彎曲菌生物膜研究進展*張 明,黃金林,焦新安空腸彎曲菌是全球范圍內主要的人獸共患性、細菌性腸道病原菌之一[1],其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趨勢,主要引起人體急性腸炎和食物中毒,并伴發反應性關節炎、肝炎、瑞特氏病和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免疫性損傷性疾?。?]。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為適應生存環境而吸附于生物材料或機體腔道表面,分泌黏性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將其自身包裹成微菌落,并相互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1年10期2011-02-11

  • 水稻白葉枯病菌在離體培養條件下生物膜形成的檢測
    100193)生物膜是細菌通過胞外基質(多糖、蛋白質、脂肪和核酸等)聚集附著于生物或非生物表面、結構復雜的群落[1]。無論是在自然環境還是在人工條件下,許多細菌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存活[2]。細菌生物膜不僅可引起嚴重的經濟和健康問題(如對抗生素抗性和生物污染等)[3],而且它還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子,在人類致病菌以及植物-病原物互作中具有毒性作用的功能[4-5]。如植物病原細菌柑橘潰瘍病菌和苛養木桿菌生物膜形成在其定殖和病害循環中起重要的作用[6-7]。水稻白葉

    植物保護 2010年1期2010-11-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