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法

  • 《荀子》貴師論
    〔關鍵字〕貴師;師法之化;教師素質;荀子尊師重教不僅是我國自古至今的優良傳統,而且也是當代中國科教興國的重要國策?!盾髯印发俦疚乃盾髯印吩木鲎苑接?、李波譯注《荀子》,中華書局2011年版。一書有關教師重要地位、師法之化、教師素質的論述系統而深刻,探討這些問題,對于今日弘揚尊師重教的道德風尚有重要借鑒意義。一、人與社會生活何以需要師?第一,個體學習經典與修身養性都需要老師指導?!皩W莫便乎近其人?!抖Y》《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12-30

  • 論清代浙西詞派之宗法統序
    浙西詞派 統序 師法 常派考浙西詞派這一概念,最早由丁紹儀提出,時稱“浙派”。他在評論袁通詞時說:“所著《捧月樓詞》,雖宗法不出南宋諸家,亦不為浙派所拘?!盿 后李佳亦指出:“宋人詞體尚澀,國朝守之,謂為浙派,多以典麗幽澀爭勝?!眀 此后,謝章鋌、沈曾植、蔣敦復、況周頤等人又反復提及這一概念,這具有重大意義,既標志著浙派經典化的形成,也是浙派宗法統序為詞壇所廣泛接受之證明。因此,本文擬對浙西詞派宗法統序的一些情況進行考察,以揭示詞史發展當中的一些隱晦問題。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荀子成人之道思想的當代啟示
    度,“今之人,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為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為小人”[1]935。能夠被師長和法度所感化,積累學識、遵行禮義的就是君子;放縱個人性情、恣肆放蕩而違反禮義的就是小人。荀子按照人在修身養性過程中達到的不同目標,將理想人格分為三個層次:士、君子、圣人,初級目標為士人,最終培養目標為圣人,“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1]22。士、君子、圣人在認識水平和道

    林區教學 2022年7期2022-03-17

  • 武法 師法 心法 ——記合肥老年大學太極拳教師王春明
    等多項榮譽。先承師法,再領悟修行。這是王春明的武術心得。如何能讓武術惠及全民,進而強身健體,一直是王春明揣摩探尋的方向。他在研習傳統武術的過程中,創新太極拳劍的招式,摸索心得體會,進修出柔力球、木蘭拳,還有健身氣功等更適合全民健身的太極拳式。師法——為師亦為友王春明自2003年開始為老年人教習武術,2009年,正式任教于合肥老年大學,教授太極拳系列課程。近二十載的教學生涯中,王春明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他所帶的班級在合肥老年教育系統太極拳(劍)比賽中

    老年教育(老年大學) 2022年2期2022-02-23

  •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惲壽平沒骨花鳥畫設色分析
    姜中偉中國畫的“師法造化”意指畫家的藝術創作可源于對大自然的效仿與借鑒,但自然界中的美無法自動成為藝術美,關于這一轉化過程,藝術家內心的情懷與構思不可或缺。繪畫作品的藝術表現貴在飽含生命力,而中國畫藝術旨在表現人與物象本質上的精神與品質,“心靈”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是使畫面活靈活現的重要條件,從而進一步追求國畫中“氣韻生動”的至高標準。中國花鳥畫中,“隨類賦彩”要求色彩與所畫物象相匹配,其中,自然色彩與畫中色彩的界定、轉化方式,如何憑借恰當的設色語言表現畫

    藝術品鑒 2021年33期2021-12-02

  • 淺論新出土墓志對當代篆書創作的啟示 ——以陜西明善博物館藏《大唐故楊府君妻何夫人之銘》墓志蓋為例
    當代展覽中篆書『師法』與『錯字』問題探究——以『全國第三屆篆書作品展』為例》一文中便提出對當代展覽篆書師法取向的幾點建議中提到一點:拓展漢篆的師法視野,同樣道理,我認為唐代墓志的篆蓋也不失為一種新的取法對象。從當代歷屆篆書展中可以大致看出書法家們對篆書的取法主要集中在金文與清篆、甲骨文、秦詔版和漢篆,當然也有師法今人的嫌疑。關于師法今人利弊暫且不論,師法同時代的人古已有之,成功失敗的人都有,成為大家的例如徐三庚(1826-1890)取法同時代的吳讓之(17

    大眾文藝 2020年7期2021-01-28

  • 淺談黃賓虹繪畫風格
    階段:早期主要是師法傳統;中期師法造化、重視筆墨;晚年時期黃賓虹在師法傳統、師法造化、重視筆墨技法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繪畫元素、繪畫思想,進行自我藝術創作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傳于后世。黃賓虹從師法傳統一直到形成了自己的現代繪畫藝術語言,可以說是一個極具變化與尋求創新的現代筆墨表現主義畫家,并且隨著時間的向前推進,他在繪畫思想、繪畫理論、繪畫意識、繪畫實踐等方面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同時又將水墨丹青融為一體,在一張素素的宣紙上繪制出祖國的大好河山,最后

    藝術家 2020年7期2020-12-08

  • 漢代章句之學研究述評
    小章句之分,且與師法、家法觀念糾纏在一起。就章句之學興衰原因的探討,也往往著眼于章句之學本身所呈現的弊端,即“繁瑣”與“破壞大體”,而欠缺由政治與學術關系的角度深入探討。厘清章句之學的發展歷程,對于把握漢代經學發展與政治權威的關系至為關鍵。關鍵詞:章句;義理;師法基金項目: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創新計劃項目“光武‘重儒及東漢士風衍變”(KYCX17-1957)中圖分類號:K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0)11-0069

    社會科學動態 2020年11期2020-12-07

  • 古代私人書法教育(二)
    藝”的書法則強調師法與家法問題,如清代皮錫瑞在《經學歷史》中所說:“前漢重師法,后漢重家法,先有師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師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師法、家法所以分者,如《易》有施、孟、梁丘之學,是師法;施家有張、彭之學,孟有翟、孟、白之學,梁丘有士孫、鄧、衡之學,是家法。家法從師法分出,而施、孟、梁丘之師法又從田王孫一師分出者也?!保ㄈ┘挤▊魇诘倪^程也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古代文人向來注重言行體察細微,在“口傳心授”書法技法教學過程中,老師制定的

    中國篆刻 2020年6期2020-12-04

  • 漢朝經學傳承中的師法探討
    學的傳承過程中,師法是一個鮮明的特點。通過對《周易》的發展、分化、傳承中的探討,可以看到師法所起的重要作用。關鍵詞:兩漢周易師法漢朝經學在傳播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重師法。漢初傳經,都由口授,數傳之后,句讀義訓難免出現分歧,如此就會分為各家。師所傳授,弟子一字不能改變,嚴格恪守,稱為家法?!逗鬂h書·章帝紀》:“漢承暴秦,褒顯儒術,建立《五經》,為置博士。其后學者精進,雖曰承師,亦別名家?!崩钯t注:“言雖承一師之業,其后觸類而長,更為章句,則別為一家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0年35期2020-10-20

  • 從“師法”到“學法”
    【摘要】在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書法教育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書法教育既能夠提升人的書寫水平、鑒賞能力,又能激發人的審美情趣、生活意趣,最終提升其思想涵養和生命質量。但是,教師在實際開展書法教學的過程中,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不同天分的學生的教學、點撥,仍缺乏更為科學的方式,要使得書法藝術能夠真正地被繼承并弘揚,是我們從教者永恒的探索與追求?!娟P鍵詞】書法碑帖;階段實施;方法創新【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20年1期2020-09-10

  • 師法造化·元氣淋漓
    無錫博物院主辦的師法造化·元氣淋漓—— 紀念徐風誕辰120周年特展在無錫博物院舉辦。徐風(1900年-1988年),原名耀山,字樂山,號仁齋,江蘇無錫人,祖籍常州。系徐悲鴻美術教育體系的優秀實踐者和傳承者,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無錫近現代畫家群體代表人物之一。1927年徐風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中央大學首屆藝術系,得徐悲鴻及著名畫家呂鳳子、潘玉良、張書旂、汪采白等示范傳藝??箲鹌陂g,徐風顛沛流離于湘、桂、贛、黔之間,數年間,作畫200余幅。1943年夏,在貴陽

    書畫藝術 2020年3期2020-02-26

  • 明代繪畫師法問題論略
    郭青林【摘要】“師法”理論是明代繪畫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畫論家從三個角度對此進行討論,即師法對象上,要求“取法乎上”,充分汲取典范的藝術智慧;師法方式上,要求“師其意不師其跡”,極力反對追求形似之習;師法態度上,要求“轉益多師,不泥于古”,旨在實現個性化創造。這三者相輔相成,自成體系。明代畫家對師法問題的討論,是有其現實必要性的,這使得明代繪畫師法理論較之前更集中,更深刻,更具有總結性?!娟P鍵詞】時代;師法;繪畫繪畫發展至明朝,傳世數量較以前歷朝為多,

    美術界 2019年9期2019-09-18

  • 甲骨文
    】甲骨文;北碑;師法【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05-0037-04一、甲骨文概說在沒有發現比殷商時代更早的文字資料前,甲骨文應該是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瑪雅文字并列的世界上最早的四種文字之一。除甲骨文之外,另外三種文字已經失傳?!秳蛑袊膶W史》中提道:“人類歷史上,漢字是少數幾種獨立創造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最初的書寫系統仍在被繼續使用的唯一一例?!敝腥A民族文明史冊中輝煌的一頁——甲骨文,是文

    江蘇教育·書法教育 2019年1期2019-09-10

  • 陳俊哲
    員。誠然,學草者師法“二王”沒錯,但不可止于“二王”,還須沿“二王”學書路徑向上逆推,師法更高古的篆隸。篆用筆的紆余婉曲、線質的“力弇氣長”,隸用筆的倔強激越、線質的“勢險氣短”,以及篆隸筆意表現出來的或雍容渾穆,或端莊典雅,或古樸淳厚,或率真天然的氣質風貌等等,是提升草書藝術審美、走出當下書法展覽體千人一面窘境、開拓草書藝術新境界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陳俊哲)陳俊哲 行草書自作詩 紙本 2019年

    中國書畫 2019年12期2019-04-10

  • 漢代經學師法家法研究述論
    高海云“師法”、“家法”是漢代思想史研究的經典課題。歷代學者雖欲正本清源,試圖辨明“師法”、“家法”的本來面目,但往往雜入其他問題一起討論,或偏于一見,或得失參半,或言不及實,因而造成若干觀念的摻雜、混淆,始終未能獲得周延且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本文力圖備舉臚列前人之成說,述評學界就漢代“師法”“家法”各自本義以及二者異同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為深入研究此問題提供一孔之見。一漢人注重師法、家法已成學界通論。漢籍多見“師法”、“家法”之爭論,但

    社會科學動態 2019年11期2019-02-18

  • 正統之路:漸江與董其昌語境中的師古與師造化
    致,因此此時的他師法黃山一帶的風貌是情有可原的。漸江存世的畫作數量至其歸歙以后開始增多,說明回鄉以后,漸江所處的外部環境相對安靜舒適,其內心也是安寧的,一如其畫。一、董其昌語境中的漸江歸歙后師法黃山的因由漸江早年受黃公望風格的影響頗深,閔麟嗣在《弘仁傳》中說他“初學一峰,晚法云林?!盵1]因為倪瓚用筆簡率、意境高絕,所以在晚明“南北宗論”盛行之時,真正能夠師法云林者相對較少,學其他三家相比而言比較多,而三家之中又以學黃公望者較多。綜合來看,明代文人畫系統中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19年3期2019-01-10

  • 硯邊瑣語
    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之于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書之于手,如是而為書焉?!睔w結一個“清剛”之氣,存天地之正氣,松柏氣節。楊子云嘗言:書,心畫也,蓋其生氣必于胸中發之,關乎性靈,故書如其人。古人作詩,詩中有一個我在,古人作書,書中亦有一個我在。故詩書之不同如千人千面,其有同者是市井之徒偽贗逐利者也!而善書者,皆胸次磊落,心無掛礙,下筆千言,道法自然,皆能心手雙暢。白蕉語“凡為藝,一矜持便是過”便是這個道理!逝者如

    中國篆刻 2018年3期2018-03-22

  • 去風格化“師法自然”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探討
    去了內涵。2 “師法自然”在住宅設計中的影響2.1 “師法自然”的來源與蘇州園林“師法自然”的來源自于春秋時期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一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來王伯敏在《中國繪畫通史》果多次提到“師法自然”。如“師法自然”的蘇州園林,其建造在春秋就已開始,經過唐宋,到明清達到鼎盛,完善在當代。蘇州園林處處體現出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理解以及感情。把自然引入到生活之中,并用藝術的手法再造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

    建材與裝飾 2018年32期2018-02-15

  • 當代書法藝術的“道”與“怪”
    “渾然天成”與“師法自然”的技藝傳承與創新,才能在“奇怪生焉”的追求中呈現異彩紛呈,才能在“筆性墨情”當中展現豐富的人文氣韻。一、“道”之“風骨”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王岳川曾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書法有“內法”和“外法”之分。所謂“內法”,就是書法的內部規律,包括字法、筆法、墨法等。然而,僅僅有“內法”還不夠,“書法不是雕蟲小技,而是‘技進乎道’,它還有一種大法——‘外法’,就是指書法的外部規律和文化聯系(或者說是書法與眾多文化形態的關系)?!庇捎凇凹歼M

    藝術生活-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8年3期2018-01-24

  • 師法之化”思想對現代思政教育的借鑒意義
    的基礎上,提出“師法之化”思想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荀子的教化思想雖出現在2000年前,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方法論上的借鑒意義。關鍵詞: 師法 思政教育 啟示中圖分類號:B 文獻標識碼:A荀子,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極其重視思想道德教育。荀子認為人性惡,人就會趨利避害 ,若“從人之性”,則必“亂理而歸于暴”。那如何解決呢?荀子在“人之性惡”的基礎上,注重人格的分析,論述了“師法之化”思想,“師法之化”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

    學習導刊 2017年9期2017-11-17

  • 漢代經學之師說、師法考析 ——以清人三家《詩》輯佚為例
    漢代經學之師說、師法考析 ——以清人三家《詩》輯佚為例米臻師法觀念是漢代經學授受中的重要內容,但清代學者在三家《詩》輯佚求多求全目的的驅使下,把師法誤解成為側重章句訓詁的“師說”,并將之用于經傳的異文考證,故而得出諸如“師之所傳,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的錯誤結論。漢人于師說并非持之弗失、寧固而不肯少變,轉益多師、增改師說以成己說的情況時??梢姴V受認可;他們所堅守的是師法,不過師法的實質只是一批已立博士學官的既得利益之人對他們自以為是的“正統”學術脈絡的

    文學與文化 2017年2期2017-11-14

  • 淺析新版大學語文教材的“師法+綜合訓練”模式
    版大學語文教材“師法+綜合訓練”模式。[關鍵詞]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材編寫;學生素質;“師法+綜合訓練”模式2015年10月至今,筆者有幸作為課題主持人主持了中國職業技術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改革與標準建設的研究”課題(2015-2016年度重點課題,編號:01-38)的子課題“高等職業教育‘大學語文課程功能定位與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證研究”的研究工作,并且主編了研究成果之一的新版《大學語文》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發行。在該

    絲路視野 2017年28期2017-10-20

  • 師法古人自出機杼 ——王原祁《山中早春圖》解讀
    413000)師法古人自出機杼 ——王原祁《山中早春圖》解讀龍軍劉光平(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益陽413000)清代山水畫流派眾多,但以“清四王”為主的仿古派占據絕對優勢,他們在山水創作及理論主張上常常以習得古人“腳汗氣”為榮?!扒逅耐酢敝?,得正統山水神韻最深者,非王原祁莫屬。其山水全力師法五代董源、巨然及元四家,刻意保持“與古人同鼻孔出氣”,注重山勢開合走向,表現“龍脈”山水,在“仿古”一路上成就很高。本文著重從“師古”“仿古”的角度對王原祁《山中早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2期2017-04-06

  • 師法自然 靜待花開
    文│張忠艷卷首語師法自然 靜待花開文│張忠艷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每讀來,這段文字都會輕輕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靜待花開,需要師法自然,它呼喚教育返璞歸真,呼喚無求、無華、無痕的教育智慧和境界。我們不妨來看這樣幾個鏡頭。鏡頭一 毛竹是一種很奇特的竹子,在最初5年里,人們幾乎觀察不到它的生長。第6年雨季到來的時候,毛竹終于鉆出地面,然后它就像被

    教育家 2017年26期2017-03-23

  • 師法之化”思想對現代思政教育的借鑒意義
    的分析,論述了“師法之化”思想,“師法之化”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方法論上的借鑒意義。1 “人之性惡”需“師法之化”荀子主張“性惡論”,這也是他的思想之根本。在《性惡》篇中,荀子直截了當的寫道:“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避髯咏又鴱娜说纳碛臀镔|欲望兩個方面出發,從“官能欲望的流弊”[1]對“性惡”進行了論證。人生而有耳目口腹之欲,好利爭奪之心,嫉妒憎惡之情,如果讓人性順應它自然發展,不為人去干涉,必然顯露出許多下流卑鄙的惡行,例如淫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34期2017-03-11

  • 師法”向“門閥”的演進 ——“偃武修文”與東漢文人的士族化
    )【漢唐研究】“師法”向“門閥”的演進 ——“偃武修文”與東漢文人的士族化馬天祥(西藏民族大學 文學院,陜西 咸陽 712082)東漢初年,政府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私學蓬勃發展。擁有眾多弟子的經師們不僅聲名遠播,而且具備舉薦人才、推薦弟子入仕為官的權力。經師及其推薦入仕的弟子們,父子相傳,師徒相依,代代為官,逐漸擁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人脈,于是“士族化”進程迅速開啟,形成了一種具有“開放性”的“門閥制度”的雛形。在這一進程中,西漢以來的“師法”體

    唐都學刊 2017年1期2017-02-28

  • 師法”“家法”辨
    楊青華 楊 權“師法”“家法”辨楊青華 楊 權關于師法、家法以及二者的關系,學術界歧說紛紜。有人認為家法是師法衍生出來的,有人認為是否立于太學是師法、家法的分別所在,有人認為師法是本門諸師的經說、家法是親炙老師的經說。這些看法均不正確。文獻資料證明:西漢只有師法之說而沒有家法之說;東漢則師法、家法兩詞混用,家法實際上就是師法。東漢之所以出現師法與家法混用的情形,是因為經學闡釋體系分化強化了“家”的概念,而歷史年代久遠淡化了“師”的概念。有人認為師法(家法)

    現代哲學 2017年6期2017-01-27

  • 淺析中國山水畫“師法自然” ——以李可染寫生創作為例
    淺析中國山水畫“師法自然” ——以李可染寫生創作為例李 杰(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從古到今,中國畫家都潛心研究從自然中獲取真知,并運用于畫中。新中國時期以李可染為代表的畫家開啟寫生創作的新風氣,使“師法自然”的理念風靡全國,為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師法自然;李可染;寫生創作中國山水畫論中歷來強調師法古人與師法自然相結合的原則,師法古人即通過觀摩和臨摹手段學習傳統繪畫方法。師造化,古代畫論多有所闡述,內容包含兩個方面:

    小品文選刊 2016年14期2016-11-26

  • 觀吳龍偉作品有感
    中寫生得來。龍偉師法傳統,更注重師法造化,近十年來,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園林山村作品大多表現江南題材,意境或嚴整或散淡,皆清新自然,凸顯出江南山水自然和人文氣息。而名山大川作品構圖完整,層次豐富,筆法沉厚,墨色淋漓,氣格渾厚蒼潤。營造出草木華滋、山林幽遠之境象。兩類作品都顯得從容與樸實、明澈與空漾、自然與大氣。丙申深秋于海鹽綺園波涌湖光遠 4cm× 6cm 0 6年 吳龍偉

    中國畫畫刊 2016年6期2016-07-31

  • 禪門鼎盛與師法漸衰
    衰規律。關鍵詞:師法;云門宗;宗派消亡關于中國禪宗,我們總有一些“常識”。比如說禪宗更多憑借“自力”,這種自力的極致表現是,不再執心求拜外在的佛像,而去向自心上尋覓,甚至經律論三藏的研習都可以拋開;比如說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所以不大重視經典義學,從而是對佛教教理知識簡化,某種意義上說是佛法的平權運動,使得學習佛法的門坎降低了,具有親民特點;比如說,禪宗同時也提倡“文字禪”,甚至可以說文字也是一種禪法,文字禪、看話禪是同一層面的概念,文字禪是對“解悟”的肯

    船山學刊 2016年1期2016-05-26

  • 關于“師法自然”與“道法自然”的思考
    ■呂碧子關于“師法自然”與“道法自然”的思考■呂碧子藝術來源于自然,大自然為畫家們的繪畫創作提供著非常豐富的藝術素材和極為鮮活的藝術形象。因此,自古以來無論中外的畫家都從各自的畫種及視角強調“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在大自然中吸取創作的題材和靈感。然而,僅僅去“師法自然”是不夠的,在此基礎之上的“道法自然”才是最終的關鍵。從近現代美術史的發展上看,畫家們在面對自然的狀態下,更多的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更多的表達自已的主觀思想。當代的畫家應該在追求把握自然規

    劇影月報 2015年2期2015-11-16

  • 師法自然 賞心悅目 ——2015法蘭克福消費品展回眸
    ang Zhou師法自然賞心悅目 ——2015法蘭克福消費品展回眸The Mage Natural , Feast for the Eyes——Review Consumer Goods Exhibition at 2015 Frankfurt■方舟Fang Zhou今年春天,筆者曾有過《聆聽春天,感受春意——2015法蘭克福消費品展印象》的贊嘆與感悟。時下,卻已是2015“秋意濃”的金秋時節。既然“印象”會有浮光掠影之嫌,莫不如再來個意猶未盡的“回望”。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15年11期2015-10-31

  • 清代學者三家《詩》研究之師法、家法考
    三家《詩》研究之師法、家法考房 瑞 麗(中國計量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漢代經說遵守師法、家法,但又是“有彈性”的。認識到漢儒在三家《詩》的傳承過程中遵守師法、家法,是清代學者進行三家《詩》輯佚研究的基礎。實際上,清代學者輯佚三家《詩》,在依照師法、家法進行歸屬時,又產生了一些分歧。這一方面是由于三家《詩》本身亡佚已久的特點造成的,另一方面,輯佚者的輯佚思想和論述傾向不同,也影響了他們對于三家《詩》的認定。清代學者在進行三家歸屬時,也存在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2期2015-03-03

  • “猶有師法”:歐陽修北宋初期書法創作觀的確立
    職業學校)“猶有師法”:歐陽修北宋初期書法創作觀的確立吳明明(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歐陽修針對北宋初期書壇出現的古法衰絕現象,提出“猶有師法”的書法創作觀,強調在書法創作時研習古法,重視書不失法,在當代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歐陽修 師法 北宋初期 書法觀藝術創作離不開“法”,“法”即技巧、方法。漢語的“藝術”一詞,由“藝”與“術”二詞素構成,“術”就包括“法”的內涵,“術”與“法”作為藝術理論概念,都是指技巧、方法。書法藝術較其他藝術來說,與“法”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期2014-12-11

  • 師法自然,舞出靈性
    此高強,那么如何師法自然,舞出靈性呢?一、樹立創新理念,把握舞蹈本質舞蹈本是愉悅身心的活動,作為一種肢體語言本沒有固定的形式,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產生了各類舞種。也就是說,后人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變化。既然如此,作為舞蹈藝術的編創者表演者就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理念,從自然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大膽地創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精品。二、針對不同的舞種從不同的角度加入富于自然神韻的創新因子現代舞蹈大師賈作光說:“舞蹈創作中‘師法自然’就是從生活中攝取元素,并把它

    戲劇之家 2014年18期2014-08-15

  • “京江畫派”主要畫家
    張崟師從潘恭壽,師法“吳門畫派”,尤其學習沈周等人的畫風,晚年變法,形成古逸蒼寒、濃郁厚重的繪畫格調,“落墨濃重,望知而為京江人”,氣象雄偉,成為“京江派”的開創者。師法張崟的畫家有明儉、周鎬、徐體微、陳泳、唐淳、殷烺、袁際昌、明辰等。王文治(1730~1802)清代畫家,鎮江人。字禹卿,號夢樓,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讀,出為云南知府。書法師法董其昌,秀逸天成,與梁同書齊名,世稱“梁王”。擅長花鳥,每作墨梅,思致清遠,筆意勁秀簡淡。潘恭壽

    讀者欣賞 2014年1期2014-01-10

  • 論荀子的“勇”
    三)“有師有法”師法在“勇”的培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謂“師”就是老師、師長、師教,所謂“法”就是法度,也就是禮法要求的規矩、路數、程式。重“師法”需要拜有學問有德行的人為師,跟著老師學習并且遵循各種法度?!度逍А菲f:“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云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辯則速論?!保?]指出了師法在“勇”的培養中的重要性?!?span class="hl">師法”是對“禮”的輔助?!缎奚怼菲姓f:“禮者、所以

    西安航空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1-09

  • 漢代師法·家法:歷史貢獻與當代價值
    傳授儒家經典。而師法與家法是漢代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規制和學術傳統。關于師法和家法的涵義,學術界并無統一定論,但普遍認為,所謂師法,就是指漢初立為博士或著名經學大師的經學;所謂家法,就是指博士或經學大師的弟子對師學的繼承與發展,且能形成一家之言,并被學界推崇朝廷認可的經說。正如清朝學人皮錫瑞所言:“師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雹僭跐h代,遵崇師法家法的風氣之所以蔚為壯觀,除了師法與家法教學規制和學術傳統本身的內在要求外,朝廷的外力保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年6期2013-04-12

  • “新安畫派”主要畫家
    畫派”。漸江山水師法宋元,尤受倪瓚影響深巨,所作山水“層巒陡壑,偉峻深厚”,筆墨高秀,確立了偉峻沉厚、清寂幽深的風格特征,為“新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新安畫家多宗清閟法者,蓋漸師導先路也”。漸江的繪畫實踐不僅奠定了“新安畫派”的基礎,同時對“金陵畫派”、“揚州畫派”繪畫風格的形成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清代就已經被人們推許為“文人畫”的正宗。弟子有鄭旼等。查士標(1615~1698)明末清初畫家。安徽休寧人。字二瞻,號后乙卯生、梅壑散人等。明諸生,后棄舉子

    讀者欣賞 2013年11期2013-02-27

  • 讀張大千作品有感
    段。前段無論是在師法華喦,還是唐伯虎,在用筆方面均顯稚嫩,后段則漸趨成熟,尤其是到40歲左右,師法華喦的線條重在內斂輕柔,師法唐伯虎的線條重在飄逸瀟灑?!赌P執扇仕女圖》當屬后者。圖中仕女體態婀娜,眉眼舒展,肩部明顯,線條洗練,這都能說明該圖作于早期的后段,具體年齡似應在40歲左右。張大千曾于54歲時題有“此十八年前所作”,年齡定在36歲。一張近20年前作的畫,讓哪位畫家也很難準確判斷出作畫的年齡,亦難免發生誤差。另一幀張大千《仿石濤秋山遠眺圖》為淺絳畫法

    文物天地 2011年11期2011-12-31

  • 中國畫“師法自然”的歷史傳承
    國畫家極其重視“師法自然”的精神,于造化氤氳的氣韻中求筆墨的真實基礎,并在傳承中不斷深化?!?span class="hl">師法自然”的思想在中國畫的萌芽與獨立、成熟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應是當代中國畫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一、理解“師法自然”的含義提起“師法自然”,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古希臘藝術的“模仿自然”。通常我們將“模仿自然”理解為單純地模仿和再現自然的表象,然而,古希臘藝術“在某種意義上具有理想性,而且既不錯誤地追求幻覺,也同樣不追求細節所帶來的合理的愉快”。所以,“模仿自然”不僅

    藝術評論 2011年12期2011-11-21

  • 詩學淵源對梅堯臣詩歌藝術個性的影響
    上講,在于他選擇師法的對象與前人不同,更在于他對每個對象的取舍吸收之處、取舍吸收的時間與數量也與他人不同。重點論述了梅堯臣對韓愈、杜甫的特別師法,提及了對陶淵明、韋應物、阮籍、賈島、孟郊和《詩經》的取舍。從梅堯臣“平淡”詩論的內涵與背景、詩集中其他詩風所占的比重以及對嚴羽、王禮堂、歐陽修等相關評語的詮釋,我對梅堯臣詩歌藝術個性的理解是“老健古硬”。[1]促成這一詩歌藝術個性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變故、人生境遇、個性精神、文化氛圍、群體指向、詩學淵源等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6期2011-08-15

  • 唐宋派“師法唐宋”辨析
    劉尊舉“師法唐宋”似乎是唐宋派文學思想中最容易理解的部分,但其中包含了很多復雜而微妙的東西。首先,“師法唐宋”不是唐宋派作家全部的文學思想,而是其整體文學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要在與其他文學思想的相互參照中發現其意義與價值。其次,“師法唐宋”只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在具體的師法對象及師法內容上,各成員之間其實有很多的差別;這些差別反映了他們在文章的表現內容、文體選擇以及風格取向等問題上的不同態度與主張。因此,對唐宋派“師法唐宋”的文學思想還有必要進行更加深

    文藝評論 2011年8期2011-08-15

  • 漢代經學中的家法和師法辨析*
    代經學中的家法和師法辨析*丁 進(安徽財經大學文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經學師法是漢武帝設立師法博士的產物。家法一詞東漢中期后才出現,可以指章句,也可以指稱師法。師法包括經文本的文字、篇卷以及師法博士關于經的各種解說,重在經學的恢復和創新;家法重在經學的傳承,家法一詞的流行與東漢十四博士之后不再增設師法博士有關??浯?span class="hl">師法和家法的區別不符合兩漢經學實際情況。漢代;經學;師法;家法;章句何為師法?何為家法?清人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首先予以專題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5期2011-04-08

  • 漢儒之“師法”、“家法”考*
    儒家經典,恪守“師法”、“家法”。不明漢儒之“師法”、“家法”,則不明兩漢經學,不明儒學在兩漢的精神蛻變。問題是對漢儒所謂的“師法”、“家法”,學界缺乏應有的系統研究。從事儒學研究的學者雖然熟知漢儒恪守“師法”、“家法”,但對各自的含義及其同異卻說不透徹、確切。有鑒于此,本文希望通過梳理《漢書》、《后漢書》的有關史料,分析“師法”、“家法”各自的含義及其同異,為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提供一孔之見。一雖然難以覓見有關漢儒之“師法”、“家法”的系統研究,但有關見解卻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3期2011-02-10

  • 寒影波上云,秋聲月前樹:趙雁君書法印象
    行草書為主體,其師法過程也經歷了簡帛等民間書法、二王的帖學正脈以及恣肆狂逸的徐渭書跡等。九十年代書壇出現過向民間書法取法的熱潮,以簡帛、殘紙等的生拙、多變和特殊視覺形式感為人們所注意,趙雁君對此的師法最初也基于此,然而最后的收獲則與個人的獨到理解密切相關。筆畫線條的果敢厚樸,結字取勢的樸茂與自由,這兩者則是更為內在的深度把握。向二王師法的轉變使其很快地把握了行草書的正脈,打開了其豐富、扎實的書寫自由天地,確保其在書法本體上的高度和深度。而對于徐渭的師法,更

    茶博覽 2010年8期2010-11-16

  • 傳統功力創造現代意義
    他是長年累月地在師法先賢,師法的范圍很廣,師法的年代也很寬并沒有明確的流派和宗門歸屬,他似乎只歸屬于“中國書畫”這么一個大題目。這種情景,在許多處于“打基礎階段的年輕畫集身上也能看到,但管峻顯然早已超越了這個階段,因此,他的虔誠和恭敬,并不是一個過程,而是一種美學。我很贊成他的這種美學追求。小而言之,這里有一個不必爭論的問題,那就是,他個人拿這支筆,入這個行,本來就是出于傳統書畫的熱愛。別人可以作別的選擇,卻不能指責他這種純凈的熱愛,大而言之,正處于復興過

    市場周刊 2010年8期2010-10-20

  • 箭蛙競爭
    以就有其他的生物師法它們,按一般規律,自然是選擇師法毒性最強的P蛙。但是,實際上就偏偏有不按常規出牌的招數。另一種毒性不大的箭毒蛙Z蛙(zaparo)卻選擇了向毒性不大的B蛙學習。它們不是在自己的身上只長出紅色,而且還在上肢和大腿上增添了黃色。Z蛙為什么不學P蛙的高超武藝,反而要學低一等的B蛙的武功呢?原來Z蛙是希望找到旗鼓相當的對手,而不是一拳把對手置于死地。箭毒蛙在與它們的天敵之一——雞對陣時會有兩種雖然不同,但卻同樣精彩的版本。如果雞與超能力的劇毒P

    意林 2009年6期2009-05-14

  • 劉克莊詩法理論述評*
    方面的問題:一是師法,二是句律,三是苦吟。本文將分別加以闡述,并評判其是非得失。一、師法論所謂師法,就是如何學習和借鑒前人詩歌的問題。宋人作詩,于前代詩人多有師法,從宋初三體到江西詩派再到“永嘉四靈”及江湖詩人,對象雖異,取徑則一。劉克莊同樣主張作詩要有所師法。他說:“古之藝者必有師,師必有傳人。師之所在,其傳必廣?!?《趙逢原詩序》,卷97)[1]把學有師法看作是作詩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說來,劉克莊認為師法前人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取法對象要廣大,不能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1期2009-04-05

  • 試論南宋江湖派對許渾詩歌的接受
    :江湖派 許渾 師法江湖派是繼四靈之后的一個詩歌流派,江湖派的得名緣于書商陳起。陳起善詩,與江湖詩人友善??小督?、《江湖后集》、《江湖續集》等書。應當說江湖詩派是一個較松散的詩人群體,它不象江西詩派那樣有著明確的創作理論,有著振臂一呼從者無數的詩壇領袖,也不象四靈詩派那樣內部成員之間有著密切的交往、相似的社會地位、共同的旨趣。江湖詩派成員較為復雜,既有位居高官,對政治非常關心的詩人,如劉克莊等;也有專注于詩詞創作,生活面較為狹窄的詩人,如代表人物姜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2期2009-03-2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