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體

  • 淺談山西西陰村蠶桑產業示范園蠶病防控技術
    in 濕潤。接觸蠶體的養蠶器具蠶匾、塑料布、蠶網等,用2%漂白粉水浸泡60 min 后用清水沖洗、晾曬消毒。第四步:2%~4%石灰(氫氧化鈣)漿消毒。石灰漿對家蠶病毒病的病原體有強力消殺作用,主要用于蠶室蠶具消毒。每50 kg 清水加新鮮石灰粉1~2 kg,配成2%~4%石灰漿,噴灑過程中須不斷攪拌,使石灰漿保持混懸狀態,消毒后保持0.5 h 濕潤。第五步:熏煙靈(優氯凈煙熏劑)集中熏煙消毒。將所有消毒好的蠶具——蠶匾、蠶網、蠶筷、案板等用具放入小蠶共育室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3年9期2023-10-26

  • 蠶品種對不同發育階段蠶體、蠶沙及蠶繭穩定同位素特征的影響
    18)不同齡期的蠶體、蠶沙以及蠶繭樣本中碳、氮、氫、氧穩定同位素比值的變化,并評估品種對蠶繭產地溯源模型準確性和穩定性的影響,以期利用穩定同位素指紋分析技術實現對不同產地蠶繭的精準溯源。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本試驗選用5個桑蠶品種,其中雜交品種2個,組合分別為菁松×皓月(JH)和皓月×菁松(HJ),地方品種3個,分別為D5、D7 和D18,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蠶桑與茶葉研究所提供。其中,菁松×皓月(正反交)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育成的優質、高產、

    核農學報 2023年4期2023-03-09

  • 6月上旬廣西蠶病預測預報與防控預警
    少濕葉喂蠶,維持蠶體健康性狀;宜州區平均氣溫較上月顯著上升,宜蠶房做好通風排濕,防高溫悶熱,上蔟階段可通過風扇額外增加通風量。3.各齡眠蠶眠定、起蠶餉食前宜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大蠶期每天喂蠶前宜用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宜州地區農戶可飼養選擇抗血液型膿病品種提高養蠶成功率。4.每天喂蠶前要注意觀察蠶的發育情況,發育不齊的要提青分批,發現病死蠶和弱小蠶要及時撿出投入石灰缸中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注意事項自然風化的石灰粉消毒效果差,需配制新鮮石灰

    廣西蠶業 2022年2期2022-11-23

  • 淺談桑蠶養殖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式不當,可能導致蠶體后續生長發育不齊,在收蟻之后進行稱量和定座,將蠶蟻移到蠶箔中,該項工作較為細致。因此,養殖人員要做好收蟻前準備,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收蟻時間盡量在當日清晨,在5時—6時揭開黑布,開燈感光,這時小蠶開始產生食欲,孵化2 h~3 h,開始尋食爬行,此時就是收蟻的最佳時機,小蠶網、鵝毛、防干紙、切桑板、收蟻桑葉等收蟻用具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避免后續影響蠶體的產量和質量,還可以有效規避蠶蟻受傷。2.2 催青一般來講,在廣西地區常見的催青技術包括二

    廣東蠶業 2022年7期2022-11-21

  • 蠶為什么要吐絲結繭?
    婷蠶的吐絲結繭跟蠶體內的絲腺器官有關。從蠶的成長過程來看,在幼蟲階段,蠶在食下大量的桑葉后會消化吸收桑葉中的營養成分。然后,桑葉中的各種氨基酸就會被蠶體內的絲腺所吸收儲存。隨著蠶齡的增大,絲腺亦隨之增大,在五齡期膨大速度尤為快速。在吐絲結繭之前,從外觀上觀察能夠看到蠶體胸部略顯透明,正是絲腺內積聚大量蛋白質的緣故。至于蠶吐絲結繭的原因,從蠶的生理上來講,由于組成絲腺的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蠶體內若氨基酸過多會使蠶體中毒。所以,蠶需要通過吐絲來排解氨基酸達到

    中國纖檢 2022年1期2022-11-13

  • 百色市桑蠶養殖情況及技術介紹
    雜培育,要想確保蠶體發育整齊、大小均勻,就應該及時除去病弱小蠶,促進蠶體健康,確保小蠶吃桑后變色快,食???,降低鉆底伏夷蠶和爬邊蠶。因此,農技人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3.1 溫濕度控制小蠶吃葉較快,眠起其一,因此農技人員應該控制好溫濕度環境,確保蠶體健康好養,發育整齊,其中1~3齡小蠶,溫度應該控制在26℃~28℃,干濕度控制在±1.5%,要避免蠶室氣溫過高,導致蠶座干燥,可以進行加濕補濕,如果蠶室濕度過大或者在潮濕陰雨天氣,可以及時加溫除濕或者下墊白紙,不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2年4期2022-06-29

  • 桑蠶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血液型膿病病癥。蠶體腫脹,體色乳白,行動狂躁,常爬行至蠶座邊緣,皮膚易破,在其爬動過的地方留有乳白色膿汁的痕跡。死后尸體腐爛發黑。1.1.2 中腸型膿病病癥。發病蠶兒群體大小不勻,眠起不齊,食桑量減少或不食桑葉,發育遲緩,蠶體瘦小。后期體色失去光澤,呈白陶土色,胸部略透明,起蠶發病呈起縮癥狀。嚴重時排泄乳白色或微綠色軟糞,尾部常被乳白色或褐色黏稠狀稀糞附著,常離開桑葉在蠶座四周靜伏不動。此時撕開腹部皮膚,可見中腸腫脹,出現乳白色縮皺。1.1.3 病毒性軟化

    現代農村科技 2022年12期2022-03-22

  • 家蠶新品種蘇秀×春豐原種對人工飼料的適應性研究
    ,計算疏毛率。眠蠶體質量調查以10頭家蠶幼蟲為1組,稱量1組家蠶幼蟲的體質量后取平均值作為本組的眠蠶體質量,共稱量3組,再取平均值。分別測得AD+ML、ML中蘇秀、春豐各自的1齡、2齡、3齡、4齡眠蠶體質量和熟蠶體質量。分別隨機選取25粒雌繭和25粒雄繭,調查AD+ML和ML蠶繭的全繭量、繭層量,計算繭層率。成蟲交配4 h后拆對、產卵,24 h后調查產卵量。1.4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試驗所得數據用Excel軟件進行處理,用SPSS 19.0軟件對結果進行單

    中國蠶業 2022年1期2022-03-09

  • 淺談蠶病的綜合防治技術
    密不可分。當侵入蠶體的病源不斷繁殖到一定的數量后,蠶體被寄生部位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時,就會在蠶體外部表現出明顯的病癥。這時,蠶體已經發病到嚴重程度,且傳染性較強,這時再對病蠶進行處理,任何措施都難以起到效果。防治蠶病必須把重點放在“預防”上。飼養過程中的蠶病,往往多種疾病兼有,在多種場合也并非由單一因素作用造成。因此,要想有效控制蠶病危害,就必須在養蠶過程中嚴格貫徹“綜合防病、預防為主”的措施才能湊效,杜絕一切蠶病隱患,才能控制蠶病的發生幾率,實現批量蠶繭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5期2021-12-24

  • 秋季養蠶關鍵技術
    季氣溫變化大,在蠶體快速生長發育的同時,各種病源也在蠶體表面快速生長繁殖,導致蠶體發病率較高?;诖?,應加強秋季養蠶技術研究,為養繭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1 秋蠶飼養前消毒防病1.1 蠶室為保障秋蠶蠶繭豐收,在秋蠶飼養前需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有效降低秋蠶發病率。實際上,桑蠶飼養周期較短,大部分蠶區會運用“大蠶分養、小蠶共育”的飼養原則,切實提高秋蠶的質量和產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具體來講,大蠶可以直接利用蠶農現存用房完成秋蠶飼養;小蠶往往需要建造專

    鄉村科技 2021年15期2021-12-02

  • 家蠶僵病的發生與防控措施
    子的發芽率越高。蠶體從感染僵菌分生孢子到發病死亡的時間,一般情況下,1齡~2齡為1 d~2 d,3齡~5齡為2 d~5 d。當小蠶感染僵菌分生孢子時,如果不及時揀出隔離淘汰,小蠶不斷爬動就會相互傳染,導致大蠶、熟蠶時大暴發,嚴重的會導致整批蠶絕收[1]。2 僵病發生的蠶體癥狀蠶體感染僵菌分生孢子,發病初期無明顯病癥;發病中期,體色開始轉暗,食桑減少,行動緩慢;發病后期,蠶體上常出現油漬狀或針點狀病斑,少量口吐胃液,排泄軟糞[2]。剛死的蠶,頭胸向前伸出,蠶

    廣東蠶業 2021年9期2021-12-01

  • 柞蠶軟化病的種類、發生及防治措施
    。柞蠶患病死亡后蠶體軟化不變硬的蠶病統稱軟化病,嚴重影響柞蠶繭的產量和質量[1]。實際生產中,大多數的柞蠶從業者認為柞蠶軟化病是一種病害,實際柞蠶軟化病根據發病情況及病原分為4種:柞蠶吐白水軟化病、柞蠶空胴病、柞蠶細菌中毒性軟化病、柞蠶敗血病。本文對4種病害的病原、病癥、傳染規律及防治進行分析,以期為柞蠶實際生產中軟化病防治提供參考。1 柞蠶吐白水軟化病1.1 病原柞蠶吐白水軟化病的病原為非包涵體病毒(FV),電子顯微鏡下,形態為近球形的20面體,粒子大小

    北方蠶業 2021年4期2021-11-27

  • 桂蠶5號對人工飼料的適應性鑒定及1~3齡飼料育4~5齡桑葉育試驗
    沙、添食抗生素、蠶體蠶座消毒等均按照常規桑葉育要求執行。1.2.3 飼養環境條件 (1)溫度。人工飼料育期間,1~2齡均為30 ℃,3齡29 ℃,其中1~3齡飼料育4~5齡桑葉育試驗,眠中溫度降低2 ℃。4~5齡桑葉育溫度,4齡27 ℃,5齡前期26 ℃,5齡中后期25 ℃。(2)相對濕度。人工飼料育期間采用半封閉飼育,蠶座內的相對濕度95%左右,環境中的相對濕度80%~90%,其中1~3齡飼料育4~5齡桑葉育試驗,眠中相對濕度降至50%~60%。(3)光

    中國蠶業 2021年2期2021-06-24

  • 特殊性狀家蠶品種“萃華×春暉”通過河南省蠶桑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5齡幼蟲普斑,蠶體粗壯,腹足呈半透明淡綠色。催青經過11 d,全齡經過22~23 d,全繭量1.66~1.76 g,4齡起蠶蟲蛹率94.31%~96.89%,比對照品種“菁松×皓月”提高2.37個百分點,具有好養易繁,生命力強、產量高、繭絲品質好等優點?!拜腿A×春暉”在農村試養鑒定也一致反映其具有孵化齊一、好養、豐產、眠起整齊、食?;顫?、齡期經過短、上蔟整齊,蔟中病死蠶少、生命力強等優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品種蠶體中的1-脫氧野尻霉素含量比對照品種“菁

    蠶學通訊 2021年1期2021-03-27

  • 蠶病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
    病是由于細菌侵入蠶體導致的病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蠶病。主要與環境衛生和溫、濕度有關,在環境衛生條件不佳,高溫、多濕的情況下易滋生細菌并大量繁殖,導致蠶病細菌病的暴發。細菌病根據具體的發病形態可以分為細菌性敗血癥、細菌性中毒癥、細菌性胃腸病。一是細菌性敗血癥。該病剛開始表現為行動遲緩,隨后出現胸部腫脹、腹部萎縮,然后口吐液體,排軟糞,最后因痙攣抽搐而死。剛死的尸體是僵硬的,頭尾上翹,中間胸部鼓脹,整個身體呈弧狀,體色正常;死后十分鐘左右,身體舒展開,體色開始

    中國畜牧業 2021年24期2021-02-14

  • 家蠶膿病綜合防治技術
    大,眠起不整齊,蠶體生長緩慢,身形瘦小,蠶體失去光澤,下痢等常伴有帶白的粘糞或者白色的污液排出,發病時間較長。1.2.2 血液型膿病又稱水白肚、拖白水,病毒在蠶兒血球內寄生。其病癥為: 乳白色腫脹的環節,亂爬狂躁,皮膚易破,乳白色的濃汁流出,身體會萎縮而死,腥臭,有較強的感染力,發病速度快。2 膿病的綜合防治2.1 嚴格“三消”殺滅病原2.1.1 蠶前徹底消毒蠶前消毒在整個養蠶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蠶前消毒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必須全面細致的進行蠶室

    四川蠶業 2020年1期2020-12-16

  • 小蠶共育技術
    0)小蠶共育具有蠶體健壯、抗病性強、降低成本、便于技術指導、可解決當前勞力不足等優點,陸良縣目前小蠶商品化共育率不足20%,推廣商品化共育可顯著提升蠶桑產業規模效益。俗語說“養好小蠶七成收,”這是蠶農們長期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小蠶期蠶體的強健,直接決定了蠶繭的產量和質量。1 共育的優越性1.1 小蠶共育能有效的解決農村勞力緊缺問題目前,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中老年人,除了養蠶以外,還在附近打工(因陸良建筑業和蔬菜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小蠶共育一方

    云南農業 2020年10期2020-11-17

  • 家蠶新品種慶豐×正廣全齡人工飼料育生產試驗初報
    慶豐× 正廣的蠶體質量與公斤繭顆數飼養過程中,我們對試驗蠶品種慶豐×正廣正、反交和對照蠶品種優食一號反交的眠蠶體質量進行了調查。從表2可以看出,1眠蠶體質量慶豐×正廣正交和反交均為4.0 mg/頭,比優食一號反交的6.0 mg/頭低2.0 mg/頭,低了33.33%;但是從2眠開始慶豐×正廣正、反交的蠶體質量上升較快,發育到4眠時蠶體質量均超過了優食一號反交,其中熟蠶體質量慶豐×正廣正、反交分別為3 250.0 mg/頭和3 875.0 mg/頭,比優食

    中國蠶業 2020年2期2020-06-24

  • 兩廣二號一代雜交種小蠶人工飼料育與桑葉育對比試驗初報
    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并錯開塑料盒排濕(處理方法同1眠),使剩余的飼料和蠶座干燥,防止早起的家蠶取食剩余的飼料導致發育不齊。(2)桑葉育。采用塑料飼育盒上蓋薄膜防干育,1齡溫度為28~29 ℃、相對濕度為90%,2齡溫度為28 ℃、相對濕度為80%,3齡溫度為27 ℃、相對濕度為80%。實行一日二回育,即7:00、21:00各給桑1次,每齡眠、起各除沙1次,除沙時撿干凈網下的家蠶,防止人為減蠶。用葉標準1齡為2~3葉位,2齡為3~4葉位,3齡為5~

    中國蠶業 2020年1期2020-05-26

  • 東北地區桑蠶養殖小蠶共育技術
    形切葉,其大小以蠶體長度的2倍,見方為宜。給桑前先擴座勻座,使之分布均勻,齊一食桑,健康發育。給桑時可采用一撒、二勻、三補的方法,先四周后中間,大洞補給、小洞勻開,從手勢上先高后低,使葉子從手指縫中均勻的票落于蠶座上面,然后用鵝毛把四周向內掃齊。2.2.5 擴座與除沙 為適應蠶兒的生長發育,必須相應擴大蠶座面積,防止蠶頭分布不均勻,達到稀密適當,一齡期要求為一條蠶體見方就可以,每天擴、勻座各一次,盛食期前擴大到最大的蠶座面積,約1 m2左右;一齡蟻蠶期不除

    江西農業 2020年8期2020-02-12

  • 秋蠶期家蠶新品種菁松N×皓月N農村試養調查報告
    食前撒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各項技術處理方法相同。5齡后期見熟后添食蛻皮激素,采用方格蔟室外預掛上蔟營繭。1.4 調查內容調查試驗種與對照種齡期發育經過,稱量眠蠶蠶體質量和熟蠶蠶體質量;上蔟5d后,分別抽取樣繭3kg,調查蠶繭產量、公斤繭粒數、干殼量等,樣繭送農業部蠶桑產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鎮江)檢測絲質成績。2 調查分析2.1 齡期經過試驗種與對照種于2018年9月3日分發到小蠶共育室,徐希元戶于9月5日8:00收蟻,試驗種菁松N×皓月N于9月

    蠶桑茶葉通訊 2019年5期2019-11-27

  • 春蠶期菁松R×皓月小蠶人工飼料共育試驗報告
    醛粉(蠶用)進行蠶體蠶座消毒,每次除沙后,蠶室地面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水溶液進行消毒,5齡按照大蠶飼養要求添食滅蠶蠅預防蠅蛆危害;見熟蠶后,添食蛻皮激素,采用方格蔟室外預掛上蔟營繭。(2)菁松R×皓月1~3齡人工飼料育4~5齡桑葉育(以下簡稱菁松R×皓月飼育型式B),共飼養蠶種0.4盒,于2018年5月1日上午8:00紙包法收蟻,1~3齡人工飼料育在如東縣栟茶鎮陳灣村季彬共育室進行;4~5齡桑葉育在栟茶鎮竹園村馬建忠共育室進行,其他處理同菁松R×皓月

    中國蠶業 2019年3期2019-09-20

  • 蠶的膿病處理
    膿汁,病蠶死后,蠶體腐爛發黑。在小蠶期發病多見不眠蠶和起縮蠶;大蠶期發病多見高節蠶和膿蠶,在氣門周圍出現油漬狀斑;在蛹期發病體色暗黃無光澤,蛹體稍碰則溶爛,在惡臭氣味。防控措施:加強蠶室蠶具消毒杜絕垂直感染,做好桑園防蟲避免交叉感染,營造良好的蠶室溫濕度微氣候環境,采用合理的蠶座密度飼養,科學使用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及時撿出病蠶避免水平傳播。二、中腸型膿病本病病原為家蠶細胞質多角體病毒,屬呼腸孤病毒科細胞質多角體病毒屬,通過質型多角體傳播感染,病毒粒子

    農家之友 2019年8期2019-09-12

  • 秋蠶僵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退,行動不活潑,蠶體出現各種病斑,有的不出現病斑,剛死時蠶體柔軟,可以任意繞折,皮膚不易破,后蠶體逐漸僵硬,白僵呈桃紅色,2天后,蠶體遍布白毛和白粉。眠前發病,病蠶多呈半蛻皮或不蛻皮蠶。蠶感染白僵菌后7天內死亡,對于小蠶潛伏期短,死亡的比較快。二、秋蠶僵病發生原因分析秋蠶僵病的傳統途徑是接觸傳染和創傷傳染,僵菌孢子附著在幼蟲體壁上,在適宜的環境下,通過10小時的吸濕膨脹,芽管通過分泌酶的作用和壓力穿入蠶體皮膚內,在蠶的體液中大量繁殖使蠶病死發白,尸體僵硬。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8期2019-05-22

  • 蠶病早期診斷“八看”和防治“六字”法
    、原生動物等侵入蠶體并在蠶體內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過病蠶傳染給健康蠶。非傳染性蠶病是指由非病原如節肢動物的侵害、農藥中毒、機械創傷等引起的病害。在生產實踐中要想養好蠶,就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的關心蠶的一些動態和變化,及時發現蠶的群體和個體細微的變化情況,找到其發病的根源,采取適當對癥的防治措施,逐一的消除各種蠶病。1 蠶病早期診斷方法根據我們多年的養蠶經驗,蠶病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通過在飼養管理過程中的“八看”法,可及早發現蠶病、識別蠶病,從而及時防

    廣東蠶業 2019年4期2019-03-19

  • 春柞蠶稚蠶期低溫災害的影響及防范措施
    。在走訪農戶察看蠶體蠶座時發現,多數稚蠶靜伏不動,把握力較差,食葉不活潑,部分蠶兒出現頭胸下垂、口吐黑褐色胃液、尾部脫肛及排泄褐色稀糞等病癥。由于受夜間低溫影響,大部分稚蠶不食不動,體內營養消耗較大,接連數天忍饑挨餓導致大部分蠶兒死亡或后期蠶病大量發生。據調查統計,2018年全縣春柞蠶放養有70%以上的養蠶農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落地死亡蠶。2019年全縣春柞蠶放養有85%以上的養蠶農戶發生落地死亡蠶和細菌病蠶。只有四棵樹海拔較低的鄉村危害相對較輕,但損失的養

    蠶桑茶葉通訊 2019年6期2019-02-15

  • 主要蠶病的觀察與初步診斷1
    狀也有很大差異。蠶體受到病原體侵蝕感染后,會引起某些組織器官發生機能和形態上的病變,外觀上就表現在體態、行動、皮膚、食欲、發育等方面的變化。健康蠶身體比較結實,蠶體均勻,尾角上翹,眠起齊一,就眠時頭胸部昂起。而病蠶一般表現為:蠶體萎縮細小或皮膚松弛,頭胸纖瘦或胸背拱起、環節腫脹、胸部透明發黃、尾部縮小、尾角下垂、出現脫肛、封口等。因此,在養蠶過程中應加強蠶體觀察,以便及時發現蠶病,盡早防治,把蠶病消滅在萌芽狀態中,才能增加養蠶經濟效益。下面對一些主要蠶病的

    四川蠶業 2019年3期2019-02-13

  • 桂蠶5號人工飼料育試驗初報
    育相比,飼料育在蠶體質量大小、眠起整齊度等方面還略有差距,飼料配方營養不均衡,飼料成本較高,飼育環境溫濕度調節和養蠶設施要求較高以及缺乏適應人工飼料育家蠶品種等,都是導致人工飼料飼育家蠶沒有大面積推廣的因素[3-5]。家蠶人工飼料育可分為小蠶人工飼料育和全齡人工飼料育,全齡人工飼料育由于受飼料成本和養蠶設施條件的影響,現階段大面積推廣應用還有一定的難度。小蠶人工飼料育已經在我國多個地區進行中試,目前較適宜的方式是1~2齡(或1~3齡)人工飼料育,3~5齡(

    廣西蠶業 2019年4期2019-02-12

  • 小蠶共育一日二回育規范化操作技術探討
    、高效、節本以及蠶體發育齊一、健壯等優點,是極具推廣價值的養蠶新技術。近年來我們通過生產實踐,不斷總結摸索出一套小蠶一日二回共育技術,現以江西省修水縣春季目前當家品種“菁松×皓月”張種卵量3.2萬粒為例介紹如下,僅供參考。1 技術要求1.1 共育技術模式主要介紹“小蠶保鮮覆蓋一日二回共育技術”[1],一齡蠶用打孔薄膜上蓋下墊,二齡、三齡只蓋不墊,各齡眠中降溫1℃~2 ℃,保持蠶座安靜和室內光線均勻。飼育中按標準調節溫濕度,每次給桑后上下、左右調匾,達到春期

    中國纖檢 2018年11期2018-12-06

  • 飼養家蠶幾種常見病蟲害的識別和防治
    小蠶共育室拿來的蠶體質要好;同時消毒不徹底也易引起病原體感染,從而導致病蟲害的發生,嚴重影響蠶繭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學會識別和防治家蠶常見病蟲害的方法,對發展桑蠶產業、增加經濟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2 病害分類及預防措施2.1 病害分類2.1.1 核型多角體病這種蠶病又被稱為血液型膿病,主要發生在春蠶期和晚秋的蠶期。癥狀及識別方法:由于這種病發生的時期不同,因此其病癥也會有所差異。如果發生在眠前則會表現為不眠,如果在各齡生長時期發現有環節腫脹的現象,且上蔟的

    綠色科技 2018年21期2018-11-29

  • 關于毛腳繭判定方法的探討
    15條)中規定“蠶體正常未化蛹或尚在吐絲的蠶繭”。毛腳繭無論在鮮繭收購、存放、加工(烘制干繭),還是干繭加工(繅絲)、存貯等過程中都存在損害繭質的危害和隱患?!独O絲質量監督管理辦法》(質檢總局令第43號)第三章《繭絲經營者的質量義務》中明確規定“不得收購毛腳繭、過潮繭、統繭等有嚴重質量問題的蠶繭”。但是,近年來,通過專業纖檢機構的蠶繭收購檢查和桑蠶干繭公證檢驗發現,毛腳繭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普遍,而且,隨著蠶品種、飼養方式、收購形式以及繭絲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

    中國纖檢 2018年11期2018-11-12

  • 秋蠶僵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由真菌引起的一種蠶體傳染病,對桑蠶養殖的危害極大,養蠶場(戶)必須高度重視。1.僵病種類(1)白僵病 白僵病是以白僵菌分生孢子,通過空氣、桑葉等媒介附著于蠶體表面,然后鉆入蠶體內部進行寄生的一種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和創傷傳染,尤以接觸傳染為主。該菌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4~28℃,如果環境溫度超過28℃,分生孢子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或不能發芽;該菌適宜生長濕度為95%~98%,如果環境濕度超過98%,分生孢子就不能發芽。分生孢子在發芽時,可形成芽管穿入蠶體

    新農村(浙江) 2018年9期2018-10-08

  • 秋季養蠶技術的要點分析
    發育速度很快,但蠶體小,占用蠶座面積少,為了充分利用蠶室且節約升溫材料降低養蠶成本,在蠶進入中蠶期后將大蠶室蠶臺的任意一排,用塑料薄膜從蠶室頂部到地面拉平上下固定,形成蠶臺間隔斷,在方便處留一活動臨時進出門,成為室中室,隨著蠶座面積的逐步增加,可將塑料薄膜隔斷移動到第2排蠶臺邊通道間,依次進行直至進入大蠶期。這樣就解決了小蠶領回后突然進入大蠶室溫濕度難以升至標準溫濕度的難題。蠶飼養量最大、飼養批次最多的時期為秋季,此階段溫度比較高,桑葉的質量不高,病源繁殖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15期2018-07-25

  • 淺談蠶常見病的防治技術
    傳播和入侵到健康蠶體呢?大體上由三個相連接的階段組成:病源體從害病蠶體中脫出→停留在外界環境中侵入→健康蠶體。3、病源體的傳染途徑病源體的傳染途徑主要有四種:(1)經口傳染:被蠶兒經口食下,引起蠶病發生,這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2)創傷傳染,是蠶兒體皮受破損,被病菌侵入體內,引起發病。(3)接觸傳染,有些病源體,能直接穿過皮膚進入體內寄生致病,如僵病孢子及多化性蠅蛆產卵于蠶體皮膚上。(4)胚種傳染,就是通過卵傳染給下一代。二、各種常見蠶病的癥狀及治療1、血

    農民致富之友 2018年11期2018-06-28

  • 桑蠶原種繭死蛹的發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的條件致病菌,在蠶體生理代謝紊亂條件下,引起蠶蛹大批死亡。二、防止方法(一)合理控制環境,順應蛹體生理代謝蛹期是幼蟲到成蟲的過渡時期,特別是桑蠶吐絲終了到蠶蛹復眼著色這一階段,是體內組織解離與新生的重大生理轉折時期。這時的環境因素,對健蛹率、發蛾率、產卵質量和次代蠶的強健性,較蠶期有更加顯著而直接的影響。如果保蛹不當,就容易造成死蛹、死蛾和死卵。蛹期適溫范圍在22~25 ℃,應以24 ℃為中心溫度,防止蠶蛹接觸27 ℃以上的高溫和21 ℃以下的低溫。要求室

    河南農業 2018年8期2018-01-17

  • 河南省家蠶制種量降低的原因與防治措施
    別和蛹體保護期,蠶體接觸僵菌孢子,在適宜的生長發育環境條件下多發僵病蛹。主要原因是蠶室、蠶具、蠶座未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僵菌孢子到處飛揚,接觸蠶體、蛹體就會致病和在削繭、雌雄鑒別時,僵蛹和健蛹相互接觸,僵病就會繼續發展蔓延。蠶蛹發病輕者,降低制種量;發病重者,可導致制種失敗。二、蛹期發生死蛹的預防措施的病原污染其他好蛹。(二)精心操作,減少蛹體創傷制種時多以手工操作,蛹體接觸人的機會較多,因此操作時需要小心,要確保蛹體不受傷。適時采繭,在適宜溫度下,60~7

    河南農業 2017年6期2017-06-22

  • 家蠶病毒病癥狀及其防治
    氣干燥的環境下,蠶體代謝快,消耗體能大,桑葉易脫水,造成蠶體營養不良,體質下降易感染病毒??;在氣溫高,濕度大的環境中,蠶座悶熱潮濕,桑葉含水多,導致蠶體營養失調,抵抗力下降,造成病毒感染;溫度低,蠶兒齡期增長,感染機會增加;除沙操作不當、蠶座過密容易造成蠶體皮膚破裂、相互抓傷,餉食過早,葉片過老容易造成蠶兒口器損傷,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創傷)都能夠造成創傷傳染,引發病毒病的發生。2 發病癥狀2.1 一般癥狀。體軀腫脹、體色乳白、狂躁爬行、皮破流膿,狂躁爬行至

    現代農村科技 2016年22期2017-01-06

  • 家蠶1-脫氧野尻霉素含量與體內糖苷酶活性的相關性
    分析了不同品種家蠶體內DNJ含量并研究其與蠶體內糖苷酶的關系。選擇了25 個不同的家蠶品種,用相同條件的桑葉飼喂不同品種的家蠶,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不同品種蠶體DNJ含量并研究其與體內蔗糖酶、乳糖酶及淀粉酶3 種糖苷酶活性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不同品種家蠶體內DNJ含量差異顯著,DNJ含量最高種是最低種的7 倍,蠶體DNJ含量與體內的蔗糖酶、乳糖酶等二糖酶活力成顯著負相關,與淀粉酶的活力相關性相對較弱。家蠶;1-脫氧野尻霉素;糖苷酶;相關性陳紅

    食品科學 2016年15期2016-11-14

  • 淺談蠶病的識別及防治
    、原生動物等侵入蠶體并在蠶體內增殖而引起的病害,并可通過病蠶傳染給健康蠶。非傳染性蠶病是指由非病原,如節肢動物的侵害、農藥中毒、機械創傷等引起的病害。生產上由于對各種蠶病認識不清,找不到發生的原因,造成工作的被動,為了減少蠶病發生,提早采取預防措施,本文就我省主要的蠶病識別和相應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紹。1 蠶病的傳染1.1蠶病傳染的條件傳染性蠶病的發生要有以下條件:一是必須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二是通過特定的傳染途徑侵入蠶體,有特定的寄生部位及排出路線;三是具備

    四川蠶業 2016年2期2016-11-08

  • 柞蠶小蠶簡易大棚飼育技術
    水分,有利于防止蠶體虛弱,避免后期發病。(三)給葉給葉時將條葉按一個方向排放,并與上一次呈井形,根據食葉情況給葉,不能太多太少。太多造成蠶座厚濕度大,下面容易藏匿小蠶,發育不齊,誘發蠶??;太少造成蠶兒饑餓,蠶體瘦小虛弱。(四)擴座每次喂葉前適當擴大蠶座,在蠶兒一眠前1d將兩飼育坑擴至4/5。(五)蠶體蠶座消毒一般每隔2d消毒1次,在給葉前進行??蛇x用新鮮石灰粉或防病1號在蠶體蠶座上均勻撒布,10~15min后給葉飼養。如果蠶座較濕,應當撒新鮮石灰粉,確保蠶

    河南農業 2016年10期2016-10-24

  • 種繭期死蛹的發生與防止措施
    發生的原因1.1蠶體虛弱因蠶體虛弱,抗病力差引發死蛹,一是蠶種本身的問題;二是大蠶后期食用偏施氮肥的桑葉,或成熟度不夠、日照不充足、輕度污染(如農藥、廢氣廢煙)、發熱變質等不良桑葉,導致蠶體虛弱,降低了抗病能力,增加了對病原菌的感受性而引發后期死蛹。1.2創傷后的病原菌感染如果在上蔟、采繭、運輸、削繭、鑒蛹及攤蛹放置等環節,技術處理操作粗放,容易造成熟蠶與蛹體的創傷,感染病原菌發病死亡。尤其是在削繭后蠶蛹的保護過程中,因蛹體裸露,容易接觸病原,受到傷害,還

    四川蠶業 2016年1期2016-04-05

  • 養蠶消毒防病技術
    好對蠶室、蠶具、蠶體及桑葉的消毒防病工作,針對永勝縣近幾年來所發生的蠶病,要想一次消毒就能把病原體殺死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我們在整個養蠶環節中全面、徹底地進行消毒,才能防止蠶病的發生。1 養蠶前消毒養蠶前的消毒就是把存活在蠶室、蠶具及環境中的病原體殺滅于養蠶之前,克服“消毒無用、麻痹輕敵”的思想,認真做好消毒防病關,奪取蠶繭豐收。消毒步驟如下:1.1 打掃清洗。將蠶具搬出蠶室后,把室內外全面打掃干凈,用清水沖洗,泥土地面還要刮去一層表土,垃圾、泥土要運往遠

    現代農村科技 2016年20期2016-03-28

  • 不良桑葉對家蠶的影響及處理
    對蠶的危害,保證蠶體健壯。1另類物質附著的不良桑葉1.1煤灰葉1.2泥葉原因:低干桑和無干密植桑的枝條中小部桑葉及臨近公路的桑園。影響:由于蠶避食,導致食桑不足,嚴重影響蠶體健康和產繭量。處理:提高主干高度或間種低干農作物。泥葉用清水洗凈后方能使用。1.3農藥附著葉原因:被農藥污染或未過農藥殘效期的桑葉。影響:導致農藥中毒。處理:①劃片分區用藥,選用殘效期短的農藥品種。②殘效期未過的,堅決不用,已過殘效期的桑葉也要先試喂,后再大批采葉喂蠶。③注意用藥時間和

    蠶桑茶葉通訊 2016年2期2016-03-28

  • 淺談白僵病防治技術
    ,舉動呆滯,有時蠶體上出現褐色小圓斑,臨死前頭胸部向前伸出,平伏于蠶座中死去。初死時蠶體柔軟有彈性,不久逐漸變硬,大多出現桃紅色,過1~2天,先在氣門、節間膜處生出白色菌絲,以后全身長滿白毛和白粉,這就是菌絲。2 發病原理由白僵菌引起,分生孢子球形、白色,在自然條件下可活1~2年。3 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接觸傳染,其次是創傷傳染。不同品種對白僵病的抵抗力也有差異。4 發病規律病菌分生孢子附著在蠶室、蠶具、蠶沙,舊簇上,或飛散在空氣中,可以借風力或人為接觸而傳

    江蘇蠶業 2015年2期2015-04-16

  • 原蠶共育中弱小蠶和鉆沙蠶發生原因及對策
    用葉老嫩不勻,使蠶體虛弱現在原蠶小蠶共育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蠶種場內共育至3齡起蠶餉食,起除后用專車運送到原蠶點進行發放,桑葉來源為場部桑園提供;另一種是在原蠶點選擇符合共育條件的共育戶集中共育,桑葉來源為各原蠶戶根據所飼養的原蠶蟻量分戶投取桑葉,一般情況下以后者居多。原蠶小蠶共育收蟻用葉由原蠶戶在自有桑園擇優采葉,原蠶戶常常認為毛蠶即剛孵化出的蟻蠶口器嫩,采摘的桑葉多為第二位葉,嫩黃色,桑葉水分含量高,但是蛋白質含量低,蠶食下這種嫩桑葉,蠶體較虛弱,容易

    四川蠶業 2015年3期2015-04-03

  • 養蠶眠起處理方法
    。1齡在盛食后期蠶體開始發亮緊張,有部分蠶身上粘有蠶糞粒,體軀縮短,體色呈炒米色時可加眠網;2齡有半數蠶兒身體緊張發亮,食桑行動呆滯時可加眠網;3齡在大部分蠶體壁緊張,并有個別將眠蠶時可加眠網;4齡蠶就眠俗稱大眠,見眠到眠定時間長,不易整齊,加眠網可適當偏遲。2.飽食就眠。眠除后,在蠶兒就眠前要充分飽食,用桑必須新鮮良好,切桑要細,給桑間隔時間稍微縮短,務使飽食就眠。3.及時提青分批。在絕大部分蠶就眠后,即可止桑,為促使眠中蠶座干燥,在蠶座上撒新鮮石灰粉,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14年5期2015-03-23

  • 家蠶5 齡期接觸高溫對蠶體和繭質的影響
    ,生長速度加快,蠶體變輕,抗病力減弱,全繭量、繭層量和繭層率降低等綜合經濟效益所受的影響,筆者進行了試驗性探討。1 材料和方法試驗蠶品種:菁松×皓月。試驗方法:2014年4月27日開始催青,5月6日8 時收蟻,1 ~4 齡蠶兒采用電器化圍臺飼育和普通飼育。5 齡蠶采用規范化蠶室飼育,簡易蠶室和室外大棚飼育三種形式,并且分前期(5 齡第1 ~3日),中期(5 齡第4 ~6日),后期(5 齡7 ~8日)三個不同時期,每個時期每天分別設23℃標準溫度(標準區采用

    蠶桑茶葉通訊 2015年1期2015-01-28

  • 家蠶品種——華康1號
    齊一,食桑旺盛,蠶體較為粗大,普斑,繭形大而勻正,繭色白,縮皺中。該品種在貴州、云南、陜西、四川等省蠶區的農村飼養,表現強健、好養,尤其對家蠶血液型膿病具有高度抵抗性。在四川省資中縣2年3季的平均成績為:繭絲長1077米,解舒率85%,解舒絲長915米,萬頭產繭量21.07千克,萬頭產絲量4.79千克。該品種為春、秋兼用品種,稚蠶期飼育溫度不宜太高,第1~2齡保持27~28℃,第3齡26~27℃,第4齡25~26℃,第5齡23~25℃,并加強通風換氣,防止

    農家顧問 2014年5期2014-06-26

  • 加強蠶體蠶座消毒減少蠶病發生
    ”??葱Q兒:健康蠶體色青白、蠶體勻整、尾角翹起,蠶糞墨綠色、呈六角狀。用手摸:蠶體結實,有彈性為健康蠶。聽蠶食桑聲音大為健康蠶。嗅蠶房:氣味正常,有桑葉香味無異味為健康。三、正確診斷蠶體色乳白、體軀腫脹、血液乳白色呈濃汁為血液型膿??;胸部透明、蠶糞帶乳白色粘液,中腸后半部有乳白色橫紋為中腸型膿??;尸體頭部向前伸出,手觸略有彈性,不久變僵為僵病。四、應急措施1.傳染性蠶病 立即選出病蠶及時淘汰;喂給優良新鮮桑葉,精心飼養;可用新鮮石灰粉和漂白粉對成含有效氯為

    四川農業科技 2013年9期2013-04-08

  • 養蠶生產中血液型膿病發生原因分析與防控措施
    劑使用不到位,如蠶體蠶座不撒石灰、蠶室蠶具、儲桑室不定期用漂白粉液消毒等是誘發家蠶血液型膿病的根本原因。1.2 飼養管理不好,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飼養技術差,管理不規范,操作粗放,造成蠶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誘發膿病。蠶座飼養過密,蠶體相互間抓傷;眠起處理不好,3 齡止桑時不及時提青分批,大小蠶混養,蠶座不衛生造成二次感染;蠶座整理不好,稀密調節不勻,給桑不均勻,弱小蠶增多。1.3 桑園管理不良,葉質差桑園施肥不合理,桑葉質量差;桑園病蟲害嚴重,田間蟲口基數

    蠶桑茶葉通訊 2013年3期2013-03-31

  • 家蠶幼蟲體中1-脫氧野尻霉素含量的變化
    DNJ的含量,雌蠶體為0.32%,雄蠶體為0.48%(表1)。結果顯示不同性別蠶體中DNJ的含量存在差異,雄蠶體的高于雌蠶體,此結果與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7]相一致。表1 不同性別家蠶幼蟲體中的DNJ含量Table 1 The quantity of DNJ in different sex silkworm larva2.2 不同季節飼養家蠶幼蟲體中DNJ含量的差異調查不同季節用相同技術標準與桑葉飼養的秋豐×白玉5齡第3 d幼蟲體中DNJ的含量,結果如表

    蠶桑通報 2013年3期2013-01-03

  • 傳染性蠶病的早期診斷及防治措施
    強飼養管理,增強蠶體抗病力等措施外,還應加強觀察,及時診斷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蠶病蔓延傳染,減少損失。1 傳染性蠶病早期視診1.1 各齡眠蠶頭胸昂起為健蠶,否則為蠶病早期。1.2 尾角斜直為健蠶,向后倒示蠶病早期。1.3 用手提一條蠶,腹腳緊縮示健蠶,否則為病蠶。1.4 用手背接觸壯蠶體壁,有涼感示健蠶,有微熱感示病蠶。1.5 壯蠶期用手指捏蠶體,體壁緊張而有彈性為健蠶,體壁松馳,柔軟者為病蠶。1.6 用手捏蠶糞,粘手和糞色異常為病蠶。2 發生蠶病及時處理2

    四川蠶業 2012年3期2012-08-15

  • 確保桑葉質量的措施
    葉,蠶的食下率和蠶體重量增長率明顯下降,與新鮮桑葉喂蠶比較,失水10%的萎凋葉少吃6.5%,蠶體重量增長率減少11.9%;失水20%的萎凋葉少吃6.7%,蠶體重量增長率減少20.5%;失水30%的萎凋葉少吃17%,蠶體重量增長率減少26.4%。若長時間飼喂失水桑葉,蠶體勢必趨于衰弱,甚至不能結繭。所以要使采下的桑葉保持新鮮,應從采、運、貯和給桑等各個關鍵技術環節入手。1 采葉根據桑樹水分生理方面的研究,桑樹蒸騰作用的強弱主要受溫度、濕度和土壤水分等因素的影

    云南農業科技 2012年2期2012-07-30

  • 幾種常見蠶病的防治(下)
    過蠶具、桑葉接觸蠶體進行傳播的。養蠶前用“402”藥劑噴灑消毒或用硫磺熏煙消毒,蟻蠶和各齡起蠶餉食前必須用防病1號等進行蠶體蠶座預防消毒;一旦發現癥狀,及時揀出病蠶,集中燒毀,并堅持每次給桑前用防病1號、防僵粉進行1次蠶體消毒;注意通風換氣、降溫排濕,蠶座內勤撒焦糠、漂白粉、石灰和防僵粉等干燥材料;在高溫燥熱天氣要降溫排濕,如桑葉水分不足,還可用氯霉素1000倍液拌葉添食,以補充蠶體水分。五、白僵病白僵病是一種真菌病,其孢子只要有適當的溫濕度,便會發芽鉆入

    湖南農業 2012年7期2012-04-08

  • 蠶期眠起處理的關鍵技術
    1齡蠶在盛食期后蠶體轉蠟黃色,體軀縮短,胸部膨大透明,少數蠶體沾有蠶糞時加眠網較合適;二三齡蠶在體色轉呈乳白色,體皮緊張發亮,蠶體縮短略呈透明的在眠蠶出現時就可加眠網;在4齡,發現蠶座上有二三條眠蠶時,可撒上糠灰或鮮石灰粉,然后加眠網,待蠶兒全部爬上后即可進行眠除沙。原則上,小蠶期下眠網宜提早,大蠶期下網宜偏遲。2.適當提青分批 在就眠不齊的情況下,做好提青分批工作,能夠有效地預防蠶病、提高上蔟的整齊度、控制蠶病傳染。具體方法為:進行眠除后再給桑一二次,如

    湖南農業 2012年8期2012-04-08

  • 石灰防治蠶病的作用
    用。2.2.2 蠶體蠶座的消毒蠶皮膚表面有幾丁質能抵抗石灰的堿性。在養蠶生產中,蠶箔中不可避免地有水分存在,石灰粉能吸收水分。這樣,一則氫氧化鈣鈣化更完全,更能有效殺滅血液型膿病、病毒性軟化病等病原物;二則使蠶座干燥不利于僵病孢子發芽,僵病不易發生;三則由于病毒病和僵病不易發生,自然就使細菌病的病原物被遏制,收到一舉三得的效果。3 配制比例及使用方法3.1 用于粉刷蠶室配制成20%的石灰漿,充分攪拌,粉刷墻壁,不留死角。3.2 用于浸泡蠶具使用方法:先將生

    蠶桑茶葉通訊 2012年6期2012-04-01

  • 蠶中毒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等有毒氣體會引起蠶體慢性中毒。中毒蠶食欲不振,發育緩慢,體色污濁,逐漸萎縮死亡。防治措施:新植桑園,應遠離排放“三廢”的工廠,以防有害氣體對桑園的影響;不用污染有毒氣體的桑葉喂蠶,防止蠶食后中毒。3 農藥中毒一是接觸農藥中毒;二是吸入農藥中毒;三是采食受農藥污染的桑葉中毒。中毒蠶到處亂爬,蠶體痙攣萎縮,大量吐液,有的排泄連珠糞、脫肛等。嚴重中毒者很快死亡,輕度中毒蠶尚有復蘇可能。5齡中后期微量中毒蠶,當時無明顯癥狀,但上蔟后,往往成為不結繭蠶。防治措施:農

    蠶桑茶葉通訊 2010年2期2010-12-04

  • 淺談家蠶蠅蛆病的綜合防治
    幼蟲 (蛆)寄生蠶體而引起的蠶病。蠶蛆蠅為害家蠶時間很長,范圍較廣,一般從每年的 5~10月幾乎每個蠶期都有為害。近年來,由于氣候變暖,春季蠅蛆病的發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夏、秋季發病率較高。據調查我區蠅蛆病危害率達 20%以上,個別季節可高達 40%,嚴重制約了蠶繭單產提高、質量上升,影響了蠶農栽桑養蠶效益和積極性。因此,應加強綜合防治,采取相應措施。1 蠶蛆蠅的生活史和主要習性1.1 化性蠶蛆蠅每年發生的代數隨氣溫不同而異。通常我區一年可羽化 7~

    四川蠶業 2010年3期2010-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