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彥遠

  • 張彥遠“經營位置”
    310000)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而完備的繪畫藝術通史,所闡述的中國藝術論與繪畫論對后世影響深刻,且涉及的繪畫相關史料極廣。當時雖以人物畫為主流,但對山水畫張彥遠在其中提出了一些見地,并繼承了顧愷之的“形神”觀,且對謝赫“六法”有進一步闡述?!稓v代名畫記》中也展現張彥遠的藝術觀,而“經營位置”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中有正面提及,即:“至于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盵1]17他認為“經營位置”可統領畫面。一、“經營位置”之本義(一)“

    大眾文藝 2023年23期2024-01-31

  • “意境論”在晚唐五代山水畫中的美學詮釋
    山水畫;美學;張彥遠;荊浩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頂峰時期,意境也在此時的古典詩歌理論基礎上成為重要的美學范疇,代表著屬于主觀范疇的“意”與屬于客觀范疇的“境”的結合。它令人回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生于意外的同時又蘊于象內。筆者考慮到中國傳統藝術形態相互滲透和共生的特點,從繪畫史的局限中躍出,以美學視角審視此議題,可為我們展現出更加寬廣的思維空間。意境不僅對我國古典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在晚唐五代時期促進了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9期2023-11-20

  • 張懷作《畫斷》考辨
    視的重要論述。張彥遠纂集《法書要錄》,收入張懷瓘《書斷》《文字論》《書議》《書估》《二王等書錄》等篇,《歷代名畫記》一書也多次提到張懷瓘。據傳,張懷瓘不僅著有《書斷》,還有《畫斷》一篇。正像張彥遠所言“書畫用筆同法”[1]23,“識書人多識畫”[1]33,《畫斷》雖佚,但張懷瓘作《畫斷》的說法說明張懷瓘在書論之外,還兼通畫論。然而,筆者考察《畫斷》一文的著錄、佚文以及《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益州名畫錄》對張懷瓘論畫的引用,認為張懷瓘未必有像《書斷》一

    美育學刊 2023年5期2023-10-15

  • 從《歷代名畫記》看現代中國風插圖
    學史,晚唐時期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可謂是開創了編寫繪畫通史的完備體例。在唐代以前還沒有一部系統的繪畫美學著作,有關繪畫的美學理論、美學思想都只是以散論的形式出現的,直到張彥遠才填補了這個空白。作為思想家和美學家的張彥遠,總結了唐以前有關畫史、畫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美學觀,系統的構建了新的審美理想,結合具體的審美對象,從民族審美心理出發,為后世的美學思想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史學資料和深層的文化價值。而書中對繪畫理論、繪畫本質的闡述,對現代中國風插圖創作具

    民族文匯 2022年41期2022-07-09

  • 道法自然對繪畫品鑒中“逸品”的影響
    繼朱景玄之后,張彥遠著《歷代名畫記》,他將繪畫分為“自然、神、妙、精、謹細”五等,“自然”居五等首位,對五等論述說:“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為病也而為謹細?!本推湔Z義結構而言,此段文字實套用自《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就其哲學內涵而言,“自然”是一個源于老莊的哲學概念。老子論道經常將“道”與“自然”聯系在一起,其關于“自然”的論述有“道法自然”“希言自然”“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核心的意思是“自然而然”

    書畫世界 2022年5期2022-06-30

  • 鑒藏文化中的戀物情結
    會藝術博物館藏張彥遠(815-907),字愛賓,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縣)人,唐代畫家、繪畫理論家,出生于書香之家,世代喜好書畫藝術實踐和鑒藏。而他用力最勤、篤愛成癖的,是在書畫鑒藏及書畫理論、書畫史的著述方面。他自云:“余自弱年鳩集遺失,鑒玩裝理,晝夜精勤。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芍抡弑刎洷忠?,減糲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愛好愈篤,近于成癖……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闭鎸嵉胤从吵鏊麑嬎囆g的熱

    老年教育 2022年2期2022-02-27

  • 淺析《歷代名畫記》及其“政教”觀
    名畫記》中得到張彥遠的鼓吹。本文首先分析了《歷代名畫記》的孕育過程,隨后論證了其成書的歷史必然性,最后著重論述與分析了《歷代名畫記》的“政教”觀。一、《歷代名畫記》的孕育過程張彥遠出生于唐代河東道(治蒲州,今山西永濟市),出身三代宰輔的名門望族。他的高祖、曾祖父和祖父都曾位居相位,位高權重。當時的文人士大夫都有相近的興趣愛好,都比較喜歡書法,并以寫書法為樂,充滿閑情雅致。談及對張彥遠的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人,便不得不提及他的祖父與父親?!敖煺叱唷?,張彥遠自小

    書畫世界 2022年12期2022-02-26

  • 美術史研究的幾個層面 ——以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為例
    我們可以以晚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這部美術史可以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稓v代名畫記》是一部十分完備而杰出的美術史著作,這幾乎是學術界的共識。它編纂的畫史時間跨度包括了從書畫的原始起源一直到中晚唐(會昌元年)的整個發展歷程;它編纂的體裁對象,既有繪畫又有書法,既有雕塑(楊惠之)又有建筑(如長安的寺觀,并對當時壁畫所處的空間環境進行了整體考察)。從這種意義上講,稱《歷代名畫記》為美術史的百科全書,是畫史中的《史記》(采用了記傳或

    中國書畫 2021年9期2021-12-01

  • 《歷代名畫記》
    鍵詞:拓寫? 張彥遠? 繪畫材料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9-0034-03拓寫書面解釋就須從拓畫和寫這兩個詞語上進行分析。拓畫,從技法上來描述就是用透明性比較好的紙張,蒙在要復制的畫作上面,勾勒出原畫的輪廓,所勾勒出來的稿件就叫做拓稿,在拓稿上再上色,墨完成稿子。中國畫起源古代,最開始是象形文字,文與畫在最初是無異的?!稓v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提到“書畫同體而未分”,從此“書畫同源”說就此開始,

    藝術評鑒 2021年19期2021-10-29

  • 論《歷代名畫記》的品評標準
    摘? 要: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撰寫了從遠古到唐會昌時期共三百多位畫家的小傳,他提出“論六法”“別五品”“分三古”概念,并由此建立“氣韻生動、骨法用筆”“自然、神、妙、精、謹細”“上古、中古、下古”等一系列品評標準。張彥遠建立的完整而有效的繪畫品評系統,是藝術批評語言在唐代成熟的標志。與此同時,他在寫作過程中流露出的“崇尚自然”的審美趣味,對宋代以寫意為主的藝術風格以及平淡天真的審美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關鍵詞:張彥遠;氣韻;用筆;自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

    美與時代·下 2021年3期2021-05-27

  • 從“逸韻”到“逸格”*
    繪畫史之父的唐張彥遠(815—876),7有關張彥遠生卒年代,見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第85頁。在他“畫史之祖亦為畫史中最良之書”的《歷代名畫記》中,討論了他的前輩有關畫論的幾乎所有問題,并且給他之后的論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論題材。張彥遠首先面對的畫論傳統便是謝赫“六法”。對此,張彥遠作了影響至今的仂語化轉述: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曰應物象形,四曰隨類賦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模移寫。8[唐]張彥遠

    新美術 2021年2期2021-04-17

  • 張彥遠“書畫同體”“同法”命題再探
    授、博士生導師張彥遠(815—875,字愛賓,山西永濟縣人)是晚唐杰出的美術史論家。他編輯的《法書要錄》十卷,收錄自東漢到中晚唐時期的諸家的書法論著??梢娝麑ㄊ氛摰年P注。據《法書要錄》序中所言,張彥遠的曾祖“少稟師訓,妙合鐘張,尺牘尤為合作”;祖父“幼學元?!?,后來“跡類子敬”,進而“乃同逸少”;“書體三變,為時所稱”,父親也是“少耽墨妙,備盡楷?!?。其家學淵源顯然為張彥遠編纂書法著述提供了良好的學術背景。不止如此,張彥遠還撰寫了一部劃時代的美術史論宏

    中國書畫 2020年1期2020-12-24

  • 陸探微生卒年考辯
    曹掾。⑧(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六,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代鄖陽原刊畫苑本1574-1575年版,第2頁。又參考(唐)張彥遠著、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卷六,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第128頁。前輩學者皆以為《宋書》中有陸探微傳。林樹中先生說:“《宋書》原有《陸探微傳》?!备鶕麑@句話的理解,我們可以推斷其斷句與俞劍華先生注釋《歷代名畫記》時的斷句差不多,俞先生斷為:“見《宋書·陸探微傳》云:司徒左曹掾?!盵2]128孫祖白先生《歷代名畫記

    藝術探索 2020年2期2020-12-08

  • 《歷代名畫記》繪畫功能論與儒家思想的聯系
    史專著,為唐代張彥遠著,成書于大中元年(847)。在《歷代名畫記》第一卷《敘畫之源流》中,論述了繪畫的功能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總結,概括出張彥遠的繪畫功能論,包括“存形”、“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以及“怡情悅性”四個方面,并探討儒家思想對張彥遠繪畫功能論影響與張彥遠對儒家思想的運用。一、《歷代名畫記》的繪畫功能論(一)、“存形”功能張彥遠在第一卷《敘畫之源流》中引用了許多關于“畫”的定義的論述,如《廣雅》的“畫,類也”,也就是描繪類似的形物;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43期2020-10-29

  • 淺析唐代畫論家張彥遠
    張彥遠,字愛賓,唐代畫論家,書論家,河東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人。生于公元813年左右,卒于公元879年左右,出身官宦世家,是盛唐時代宰相張嘉貞、張延賞、張宏靖的后代。咸通三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874)任大理寺卿。他的著作有《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此外還有《彩筏詩集》和《閑居受用》,只可惜這兩本書都已失傳。張彥遠家世代好尚書法、繪畫,自高曾祖起便刻意收集歷代書畫名跡,家藏極富,他頗承家傳,見多識廣而又勤奮好學,學問淵博,善書畫,他在《法書要錄》里曾謙

    國畫家 2020年3期2020-09-23

  • 細說“不刊之論”
    學者所宗。按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稱:“北齊曹仲達者,本曹國人,最推工畫梵像,是為曹。謂唐吳道子曰吳。吳之筆,其勢圓轉,而衣服飄舉;曹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庇职词裆曙@《廣畫新集》,言曹曰:“昔竺干有康僧會者,初入吳,設像行道,時曹不興見西國佛畫儀范寫之,故天下盛傳曹也?!庇盅詤钦?,起于宋之吳暕之作,故號吳也。且南齊謝赫云:“不興之跡,代不復見,惟秘閣一龍頭而已。觀其風骨,擅名不虛。吳暕之說,聲微跡曖,世不復傳

    初中生學習指導·提升版 2020年8期2020-09-10

  • 品讀《歷代名畫記》
    程天姿張彥遠所撰的《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完整的關于繪畫藝術的通史著作。全書內容涉及對繪畫歷史的發展的評述與繪畫理論的闡述、有關鑒識收藏方向的敘述和遠古時代到唐代武宗會昌元年中畫家傳記及相關資料的整理。其因其內容豐富、體制完備,在中國繪畫史學的發展中,具有無可比擬的承前啟后的里程碑的意義。一、張彥遠人生經歷張彥遠,出生于元和十年前后,字愛賓,河東人。善于書法和繪畫,喜作八分書,著有《法書要錄》十卷、《歷代名畫記》十卷、《閑居受用》等?!稓v代名畫記》問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8期2020-09-10

  • 從描寫到書寫:張彥遠“疏密二體”用筆考
    210013)張彥遠(815—907 年)所著《歷代名畫記》被余紹宋譽為“畫史之祖”,更是我國古代以賞鑒著史的典范之作。在該書中,張彥遠極高調又極自信地提出了兩條“議畫”的標的:第一,必須知道“師資傳授”,第二,必須知道“疏密二體”,否則就不能“議畫”。①《歷代名畫記》中原文是:“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畫史叢書本,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年,第19 頁、23 頁。這兩部分內容分

    藝術探索 2020年3期2020-07-20

  • 《歷代名畫記》的繪畫史價值與影響?
    3030)一、張彥遠與《歷代名畫記》的主要內容張彥遠,字愛賓,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約活動于813年至879年之間。他出生于“三相張家”[1]4449,其高祖張嘉貞、曾祖張延賞、祖父張弘靖、父親張文規等人累任重臣,張彥遠本人也先后出任過左補闕、禮部主客員外郎與祠部員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員外郎、大理寺卿等官職。[2]780、783張氏家族自張嘉貞開始便著意搜集傳世書畫名作,至張弘靖時,“家聚書畫,侔秘府”[1]4448,可見其家族收藏積累之富。張彥遠自幼

    藝術百家 2020年6期2020-06-19

  • 《歷代名畫記》與文人畫家地位提升研究
    書畫評論家、以張彥遠為代表的書畫評論家、美術史家以 “畫史”“畫記”“畫評”等方式,對畫家尤其是非職業性代表畫家地位的辨解評判支持之上的。通過對繪畫社會政教、倫理等價值的強調以及與書法、士族文人的聯系性,來提升中國畫家在社會結構中的話語權,也促使宋代以后以士族讀書人為代表的“文人畫”與作為職業身份的“匠畫”在精神和意義上進行了分離,從而形成中國繪畫特有的“文人”畫家地位。關鍵詞:《歷代名畫記》;中國文人畫;地位;提升中圖分類號:J209?????文獻標識碼

    今傳媒 2020年2期2020-03-17

  • 書畫“逸品”的格調內涵和審美取向
    后來的朱景玄、張彥遠二人在逸品觀念上的齟齬可以視為書畫格調理論在品評層面上的一個過渡階段。受顧愷之、謝赫以來“以形寫神”〔11〕繪畫思想的影響,朱景玄、張彥遠在品第方式上均以“形”“神”二元為內在依據,主張在形模的經營中表現物象之“神”,即表現物象的天然情態。但不同的是,朱景玄以“神”為要,觀念根源處實是強調不離“法”;張彥遠以“神”為要,卻更以“自然”為高,認為繪畫作品的“自然”品格是畫者的終極追求,是畫藝論“法”、求“神”背后更深層的美學目的。朱景玄、

    中國書畫 2020年11期2020-03-14

  • 師傳·時代·用筆
    的深刻歷史感。張彥遠在這一節中,明確提出“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的美學命題。這在畫論史上,當屬首次。張氏把這個觀點說得斬釘截鐵,似乎頗為獨斷,卻使它的重要意義得到了突顯。對于繪畫研究與評論而言,如果不能從師資傳授的角度進行了解與梳理的話,是無法真正進行繪畫研究與評論的。這是張彥遠繪畫批評的一個核心觀念。從開篇的講源流,到本節的重師資傳授,這在《歷代名畫記》中是一脈相承的?!皫熧Y傳授”當然是藝術史的繼承問題,但這并非一般性的繼承,而是通過師承關系的梳

    名作欣賞 2020年1期2020-02-25

  •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目錄學思想探微
    觀公私畫史》及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特別是張彥遠, 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書畫理論家和美術家, 其依據家藏書畫作品及個人所學編撰的專題書目《歷代名畫記》所含目錄學思想尤為突出。一、張彥遠及其書畫成就概述張彥遠,字愛賓,生于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卒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終年六十二歲,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盛唐著名的書畫大家,著作豐富?!霸谀夸泴W方面,撰書畫??颇夸洝斗〞洝肥?、《歷代名畫記》十卷。 二目所述,皆其家藏法書名畫,極為賅備?!盵2

    銅陵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1-09

  • 淺談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及其“書畫同體”論
    070)在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中,張彥遠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字、繪畫的功能與起源放在了等同位置,肯定了繪畫的作用。張彥遠是我國美術史中最早提出“書畫同體”概念的史論家;他的這一概念沿用至今,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尤為體現。一、當時社會背景下張彥遠對書畫起源的見解關于圖畫的起源,張彥遠把它歸結于天命圣意?!稓v代名畫記》原文中說到:古圣先王受命應箓,則有龜字效靈、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皆有此瑞,跡映乎瑤牒,事傳乎金冊。庖犧氏發于榮河中,典籍圖畫萌矣;

    文化產業 2020年36期2020-01-02

  • 《歷代名畫記》中的立場矛盾分析
    付東波摘 要: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二·論畫體工用搨寫》中討論了“吹云非畫”的問題,但卷四中所錄的“烈裔噴壁”卻與這一論述產生立場矛盾。類似矛盾還見于他對畫家身份的限定與實際錄入的畫家身份之間。這些矛盾反映出一種在尋求文化認同的心態驅使之下采取的寫作策略,此心態見于全書多處。為完成完整古代畫史的建構,由于資料匱乏,作者取舍不易。研究中需向此取資時,對于其矛盾心態需多注意。關鍵詞:《歷代名畫記》;張彥遠;《敘畫之興廢》一《歷代名畫記·卷二·論畫體工用搨寫》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10期2019-12-05

  • 唐代“書畫同體”學說的影響
    筆者通過對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錄》中所提出的“書畫同體”學說的概述及解讀,將書、畫兩方面的著述結合起來,著重分析為何在唐代會產生這一學說觀念及其影響,以此展現書法與繪畫之間的密切聯系。關鍵詞:書法;繪畫;唐代;張彥遠;“書畫同體”唐代畫論家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該書的卷一“敘畫之源流“篇中張彥遠首次提出了“書畫同體”這一概念,這是在中國藝術史上首次討論繪畫與書法這兩種古代重要藝術形式的內在一致性?!笆菚r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

    學習與科普 2019年10期2019-09-10

  • 淺談張彥遠“書畫用筆同法”
    赫這一理論啟發張彥遠有了“書畫用筆同法”的思想。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道:“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span class="hl">張彥遠在此就提到了骨氣、形似、立意終究是要通過“用筆”來實現的。而在最后一句“故工畫者多善書”似乎已經很隱晦的暗示了繪畫的用筆和書法有很大聯系。一、書畫用筆同法張彥遠明確給出“書畫用筆同法”是在“論顧陸張吳之用筆”一章中

    大眾文藝 2019年3期2019-07-12

  • 源流與興廢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解析(一)
    北京 張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不僅在唐代,而且在中國畫論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既有豐富的畫論文獻,又有明確的理論價值批評。張彥遠,字愛賓,唐朝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生卒年不詳,但知他唐宣宗年(847 為元年)由左補闕為祠部員外郎,僖宗乾符初官至大理卿,大致可知其生活在中晚唐時期?!稓v代名畫記》包括十卷,有明刊本、《王氏畫苑》本、《津逮秘書》本等。關于各卷的內容,如《四庫全書總目》稱:“故是書述所見聞,極為賅備。前三卷

    名作欣賞 2019年34期2019-07-12

  • “氣韻”理論的歷史性生成
    想家,尤其經過張彥遠、郭若虛等人分別從客體和主體層面的推進和拓展,“氣韻”這一概念內容更加豐富,形成了中國藝術理論中的“氣韻”理論。因此“氣韻”思想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歷史性命題。辨析“氣韻”思想的歷史性生成特征,有助于理解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氣韻”概念的具體內涵,亦有助于理解“氣韻”理論的整體意義。關鍵詞:氣韻;謝赫;張彥遠;郭若虛;歷史性生成“氣韻”是“氣韻生動”概念的省稱,在中國畫論中最早出現在謝赫的“六法”理論當中?!傲ā崩碚撌禽^為全面、系統地闡述謝赫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2期2019-05-08

  • 畫壇父子:盛唐大家李思訓、李昭道
    一,列神品?!?span class="hl">張彥遠稱“山水之變,始于吳(道子),成于二李(思訓、昭道)?!泵鞔洳Q其為“北宗上之祖?!薄缎彤嬜V》著錄其作品《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等十七件?,F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李思訓《江帆樓閣圖》。李昭道,字???,李思訓之子。玄宗年間官至太子中舍。亦擅長青綠山水,畫風精巧細致。雖有人評價他“筆力不及思訓”,但也在其父的畫風之上更加細密精巧,人馬雖小如豆,卻也須發畢現。張彥遠評其“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缎彤嬜V》著錄有作品《海岸圖》、《摘瓜圖

    美文 2019年7期2019-04-18

  • 《歷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的史學體例及邏輯關系研究*
    術與史學價值。張彥遠是唐代的書畫理論家、鑒賞家,精通書畫裝裱,其著述的《歷代名畫記》是研究我國唐代及唐代以前繪畫相關內容的重要文獻。張彥遠自幼家境優渥,家藏豐厚,世代喜愛書畫,他耳濡目染,加之興趣所在,最終癡迷于書畫鑒藏并精于書畫作品的保護與裝裱?!稓v代名畫記》約成書于公元九世紀中期,全書共十卷,主要論述了中國早期繪畫的創作、理論、鑒藏、品評、市場、書畫裝裱、繪畫名人、作品等內容,其中多篇章節對書畫裝裱的史料、技藝等加以記述整理?!墩撗b背褾軸》在《歷代名畫

    藝術百家 2019年2期2019-01-27

  • 張彥遠論“六法”
    許吉潔摘要:張彥遠是自謝赫提出“六法”以來,第一個把“六法”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從神、技、形三方面闡述“六法”與繪畫關系的人。張彥遠與謝赫不同的是:更重視“骨氣”,少了尚“韻”的玄學色彩;引入“立意”這一概念,進一步凸顯了畫家主體的作用;將謝赫第五法“經營位置”提升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視其為“畫之總要”。在面對繪畫的形神問題,張彥遠則像謝赫一樣,雖不否認形或形似的重要性,但更重視神的方面。關鍵詞: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謝赫 “六法”中圖分類號:J205

    藝術評鑒 2018年17期2018-12-29

  • 自然之品的思考
    究生內容提要:張彥遠的品第順序是成體系的,謹細、精、妙、神、自然五品呈階梯狀上升,而后世的逸品與神、妙、能之間并不具備關聯性,有為強推逸品而人為拔高之嫌疑。魏晉時期品評成風。繪畫品評標準的提出,最早見于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辈⒁粤闇世K評出27人作品的優劣。自然之品的提出見于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并被其尊為繪畫品評中的最高品,“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以自然、神、妙、精、

    書畫世界 2018年11期2018-12-22

  • 自然之品的思考
    的提出見于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并被其尊為繪畫品評中的最高品,“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以自然、神、妙、精、謹細為優劣五品并說“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白匀徽邽樯掀分?,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下”。在中國古代繪畫品評標準的發展史中,自然之品在張彥遠之前的著作中未見提及,而在后世是被逸品的說法所取代?!耙萜贰弊钤缡翘瞥趵钏谜嫣岢龅臅ㄆ吩u標準,特征是“偶合神交,

    美術界 2018年11期2018-12-13

  • 不為無益事與悅乎有涯生
    代稱引,實出自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一節:“既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是以愛好愈篤,近于成癖?!标悗煹馈逗笊皆娂肪硪欢额}明發高軒過圖》:“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即反用張語;賈似道好收藏,名其堂曰“悅生”,《說郛》卷十二采賈氏雜記曰《悅生堂隨鈔》,取意亦本張語。然董其昌《容臺集·詩集》卷四《仿李營丘寒山圖·序》云:“余結念泉石,薄于宦情,則得畫道之助。陶隱居云:‘若不為無益之事,何以悅有涯之生!

    書屋 2018年9期2018-09-19

  • 《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對顧愷之的品評問題研究
    ,但往往都會以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作為依據。究竟張彥遠是如何看待顧愷之的繪畫成就?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對顧愷之看似矛盾的品評?本文以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品評方法為基準,試從多角度解讀張彥遠對顧愷之的評價,探討究竟該如何品評的問題。關鍵詞:《歷代名畫記》;張彥遠;顧愷之;品評張彥遠,字愛賓,是晚唐時期一位重要的書法家和知名書畫理論家,唐河東蒲州人。他出身于宰相世家,高祖張嘉貞作過宰相,曾祖張延賞、祖父張弘靖都在朝廷作過官,且都對書畫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歷代名畫記》中“人格”與“氣韻”的追求
    510000)張彥遠作為士人階層中的一員,在撰書之時自然透露出了唐代士人的價值觀判斷?!稓v代名畫記》的重要性不僅止于張氏個人社會責任的自我實踐,也反映出普遍存在于當時士人心中深沉的生命情感,是中晚唐士人在理想現實與世俗價值的沖突中,尋求自我轉化的一種表現。1而張彥遠的“士人繪畫觀”由于受到人生觀的影響,除了在內容上體現出儒家價值之外,在審美上亦可看出道家哲學的色彩,具有注重精神體驗與哲學思維的特質。他的觀念不僅代表了唐代知識階層繪畫觀之總結,同時也開啟了宋

    大眾文藝 2018年16期2018-07-12

  •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著作性質探究
    術學院副教授)張彥遠,字愛賓,原籍河東蒲州,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有宰執高官,歷代收藏豐富。張彥遠本人也兼善書畫,喜愛收藏。張彥遠在唐大中初年(847)由左補闕為祠部員外郎,咸通三年(862)任舒州刺史,乾符初(約874)任大理卿?!稓v代名畫記》作于大中元年,張彥遠另有《法書要錄》傳世①。關于《歷代名畫記》的研究非常豐富,羅世平《回望張彥遠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整理與研究》②一文對《歷代名畫記》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此處不予贅述。[唐]周昉(傳) 簪花仕女圖

    中華書畫家 2018年5期2018-05-27

  • 張彥遠五等論畫說的品第詮次
    雅內容提要:昔張彥遠立“自然、神、妙、精、謹細”五等以作評畫標準,然沒有對此“五等”做出具體的規范?!拔宓取辈⒎菫槠叫胁⒘械年P系,從自然至謹細品第逐次下降,對其進行系統的梳理分析,深刻發掘其內涵,將“五等”內容,根據其品第劃分,分為三部分展開論述,以探討“五等”品第詮次的標準以及各品等之間的內在聯系。關鍵詞:張彥遠;五等;自然;謹細張彥遠是唐代杰出的繪畫史論家、批評家和美學家,其所著《歷代名畫記》有著“畫史之祖”的稱譽,內容精審,包羅宏富。張彥遠評畫不受限

    書畫世界 2018年6期2018-05-14

  • 錢鐘書論謝赫“六法”及相關爭議評析
    義辨析,批駁了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對于“六法”的引用,認為其斷句文理不通并且歷代沿誤[2]231。錢氏斷句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學術界掀起了對于“六法”的原義和斷句的思考與討論熱潮。本文主要以錢鐘書本人對“六法”斷句的依據和各家對于錢氏斷句的辨析為討論對象,將這些爭論與思考放在藝術史的背景下進行梳理,試圖揭示出“六法”的原義以及各家藝術理論的變遷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一、錢鐘書關于謝赫“六法”的新觀點在“六法”的理論發展史中,對于“六法”的斷句一直是學術界所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3-20

  • 關于“墨分五色”弊病的研究
    筆者在挖掘張彥遠筆墨理法科學含量的過程中,發現與其相關并廣為傳用的“墨分五色”這一術語存在著嚴重的弊病。本來張彥遠的“運墨而五色具”已經是中國畫筆墨理論的最經典、最科學的規范化術語,而且在中國畫創作和理論研究中至今一直在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一些學者由于對中國畫術語的規范化意義缺乏認識,為了個人撰文寫作方便,無視中國漢語語法、詞法及其科學規律,竟對“運墨而五色具”及其所在的完整句子片面理解,妄加簡化,以“墨分五色”取而代之。這一謬誤多出的非規范化術語,

    國畫家 2018年5期2018-01-24

  • 淺談張彥遠的“六法”論
    方瑩摘要: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在繪畫史上被譽為“百科全書”。在這本書中,張彥遠深刻地論述了自己對繪畫的一些見解,同時,張彥遠首次對謝赫提出的“六法”作了系統的闡釋,為后世的繪畫理論提供了諸多啟示與借鑒。本文將深入探討張彥遠對謝赫“六法”的論述。關鍵詞: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 “六法”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1-0057-02在《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深刻地表述了自己對繪畫創作的一些見解,也提出了一些

    藝術評鑒 2018年21期2018-01-22

  • 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
    三國時代。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載有“楊修與太祖(曹操)畫扇誤點成蠅”的記錄,這說明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學士就喜歡在扇面上潑墨作畫了。書畫與扇子的結合,使得藝術欣賞、收藏日愈成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觀需要。幾乎是家喻戶曉的王羲之贈老嫗賣扇、蘇東坡畫扇斷案等民間故事,就著實證明了這一點。扇面書畫的真正興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樂皇帝朱棣極力推崇,在宮中命“待詔”書寫扇面,令“畫院”畫扇,直到成化年間,才在民間廣為推行?!鹃喿x訓練】概括第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7年41期2017-11-17

  • 再論“立意”與“意境”之關系
    最早出現在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論》中。他在謝赫“六法”中強調了“立意”這個概念,并闡述了“立意”的重要性。張彥遠說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于用筆?!憋@而易見,“立意”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確定畫中的中心思想。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論》起初出現在公元9世紀。這時,正是人物畫統治畫壇時期,而山水、花鳥畫也處于萌芽狀態。所以說,他在談及山水畫時,提到過創造意境問題。我們又從他對宗偃的論述“境與性會”中可以理解:境是景象,性意為畫家的

    名作欣賞 2017年11期2017-04-27

  • 有涯之生與無益之事
    和優雅。唐代的張彥遠于無益之事更是“愛好愈篤,近于成癖”的,他甚至不怕“妻子僮仆切切嗤笑”。于書畫,張彥遠是“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竟至“每清晨閑景,竹窗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的地步,可見其癡迷的程度,無益之事成了他迷途而忘返的人生境界。張彥遠是悅于無益之事的,他曾慨然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迷無益之事而有些道理,是為人生至樂了。張彥遠

    幸?!傋x 2017年3期2017-03-28

  • 《歷代名畫記》補遺* ——淺談謝赫對顧愷之的矛盾評價問題
    210000)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對顧愷之的評價出現了矛盾的敘述。他一方面對顧愷之高度贊許,另一方面又肯定謝赫的品評,而謝赫對顧愷之的評價卻并不高。前人對于這一問題已有研究,將重點放在張彥遠品評的悖論上。然而,《歷代名畫記》中還出現了謝赫對顧愷之品評的悖論—— “跡不怠意,聲過其實”和“謝赫論江左畫人,吳曹不興、晉顧長康、宋陸探微皆為上品,余皆中下品”的矛盾描述。本文基于這一未被前人關注的矛盾進行探討,希冀有新的發現?!稓v代名畫記》;《建康實錄》;顧愷

    文化藝術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6

  • 有涯之生與無益之事
    和優雅。唐代的張彥遠于無益之事更是“愛好愈篤,近于成癖”的,他甚至不怕“妻子僮仆切切嗤笑”。于書畫,張彥遠是“每獲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綴,竟日寶玩”,竟至“每清晨閑景,竹窗松軒,以千乘為輕,以一瓢為倦。身外之累,且無長物,唯書與畫,猶未忘情。既頹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觀閱”的地步,可見其癡迷的程度,無益之事成了他迷途而忘返的人生境界。張彥遠是悅于無益之事的,他曾慨然而嘆曰:“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迷無益之事而有些道理,是為人生至樂了。張彥遠

    幸福 2017年8期2017-01-30

  • 淺談張彥遠的“書畫用筆同法”
    緊密的關系。店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篇中說:“或問余以顧、陸、張吳用筆如何?對曰:‘顧愷之之跡,緊勁聯綿,循環趨忽,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后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贝硕?span class="hl">張彥遠第一次提出了“書畫用筆同法”這一概念,他指出,在作書、作畫時要“意存

    現代裝飾·理論 2016年9期2016-12-26

  • 淺論“書畫同源”
    ;漢字;繪畫;張彥遠中圖分類號:J2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4-0039-01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中,第一次從理論上闡述了書畫同源的問題:“奎有茫角,下主辭章;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懷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圣人之意也?!边@是最早的“書畫同源說”。 張彥遠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8期2016-07-09

  • 隋前 “臨”的史實與概念生成
    ”等技術產生。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中曾說 “顧愷之有摹搨妙法”。[4]南朝宋虞龢 《論書表》云: “由是搨書,悉用薄紙,厚薄不均,輒好縐起”,[5]“今搨書皆用大厚紙,泯若一體同度,剪截皆齊”。[6]此后, “摹”開始延伸出用薄紙或透明的紙蒙在范本上摹寫或摹畫的意思,但許多情況下 “摹”依然是指 “臨”。南朝范曄 《后漢書·蔡邕傳》記載蔡邕曾于熹平四年 (175)親書六經文字于碑: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兩。[7]先不說此時紙張尚未取代簡牘,

    書法賞評 2016年6期2016-04-04

  • 論《歷代名畫記》與《中國畫學全史》的先入之見
    背景之下,作者張彥遠的論述卻明顯帶有厚古薄今的意味;張彥遠出身于宰相世家,受家庭熏陶喜愛研究書畫,同時受封建等級思想的影響,在《歷代名畫記》的論述之中表現出了明顯的階級偏見;在畫鑒品評方面,張彥遠多次提到“怡情悅性”,表露了對自然的崇尚之情;其思想受道家影響較深,對道士、隱士較為推崇。與《歷代名畫記》相比,《中國畫學全史》的成書于20世紀初,其體系明顯有了近代史學的特征,引入了文化史的概念,摒棄了在此之前的封建等級觀念;作者鄭午昌雖捍衛著傳統繪畫,但并未對

    大眾文藝 2015年15期2015-07-12

  • 張彥遠
    唐代繪畫史論家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是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著作,該書的《敘畫之源流》篇提出了“書畫同體”,這是中國藝術史上首次討論繪畫與書法這兩種古代重要藝術形式的內在一致性。其曰:“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圣人之意也?!敝袊h古有所謂“河圖洛書”之說,即在上古伏羲氏時,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大禹時,洛水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呈給大禹,大禹依此成功治理水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3-28

  • “意”與“筆”的關系探究——對《歷代名畫記》繪畫筆意論的闡釋和補充
    作的過程來看,張彥遠所提出的“意在筆先”和“畫盡意在”的命題,是對繪畫創作過程之始、之終的概括和總結;除此之外,“意”與“筆”的關系貫穿于整個繪畫創作的過程之中,即“意在筆中”,這是對繪畫筆意論的補充和完善。關鍵詞: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關于“意”與“筆”關系的討論可以追溯到莊子美學和《易傳》美學中關于“象”和“意”的討論,它們形成了“立象以盡意”的美學命題。到了魏晉時期,由于受到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以及文學藝術發展的影響,“立象以盡意”的命

    長沙大學學報 2015年4期2015-02-20

  • 與古為徒·張彥遠
    位絮叨的作者叫張彥遠(815—907),這篇伴我步入大學生涯的文章,就收在他的名著《歷代名畫記》里。張彥遠屬于河東張氏。唐初,這一支還默默無聞。但到了張彥遠的高祖張嘉貞時,情況大有改觀。玄宗年間,嘉貞登相位,整個家族就此興起,步入新興士族隊列,此后,嘉貞之子張延賞在中唐大歷年間再度拜相。隨著張嘉貞的孫子張弘靖在元和年間又一次當上宰相,河東張氏的顯赫無以復加,號稱“三相張氏”。但張弘靖已是晚唐人。當時藩鎮四起,天下蠢蠢欲動。他奉命節度幽州,卻不懂得治軍,對士

    西湖 2015年1期2015-01-14

  • “山水之變,始于吳,成于二李”的再認識
    二李”見于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中。美術史學界對此論看法不一,有肯定支持的,也有懷疑批判的。其實張彥遠所著述的文字本意是詳實可靠的,只不過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中,可能出現了傳抄、翻刻、遺漏之誤。山水之變過程中,吳道子的功勞是很大的,更應該是“成于吳”才符合邏輯。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山水之變“山水之變,始于吳,成于二李”。此論見于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畫山水樹石》中,影響著美術史學界對中國山水畫史的把握。分析其深刻含義,意義重大。對于“始于吳

    晉中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4-16

  • 近十年張彥遠研究綜述
    000)近十年張彥遠研究綜述劉鳳林(商洛學院 藝術學院,陜西商洛726000)為了進一步明確近十年來張彥遠研究的現狀及特征,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鑒,對近十年來涌現的與張彥遠生平、撰述、思想相關的重要文獻作以分析,認為近十年的張彥遠研究在格局上存在明顯的失衡現象,學術界對張氏撰述中《法書要錄》的關注不夠;在研究思路與方法上除了極個別的文獻能夠獨出機杼有所創新之外,大多數的研究仍然局限于傳統的文本、文獻分析方法。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張彥遠(815

    商洛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4-10

  • 《歷代名畫記》“國初二閻”句句讀辨正 ——兼論張彥遠“漸變所附”說
    辨正 ——兼論張彥遠“漸變所附”說張劍濱1.2 (1.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 廣州 510275;2.深圳大學,廣東 深圳 518060)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山水樹石》篇是研究晉唐山水畫史的基礎文獻,其中“國初二閻,擅美匠學,楊、展精意宮觀,漸變所附”一句廣為征引,影響頗深。然此句在斷句上的失當,既導致文本歧義,且“擅美匠學”亦不合古語構詞規則,進而影響了對“漸變所附”說的理解。滕固與許祖白“國初二閻擅美,匠學楊展,精意宮觀,漸變所附”的句讀,不僅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4-04

  • 虛靜妙悟,為畫之道——淺析張彥遠對“虛靜”“、妙悟”說的發展
    唐代著名畫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評論顧愷之的畫作時說:“遍觀眾畫,唯顧生畫古賢得妙理,對之令人終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謂畫之道也?!雹?span class="hl">張彥遠所談的是鑒賞顧畫時的感受,他認為“妙理”是品畫的標準,即“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只有達于“物我兩忘,離形去智”的虛靜狀態,才能“臻于妙理、妙悟自然”,并進而指出,“虛靜”、“妙悟”是“所

    名作欣賞 2011年23期2011-08-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