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佤族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佤族藝術觀實踐價值研究
    文/臨滄市社科聯佤族文化研究院 雷紅蓮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以傳統文化、節慶等各種社會活動為基礎,佤族創作形成了一系列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了“根脈、崇敬、尚美、樂觀、和諧”的藝術觀,對于踐

    今日民族 2022年7期2022-10-19

  • 云南滄源佤族木鼓音樂文化研究
    關鍵詞:佤族木鼓音樂文化佤族木鼓文化以木鼓為載體,集佤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心理、民族情感、文化精神、社會禮俗于一身,內涵極其豐富。它具有原始而神圣的文化品質。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拉木鼓祭祀活動和木鼓歌舞藝術。木鼓歌舞藝術從祭祀歌舞中發展而來。祭祀歌舞是一種將古歌謠和祭辭與原始舞蹈結合起來的一種藝術形式,伴隨拉木鼓的每一過程都要舉行祭祀和歌舞,久之便產生出一整套的包括木鼓祭辭、咒語、古歌、音樂和舞蹈等相結合的木鼓歌舞藝術。至今,木鼓歌舞不單是文藝舞臺上的保留節

    民族文匯 2022年16期2022-05-18

  • 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
    的背景下,云南省佤族傳統音樂文化卻正燦爛生輝,而且傳播態勢非常良好。云南佤族簡要概述作為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的佤族,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省滄源、永德、雙江等地方,在緬甸境內也有一小部分人數。佤族文化傳統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通過文字傳承,也就是說佤族文化沒有用史書進行記載,但這不代表著佤族人沒有自身的語言。佤族人是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的,其民族語言是佤語,佤族的文化傳承主要使用佤語表述,通過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此外,民族歌曲也是佤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音樂貫穿

    文化產業 2022年12期2022-05-13

  • 臨滄滄源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探析
    02摘? 要? 佤族文化發展歷史較長,有著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當前,西方體育運動對本土體育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因此,要反思體育發展現狀,對佤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挖掘,完善比賽的規則,增加趣味性和觀賞性。通過對滄源民族傳統旅游機制的完善、傳統體育資源整合、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的落實,希望使佤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在物質、精神、制度等方面與旅游業融合,提升地區旅游價值,形成帶有云南特色的旅游產業。關鍵詞? 佤族? 民族傳統體育? 融合發展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

    體育時空 2022年6期2022-04-23

  • 場域理論視域下佤族民間歌舞藝人生存狀態分析
    場域理論分析當前佤族民間歌舞藝人的生存狀態,發現以下問題:無序開發,入場混亂;在場資本不足,制約了歌舞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退場原因各異,難以善始善終等。為進一步推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化發展,優化佤族民間歌舞藝人的生存狀態,應該規范入場秩序,夯實文化產業的基礎;優化在場生態,擴大在場資本積累;健全退場機制,促進藝術場域的良性循環。關鍵詞:佤族;歌舞藝人;藝術場域;生存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文化產業浪潮中的佤族民間歌舞藝人生

    美與時代·上 2022年2期2022-03-29

  • 佤族民間故事中自然崇拜的生態意識探析
    生態倫理學視角對佤族民間故事中自然崇拜的生態意識進行探析,思考佤族人民所創造的民間故事中,呈現的佤族人民對自然的崇拜及其中蘊含的生態意識,所體現出的對生命深刻的敬畏和關懷。關鍵詞:佤族 民間故事 自然崇拜 生態意識佤族的民間故事歷經歲月,反映了佤族在歷史長河中自身獨特的風貌。佤族民間故事中的生態文化及其中蘊含著的生態意識,不僅體現于佤族人民生產生活中與自然密不可分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村寨建筑文化之中,還穿插在佤族眾多禁忌和隱秘在宗教儀式活動中的信仰崇拜之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2021-12-08

  • 佤族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現代意義
    人民的共同努力。佤族作為中國56個民族之一,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蘊含在佤族社會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值得去挖掘。充分認識佤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今天為其注入新的內涵,能夠保證佤族文化健康有力地發展,增強佤族的文化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一、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核1.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英侵略者曾入侵中國班洪。班洪位于云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西南部,是佤族人民的世居地之一,該地區盛產礦產資源,是英侵略者覬覦的寶地。英國對

    現代交際 2021年11期2021-11-25

  • 耿馬翁達佤族婚禮儀式歌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 耿馬翁達佤族的口頭傳統豐富多樣,且具備多種功能價值,但目前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關注和保護?;槎Y儀式歌是耿馬翁達佤族較為豐富的口頭傳統之一,其不僅延續了自身原先的祝福和教育功能,還發展成了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通過田野記錄,敘寫耿馬翁達佤族的婚禮儀式,并論述婚禮儀式歌的教育、認識、傳承文化功能,以期對耿馬翁達佤族口頭傳統的保護和研究起到推動作用?!娟P鍵詞】 翁達村;佤族;婚禮儀式歌;功能【中圖分類號】K892? ? ? ? ? 【文獻標識碼】

    今古文創 2021年22期2021-09-10

  • 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
    常硯溪摘要:云南佤族音樂是我國傳統音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傳承相對比較良好。為了更好的將我國民族文化發揚光大,我國當前音樂相關研究中非常重視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深入挖掘以及傳承。本文中我們將針對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進行有效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傳承云南佤族音樂,推動我國當前民族音樂和傳統文化的發展。關鍵詞:佤族;佤族音樂;文化意蘊;傳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云南佤族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3期2021-09-10

  • 佤族人口結構變動研究(1990—2010年) ——基于人口普查數據的統計分析
    研究的重要課題。佤族是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文化悠久的世居少數民族,是云南省跨境民族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云南省獨有的少數民族[2],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直過民族”之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佤族主要分布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人們習慣稱之為阿佤山區,阿佤山區跨中緬邊境線,佤族人口大都居于沿邊一線[3]??紤]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對比性,重點對1990—2010年中國境內佤族人口結構變動情況進行研究,以期發現佤族人口發展過程中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5-28

  • 淺析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
    了解不夠多。比如佤族就是鮮為人知的一個民族。佤族在多年來的發展中孕育了許多優質的文化,在其文化中,也涵蓋了其獨特的教育因子?;诖?,本文就著重探討佤族文化中的教育因素。關鍵詞:佤族;文化;教育因素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或者是社會如何進步,教育都是我們不可以忽視的內容。通過教育,能夠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民族以及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但在之前的教育過程中,可能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尚未引起重視,但是少數民族本身有許多重要的文化瑰寶,對于教育事業的發展能夠起到一定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1年45期2021-02-22

  • 文化創新視域下佤族節慶文化的社會功能
    文化的創新創造。佤族作為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佤族傳統節慶文化因受到漢族、傣族、彝族等文化影響,從而形成了多元的節慶文化。鑒于此,文化創新視域下佤族節慶文化社會功能的研究對佤族節慶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佤族節慶的文化淵源及其特征(一)佤族節慶文化形成原因佤族為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滄源、西盟、雙江、耿馬、鎮康、孟連、瀾滄、永德等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不斷實踐,佤族形成了自己的節慶文化。佤族節慶文化多樣,內涵豐富。佤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6期2021-01-31

  • 佤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研究
    6650001 佤族傳統體育文化1.1 基本特征與主要內容以司崗里、木鼓房、寨心樁、牛角樁、祭祀樁等為生長土壤的佤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云南民族體育文化重要的內容,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瑰寶。受生活環境和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歷史上佤族人民依山而居,在防御民族和動物傷害、生產活動以及生活習俗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佤族特色的原始體育文化。佤族人民在歷史生產活動中,在特殊的山區環境中創造了包括射弩、簸石子、疊窩窩、布?。ㄋ樱?、卓威達威(拔腰力)、瓜棋、牛角棋、莫

    普洱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12-11

  • 云南滄源佤族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分。云南臨滄滄源佤族飲食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對滄源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調查滄源飲食情況,分析其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提出開發滄源佤族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對策。關鍵詞:佤族;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觀光旅游已經不能滿足旅游者的多樣化的需求,文化旅游應運而生。而飲食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通過品嘗、享受獨具特色的美食,不僅能一飽口福也能增長見識,得到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享受,不僅滿足了旅游者體驗異域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0年7期2020-10-10

  • 佤族服飾文化傳承發展問題探究
    “無聲的語言”。佤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在千百年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質樸無華、圖案鮮明、設計獨特、工藝精細的服飾文化。本文在其他學者的研究基礎上對佤族服飾的發展演變、鮮明個性和文化蘊涵再作探討,以期佤族服飾在新時代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好地發展傳承。一、佤族服飾文化的發展演變佤族是中國55 個少數民族之一,佤族主要居住地位于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怒江山脈南段舒展的地帶,被人們稱為阿佤山。國內佤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滇西南臨滄市的滄源、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縣和普洱市

    天工 2020年4期2020-01-09

  • 民族元素在佤族健身操創編中的運用
    650221)佤族是中國西南邊疆地區特有的一個少數民族,也是一個跨中國、緬甸邊界而居的跨境民族。中國佤族人口絕大多數聚居于云南省境內,主要居住在臨滄市的滄源縣和普洱市的西盟縣,此兩地的佤族占我國佤族總人口的50%以上,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健身操是云南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民族傳統體育現代化的體現,依托于“大力推進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佤族健身操課程的開設,不僅僅是云南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體育課程的開發,更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它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9年7期2019-12-24

  • 佤族醫藥的現狀及發展淺述
    和麗生摘要:佤族是勤勞、勇敢并充滿智慧的民族,作為云南省的獨有民族之一,佤族醫藥也是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佤族人民長期與自然作斗爭的歷史經驗的總結。筆者對佤族醫藥的現狀及發展作了簡要的介紹,以供讀者參考。關鍵詞:佤族;佤族醫藥;現狀;發展中圖分類號:R2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9)10-0075-02佤族是勤勞、勇敢并充滿了智慧的民族,為云南特有的15個少數民族之一。佤族是跨境民族,在我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滄源、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9年10期2019-11-27

  • 云南佤族中小學生升學意愿的調查
    南農村地區中小學佤族學生升學意愿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問卷調查的對象是云南農村地區中小學佤族學生,分析云南農村地區中小學佤族學生的升學狀況、學生升學愿意的性別差異、升學意愿的教育階段以及影響升學意愿的因素,并基于調查研究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關鍵詞:升學意愿 影響因素 佤族 云南農村 中小學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151-02少數民族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民族地區的教育也是國家教育的焦

    現代交際 2019年14期2019-10-22

  • 淺析云南佤族甩發舞
    摘 要:佤族是我國一個世居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在生產勞動和實踐活動中創造出許多絢麗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式多樣,內客豐富。甩發舞是佤族先民傳承至今的特色民族體育文化之一,它對佤族社會的整合.民族特色文化的維系與傳承以及大眾人民的健身和娛樂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佤族甩發舞做研究,以期為佤族甩發舞的核心價值及民族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些許考證。關鍵詞:佤族;甩發舞;文化;情感;民族一、佤族介紹佤族,古代曾是中國西南部地區直至中印半島的

    E動時尚·科學工程技術 2019年6期2019-09-10

  • 佤族圖案在茶葉包裝中的運用
    的不及。本文將以佤族圖案在茶葉包裝中的運用展開研究。結合繪畫方式與佤族民族特色的運用,注重當代藝術對佤族圖案進行設計,在茶葉包裝圖案上做出一定的創新。關鍵詞:茶葉包裝;創新;佤族一、佤族文化(一)、歷史文化由來阿佤山的古老居民——佤族佤族的發源是廣泛傳播著《司崗里》的神話傳說。根據滄源佤族人的表述,“司崗”是“葫蘆”,“里”是“出”,人是從葫蘆里出來的;雖然不同地區的佤族對“司崗里”有不同的解讀,但都把阿佤山作為人類的起源地。這能看出佤族百姓在阿佤山生活史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52期2019-09-10

  • 為句承諾,守邊1720年的少數名族
    佤族,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之一。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佤族一共有429709人,是個人丁相對稀少的民族。雖然人口少,但是佤族卻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具有長期愛國傳統的民族。自諸葛亮南征以來,這個可敬的民族就為中國看守南大門。而這一看,就是1720年。佤族起源于“百濮”,主要生活于中國云南以及緬甸部分地區。漢武帝時,漢朝開西南夷,在云貴高原拓展大片土地。從此,佤族的先民就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當時,佤族主要居住于漢朝永昌郡,根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永昌

    閱讀與作文(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8-27

  • 佤族舞蹈元素在舞蹈啦啦操編排中的應用研究
    方法,以啦啦操和佤族舞蹈動作特點為突破口,研究兩者的相似性,將啦啦操融合中國本土特色,使中國元素在世界舞臺上乘可持續發展之態。關鍵詞:佤族;啦啦操;中國元素;編排作者簡介:俞芳,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云南 昆明 650203)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8JS543)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9年4期2019-07-04

  • 佤族童謠《搖籃曲》音樂的分析
    楊文文一、佤族《搖籃曲》的創作背景佤族童謠《搖籃曲》蘊含了深層的文化內涵,它是整個佤族民族歌曲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佤族童謠演唱的地點主要是在家中室內和村寨廣場等娛樂活動場所,與舞臺上的客觀語境是完全不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的改變與時代在前進,隨著表現內容的變化和發展,童謠的丟失是歷史的必然,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方式,讓童謠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壤,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珍視和熱愛,使佤族童謠得到傳承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2019-03-24

  • 文化自信下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價值和傳承路徑研究
    國優秀傳統文化。佤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基于佤族節日活動、生產活動、民間娛樂活動以及祭祀活動產生形成的,憑借獨特性、經濟性、人文性、健身性、休閑娛樂性等重要價值成為了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瑰寶。佤族傳統體育,是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佤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具有極強的群眾性、區域性、文化性和歷史性,蘊含了團結協作、厚德載物、刻苦拼搏等優秀傳統美德內容。從內心情感上增強佤族人民以及人們對佤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感,幫助佤族人民和人們提升文化自信心,在一定程度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9年4期2019-01-18

  • 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本土化與現代性
    。接下來文章就以佤族傳統音樂為例進行這一系列問題的分析,重點分析佤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本土化與現代性。關鍵詞:佤族;傳統音樂文化;本土化;現代化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國有分布之外,在緬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語言就是佤語,但是他們并沒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實物或者木刻進行消息記錄、傳遞和數字計算。他們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國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縣,其中滄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過去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稱呼,而且其他民族對佤族的稱呼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國成

    科學與財富 2018年30期2018-12-28

  • 佤族舞蹈的多元文化特征及其社會功能探討
    653100)佤族是一個在生活中載歌載舞的傳統民族,具備大量豐富多彩的舞蹈文化素材,其舞蹈風格不僅簡樸豪放、大方穩健,并且熱情洋溢、堅韌剛強。自新中國成立后,歷經相關人員開發編排的《甩發舞》等舞蹈,在各個地區表演后,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好評,從而促使更多人基于舞蹈之上了解了佤族。一、佤族舞蹈的多元化文化特色分析(一)佤族舞蹈和佤族淵源的歷史相融合,具備樸素的初始風采因佤族生活的地理區域比較偏遠封閉,再加上歷史的不斷沉淀,使佤族舞蹈保持了簡樸的原始風采。比如,

    戲劇之家 2018年16期2018-11-15

  • 情感心動出名曲 ——楊正仁音樂創作評析
    當兵到了云南邊疆佤族居住地區,一路上看到邊疆的美山美水,心情自然也是美的。那時,一般人對佤族同胞并不了解,只是傳聞他們的習俗野蠻神秘。他當時只是個學生兵,對佤族同胞的了解也僅如此,加上來時坐在大卡車上排長開玩笑嚇唬他們說,佤族會砍人頭祭谷。他心里真犯了嘀咕,碰巧第一次過勐所河時看到一位身背竹籮的佤族婦女是紅牙齒,楊正仁暗想,莫不是喝了人血了?心里愈發忐忑。結果事情真相大出他所料。到了西盟,楊正仁被分到距西盟縣城兩公里的部隊團部當通信兵。這個團被當地佤族同胞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8年2期2018-11-12

  • 云南省佤族傳統體育的歷史發展與傳承研究
    李紅梅[摘 要:佤族傳統體育是不斷伴隨著當地民眾的生產以及生活實踐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根據佤族傳統體育的開發以及保護所存在的局限性,文化傳承有待繼續加強,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也進一步提出了更加準確的定位,鼓勵發展民族特色體育,從而更好的傳承、發展和保護。關鍵詞:佤族;傳統體育;歷史發展;傳承研究]1云南省佤族傳統體育的歷史佤族人有自己的語言,佤族的祖先生活在山上,為了適應惡劣的生活條件,他們有著強壯的身體,他們準備石器、木頭等工具作為武器來防止自己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1

  • 佤漢雙語在佤族發展中的功能研究
    語是我國少數民族佤族的通用語言,但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沒有形成通用的文字,這就給佤族的發展的帶來了障礙。而漢語是不僅僅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更是世界上傳播最為廣泛、使用人數最多的五大語言之一,在佤族內部普及漢語不僅能夠拉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融合,更能推動佤族的發展。因此,本文就對佤漢雙語在佤族發展中的功能做出研究,探究佤漢雙語在佤族發展中的對策建議。關鍵詞:佤語;漢語;佤族;民族發展]一、佤漢雙語在佤族發展中的積極性意義(一)佤語方面1.文化傳承載體。佤族人民在漫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1

  • 淺談佤族主題餐廳的產品設計
    的鄉情語言。云南佤族,作為云南古老民族之一,所居住的地區被統稱為阿佤山區,是典型的跨越式社會發展的代表,所以他們的文化習俗以及生活方式的原生態性保留相對完好。關鍵詞:佤族;飲食文化;主題餐廳;產品設計近幾年,云南的旅游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云南和國內其它旅游城市相比,對于當地的飲食文化的開發,發展以及傳承等實施不到位,對于少數民族的飲食文化開發更是少之又少。而想要發展民族文化,飲食是最好的媒介。飲食文化可以更好的突顯地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而主題餐廳可以更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9-29

  • 佤族原始宗教中蘊含的疾病觀初探
    楊云【摘 要】 佤族疾病觀的形成與其生存的自然環境、所處的社會環境等密切相關,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佤族“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在此影響下,佤族認為疾病產生的原因大致分為遠行、驚嚇導致“魂”的離開;沖撞鬼神導致“鬼”的附體;違反社會公德,“神靈”降罪。由此也衍生出了相應的治療方式:招魂、驅鬼、祭祀?!娟P鍵詞】 佤族;原始宗教;萬物有靈;疾病觀【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14-0004-03疾病觀是對疾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09-19

  • 跨族群(漢、拉祜、哈尼、佤族)語境中的“打歌調”音樂研究
    拉祜族、哈尼族、佤族等等中。傳統的打歌調很有比較明顯的分類,每一個族群中打歌調會有很大的融合,隨心新中國的成績,五十六個民族成為一個大家庭,他們之間的音樂也在相互交流,在保留原始種族特征的同時融入其他民族的文化,從而使得“打歌調”在跨種族之間發展的更好,接下來文章將重點研究跨族群(漢、拉祜、哈尼、佤族)語境中的“打歌調”音樂。關鍵詞 “打歌調” 音樂研究 跨族群語境 漢族 拉祜族 哈尼族 佤族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1“打歌調”基本研究1.1打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8年17期2018-09-17

  • 佤族“進木鼓”儀式音樂研究
    題。今天我們就從佤族傳統文化中的“進木鼓”來分析,從而讓人們對佤族“進木鼓”文化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促進佤族文化的發揚,豐富傳統文化?!娟P鍵詞】佤族;“進木鼓”儀式;音樂研究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除了在我國有分布之外,在緬甸也有部分分布,其民族語言就是佤語,但是他們并沒有通用的文字,主要用實物或者木刻進行消息記錄、傳遞和數字計算。他們的主要聚居地是我國的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些縣,其中滄源是最重要的聚居地。佤族在過去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稱呼,而且其他民族對佤族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2018-07-18

  • 淺論佤族舞蹈《牛角梳》的風格特征
    摘要:佤族舞蹈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塊瑰寶,在全國享有極高聲譽。它有著深厚的歷史,具有多元文化特征和風格特征,是佤族人民用來記憶祖先的歷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傳授生產生活知識,進行娛樂健身活動及其商業文化演出的重要媒介。雖然這種歌舞已經逐漸引起重視,但它未被更深入的挖掘和開發,傳承與發揚。并且由于當前社會持續迅速發展,人們已經很少再對民族的東西產生興趣。論文通過對佤族舞蹈的介紹,向人們展示了佤族舞蹈獨有的風采,以提起人們對于民族文化的重視與傳承。關鍵詞

    西部論叢 2018年2期2018-05-17

  • 滄源佤族民歌音樂形態特征研究
    【摘要】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作為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佤族長期處于一種落后封閉的社會環境狀態。相對原始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佤族獨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形態,尤其是佤族傳統民歌,原始、古樸、單純的氣息比較濃郁。本文針對較為原始的佤族民歌特征,簡要分析了滄源佤族民歌音樂形態特征?!娟P鍵詞】滄源佤族;民歌音樂【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作為佤族音樂文化重要材料,滄源佤族民歌旋律較為單純,音域較窄,曲式結構、節奏節拍、調式調性等散發出古樸、單純、自然的原

    北方音樂 2018年1期2018-05-14

  • 佤族社會文化及其變遷研究綜述
    要】近些年來,對佤族社會文化及其變遷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綜合性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社會習俗研究、宗教信仰研究及教育研究等五個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存在學科視角的局限及忽視對佤族社會文化動態的研究等問題?!娟P鍵詞】佤族;社會文化;變遷【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重視對佤族歷史文化的調查研究,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組織的云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通過對佤族六個聚居地即滄源縣、西盟縣、孟連縣、瀾滄縣

    中國民族博覽 2018年11期2018-05-14

  • 文化認同視野下佤族音樂傳承機制研究
    失傳的邊緣。但是佤族音樂卻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狀態,成為民族文化對外交流的首要名片,被全國甚至全世界所熟悉,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保護。究其原因,主要是佤族音樂保持著原生態特色,具備完善的傳承機制,加上佤族人強烈的文化認同心理,使得佤族原生態音樂有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一、佤族音樂固守著原生態特色佤族主要生活在云南境內,此外在老撾、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也有部分支系。云南省有滄源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聚居了絕大多數的佤族人,還有少許散居在瀾滄、永德、孟連等縣

    貴州民族研究 2018年3期2018-02-11

  • 《詩經》的農事詩與佤族的獵頭習俗調查研究
    觀念的表達我們在佤族的獵頭祭谷習俗中還尋找得到蹤跡。佤族的獵頭祭谷習俗,其思維形式與農神祭拜密切相關,也在表達著對食物的期盼,對豐收的愿望。關鍵詞:《詩經》;農事詩;佤族;獵頭習俗1 農事詩的概念“農事”一詞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七年》里說:“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蟄而郊,郊而后耕?!弊源碎_始,《禮記》、《毛詩正義》等眾多文獻里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農事”一詞。但是,最早對農事詩進行總結定義的是朱熹。他在《詩集傳》里說:“凡為農事而作

    小說月刊 2017年12期2018-02-05

  • 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
    至是頻臨滅絕。而佤族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狀態表現良好。究竟有哪些積極因素,讓佤族固守著自己的音樂文化呢?一、云南佤族音樂概況作為一個能歌善舞、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云南佤族世代居住在阿板山區。佤語言是佤族人民一直使用的語言,但主要是依靠佤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傳,缺少史書文字的記載。佤族人民與生俱來,具有和音樂的不解之緣。在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活動和生產勞動中,處處融合了佤族的音樂。佤族的民歌與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或粗獷古樸、或優美開朗。佤族民族有兒歌、

    黃河之聲 2018年13期2018-01-23

  • 佤族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分析
    等方法,對云南省佤族女大學生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指標,及其生活習性進行分析,旨在為了解其身體素質情況。研究認為,云南佤族女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情況總體情況比較好,但測試的優秀率還比較低;女大學生的體重、BMI指數、50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耐力跑、女肺活量都達到了及格線,但身高略低于及格線;并根據測試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關鍵詞:佤族 云南省 體質健康 大學生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11—

    武術研究 2017年11期2017-12-13

  • 琺瑯工藝與精雕技術結合的創新探索
    合本土化設計滄源佤族的民族特色,將民族、設計、工藝、科技技術巧妙結合在一起,運用現代的科技手段,探索發揚民族文化的新方式。關鍵詞:琺瑯;精雕機;創意滄源;佤族一、創作背景介紹——創意滄源校地合作在當前中國設計教育嚴重同質化的背景下,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率先于2004年始,主動將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地域優勢條件融入到設計教育當中。十四年來,與云南十四個州市縣的“校地合作——民族文化主題創意系列活動”,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用創意設計、服務社會的實踐方

    魅力中國 2017年20期2017-08-23

  • 語言接觸視野中佤族女作家董秀英漢語創作語言審美
    作用。云南瀾滄縣佤族女作家董秀英的作品即是其中典型。本文從語言接觸角度,較為深刻地剖析董秀英漢語創作作品的語言審美特點。關鍵詞:語言接觸;佤族;漢語;審美在中國歷史上,漢族和少數民族雙方居住與生活的環境長期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雜居狀態,復雜的民族格局致使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言之間關系悠久而深厚,“兩者的關系表現為雙向性,即漢語對少數民族語言發生作用,少數民族語言也向漢語發生作用?!鄙婕叭齻€方面,即語言影響、語言兼用和語言轉用,具體可以理解為“小民族可

    速讀·中旬 2017年6期2017-07-29

  • 佤族小紅米現狀及其利用情況研究
    +++王靜摘要:佤族小紅米不僅美味還具有食療價值,卻無人問津。本文通過筆者深入調查,對所得信息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詳細地闡述出當前佤族小紅米的現狀及其利用情況,并就此論述一些自己的相關觀點。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拯救佤族小紅米瀕臨滅絕地位的更好開展盡綿薄之力。關鍵詞:佤族 小紅米 價值一、小紅米簡介小紅米別名又稱龍爪稷、糝子,原產地是南亞和非洲,印度為其主產區,中國種植小紅米主要集中在西南部,例如:西藏東南部、貴州、四川、云南等地。小紅米桿高40-120

    祖國 2017年9期2017-06-15

  • 佤族文化背景下旅游飾品的創新設計與開發
    楊芳摘要:以佤族飾品為載體,結合滄源佤族獨特的文化資源,提取恰當的設計元素,在繼承傳統飾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開發出一系列具有民族意蘊,可用于旅游紀念、收藏和饋贈的佤族文化特色飾品。關鍵詞:佤族;飾品;旅游工藝品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4-0170-02滄源佤族女性在服裝和飾品上追求簡潔之美,飾品材料主要以銀飾為主,也有少量的鋁、錫和藤條飾品,上面刻有精致的圖案花紋。佤族崇尚黑色和紅色,傳統服飾通常以

    藝術評鑒 2017年5期2017-06-01

  • 滄源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對策初探
    延相東摘要:滄源佤族自治縣共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27項,是佤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表現了佤族獨有的神秘、粗獷、豪放、熱情的少數民族藝術韻味,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運用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從非遺發展群體、非遺發展模式、非遺發展平臺、非遺發展過程的賞罰措施四個方面,對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進行探討,以期促進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傳承。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佤族;傳承;發展云南是一個多元文化聚集的特殊省份,民族文化和異域文化異常豐富,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12期2017-03-24

  • 滄源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對策初探
    延相東摘要:滄源佤族自治縣共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27項,是佤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表現了佤族獨有的神秘、粗獷、豪放、熱情的少數民族藝術韻味,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運用田野調查法和訪談法,從非遺發展群體、非遺發展模式、非遺發展平臺、非遺發展過程的賞罰措施四個方面,對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進行探討,以期促進滄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傳承。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佤族;傳承;發展云南是一個多元文化聚集的特殊省份,民族文化和異域文化異常豐富,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11期2017-03-24

  • 云南佤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綜述
    50106)云南佤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綜述□廖永祥(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 云南 昆明 650106)佤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佤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伴隨著佤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佤族傳統體育是民族體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佤族傳統體育文化內容、歷史背景、社會背景、淵源、體育項目種類、價值、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同時結合佤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前景,進一步挖掘、整理佤族傳統體育項目,使佤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推廣和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7年6期2017-03-10

  • 邊疆民族和諧關系建構中的小調適與大變遷
    習俗各異,其中,佤族獵人頭習俗尤具代表性。獵人頭習俗,讓部分地區的佤族既陷入內部的世仇紛爭而導致發展受限,又加劇了其與周邊族群關系的緊張與對抗。直至解放初期,在黨和人民政府及各族同胞的努力下,終于使其成為了歷史的記憶。這不僅讓佤區的族群關系實現了小調適帶動大變遷的積極建構,亦為當下滇西南地區的繁榮穩定打下了牢固的民力基礎?!娟P鍵詞】邊疆民族;和諧關系;佤族;獵人頭習俗2015年1月19日至20日,習總書記在考察云南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2017-02-06

  • 云南佤族和緬甸克倫族稻谷崇拜比較研究
    儀式。本文以云南佤族和緬甸克倫族兩個民族為出發點,對兩者間的稻谷崇拜信仰進行研究,深入了解原始時期萬物有靈觀念的體現以及直至現今對民族歷史、文化和人民性格等各個方面的影響,同時也引發人類與生態自然方面更深層次的思考?!娟P鍵詞】:佤族;克倫族;萬物有靈;稻谷;原始崇拜一、中國云南和緬甸的稻作業發展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自人類存在開始,就必須解決吃的問題。遠古時期(大約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人類就開始從事農業活動,依山水而居,依土地而作,開始種植稻谷。稻谷是當今

    西江文藝 2016年20期2016-05-30

  • 基督教與臨滄地區佤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
    要】基督教傳入佤族地區已逾百年,在此期間,基督教與佤族社會文化在不同的歷史空間下經歷著形態各異的沖突、互動、融合,呈現出動態、鮮活的變遷場景。信仰基督教后的佤族文化在形式與內容方面也發生著由內而外、整體性的長時段調適與變遷。因此,在現代化的時空變遷背景下探究基督教與臨滄地區佤族社會文化的互動就顯得尤為急迫與必要,為佤族文化的發展導向以及國家相關機構的政策制定做出學理性說明并提出對策建議?!娟P鍵詞】基督教;臨滄;佤族;文化變遷一、臨滄地區佤族的歷史經濟社會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7期2016-05-30

  • 佤族“摸你黑”節的文化與旅游意義
    206)1 引言佤族是云南特有的世居少數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建國后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至今仍保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根據筆者在滄源佤山的長期田野調查及相關資料的收集,本文將全面呈現佤族“摸你黑”節的歷史由來、舉辦情況、成功原因以及對當地經濟與文化促進的重要意義。2 佤族“摸你黑”節的歷史由來“摸你黑”(佤語:moh nin hei)在佤族語中是“就這樣啦,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堅持下去吧!”的意思,無論音譯及意譯為漢語都是“摸你黑”。的確,這

    綠色科技 2015年5期2015-04-17

  • “萬物有靈”宗教觀對佤錦土布圖案的影響
    錫214122)佤族是一個比較古樸的民族,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常常處于一種“物我混一”的狀態,認為是自然界賦予了他們生命和意識。于是在佤族先民看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植物和動物都被神化,成為了他們崇拜的對象,形成了“萬物有靈”的宗教觀。佤族織錦以其特有的圖案特征及色彩特征,體現了佤族人民的智慧與想象力,是中國少數民族織錦的一個重要品種。將“萬物有靈”宗教學說中對自然和動植物的崇拜,以圖案的形式表現在土布上,是佤族織錦的獨特魅力所在。關于佤族“萬物有靈”

    絲綢 2013年2期2013-11-19

  • 佤族服飾研究綜述
    677000)佤族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在歷經千百年之后,依然顯示出其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堪稱經典文化。因為“經典本身就存在巨大的解讀空間,加之研究方法、視角的差別所導致的對同一問題的異解”[1],也決定對佤族文化的研究將永無止境。有鑒于此,近二十年來,有諸多學者獨辟蹊徑,對佤族的服飾進行研究,并公開出版和發表了一些與此相關的專著與學術論文,對整個佤族文化的研究多有增益。一、服飾范圍的界定及佤族服飾概說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是人區別動物的一種獨有創造

    綏化學院學報 2013年8期2013-09-05

  • 試論臨滄佤族的節日文化與佤族的現代化
    艷 魯芳試論臨滄佤族的節日文化與佤族的現代化楊明艷 魯芳佤族是云南的世居民族之一,佤族的節日豐富多彩,但節日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促使佤族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是摒棄節日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傳承和創新節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佤族;節日文化;傳承;現代化佤族是一個與德昂族、布朗族有著深厚歷史淵源且文化悠久的民族,佤族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它跨境而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西南部和緬甸北部佤邦。在中國境內,云南省的滄源和西盟兩縣是佤族的主要聚居縣,耿馬、雙江、鎮康

    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2年2期2012-04-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