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疆民族和諧關系建構中的小調適與大變遷

2017-02-06 01:09方天建
廣西民族研究 2016年5期
關鍵詞:佤族和諧關系

方天建

【摘 要】云南邊疆民族地區族群眾多而習俗各異,其中,佤族獵人頭習俗尤具代表性。獵人頭習俗,讓部分地區的佤族既陷入內部的世仇紛爭而導致發展受限,又加劇了其與周邊族群關系的緊張與對抗。直至解放初期,在黨和人民政府及各族同胞的努力下,終于使其成為了歷史的記憶。這不僅讓佤區的族群關系實現了小調適帶動大變遷的積極建構,亦為當下滇西南地區的繁榮穩定打下了牢固的民力基礎。

【關鍵詞】邊疆民族;和諧關系;佤族;獵人頭習俗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習總書記在考察云南時強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因此要“堅定不移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并希望云南努力成為中國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1 ]可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在云南開展的系列積極而又利于邊疆民族和諧關系建構的努力,其成效是顯著的。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前提,是營造和建構出一種積極的民族和諧相處關系。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在云南各族人民的積極支持下,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嘗試與努力,為當下云南省能夠有機會打造成為中國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奠定了牢固的民力基礎。其中,僅西盟佤族同胞終結獵人頭習俗一事,便能集中體現出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在處理敏感民族問題上的嘗試與努力。而這種嘗試與努力,不僅使佤族仇寨間的關系得以調和,推動了佤區族群關系的良性整合,而且實現了邊疆民族地區小調適帶動大變遷的民族和諧關系建構。因此,在云南努力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這一客觀要求下,有必要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佤族獵人頭習俗終結這一事件,及其促進滇西南地區民族和諧關系建構所起到的積極示范作用,進行專門的歷史考察。

一、獵人頭存在:“駭然”背后的理性解釋

作為佤族最重要表征之一的獵人頭習俗,曾是佤族宗教信仰體系中,配合拉木鼓和鏢牛儀式,進而祭祀“木依吉”神位體系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就獨特的民族宗教信仰而言,即使到了現代體系托舉起來的20世紀文明時代,其“駭然”背后仍不乏理性可言。

(一)“駭然”的佤族獵人頭習俗

用“駭然”一詞來前綴佤族的獵人頭習俗,并非筆者自創和首用,乃引述自西盟佤族自治縣老縣長隋嘎先生的自述文章用詞。隋嘎先生在《佤族砍頭祭鼓祭谷習俗的根源》一文中提到,“談到佤族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還砍人頭祭鼓祭谷,許多人都大感駭然,大覺不可思議”。[2 ]157佤族獵人頭習俗對周邊所形成的“駭然”影響,民國時期周光倬先生等人奉命調查滇緬南段未定界地區,特別是進入卡佤山地區時,亦身懷憂懼:“然自離班洪以后,已屬卡佤山地界,野卡殺頭之風,至今未止,巖帥純卡搶劫之風,并未少減。故倬之由班洪入猛角董,無異置身絕域,未得解衣而臥者兩晝夜?!盵3 ]14同樣,方國瑜先生在陪同尹明德先生赴滇緬南段未定界地區進行考察時,也專門關注了佤族及其獵頭習俗:

卡瓦,亦曰哈瓦;又稱卡剌或卡拉等?!泊瞬⒚渥?,前人不為分別,惟曰有馴卡、野卡或生卡、熟卡之異;余詳詢之,此族分類最多,名亦不同;蓋交通阻塞,各地亦少往還,故異地而語言稍異,習俗亦殊,于是各地有其族之名稱;從其大者而分之,則卡瓦與卡剌也:卡剌文化程度較高,不殺人頭祭谷,信仰佛教;而卡瓦,則較粗野,不信佛,殺取人頭以祭谷。[4 ]5

據方國瑜先生的觀察,佤族內部獵人頭習俗在民國時期便已經出現了分異,即班洪境內無野卡,多為卡剌,自稱為臘家?!耙钥ㄘ莺糁?,不悅,呼卡瓦,則若遭大辱者?!币虼?,方先生被告知,“至其境,切勿呼卡瓦,莫使反感也?!痹蚴?,“卡剌與卡瓦,截然為兩族,卡瓦鄙野,非人生活,不能以其名辱我族也?!盵4 ]5

上述即為民國時人對部分佤族獵人頭習俗的切身考察與記述。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了更好地了解邊疆民族地區各民族的綜合情況,進而利于施政和更好地服務邊疆各民族,專門派工作調查組進行了民族調查活動。在對佤族的調查中,因為“西盟佤族保留原始狀態較多,獵人頭之風盛行,被稱之為‘大卡佤;滄源等地的佤族與外界接觸較多,較進步,已革除獵人頭的習俗,被稱之為‘小佧佤”,所以根據當時考察的基本原則:“哪里原始就去哪里,故調查組決定,以西盟佤族為考察對象?!盵5 ]2而在調查過程中,因為該地形勢復雜,以及“佤族內部仇殺械斗,砍頭事件時有發生”,所以“為保證調查組同志的安全,駐軍領導決定派一個班的戰士擔任警衛工作”。[5 ]15可見,西盟佤族獵人頭習俗產生的“駭然”影響,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仍在演繹著。對此,云南著名民族工作專家王連芳先生也提到,“獵頭祭祀,是最遠古社會包括漢族在內的大多數民族歷史上幾乎都有過的習俗?!薄霸颇鲜〔糠重糇宓貐^直到解放初期,還保留著‘獵頭祭谷的遺風,其延續時間之長,令人驚嘆!”[6 ]130

(二)“駭然”習俗背后的理性

讓人“駭然”和令人“驚嘆”的佤族獵人頭習俗,其背后也有著理性的形成原因。所以,用徐志遠先生的話來說:“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禮俗和禁忌,這是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用以處理人際關系、維系社會發展的規矩?!盵5 ]14佤族的獵人頭習俗也無外乎此。獵人頭習俗產生于原始公社時期,它與血族復仇和原始宗教有關。在古代印度、美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一些民族中曾長期存在,在中國的佤族中也由來久遠。根據佤族《司崗里》傳說,從“司崗”出來后的若干次遷徙途中,為了防止洪水泛濫,為了谷子和小紅米長得好,他們的祖先便砍人頭,供人頭。隨著時間推移,糾紛的頻繁,仇家的增多,仇殺械斗愈演愈烈,砍頭之風盛行??梢?,防止洪水泛濫和為了谷子和小紅米長得好是佤族形成獵人頭習俗的初衷。對此,無論是佤族縣長隋嘎先生的自述文章,云南民族工作專家王連芳先生的回憶錄,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參與對西盟佤族調查的調查組成員田繼周、羅之基和徐志遠等先生的著述中均有提及。佤族獵人頭習俗所形成的具體原因,根據佤族部落所流傳的傳說,主要有如下:

其一,生計生存原因。岳宋佤族人講:“很早以前……谷子長不好,人死的多,牲畜也死。人們用狗頭、猴子頭祭鬼,還不好。后來砍人頭祭,才好了?!盵7 ]55

其二,復仇與生計原因。滄源縣的某些村寨,相傳佤族的祖先長期不會種莊稼,靠采野生瓜果和打獵為生。后來,有個老媽媽教會佤族種莊稼,人們有了谷子吃,生活才好過了。這個老媽媽卻被壞人殺死了,于是谷子便年年歉收?!暗卣鹕瘛备嬖V人們:“要殺這個壞人來祭谷,谷子才能長好?!比藗兟犘帕恕暗卣鹕瘛钡脑?,便砍了這個壞人及其親屬的頭來祭谷,谷子果然長得很好。以后,人們就年年去砍仇人的頭祭谷了。[7 ]55隋嘎先生也提到,“有的故事說,是部落之間報仇而開始的?!盵2 ]157

其三,社會規范和道德原因。馬散佤族人講:“很久以前,克立托買了一個窮(佤族稱買來的奴隸為窮),一天克立托外出,窮與克立托妻通奸。此后,克立托便臥病在床??肆⑼杏檬^鑿一石鼓,屢敲不響。卜卦問天。老天暗示,須以窮頭相祭才能敲響??肆⑼心藲⒏F,以其頭祭石鼓。然后再敲,果然發出洪亮的響聲。此后,佤族每年皆獵頭供于木鼓房?!盵7 ]55對此,隋嘎先生在文章中也提到,“有的故事說是遠古時某個頭人砍與他的妻子通奸的養子的頭祭谷開了先例?!盵2 ]157

其四,族際關系中的復仇原因。永廣人佤族人講:“從司崗出來不久,便有了木鼓。但以前是用鷹頭和蛇頭來供。供人頭是后來的事。相傳十五代人前,永廣人的祖先在大邦浪時,有魯姓人克朗亞斯和克朗溫兄弟二人去勐梭做生意,被傣族殺害。于是魯姓人便集合去勐梭砍了傣族一個人頭,供到木鼓房,從此便供人頭了?!盵7 ]55

其五,民族間耕種技術的交流和技術變異原因。翁戛科佤族人講:從前有個漢人叫艾薅,取佤族姑娘牙昂為妻。當時佤族還不知道種稻谷,牙昂的哥哥達格浪,便向艾薅借谷種。艾薅便給他一些煮熟的谷種和一個熟雞蛋。結果,谷子長不出,雞蛋也孵不出小雞。達格浪又去找艾薅借谷種和雞蛋,艾薅給他九粒谷種和一個生雞蛋,并對達格浪說:“砍人頭供木鼓房,谷子和小雞才會出來?!边_格浪回家后,沒砍到人頭,便用蛇頭供木鼓房,谷子長得很好,后又砍人頭來供,谷子長得更好,此后,就砍人頭祭谷了。[7 ]55就此,隋嘎先生提及,“有的故事說是漢人教他們的,有的故事說是嫁給漢人的佤族教自己同胞的?!盵2 ]157

5個解釋佤族獵人頭習俗形成原因的代表性故事,看似離奇簡單,其實質從側面反映了佤族獵人頭習俗形成背后的理性認知。5個故事,分別揭示了獵人頭習俗在佤族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生存生計需求、社會道德規范、跨族際互動交流、耕種技術的族際傳播和復仇生態等原始信息源。對此,田繼周、羅之基先生的解釋為,佤族砍頭祭谷的原因存在兩個共同點,一是“砍頭祭谷是基于原始自然崇拜的祖先崇拜而產生的”;二是“砍頭與佤族的血族復仇有密切關系”。因為,在原始社會的氏族發展階段,“血緣關系是人們的聯系紐帶,所以血族復仇很盛行,也是當時很重要的習慣道德規范”。西盟佤族的氏族雖然已經解體,但血緣關系還很深厚,“這是他們繼續存在砍頭習俗的一個重要原因?!盵7 ]56徐志遠先生概括得更為精要:“一是生產力落后,希圖以人頭供奉神靈,祈求保佑,獲得豐收;二是血族復仇?!盵5 ]53隋嘎先生認為,“砍頭祭神是因為生產力極原始落后,社會發展程度低和科學文化知識極其欠缺”,因此“必然敬畏自然力量”,“必然為此而不惜為神靈貢獻種種犧牲”,乃至是“貢獻最高的祭品——人自身”。[2 ]157

然而,“砍人頭祭谷”雖有其事,但不是亂砍,有一定的規矩。一般只砍外寨不認識的人,不敢砍熟人和有勢力的人。[6 ]131而且,“部落內部的村寨之間互不獵頭,假如誤獵也比較容易解決,不致形成仇家?!盵7 ]32另外,佤族“砍人頭祭谷”還特別講究,即:第一,佤族砍人頭的時間:多在每年春季,陽歷3-4月份播撒谷種時,再就是7-8月份收獲莊稼時。第二,砍頭的方式:一是多人出動,武裝械斗砍殺;二是少數人偷襲或攔路砍殺。第三,砍到人頭后,要通過一系列宗教儀式將人頭接進寨子,供到木鼓房的竹簍里。而在砍不到人頭的情況下,他們會:第一,設法去打到豹子,把豹皮剝下,塞進茅草,恢復原貌,供在寨邊的林間,阿佤人認為,這樣做跟供人頭一樣(小馬散就如此做)。第二,通過漢商中的個別奸商,到內地誘騙無辜的漢人賣到佤山砍頭。標準是長滿絡腮胡,價值可達1000半開。第三,偷砍仇寨死人的頭來供。[5 ]53可見,人頭在佤族社會中的神圣性。

由于人頭對于佤族社會的神圣需要,致使獵人頭之風也在佤區大為盛行。獵人頭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各寨間的械斗是很頻繁的,其目的既不是為侵占土地,也不是為掠奪人口,而主要是獵取人頭,進行血族復仇”,而“械斗獲得的最大勝利品就是人頭”?!翱车饺祟^,便敲鑼打鼓,歡喜若狂,舉行重大的宗教儀式,用以祭鬼”。其中,“勇敢善戰或砍到人頭的人,只受到大家的敬佩,沒有物質獎勵”。[7 ]39造成“砍頭祭谷”確實“破壞了村寨間的團結,惡化了佤族和鄰近民族之間的關系,嚴重妨礙了佤族地區的生產和社會進步”。[6 ]131

二、獵人頭余波:族群關系互動中的歷史包袱

獵人頭習俗相對于佤族本身信仰來說,其具有“駭然”背后的理性,但對于佤族的長遠發展,乃至整個佤山地區的族群關系建構,特別是對佤族村寨間的團結,以及佤族與近鄰民族之間的互動關系而言,其產生的破壞性,成了20世紀上半葉佤族社會重新開展族群關系互動中的歷史包袱。

(一)獵人頭習俗與西盟佤山的對立與沖突

西盟佤山地區佤族部落因為獵人頭習俗而引發的對立與沖突情景,田繼周和羅之基先生提到,新中國成立前,西盟佤族村寨之間械斗頻繁。每個村寨都有一個至數個仇家寨。而互獵人頭是結為仇寨的主要原因?!按逭g一旦形成仇家便很難和解,往往延至數代人,才得到解決?!币虼?,村寨成員,無論頭人和群眾,都清楚地知道誰是仇家寨,仇深幾代,仇家砍了他們幾個人頭,他們砍了仇家寨幾個人頭。這種仇恨,世代相傳。[7 ]37其中,以永廣部落的歹格拉為例,由于其與外部部落的糾紛較多,其仇寨數達10個以上。隋嘎先生談到,解放初期砍人頭最嚴重的要數中課、馬散、勐梭、新廠等地。勐梭雅洛部落落崞村的人頭,差不多被馬散部落砍完了;而傈僳王雅部落崞寨的人頭,又幾乎被新廠阿莫部落砍完。有的沒有被砍頭,也往往在逃跑時被砍了手或大腿肉。[2 ]11而被砍人頭的大體情況為,“整個阿佤山新中國成立前每年砍人頭不下千人,1956年砍了156個,1957年亦砍了20多個?!盵8 ]464西盟佤山地區佤族部落間因為獵人頭習俗而引發的仇寨對立與沖突形勢,從西盟兩個最大的佤族部落——馬散和永廣與其周邊仇寨間的互為砍頭情況中便能看出,具體見下表:

從表中可見,馬散和永廣兩個大部落及其附屬村寨同相關仇寨間,因為獵頭復仇造成的“死于非命、被砍頭者竟達100人以上”,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無辜的婦女和小孩。但造成如此大的沖突與對立的原因,除了主要原因獵頭外,許多僅是因為瑣碎事情而發生,“這些仇殺械斗,誰是誰非,都說不清。我看都是不該發生的事,都是愚昧和仇恨所致?!盵5 ]53

(二)獵頭行為對佤族族群內部及其周邊族群關系的影響

西盟佤族部落仇寨間形成的獵頭復仇關系,幾乎影響到了整個西盟佤山地區的族群關系建構。一方面,嚴重影響了佤族族群內部的團結與穩定,制約了佤族的綜合發展。仇寨間的相互砍殺,使仇恨越積越深,成為世仇;誤殺又樹立新的仇寨,仇寨又有仇寨,嚴重撕裂了佤族族群內部的團結與穩定。影響佤族內部的團結與穩定表現為,由于每年春季是仇寨互相砍頭的時期,致使佤山各寨既要設法去砍仇寨的人頭,又要時時提防對方襲擊,整個阿佤山中心區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形成如下情景:

每到春播和秋收之前,即是他們砍人頭祭鬼的季節,“有仇報仇”的糾紛械斗,便多起來了,村寨的戒備也就更嚴了。這時,他們一般不遠離村寨,下地生產也成群結隊。遇有緊急情況,則留婦女和老人生產,青壯年做警戒。較小和力弱的村寨,聞有情況,往往緊閉寨門,日夜警戒,不敢去地里生產。[7 ]37

造成的綜合效應為,“獵頭、互相械斗,給佤族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破壞好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盵7 ]39“砍頭祭谷使得人口減少,生產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佤山的安寧和人民的生活?!盵5 ]55

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西盟佤族同周邊其他族群之間的相處關系。在論述佤族砍頭祭谷形成的原因時提到,西盟永廣人砍頭祭谷是因為傣族砍殺了他們做生意的族人,所以他們就去砍傣族人的頭來祭谷。另外,當西盟佤族砍不到人頭時,還要“通過漢商中的個別奸商,到內地誘騙無辜的漢人賣到佤山砍頭”。而且,他們砍人頭的規則是“砍外寨不認識的人”??梢?,西盟佤族獵頭的對象,不僅僅限于佤族內部仇寨間,其他族群的人頭亦是其獵取的對象。對此,解放初,孟連傣族代表在討論砍人頭祭谷時提到,“你們這個阿佤山砍頭的事危害太大了,砍了我們傣族多少頭,連我們孟連幾個寨子都被砍了好幾個”;瀾滄佤族代表也提到,“我們本來是同一個民族,我們瀾滄不砍頭,可你們西盟經常來砍我們,太害怕了”。[2 ]32再者,1954-1958年間,雖然中緬間在西盟佤山地區已經具體劃界,但是馬散部落的村寨和緬甸管轄的玉溪村寨,以及永廣部落及其下轄的村寨和緬甸管轄的困馬部落間,還因為砍頭原因,存在著激烈的械斗仇殺現象,無疑進一步加劇了中緬邊界地區族群關系的復雜性。

總之,20世紀上半葉,西盟佤山地區佤族獵頭余波的存在,不僅嚴重撕裂了佤族內部的團結與穩定,制約了其綜合發展,而且還波及了其和其它族群,如傣族和漢族之間的族群相處關系。另外,加之解放初期佤山地區復雜的形勢,更是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實現民族團結與民族和解的難度,考驗和挑戰著黨和政府在佤山地區開展工作的智慧和執政能力。

三、獵人頭終結:小調適中的族群關系大變遷

解放初期,根據《瀾滄縣西盟各族團結保家衛國委員會宣言》要求:各族男女同胞,一致團結起來,……鞏固國防,永遠跟共產黨毛主席走,建設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國。[9 ]421進而在軍隊進駐的掩護下,黨和政府工作人員在佤山地區,“逐步開展了以民族團結、對敵斗爭為中心的地方工作?!盵10 ]453其中,積極幫助西盟佤族部落間調和因獵人頭習俗而帶來的仇殺與對立關系,便是當時黨和政府在西盟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關鍵舉措之一。最終,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關注與指示下,佤族獵人頭習俗實現了良性調適,并走向終結。

(一)獵人頭習俗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關注與重視

黨和政府在西盟佤山地區開展以民族團結為中心的地方工作,其中通過“交朋友”,“宣傳毛主席”,為當地老百姓干實事和好事等細微工作,逐步與當地群眾建立了親密的關系。其中,由于解放軍在當地做出的積極努力,使得當地佤族群眾用“解放”來統稱外來的工作人員,“解放”有新漢人的含義,進而逐漸消除了民族隔閡中的那種:“我阿佤,你漢人,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你們共產黨與國民黨有仇,我們阿佤不管”[10 ]453“共產黨有多大?敢就來比比看”等,不利于政工人員進駐,開展工作艱難的情形。[5 ]57這些基礎工作,為黨的工作人員在西盟佤山地區逐漸同佤族部落頭人建立起了信任關系,并讓他們意識里有了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概念。這為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注西盟佤族獵人頭習俗的調適情況,以及能夠讓西盟佤族同胞自愿終結獵人頭習俗奠定了牢固的群眾基礎。

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西盟佤山獵人頭習俗的關注與指示,主要有3次。根據隋嘎先生的記述,1950年國慶觀禮,毛主席首次接觸佤山頭人,就以“趣談砍頭”建議非黨員的拉勐松,回到與佤族群眾商量著改用獸頭祭谷。1953年,周總理希望“佤山王子”張光明“引導、教育佤族群眾,自己起來自覺自愿地革除血惺的砍人頭陋習?!盵2 ]33根據王連芳先生的回憶,1952年其陪同佤族頭人巖坎去北京同毛主席吃飯時,毛主席問巖坎關于砍人頭祭谷的事,“能不能用像人的猴子頭來代替人頭”,以及巖坎回答不能后,毛主席說:“這事還是由你們民族商量商量解決?!盵6 ]132 1957年,作為西盟代表團團長的隋嘎先生在接受毛主席會見時,毛主席再次提到了“砍頭祭谷”一事,并對其說:“回去好好商量商量,要搞好民族團結?!睂Υ?,周總理也交代:“今天毛主席說的那個事,你們好好討論一下?!盵2 ]31-32從而拉開了云南代表專門組織討論砍人頭祭谷一事的序幕。討論過程中,周總理和鄧小平同志還專門到國家民委討論的會場看望和參與討論。周總理希望,“關于砍頭祭谷這件事,你們回去好好商量,看看能不能用猴子頭、豹子頭或其他野獸頭代替。你們都是共產黨員,要帶頭搞好民族團結?!毙∑酵疽舱f,“砍頭祭谷是害人的事,還搞什么民族團結,你們都是黨員和干部,要帶頭制止?!盵2 ]32可見,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西盟佤族砍頭祭谷一事的關注,其實質是對佤山地區民族團結的關注與重視。對此,隋嘎先生認為,“黨中央、毛主席對佤族砍頭祭谷一事的關心是始終高度重視而又循序漸進的?!盵2 ]33而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關注與重視,也加快了西盟佤族同胞自覺終結獵人頭習俗的步伐。

(二)西盟佤族同胞自覺終結獵人頭習俗

在黨中央和毛主席指示西盟佤族調適獵人頭習俗之前,云南省已經就“制止砍頭祭谷形成了一定的方案”,中央指示到后,便叫西盟佤族的頭人們去“最后確定一些具體方案”。在西盟各界的努力下,西盟佤族地區開始了“革除砍頭祭谷陋習的試點”工作。1958年1月,馬散窩努合作社進行禁止砍人頭試點工作。在試點工作過程中,尋找人頭的替代品成為了工作的中心。其中,“大多數頭人認為可用猴子頭代替,但還是有少數人堅持認為就只有人頭好,這就是阿佤理,不能丟,不然天會變,谷子不會豐收,人還要生病?!辈贿^,一些很有勢力的大頭人,對廢止砍人頭一事卻不表態,“加之周圍中課、新廠反對聲也不小?!彼蚤_展廢除砍人頭習俗的過程是謹慎和小心的,不是“強令禁止”,[2 ]34最終佤族同胞自覺終結了獵人頭習俗。

對于1958年西盟佤族開展終結獵人頭習俗一事,王連芳先生提到,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在民族內部協商,爭論很激烈?!案锍f習的最后突破是在一個佤族鄉召開的會上”,最后到會人員表態不再砍頭,并約定誰要是違反了這條規矩,就送政府監獄判刑,從此就徹底廢除了這一習俗,[6 ]133進而使得“1958年以后,就不再發生這種事情了。用人頭祭鬼,已是佤族的歷史?!盵7 ]57對于1958年西盟佤族能夠終結獵人頭習俗的原因,隋嘎先生概括為“三個作用”和“兩條硬道理”。其中,“三個作用”:教育引導和制止(其中包括刀下贖買人頭)的作用;毛主席、黨中央從拉勐松開始對佤族頭人、干部所做的開導、引導、教育、要求起了作用;通過佤族頭人、干部對佤族群眾開導、引導、教育、要求起了作用?!皟蓷l硬道理”:一是生產關系的變革和先進科技的作用,使佤山的生產力有很大提高;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部隊、工作隊、黨政部門花了極大的精力和耐心,幫助許多部落和村寨化解了歷史的恩怨、矛盾,這樣部落和村寨自然大大減少了互相械斗和互相砍頭報仇現象。[2 ]34-35可見,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在調適西盟佤族獵人頭習俗中起到了積極而關鍵的作用。

(三)獵人頭終結產生的影響

解放初期,黨和政府積極幫助佤族同胞對獵人頭習俗進行調適,并最終讓其終結的歷史事件,產生了如下積極影響。

其一,調適產生的直接影響為砍頭數的急劇減少。這可以最大化地降低了因砍頭對西盟佤族人口和人力方面的破壞力度,而有生力量是重構佤山族群關系的人力保障。據統計,“1956年還砍了156個頭,但到1957年就只砍了30個頭,而1958年整個上半年,只不過零星地砍過一兩個頭?!盵2 ]34每一個人頭背后均代表著佤山的一個家庭或者一個部落的希望與情感,砍頭數的急遽減少,也反襯出了在西盟佤族實現獵人頭習俗終結的1958年,其族群關系已經趨向良性發展。

其二,對整合佤族內部團結產生的影響。因獵人頭習俗,使得佤山部落間仇寨林立,仇殺械斗頻繁。而對獵人頭習俗進行調適后,“很多仇家村寨,如班帥與翁戛科、馬散與歹格拉等等,都和解了?!辈⑹沟梦髅松絽^“已是團結友好蒸蒸日上的新農村”。[7 ]40西盟佤族內部團結的實現,既加強了其內部的整合與穩定,促進了其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綜合發展,反過來亦調和了其與周邊族群間的相處關系,實現了當下佤山地區多族群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建構局面。

再一方面,對黨和政府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影響。西盟佤族獵人頭習俗的調適與終結,集中反映了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在邊疆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嘗試與努力,高度彰顯了該時期黨和政府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的成效,為當下云南省能夠努力打造成為中國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奠定了牢固的群眾基礎和歷史基礎。對此,原思茅地委書記梁家1957年曾言:“過去佤族老人,在臨死之前,交代給后一代的是仇恨和血債,是哪個寨子欠了他們幾個人頭;現在老人卻告訴自己的兒孫:死也要聽解放軍的話,跟共產黨走?!盵2 ]35用王連芳先生的話說:“佤族人民最終用自己的力量,自覺地根除了陳年舊習,這是解放初期我黨引導邊疆民族移風易俗、推動社會進步的成功典范?!盵6 ]133

四、結 語

代表性習俗,是一個族群能夠區別于他者的特色與靈魂,獵人頭習俗亦是如此,其是佤族從“司崗里”出來后就形成的習俗體系代表。然而,其也僅是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終究要經受歷史變遷的洗禮與選擇。因此,給佤族人民帶來極大災難,對佤族社會的團結與穩定產生極大破壞力,嚴重影響佤族社會生產生活的人頭祭祀習俗,終究需要進行調適和革除。而滄源、瀾滄、孟連、耿馬、雙江等縣的佤族已經早已革除,并對西盟佤區直到20世紀上半葉仍存在的獵頭習俗現象,極為排斥和不認可。誠然,即使整個滇西南邊疆地區,乃至中國和全世界的人,對西盟佤區在文明的20世紀仍存在突出的砍頭習俗現象感到“駭然”和“驚嘆”,但對于西盟佤山地區的習俗持有者——佤族本身來說,他們進行砍頭祭谷活動是無可厚非的,是他們本身理性認知社會行為規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對于一個族群和國家的團結與穩定和整體發展而言,即使調適和革除西盟佤族砍頭祭谷是一個極具敏感性的課題,也必須進行到底。因為,處理不好,其不僅會激發西盟佤族對于民族自尊心的反彈與抗拒,也將會繼續影響著西盟佤山,乃至整個滇西南邊疆地區的和諧族群關系建構;處理得好,它將實現小調適帶動大變遷的民族團結與民族進步成效。再者,解放初期,西盟佤山周邊情勢復雜,而調適該地區的砍頭祭谷習俗,又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鑒和參考。在此背景下,上到毛主席、周總理和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下到黨和政府在西盟佤山開展工作的基層人員,都以民族團結為重心,積極同佤族頭人和佤族群眾開展調適和革除砍頭祭谷習俗的綜合工作,最終在多方力量和佤族同胞的積極配合下,獵人頭習俗成為了歷史的記憶。而解放初期,黨和政府引導西盟佤族移風易俗、推動社會進步的這一成功典范,對于當下我們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特別是對云南省打造全國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進而推動全國的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譜寫“中國夢”的新篇章,仍具有積極的歷史借鑒意義和現實啟示價值。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考察云南: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EB/OL].新華網,2015-01-21.

[2]隋嘎.從部落王子到佤山赤子——西盟佤族自治縣老縣長隋嘎自述[M].畢登程,記錄,整理.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5.

[3]周光倬.滇緬南段未定界調查報告[R].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

[4]方國瑜.滇西邊區考察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徐志遠.佤山行——云南西盟佤族社會調查紀實(1956-1957)[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6]王連芳.云南民族工作回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7]田繼周,羅之基.佤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8]中共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唐登岷集——滄海文存[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9]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西盟佤族自治縣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0]秦和平.云南民族地區民主改革資料集[M].成都:巴蜀書社,2010.

中圖分類號】 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6)05 - 0069 - 008

猜你喜歡
佤族和諧關系
云南滄源佤族木鼓音樂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樂文化意蘊的傳承分析
為句承諾,守邊1720年的少數名族
滄源佤族民歌音樂形態特征研究
滄源佤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對策初探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淺談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構
淺議圖書館館員與讀者關系
小學班主任管理中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方式研究
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和諧關系建構取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