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詩

  • 杜甫詩歌中的憂國意識探析
    個方面。關鍵詞:杜詩 憂國 愛國忠君 以民為本杜甫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無論是詠物、記事,還是抒懷,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充斥著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憂慮與擔憂。而且這種意識跟隨了他一生,并隨著時光推移而愈發濃烈、真摯。杜甫一生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到老年絕筆“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共留存下來一千四百多首詩。他用詩寫戰爭,寫時事,寫生民疾苦、胸懷抱負、統治階層驕奢淫逸,寫因戰亂而造成的個人的慘劇、家族的慘劇,寫村落、城鎮乃至都城的凋敝和衰落。一千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讀“杜詩”說“春捂”
    ◎呂云祥“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边@是詩圣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學士答和陸丞相《早春》古調而作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言宦游之人,勞于官事,不知光陰之速,忽驚物候之新;晉陵即常州地近東海,云霞映日而先出,但見天色已曙,江南地暖而花先發,梅花早放,楊柳早青,春色早至;淑氣芬芳,黃鶯嬌啼,晴暖春光,催綠青萍;此情此景之中,忽聞丞相古歌之調,思歸之淚,情不自禁,沾濕衣巾。由此詩,我想到人的身心

    養生月刊 2023年2期2023-02-13

  • 清代“杜詩”的評判與討論
    鍵詞:清代 “ 杜詩”學 評判與討論杜甫詩歌存在的意義,不只在于流芳百世的1400 多首詩歌本身的價值,更在于唐代之后各朝詩人、學者對其的稱譽、批評所激發出來的理論火花,這些研究成果在青史名冊上散發著璀璨的光芒。正如宇文所安所說:“在中國詩歌的傳統中,杜甫幾乎超越了評判,因為正像莎士比亞在我們自己的傳統中,他的文學成就本身就已成為文學標準的歷史構成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鼻宕妼W流派迭出不窮,“唐宋之爭”如火如荼。清朝對“杜詩”的評論是詩學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壯觀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從對仇兆鰲的毀譽來看《杜詩詳注》的價值
    本都是仇兆鰲的《杜詩詳注》(1693年序刊)?!?span class="hl">杜詩詳注》的最可貴之處在于引用了諸多的文獻。鈴木先生在撰寫《杜甫全詩集》時,正值乘船去德國的途中,在遠航的輪船上,完全是依靠手中的《杜詩詳注》來進行翻譯的。包羅了廣泛資料的《杜詩詳注》,為翻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對《杜詩詳注》的評價,毀譽參半。中華書局排印本《杜詩詳注》中的《出版說明》指出:詳注的長處是詳盡,幾乎把康熙以前各家的注釋都匯集起來,起到了集解的作用。不足之處是煩瑣冗沓,還有些地方顯得穿鑿附會和陳

    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近二十年來國內的日本杜甫研究簡述
    ,有詩圣的美譽。杜詩感事寫意,素有“詩史”之稱。歷代的杜甫研究亦較為詳備,現今國內杜甫研究的領域、范圍、深度等也更加細致,域外研究也逐漸被納進國人視野,在文化差異之下求同存異,共同促進杜甫研究的發展。近二十年來,國內對日本的杜甫研究逐漸關注,通過對異域研究的考察,不僅能夠給我們提供新的研究視角、思路,同時還可以發現本邦的接受特點,明確期待視野及其視野之外的研究差異性,找出接受研究過程中的缺陷,以揚長補短,增補后學??偟膩碚f,近二十年來國內對的日本杜甫研究接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2021-11-12

  • 淺析杜甫與民間文化的互滲
    人尊為“詩圣”。杜詩在四川地區非常流行,而且不僅僅是流行在士大夫之間,其也被用于寺廟的簽文之中。杜甫及杜詩不僅僅是在士大夫和主流文學中占據一席之地,民間對杜甫其人其稱號進行再創造也極為盛行。從“杜拾遺”到“杜十姨”,民間故事讓杜甫的形象更加豐富和鮮活。民間通常被主流文學視作“俗”的東西,也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創造力,給杜甫的形象注入了新的內容,所以從中可以看到,主流文學與民間文學始終存在互動與互滲,共同形成了后世的文化樣貌。關鍵詞:杜甫;民間文化;杜詩

    美與時代·下 2021年9期2021-10-09

  •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通感
    。關鍵詞:杜甫;杜詩;《春夜喜雨》;通感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的年底,杜甫帶領全家自秦隴抵達成都。杜甫最初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寺,次年春開始在浣花溪畔營建草堂。經過一番忙碌,草堂的主體部分建成,杜甫在成都過上了相對平穩的生活。上元二年(761)春天的一個夜晚,春雨飄灑,滋潤萬物,杜甫作《春夜喜雨》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边@首詩是杜詩中的名篇,經常被選入各種教材和詩選,

    高考·中 2021年1期2021-09-10

  • 探析《清真詞》對杜詩的接受
    作,《清真詞》對杜詩進行了接受,是后人繼承前人文學成果的代表?;诖?,本文在對《清真詞》及其作者生平展開介紹的基礎上,對《清真詞》與《少陵詩》的淵源進行了探討,然后從風格、構思等方面探討了《清真詞》對杜詩的接受舉措,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關鍵詞:《清真詞》;杜詩;沉郁頓挫作者簡介:蔣?。?980.4-),男,漢族,河南武陟人,西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6期2020-09-14

  •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杜甫詩歌意象英譯研究
    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中的意象英譯進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詩歌意象在實踐中的翻譯方法,指出接受美學理論與詩歌意象英譯研究的某些共性。關鍵詞:接受美學;杜詩;意象英譯;許淵沖英譯《唐詩三百首》作者簡介:王妍(1997-),女,漢族,河南省安陽市人,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翻譯方向。[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5-0-02意象是詩歌的靈魂,在詩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們可以解讀詩人的精神世界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陸儼少的少時境遇與杜詩
    回顧入手,進而對杜詩與陸畫的關聯加以思考。關鍵詞:陸儼少;畫家少時境遇;杜詩;詩與畫事實上不管是對于陸儼少生平經歷的梳理還是對其作品的研讀——杜詩百開冊以及不同時期的其他作品,都是在試圖尋找這位畫家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所在。這些所有主客觀的原因都需從畫家所處的大的社會環境入手,在他家庭與日常生活的經歷之中,在作者內在性格以及個人面對選擇時的抉擇上。換言之,一個人從內在追求所決定的特殊的經歷必然導向某種必定的結果。不管是外部環境所致的外因,還是

    人物畫報 2020年15期2020-03-13

  • 家國情與人生意:一瞥杜甫詩中的馬
    的心態。關鍵詞:杜詩 “馬”意象 借馬抒懷 悲苦情懷馬是古代人們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工具,兼有交通、馱運、戰斗、耕作、饋贈等多種功效;同時,作為一種文學符號,馬也蘊含了多種文化意味。在唐代,由于貴族階層對馬的喜好和平民階層對馬的尊崇,愛馬之風日盛,詩歌、繪畫、雕塑、陶瓷等與馬有關的文學藝術作品大量涌現。尤其是隨著詠物詩歌的發展,天子李世民,社會名流李白、杜甫、李賀、韓愈等,創作了數量不少的詠馬詩。其中比較杰出的是杜甫的詠馬詩。張浩遜《唐詩分類研究》如此評論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李因篤《杜律評語》的編撰與流傳
    一部比較有影響的杜詩評點本。由于一些原因,該書當時并未刊印,只有稿本行世,因此流傳不廣。該書雖然至今未見傳本,但其編撰情況,以及其中大量評語被其他一些詩文集和杜詩文獻提及或征引而留存下來,搜集整理各書中的《杜律評語》資料,基本上可以還原該書的面貌。一、《杜律評語》的編撰清人對杜詩的評點,常常會利用現成的杜詩刻本,隨文圈點、品評。如趙烈文批點過明代鮑松的《李杜全集》,呂留良與汪琬都曾批點過明劉世教的《杜工部詩分體全集》,韓洽評點明代許自昌??痰摹都Ъ易⒍殴?/div>

    華夏文化 2019年4期2020-01-07

  • 杜詩中的“門”意象
    歌的重要突破口。杜詩作為集大成者,靈活運用了大量意象,“門”便是其中之一。通過解讀杜詩中的“門”意象可以感受杜甫豐沛的思想感情,如對國家和人民的憂慮之情、對自身命運的怨嗟之情、對妻兒的愧疚之情、對閑適生活的喜愛之情等,也可一窺杜詩爐火純青的藝術技巧。而縱觀杜甫輾轉多門的經歷,其漂泊無依的一生便不畫自現。 關鍵詞:杜詩;門;意象、情感內涵;藝術技巧 意象作為中國古典文藝理論中的固有概念為讀者所熟悉?!吨芤住は缔o上》云:“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粍t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9年8期2019-09-10

  • 胡夏客“杜詩注”研究
    。胡夏客曾注解過杜詩,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錄頗多,可一窺大概。筆者通過相關文獻,對其“杜詩注”的真偽、流傳情況作一考證,并通過對其74題79條佚文的分析,一窺“杜詩注”的特點和價值。一、胡夏客“杜詩注”真偽考胡夏客是否對杜詩進行過注解?我們查閱相關目錄學著作,并未發現有關胡夏客曾經注釋杜詩的著錄和記載,就連收錄最為全面的三部杜詩學目錄著作——《杜集書錄》《杜集書目提要》《杜集敘錄》亦未見著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夏客沒有注解過杜詩。據相關記載,夏客確對杜詩

    杜甫研究學刊 2019年2期2019-07-26

  • 近20年劉濬《杜詩集評》研究綜述
    詩歌之集大成者,杜詩在唐詩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溯中唐,下逮晚清,歷朝歷代的詩歌無不籠罩在杜詩的萬丈光芒之下。也正因為如此,自古迄今,杜詩一直廣受學者們重視。20世紀80年代以來,將“杜詩學”作為一門學科來建設的呼聲日益高漲。許總《杜詩學發微》[1]可謂導夫先路,后經廖仲安《杜詩學》[2](上、下)、林繼中《杜詩學——民族的文化詩學》[3]、楊義《李杜詩學》[4]、胡可先《杜甫詩學引論》[5]等一批成果的助推,“杜詩學”的學科地位逐步

    運城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3-05

  • 杜詩傳播的域外空間及其接受史意義
    制,從中可見收集杜詩接受史文獻之用心良苦。如果將《杜甫韻文韓國漢詩接受文獻緝考》中的崇杜之作聯接起來,與日本漢詩及中國崇杜之作融合起來,當可構成杜甫詩歌接受史的組成部分,展現出杜詩傳播的國際視野?!抖鸥嵨捻n國漢詩接受文獻緝考》從域外的維度為我們展示了文本集聚而后的接受史景觀,這種接受又與文學創作水乳交融,杜詩、韓國漢詩、文學接受史、文學史就此建立了有機的聯系。[關鍵詞]杜詩;韓國漢詩;文學史;文學傳播[作者簡介]田恩銘(1973-),男,文學博士,黑龍江

    關東學刊 2019年4期2019-02-18

  • 淺談清代閨秀詩人學杜
    詩歌的集大成者,杜詩中所包含的廣博而深邃的思想價值歷經千年仍散發著熠熠光輝,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不僅男性學杜、研杜、注杜、論杜,在清代,閨中女子也把杜甫作為詩歌學習的榜樣。通過對清代閨秀別集作品中對杜甫詩歌的模擬與學習,研究女性詩人對一代詩圣的看法,尋找隱身于性別背后的女性在男性主導的詩教觀下的創作情況。關鍵詞:清代閨秀;杜詩;閱讀接受杜甫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上承先秦兩漢南北朝的詩風,下啟唐宋以后詩學,后世古典詩歌創作,都可在杜詩中尋到蹤跡和脈

    速讀·中旬 2019年1期2019-01-28

  • 以詩驅瘧
    瘧 瘧鬼 文人 杜詩 韓詩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8)04-92-97詩歌是我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及其功能,人們多從“詩言志”、“興觀群怨”、“經夫婦,成孝敬……”等經典之說出發并由此延伸…… 不過,歷史上長期存在的“以詩驅瘧”現象卻是有關經典闡釋和習慣認識不能涵蓋的。眾所周知,瘧疾在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常有發生。人們除用藥物治療外,“以詩驅瘧”也是常用手段之一。這種現象使得詩歌也成為了一種“藥物”,讓文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4期2018-12-11

  • 杜詩學文獻研究的重要創獲 ——評王新芳、孫微《杜詩文獻學史研究》
    新芳、孫微新著《杜詩文獻學史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在杜詩文獻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創獲,茲不揣谫陋,試對其成就及特色進行簡要總結。一、首次對杜詩文獻學史進行勾勒梳理杜詩學史的發展波瀾壯闊,宋代就曾有過“千家注杜”的輝煌,歷代涌現的杜詩文獻數量眾多,目前學界對這些文獻的研究成果雖已有不少,然從文獻學史的角度進行詳細梳理的專著尚不多見?!?span class="hl">杜詩文獻學史研究》一書首次對杜詩文獻學史進行了勾勒,試圖通過對歷代杜詩文獻的整理研究,詳細梳理杜詩文獻學的發

    杜甫研究學刊 2018年1期2018-11-13

  • 杜詩詳注》引陰鏗詩考辨
    清人仇兆鰲,浸潤杜詩二十年,廣搜諸家注本,成《杜詩詳注》二十五卷,為有清一代杜詩注本的集大成者,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唐前詩人中,杜甫對陰鏗十分推崇,曾說“頗學陰何苦用心”,又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強調轉益多師的杜甫,創作中學習陰鏗之處也很多,仇注對此有充分的體現。但是,杜詩淵深博大,“無一字無來處”,想窮盡其淵源,洵為不易。因而仇注所引的陰鏗詩,也不免存在一些可商榷之處。筆者不揣淺陋,對此進行相應考辨,目的不是尋找仇注之不足,而在于盡力豐富與完善杜

    杜甫研究學刊 2018年1期2018-11-13

  • 杜詩與唐代繪畫之關系
    刻影響。關鍵詞:杜詩 山水畫 鞍馬畫 人物畫 關系唐代詩畫關系的個案研究,多集中于對王維詩畫互滲的討論上,研究模式與對象均較為單一。唐代不少詩人具有很高的畫學修養,杜甫即是其中之一。杜甫在詩中明確表現出對于繪畫的喜愛,達到了“看畫曾饑渴”的程度,他與唐代一流畫家鄭虔為知交,曾親見韋偃、曹霸、王宰作畫,一生還多次至寺院欣賞壁畫,這都體現了他對繪畫藝術的興趣。杜甫的畫學素養影響到了其詩歌創作,或以畫法畫技入詩,或以藝術構思入詩,或以畫學思想入詩。筆者試圖通過對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南宋理學家選杜詩杜詩“詩史”名作的傳播
    漫長的過程,起初杜詩在唐代并不為人熟知,所謂“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現存的十種唐人選唐詩選本中,只有韋莊的《又玄集》選錄了杜詩,但這已到了晚唐時期。直到宋代,杜詩才真正得到異代知音的推崇,尤其是杜詩“詩史”之名在宋代被廣泛接受,歐陽修等在《新唐書·杜甫傳》中就說:“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崩罡穹且嗾f:“故老杜謂之詩史者,其大過人在誠實耳?!边@種善陳時事的“誠實”在北宋人看來是對歷史的褒貶,文天祥就說:“昔人評杜

    中國韻文學刊 2018年1期2018-03-15

  • 論毛先舒《詩辯坻》對杜詩的評價
    當的解析。在批點杜詩時,毛先舒以“文緣世降,稽古日新”的見解去稱揚它的繼承性與創新性。同時,他又以“溫柔敦厚,含蓄蘊藉”的理論去對老杜作品的語句之露與風格之陋大加指摘。杜甫詩作價值正是在此過程中得到更為辯證、深入的認識。關鍵詞:毛先舒;《詩辯坻》;“文緣世降,稽古日新”;“溫柔敦厚,含蓄蘊藉”;杜詩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0-0106-04清初,浙江這一文化區域涌現出了眾多著名的詩論家,毛先舒無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年10期2018-01-04

  • 錢振锽詩學視野中的杜詩
    振锽詩學視野中的杜詩⊙劉 勇[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濟南 250100]錢振锽在評論杜詩時呈現出一種復雜的心態,語出驚人的背后則是其對于詩壇現狀和社會現實的密切關注。錢氏的尖銳批評自有其良苦用心。理解錢氏論杜,當從心境、詩壇風氣和詩學宗旨等多方面來考察。錢振锽 杜詩 詩學“千古詩人推杜甫”,然而歷史上從來就不乏貶杜論者。到了清代以至近現代,質疑和批評的聲音較前代更為尖銳和激烈。錢振锽便常被視為近代對杜詩持批評態度的論者中較為典型的一個。錢振锽(1875

    名作欣賞 2017年33期2017-11-30

  • 宋代杜詩舊注整理與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詩注輯錄為例
    彭 燕宋代杜詩舊注整理與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詩注輯錄為例彭 燕宋有 “千家注杜”,但宋人杜詩注本,完整流傳至今者無多。我們以宋代集注本杜詩為底本,參考元、明、清歷代杜詩注本,同時輔以筆記、類書、別集、總集等諸書,廣搜輯錄,可最大限度地還原宋人杜詩注本。杜詩舊注 輯錄整理 問題一、宋代杜詩注本的存佚情況宋有 “千家注杜”之稱,雖有虛夸,即如元好問稱 “杜詩注六七十家” (《杜詩學引》)亦足可觀。據統計,《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引錄注家有50余人,

    杜甫研究學刊 2017年2期2017-11-13

  • 宋代杜詩學研究的新創獲──讀曾祥波新著《杜詩考釋》
    曾紹皇宋代杜詩學研究的新創獲──讀曾祥波新著《杜詩考釋》曾紹皇近年來,隨著學術界高質量《杜甫全集》校注整理與對外譯介的推陳出新、歷代杜詩評論資料文獻調研、輯目匯纂以及海外杜詩學研究的方興未艾,文藝界關于杜甫的大型民族音樂劇、創新舞劇和新創話劇等層出不窮,杜甫或杜詩研究成為海內外古典文學研究中備受矚目的關注焦點之一。杜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文學經典,自宋代“千家注杜”以來,歷代學者對杜詩的箋、注、釋、評層見迭出,各執己見,百花齊放,形成了杜詩研究異常厚

    杜甫研究學刊 2017年1期2017-11-13

  • 貧困無田杜太守
    有一個歷史名人叫杜詩,他與召信臣一樣出任南陽太守,并被當地百姓稱之為“好官”。與召信臣不司的是,召信臣由考試取士,而杜詩則是征召入仕。杜詩年輕時不懂政治,在做侍御史任上,曾摸過一只老虎的屁股。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洛陽民間胡作非為,百姓如見“閻王”躲避,既不敢發怒,更不敢發言。一時間,洛陽情形難以言狀。杜詩得知,通告蕭廣約束部下。蕭廣自恃軍功蓋世,很瞧不起杜詩,說杜詩既沒文憑,又沒軍功,還想騎到將軍頭上作威作福。于是,他根本不理會杜詩。杜詩也不好惹的主

    幸?!傋x 2017年10期2017-10-18

  • 杜詩“詩史”說檢討
    羅晨摘要:杜詩“詩史”說被廣泛接受。杜詩“詩史”說最初特指杜詩中記載“安史之亂”中社會動蕩以及杜甫個人流離經歷的詩歌。孟棨認為,所有的杜詩都具有史的特質,其中所記載的事全部都是真實的?!霸娛贰闭f的接受分為肯定與否定兩條脈絡,肯定者從各個角度對杜詩“詩史”說進行闡釋,豐富著“詩史”理論,但依然無法解決命題自身的理論缺陷。雖然楊慎、王夫之等否定者從各方面提出了有力的質疑,但對杜詩“詩史”說的肯定依然是接受史的主流,這一現象所反映出的思維和文化局限值得反思。關鍵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9-06

  • 淺談杜甫詩中的愛國憂民情懷
    杜甫;愛國憂民;杜詩一、杜甫的愛國憂民情結的形成(一)環境因素1.受家庭影響。杜甫是晉代名將杜預的后代,祖祖代代在朝為官,以儒家思想為主,希望利用儒家思想幫助君王實現統治人民的目的。在這種家庭當中,他的思想自小受到了極大影響,希望自己能夠做官為君王效力。他的《進雕賦表》中有著明顯表現,但中國封建社會實現一人專制,因此那個時代的愛國就是對君王的無限效忠,杜甫自小受家庭影響,自然形成了愛國思想,希望自己長大后能夠做官。杜甫在年輕時一心想著做官,將人生發展確定在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7

  • 杜詩“詩史”說檢討
    400030)杜詩“詩史”說檢討羅 晨(重慶市 第一中學校,重慶 400030)杜詩“詩史”說被廣泛接受。杜詩“詩史”說最初特指杜詩中記載“安史之亂”中社會動蕩以及杜甫個人流離經歷的詩歌。孟棨認為,所有的杜詩都具有史的特質,其中所記載的事全部都是真實的?!霸娛贰闭f的接受分為肯定與否定兩條脈絡,肯定者從各個角度對杜詩“詩史”說進行闡釋,豐富著“詩史”理論,但依然無法解決命題自身的理論缺陷。雖然楊慎、王夫之等否定者從各方面提出了有力的質疑,但對杜詩“詩史”說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3-09

  • 貧困無田杜太守
    有一個歷史名人叫杜詩,他與召信臣一樣出任南陽太守,并被當地百姓稱之為“好官”。與召信臣不司的是,召信臣由考試取士,而杜詩則是征召入仕。杜詩年輕時不懂政治,在做侍御史任上,曾摸過一只老虎的屁股。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在洛陽民間胡作非為,百姓如見“閻王”躲避,既不敢發怒,更不敢發言。一時間,洛陽情形難以言狀。杜詩得知,通告蕭廣約束部下。蕭廣自恃軍功蓋世,很瞧不起杜詩,說杜詩既沒文憑,又沒軍功,還想騎到將軍頭上作威作福。于是,他根本不理會杜詩。杜詩也不好惹的主

    幸福 2017年29期2017-02-01

  • 翁方綱論杜詩“義理”
    翁方綱這一生仰慕杜詩,他認為杜詩是最能體現“理”的,與其他學者仿杜的學杜方法不同,他以杜詩中能夠反映“文理”、“義理”兩個方面的內容來闡發其“肌理說”的內涵,并逐漸形成自己的詩風。[關鍵詞]翁方綱;杜詩;“義理”[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5 — 0100 — 02清代是杜詩學的高潮期,崇杜、學杜、注杜、評杜的文人數不勝數,翁方綱就是其中之一,他為學注重考證,最突出的成就是提出了義理與

    理論觀察 2016年5期2016-06-02

  • 杜詩題材主題對庾信的接受
    文學傳統上揭示出杜詩“盡得古今之體勢”的原因。關鍵詞:杜詩;庾信;題材主題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5-0154-02杜詩渾涵汪茫,千匯萬狀,主題豐富,內涵深廣,極少重復自己,在詩歌題材和主題方面具有重大的開拓創新。打開杜甫詩集,宛如進入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給人以強烈的審美沖擊。杜甫能夠取得這樣高度的成就,有其深厚的歷史原因,更離不開主觀上的善于學習與創新。同樣,庾信作為一位集南北朝文學之大成的作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杜詩”教學法新探——“愛己”主題
    入選中學教材的“杜詩”教學,偏重于挖掘詩中所體現的憂國憂民的主題。然而,在入選教材的這些詩歌里,有一部分詩作體現了作者的“愛己”主題。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挖掘杜甫詩歌里蘊含的“愛己”主題,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加以啟發,對塑造學生健康人生的重要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更好地發揮“杜詩”的典范作用。關鍵詞:“杜詩”教學;“愛己”主題;胸懷大志;游學修身;從容悲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歌,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分量。長期以來,

    新課程·下旬 2016年3期2016-05-10

  • 從源于杜詩的成語看杜詩的錘煉藝術
    的集大成者。由于杜詩廣為流傳、藝術價值極高,便從詩句中產生了不少沿用至今的成語。這就要歸功于杜詩在語言上出眾的煉字、煉句藝術,使得很容易從他的詩句中提煉或直接用作成語為語言系統所接受。探究杜詩講究錘煉藝術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杜甫吸收傳統中含蓄蘊藉的表現手法,另一方面是他善于學習日??谡Z,以謠諺入詩。究其根源,仍是儒家思想對詩人的影響巨大。關鍵詞:杜詩;成語;錘煉;含蓄;儒家思想作者簡介:劉丹,女,1990年1月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青年文學家 2015年29期2016-05-09

  • 論金圣嘆的“杜詩”詮釋美學觀
    究】論金圣嘆的“杜詩”詮釋美學觀毛 德 富閆 玉 立摘要: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文學評點家,金圣嘆在其所評諸書中不但多有立異標新、別開生面的詮釋,而且提出了一些明確的詮釋美學命題,尤其提出了“先生未必如此作,吾不可不如此讀”的詮釋美學觀。在詮釋杜詩時,他把其中所包含的意義關系從杜甫的世界轉換到自己的世界,注入自己的主體性。金圣嘆所使用的這種“斷章取義”的解詩方法可謂一把“雙刃劍”。其積極的一面,就是當其與“尚論古人”的一面相結合時,可以調動讀者的主體性,實現

    中州學刊 2016年3期2016-05-06

  • 從“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詩歌含蓄的表現手法
    的詩法理念,探究杜詩中的含蓄表達方法,解析詩歌里“言此意彼”的審美風格。關鍵詞:春秋五例;杜詩;含蓄;表現手法作者簡介:孔令晶(1984.3-),女,籍貫:湖北黃梅,本科,江西財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02前言:杜甫是唐代著名詩文大家,細數其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名篇較多。這位詩人一生大約創作出1500多首作品。杜詩常以隱晦、抒情的方式描摹一些事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4期2016-04-29

  • 杜詩“雨”意象初探
    李寅生 姜高威?杜詩“雨”意象初探李寅生 姜高威摘 要:對典型詩歌意象的精妙選擇與運用是成就杜詩極高的美學價值和巨大藝術魅力的法寶之一。本文通過對杜甫最常使用的自然意象之一——雨意象進行統計、分類,并結合對杜甫寫雨詩的具體篇目的歸納、分析,嘗試探索杜甫高超的詩歌藝術及其苦樂參差、憂國憂民的淑世人生。關鍵詞:杜甫;杜詩;雨;意象杜甫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終其一生,為后世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內容豐富、色彩鮮明、風格多樣、藝術精湛的優秀詩歌。①

    文化與傳播 2016年2期2016-04-04

  • 杜詩“自”之殊義誤解——《杜甫全集校注》的個案討論
    710125)?杜詩“自”之殊義誤解——《杜甫全集校注》的個案討論魏耕原1, 2 (1. 西安培華學院 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2.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摘 要:“自”字在古詩中運用廣泛,杜甫詩使用尤豐,涵義亦繁多,且大多數具有容易忽而不察的特殊意義。前人的舊注對此基本望文生義,而集古今注杜之大成的新注,亦復如舊。往往一經誤解,不僅句意頓變,甚或牽一發而動全身,故須以個案討論方式,使杜詩之“自”顯出諸種真相。關鍵詞:

    天中學刊 2016年1期2016-02-12

  • 朝鮮詩家梁慶遇論杜詩
    象。粱慶遇論述了杜詩的扇對格與重押韻、杜詩的用字喜好,對杜詩的詞語進行了注釋,也探討了杜詩對朝鮮詩人的影響,體現出了較高的審美鑒賞力,是對中國杜詩研究的有益補充。[關鍵詞] 朝鮮詩家;梁慶遇;《霽湖詩話》;杜詩;研究[中圖分類號] 1312:207. 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007(2015)04-0026-06杜甫是朝鮮“最受崇敬,歷久不渝”的中國詩人,其詩集于高麗朝初期傳人朝鮮,隨即產生了巨大影響,“凡為國朝制作,引用古事,于

    東疆學刊 2015年4期2016-01-28

  • 杜詩數詞的多重意義
    710062)?杜詩數詞的多重意義魏耕原1,2(1.西安培華學院人文學院,陜西西安710065;2.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710062)摘要:杜詩里的數詞具有多重意義:組詩的篇數呈現了數字的廣泛性與特殊性;對表示數字式的年號特別重視,大量出現在詩中;他的詩史用了大量的數字,記錄了安史之亂及其以后歷史的真實。這些數字充滿了感情與愿望,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這些數字的真實與詩化,構成了杜詩一道又一道特殊的景觀,也體現杜詩廣博深沉的風格。關鍵詞:組詩數字;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12-29

  • 杜詩對高麗漢詩影響初探
    ■劉志峰杜詩對高麗漢詩影響初探■劉志峰本文通過考證確定了杜詩傳入高麗時間約為公元1091年之前,并考察了李仁老、林椿、李奎報、李齊賢、李谷、李穡等高麗主要詩人對杜詩的接受情況,對豐富朝鮮半島杜詩傳播與接受研究有著積極意義。一、杜詩傳入高麗雖然杜甫被后人尊為 “詩圣”、“詩史”,但他在世59年歷盡辛苦,最終辭世之時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不過是個無名詩人。直到盛唐和大歷之后的元和長慶年間(806-824),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杜牧等詩人才開始讀到杜詩,這已

    劍南文學 2015年15期2015-11-22

  • 杜詩數詞的多重意義
    魏耕原摘 要:杜詩里的數詞具有多重意義:組詩的篇數呈現了數字的廣泛性與特殊性;對表示數字式的年號特別重視,大量出現在詩中;他的詩史用了大量的數字,記錄了安史之亂及其以后歷史的真實。這些數字充滿了感情與愿望,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這些數字的真實與詩化,構成了杜詩一道又一道特殊的景觀,也體現杜詩廣博深沉的風格。關鍵詞:組詩數字;年號的準數字;詩史數字; 杜甫;杜詩中圖分類號:I22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6248(2015)04-0113-

    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5年4期2015-11-05

  • 杜詩對高麗漢詩影響初探
    ◎劉志峰杜詩對高麗漢詩影響初探◎劉志峰摘要:本文通過考證確定了杜詩傳入高麗時間約為公元1091年之前,并考察了李仁老、林椿、李奎報、李齊賢、李谷、李穡等高麗主要詩人對杜詩的接受情況,對豐富朝鮮半島杜詩傳播與接受研究有著積極意義。關鍵詞:杜詩 高麗漢詩 杜詩接受一、杜詩傳入高麗雖然杜甫被后人尊為“詩圣”,但他在世59年歷盡辛苦,最終辭世之時也未引起世人的注意,不過是個無名詩人。直到盛唐和大歷之后的元和長慶年間(806-824),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杜牧

    參花(下) 2015年11期2015-10-27

  • 淺析賈島對杜甫詩的接受
    本文主要從賈島受杜詩影響的原因和對杜詩的繼承兩方面對賈島對杜詩的接受進行探討,并從內容、藝術、風格幾方面具體分析賈島如何效法杜詩。關鍵詞:賈島;杜詩;繼承杜甫作為唐詩發展史上一座承先啟后的豐碑,先后影響了一大批文人。白居易、元稹、韓愈、孟郊、杜牧、李賀、蘇軾、歐陽修等都是杜詩的效仿者,其詩作中都能找到這位詩圣的影子。而賈島亦是眾多學杜者其中之一。宋初孫僅有云:“公之詩,支為六家: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賈島之所以能接受

    北方文學·中旬 2015年6期2015-05-30

  • 《御選唐宋詩醇》大量征引《杜詩說》的原因分析
    詩醇》大量征引《杜詩說》的原因分析王飛(合肥學院)該文從四個方面,用了大量的實例分析了黃生《杜詩說》被《御選唐宋詩醇》大量征引的原因,肯定了黃生《杜詩說》的成就?!?span class="hl">杜詩說》 《御選唐宋詩醇》 原因分析《杜詩說》是明清之際的皖南布衣詩人、學者、文論家黃生研究杜詩的選注本,收錄了六百余首杜詩,共十二卷。其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在友朋的資助下刻印成書?!?span class="hl">杜詩說》一經刊行,就引起了時人的重視,不僅被仇兆鰲的《杜詩詳注》、李文煒的《杜律通解》、浦起龍的《讀杜心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3期2014-12-12

  • 杜詩詳注》和清代學者的杜詩研究
    100037)《杜詩詳注》和清代學者的杜詩研究趙 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北京 100037)《杜詩詳注》作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個杜甫研究領域地位很高,是現代研究杜甫及其詩歌的學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參考書?!?span class="hl">杜詩詳注》集考證研究和文學評論為一體,綜合了這兩種對于杜甫詩歌的主要研究方法?!?span class="hl">杜詩詳注》一書是在清代整體研究杜甫熱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況,并指出了《杜詩詳注》一書的獨特價值。杜甫 杜詩版本 《杜詩詳注》一

    文教資料 2014年7期2014-06-13

  • 20世紀以來文天祥《集杜詩》研究綜述
    )關于文天祥《集杜詩》的研究,20世紀以來的文學史專著還未有全面而充分的論述。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論及“宋末詩歌”時云:“文天祥晚期詩作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集杜詩’,即把杜甫的詩句重新組合成詩。他在燕京獄中寫了《集杜詩》一卷,共五言絕句200 首。集句詩向來被視為文字游戲,但文天祥的集杜詩卻是具有獨立文學價值的創作?!焙笠浴吨粮0驳诹泛汀端脊枢l第一百五十六》二詩為例,說明“情真詞摯,意境完整,如出己手”?!?00 首集杜詩清晰地寫出了宋亡前后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4-08

  • 在當代我們如何讀杜甫的詩
    論家金圣嘆,將“杜詩”與《離騷》《莊子》《史記》《水滸傳》與《西廂》并稱“六才子書”,言下之意是將杜詩看做是古代詩歌之冠,給予的評價是很高的。因杜詩的內容中多有唐代歷史實錄,故又有“詩史”之稱,這同樣是其他詩人的詩所未曾獲得的美譽。在千百年來的閱讀和接受中,杜詩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不可忽略的經典。杜詩成為經典,既杜詩之幸,亦是杜詩之憂。歷代以來的詩話、詩論,對杜詩的評論之作十分豐富。千載而下,遂逐漸層累出一些屬于杜詩的標簽,例如杜甫的“忠君愛國”

    博覽群書 2014年8期2014-03-03

  • 高楚芳與其《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述論
    高楚芳是宋末元初杜詩研究大家、評點大師劉辰翁的及門弟子,其編纂的《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校正精審,編次得當而成為歷代刻書家爭相翻刻的熱點,也是歷代研究杜詩的常備之書。在簡要介紹高楚芳及其《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與目錄記載,敘錄現存高楚芳《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的版本情況,以期為杜詩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許線索。關鍵詞:高楚芳;杜詩;特征;版本中圖分類號:I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3X(2013)02-0123-03

    學術探索 2013年2期2013-03-29

  • 創作學詩圣,首倡集大成——論蘇詩對杜詩的接受
    學研究。蘇軾既以杜詩為詩學楷模,在其詩文中對善學杜詩者就大加贊賞,如《次韻孔毅父集古人句見贈五首》其三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劃如太華當我前,跛欲上驚崒。名章俊語紛交衡,無人巧會當時情。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拈得俱天成”;其《書石曼卿詩筆后》亦稱引范仲淹《祭曼卿文》語曰“:曼卿之詩,氣豪而奇,大愛杜甫,酷能似之”,稱美孔毅父、石曼卿能學杜甫而似之,足見其心目中每以杜詩為詩學標桿。蘇軾本人在其詩歌創作實踐中,也以杜詩為詩學榜樣,通過借鑒杜詩題材、

    名作欣賞 2012年17期2012-08-15

  • 杜詩評點:被有意擱置了的杜詩學文獻——從杜詩學與文學批評史的視閾出發
    1)宋代以來,對杜詩的輯佚選編、注釋箋證、考訂辨偽、圈點品藻、述事論說從未間斷,經過對杜詩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研究闡釋,逐漸奠定了杜詩作為文學經典著作的基礎,在世代層積的發展演進中形成了淵源有自、色彩繽紛的專門之學——杜詩學。到目前為止,杜詩研究涉及到的各個領域,雖然已幾近精、深、專的層面,但仍有不少杜詩文獻,尚未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杜詩評點(尤其是杜詩未刊評點)即是其中較為重要的文獻之一。一、杜詩學視閾中的杜詩評點“杜詩學”之名形成于金元時期。金人元

    中國文學研究 2011年4期2011-11-20

  • 論陳與義在杜詩接受上的變革
    傳承者。他們對于杜詩的接受主要是在藝術形式上注重杜詩的煉字煉句.詩風瘦硬;理論上則看重杜甫的“忠君”思想。歷經“靖康之難”的陳與義在接受杜詩上進行極大變革。首先是接受杜詩之沉郁雄闊之風;其次是敢于以議論時政入詩;最后,關注社會現實,憂國忠君思想也與杜甫一脈相承。因此,呈現了一種新的詩風。[關鍵詞]陳與義;接受;杜詩;變革;江西詩派南宋葉適說:“慶歷,嘉祐以來,天下以杜甫為師,始黜唐人之學?!睉c歷詩人學杜,沒有江西詩派那樣大張旗鼓。黃庭堅為江西詩派開山祖師,

    電影文學 2009年15期2009-10-23

  • 戰時的集體群像——淺析杜甫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程,這對我們解讀杜詩思想有著關鍵的作用。[關鍵詞]杜詩 戰亂 集體群像作者簡介:申冠星,河北大學人文學院2007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一、王公貴族杜甫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對飽受戰亂摧殘的人們極為同情,這源于他的“民胞物與”推人至己的情懷。杜甫關愛生命、“民胞物與”的思想深深的映現在他的詩中。他不僅將自己的愛與憐憫給予下層人民,同時也給予一切在戰亂中身遭不測的人,這其中也包括 “血污游魂歸不得”的楊貴妃,“但遭困苦乞為奴”的王孫公子。不難發現,在《哀

    消費導刊 2009年10期2009-06-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