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農

  • 氮肥減施對不同品種馬鈴薯生長發育的影響
    地6個主栽品種‘東農310’‘興佳2號’‘牡育薯3’‘早大白’‘中薯早35’和‘麥肯1號’為供試材料,種薯級別為原種。氮肥選用尿素(N 46%),磷肥選用重過磷酸鈣(P2O545%),鉀肥選用氯化鉀(K2O 60%)。1.3 試驗方法試驗于2022 年4~9 月進行。壟距0.8 m,株距0.25 m,每個小區9行,行長5 m,小區面積36 m2,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2022 年4 月25 日播種,9月15日收獲。氮肥施入設3個處理,分別為無氮(0)、

    中國馬鈴薯 2023年4期2023-10-26

  • 追肥對馬鈴薯農藝性狀、產量及品質的影響
    鈴薯鮮食型品種‘東農312’和加工型品種‘東農321’,種薯級別為原種,選用無病害侵染且大小均勻一致的種薯切塊種植,切塊重約50 g,由東北農業大學馬鈴薯研究所提供。供試化肥為市售尿素(N 46%)、磷酸二銨(N 18%,P2O546%)和硫酸鉀(K2O 50%),3 種葉面肥主要成分分別為腐植酸、有機質和微量元素Zn、Mn。1.3 試驗設計對2 個品種分別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設計,單因素為追肥處理。常規追肥為對照,4個追肥處理(表2),每個處理3次重復

    中國馬鈴薯 2023年4期2023-10-26

  • 不同抗寒性小麥品種生長點發育進程及生理指標差異分析
    麥無法安全越冬。東農系列小麥品種的育成,為高寒地區開展冬小麥高產育種提供了優良的抗寒材料[2]。篩選抗寒性強的冬小麥品種,可豐富高寒地區抗寒種質資源。小麥生理指標的變化更能直觀地反映小麥品種的抗寒性。劉艷陽等[3]采用室內低溫冷凍法處理雙單倍體群體的133個株系,發現幼苗葉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作為小麥抗寒性鑒定的理化指標。姜麗娜等[4]通過測定小麥拔節期低溫脅迫下葉片的生理指標,發現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以及過氧化

    麥類作物學報 2023年6期2023-06-20

  • 不同品種馬鈴薯雪花粉在方便土豆泥中的應用比較
    。馬鈴薯新品種“東農310”(審定編號為國審薯 2015004)是我國東北農業大學以尼古林斯基(俄羅斯品種)為母本和Ns混(新型栽培種混合花粉)為父本雜交而成,可實現4 t原料薯生產1 t全粉[7],在替代國外馬鈴薯品種應用于馬鈴薯全粉及方便土豆泥加工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大西洋雪花粉為對照,評價東農310馬鈴薯雪花粉在方便土豆泥加工中的應用,具體包括營養物質、質構、揮發性風味物質和感官評價等,為東農310馬鈴薯雪花粉在土豆泥中的應用提供科學

    現代食品科技 2023年1期2023-02-13

  • 兩個馬鈴薯品種在氮調控下生長及氮素利用特征研究
    驗材料馬鈴薯品種東農322和東農314,脫毒原種由東北農業大學馬鈴薯研究所提供。薯塊重約50 g左右,整薯播種,兩個品種均為中晚熟加工型(炸片)品種,生育期為90 d左右(從出苗至莖葉枯黃)。1.2 試驗設計試驗在東北農業大學馬鈴薯盆栽場進行,選用內徑33 cm、高60 cm控根器盆栽,埋入地下10 cm,盆栽土壤為黑土,土壤中水解性氮(N)、有效磷(P)、速效鉀(K)和有機質含量分別為194.4、12.2、299和86.4 g·kg-1,全氮(N)0.2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2-07

  • 表油菜素內酯對NaCl脅迫下馬鈴薯生長和塊莖品質的影響
    品種‘尤金’、‘東農310’和‘東農312’為研究材料,向基質施加NaCl模擬輕度土壤鹽漬化,噴施EBR以期緩解NaCl脅迫處理對馬鈴薯生長的影響,旨在對外源激素在作物抗逆響應中的功能進行評價,以期為降低土壤鹽漬化對馬鈴薯生產的影響提供參考。1 材料與方法1.1 試驗材料及試驗地點盆栽試驗馬鈴薯品種為早熟品種‘尤金’(出苗到成熟約70 d)、中晚熟品種‘東農310’和‘東農312’(出苗到成熟約90 d)[31-33],種薯級別為原種1代。試驗用表油菜素內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2年12期2022-11-04

  • 不同春大豆品種產量品質差異比較
    品種為墾豐16、東農豆252、東農豆254、東農豆255。1.2 試驗設計試驗在東北農業大學實習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黑土,試驗田前茬作物為玉米,地勢平坦、肥力中等,于2021年5月1日進行播種,壟上單行人工種植,壟距65 cm、行長10 m,每個小區10行,3次重復。每個品種大豆在壟作條件下以其最適密度播種,其中,墾豐16和東農豆254種植密度為2.0萬株/667 m2,東農豆252種植密度1.2萬株/667 m2,東農豆255種植密度1.8萬株/667

    耕作與栽培 2022年4期2022-10-31

  • 椰糠與草炭配比生產馬鈴薯原原種的綜合技術分析
    行。供試材料為‘東農312’‘東農314’和‘東農317’脫毒苗,苗齡20 d。栽培基質采用椰糠與草炭混配比例為2∶1的配方,育苗盤規格為0.55 m×0.55 m×0.10 m,面積是0.3 m2。試驗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設計,4因素分別為A(密度)、B(基肥)、C(追肥)、D(品種),每個因素設置3個水平,試驗按L9(34)正交表設置9個處理,處理情況見表1、表2,每處理10次重復,共90盤,追肥于定植38 d進行。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磷

    中國馬鈴薯 2022年3期2022-09-13

  • 油菜素內酯對寒地冬小麥越冬期生理代謝的影響
    的種植受到限制,東農冬麥1號是我國首例能在黑龍江省高寒地區越冬的冬小麥品種,返青率可達85%。但如遇冬天雪少,或者田間存雪困難,部分麥苗裸漏在田間時,冬小麥次年的返青也會有所下降。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冬小麥的耐寒能力,是進一步在高寒地區廣泛推廣種植冬小麥的關鍵環節,對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油菜素內酯(brassinosteroids,BR)又稱蕓苔素,是一類存在于油菜花粉中的新型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既能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又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麥類作物學報 2022年7期2022-08-09

  • 盛夏東農 ,2022年這個畢業的夏天!
    驕陽下,炙熱中,微風吹起了從前,你我從遠方走來,初識校園,林蔭道清涼。 如今,我們在夏枝繁茂時再見,手執鮮花,揮手告別校園,萬般留戀。 光陰荏苒,畢業季悄然來臨。 青青子衿,悠悠師心。離別在即,老師為畢業生正冠撥穗,滿含對莘莘學子真摯祝福與鼓勵。 年年桃李,歲歲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大學的學習生涯即將成為美好回憶,老師們滋蘭樹蕙、傳道解惑,學生們仰取俯拾、捆載而歸。 這個夏天, 海闊山遙,霽月襟懷,躍入人海,熱烈奔涌。 青春歲月,未來

    新青年 2022年7期2022-07-19

  • 盛夏東農 ,2022年這個畢業的夏天!
    驕陽下,炙熱中,微風吹起了從前,你我從遠方走來,初識校園,林蔭道清涼。 如今,我們在夏枝繁茂時再見,手執鮮花,揮手告別校園,萬般留戀。 光陰荏苒,畢業季悄然來臨。 青青子衿,悠悠師心。離別在即,老師為畢業生正冠撥穗,滿含對莘莘學子真摯祝福與鼓勵。 年年桃李,歲歲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大學的學習生涯即將成為美好回憶,老師們滋蘭樹蕙、傳道解惑,學生們仰取俯拾、捆載而歸。 這個夏天, 海闊山遙,霽月襟懷,躍入人海,熱烈奔涌。 青春歲月,未來

    新青年 2022年7期2022-07-19

  • 浙江省馬鈴薯主栽品種種植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鈴薯的主栽品種有東農303、中薯3號、克新4號、克新2號、興佳2號,具有生育期短,塊莖形成早、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等特點,適宜兩季栽培和南方冬季栽培。(1)東農303。東農303適宜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生長期需水量較大,不適宜在干旱地區種植,一般作春、秋二季栽培和一季作區早熟栽培;常規栽培每667 m2栽4 000~4 500株,免耕栽培每667 m2栽6 000~6 500株,每667 m2鮮薯產量1 500~2 000 kg,高產地塊可達2 500

    上海蔬菜 2022年1期2022-03-01

  • 馬鈴薯新品種“東農310”問世 可實現4噸原料薯生產1噸全粉
    型馬鈴薯新品種“東農310”的出現有望破解這一難題?!?span class="hl">東農310”是東北農業大學自主選育的淀粉和全粉加工專用型品種,具有加工特性好、豐產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填補了國內高淀粉兼具高產潛力的馬鈴薯品種市場空缺。它的主要優勢為:高干物質、高淀粉、低還原糖、耐褐變;豐產性好、穩產;抗晚疫病、抗退化;抗逆性強、耐瘠薄,品種的綜合表現居國內同類型品種領先水平。日前,在“東農310”現場觀摩會暨推廣與開發研討會上,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郭華春教授宣

    中國食品 2021年20期2021-11-05

  • 光照強度對馬鈴薯組培苗生長量和熒光參數的影響
    :‘費烏瑞它’‘東農303’‘東農310’‘東農312’‘東農321’‘東農322’‘中薯3號’。其中二倍體品系是兩個適應長日照的原始二倍體栽培種富利亞(S.phureja,PHU)與窄刀薯(S.stenotomum,STN)雜種(PHU-STN)無性系的雜交后代[7,8]。1.2 試驗方法將各個品種長勢一致的脫毒試管苗除去頂部和基部莖段后,剪成1 cm左右的莖段,每個莖段上有一片葉,接種在MS培養基中,每瓶扦插3苗,每個處理7瓶,置于光照培養箱。設3個光

    中國馬鈴薯 2021年4期2021-09-30

  • 稀土對不同品種大豆籽粒脂肪酸含量及組分的影響
    豆兩個品種分別為東農42和東農52。試驗用土為典型黑土,采用盆栽種植,常規管理。脂肪酸甲酯標準樣品:棕櫚酸(純度≥99.0%)、油酸(純度>99.0%)、亞油酸(純度>99.0%),均購自于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硬脂酸(純度≥99.0%)、亞麻酸(純度≥99.0%),均購自于美國NU-CHEK公司。1.2 儀器與設備TRACE 1300系列氣相色譜儀—Thermo公司;Infratec 1241近紅外谷物分析儀—丹麥FOSS公司。1.3 試驗方法1.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7期2021-09-09

  • 4 個紫花苜蓿品種對低溫脅迫的生理響應及抗寒性評價
    龍牧801’、‘東農1 號’和‘敖漢’4 個品種在我國北方被廣泛種植[2-3],而冬季低溫是制約我國北方地區苜蓿生產的主要因素,部分地區出現苜蓿凍害減產等問題,遭受巨大經濟損失[4]。低溫會影響紫花苜蓿的正常生長發育,不僅會導致植物物質代謝失調,甚至會導致植株死亡[5]。因此,提高苜蓿品種抗寒性、選育抗寒苜蓿品種對我國北方地區發展苜蓿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植物在低溫脅迫下細胞膜被破壞,膜透性增加,相對電導率可以反映植物生物膜的透性,抗寒能力不同的植物電導率的變

    草業科學 2021年4期2021-05-12

  • 18份大豆品種耐鹽性篩選與綜合鑒定
    均高于對照,其中東農42、雜交豆5號、吉育257、東農69和NMD 2號升高幅度較小,且Ci均低于對照,其余指標也均較大或者高于對照,表現出較強的耐鹽性;吉育611、東農60和鐵豆39等11個品種相對值比較居中,表現出中度耐鹽性;東農63和吉育256葉片Ci和Fo相對值較高,其他性狀相對值均較低,二者反映出鹽敏感特性。2.2 鹽脅迫對大豆生理性狀的影響從表3可知,鹽脅迫后,所有大豆試驗材料CAT活性均低于對照,其中東農63和吉育256葉片CAT活性顯著低于

    種子 2020年8期2020-09-18

  • 馬鈴薯優良品種的篩選試驗
    號、龍薯11號、東農311、東農313、春薯10號、早大白(早熟組對照)和克新13號(中晚熟組對照),試驗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植物研究所試驗基地進行。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三次重復,5m行長,5行區,行距0.8m,株距0.3m。 采用適時播種,基肥施肥量為50kg/畝,追肥10公斤尿素,生長期進行葉面噴微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其余管理同大田。在生育期對各項指標進行調查,收獲時對其產量性狀進行測定,收獲后對品質性狀指標進行測定。1.3

    吉林蔬菜 2020年4期2020-09-10

  • 校園文化品牌形象的設計與研究 ——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
    文化品牌研究現狀東農雖已有校園文化產品,但通過對同學們的調查研究發現,普遍缺乏樹立校園文化品牌意識。(1)產品種類多但是沒有新意。并沒有對設計及產品進行準確的定位分析;(2)校園文化產品缺乏獨特性,僅在已有造型產品上貼上學校的?;?。缺乏創新,設計相對較表面,并不能起到傳播校園文化的作用;(3)缺乏系統化的概念。從調研、設計、宣傳、反饋等并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因此不能對設計及產品進行更好的完善與創新。二、樹立東北農業大學校園文創品牌的重要性校園文化產品是傳播

    品牌研究 2020年24期2020-04-05

  • 臺州市11個鮮食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
    7號、費烏瑞它、東農303和臺灣紅皮(本地種植品種)。1.2 處理設計試驗以品種為處理,以東農303為對照(CK)。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8 m2(2 m×9 m),重復3次。每小區3壟,壟寬0.67 m,單壟種植,穴距0.30 m。2月28日播種。播前施硫酸鉀復合肥(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各15%)750 kg·hm-2作底肥,同時拌施地蟲靈防治地下害蟲。試驗期間注意防蟲防病,栽培管理按當地中等水平進行。1.3 觀察與記載項目參照《國家馬鈴薯品種區

    浙江農業科學 2019年12期2019-12-24

  • 早熟菜用型馬鈴薯新品種引進及篩選試驗報告
    5號、克新4號、東農303、克新1號。(定西市農業科學院)2.試驗方法試驗地設在會寧縣北部高揚程灌區白草塬,試驗地地勢平坦,肥力均勻中等。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12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36m2,采用機械起壟覆膜雙行種植,帶寬120 cm,每小區3壟,行長10m,株距30cm,密度55555株/hm2,整地起壟時用40%辛硫磷乳液7.5kg/hm2加細土450kg,拌成毒土撒施,或750kg噴施地表,噴完1帶覆蓋地膜后在噴一帶,提高藥效。播前深施農家肥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19年1期2019-03-13

  • 幾個加工型馬鈴薯品種主要品質形成的比較
    炸片、全粉)、‘東農310’(淀粉、全粉)、‘東農314’(炸片、全粉)、‘東農317’(淀粉、全粉),二級種薯。1.2 試驗方法試驗地設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向陽鄉東北農業大學實驗實習基地,試驗地前茬為大豆。田間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8行區,行長6 m,行距0.8 m,株距0.3 m,每行種植20株。整薯播種。施肥量為尿素(N 46%)5 kg/667m2,磷酸氫二銨(N 46%,P2O546%)10 kg/667m2,硫酸鉀(K2O 50%)5

    中國馬鈴薯 2019年1期2019-03-05

  • 不同基因型馬鈴薯對氮素響應的差異
    究所提供,分別為東農308、東農310、東農311、東農312、東農316、延薯4號、延薯7號、延薯9號、克新13號、克新19號、克新22號,均為約50 g整薯播種。1.2 試驗設計試驗于2016年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北農業大學向陽農場進行。采用盆栽二因素隨機設計試驗,土壤為向陽農場過篩黑鈣土與草炭土按照4∶1比例混勻裝入規格為28 cm×22 cm×30 cm的塑料桶,埋入地下25 cm。每個品種設置3個施氮處理N1、N2、N3,各處理依次施尿素(含N

    華北農學報 2018年5期2018-11-01

  • 沙打旺早熟新品系‘東農’的品比試驗
    培馴化的沙打旺‘東農’進行品比試驗,以培育出適于東北地區種植的早熟沙打旺新品種。1 材料與方法1.1 原始材料1994年,東北農業大學師生在黑龍江省方正縣境內發現了早熟野生沙打旺群體,從中選取30株,待種子成熟后,分單株進行收種。1995年播種,以早熟、生育期一致為育種目標,經過兩次單株選擇和一次混合選擇,收獲種子1 734 g并保存,經多年的栽培馴化,形成了沙打旺早熟的原始馴化群體。2001-2005年間對該群體的早熟性狀進行考察,篩選出了性狀穩定、生育

    草地學報 2018年4期2018-09-19

  • 盈利高效、安全健康、環境友好 ——首屆東農養豬論壇
    究所主辦的“首屆東農養豬論壇”在哈爾濱市東北農業大學圖書館一樓報告廳隆重開幕。近300名豬業相關人士及行業媒體出席了本次論壇。旨在為廣大養豬產業相關人士建立交流學習的平臺,提供最新最實用的產業方面的資訊和技術,打造成高質量的、務實的、有品牌的論壇,促進生豬產業的發展與進步。8日上午8:30分,“東北農業大學健康養殖研究院”成立大會隆重開幕,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姚玉昌副院長主持論壇開幕式。首先,由東北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占峰宣讀了“東北農業大學健

    飼料博覽 2018年8期2018-08-25

  • 馬鈴薯優良品種的引進與篩選
    1號;中薯5號;東農303;費烏瑞它;富金;克新1號;大西洋;夏波蒂,以早大白為對照。1.2試驗地點。試驗地設在本溪馬鈴薯研究所試驗基地,海拔600m,土壤為棕壤土,前茬休耕,秋整地。4月29日播種,每666.7㎡用N、P、K復合肥50kg作基肥施于壟溝內,生育期內兩鏟兩趟,沒進行灌溉處理,開花后用代森錳鋅和金雷防治晚疫病二次,防治二十八星瓢蟲。1.3試驗方法。試驗為小區試驗,三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8㎡,株距60cm,行距25 cm,每小區6行

    新農村 2018年15期2018-08-24

  • 黃瓜新品種東農812的選育
    食型旱黃瓜新品種東農812,以滿足黑龍江省保護地栽培黃瓜品種的新需求。1 選育過程東農812的親本是利用系譜法,并輔助分子標記選擇技術選育而成。母本D1158是以華南型黃瓜極品2號為育種材料,按照“高產、優質、抗病、全雌”的選育目標,利用系譜選擇法,經過6代連續自交分離純化,對其后代進行抗病性、品質和適應性的鑒定選擇,選育出的性狀穩定的優良自交系,利用cs-acs1g雌性特異基因片斷檢測和春季田間鑒定,雌花率達99%以上,屬純雌性系。父本D0708-2是以

    中國蔬菜 2018年5期2018-05-04

  • 福州馬鈴薯新引進品種(系)冬種比較試驗
    鄂薯11號’和‘東農311’均無缺苗現象,其中‘鄂薯11號’的商品薯率較對照品種高4.43個百分點,產量較對照品種高17.87%;‘東農311’雖然商品薯率較對照品種低4.27個百分點,但產量表現較突出,較對照品種高33.71%。因此,‘鄂薯11號’和‘東農311’適宜在福州地區種植,可進一步篩選成為適宜福建省冬種的馬鈴薯新品種(系)。福州;冬種;馬鈴薯;新品種中國是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福建省是中國最早種植馬鈴薯的省份之一,屬于中國南方冬作區[1]。201

    中國馬鈴薯 2017年6期2017-12-25

  • 不同類型小黑麥產量形成的光合特性差異
    性,以加工型品種東農8809、飼用型品種東農5305和糧飼兼用型品種東農96026為材料,采用隨機區組試驗,探討了不同類型小黑麥主要生育階段葉綠素熒光參數、光合參數、葉綠素相對含量以及產量的差異。結果表明,加工型品種東農8809生育后期PSⅡ最大光化學效率下降幅度大,非光化學系數高,光能消耗大,籽粒產量形成受到限制;飼用型品種東農5303揚花前光合能力較強,生物產量潛力高,花后非光化學淬滅系數增加量大,花后葉綠素相對含量迅速下降,葉片衰老快;糧飼兼用型品種

    麥類作物學報 2017年10期2017-11-08

  • 小黑麥群體冠層結構及產量構成差異分析
    異,以加工型品種東農8809、飼用型品種東農5305和糧飼兼用型品種東農96026為材料,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探討了三種類型小黑麥主要生育階段的平均葉傾角、天空散射輻射透過率、太陽直射輻射透過率、消光系數和葉面積指數的特點。結果表明,加工型品種東農8809的消光系數小,生育后期葉傾角過大,出現漏光現象,這種不合理的冠層結構造成太陽輻射的浪費,使籽粒產量形成受到限制;飼用型品種東農5303的平均葉傾角在營養生長階段最大,孕穗期降低,營養生長階段較合理的冠層結構

    麥類作物學報 2017年7期2017-08-16

  • 新媒體微信平臺“板塊化”、“品牌化”內容的傳播效果分析 ——以“掌上東農”為例
    前運營現狀“掌上東農”作為共青團東北農業大學委員會的微信平臺,自2013年3月10日成立,并在 3月12日推送第一期圖文,創建以來,已經吸引近八萬粉絲,如今已成為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中較有影響力的品牌。成績的背后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人認為微信平臺運行至今在內容生產現狀和傳播效果現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單期微信的閱讀量、點贊數較為可觀,推送內容的傳播效果較好“掌上東農”微信平臺的內容生產質量較高,單期的平均閱讀量也基本維持在5000+,點贊,評論人數

    傳播力研究 2017年2期2017-03-28

  • 冬小麥膨脹素基因TaEXPB8、TaEXPB10的克隆及低溫表達分析
    冬小麥強抗寒品種東農冬麥1號為試驗材料,從其根中克隆膨脹素基因TaEXPB8、TaEXPB10,并分析其在低溫條件下的表達情況,為研究膨脹素基因與植物抗寒性之間的關系奠定基礎。結果表明,在冬小麥強抗寒品種東農冬麥1號根中克隆得到膨脹素基因TaEXPB8、TaEXPB10,二者分別編碼273、271個氨基酸,二者序列與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同源性分別達到99.2%、99.6%。4 ℃、-10 ℃和-20 ℃的低溫脅迫處理均可誘導TaEXPB8、TaEXP

    河南農業科學 2017年2期2017-03-01

  • 孕穗期干旱脅迫對寒地粳稻干物質積累、轉運及產量形成影響
    ,選用耐旱型品種東農425和干旱敏感型品種松粳6號為試驗材料。通過盆栽結合人工控水方式于孕穗期控制土壤水勢至0、-10、-25和-40 kPa,處理21 d后恢復正常灌溉。研究孕穗期不同程度干旱脅迫對寒地粳稻干物質積累分配轉運、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影響。結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脅迫導致地上部干物質積累量、轉運量均隨土壤水勢降低而下降。成熟期不同器官干物質分配表現為籽粒>莖鞘>葉,莖鞘干物質和源器官干物質分配比例及源/庫隨干旱程度上升而增加,而籽粒干物質分配比例與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6年11期2016-12-27

  • 東農豆252大豆品種喜創佳績畝產達259.8公斤
    編輯 楊秋萍東農豆252大豆品種喜創佳績畝產達259.8公斤編輯楊秋萍東北農業大學副校長張長利主持會議測產會現場10月11日上午,賓縣民和鄉紅光村田間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伴隨著機器轟鳴的聲音,一株株大豆植株被拔起收進了大豆收獲機中,這是由東北農業大學大豆遺傳育種改良團隊研發推廣的東農豆252測產現場的景象。隨后,在測產專家的見證下,一公頃大豆田的產量數據隨之產生,本次測產田地面積10 130.5平方米,收獲4 029公斤大豆,平均畝產達到259.8公斤。黑龍

    大豆科技 2016年5期2016-11-30

  • 低溫下冬小麥SOD及APX酶相關基因的表達分析
    寒性差異較大的“東農冬麥1號”和“中國春”為材料,測定不同低溫冷凍條件下小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關基因 TSOD-1、 TSOD-2、 TSOD-3以及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相關基因 HAPX-1、 HAPX-2、 HAPX-3的表達差異。結果表明, TSOD-1、 TSOD-2、 TSOD-3、 HAPX-2和 HAPX-3基因在特定低溫條件下于東農冬麥1號中的表達量明顯高于中國春,而 HAPX-1基因在東農冬麥1號中的表達量幾乎均低于中國春

    麥類作物學報 2016年8期2016-09-21

  • 番茄新品種東農722
    海燕)番茄新品種東農722(300201天津市蔬菜技術推廣站李海燕)特征特性:東北農業大學最新選育的鮮食用雜交一代品種。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強,中晚熟。成熟果粉紅色,果實圓形,平均單果重220~240g,果實整齊度高,商品性好,坐果率高,花序美觀,果肉厚,硬度極大,耐儲運,貨架期25d。高抗煙草花葉病毒病、枯萎病和黃萎病,平均667m2產9000~14000kg。栽培要點:施足底肥,坐果后及時追肥,加強肥水管理;單稈整枝,每穗留果4~5個;采收期控制澆水,

    天津農林科技 2015年4期2015-02-09

  • 水果型黃瓜新品種東農808的選育
    水果型黃瓜新品種東農808的選育秦智偉 周秀艷*辛 明 張艷菊 武 濤 王新國(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東農808是以DN20-10為母本,以DN32-3-4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型黃瓜一代雜種。植株無限生長型,分枝性弱,第1雌花節位為第3~4節,雌花節率78.5%,屬強雌性系,雌花節率穩定。主蔓結瓜,坐果率64.4%。商品瓜短圓筒形,皮色深綠、光亮無棱、無刺瘤,瓜長16.4 cm,橫徑3.3 cm,單瓜質量110~120 g,瓜肉淺

    中國蔬菜 2014年10期2014-03-11

  • 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新品種東農724的選育
    化曲葉病毒新品種東農724的選育姜景彬 李景富 張 賀 康立功 陳秀玲 王傲雪 許向陽*(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東農724是以09546為母本,以09611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番茄一代雜種,生育期110~113 d (天)。葉片稀疏、豎立,節間長,長勢強,耐弱光、低溫,高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YLCV)、ToMV、枯萎病和黃萎病,大果型,單果質量220~250 g,成熟果粉紅色,果面光滑美觀,硬度0.54 kg·cm-2,不裂果

    中國蔬菜 2014年8期2014-03-09

  • 黃羅曼類型番茄新品種東農723的選育
    曼類型番茄新品種東農723的選育姜景彬 許向陽 康立功 張 賀 王傲雪 陳秀玲 李景富*(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東農723是以09811為母本,以09817為父本配制而成的黃羅曼類型的特色番茄一代雜種,中熟,中果型,單果質量90~120 g,每穗8~10個果,可成串采收,成熟果金黃色,顏色艷麗,果實長卵圓形,果面光滑美觀,硬度0.57 kg·cm-2,耐貯運,貨架期達30 d(天)以上。高抗ToMV、葉霉病、枯萎病和黃萎病。保護

    中國蔬菜 2014年7期2014-03-09

  • 番茄新品種東農719的選育
    30)番茄新品種東農719的選育陳秀玲 李景富 張 賀 姜景彬 王傲雪 康立功 許向陽*(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東農719是以051394為母本,以051162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番茄一代雜種,高抗ToMV、葉霉病、枯萎病、黃萎病和根結線蟲病。大果型,單果質量200~240 g。幼果無綠肩,成熟果粉紅色,顏色艷麗,圓形,果面光滑美觀,果實硬度0.54 kg·cm-2,耐貯運。大棚栽培每667 m2產量10 000~12 000

    中國蔬菜 2014年6期2014-03-08

  • 淀粉加工型馬鈴薯新品種東農308的選育
    工型馬鈴薯新品種東農308的選育石 瑛 張麗莉 魏峭嶸 秦 昕(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東農308是利用新型栽培種質資源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淀粉加工專用型馬鈴薯新品種。中晚熟,出苗至收獲98 d(天)左右;塊莖圓形,黃皮淡黃肉,芽眼深度中等;塊莖干物質含量26.8%,淀粉17.2%,粗蛋白2.23%,還原糖0.26%,VC 132 mg·kg-1;中抗馬鈴薯輕花葉病毒?。≒VX),抗馬鈴薯重花葉病毒?。≒VY)、晚疫病,田間有輕微

    中國蔬菜 2014年2期2014-03-02

  • 插秧密度對兩種不同穗型水稻品種灌漿特性的影響
    以穗重型水稻品種東農425和穗數型水稻品種東農427為試驗材料,運用Richards方程進行擬合,研究插秧密度對兩種不同穗型水稻品種灌漿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一定插秧密度范圍內,兩個水稻品種的強勢粒灌漿速率(GRmax、GRmean)和籽粒充實度均隨著密度的降低而升高,但當群體密度過低時下降;而弱勢粒則表現為始終隨著密度的降低而升高,插秧密度降低能顯著提高弱勢粒的灌漿速率(GRmax、GRmean),使兩品種強弱勢粒灌漿速率趨于同步。千粒重和結實率與水稻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4年9期2014-01-16

  • 低溫脅迫下冬小麥東農冬麥1號分蘗節相關EST-SSR信息分析
    低溫脅迫下冬小麥東農冬麥1號分蘗節相關EST-SSR信息分析蒼晶,范博,宋揚,許賀,牟永潮,于晶,張達,王軍虹,孟婧,朱祥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30)利用抑制消減雜交技術構建東農冬麥1號分蘗節低溫脅迫相關基因的cDNA正反文庫,獲得表達序列標簽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經分析和前期處理后拼接得到736條非重復序列(Unigenes)。運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低溫脅迫下誘導的冬小麥東農冬麥1號分蘗節相關EST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4年1期2014-01-14

  • 寒地冬麥氨基酸組分分析
    需氨基酸表現為,東農冬麥377品系精氨酸含量最高,東農冬麥1號組氨酸含量最高;非必需氨基酸表現為,除絲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相對較低外,寒地冬麥各種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較其他材料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冬麥;總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營養成分豐富,是人體主要的淀粉和蛋白質來源,其中淀粉含量約75%,蛋白質含量約為12%[1]。小麥中還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2]。近年來,提高小麥粉的營養品質已成為小麥育種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4年3期2014-01-14

  • 不同抗寒性冬小麥品種間冷凍后電導率與成活率比較分析
    育的冬小麥品種“東農冬麥1號”,在黑龍江省高寒地區能夠安全越冬,越冬返青率達85%以上[1],證明遺傳改良可以有效提高冬小麥的抗寒性??购詼蚀_鑒定是冬小麥品種越冬性遺傳改良的重要基礎,一般是在控溫冷凍處理后通過生理生化指標測定鑒定或經田間越冬處理后直接通過越冬返青率鑒定[2-5]。田間越冬返青率測定受年度間溫度和降水影響較大、表現為在不同年份間品種的越冬返青率變化大、鑒定時間長,要等到冬小麥返青時才能判定品種抗寒性高低[2]等特點,不能滿足冬小麥越冬性育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4年6期2014-01-14

  • 根際澆灌ABA對冬小麥幼苗抗寒性的影響
    抗寒冬小麥品種“東農冬麥1號”(在黑龍江省高寒地區返青率>85%)和弱抗寒冬小麥品種“濟麥22”(在黑龍江省高寒地區返青率<2%),均由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所提供。1.2 方法于2008年9月12日播種于東北農業大學香坊農場實驗實習基地(東經126°22′~126°50′,北緯45°34′~45°46′),小區種植,區組試驗。行長4 m,播深5 cm,株距1 cm,每行苗數約400株,坐水種植,大田常規施肥。當冬小麥長至三葉期時,分別用 0、0.1、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3年4期2013-07-12

  • 干旱和復水對馬鈴薯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50030)以‘東農311’和‘克新13號’為試驗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在抗旱棚內研究馬鈴薯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受干旱和復水的影響。結果表明:干旱下,葉綠素熒光參數Fv/Fm、Fv/Fo、Y(II)和qP持續下降,Y(NPQ)、NPQ表現為不斷增加;在處理的第15 d和第23 d,‘克新13號’的葉綠素熒光指標變化幅度大于‘東農311’,在復水后‘東農311’的恢復程度大于‘克新13號’?!?span class="hl">東農311’的葉綠素熒光參數比‘克新13號’更適應干旱脅迫。馬鈴

    中國馬鈴薯 2013年4期2013-04-13

  • 黃瓜新品種東農810的選育
    0)1 選育過程東農810的親本是利用系譜法,并輔助分子標記選擇技術選育而成。母本D0420 是2003年以從以色列澤文公司引入的黃瓜品種Mercury 9510 為育種材料,按照高產、優質、抗病、適于鮮食的水果型目標,利用系譜選擇法,經過6 代連續自交分離純化,對其后代進行抗病性、品質和適應性的鑒定選擇,利用cs-acs1g雌性特異基因片斷檢測和春季田間鑒定,雌花節率達76.5%以上,屬強雌性系。第1 雌花節位為第3~4 節,雌花節率穩定,坐果率63%

    中國蔬菜 2013年24期2013-02-23

  • 抽穗開花期高溫對東北粳稻花粉育性及結實率的影響
    2號、東稻3號、東農03-33、東農03-44、東農415-1、東農 415-2、東農 416、東農 9213、東農 428、敦內稻、富士光、合江195、吉粳1、吉粳2、吉粳3、吉粳88、吉粳803、平粳8號、龍粳 21號、龍粳 5號、千重浪2號、沈禾57號、綏粳4號、遼星1號、沈農9816。對照早秈稻2份:熱敏感品種4628、耐熱品種996[9]。1.2 方法土壤裝盆后每盆加油菜餅枯40 g拌勻、腐熟30 d左右。34份東北粳稻和2份對照材料浸種1 d后

    湖南農業科學 2012年5期2012-10-10

  • 東北農業大學重點推介項目系列白菜新品種
    85天,耐貯運。東農901:牛心,高抗病毒??;豐產,高產,生育期70~80天,耐貯運。東農902:牛心,風味品質優良,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及軟腐??;高產,生育期80~85天,耐貯運。東農904:直筒,風味品質優良,高抗病毒病,兼抗霜霉病及軟腐??;高產,生育期85~90天,耐貯運。東農905:高抗軟腐病和病毒病、兼抗霜霉??;中早熟,適合復種;整齊一致、品質優良、耐貯運。東農906:早熟,播后63天可以收獲,延遲收獲不裂球、不易長側芽??共《静?、軟腐病、霜霉病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2年1期2012-03-29

  • 東北農業大學重點推介項目番茄系列新品種
    東農706:該品種為東北農業大學園藝系番茄課題組育成的加工用型的雜種一代。自封頂生長類型,1~2花序封頂,株高50厘米左右。植株生長勢強,果實鮮紅色,著色均勻,梗洼木質部延伸小,果實長圓形,平均單果重60~70克,抗煙草花葉病毒病,枯萎病、黃萎病??扇苄怨绦挝?.5%,鮮果紅色素含量高達8 mg/100 g左右。果實硬度極大,不裂果,耐貯藏,耐運輸。適于加工番茄醬,產量高,一般露地栽培畝產可達4 000~5 000公斤。東農708:該品種無限生長類型,生長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2年1期2012-03-29

  • 番茄新品種東農715的選育
    30)番茄新品種東農715的選育張 賀 李景富 康立功 王傲雪 陳秀玲 姜景彬 許向陽*(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東農715是以642為母本,675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熟番茄一代雜種,高抗ToMV、葉霉病、枯萎病和黃萎病。大果型,單果質量230~250 g,成熟果粉紅色,顏色艷麗,果面光滑美觀,硬度0.61 kg·cm-2,耐貯運,豐產性好,保護地栽培每667 m2產量10000~15000 kg,耐低溫,低溫下果實膨大速度快且不易

    中國蔬菜 2011年2期2011-09-12

  • 番茄新品種東農714的選育
    許向陽番茄新品種東農714的選育張 賀 李景富 康立功 王傲雪 姜景彬 許向陽*(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東農714是以HN17為母本,以HN33為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雜種。中晚熟,生育期120d(天)左右。高抗ToMV、枯萎病和黃萎病。植株無限生長型,生長勢強,單果質量230~260g,果實紅色,顏色鮮艷,果面光滑美觀,硬度大,耐貯運,貨架期達18d(天)以上。露地栽培每667m2產量4000kg左右,大棚栽培每667m2產量1

    中國蔬菜 2011年20期2011-09-11

  • 番茄新品種東農716的選育
    品種Maeva與東農710番茄母本雜交后自交分離6代選育而成的穩定品系,該品系無限生長類型,果實鮮紅色,圓形,硬度大,耐貯運,抗裂果,高抗 ToMV、葉霉病和枯萎病。2005年以05HN06為母本、以05HN01為父本選配組合,并進行配合力測定。2006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7~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區域試驗,2008年參加黑龍江省生產試驗。2009年3月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東農 716?,F已在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南、山東等地

    中國蔬菜 2011年16期2011-05-21

  • 不同基因型大豆GS1基因的克隆與分析
    9(KF9)、東農 46(DN46);高蛋白大豆品種:東農42(DN42)、黑農35(HN35);秣食豆(MSD);野生大豆(WS)。其中KF9、DN46、HN35、DN42由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提供;秣食豆由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提供;野生大豆由吉林農業科學院提供。1.2 總RNA的提取取不同基因型大豆幼苗幼嫩葉片,采用上海生工UNIQ柱式Trizol總RNA提取試劑盒提取總RNA。1.3 DNA提取取不同基因型大豆幼苗幼嫩葉片,采用CTAB法提取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1年7期2011-02-20

  • 溫度及土壤含水量對冬小麥生長習性及返青率的影響
    7年,冬小麥品種東農冬麥1號在黑龍江省高寒地區育成、并通過了品種審定,該品種抗寒性極強,可以在黑龍江省等寒地(最低溫度-30℃)存活,但是,由于黑龍江省不僅冬季嚴寒、風大,而且降雪量年際間不平衡,若雪少則易造成冬季麥苗裸露田間,被風吹干而死亡,如果遇秋冬和返青期土壤含水量不適宜(過高或過低),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返青率。為確保東農冬麥1號能夠安全越冬,有必要對其土壤含水量和低溫雙重逆境脅迫進行綜合深入研究。目前對東農冬麥1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低溫的抗性上[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年5期2010-09-20

  • 黑色馬鈴薯品比試驗
    鈴薯,以常規品種東農303為對照 (CK)。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32 m2。每個小區2畦,每畦種植2行,株距25 cm,每個小區種植160株。試驗畦寬帶溝1.6 m,畦高25 cm。2月5日播種,地膜覆蓋?;适└燹r家肥15 t·hm-2和三元復合肥 (N、P、K各 15%)0.45 t·hm-2。田間管理按常規方法進行,適時收獲。調查生育期,地上部分農藝性狀、薯塊生長狀況以及產量構成。2 結果與分析2.1 生育進度與植株性狀由表1可以看

    浙江農業科學 2010年6期2010-09-12

  • 黃瓜不同品種鹽漬的適應性評價
    D0622-1、東農802、D0618-1,其中D0822含量最高為5.64%,含糖量最低的為D07117,含量僅為2.37%??扇苄怨绦臀锖吭?.00%~1.90%之間,D0847的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最高。(系)品C 種u l t i v a r s F 0 2-0 7.0 4 D 9 3 2 0-2 D 0 6 2 2-1 6 5 1津春5號D 0 8 4 7 D 0 6 3 1 D 0 7 2 6 2 D 0 8 4 1 D 2 0 0 9-1東農8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年6期2010-08-09

  • 東北農業大學與黑龍江省農委組織專家對“東農冬麥1號”進行測產鑒評——平均畝產達512斤
    和富錦市冬小麥“東農冬麥1號”2009~2010年度試驗示范田進行了鑒評。經過專家現場測定,三個測產點平均畝產達512斤。專家認為,在春天干旱低溫、小麥灌漿期連續近40度高溫的不利天氣影響下,畝產512斤是比較不錯的產量。專家一致認為:“東農冬麥1號”在黑龍江省東部及北部地區能安全越冬,生育正常,證明通過品種改良,冬小麥已經在黑龍江省種植成功。在黑龍江省試種推廣冬小麥,可有效提高黑龍江省小麥單產水平,解決大豆重迎茬問題,可調整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實現兩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年8期2010-04-04

  • 大豆新品種“東農51號”等
    大豆新品種“東農51號”寧海龍“東農51號”是東北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選育的高異黃酮含量大豆新品種,2007年通過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特征特性東農51號為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80厘米,有分枝,花白色。葉長,茸毛灰白色,莢彎鐮形,成熟時呈褐色。種子扁橢圓形,種皮、種臍均為黃色,有光澤,百粒重20-22克。出茁至成熟生育期為112天左右。中抗灰斑病和病毒病。適應性強。需大于或等于10℃活動積溫2250-2300℃,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內蒙古自

    農村百事通 2009年6期2009-05-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