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詩

  • 甌江山水詩意盡在“SONG”
    村為載體的甌江山水詩路尤具特色。作為“中國山水詩搖籃”,永嘉無疑是甌江山水詩路上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追尋著謝靈運的腳步,在楠溪江畔留下了數不盡的詩篇,“山、水、村、詩”在這里融為一體。近年來,永嘉深入挖掘山水詩路文化內涵,以詩路“為媒”串連起文化之“鏈”、山水之“鏈”和發展之“鏈”,全力打造“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本期專題以專家解讀、深度報道、跟著鏡頭游歷等形式,聚焦永嘉甌江山水詩路建設,以期呈現一個“可觀、可感、可借鑒”的詩路文化帶建設

    浙江經濟 2023年8期2023-10-21

  • 略論王維山水詩之禪境
    趙錦鳳【摘要】山水詩發展到盛唐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由南朝謝靈運客觀實物的真實描摹提升到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詩開拓了以禪入詩的新境界,詩中的意境和禪意緊密關聯,實現了山水景物與詩人內心境界的契合交融,蘊含著“空”“靜”“寂”三個方面禪境。他的山水詩中體現出“空靈”“靜謐”“安寂閑適”的生活志趣和思想情感,不僅對中國美學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后世現代人處世產生重要的啟示?!娟P鍵詞】王維;山水詩;禪境【中圖分類號】I207? ? ? ? ?

    今古文創 2023年34期2023-09-19

  • 謝靈運詩歌向書面化轉變的表現及原因探究
    特點集中反映在山水詩中,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為空間描寫的細化,二為時間描寫的具象化。謝詩書面化轉變原因有三,分別是:“以賦體施之”的寫作手法、佛教“即色游玄”的思想觀照以及脫化于玄言詩尾的悟理模式。既往研究容易忽視佛教“即色游玄”這一重要因素,“即色”是指謝靈運對色相世界做最大程度的還原和復現,在謝氏看來這是可以達到“游玄”真諦的階梯和法門。因為需要還原色相世界(即色)所以極力描寫物色山水,這又在客觀上增強了謝詩書面化的效果。關鍵詞:謝靈運;山水詩;書面

    美與時代·下 2023年5期2023-06-28

  • 淺談唐代山水畫與山水詩關系研究
    ,因此山水畫和山水詩開始盛行。唐代山水畫和山水詩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唐詩也是在唐代山水畫發展道路上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文化因素。從唐代山水詩、山水畫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唐代山水畫與山水詩之間具有許多共通之處,因而對唐代山水畫與山水詩之間關系進行研究意義非凡。關鍵詞:唐代 ?山水畫 ?山水詩 ?關系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03-0033-04繪畫和詩歌之間有著深層的聯系,換句話說,詩中的畫境,是讀者在讀

    藝術評鑒 2023年3期2023-06-21

  • 杜甫蜀中臨江詩對山水詩的開拓創新
    內容豐富,囊括山水詩、詠史詩、贈別詩、閑適隱逸詩、羈旅行役詩等。杜甫的臨江詩不單寫江水,也有對山、風、水、月和沙鷗、綠樹,以及水邊亭臺樓閣、風景名勝乃至民風民俗的描寫,極大拓展了山水詩的內容。杜甫善于通過物色生態的細致點染體現自然之理,豐富了山水詩的表現手法。將近體詩應用于山水詩創作,開拓了這一詩體的取材范圍和取景造景的內涵。關鍵詞:杜甫 入蜀 臨江詩 山水詩 創新從唐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8年,輾轉多地。巴蜀

    文學教育 2023年1期2023-05-30

  • “詩各有體,不可混一”
    陳文忠關鍵詞:山水詩;田園詩;田家詩;類型規律摘 要:山水詩、田園詩、田家詩是詩歌史上詩體最為接近的三類作品。因此,今人往往把山水詩和田園詩視為一派,田園詩與田家詩則視為一家。從詩歌史看,這三類詩歌淵源不同,體性不同,藝術旨趣和精神風貌也有本質區別;從詩學史看,對三類作品體性的異同,古今詩論家均有深入論述。先考察古今詩學對三類詩體的論述,再借鑒朗松的“類型的晶化成型規律”理論,對三類詩體的類型規律作比較闡述,為鑒賞分析和詩歌史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參照。中圖分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5-30

  • 淺析蘇軾山水詩的藝術風貌
    【摘要】蘇軾在山水詩歌創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后世留下了數量可觀并且極具價值的山水詩篇。他將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深刻的哲理思考以及高超的表現技巧統一于對自然山水的描畫中,在對山水審美的同時對山水詩的發展也進行了升華與超越。蘇軾的山水詩風格獨特,理趣與情趣并存,意境開闊,想象飛馳,奇趣橫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娟P鍵詞】蘇軾;山水詩;理趣;自然;詩畫觀【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

    今古文創 2023年9期2023-05-18

  • 古代山水詩中的“五美”鑒賞
    程度而言,古代山水詩不僅是對自然山水的生動描寫,還蘊含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對人生的思考與探尋。如此一來,它們不僅具有了語言美、意境美、畫面美,還具有了情感美、理趣美。如今,當吟誦流傳至今的山水詩時,人們依舊能夠強烈地感受到清新秀美的山水景、真摯動人的山水情。一、什么是古代山水詩古代山水詩,顧名思義,是指產生于古代,在寫作題材上以描山繪水為主的一類詩歌。就古代山水詩而言,從寫作對象來看,并非山與水都同時出現,可能有的僅僅寫山,也可能有的僅僅寫水。從寫

    課外語文 2022年17期2022-12-28

  • 謝靈運山水詩的個體性探究
    ?要:在謝靈運山水詩中,山水既是其安身之所,也是其悟道的場所。謝靈運在詩歌中多著意于解決個體生命的矛盾,因而其詩歌有著不同于前人作品的個體性特征。謝靈運山水詩的個體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謝靈運山水詩中景與情相互交融。較之前人作品,謝靈運詩歌的景物描寫更加細微,情、景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其二,謝靈運山水詩中“事”(物)與“理”相互對立。表現為謝靈運在觀看山水的過程中悟道,解決個體生命的矛盾。關鍵詞:謝靈運;山水詩;個體性探究謝靈運詩歌的個體性特征,

    美與時代·下 2022年5期2022-07-14

  • 文化適應性觀照下浙江山水詩英譯賞析
    性;浙江山水;山水詩;英譯中圖分類號:H315;I0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12-0156-04引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盵1]作為弘揚中國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山水詩以其豐富的內涵、美妙的意境以及綺麗的文體特性,在世界文壇獨具風采。它的有效對外傳播有助

    西部學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古代山水詩中的 “五美”鑒賞
    程度而言,古代山水詩不僅是對自然山水的生動描寫,還蘊含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對人生的思考與探尋。如此一來,它們不僅具有了語言美、意境美、畫面美,還具有了情感美、理趣美。如今,當吟誦流傳至今的山水詩時,人們依舊能夠強烈地感受到清新秀美的山水景、真摯動人的山水情。一、什么是古代山水詩古代山水詩,顧名思義,是指產生于古代,在寫作題材上以描山繪水為主的一類詩歌。就古代山水詩而言,從寫作對象來看,并非山與水都同時出現,可能有的僅僅寫山,也可能有的僅僅寫水。從寫

    課外語文·上 2022年11期2022-05-30

  •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身體美學
    者,開創了中國山水詩派,其詩結構多從自然山水進入人生哲理。在時代意識的影響下,謝靈運山水詩中有較強的身體意識,極致雕琢后的身體游覽行狀結合身體行動和修飾層面,同時聯系古典意象,審視身心關系,揭示身體不可忽視的實踐重要性。通過對謝靈運詩歌中身體意識的研究,尋找身體美學這一新概念與中國古典文化的重合點,為“身體美學”提供中國話語解釋。關鍵詞:謝靈運 山水詩 身體意識 魏晉南北朝 身體美學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理查德·舒斯特曼首次提出身體美學這一概

    文學教育 2022年7期2022-05-30

  • 論杜甫山水詩歌的顏色字
    摘要:杜甫通過山水詩那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描述了另外一番色彩,他對色彩的敏感,對顏色字的煉字之功使得其山水詩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關鍵詞:山水詩;顏色字;意象;詞性;語法功能引言杜甫并非純粹的山水詩人,但卻留下了不少山水詩佳作,其山水詩甚至要多于王維?!岸鸥κ且匝獪I與破敗山河共命運的詩人”[1](p234)。其山水詩既有“詩中有畫”之美,也能感受到山河破碎的憂慮。杜甫在山水詩上有所創新,便是杜甫在運用顏色字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楊義認為讀杜詩“都感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期2022-02-23

  • 生態翻譯視域下的謝靈運山水詩典故翻譯
    容摘要:謝靈運山水詩的典故蘊含著情景里的哲學思考,翻譯能否正確傳遞典故蘊含的哲思與理念,是能否推動中國文化國際交流的關鍵。本文從生態翻譯學視角出發,探究譯者如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翻譯話語建構性和跨文化話語性的基礎上,從譯者選擇的語言、文化、交際三維轉換原則角度切入,在典故翻譯過程中不斷地進行適應性選擇,從而創造出“生態優化”的譯文,轉化文化形象,重塑詩歌意境,傳達謝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理念,帶給目的語讀者與源語讀者相同或類似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2022-02-14

  • 李白山水詩研究
    讓人心情激蕩。山水詩是李白詩歌的重要代表。就具體的分析來看,雖然同是山水詩,但是在不同心境下寫就的山水詩,其表現的情感是明顯不同的。李白的山水詩有飄逸、雄渾,也有清俊和雄奇,他賦予了中國山水詩獨特的樣貌,展現了中國山水的大模樣、大氣魄和大境界。本文對李白的山水詩進行分析與解讀,旨在明確李白山水詩的特點以及情感蘊含?!娟P鍵詞】 李白;山水詩;浪漫主義【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

    今古文創 2022年2期2022-02-03

  • 從輞川、柳州到半山
    堪稱唐宋間各以山水詩著名的大家,以“雅麗精工”為其山水詩的共同交匯點,并作為典型垂世。三人政治、生活經歷上的諸多相似之處,經受了或貶逐或隱退的痛苦經歷,之后世情疏懶,親近山水,并將佛禪境界揉入山水詩創作,以此來消遣世慮、平復愴痛。在這種情形下,三人所作的“雅麗”風格的山水詩,體現了他們在創作實踐與審美取向上由唐轉宋的傳承脈絡與嬗變軌跡。關鍵詞:王維 柳宗元 王安石 山水詩 唐宋轉軌王維、柳宗元與王安石三人堪稱唐宋間各以山水詩著名的大家,但王安石的詩文中提及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期2022-02-03

  • 一生好入名山游
    詩的重要作家。山水詩是其詩歌內容的重要方面。在大唐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發達的時代浪潮中,在盛唐氣象的氛圍下,李白懷揣著入仕途的夢想,在豪邁不羈性格的驅使下,漫游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把對山河大川的熱愛以及個人的諸種情感融入詩歌之中,通過奇詭的想象、大力的夸張,營造了闊大雄偉的山水詩歌的優美意境。關鍵詞:山水詩 盛唐氣象 漫游 闊大 想象唐朝是詩歌的王國,是近體詩發展繁榮的最重要的時期。唐朝詩歌之美,詩人之多,詩歌繁榮發展的程度,都是其他時代所不能及的。偉大時代孕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淺析古詩詞語言中的音韻美
    本文以教材中的山水詩為例,發現山水詩的音韻美既有古詩的共性也有自身的個性,主要表現在:句式鮮明,富有節奏;平仄規范,入韻嚴謹;對仗精巧,引人入勝?!娟P鍵詞】平仄;入韻;句式;對仗;山水詩【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7-071-03【本文著錄格式】張春雪.淺析古詩詞語言中的音韻美——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山水詩為例[J].課外語文,2021,20(

    課外語文·下 2021年9期2021-09-23

  • 李白山水詩的文化內涵
    泛流傳至今,其山水詩更是以鮮明的藝術特色開拓了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新境界,并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以李白山水詩的藝術特色為研究對象,分析前人創作、時代背景、游歷等方面給李白山水詩創作帶來的影響。根據李白山水詩所呈現的主要內容,將其所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和整理。通過詩中的內容來分析其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法。從題材和表現手法兩方面分析李白山水詩對后世文學創作的影響,發掘其更多的文學價值。關鍵詞:李白;山水詩;藝術特色一、引言李白是我國著名的詩人,是中國文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4期2021-09-10

  • 論綦毋潛詩歌的藝術風格
    鍵詞:綦毋潛;山水詩;寺廟詩;贈答詩;藝術風格綦毋潛,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贛州)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授宜壽尉,后來被任命為校書,大約在天寶初年,放棄官職回到江東。后又出仕為右拾遺,在天寶末年任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綦毋潛的一生仕途不順,有慨而發共作詩篇26首,全部收錄在《全唐詩》中,他善于做方外之音,又好游山玩水,被后人劃分到山水田園詩派。一、綦毋潛詩歌的種類綦毋潛作為盛唐時期小有名氣的詩人,雖不被后人所熟知,但也是山水田園詩派中不可缺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1年2期2021-09-05

  • 中國文人園林發展研究
    詞:文人園林;山水詩;山水畫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30 引言中國古典園林享譽世界,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東方園林的代表。文人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極具藝術成就的一種園林類型,研究文人園林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古典園林中優秀的設計手法,以及園林意境的表達方法。本文從三個方面介紹中國文人園林,分別是文人園林的發展過程、常用造園手法、設計手法對現代園林設計的啟示。文人園林即文人經營或文人所有的園林

    藝術科技 2021年13期2021-08-27

  • 萬化禪心入丹青
    ? 要:王維的山水詩雅淡清新,散發悠悠禪意,他將個人對禪理佛趣的獨到感悟不著痕跡地注入自然山水的感性形式中,達到“不用禪語,時得禪理”的至高境界。詩中的禪意主要表現在詩人對空寂罄澄,悠游散朗的禪境,物我兩忘,萬化冥合的禪心以及言近旨遠,微言妙諦的禪機的追求上。其山水禪詩開創了詩歌“神韻交融”的新境界,對后世文壇影響深遠。關鍵詞:王維;山水詩;禪意;美學境界作者簡介:李爽(2000-),女,漢族,江蘇鹽城人,揚州大學文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師范)。

    青年文學家 2021年8期2021-06-15

  • 異質文明與本土文化交融話語背景下的王維山水詩
    禪宗的影響:其山水詩中云和水的形象,成為自性的隱喻。關鍵詞: 王維 ? 佛 ? 禪宗 ? 山水詩八世紀前半葉,唐朝剛剛經歷了武周代唐的短暫歷史時期,至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唐王朝才重新開始恢復往日的秩序。武則天時期重視佛教主張釋教應該在道教之上。八世紀初,唐王朝試圖恢復在武則天時期被破壞的秩序,官方試圖對秩序進行重新建設,但是擔負建構秩序主力的儒家意識形態逐漸被道家、釋家所取代,特別是釋家逐漸占據中國人的信仰世界,其話語方式逐漸為當時的中國人接受。

    文教資料 2021年2期2021-05-06

  • 小學語文山水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要闡述小學語文山水詩與情境教學法的界定,以及小學語文山水詩的教學價值與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分別從真情誦讀、藝術渲染、畫面展示、活動拓展四個方面對情境教學的具體應用簡要分析?!娟P鍵詞】小學語文? 山水詩? 情境教學法【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9-0133-02近年來,“國學熱”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各類文學作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依舊秉持著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2021-04-13

  • 謝靈運山水詩探微
    摘要: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鼻祖,他將自然的風景美融入詩歌中,自覺地將山水草木視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描寫自然景物細致、精巧,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生動巧妙的表現手法激發了中國山水詩創作的繁榮興旺,對后世歷代詩人的山水詩創作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開啟了中國山水詩創作風格和表現手法的一代新氣象,成為山水詩第一人。該文以謝靈運出身背景、人生經歷為研究基礎,探究其山水詩獨特的創作手法、藝術風格等。關鍵詞:山水詩 手法 風格在謝靈運之前,河流山川只是作為詩歌的一種點綴,到

    頌雅風·上半月 2020年5期2020-12-28

  • 論南朝詩歌中的“荊山楚水”意象
    關鍵詞:南朝;山水詩;荊山楚水;巫山神女;漢女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2-0768(2020)01-0005-05南朝文人對荊楚山水進行了集中而大量的文學開發,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荊山楚水”意象,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點:奇山異水的行旅羈思、神女傳說的浪漫書寫、歷史遺跡的深沉詠懷。具體而言,既有水鄉澤國、奇山異水的自然景觀,又有漢女、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更有琴臺、孫權故城的歷史遺跡,其間又衍生出羈旅愁思的情感意象,“荊門”“積布

    荊楚學刊 2020年1期2020-10-19

  • 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禪意
    要:縱觀王維的山水詩作品,當中往往蘊藏著生動的畫面和深刻的禪意,藝術價值可謂十分之高。究其根源,則是王維尚佛且中意作畫,習慣透過畫的意境作詩,并在詩句中透露出特別的禪意,也正因為如此,后人在其故后紛紛稱其為“詩佛”。由此,本文在闡明王維山水詩的自然美基礎上,探討其詩作中蘊藏的豐富的禪意,希望借此令更多人了解詩人的文學造詣,從中有所收獲。關鍵詞:王維;山水詩;禪意;協調統一王維成名時間要早于李杜,因為尚佛,所以精通禪理,更在其鐘愛的山水詩作之中融會貫通,令人

    北方文學 2020年15期2020-10-09

  • 經典傳志 山水寄情
    存的物質基礎,山水詩卻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寄托情思的精神家園。讓小學生從小接觸學習山水詩,可提高其審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培養其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也會激發出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更對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關鍵詞:山水詩;浪漫主義;詩仙“仁者樂山,知者樂水”,自然山水不但給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豐富的物質來源,“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也給人類提供和營造了一個青山寄語,綠水蕩懷,放飛理想,寄托情思的精神家園。小學生正處于心靈稚嫩的

    新教育論壇 2020年10期2020-09-10

  • 論《文心雕龍》對東晉玄言詩與南朝山水詩的批評
    要:玄言詩和山水詩是東晉及宋齊梁時期詩歌的兩大題材,歸納總結《文心雕龍》對東晉玄言詩及南朝山水詩的特點,旨在掌握劉勰的詩論思想。劉勰從玄言詩的主旨、寫作風格等方面對其提出批評,并肯定了南朝山水詩對詩歌抒情特質回歸的推動作用,認為劉宋時期以來山水詩形成的篇幅冗長、華而不實、習華隨侈、偏離雅正等不良詩風。關鍵詞:《文心雕龍》;東晉;玄言詩;南朝;山水詩作者簡介:徐嘉忻(1996-),女,山東省青島人,寧夏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晉南北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3期2020-09-01

  • 金相玉振,理韻悠長
    文創作中,尤以山水詩最為出色。朱熹的山水詩與前代或同代人多以感性情懷創作的模式不同,他以理為美,在內容、技法以及思想上皆有個人特色,展現了別具一格的審美境界,而其山水詩的創作過程即是審美過程,包括審美對象的描摹與審美經驗的表達。關鍵詞:朱熹;山水詩;審美對象;審美經驗;審美過程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3-0037-041審美對象的描繪—金相玉振明代畫家董其昌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鄙剿?/div>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3期2020-07-10

  • 李白與威廉·華茲華斯山水詩比較研究
    李白與華茲華斯山水詩平行研究(項目編號:LB17-B05)資助。摘? 要:李白與威廉·華茲華斯是中英兩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地位的偉大詩人。以二者山水詩為研究對象,通過文本細讀和比較研究,探討山水景觀在詩中的作用,以及體現的山水觀。二者在詩中皆表達了山水生態思想,李白體現了“人性化”的山水觀,華茲華斯體現了“神性化”的山水觀。在當代生態環境面臨挑戰的情況下,探究二者的山水詩能夠深化對山水的認識,重新審視人與山水自然的關系,最終提出構建人類與自然共同體的理念。關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王維山水詩中的“物色觀”
    色觀”的提出對山水詩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山水詩見長的王維,在創作中雖未提及“物色”二字,但他的煉字遣詞、情景關系無不貫徹著“物色觀”的精髓,營造出山水詩的絕美意境。關鍵詞:“物色觀” 山水詩 物我合一 “意境”《文心雕龍·物色》道:“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盿“物色”一說發端于南北朝,到盛唐臻于完善。盛唐詩人王維的山水詩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此亦為劉勰“物色觀”所推崇之極致。在此基礎上,王維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梅堯臣山水詩敘事性研究
    要〕 中國古典山水詩的發展歷程蘊含有一條清晰的敘事性線索,尤其是入宋以后,山水詩的敘事性得以全面彰顯。事件過程、自然情節、邏輯思理三大敘事表征在宋代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視。作為宋詩“開山祖師”的梅堯臣,正是推動山水詩入宋以后取得敘事性前進的重要詩人,他的山水詩在詩題詩序、結構章法、時序時距、散文趨向等方面倶體現出了鮮明的敘事因子,是宋代山水詩敘事性發展之典型?!碴P鍵詞〕 梅堯臣;山水詩;敘事性〔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12-30

  • 縱心山水的禽鹿 肆志高云的雁鴻
    :本文以嵇康的山水詩和游仙詩為研究內容,使用了知人論世的研究方法,先探求嵇康的生平和性情,再分析了嵇康四言詩中的山水詩、游仙詩在藝術上強烈的象征性。筆者認為,文人四言詩發展史上真正成熟的象征藝術始于嵇康。關鍵詞:嵇康;山水詩;游仙詩;象征一、引言詩人的性情和品格與作品風格往往互為表里,這一點在嵇康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本文將“貴得肆志,縱心無悔”兩句詩拆開,用“禽鹿”象征山水詩中的嵇康,用“高云”象征仙境,用“雁鴻”象征游仙詩中的嵇康,對嵇康的山水詩和游仙詩

    青年時代 2019年33期2019-12-24

  • 王維山水詩的意象選擇與空靈美
    ? 要:王維的山水詩,天才妙語,神韻悠然,鑒賞王維山水詩作的文學價值,本文以意象為抓手,深入分析王維山水詩中的意象選擇與空靈美之間的建構方式,從而對王維山水詩作中的禪意禪趣和空靈美的創作個性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關鍵詞:王維;山水詩;意象選擇;空靈美[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3-0-02在王維的詩歌創作中,山水詩的成就最高,其詩用詞清秀,曲調雅致,能從日常的自然景物中營造一種空靈美的審美意

    青年文學家 2019年33期2019-12-23

  • 論徐世珩山水詩云意象與隱逸心態
    意象在徐世珩的山水詩中出現頗多,這一意象既有著中國傳統文人學士追求閑適自由的一貫意趣,還因詩人沉潛佛道而表現出佛禪韻味,充分體現了詩人的隱逸心態和真淳性情。關鍵詞:徐世珩;山水詩;云意象;隱逸心態;禪理徐世珩(1919-1998),別號抱一,晚號洞山藥叟,貴州仁懷人,當代黔北詩詞大家,創作古典詩詞無數,現存世二百余首。他的詩詞作品雅潔高古,格律精工,蘊藉雋永,風格多樣,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有學者贊其為“當代黔北詩詞之翹楚”。徐世珩先生自號樂吟子,凡訪親會友

    卷宗 2019年31期2019-12-12

  • 詩中有畫詩中有話
    關鍵詞:王維;山水詩;寫作教學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10B-0068-03唐代詩人王維詩書琴畫樣樣精通,可謂多才多藝,多棲多專。提起王維,我們都是以“山水田園詩人”的身份稱呼他。的確,王維寫了很多優美空靈、意境絕佳的山水詩,尤其是晚年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徜徉山水之美,縱情山水之樂,詩歌充滿趣味與禪意。中學語文課本上選用最多的就是他的山水詩。王維山水詩在選材構思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景物的排列與組合。大詩

    江蘇教育研究 2019年29期2019-11-29

  • 探析王維山水詩中的少年精神
    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鐘愛自然,寫下了許多富有時代氣息的佳作。其山水詩基調健康明朗,自然天成,富于少年精神,在山水詩的創作中獨樹一幟。王維詩雖多平淡,但意趣橫生,清新有致。作為藝術全才的王維,真正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蔽恼聦乃?span class="hl">山水詩中的春夏秋冬四景的論述中探析王維詩歌中的少年精神。關鍵詞:王維;少年精神;山水詩一、盛唐之音與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體物精細,狀物傳神,為歷代人民所傳誦。林庚稱王維是一個“全面的典型”,是因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2019-10-21

  • 論自然對中國古代悲劇意識的消解
    的主要產物——山水詩的分析和體悟,提出了四種消解方式,對自然這種消解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關鍵詞:中國古代 悲劇意識 產生與消解 自然 山水詩一.中國古代悲劇意識的產生與消解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給古代士人設計的一條理想的人生道路,也是士人們一生所執著追求的理想。而“理想的執著追求和這種理想在現實條件下不可能實現,就會產生悲劇意識;理想的失落而失落者對理想又有著永恒的懷念和執著,也會產生悲劇意識”,可以說,儒家在創造理想的同時就預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9期2019-10-06

  • 論王維山水詩中的生態美蘊
    觀照方式,使其山水詩中呈現出生機盎然、澄明靜寂、物與人諧的審美意境,體現了自然萬物的質樸之美、自然各物的和融之美、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的生態美蘊。深受儒家的“天人合一”“生生不息”,道家的“道法自然”“萬物齊一”,佛家的“緣起論”“眾生平等”等古代生態哲學思想的影響,其自身的人生經歷和禮佛悟禪的生活方式,是形成王維山水詩中獨特的生態美蘊的主要原因。關鍵詞:王維;山水詩;生態;自然;和諧;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唐詩中的生態意識與中華美學

    美與時代·下 2019年11期2019-09-10

  • 葉昌熾山水詩的思想內容
    富,其中有部分山水詩歌很有特色。我們從其詩歌入手,去欣賞葉氏山水詩的獨特韻味。關鍵詞:葉昌熾;詩人;山水詩;思想內容一、葉昌熾生平與交游葉昌熾(1849‐1917),字蘭裳,號鞠裳,一號緣督。清道光二十九年生,江蘇人。昌熾童年羸弱,就讀于蘇州正誼書院。此時期,葉氏與管禮耕、王頌蔚兩人交往密切。及第后,除了學習備考外,外出機會多。光緒七年,應柯逢時之邀,館于其家,約半年。光緒十二年至十四年,好友汪鳴鑾請昌熾到廣東幫忙。光緒二十一年,入會典館纂修《武備圖說》、

    青年生活 2019年5期2019-09-10

  • 論王維詩歌的雄偉之美
    美,主要體現在山水詩、邊塞詩、應制詩三種類型的作品中。關鍵詞:雄偉之美;山水詩;邊塞詩;應制詩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27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0-0021-02王維之詩不僅有山水之幽、田園之樂,亦有慷慨雄闊之氣象。王維詩歌的“雄偉之美”主要體現在三種類型的作品中。一、山水詩王維的山水詩固然清幽秀麗,但其中一些詩句卻也極盡雄偉。如《終南山》一詩,詩中寫道: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

    教師·中 2019年7期2019-09-03

  • 中國山水詩意識代變及山水詩藝術內蘊探析
    摘 要: 山水詩意識的確立是代變的演進。先秦以來,許多文獻涉及到人類與自然山水的關系,魏晉時期才形成山水詩。謝靈運、謝眺對山水詩形成貢獻最大。唐代詩人白居易為第一個使用山水詩名稱者,但古代文獻有山水詩之實,而無山水詩之類。山水詩意識代變為文體體類在近代才確定下來。標題指向性、對象真實性、山水主體性、審美目標性是山水詩概念內涵的四要素,是取舍山水詩的量規。山水詩內涵之美須有恰當的表現方式,是藝術手段的豐富性、藝術方式的適宜性及藝術時空的差異性的共同融合。關鍵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8-15

  • 陶淵明、謝靈運詩歌比較談
    是我國田園詩、山水詩的開創者,他們的詩歌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在藝術風格上呈現出不同的特征。關鍵詞:田園詩;山水詩;抒情魏晉南北朝時期,誕生了兩位杰出的詩人,一位是陶淵明,他是中國田園詩的開拓者;另一位是謝靈運,他是中國山水詩的奠基人。他們二人有共同點就是都曾做官,然后隱居,都好飲酒,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都熱愛大自然,但他們的詩歌卻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一、風格:陶詩平淡自然,謝詩精雕細琢所謂平淡自然,是指藝術形象平淡無奇,語言文字不假雕飾,思想感情真摯不做

    錦繡·上旬刊 2019年4期2019-08-13

  • 華茲華斯自然詩與柳宗元山水詩的對比
    茲華斯乃中西方山水詩歌的集大成者,二者都是在政治失意、歷盡人生挫折之際轉向自然山水,尋求心靈的慰藉與超脫。本文選取華茲華斯的《詠水仙》與柳宗元的《江雪》兩首代表詩作進行比較,從時代背景與個人經歷、詩歌中的宗教哲學內涵以及觀物方式三方面深入分析二者山水詩的異同。關鍵詞:山水詩;時代背景;宗教哲學;觀物方式中國的山水詩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詩經》,至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柳宗元作為唐代詩壇成就卓越者,其山水詩歌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代表作《江雪》更是中國山水詩歌史上

    北方文學 2019年20期2019-07-15

  • 淺析北宋山水詩畫意境
    杭浩宇摘要:山水詩畫發展到北宋,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境地,自覺的創作和理論總結在北宋到達了一個重要的階段。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內在風神均契合于山水詩畫,在宋朝可以說達到了一種藝術境界的頂峰。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北宋山水詩畫中展現的意境美,來研究北宋山水詩畫之間的融合。關鍵詞:山水詩;山水畫;山水意境一、北宋山水審美的淵源意境是中國古典詩畫作品里的藝術內核,詩人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融情于景,在作品中寄托自己的情懷,構成獨特的山水意境。創作主體沉浸在自然山水之美中

    北方文學 2019年11期2019-04-29

  • 簡析王安石晚年山水詩風格
    退居江寧時期其山水詩的風格特征?!娟P鍵詞】王安石;山水詩;晚年詩風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二次罷相,退居江寧。退隱閑適的生活與漸趨平淡的心境,使他的詩歌從早年的關注社會現實、以詩論政轉向了賦情山水的寫景詠物詩。其晚年詩歌以絕句為主,重煉意與修辭,多描繪山水自然,意境優美含蓄,精深華妙。一、詩歌語言:王安石晚年極為注重對詩歌藝術的研究,以王安石晚年五言律詩《即事》一詩為例:“徑暖草如積,山晴花更繁??v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靜憩雞鳴午,荒尋犬吠昏。歸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2019-04-18

  • 從“有我之思”到“無我之境”看“物境詩”的審美價值
    外,然而作為“山水詩”中觸物感“興”之體的“山水”,卻很少會被理解為具有“獨立之精神”的“無情之物類”。及至王國維“無我之境”的審美建構,方始打破了傳統詩學濃郁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偏見,將傳統的“有我之思”壓倒“無我之境”的狀況加以扭轉,因此在中國美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關鍵詞:山水詩 “有我之思” “無我之境” 以物觀物孟子有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庇墒强芍?,孔子雖不是道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9年2期2019-04-10

  • 切口:王維山水詩的詩畫結合藝術
    歌實例彰顯王維山水詩“詩畫結合”的特點,嘗試將其作為山水詩賞析的切口,期待以此為讀者鑒賞提供更為科學的路徑,使其審美情趣得到切實的激生。 關鍵詞:王維 山水詩 詩畫結合 切口在《紅樓夢》的香菱學詩一節中,黛玉在香菱贊嘆陸游淺近通俗的詩句時,特向她推薦了摩詰的詩,“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1]。這從側面道出了王維詩在理解上的難度——因語言的凝練簡省,需通過反復興味涵詠才能漸得其妙。王維山水詩欣賞的重難之處也體現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2019-03-18

  • 王維的“終南山”:兼論盛唐山水詩的轉型
    了王維乃至盛唐山水詩的最高成就。全面考察《詩經》、漢賦、六朝詩歌中歌詠終南山的篇章,以此為基礎,對王維的終南山詩從意象、意境及創作思維諸方面進行深入考察和解析,可以較為清晰地勾勒出山水詩產生、發展及嬗變的軌跡,由此可以更準確地把握盛唐詩歌獨特的美學風格及其典范意義。盛唐詩人將不涉理路、排除知性干擾的純自然山水詩創作發揮到了極致,為后世提供了一種極具藝術精神的思維方式與審美理想。[關鍵詞] 王維;山水詩;終南山詩;盛唐[中圖分類號] I222[文獻標識碼]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12-11

  • 論中國山水詩的成因
    / 韓雪琳一、山水詩的發展歷史山水詩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兩漢時期,在魏晉時期快速發展,從南北朝到晚唐時期因社會發展和文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成熟。山水詩在東晉時期脫胎于玄言詩。東晉時期謝靈運最先打破傳統玄言詩格局,開創了山水詩,將自然風景引進詩中,使其成為詩的新的、獨立的審美對象。他將詩歌從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來,將審美對象和藝術技巧、表現技巧結合起來,形成全新的詩風。自謝靈運之后,山水詩逐漸發展起來,我國詩歌題材也因此而增加,開啟了南朝一代的新詩歌風貌。

    記者觀察 2018年15期2018-11-18

  • 從詩情與畫意看“空靈”美
    本文旨在對王維山水詩作所呈現的“詩情”與“畫意”做闡述,以探析其詩作中無所不在的“空靈”美,從而豐富詩作的賞析角度,進一步深化“空靈”的美學詩蘊。王維山水詩作中的“空靈”美主要通過充盈著哲理之美、音樂之美與無我之美的“詩”情和色彩之美、構圖之美與線條之美的“畫意”交錯映現,體現出其詩作在“禪悟”思想下神韻悠然、超逸靈秀、不著跡象又幽深清遠的美學意象世界。關鍵詞: 詩情 畫意 空靈 山水詩 禪悟自古以來,詩歌作為一個民族文化與結晶的最高體現形式,是心靈的寫照

    文教資料 2018年18期2018-11-10

  • 淺談謝靈運山水詩的語言之美
    ”可見謝靈運的山水詩歷來受到評論家的好評。其山水詩的語言千錘百煉,成就斐然,如精金美玉,獨放異彩。文章將從修辭方法、聲色描寫兩方面來展現謝靈運山水詩的語言藝術之美。關鍵詞:謝靈運;山水詩;語言之美;修辭方法;聲色描寫中圖分類號:I207.2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一、修辭方法的運用謝靈運在其山水詩的創作過程中,大量運用了對偶、擬人、比興、用典、頂真等手法,回環往復,富麗精工,搖曳生姿。舉例如下:1.對偶想象昆山姿,緬邈區中緣

    求知導刊 2018年11期2018-08-27

  • 魏晉南朝王謝家族詩歌交往研究
    交往;玄言詩;山水詩作者簡介:劉偉(1993-),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文學碩士,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方向: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4-0-02在魏晉南朝這樣一個朝代更迭頻繁的時段,家族詩歌研究算是一個重大主題,而在家族詩歌的研究中尤以對王謝家族的研究較為完善,但這兩個家族的研究成果,多是在論述各自的家風家學,關于他們之間詩歌交往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本

    青年文學家 2018年14期2018-07-27

  • 淺談鄭珍山水詩中的人文情懷
    豐富,其中不乏山水詩,這些山水詩寫出了湘黔一帶山水的雄奇瑰麗,也體現了鄭珍的人文情懷。關鍵詞:鄭珍;山水詩;人文情懷1 哀憫黎民的人文情懷鄭珍所作的百余首山水詩,不僅寫出了其見到的雄奇瑰麗的自然景色,也寫出了當時國家的狀況和百姓的生活。鄭珍生活的時代,朝廷腐敗,墨吏橫行,民生凋敝。鄭珍晚年所作的“九哀詩”真實地揭露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如《抽厘哀》中:“官格高懸字如掌,物物抽厘助軍餉?!备骷壒倮舫槿±褰?,“東行西行總抽取,未及賣時已空手”。這首詩寫出了人民深受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2018-07-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