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伯峻

  • 楊伯峻《論語譯注》注釋商榷二則
    金純【摘要】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注》中對“思而不學則殆”與“多見闕殆”所做的注釋尚有可商榷之處。本文考證《論語》及其同時代與“殆”字相關的文獻,對此進行商榷?!娟P鍵詞】《論語譯注》;商榷;殆【中圖分類號】B2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8-007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22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是目前較為通

    今古文創 2023年18期2023-05-30

  • 理雅各《論語》英譯誤譯研究
    者的基礎上,以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和許淵沖的《論語》英譯本(Thus Spoke the Master)為參照,認真比讀《論語》原文和理雅各的譯文,指出理雅各《論語》英譯中一些誤譯。一、詞語理解偏差導致的誤譯漢語詞語一詞多義現象頻繁,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這在文言文中尤其明顯。對于譯者來說,一詞多義現象是翻譯過程中的“陷阱”,一不留神就會掉下去,這在漢學家譯者身上表現得尤其突出。近代以來,不少漢學家在英譯中國典籍時,因為沒有考慮詞匯出現的語

    懷化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3-01-24

  • 先秦指定服役制度述論
    籬笆工。(9)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536-1538頁;李亞農:《殷代社會生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50頁。趙世超先生指出,這些族氏“在制造某種產品方面較有傳統”,所以就指定他們“分別為侯國公室生產繩索、酒器、陶器、旌旗、馬纓或負責編制籬笆”。(10)趙世超:《指定服役制度略述》,《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以族從事某項勞役獲得考古資料的佐證,張光直先生通過研究青銅器族徽,認為商代“各族群的職業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12-06

  • 從文化負載詞角度分析日譯本《論語》 ——以《論語》第一章為例
    不亦君子乎?(楊伯峻,1980:1)中文翻譯:大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楊伯峻,1980:1)下村譯:だが、むろん、名聞が大事tíのでtttíい。ひftすらに道を求めtf人tíら、fkりに自分の存在が全然社會に認められtíffkとも、Thれtt少しも不安の種にtítfことでtttíい。Thして、Thれtiどに心が道Thのものに落ちついてこTh、真に君子の名に値すtfのでttfftfまいfk。(下村,1965:24)金谷譯:人が分fkってff

    今古文創 2022年38期2022-10-19

  • 向黨而生伴黨行
    ,分別由李鰲、楊伯峻接替。1949年2月25日,民盟湖南省支部在長沙岳麓山下湖南大學成立,蕭敏頌任主任委員,李鰲任組織委員,楊伯峻任宣傳委員,張梓敬任委員負責秘書工作。長沙特支領導民盟的地下斗爭民盟湖南省支部籌委會成立于長沙特支隸屬中共武漢市委時期,民盟湖南省支部成立于長沙特支直屬中共中央上海局時期。民盟總部將楊伯峻從廣州調派到長沙協助盟務,中共中央上海局特地將楊伯峻的黨組織關系轉長沙特支,協助蕭敏頌負責民盟湖南省支部的宣傳工作。為加強中共對民盟的領導,長

    湘潮 2021年11期2021-12-03

  • 清華簡《系年》與《春秋》三《傳》載先蔑史事新證
    說法,現代學者楊伯峻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論證,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針對“乃背先蔑”和“先蔑將下軍”的矛盾,楊氏進一步補充杜說曰:《晉世家》云:“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為靈公。發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眲t《傳》云:“背先蔑”者,實背所迎之公子雍也,先蔑為迎立之正使,終又以此奔秦,故云“背先蔑”。此時先蔑已先歸,故能為下軍將。昔人曾懷疑此句“背先蔑”與下文“先蔑將下軍”矛盾,其實不然。(10)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559頁。此處楊氏的補充有二:一是認

    殷都學刊 2021年1期2021-11-26

  • 略論管仲故里“潁上”
    侯遷于潁上”。楊伯峻先生注:潁水出河南登封縣西,東南流經禹縣、臨潁等地而后入于淮。此潁上即潁水之旁,當在今禹縣境。(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892頁。這段注釋采用先總釋后分釋的方式??傖尠褲}上概括為潁水之旁,分釋則根據當時的行軍路線,把它認定為在河南禹縣境內。耿振東博士《〈管子〉學史》基本是沿襲楊伯峻先生的上述注解,對潁上作了如下界定:“潁上”一詞的地域范圍,大概是禹州(今河南許昌境內)、臨潁(今河南漯河境內)之間潁水流

    管子學刊 2021年1期2021-11-25

  • 文下注釋不妨多“存異”
    意見。語言學家楊伯峻的理解是:“做了人,卻不仁,怎樣來對待禮儀制度呢?”楊先生將“而”理解成表轉折關系的“卻”。語言學家楊逢彬態度更加鮮明:“這一‘而字不能當‘如果講?!辈⒆鞒鼋忉專骸斑B詞‘而的作用是連接謂詞性結構,表示兩種性質或兩種行為的聯系。這里的‘人也是活用為謂詞性的,表示‘作為一個人?!睂<业囊娊飧鲌桃欢?,見仁見智。像這樣的例子還有,比如文下將“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中的“歸”字注解為“稱贊、稱許”,雖然與楊伯峻的理解相同:“一旦這樣做到了,天

    學校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2021-09-06

  • 《論語》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經典。注釋:①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2015:12-23.②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子路[M].北京:中華書局,2015:159-164③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雍也[M].北京:中華書局,2015:69-75④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公冶長[M].北京:中華書局,2015:54-59⑤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學而[M].北京:中華書局,2015:1-8⑥楊伯峻.論語譯注(大字本)·顏淵[M].北京:中華書

    大眾文藝 2021年10期2021-07-12

  • 盡心章句上·第九節
    《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版)【注釋】①宋勾踐:人名,身世不詳。②游:游說。③囂囂:自得無欲的樣子。④得己:自得。⑤澤:恩惠。鑒賞空間“舍生取義”是孟子重要的主張之一。在戰國這個“上下交征利”的時代,“舍生取義”既是對人性的一種期望,也是對仁政的一種期待。本文則提出“窮不失義”,即窮困時不失去仁義,做到這一點就能安詳自得,堅守“本心”。文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更是影響深遠,成為很多知識分子的自覺追求。讀有所思1.孟子的語

    初中生世界·九年級 2021年2期2021-03-15

  • 《左傳》的占斷式敘述及其文化史意義
    中舒、朱東潤、楊伯峻、胡念貽、蔣立甫等學者是也;或則對《左傳》預言進行文學研究,如潘萬木、黃永林分析了《左傳》預言的成因及文學作用④潘萬木、黃永林《〈左傳〉之預言敘述模式》,《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第83-88頁。;另外,潘萬木《〈左傳〉敘述模式論》第七章《預言》⑤潘萬木《〈左傳〉敘述模式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251頁。,也是此類研究。盡管他們對《左傳》預言進行了各種分類,但終覺略“隔”,略欠“了解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1-02-01

  • 告子、楊朱對老學的“為我”“貴我”轉化 ——兼論陽子居與楊朱的區別
    弟為楊布[1]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254—256 頁。。(3)《列子·力命》載二事:其一,記述楊朱之友名季梁,眾人圍繞季梁得疾是否應求醫展開討論[2]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94—195 頁。。其二,楊布問同人不同命之惑,楊朱引《黃帝之書》以喻之[3]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96—197 頁。。(4)《列子·仲尼》載楊朱在季梁死后,望其門而歌[4]楊伯峻:《列子集釋

    哲學評論 2020年1期2020-11-29

  • 《論語譯注》商榷二則
    桑冷燕摘要: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在學界享有盛譽,但其中有些注釋似乎還有可商之處。筆者通過分析有關材料判斷,“思而不學則殆”中的“殆”釋為“鄙陋”更合理些,“敢問崇德,修慝,辨惑”中的“慝”當釋為“惡”。關鍵詞:《論語譯注》;殆;慝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向以“注釋平實準確著稱”[1],但智者千慮,亦有一失。目前學術界陸續出現了一些關于該書的商榷文章,這些文章論述充分,觀點正確,很好地彌補了該書的不足。然而筆者在拜讀該書的過程中發現還有一些地方的注釋值得

    學語文 2020年1期2020-05-30

  • 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指瑕
    焦循等,近代有楊伯峻、楊逢彬,他們都是為《孟子》作注的代表人物。楊逢彬先生的《孟子新注新譯》既取各家所長,又獨抒己見,是繼《論語新注新譯》之后的又一力作。筆者閱讀此書,深有感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書中標點、譯文和注釋存在值得商榷之處,因此作此文提出一些意見以供參考。關鍵詞:楊逢彬;《孟子新注新譯》作者簡介:趙倩(1992.10-),女,山西人,山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

    青年文學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經義述聞》“宋衛實難”“非無賄之難”辨正
    求而無之”。而楊伯峻斷句為:“求而無之,實難。過求,何害?”注曰:“求而無之,謂臨事急而求之,則無有也。實處困境?!保?]550可知,楊先生以“實”為副詞。第二,“宋衛實難,鄭何能為?”杜注曰:“可畏難也?!保?]3579林堯叟注云:“宋衛大國實可畏難,鄭小國何能為害?”[4]2王引之認為:“言唯宋衛是患也”。楊伯峻認同王引之的說法,即“實為用于動賓倒裝之結構助詞”[3]50。第三,“人犧實難,己犧何害?”楊伯峻注:“為人之犧實難,趙孟能貴之,趙孟能賤之也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0年9期2020-01-10

  •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考證
    諸夏之亡也”,楊伯峻《論語譯注》譯為“文化落后國家雖然有個君主,還不如中國沒有君主哩”[1](24)。 楊樹達《論語疏證》:“孔子生當昭定哀之世,楚莊之事,所聞也。闔廬夫差之事,所親見也。安得不有夷狄有君諸夏亡君之嘆哉! ”[2](67)句義是夷狄有賢明之君,不像中原諸國卻沒有。對于這一章的解釋,不外乎這兩種結論。大多數學者圍繞孔子的禮樂觀探討孔子是否是“賤夷狄,貴中華”,從而從義理方面對解釋“不如”之義。也有人從語法方面進行解釋。例如,李建平認為語法考察

    文教資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孔子義利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弘揚。注釋:①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80.②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78.③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39.④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2.⑤沈善洪,王鳳賢.中國倫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6.⑥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42.⑦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41.⑧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

    現代交際 2019年13期2019-09-24

  • 《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正詁
    的是,白平的《楊伯峻商榷》卻另辟蹊徑,他認為此句中的“欲”不是一個難點,就是當“想要”講,而“疾”字卻不解作“恨”,應該訓為“貶責”?!昂蕖笔切睦砩系那楦斜磉_,“貶責”則是言語上的行為,所以“欲疾其君”意即“欲貶責其君”。這種解釋不單有古訓做依據,比如《禮記·緇衣》:“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编嵭ⅲ骸凹?,猶非也?!笨追f達疏:“近臣不為人所非毀?!薄抖Y記·緇衣》:“毋以嬖御人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编嵭ⅲ骸凹?,亦非也?!笨追f

    北方文學 2019年15期2019-06-28

  • 中華書局新書推介
    裝本)著 者:楊伯峻定 價:39.00元本書系對《論語》二十篇所做的精確細致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于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語》原文,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孟子譯注(簡體精裝本)著 者:楊伯峻定 價:48.00元《孟子》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是儒家基本經典,影響極大,古往今來,注家眾多。楊伯峻先生的譯注注釋準確,譯注平實,膾炙人口,是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9年2期2019-03-16

  • 讀《左傳》札記一則
    ,終夕與于燎。楊伯峻在“衛侯固請見之”下注云:“欲見公孫青?!痹凇安猾@命,以其良馬見”下注云:“公孫青不得已,以己之良馬為見衛侯之禮?!盵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中華書局,2009.(P1412)我們在讀到此處時,對“固請見之”的主語頗有疑惑,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發現學界似乎對主語為“衛侯”并無疑義。同時,學界對此處“不獲命”的解釋較為模糊、尚存爭議。下面先來看學界關于這一問題的主要意見。(1)沈玉成將此處翻譯為“衛侯堅決請求見他,公孫青不得

    史志學刊 2019年2期2019-02-20

  • 試論《論語》中的言語觀
    道德風范。根據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附錄中的《論語詞典》所計,《論語》中使用“言”字多達126處,使用“語”字達12次。因此本文主要以《論語》中孔子的言論作為參照,對《論語》中的語言觀點進行簡單的梳理。通過對《論語》全書的仔細梳理和研究總結,《論語》中的關于語言的觀點,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孔子言語觀的前提——“名”與“言”的關系名與言的關系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個哲學命題,到后來還產生了名家。名和言的關系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實”,這樣的話也就是“實”、“名

    大眾文藝 2018年8期2018-07-14

  • 《論語》中時間的表述與價值指向
    可矣?!盵4]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6頁,第128頁,第3頁,第198頁,第56頁,第70頁,第189頁,第70頁,第185頁,第4頁,第178頁,第9頁,第17頁?!俺迸c“夕”一起連用時往往表述時間極短的意思,這種概念直接來源于太陽東升西落的直觀感受,“朝”“夕”分別是日的起點和終點,“日”作為時間單位既可實指,也可用于形容時間之短?!耙怀?,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5]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

    江蘇社會科學 2018年3期2018-04-15

  • 孟子人性論特色
    參考文獻[1]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234頁[2]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309頁[3]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72頁[4]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234頁[5]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16頁[6]楊伯峻:《孟子譯注》,商務印書館,2010,第282頁作者簡介徐久琳(1992-),男,漢,江蘇徐州,西北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碩士,中國哲學。endpr

    卷宗 2018年3期2018-02-09

  • 對子夏故里歸屬研究的反思
    晉侯于邢丘?!?span class="hl">楊伯峻注曰:“據桓三年《傳》,各國嫁女,國君皆不自送。又據《儀禮·士昏禮》,父母送女不下堂。今晉侯親送女出國境,想亦是敬楚之故。邢丘,今河南溫縣東北?!辈?、鄭二人據此指出:“晉在北,楚在南,晉侯嫁女只送到邢丘就已經出了國界,說明位于邢丘西南位置的溫地并不在晉國范圍內。而這一時期,距離子夏生年,公元前507年已經很接近了,所以較早的史料都記載子夏是衛人,應該說是很可靠的?!雹俨饺顼w、鄭曉華:《子夏里籍考》,《管子學刊》2006年第4期。第四,李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3期2018-01-23

  • 論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注 釋 ]①楊伯峻,譯注.論語·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②楊伯峻,譯注.論語·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③楊伯峻,譯注.論語·里仁[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④楊伯峻,譯注.論語·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⑤楊伯峻,譯注.論語·為政[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⑥楊伯峻,譯注.論語·先進[M].北京:中華書局,1980.⑦楊伯峻,譯注.論語·先進[M].北京:中華書局,1980.

    法制博覽 2018年20期2018-01-22

  •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仁”還是“恕” ——以朱熹的解讀為中心
    雍也》)對此,楊伯峻《論語譯注》解讀為:“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別人事事行得通。能夠就眼下的事實選擇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說是實踐仁道的方法了?!盵1]65在楊伯峻看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仁”,與“仁之方”是不同的??鬃舆€講“恕”。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靈公》)楊伯峻解讀為:“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道:大概是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8年5期2018-01-01

  • “黃泉見母”的參謀藝術
    注·隱公元年》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10② 《東周列國志》明·馮夢龍 中華書局 2010③ 《史記·鄭世家》西漢 司馬遷 中華書局,2013④ 《春秋左傳注·隱公元年》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10⑤ 《春秋左傳注·隱公元年》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10 第11頁⑥ 《史記·鄭世家》西漢 司馬遷.中華書局,2013⑦ 《春秋左傳注·隱公元年》 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10⑧ 《春秋左傳注·隱公元年》 楊伯峻 中華書局 2010[1] 《春秋左傳注·隱公元年》 楊伯

    小品文選刊 2017年24期2017-12-01

  • 簡析《論語》
    本子,一般認為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釋的最好,他將這句話翻譯為: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然而為什么學習了再去實習就快樂呢?為什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這個怨不怨恨跟《學而》有什么關系?楊伯峻先生似乎沒有告訴我們。案:對于“學”字的解釋,我比較贊同朱子的看法,釋為“效仿”,也就是說所謂的“君子之學”,“君子之學為己”,君子之學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人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0期2017-11-24

  • “征于色”之“征”
    后者多作動詞。楊伯峻在《孟子譯注》將“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一句譯作“表現在面色上,吐發在言語中,才能被人了解?!庇纱丝芍?,“征”作為名詞解釋成“證據”不甚恰當,作為動詞解釋成“應驗”或“證實”亦生硬牽強,那么,“征”到底該如何理解?依據楊伯峻先生的譯文,“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顯現)在臉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了解。換句話說,“征于色,發于聲”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臉色作為表征出來的跡象呈現出來,通過言談作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7年10期2017-11-13

  • 讓課內知識在課外生發
    思辨能力。我將楊伯峻的譯注跟錢穆的注釋同時出示給學生,讓他們探討哪一種更合理,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在對經典的多元化解讀中,同學們理解了文言詞語的多意性。如對《學而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習”字的解釋,錢穆翻譯為“復習”,依據是: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復。人之為學,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復不已,老而無倦。楊伯峻翻譯為“實習”,依據為:孔子所講的功課,一般都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合,像禮(包括各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

    教育家 2017年48期2017-03-23

  • 論孟子的天下觀*
    之言盈天下”④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第141頁、第155頁。(下文引此書僅注頁碼。)等。另一種則是政治視野中的需要平定的“天下”。先秦文獻中政治意味的“天下”這一詞匯俯拾皆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⑤周振甫:《詩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335頁?;侍炀烀?,奄有四海,為天下君。⑥李民,王?。骸渡袝g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6頁。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⑦李民,王?。?/div>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2017-02-25

  • “征于色”之“征”
    后者多作動詞。楊伯峻在《孟子譯注》將“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一句譯作“表現在面色上,吐發在言語中,才能被人了解?!庇纱丝芍?,“征”作為名詞解釋成“證據”不甚恰當,作為動詞解釋成“應驗”或“證實”亦生硬牽強,那么,“征”到底該如何理解?依據楊伯峻先生的譯文,“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顯現)在臉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了解。換句話說,“征于色,發于聲”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臉色作為表征出來的跡象呈現出來,通過言談作

    中學語文 2017年28期2017-01-29

  • 以羊易牛
    以羊易之!”(楊伯峻《孟子譯注》,標題為編者所加)[注釋]①釁:古代的一種禮儀,當國家的一種新的重要器物或者宗廟開始使用的時候,便要宰殺一頭活物來祭它。⑦觳觫(hú sú):因恐懼而發抖。齊宣王坐在大殿之上,有個人牽著牛從殿下經過,齊宣王看到了,便問道:“牽著牛往哪兒去?”那人答道:“準備宰了祭鐘?!饼R宣王便說:“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蹦侨吮愕溃骸澳敲?,廢除祭鐘這一儀式嗎?”齊宣王又道:“怎么可以廢除呢?用只羊來代替

    中學生閱讀(初中版) 2016年10期2017-01-13

  • “啟封疆、利社稷”與春秋卿大夫的制度維新
    成公十六年,參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882頁。。然而,這兩種交互作用、互為表里的歷史演進形態并未被當時大多數人所覺察。直到春秋中后期,人們回首反觀前面一百余年的社會歷史之時,才發現整個社會發展已脫離先前的軌道并漸行漸遠。于是,關于上述歷史形態的記憶、反思及詮釋便大量出現在襄、昭時期各國卿大夫的言語之中,而這種價值定位與信仰變遷所帶來的倫理突破,既為春秋卿大夫的制度維新奠下思想前提,又進一步推動新倫理秩序的誕生、發展

    關東學刊 2016年4期2016-11-25

  • 楊伯峻《論語譯注》“禮之用和為貴”章標點問題討論
    不可行的?!保?span class="hl">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版)“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span class="hl">楊伯峻先生認為,先王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以“和為貴”的精神去處理。即“和”是處理一切事務的最高準則?!靶〈笥芍?,語氣十分強烈。我們且不說這種強硬的語氣是否和《論語》的一貫風格相吻合,僅從下文“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對“禮”強調可知,這一解釋前后有矛盾,令人費解。我們看看皇侃對本章的看法:“‘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由,用也,若小大之事皆用禮而不用和,則于事有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9期2016-11-23

  • 中華書局新書推介
    經子淺談楊伯峻著定 價:18.00元《經子淺談》是楊伯峻先生講解古代經書、子書和平生治學大要的書,非常通俗生動,平易近人,特別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年輕朋友閱讀,是快速了解傳統經典的最佳入門書之一。作者還在本書中講了他怎樣和《左傳》結緣,怎么作的《論語譯注》和《孟子譯注》,以及前輩學者楊樹達和黃侃對他產生的學術影響等。文言語法楊伯峻著定 價:29.00元《文言語法》一書,對文言文中常見的詞法和句法作了系統的敘述和分析,并和現代語法相比較,可使讀者大致了解我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6年9期2016-11-10

  • “客氣”詞義的源流演變
    ?杜預 ? ?楊伯峻引言“客氣”一詞,是現代漢語當中的用詞,意思是“對人謙讓,有禮貌”。一個如今看似淺顯易懂的詞,其詞義在歷史上卻經歷復雜的演變,甚至其本義也被人淡忘。一、“客氣”的出處“客氣”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定公八年》:“(魯定)公侵齊,攻廩丘之郛。主人焚沖,或濡馬褐以救之,遂毀之。主人出,師奔。陽虎偽不見冉猛者,曰:‘猛在此,必敗。猛逐之,顧而無繼,偽顛?;⒃唬骸M客氣也?!雹龠@段話的意思是說,魯定公入侵齊國,攻打廩丘的外城。齊軍放火焚燒魯軍的戰

    文教資料 2016年19期2016-11-07

  • 文與質
    后君子?!卑凑?span class="hl">楊伯峻先生的翻譯:“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卑凑瘴业睦斫?,“文”,顧名思義,是一個人外在的風度,所謂“文采”;“質”,是一個人內在的本性,所謂“氣質”。儒家強調一個人外在風度和內在本性的統一,所謂“文質彬彬”,這是非常合乎儒家“道中庸”思想的?!拔摹迸c“質”如何結合?《論語·衛靈公》給出了答案:“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這句話楊伯峻先生譯為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6年30期2016-10-18

  • 論《論語》中的孝敬之道
    們?!咀⑨尅竣?span class="hl">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6頁。②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3頁。③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7頁。④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12頁。⑤胡平生,《孝經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5頁。⑥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9頁。⑦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0頁。⑧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

    福建質量管理 2016年13期2016-09-03

  • 《論語》中“謹”“家”二字的釋義考證
    ]通過比較閱讀楊伯峻的《論語譯注》、錢穆的《論語新解》和王滋源的《論語新譯評述》,發現三家在個別詞義的注釋方面存在些許不同。本文通過考證《辭源》等工具書,及前人留下的資料,分析在《論語》中“謹“和”家“二字該取何種解釋為佳?!墩撜Z》 謹 家 釋義《論語》作為我國的傳統儒家經典之一,歷代學者留下了不少關于其注釋的經典作品,如朱熹的《論語集注》等,現代也出現了不少關于《論語》的注釋本,目前關于《論語》注釋比較權威的著作是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通過比較閱讀楊

    名作欣賞 2016年30期2016-08-15

  •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兩個“必”字怎么解釋?
    配套的教參以及楊伯峻等先生對此也采用相同的解釋。經辨析,這兩個“必”字解釋為表因果關系的“如果,假如”更為合適。關鍵詞:廉頗藺相如列傳;“必”字;解釋《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兩個句子:1.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2.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教材對例句中“必”字的注解為:“【必】一定,實在?!苯虆@兩個句子的翻譯是:1.如果大王實在無人可派,臣愿捧護和氏璧出使秦國。2.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按照教材的注解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7期2016-07-28

  • 《論語譯注》與《傅佩榮譯解論語》版本比較欣賞——以《學而》《為政》篇為例
    作有許多,其中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和傅佩榮先生的《傅佩榮譯解論語》是比較好的版本。我們發現這兩位學者的注釋風格有著明顯的不同。楊的翻譯更忠實于原文,基本做到了精準,明確;而傅的翻譯更講究靈活流暢,注重聯系時代文化背景,很好地體現了時代感。關鍵詞:論語版本楊伯峻傅佩榮比較一、楊伯峻《論語譯注》和傅佩榮《傅佩榮譯解論語》概述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以下簡稱楊版)是近代學者譯注論語公認較好的一版,而且這本書初稿經過楊樹達(二人都是文史專家且為叔侄關系)的審

    名作欣賞 2016年3期2016-07-12

  • 《論語譯注》考辨四則
    《論語譯注》 楊伯峻 修正《論語譯注》是楊伯峻先生的代表作,是一部學術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一部《論語》譯注類著作。但是書中有些注釋仍然有可商榷和修改的地方,接下來筆者針對以下四句可商榷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分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忠信”、“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民免而無恥”。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在《論語·泰伯篇》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①楊伯峻先生的譯文為:“孔子說:‘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知道

    文教資料 2016年8期2016-05-14

  • 以論語小句思大學教育
    。注 釋[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4頁[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6頁[3]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14頁[4]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15頁(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文學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4

  • 校長薦書
    ?!睹献幼g注》楊伯峻譯注 中華書局推薦理由:楊伯峻先生的力作,注釋準確,譯注平實,是當代最好的《孟子》讀本之一,成為學習《孟子》必讀的“基本書”。本書作為一部通俗的古典名著讀本,不但能幫助一般讀者讀懂《孟子》一書,還能給研究者提供一些線索和參考?!度蛲ㄊ贰罚溃┧顾蚶锇⒅Z斯 吳象嬰等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推薦理由:一部“經典中的經典”,問世30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不斷再版,成為在全世界擁有最多讀者的通史類作品。此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

    十幾歲 2016年6期2016-04-09

  • 以論語小句思大學教育
    愛。注釋[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4頁[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6頁[3]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14頁[4]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10版,第15頁(作者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文學教育 2016年19期2016-04-04

  • 孔孟“大人”觀之比較
    滕文公上》,見楊伯峻 :《孟子譯注》,北京 :中華書局1988年,第124頁。孟子將“治天下”視作“大人”之事,顯然,在孟子眼里,“大人”與“小人”有明確分工。這里的“大人”應該指有國有家的諸侯、大夫,和墨子說的“王公大人”,含義約略相同。(二)德高望重者。孟子以道德論人,在回答“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的問題時,明確指出 :“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孟子·告子上》,見楊伯峻 :《孟子譯注》,第270頁。。所謂“大體”指人的本心,又

    東岳論叢 2016年11期2016-03-09

  • 《論語譯注》“宗”“足”考釋
    論語·學而》)楊伯峻《論語譯注》譯為:“所守的約言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態度容貌的莊矜合于禮,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關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盵1](P11)楊伯峻認為,“宗”義為“主,可靠”[1](P12)。筆者認為此說欠妥當。同為中華書局出版的《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譯注的“論語”部分,將整句譯為:“所定的信約必須合于道義,這才是能夠履行的。態度恭敬應合于禮,這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親之人,這也就可尊敬了?!盵2](P12)此本將“宗”譯為“尊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0期2016-01-05

  • 天德之美——儒家審美精神中蘊含的神性審美主義傾向
    2179頁。3楊伯峻著:《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6頁。4侯雙雙著:《消失的靈暈———當代中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中的神性審美缺失》,載《藝?!?014第11期。5楊伯峻著:《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78頁。6楊倞著:《荀子》,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0年版,第9頁。7楊伯峻著:《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8頁。8楊伯峻著:《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27頁。9楊伯峻著:《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

    藝海 2015年12期2015-12-30

  • 《論語譯注》注釋商榷三則
    摘 要: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中,對《論語·為政》中“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雍也》中“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論語·先進》中“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三句的注解似有不妥之處,今參考《論語》以及與《論語》同時代其他典籍中的例證,加以辯證。關鍵詞:論語譯注 楊伯峻 商榷 攻 也已 逝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博采眾長,見解精深,注釋、翻譯相互參證,一目了然,讀后受益頗深。但是,也有個別譯注,似可商榷。今不揣淺陋,就書中的幾處注釋提出疑問,以供參考。一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4期2015-04-30

  • 《論語譯注》“宗”“足”考釋
    論語·學而》)楊伯峻《論語譯注》譯為:“所守的約言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態度容貌的莊矜合于禮,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關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盵1](P11)楊伯峻認為,“宗”義為“主,可靠”[1](P12)。筆者認為此說欠妥當。同為中華書局出版的《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譯注的“論語”部分,將整句譯為:“所定的信約必須合于道義,這才是能夠履行的。態度恭敬應合于禮,這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親之人,這也就可尊敬了?!盵2](P12)此本將“宗”譯為“尊

    現代語文 2015年28期2015-03-01

  • 孔子人文思想精髓對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啟示探析
    業回報。[1]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95.[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64.[3]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05.[4]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65.[5]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23.[6]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7]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75.[8]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136.[9]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

    科技視界 2014年8期2014-04-14

  • 作為行動原則的“仁之方” ——兼與楊普羅先生商榷
    表性的解釋就是楊伯峻先生在《論語譯注》一書中的譯文,他接著指出了學界通行解釋的困境,并提出了自己新的見解。楊普羅先生的解釋為人們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提供了新的視角,不過,由于他對楊伯峻先生的解釋中所出現的問題揭示得不夠準確,再加上他自己的解釋并沒有顧及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體現的是孔子仁學的基本精神,其解釋就背離了孔子仁學的基本精神,自然難以成立。因此,對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還需要進行重新解釋。一 楊普羅先生的解釋所面臨

    宜賓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3-12

  • 淺談晉國和白狄
    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240頁(3)《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322頁(4)《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370頁(5)《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501頁(6)《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695頁(7)《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846頁(8)《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1435頁(9)《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864頁(10)《春秋左傳注》,楊伯峻著,中華書局,第10

    黑龍江史志 2013年20期2013-08-15

  • 《論語》忠恕之道及其對個人道德修養的借鑒意義
    983[2] 楊伯峻,《論語譯注》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6. 《八佾篇第三》 3.19[3] 楊伯峻,《論語譯注》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6. 《學而篇第一》1.4[4] 楊伯峻,《論語譯注》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6. 《里仁篇第四》 4.15[5] 楊伯峻,《論語譯注》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6. 《衛靈公篇第十五》15.24[6] 楊伯峻,《論語譯注》 [M] 北京:中華書局, 2006. 《雍也篇第六》6.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8期2011-12-31

  • 淺析《論語》誠信思想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啟示
    作用。注釋:①楊伯峻.論語譯注.為政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22頁②楊伯峻.論語譯注.學而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5頁③楊伯峻.論語譯注.學而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6頁④楊伯峻.論語譯注.顏淵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141頁⑤楊伯峻.論語譯注.衛靈公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183頁⑥楊伯峻.論語譯注.公冶長篇.[J].中華書局出版社.2010年7月,57頁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23期2011-12-20

  • 《列子》撰寫時代考
    晚漢魏晉時期;楊伯峻摘要:《列子》托名為先秦古籍,實則是晉人的偽作,然而學界從語言史角度提供的證據不多。楊伯峻較早從漢語史的角度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一些語詞證據,其后劉禾、馬振亞、張永言等又多有補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漢魏晉時期的詞語有待進一步發掘,如“丁壯”、“家累”、“身意”、“稽度”、“消滅”、“鄰居”、“兩可”、“巧妙”、“乞兒”、“兒童”等。通過發掘這些詞語,可以為從語言學角度證明《列子》的撰寫時代提供更多的證據,不乏語言學和文獻學價值。中圖分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6期2009-02-01

  • 譯注牴牾
    驥孟子譯注》(楊伯峻先生注)《梁惠王章句下·鄒與魯章》中有“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句,譯者把這句話譯為:“不殺罷,他們瞪著兩眼看著長官被殺卻不去營救,……”而下面的注文卻這樣說:“‘疾是主要動詞,相當于《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的‘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和《季氏第十六》的‘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的‘疾?!暺溟L上之死而不救一句為‘疾的賓語?!边@與譯文相互牾。譯文是以“瞪著兩眼看著”來譯“疾視”的,則“疾視”連文,其用法與同一章的“夫撫劍而疾視”

    讀書 1983年7期1983-07-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