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的自我追問與價值重塑

2023-06-26 03:36李屹
江蘇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語文教育核心素養

摘要:教育主張的建構與實施是一個不斷豐富優化的過程?!按蟮勒槊馈闭Z文教育主張歷經兩年多實踐,在主張表達、價值內蘊與實施路徑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語文教育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把握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基本規律,以人的德性豐富與成長為目標引領,師生共同抵達合乎大道、臻于至美的精神境界。對教育主張的自我追問與價值重塑不僅是教師個體的成長歷程,也是師生攜手走向臻美人生境界的道德旅程。

關鍵詞:語文教育;大道臻美;核心素養;自我追問;價值重塑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0-0045-05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課程方案”)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課標”)的出臺,立足新課程理念,聚焦新課程實施,發揮課程育人導向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焦點與重點。2022版課程方案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這不僅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相呼應,即“正確的價值觀、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更進一步堅定了“大道臻美”教育主張指向德性成長的育人旨歸[1]10。重新審視兩年前提出的主張,我們發現原先“行之大道”與“臻于至美”的表達似乎割裂了人的德性之最高境界——合道與至美,也人為剝離了這一對本應相融相生、互為補充的育人愿景。再次思考“大道臻美”主張的表述、價值內蘊與實施路徑,不僅在自我追問中加深了對教育主張的價值解讀與重塑,更是在實踐中完成不斷反思與內化升華的成長歷程。

一、“大道臻美”教育主張表述的追問與審思

(一)“道”是否可“行”?

原先的“大道臻美”教育主張傾向于將“大道”作為一種方式或者途徑,但所言之“道”,本是來源于《道德經》中“道乃萬物之源,萬物因道而生”[2]12,其實質是難以名狀甚至無法言說的一種抽象而無形的存在,顯然不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可行之“道”相提并論。因此,“行之大道”的表達與“道”的哲學意蘊有所背離。但是,我們再琢磨推敲,發現“道”完全可以作為一種與“美”并存的育人愿景,能“順應道、合乎道”的人生與“臻于美”的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按蟮勒槊馈钡摹暗馈蓖耆梢耘c“美”互文補充,“道”與“美”都應成為人的發展,尤其是人的德性生長的方向。因此,重新審視主張的表述,盡管依然保留“道”,但其指向有了根本調整,從“行之道”到“合乎道”的變化,是對“道”在哲學意蘊層面的糾偏與重構。

(二)“道”何以為“大”?

以“大”形容“道”,是為了突出“道”的永恒性、獨特性與超越性。但是,原先的“大道臻美”教育主張沒有突破“大”在形式意義上的藩籬,“大”與“道”的合體似乎只是迎合了表達習慣,“大道”的內核還是比較模糊?!按蟮馈倍志烤谷绾温涞囟幌萑虢逃鲝垺靶味?、虛而空”的表達誤區呢?

回歸實踐,自我反躬,教育主張應當是個人教學風格的呈現與凝練。細致梳理近20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大”之風格表現出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從“大語文”的視角處理教材、駕馭課堂。教師努力拓寬教材與課堂的半徑,將學生語文學習的圓畫得大一點再大一點。因此,在課堂中,教學設計多從大處著眼,大刀闊斧、抓主干、舍末節,打破學科、學段壁壘,呈現出的語文課堂樣態往往是開放包容、博采眾長、大氣縱橫的。二是以“大情感”的投入感染學生、點燃課堂。全情投入、激情洋溢的課堂源于對語文教學的鐘情、對學生的真情,不僅能感染和鼓舞學生,而且在長期實踐中,師生的和諧共鳴造就了師生之間的大認同、大融合、大超越。三是以“大灑脫”的個性為學為人、延伸課堂。為人做事亦如上課,教師干脆爽直、落落大方的“大氣”的行事風格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往往能綻放出更多的育人智慧,也引領孩子們走向更幸福的人生。因此,立足于個人教學風格的“大”使得“道”這一育人愿景有了依托與支撐,“大道”二字的表達亦有了可視可感的實踐源頭。

(三)“道”與“美”能否表達育人旨歸?

“大道臻美”教育主張的立足點是育人,那育人的根本目標又在何處?一個人的成長標尺究竟在哪里?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反復強調的“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給出了最鮮明的答案。育人之基在于立德,“道”與“美”能否作為“德”的旨歸與表達?

“德”和“道”常是一組對應詞,“道”是對“德”的一種升華。從概念上講,“德”是指言行符合社會的行為規范,做事符合客觀規律;“道”本義指“路”,可以引申為“理”或者法則,或者事物的本原,泛指人們對世界、人生及價值的一般認識。

“道”與“德”相生相應,“德”是“道”的顯現,二者均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抽象之感?!兜赖陆洝分?,作為萬物宗主的“道”作用于人生,便成為“德”,其言“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2]176?!肚f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3],《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4],《論語·述而》“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5]337,《論語·八佾》“盡善盡美”[5]125,都將真、善、美作為“德”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道”與“德”、“德”與“美”這兩組關聯統一的核心概念中,“道”與“美”成為主張表達的育人愿景?!按蟮勒槊馈逼鋵嵸|是一種指向人的德性成長的美好愿景?!按蟮勒槊馈毕嗷只檠a充,既指向立德樹人的學生精神成長目標,又呈現出語文教育合于學生德性成長的生命樣態。

二、“大道臻美”教育主張價值內蘊的整合與融通

經過追問與審思,我們修正了原先主張中將“大道”與“臻美”分為途徑和目標兩部分來闡釋的誤區?!按蟮勒槊馈逼鋵嵸|是想表達“尊重生命、遵循規律,合乎大道、方可至美”這樣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育人愿景,因此需要對主張價值內蘊的闡釋再做整合與融通。

2022版課標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盵6]放在更大視野中,語文教育絕非止步于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課程獨特的人文價值以人德性的豐富與成長為目標,師生共同過一種有道德意義的教育生活,抵達一種靈動的、開放的、詩意的“道德優美、學術純粹”的合道臻美的人類至高的道德空間與精神境界。

(一)以語言運用為根基,綻放學生個體思想之美

作為核心素養內涵之一,語言運用是學生走進語文天地的奠基石。一方面,教師需要和學生一同徜徉文本,深情吟詠,反復誦讀,在優秀文學作品中品味語言,奠定素養“輸入”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文字“輸出”的方式,鼓勵學生用富有個性的語言講述真事、表達真情、呈現真意。美的表達不僅是文字優美,語句唯美,更應該是思想純美、立意達美。語言是靈魂的載體,格局高遠是“大道臻美”語文教育追求的一重境界[1]11。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特別強調“以生為本”的育人根本,教師心中有人才能看見每一個學生,才能順其天性,啟其智性,揚其個性,充分激發不同學生個體在語言鑒賞和運用中的獨特性,引導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發現自我、肯定自我、表達自我、綻放自我。唯有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個體的創造力才可能被喚醒、被尊重、被激發,學生獨立的思想之光才得以綻放。

(二)以價值判斷為準繩,閃耀學生創新思維之光

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內涵之二。培育“大道臻美”語文學習者,著力點不僅落在提升學生鑒賞表達的能力,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視角與批判自覺?!按蟮勒槊馈闭Z文課堂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本之后,理性地審視、刪選、過濾和消化信息,經過分析推理,并結合已有認知、親身經歷等做出最終的分析和判讀[1]11。

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角度出發,“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強調學習最本原的發生是整體學習與意義建構。大處著眼、整體架構是“大道臻美”語文課堂的顯著特征。教師在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板塊時更提倡從宏觀落筆,大刀闊斧、抓住主干、突出重點,不瞻前顧后,不面面俱到,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構建簡潔明晰的體系,學會整體學習。學生只有真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擁有了整體的學習力、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鑒賞力、正確的判斷力,才能在伴隨終身的閱讀中甄別優劣,養成真正的核心素養,也才有可能閃耀出創新獨到的思維之光[1]11。

(三)以文化自信為取向,鑄就學生文化傳承之魂

文化自信是核心素養內涵之三。重視文化傳承是語文教育的應然取向?!按蟮勒槊馈闭Z文教育主張植根于先哲智慧,充分挖掘蘊藏在詩詞歌賦、典故典籍中的文化資源,在實踐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秉持正確的文化態度,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敏感度、感知力,在賡續中傳承與創新,努力培育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繼續書寫奇跡的時代新人[1]12。

語文課程本身就蘊含著燦爛的歷史文化與中華文明,利用好課程資源是語文教師的不二使命。而“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則強調教師在挖掘課程資源的同時更應該將自己化身文化傳播的使者,引領學生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人類杰出文明的新時代使者。從這個意義而言,教師應當追尋一種“大氣”:第一,擁有大格局。教師應該胸懷寬廣,厚德載物。對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文學、文化秉持兼容并蓄、守正創新的態度;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家長更懂得包容尊重,學會欣賞、真誠褒獎。第二,擁有大情懷。教師應是“性情中人”,在課堂激情澎湃,對學生真情相待,對教學熱情不改,對教育鐘情常在。第三,擁有大境界。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育人意識,不僅能夠在學科中、課堂內左右逢源、自然融合,更應努力建立課內外、學科間的聯系,如此方可以高遠的大境界引領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學語文、用語文、愛語文。

(四)以審美創造為路徑,師生共抵合道臻美之境

作為核心素養的內涵之四,審美創造是學生在品讀、鑒賞、感悟、理解、評價等一系列語文活動之后,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體驗與經驗,初步具備了對美的感知、洞察、應用與創造的能力?!按蟮勒槊馈闭Z文教育引領學生品讀美、感受美、書寫美、創設美,共同開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個性自由、身心健康、思想獨立、同伴悅納、融合創生的和諧大美新世界。

“大道臻美”教育主張認為,追尋美的歷程不僅是學生個體的學習行為,更是師生在語文天地中共同經歷、相互成長的一段道德旅程。任何形式或意義上的美,只有在“道”的層面產生出價值、迸發出力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美與至美。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融入人類至高德性價值的美才具有永恒性和張力,這既回歸到主張的育人愿景,更是人類共同希冀抵達的至純、至真、至美之境。

三、“大道臻美”教育主張實施路徑的豐盈與補充

在進一步審視教育主張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原先提出的幾條路徑雖然是基于實踐的提煉,但是缺乏具體的案例說明,略顯空洞和單薄。在原有基礎上的案例補充既是對操作路徑的注解與詮釋,亦是對已有經驗的回顧和總結,不僅是自我教育主張的豐盈,或許也能為更多語文教育同行帶來啟迪與思考。

(一)創設教學相長的語文課程育人生態圈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植根于學科育人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語文本身的文化特質,完成從“育己”到“化人”的生態循環過程。首先,教師踐行終身學習理念,積淀學科素養,終身閱讀、終身學習,不斷豐富學科的文化優勢。其次,教師要彰顯示范濡染功能,展現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文修養、教育素養來指引課堂、涵養學生。再次,教師應當成為學科育人的自覺行動者,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充分挖掘和利用課程德育資源,建構豐富的語文情境,以文字的魅力打動人,以文學的力量鼓舞人,以文化的使命打造人,最終實現文以載道、以文化人[1]12。

以學習《〈論語〉十二章》為例,講授前班級統一購置《論語》,教師將“打開《論語》這扇門”作為主任務驅動,要求學生每天誦讀和抄錄,周末撰寫“我與經典有約”閱讀感悟;語文課上教師組織學生觀看《百家講壇》中于丹講《論語》的視頻;倡議家長讀《跟著〈論語〉做家長》一書。一個月后,班級開展“品讀經典”沙龍活動。教師、父母、學生環坐暢談,千百年前孔子與弟子席地而坐、坐而論道的杏壇場景感染著每個人。平等、自由、開放、民主的共話氛圍,恰是“大道臻美”語文教育追求的自然之境。

(二)探索主題任務群下的語文學習模式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倡導“讓教育走進歷史、融入當下、走向未來”。教師基于學情,通過課前導學,引導學生用“已知”探尋“未知”,從“興趣”走向“研究”,將“單一”形成“立體”,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下,完成序列式、階梯式、螺旋式學習任務,將知識點連成線,將線構成面,再由面升級為立體多維的學習整體,進行大單元主題式的探究。教師創設情境,以大問題、大任務、大觀念組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語文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與審美創造能力,形成小話題啟動、主問題驅動、任務群聯動的課堂教學“三動”模式。

以建黨百年主題實踐活動為例。在教學統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家國情懷”單元時,教師發現學生對長征歷史存在陌生感,便與學生共同商議,確定了“回眸長征路,堅定愛國心”的主題?;顒又?,教師提出第一個啟發性話題:爺爺、奶奶或者親友鄰居有沒有經歷過長征?順勢給出前置性任務: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各種途徑搜集長征的資料。當學生都感慨長征是一段特別艱難的歲月時,教師拋出主問題之一:找一找《老山界》中最能體現長征之“難”的句段。當學生讀到“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時[7],教師乘勢提出主問題之二:老山界的困難真的“小得很”嗎?這個“小得很”的困難能再現長征精神嗎?比起老山界,長征中其他的困難又“大”在何處呢?當學生將長征之“難”作為中軸線,在橫向比較、圈畫批注、誦讀感受時,“難”字背后的長征精神便呼之欲出。教師對教材內容系統梳理后,布置“五個一”延伸性任務群:做一份讀書報告、寫一篇觀影感悟、開一次交流會、做一次主題展示、參觀一次長征博物館。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所倡導的“三動”教學模式使單篇課文在主題下串聯成線、交錯成面,漸趨立體;整體化、自主化、項目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以更主動、更自由的方式擁抱語文、熱愛語文、運用語文。

(三)構建多元發展的語文課堂格局

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以多元評價為導向,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建立師生共建雙贏的合作式、促進式的學習型評價體系。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巧妙的評價語言等,促進學生學習與發展。根據評價目標達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監測、管理、反思自己的學習[8],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格局。

以畢業班指導學生做好“個人分類精粹本”為例。教師指導學生整理各自錯題,按題型剪貼歸類,小組內部先嘗試相互解決問題。對于普遍存在的典型錯誤,由各小組領任務,小組成員集體研究、群策群力,逐項梳理常見錯誤、正確解題思路和破題要點。學生互研、互學、互評后,教師以精練的語言或簡潔的思維導圖解析或補充此類題型的答題要領,學生及時整理到各自的“分類精粹本”中。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群體解決問題,不僅充分利用了“生本”這個最鮮活的教學資源,而且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建構有效的學習場,幫助學生建構起語文的知識網絡。

“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始終未變的是堅守課程育人的初心與使命,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看見人、尊重人、發展人、成長人、成就人,引領學生在語文世界里全面發展核心素養,追尋美好德性的養成,教師與學生共同走向“合乎大道”“臻于至美”的“大道臻美”人生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屹. 行之大道,臻于大美——指向核心素養的“大道臻美”語文教育主張研究[J].語文新讀寫,2021(4).

[2]老子.道德經[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

[3]莊周.莊子[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8:444.

[4]子思.中庸[M].劉強,編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520.

[5]孔子.論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9.

[7]李屹.讓主體性活動推動整體閱讀教學——以蘇教版《語文》八上第一單元“長征之歌”為例[J].江蘇教育,2016(59):29.

[8]周文葉.落實素養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J].光明日報,2022-12-06(13).

責任編輯:殷偉

猜你喜歡
語文教育核心素養
語文教育教學要做到“文道美統一”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窮其本然,化為踐履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