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壓磁珠、王不留行治療失眠108例療效比較

2000-06-13 23:50
中國針灸 2000年12期
關鍵詞:耳穴安眠藥療程

盧 文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針灸科,江蘇*"222002)

摘要將108例失眠患者隨機分為磁珠耳壓組、王不留行耳壓組,穴取神門、心、皮質下、交感、神經衰弱區、垂前,并據辨證分型配穴,心脾兩虛型加脾,陰虛火旺型加腎穴,兼有便秘者,用肺穴代替腎穴,胃腑不和型加胃,肝火上擾型加肝。結果磁珠組有效率91.49%,王不留行組有效率75.41%,兩組療效比較,經卡方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顯著意義。磁珠組療效較好。

主題詞失眠癥/穴位療法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磁珠療法失眠是臨床最常見的睡眠障礙疾病。其致病原因可由于心理因素、環境與外在因素、疾病與藥物影響等所致。筆者在1991~1999年間用磁珠、王不留行耳穴貼壓治療本病108例,療效較好,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

108例均排除環境與外在因素如出差、新入不熟悉的環境、異常噪音、光線過強、睡前飲用咖啡、濃茶、酒等興奮性飲料所致的暫時性失眠,以及軀體性疾病造成的疼痛、呼吸困難、哮喘、頻繁咳嗽、心悸、腓腸肌脛前肌肌群痙攣,及服用中樞興奮性藥物所致的失眠。其臨床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表淺,或夜間易醒,醒后難以再入睡,或清晨覺醒過早,醒后不能再入睡,并伴有頭昏頭痛、心悸心煩、性急易怒、脅痛噯氣、脘痞納差、肢倦神疲、腰酸耳鳴、健忘多夢等癥中的一項或數項。

1.2一般資料

按病人來診先后,隨機分組。其中磁珠耳壓組47例,男15例,女32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1年;有服安眠藥史者31例。王不留行耳壓組61例,男19例,女42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3歲;病程最短3周,最長10年,有服安眠藥史者42例。

2治療方法

2.1取穴

兩組病例均取神門、心、皮質下、交感、神經衰弱區、垂前,辨證屬心脾兩虛型加脾;陰虛火旺型加腎;兼有便秘癥狀者,以肺代替腎;胃腑不和型加胃;肝火上擾型加肝。

2.2方法

左手輕扶病人耳背,在充足的光線下,觀察要貼壓穴位的穴區有無變形、隆起、血管充盈等,再用探棒在該穴區探壓,均勻用力,探出壓痛敏感點,用0.6 cm×0.6 cm膠布,將磁珠或王不留行貼壓于相應耳穴,兩耳交替使用,3~4日更換1次。囑其每日按壓2~3次,每穴按壓半分鐘至1分鐘,按壓后有脹、痛、酸、麻、耳郭發熱、發脹等感覺中的一種或數種,以能耐受為度。若某個穴位過于敏感,使患者感到不能忍受,則讓其自行揭去,待下次換壓時再壓;不敏感的穴位按壓到一定次數,感覺漸增強。

每療程6次,療程間休息1周,3療程內統計療效。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

采用國際統一睡眠效率值(簡稱睡眠率)公式:

睡眠率=實際入睡時間/上床至起床總時間×100%

根據WHO最新頒布的睡眠檢測法,睡眠質量分為Ⅴ級。Ⅰ級: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Ⅱ級:睡眠率60%~70%,睡眠困難;Ⅲ級:睡眠率50%~60%,睡眠障礙;Ⅳ級: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礙;Ⅴ級:睡眠率30%~40%,嚴重睡眠障礙。

痊愈:癥狀消失,睡眠率達75%以上,停服安眠藥;顯效:癥狀緩解,睡眠率達65%以上,停服安眠藥;有效:癥狀改善,睡眠率達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藥或藥量減少3/4;無效:癥狀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靠安眠藥維持。

3.2治療結果

兩組病例治療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磁珠耳壓組療效明顯優于王不留行組,經卡方檢驗,χ2=4.73,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4典型病例

江××,女,56歲,退休工人,1998年4月29日來診。主訴:間斷失眠8年余,失眠時多伴頭昏頭痛,心悸心煩,脘痞納差,肢倦神疲。1年前在我院行電子胃鏡檢查,提示淺表性胃炎,余無器質性病變。近1月失眠復作,入睡困難,上床后2~3小時才能入睡,稍有動靜即醒,醒后更難入睡,嚴重時徹夜難眠,服安眠藥亦僅能睡2~3小時。辨證屬胃腑不和型,穴取心、神門、皮質下、交感、神經衰弱區、垂前、胃,探壓出壓痛敏感點,用0.6 cm×0.6 cm膠布將磁珠貼壓于上述耳穴,按壓后整個耳郭發熱發脹,神門、胃穴稍加按壓即明顯脹痛,囑其盡量忍受。3日后來診訴當日仍服舒樂安定2片,睡眠率在60%左右。近兩日未服藥亦能睡5小時,即睡眠率達65%左右,頭昏頭痛、心悸心煩癥狀均明顯減輕,經3周即一療程治療,幾乎每晚能睡6~7小時,睡眠率達75%以上,其它諸癥亦消失,讓其休息1周,鞏固一療程,除偶爾出現有誘因的暫時性失眠外,睡眠率均在75%以上,而告臨床治愈。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5討論與體會

5.1失眠中醫稱為不寐,多為情感所傷,勞逸失調,久病體虛,五志過極,飲食不節等引起陰陽失調,陽不入陰而致。據《靈樞》記載,循行耳區的經脈與手足三陽經關系最為密切,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卻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故十二經都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明·張介賓《類經》曰:"手足三陰三陽之脈皆入耳中",故刺激耳穴能協調陰陽,調理臟腑而達陰平陽秘,臟腑和調。

5.2中醫學臟象中將西醫歸入大腦的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不僅歸屬于五臟,而且主要歸屬于心的生理功能,即"心主神明";西醫也認為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因而取心穴以寧心安神。有研究發現[1],針刺神門可明顯增加左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因而壓之可改善大腦的血供情況,以減輕頭昏頭痛、健忘多夢等癥狀。神門穴因其解剖位置原因,常過于敏感,甚至睡眠時壓在枕頭上都痛,但只要能忍受,盡量不要揭去,左右耳交替按壓可減輕該穴對睡眠的影響,且有人觀察發現[2],兩耳同時貼壓與單耳交替貼壓療效一樣。交感能調節血管舒縮功能;皮質下有調節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神經衰弱區是診療入睡慢、多夢的特定穴;垂前是診療睡眠淺、睡眠時間短、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入睡的特定穴;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心脾兩虛型加脾穴可健脾益氣,養血安神;陰虛火旺型乃腎陰耗傷,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濟火陰陽不交所致,取腎穴以滋腎陰,使水火相濟,神安于室;然臨床發現凡兼有便秘者,若壓腎穴,則便秘更甚,所謂"虛則補其母",故取肺穴以達金生水,又因肺與大腸相表里,還可益氣通便;胃腑不和型加胃穴可和胃降逆;肝火上擾型加肝可滋陰瀉火。

5.3經統計學處理,磁珠組有效率與王不留行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因磁性材料有鎮靜安神作用,可改善睡眠狀態,延長睡眠時間,且磁珠較王不留行顆粒大,刺激作用相對較強,有個別病人用王不留行3個療程仍然無效的,換用磁珠卻有效果。失眠要想獲得佳效,必須堅持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診療,并進行心理誘導。筆者認為耳壓本身也是一種心理誘導,病人每次按壓耳穴時就在想著自己正在治病,這是一種良性心理暗示。對于服安眠藥維持睡眠者,應囑其貼壓2次后,再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停服,偶然服藥者可停服。

5.4過于敏感的穴位,數次貼壓后變得可以忍受,不敏感的穴位按壓數次后感覺增強,似乎是反應了針灸的雙向調節作用,其機理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6參考文獻

1陳峰,戴晴,楊易平,等.耳穴神門對腦動脈硬化癥患者椎-基底動脈血流的即時作用觀察.中國針灸,1997;17(12):717

2齊淑蘭,韓世涌.耳穴貼壓減肥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6;16(12):658

(收稿日期:2000-01-26,齊淑蘭發稿)

猜你喜歡
耳穴安眠藥療程
耳穴壓豆聯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壓伴失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耳穴按壓對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碘131治療要“小隔離”
吃安眠藥也有講究
治前列腺增生
耳穴壓豆功效多
高手在民間 秘方藥專治疑難病
安眠藥可以這樣吃
安眠藥不“安眠”
管遵信耳郭視診診斷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