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與讀者信息需求相適應的報紙信息結構

2001-02-13 17:35周勇闖
新聞記者 2001年6期
關鍵詞:文匯報副刊版面

周勇闖

報紙每年都在改版,每次改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調整版面結構。

調整版面結構的依據是什么?從以往的操作經驗上看,一般是依據各個版面的版面質量,讀者評判及內部采編力量的變動,領導注意力的轉移,等等。但從報紙與讀者信息需求這一關系去考察,一張具有競爭力的報紙進行版面結構調整,歸根結底是為了建立與本報讀者信息需求相適應的具有特色的報紙信息結構。

文匯報是一張立足上海、面向全國,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側重教、科、文、衛、體、理論學術及旅游等的綜合性報紙。因此,研究讀者信息需求,特別是知識分子讀者的信息需求以及與報紙信息結構的關聯,對于在報紙版面上具體體現文匯報的定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毛澤東同志1957年在談到大公報時曾說過:“報紙有一些專業化也好”?!暗?,太過于專業化有時很枯燥,人家看的興趣就少。搞專業的人也要看專業之外的東西”。⑴可以說就是從讀者對報紙信息需求的角度提出問題的。由于讀者信息需求是一個發展的變化的過程,所以報紙的信息結構也要適時進行調整。這就是報紙多年來不斷改版的依據所在。體現信息結構的報紙版面結構的調整,有時看來是報紙領導和采編人員激情和“點子”的創造,但是從長期來看,在激情與“點子”背后,卻是時代的發展和讀者的需要對報紙提出的要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都非常重視“需要”這一范疇,強調“需要”作為個人和社會生存活動基礎之一的重要作用,是個人和社會積極性的動力。馬克思說過:“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⑵讀者的“需要”反映在報紙上,就是讀者的信息需求。為使報紙更加適應讀者的信息需求,必須以創新的精神研究報紙版面的信息結構,分析信息的分類與綜合、上海新聞與國內新聞、專副刊的縮減與擴張等關系,不斷改進版面結構。結合讀者的信息需求,縱觀文匯報數年來版面結構的沿革,我們不妨可以發現一些內在的特點。

一、文匯報版面結構演進呈現出的若干特點

從版面數量上看,文匯報經歷了這么幾個階段: 1991年及之前為4個版面,1992年至 1994年為8版, 1995年始至今為12版。而從版面結構上觀察,從 20世紀 90年代以來,其沿革出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新聞版與專副刊相比,所占版面比例愈益增大。

文匯報從 1995年擴大至 12版后至 2001年,除雙休日外,新聞版面與專副刊的數量比例大致如下:

年份新聞版面:專副刊

1995年 6∶5

1996年 7∶4

1997年 6∶5

1998年 7∶5

1999年 8∶3

2000年 9∶2

2001年10∶1

從上表看出,1995年至 1997年,新聞版數量在6至7版內徘徊,從1997年至2001年,新聞版數量逐年上升,到2001年,已擴展到極致。從數量上看,專副刊在新聞版的沖擊下,已難以稱為文匯報的“半壁江山”。

2.新聞版類別愈益增多

文匯報 4個版面時,新聞版只有要聞、綜合新聞、國際新聞,及每周一次的各地新聞。至 1992年擴為 8版,綜合新聞開始細化,新聞版面分為:要聞、政治經濟社會新聞、科教文衛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新聞,及每周一次的各地通訊(后又稱各地傳真)。

1995年,文匯報擴為12版,其中新聞版類別又細分為:要聞、經濟科技新聞、社會政法新聞、教衛文化新聞、國內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新聞。然而,新聞版類別的分化組合沒有于此止步。 1997年,增設每周 3次的港澳臺新聞;1998年增設娛樂新聞;1999年,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新聞版面單列;1999年又重新組合,但新設社會新聞、財經新聞及國際新聞中的《環球視窗》專版;2001年,又新設熱點新聞專版《新聞點擊》。至此,文匯報的新聞版面細分為:要聞、國際新聞、教科衛新聞、文化新聞、社會新聞、體育新聞、國內新聞、財經新聞,及環球視窗、新聞點擊等。

3.專副刊調整幅度大

專副刊曾被喻之為文匯報的“半壁江山”,但恰恰是這“半壁江山”歷年來調整的幅度最大。據初步統計,自 1991年以來 10年間,經歷過生生滅滅過程的專副刊有:法庭內外、體育場、社會大學、文化天地、擴大版(含報告文學、傳記、生活、文摘)、生活、中外文摘、養生、企業文化、教育園地、今日科學、旅行家、都市經濟、獨家采訪、市場、各地經緯、長江新潮、讀者的話、法制經緯、今日農村、財經廣場、海外瞭望、房地產世界、現代家庭、市場與消費、電腦之友、文匯特刊、信息港、名牌世界、神州廣角、汽車俱樂部、法制大觀、新聞視窗、都市新潮、社會廣角等,約 25個。

試想一下,如果這25個專副刊保留至今,僅以每周分別刊登一個版面計,與現有的專副刊合在一起,每天至少需占用7個版面,這又將是一種怎樣的版面格局呢?

4.專副刊愈益顯示新聞性

從文匯報目前保留的專副刊看,大都體現出明顯的新聞性。如科技文摘、旅游、經濟觀察、會展、影視、讀書及畫刊等,都把新聞性作為重要的版面要素,特別是科技文摘,為加強新聞性,將一周一期的兩個版面,分為一周兩期單個版面。這些專副刊,可以說是新聞化的專副刊,或者說是以專副刊形式出現的新聞版。即使是筆會、論苑、文藝百家、學林等文學性、學術性較濃的專副刊,現在客觀上也受到了讀者信息需求的壓力,而要求提高版面的信息量和新鮮度。

二、從版面結構的演進看信息結構的演變

報紙作為新聞紙,是傳遞信息的載體。報紙版面結構的演變是表象,體現在版面結構背后的,是報紙的信息結構。版面編排可稱之為“版面語言”,正如范敬宜同志所說,“‘版面語言是辦報人立場、觀點、感情和審美眼光的自然流露”。⑶其實,報紙的版面結構也是另一種“版面語言”,是報紙特色在信息結構上的顯現。所謂報紙定位,實際上就是與定位目標讀者群的信息需求相對應的信息結構的定位。北京媒體中有位總編輯說得好:“所謂目標人群是指依據報紙定位而確立的受眾對象。目標人群構成了報紙發行的目標市場。新聞改革必須解決報紙自身結構的問題,滿足目標人群特殊的閱讀需求。要依靠結構性優勢,靠特色取勝市場,而不是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 ⑷報紙信息結構的改革是有規律可循的。馬克思早就指出:報紙“具有連植物也具有的那種為我們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具有自己的內在的規律,這種規律不能而且不應該由于專橫暴戾而丟失掉”。⑸縱觀 10年來文匯報版面結構的演進,我們可以看出文匯報信息結構演變的幾個帶有規律性的特點:

1.信息愈益成為報紙的主體

文匯報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但是知識分子和其他讀者一樣,看報紙主要是看信息。特別是當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報紙作為信息的載體這一功能就愈加突出,對報紙的信息量、信息面、信息的準確、及時與深刻,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文匯報新聞版面的擴張、細化與專副刊的調整與新聞性的加強,都是對讀者信息需求的應對之策。

2.具有特色的信息結構是報紙特色的顯現

既然報紙是信息的載體,那么,一張報紙的特色,主要就是通過它富有特色的信息顯現出來的。具有特色的信息應當體現在報紙日常的不間斷的信息流中,但從版面結構來看,又應該體現出具有特色的信息結構。文匯報版面結構在 10年的演化中,從綜合新聞中分離出教科衛新聞、文化新聞、社會新聞、體育新聞、國內新聞、財經新聞等,在擴大新聞版面同時,較為充分地體現了文匯報作為一張面向知識界的綜合性日報的信息結構特點。

同時,具有特色的信息不僅應體現在側重的報道領域中,還應體現在信息的深度中。文匯報近年來每日開辟出“環球視窗”與“新聞點擊”兩個新聞專版,聚焦國內外重要新聞事件,是特色信息在報紙版面結構上的又一體現。

3.版面結構更有利于加快信息傳遞速度

“新聞點擊”從每周出一次,改為周一至周五天天出,版面結構的這一變動不是簡單的技術處理,而是著眼于對熱點新聞深度報道的加速處理。在文匯報近年來的改版中,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體現出構建一個有利于信息加快傳遞的信息結構。如科技、衛生新聞分別從1999年的每周輪流兩次刊登,改為與教育新聞合并天天刊出;果斷取消每周一期的《海外瞭望》國際???,改造為每天半版的《環球視窗》國際熱點新聞專版;將已有相當影響的《科技文摘》每周一期兩個版面,改為每周兩期1個版面;變連續幾十天對一本書的《連載》,改為每天介紹一本書的《新書摘》等等。這種版面結構的變動,其態勢,無異是指向一個更敏捷、更快速的信息結構。

擴大新聞版面,增加新聞信息,追蹤熱點新聞,可以說是在讀者信息需求推動下現代報紙發展的潮流。據統計,目前全國大多數綜合性日報新聞版面均占版面總量的 60%-70%以上。⑹解放日報總編輯宋超總結解放日報 2001年改版的四個切入口是:1、增強有效新聞,擴大新聞版面;2、便于選擇新聞,形成聚焦;3、重視讀者的關注點,開辟“熱點追蹤”;4、改進陳舊版式,實施配套改革。⑺其基本點也就是從如何加強新聞有效傳播,適應讀者信息需求而出發的??梢?,不同的報紙可以有不同的定位,但是加強新聞及新聞有效傳播,卻是不同的報紙所共同面臨的課題。

三、當前改進版面信息結構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

江澤民同志指出:“新聞事業也是常干常新的事業”。⑻文匯報要進一步發展,必須發揚江澤民同志所要求的“勇于創新的作風”,認真研究包括改進版面結構等重要問題,使報紙在堅持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原則的前提下,更加適應讀者的信息需求。

1.信息的分類與綜合

從綜合新聞版分離出其它專門新聞版,是對信息的分類;但分類中又有綜合,如“新聞點擊”版可以說是在分類中進行新的綜合。其實,分類與綜合還體現在各個分類新聞版內。如教科衛、文化、財經、體育等新聞版,是反映各相關領域的新聞,但各類新聞又相互間有交叉,同時新聞又應具社會性,用社會的眼光去觀察,這又體現了綜合。又如,社會新聞是經常分布于各個領域、各類群體中的,把社會性較強、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社會生活新聞集納起來,既是對新聞的分類,又是對新聞的綜合。

與版面結構相對應,文匯報現有的新聞采訪部門也是依教衛、科技、文化、經濟、社會政法、體育等劃分,如此劃分依據的是信息的分類,但是對信息的綜合觀察、挖掘、提升,對交叉信息的溝通、互補,卻有不利之處,因而體現在版面的信息結構上,似有分類生硬的感覺。如何在分類的基礎上加強綜合與協同,以提升分類信息的社會性,引發讀者的共同興趣,體現在這版面信息結構的背后,是一個采編組織結構的問題,今后需加強這方面的探索與研究。

2.上海新聞與國內新聞

文匯報現有的新聞版面結構中,既有教科衛、文化、社會、經濟、體育等分類新聞,又有國內新聞,這樣的版面結構在邏輯上是有矛盾的。

分類新聞是以領域而不是以地域區分,各領域的新聞都應該既有上海又有全國的新聞;而國內新聞又是以地域為特征,既是國內,又應該囊括上海及社會各界。版面結構中這樣的邏輯矛盾之所以持續到現在,一是可以理解為歷史形成的閱讀定勢;二是事實上許多分類新聞版負載的大多是上海新聞。但是,版面結構中的邏輯矛盾依然反映出信息結構中的不盡科學和合理之處,難以充分體現出文匯報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報紙特色。上海新聞與國內新聞怎樣融合、怎樣組合、怎樣綜合,依然是今后需要探索的問題。

3.縮減與擴張———專副刊調整態勢

文匯報的專副刊多年來是呈縮減的趨勢進行調整的,至今周一到周五每天僅有一個專副刊,可以說是到了縮減的臨界點。傳播學界有專家認為,對于日報來說可以完全取消專副刊,依據是讀者需要的是報紙的信息結構。我認為這個結論過于絕對,一張報紙有特色的專副刊是歷史形成的,是得到讀者多年檢驗和認可的,不能輕易放棄。另外,專副刊也是負載信息的另一種形態,可以傳遞出新聞信息的背景、歷史與淵源,專副刊中的許多文章,即使是文學的、學術的,也會折射出文壇、學術領域中許多最新的信息或動態,這本身就可以構成報紙信息結構中富有特色的有機組成部分。問題是專副刊如何提升新鮮度,體現新聞性,這倒是需要深化版面內涵改革的。

就目前文匯報具體的版面結構來說,我認為專副刊的未來態勢不僅不應該縮減,還應該擴張。然而這種擴張應該是具有新的思維、新的觀念、新的方式的擴張。

討論報紙的信息結構,不能離開讀者的需要,更不能離開報紙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從文匯報現在的版數來看,僅為12版,這與其他主流報紙特別是解放日報相比,顯然是太少了,已嚴重影響到發行上的競爭力。同時就信息結構來說,目前文匯報提供讀者的實用信息還太少。

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某種程度上對讀者來說,實用性強的信息比可讀性強的信息更重要,這對知識分子讀者也不例外。要擴版,目前最可行的就是用最經濟的辦法,用最適合讀者信息需求的內容創辦新的專副刊。所謂最經濟的辦法,就是能用充分的廣告補足擴版成本,在不提價的前提下向讀者提供更多的版面,以贏得發行上的優勢。所謂最適合讀者信息需求的內容,就是要選取社會上廣泛關注,選擇目標讀者群最感興趣的具有實用價值的信息作為主要內容,而由這類信息內容構成的專副刊也能成為廣告商頗為青睞的媒介。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僅靠目前集團體制下的文匯報一家不行,而必須由集團綜合廣告、發行和編輯部的力量統籌謀劃,協同作戰,而這就需要有新的機制組合了。

結論

改進報紙的信息結構,目的是為了加強新聞的有效傳播,適應目標讀者群的信息需求,目標讀者群的信息需求又是一個發展的變化的過程。

因此,跟蹤調研這一過程,深入地感知讀者最新的信息需求,從而以創新的精神調整和改革版面結構,根據報紙的定位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結構,是報紙工作者永不停歇的任務,也是新聞事業常干常新的魅力所在。

注釋:

⑴毛澤東同志 1957年3月10日同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摘自《新聞工作文獻選編》(新華出版社1990年8月版)

⑵《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84頁

⑶范敬宜:《人民日報版面備要》序,人民日報出版社

⑷肖培:《北京青年報新聞改革的十個問題》,見《中國新聞(1999年)新聞論文選》,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第 190頁

⑹參見伍通:《新聞永遠是報紙的主體》,《新聞戰線》2001年第3期

⑺見宋超:《著眼于增強黨報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記者》2001年第3期

⑻江澤民同志 1996年 9月 26日視察人民日報社時的講話

猜你喜歡
文匯報副刊版面
省志所載報紙文藝副刊勘誤及其考訂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比主編還牛的副刊編輯們
版面擷英
求果
副刊編輯:發揮文化傳播作用
報紙副刊的問題探析
青年革命詩抄/怒斥《文匯報》讀3月25日《文匯報》有感
考考媽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