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難之處顯身手

2001-02-13 17:35左榮發
新聞記者 2001年5期
關鍵詞:日報社社長石家莊

左榮發 王 志

2001年3月16日凌晨4時16分左右,石家莊市棉三宿舍區發生了慘絕人寰的爆炸案。與事發現場僅一街之隔的石家莊日報社員工聞訊趕赴現場迅即展開營救,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時代壯歌。

報社編輯、記者:上

一聲爆炸,把居住在棉三16號樓附近的石家莊日報社的職工們從夢中驚醒。也許是職業的本能,使石家莊日報社社長王貴海立即撥通了市公安局領導的電話,并報告情況。幾分鐘后,他趕到現場,只見臨街的16號樓整體坍塌,四周彌漫著嗆人的塵埃,不時從坍塌的樓里傳出凄慘的呻吟和呼救聲。此時王社長呆了,不知所措,但他很快冷靜了下來,猛轉身,立在馬路中央,大聲呼喊著佇立路旁的人群,但無反應,他迅步向南走去,用手指著報社的干部職工,斷然喝道:報社的職工、編輯、記者,馬上出來,上,救人要緊……一聲聲呼喊,喚醒了呆立的人群,他們丟棄了膽怯,更是把還可能發生的爆炸放在一邊,不約而同地向著廢墟沖去。正是在王社長的組織和號召下,在炸后不到十分鐘,一場群眾性自發的救助活動,在棉三16號樓展開。

爆炸現場,塵煙彌漫,白氣蒸騰,危機四伏。

報社盛勇、王樹群、張志勇等員工第一批沖上去了,他們手援腳蹬地爬到廢墟頂部,細心地搜尋著埋于亂石中的受難者。4時27分左右,楊樹元聽到樓北傳來一個孩子的哭聲和求救聲,他立即呼叫大家過來救人。在夜幕中,大家用手刨,用肩扛,用腿頂,小心翼翼地搬開了壓在她身上的重物。兩分鐘后從碎石中刨出了第一位傷者———一名7歲的小女孩,從廢墟頂部經由一雙雙手傳遞下來。盛勇、王樹群等人立即攔下一輛出租車迅速送到“120”急救中心。

更多的報社員工爬上了廢墟。王惠平、高虹等女同志上去了,谷雙喜、翟士杰等社領導上去了。手擦破了,咬著牙繼續翻動碎石,尋找受難人;腿磕破了,倒吸著涼氣,堅持往上爬;有人光著腳在碎石中躥上跳下,有人僅穿一條短褲在寒風中尋找……又有4名受傷者第一批被報社員工救出并送往醫院。副總編輯谷雙喜年過半百,爬到廢墟半中腰被人勸下來,在廢墟周圍他還是不停地撥開斷線,提醒大家這兒有電,不要踩上了。腳踝受傷的王樹群不顧鮮血滲濕了皮鞋,含著淚,用手拼命地刨動碎石,“救人,能救活一個算一個”……據不完全統計,報社自社長到普通職工有近百人參與搶救行動,有十幾人不同程度受傷。

武警、解放軍官兵趕來搶救后,報社員工仍堅持在一線協助救人,直到上午10時許才從搶救現場撤出……

當省市領導和大批武警、解放軍官兵趕到現場后,報社及時把緊鄰出事現場的新聞大酒店騰出,作為“3.16”事故現場總指揮部。

辦公室快速調來文印員,帶上傳真機、電腦和復印設備,為省市領導指揮搶救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條件。

解放軍同志,請喝一杯水

上班到崗后的報社干部職工,對救災工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當他們看到搶險子弟兵滿身灰塵、身心疲憊地在報社家屬院小憩時,廣告經理部員工上街買來了價值4000元的面包、香腸、礦泉水。得知解放軍同志出汗過多,需要補充鹽分,他們又第三次沖向超市買來榨菜等食品送到子弟兵手中。

機關工作人員和編采人員,放下手頭的工作,提上暖瓶,把一杯杯熱氣騰騰的熱水遞到子弟兵手中。報社離退休老同志和家屬也紛紛走出家門,把煮好的雞蛋一一塞到官兵手中。醫務室的同志不停地為官兵加水送餐,為受傷的官兵包扎送藥。

下午4時,報社又派人買來了500個熱騰騰的饅頭和榨菜給勞累的官兵加餐。下班回家后的報社職工及家屬,繼續不停地為官兵送水送飯,大家一直忙碌到晚上12時官兵撤離現場……

報社職工及家屬的行動感動了官兵,一位19歲的小戰士說,看到可以當我奶奶的老同志,一次又一次給我們杯中加熱水,我像見到了自己的親奶奶,感到了親人的溫暖和關愛,這種愛鼓勵著我們盡最大的力量去搶險救災。

流著淚記錄悲慘一夜

在緊張搶險救人的同時,報社編輯記者也開始了緊張的搶抓新聞的戰斗。

《燕趙晚報》記者楊樹元在爆炸發生后十幾分鐘后拍下了第一個被救出來的女孩新聞照片,留下了一大批最原始的現場搶救照片。他說,我當時是流著淚拍下這悲慘的一幕,記錄著犯罪分子的一樁樁滔天罪行。

為全面記錄大搶救行動,報社迅速成立了特別報道組,由社長王貴海、總編輯王智任總指揮,副總編張振江任副總指揮,所屬四報《石家莊日報》、《燕趙晚報》、《精品導報》、《生活早報》抽出23名骨干記者,全力投入大搶救報道。

早晨5時15分,特別報道組的記者們分4個小組分赴4個爆炸現場,保證現場不斷人,全程跟蹤報道事件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不辭辛苦地奔波在出事地點、醫院、受害人及親屬、部隊官兵當中。

為了獲取第一手材料,記者們不顧灰塵彌漫、碎石飛濺,不顧衣服被掛破、手腳被劃破,沖在最危險的搶救現場,用相機拍下一張張感人的搶救場面,用手機將時捕捉到的現場情況及時傳回報社。

記者李征從早晨5時多一直在一爆炸地點現場采訪,中途沒喝一點水,沒吃一頓飯,報道組負責人幾次來電要求他撤下來,他都以“我現在的觀察角度最好,出去就再進不了現場”的理由推辭,堅守陣地源源不斷地傳回現場最新動態,直至下午6時多才撤離報道現場。

攝影記者趙力軍為拍下真實的鏡頭,不顧塵土飛揚,不顧煤氣泄漏,不顧亂石交錯,深一腳淺一腳在廢墟中穿梭跑動。一天下來,連腰都直不起來。

記者們在采訪部隊醫院工作中,頻頻受阻,但他們一方面爭取領導的支持,同時采取靈活機動的采訪技巧,捕捉到了22小時大搶救中大量的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第一手報道素材。同時,報社專派一組記者走上街頭巷尾,廣泛收集市民反映,把市民的想法與意見及時報告給現場指揮部,讓領導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

接到一線記者傳來的信息,報道組的負責同志立即將一線采訪報道情況匯編成《石家莊日報社爆炸事故現場情況速報》,并速報給“3.16”事故現場總指揮部,為省市領導提供最迅速、最翔實的內參資料,為領導正確決策、指揮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直至3月17日零時30分,報社共向省市領導提供了14期近2萬多字的情況速報,并為撰寫石家莊“3.16”事件大搶救紀實準備了最翔實的資料。

石家莊日報社干部職工在這次搶救中所表現的高尚品格和優良頑強的采訪作風,得到現場指揮部的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王貴海社長說,這次搶救活動充分展示出我社員工真誠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我們將把這種精神帶入到新時代的工作生活中去,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日報社社長石家莊
關于日報社新媒體平臺發展的思考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我的第一次采訪
檢察版(四)
梁叢
社長大人和他的FANS
石家莊衡水商會
社長/總編薦書錄
社長/總編薦書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