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觀”報道隱藏主觀傾向

2001-02-13 17:35畢無畏
新聞記者 2001年5期
關鍵詞:客觀事實傾向性主觀

畢無畏

西方新聞界經常自我標榜說,西方的新聞報道如何如何“客觀”,如何如何“不偏不倚”。

西方的新聞報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觀傾向性的“純客觀報道”嗎?

對此,江澤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主持人麥克·華萊士的專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論是中國的新聞界還是西方的新聞界,它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是對客觀事實不能歪曲。中國的新聞,特別是對我們的《人民日報》,人們非常重視。如果它把某一個事實報道錯誤了,老百姓會信以為真。不像你們那兒,反正隨便報,就是不符合事實,也無所謂?!?/p>

事實勝于雄辯。筆者??次鞣矫襟w對中國或涉及中國的一些報道,深感西方一些報道具有相當的欺騙性,不是去忠實地報道發生在中國的客觀事實,而是利用其標榜的所謂“純客觀報道”來兜售其奸,以此來掩蓋隱藏其中的鮮明的主觀傾向性。

具體來說,西方一些報道經常采用如下一些手法來影響社會輿論:

1.偷梁換柱法

先看兩個實例。今年1月底,法國《費加羅報》在一篇題為《畫面沖擊法輪功》的文章中說:“今天,(中國)政府似乎打出了最后一張牌:告誡百姓法輪功是危險的。這既可以使某些信徒或潛在的信徒喪失熱情,也可以使鎮壓頑固分子合法化?!?/p>

這一報道在貌似“客觀”的背后,悄悄地塞進了自己主觀色彩濃厚的傾向性———且不說其報道內容中諸如“似乎打出了最后一張牌”、“可以使鎮壓頑固分子合法化”等主觀武斷的字句,僅其標題《畫面沖擊法輪功》就帶有鮮明的主觀傾向性。

與此同時,法國另一家媒體《解放報》在一篇題為《北京用畫面妖魔化法輪功》的文章中說:“兩天來,中國政府播出了五名法輪功信徒上個星期在天安門廣場上自焚時的錄像。這些可怕的畫面令許多中國人震驚。中國政府同時告誡香港警惕法輪功組織利用它作為‘反華基地。這是不習慣有人反對它的中國政府在同法輪功組織做斗爭中采取的兩個新步驟?!?/p>

這一報道且不說其內容,僅從標題來看,其主觀傾向性是何等鮮明。

總之,上述兩家法國媒體均采取了同一報道手法。他們“偷”去了中國媒體用電視畫面客觀報道幾名法輪功癡迷者在天安門廣場自焚的事實真相這一“梁”,而悄悄地塞進了自己主觀武斷的判斷之“柱”———北京用畫面來“沖擊”或者更露骨一點說是“妖魔化”法輪功。這難道不是歪曲客觀事實嗎?故名為“偷梁換柱法”。

由此可見,西方報道的“客觀”包裝形式僅僅是假像,利用這種“包裝”巧妙表達主觀傾向性才是其實質。

2.捕風捉影法

《紐約時報》是當今美國的主流媒體之一,其創始人奧克斯在創辦該報伊始就自稱“只選擇適于刊登(本報)的新聞”,并把它作為座右銘在該報創辦初期的報眼位置上反復刊登。1999年初,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武器實驗室專家李文和,就因為自己沾上了一個“華”字———是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而被美國《紐約時報》等一些主流媒體捕風捉影地大肆鼓噪為“中國間諜”。難怪李文和于2000年9月13日被美國法庭當眾釋放后,深諳其中奧妙的香港《信報》于同年9月15日發表一篇題為《李文和的政治》的文章:“‘李文和案同時還顯示中美關系的極度脆弱性。在18個月前,‘核彈泄密案炒得最熱的時候,共和黨的右翼議員們企圖通過這一事件來徹底摧毀中美關系。發人深思的是,歷來素稱政治獨立的美國主流媒體,尤其是《紐約時報》和四大電視網,都突然喪失了自我判斷能力。一窩蜂地加入這場反華鬧劇,扮演著很丑惡的角色?!?/p>

可以說,《紐約時報》和美國四大電視網在對所謂“李文和案”的報道中,均采取了“捕風捉影”的報道手法,其“風”和“影”皆因他沾上了一個“華”字。

3.以偏概全法

新聞作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它的生命在于真實。在把握真實性的問題上,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個別、表面的真實和本質的真實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講新聞的真實性,要注意符合事物的本質,符合事物的整體性,在事物發展總趨勢的把握上做到真實、客觀,絕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列寧說:“如果不是從全部總和,不是從聯系中去掌握事實,而是片斷的和隨便挑出來的,那么事實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甚至連兒戲也不如?!?/p>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西方許多有關所謂中國人權問題的報道,確實“連兒戲也不如”。西方一些報道十分善于捕風捉影、以偏概全,道聽途說甚至任意編造,然后無限放大、無限上綱。比如,西方記者經常戴著“有色眼鏡”在中國各地走村串巷,雞蛋里挑骨頭地“捕捉”中國的所謂人權問題,其慣用的一個把戲就是把道聽途說或任意編造出來的中國某個村落的個別基層計生人員的所謂“溺嬰”行為,任意夸大成中國的官方行為,繼而像三級跳那樣再次“放大”為所謂“中國不尊重人權”。西方媒體中這種以偏概全的報道不勝枚舉,故而筆者統稱為“以偏概全法”。西方許多報道中對中國人權的攻擊皆源于此。

其實,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有一些“個例”存在,也只能是違法或犯罪分子所為,與政府行為毫不相干。

4.含沙射影法

2000年8月,北京體育大學教師張健橫渡渤海海峽成功,國內外一些新聞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但美聯社記者在報道這件事時別有用心地進行了“純客觀”形式的“包裝”,塞進了表達懷疑傾向的一句話———中國電視臺沒有播出張健在夜間游泳的畫面。

其實,這一報道以“純客觀”的形式,巧妙而又含沙射影地表露了美聯社記者對張健這次橫渡渤海海峽成功的陰暗心理———暗示張健夜間有沒有游泳無法證實,因此他橫渡渤海海峽是否成功令人懷疑。

其實,夜間軍艦無法把中央電視臺記者送上陪泳的漁船,因為那樣會產生虹吸現象而弄翻漁船。而美聯社對這一情況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5.以假亂真法

西方一些報道甚至不惜歪曲客觀事實來“制造”輿論。1999年5月1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導彈突襲我駐南大使館,我國三位記者以身殉職。消息傳來,中國舉國悲憤。然而,美國《紐約時報》于翌年4月17日在題為《轟炸中國使館:眾多人的過錯》一文中顛倒黑白地寫道:“美國官員說,他們(筆者注:指“遇害的三名中國記者”)實際上是特工人員?!逼髨D為美國轟炸我駐南使館開脫罪責。

綜觀《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全文,盡管一口咬定三位中國記者“實際上是特工人員”,但卻拿不出任何事實來佐證。雖然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虛妄之說,但卻因為作者狡猾地加上了“美國官員說”的模糊詞句,卻又說不出這位“美國官員”姓甚名誰及其詳細情況,讓讀者想核實都不知道找誰,但一些不明真相者卻往往被毫無事實依據的報道先入為主地導入“轟炸有理”的歧途。

由此可見西方一些新聞媒體“反正隨便報,就是不符合事實,也無所謂”。而唯物主義者的看法是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樣:“不論是中國的新聞界還是西方的新聞界,它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是對客觀事實不能歪曲?!?/p>

猜你喜歡
客觀事實傾向性主觀
后印象
有主觀小量傾向的“數+量/名+之+形/動”格式
分析我國體育新聞報道中的傾向性文獻綜述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通過創作油畫《賣紅薯的老漢》看現實主義繪畫意義
有關初中化學定量計算的兩點思考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嗎
兩篇調查性報道的有益啟示
論汪曾祺小說的真實性和傾向性
文化適應視角下的中介語傾向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