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亞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007-07-04 09:21杜幼康
南亞研究 2007年1期
關鍵詞:印巴南亞阿富汗

杜幼康

【內容提要】 近年來,南亞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對南亞主要近鄰中國而言,這些變化為改善其安全環境帶來諸多機遇,但也蘊含著一些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從長遠看,中國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舉措,應能趨利避害,與南亞國家共同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促進共同發展。

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五年多來,作為世界上受其后續事態發展以及國際反恐戰爭沖擊最大的地區,南亞安全形勢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南亞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緣戰略態勢乃至國際關系格局相應改觀,其影響遠遠超出了次大陸的地域范疇。中國是南亞的近鄰,這一地區形勢的發展變化直接關系到中國西部邊陲的安全與穩定以及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而且還將對中國地緣政治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自2001年10月美國在阿富汗發動“持久自由行動”以來,南亞安全形勢發生了諸多重要┍浠。

(一)美國影響和干預南亞事務的能力與手段空前增強。九一一事件后,在美國與南亞的關系史上,布什政府取得三項重大突破:其一,美軍借反恐首次進入南亞,在阿富汗及其周邊一舉建立或獲準使用十余個軍事基地,并與巴基斯坦簽署了為期十年的軍事協定,(注:該協定全稱為“Acquisition and Cross Servicing Agreement”(ACSA),規定美國和巴基斯坦兩國軍隊在聯合演習、訓練、部署、軍事行動中相互提供后勤援助和服務。See “Pak-US Sign Defence Accord”,The News,February 10, 2002.)形成長期駐軍南亞的局面。其二,美國以反恐為契機,解除對印巴核試驗的制裁,推動美印美巴關系同時全面升溫,首次與印巴都結成“戰略伙伴”。近年來,美國與印度宣布《戰略伙伴后續步驟》,發表《美印伙伴:合作與信任》聲明,達成為期十年的《美印防務關系新框架》,并簽署“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將美印關系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注:Condoleezza Rice,The U.S.-India Civilian Nuclear Cooperation Agreement, Opening 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U.S. State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 April 5, 2006.)與此同時,美國與巴基斯坦也在向布什總統所說的“基礎廣泛、經久不變的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注:George W. Bush,“President Addresses Asia Society, Discusses India and Pakistan”, at Mandarin Oriental Hotel,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U.S. State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 February 22, 2006.):巴基斯坦參與反恐合作,將捕獲的約600名恐怖分子移交美方,而美國則豁免巴方10多億美元債務,對巴方實施為期五年、總計30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計劃,(注:據報道,這一援助計劃與巴基斯坦繼續提供反恐合作、防止核擴散和恢復民主政治掛鉤。See Anwar Iqbal and Masood Haider, “US Package Tied to Certain Goals: Post”,Dawn,June 26, 2003.)主動給予巴方“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并恢復提供先進武器裝備。其三,美國推翻塔利班政權后,首次主導阿富汗事務,掌控該國和平與重建進程,并著手對其進行全面改造,促使其出臺新憲法并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總統普選。不言而喻,上述重大突破使美國對南亞地區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影┫熗Α

(二)南亞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上升。冷戰結束后,南亞一度成為大國遺忘的角落,直到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進行核試驗,這一地區才重新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九一一事件后,南亞成為全球反恐戰爭的主戰場,而擺脫國際制裁的印巴兩國則抓住發展機遇,其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明顯增強。自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印度GDP年均增長6%,近3年分別為8.5%、7.5%和8.1%,至2005-2006財年達到32萬億盧比,相當于7233億美元。(注:“General Review”,Economic Survey 2005-2006,Ministry of Finance, Government of India, February 27, 2006.)印度軍事力量規模位居全球第四,是世界上為數不多、亞洲唯一同時擁有核武器及航母的國家,其國防預算近年來亦水漲船高,2006-2007財年達8900億盧比,約合200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長7.2%。(注:“Budget at a Glance”,Union Budget 2006-2007, Ministry of Finance, Government of India, February 28, 2006.)經過多年的發展,印度的科技實力和研發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亦名列前茅。近年來,為加快躋身世界大國行列,印度正努力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印度作為一個新力量中心的崛起,將改變地區力量對比,還可能引起現有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動。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的戰略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也在穩步上升:一是在南亞反恐、穩定阿富汗局勢、解決伊朗核問題等領域,美國均迫切需要巴方的配合與支持;二是面對九一一事件后伊斯蘭世界飽受沖擊的現狀,巴基斯坦作為地處反恐前沿、唯一擁有核武器和世界第二大穆斯林國家,在伊斯蘭世界中有較大發言權,當前正推動伊斯蘭會議組織改革,并曾出面調停伊拉克問題、蘇丹達爾富爾沖突等涉及穆斯林國家的爭端;三是因有關國家正在計劃興建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兩條能源管道,巴基斯坦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鑒于上述原因,美國負責南亞和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鮑徹曾強調,南亞“正在開始改變全球力量平衡”,美國對這一地區政策的成敗,“攸關美國重要的國家利益”。(注:Richard A. Boucher,Pursuing Peace, Freedom and Prosperity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 Remarks before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U.S. State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 February 16, 2006.)

(三)印巴局勢由高度對抗轉向全面緩和。九一一事件后,印度以議會大廈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兵營遭到恐怖襲擊為由,在印巴邊界部署重兵,形成軍事進攻態勢,旨在搭打恐順風車,壓巴方停止支持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穆斯林武裝。2002年5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要求印軍做好犧牲準備,公開宣稱“決戰時刻已經來臨”。(注:Luv Puri, “Be Ready for Decisive Battle, PM Tells Jawans”,The Hindu, May 23, 2002.)面臨印方大兵壓境,巴基斯坦針鋒相對,進入臨戰狀態。于是,雙方在邊境地區百萬大軍對峙,在不到半年時間內竟兩度瀕臨戰爭邊緣。后經國際社會大力斡旋,巴方做出“永久停止越界滲透活動” (注: C. Raja Mohan, “Musharraf Vows to Stop Infiltration: Armitage”,The Hindu, June 8, 2002. )的承諾,這場戰爭危機方得以化解。印巴雙方也以此為契機,逐步緩和兩國關系。2003年4月,印度總理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向巴“伸出友誼之手”(注: Shujaat Bukhari, “PM Extends ‘Hand of Friendship to Pakistan”,The Hindu, April 19, 2003.),巴方隨即予以積極回應,兩國開始啟動和平進程。自2004年以來,印巴已舉行多次首腦會晤,雙方就克什米爾等八個議題開展了四輪全面對話,并由最初建立互信措施逐步轉入解決實質問題階段。印巴關系正?;菇陙砟蟻喚謩莼沮呌诜€定。

(四)非傳統安全問題正在成為影響南亞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威脅。阿富汗反恐戰爭打垮“基地”組織、推翻塔利班政權后,南亞打恐進入第二階段,重點轉向巴阿邊界的部落地區。但“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殘余困獸猶斗,并與當地宗教極端勢力合流,繼續制造恐怖襲擊事件,襲擊對象包括巴阿兩國領導人、軍方和政府機構以及外國人士?!盎亍苯M織甚至公開宣稱巴基斯坦政府是其主要敵人,號召巴基斯坦人民推翻它。(注: Iftikhar Ali, “US Report Calls Struggle Against Terrorism ‘Formidable”,The Nation, April 29, 2005.)近年來,塔利班武裝呈卷土重來之勢,逐步從阿富汗南部向東部、中部、西部和首都喀布爾周邊地區擴展,并不斷向外國軍隊、政府機構和軍警等發起進攻,其規模和激烈程度在2006年達近五年之最。據統計,塔利班全年發動襲擊5000余次,相當于2005年1600次的三倍多,其中自殺式炸彈襲擊從2005年的27起猛增到2006年的139起。(注:Bruce Riedel, “Al-Qa'ida Five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Qandahar”,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January 2007, p.9.)截至2006年12月上旬,上述襲擊及各類恐怖事件已造成阿富汗境內4000多人喪生。

同時,南亞各國反政府武裝和暴力活動亦相當嚴重。除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外,印度國內企圖通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納薩爾派日趨強盛,影響波及12個邦,其東北部地區分離主義勢力此伏彼起,暴力恐怖活動層出不窮。自1996年以來,尼泊爾反政府武裝建立了多處根據地,活動范圍超過全國一半地區,僅2005年就在各種襲擊和爆炸中造成至少593人喪生,其中平民263人。(注:U.S盌epartment of State, Chapter 5 “South Asia Overview”, in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Washington, DC, April 2006.) 所幸的是,尼泊爾政府與反政府武裝經過艱苦談判,已于2006年11月達成和平協議,為結束國內長達11年的內戰、恢復和平帶來了希望。斯里蘭卡泰米爾猛虎組織則屢屢破壞其與政府2002年達成的?;饏f議,2005年8月甚至暗殺了外長,致使其國內和平進程出現倒退。據統計,自2005年12月以來的一年里,雙方沖突已導致3500多人死亡。孟加拉國恐怖襲擊事件也時有發生,特別是2005年8月17日一天之內全國發生數十起連環爆炸,舉國上下為之震動。

此外,阿富汗的毒品問題近乎失控。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06年阿富汗鴉片調查》報告,2006年阿富汗鴉片種植數量出現大幅反彈,34個省中只有六個省未種植鴉片。全國鴉片種植面積達到16.5萬公頃,比2005年的10.4萬公頃增長59%;鴉片產量6100噸,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比2005年的4100噸增長49%,占世界總產量的92%。(注: “Afghanistan Opium Survey 2006”,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Vienna, Austria, October 2006, p. 1.)卡爾扎伊總統不得不承認,阿富汗鴉片種植和交易已到失控的程度。日益猖獗的鴉片生產和交易變相資助了恐怖活動,影響了和平與重建進程,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并貽害周邊地區甚至遠至歐洲。上述狀況嚴重影響到南亞國家國內安全局勢以及社會經濟┑姆⒄ 。

(五)有關大國采取合作態度應對威脅地區安全的挑戰。九一一事件后,中、美、俄等大國及歐盟和南亞諸國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局勢穩定、制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遏制宗教極端勢力蔓延、打擊武器走私和毒品交易等方面,不存在大的利益沖突,相反都有互相借重的需要,并且業已開展不同程度的合作。至于有關國家在南亞開展反恐合作的情況,在此毋庸贅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2002年印巴關系高度緊張、南亞局勢一觸即發之際,中、美、俄、英、德、法、日等大國和歐盟均派遣外長、副外長或負責外交事務的高級官員奔赴南亞進行斡旋,并利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成員國領導人會議,敦促印巴放棄對抗,并撮合它們開展對話,最終成功化解戰爭危機。近年來,有關大國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為推動阿富汗和平與重建進程,改善其國內安全局面,逐步改變民眾貧困狀況,打擊毒品走私等,開展了多種方式的合作,并提供了大量援助。

從近期看,九一一事件以來南亞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總體上有利于中國的安全環境。

(一)有利于中國西部周邊環境的安全與穩定。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穩定中國西部周邊環境的重要性隨之更為突出。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鄰近的印巴克什米爾之爭(包括卡爾吉爾沖突)和阿富汗內戰卻是影響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兩大“熱點”。九一一事件后,特別是2004年以來,經過南亞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印巴兩國關系全面緩和,迄今已進行三輪全面對話。由于牽涉印巴領土爭端、民族糾紛、宗教矛盾以及國內政治問題,克什米爾問題雖然仍為困擾兩國關系的癥結,但已列為印巴全面對話的主要內容之一,而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業已成為雙方共識,這一趨勢不會逆轉。同時,隨著國際反恐戰爭在阿富汗取得的階段性勝利,阿富汗南北對峙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而阿富汗也不再是以“基地”組織為代表的國際恐怖主義和以塔利班為代表的宗教極端勢力橫行無忌的國度。此外,美國改變重印輕巴政策,取消對巴制裁,提升美巴關系,使巴方戰略處境大為改善。顯然,巴基斯坦保持穩定,符合包括中印等所有鄰國的利益。這一切進展與中國希望南亞和本國西部周邊地區保持和平與穩定的戰略目標相符。

(二)有利于沉重打擊“東突”恐怖勢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在境內外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東突”恐怖勢力的分裂活動呈上升趨勢,各種分裂組織紛紛冒了出來。據統計,1990-1995年間,新疆公安部門共抓獲分裂組織和團伙109個,而1997-1998年間激增至344個。(注:厲聲主編:《中國新疆:歷史與現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365頁。)其中,1997年在境外成立、以艾山·買合蘇木為首的“東突厥伊斯蘭運動”是“東突”的一個主要恐怖組織。它不僅任命其一重要頭目為“新疆總指揮”,派遣其入境建立該組織分部和十多處恐怖活動訓練點,而且里應外合,籌劃和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暗殺和襲擊等恐怖事件。1999年8月,“東突”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協助塔利班參戰時,首次被“北方聯盟”武裝抓獲,暴露出他們在境外接受軍事訓練、積累實戰經驗后再潛入新疆進行恐怖活動的事實。(注:Apratim Mukarji, “Chinese Muslims Held in Kabul”, Hindustan Times, August 28, 1999.)九一一事件后,阿富汗反恐戰爭在搗毀“基地”組織和塔利班老巢的同時,也基本鏟除了“東突”恐怖勢力在其境內的主要軍事訓練和活動點。2002年8月,美國基于“東伊運”從事恐怖活動的確鑿事實,宣布將其列為“暴力襲擊手無寸鐵的平民、無視他人受到傷害的恐怖組織”,(注:Zamira Eshanova and Bruce Pannier, “US Adds to Its Terrorist List; China Benefits”,Daily Times, September 3, 2002.)聯合國安理會反恐委員會也隨之將其定為恐怖組織。此后,“東伊運”一再遭到重創,其中包括2003年10月巴基斯坦軍方對巴阿邊境部落區實施清剿行動時,當場擊斃在當地流竄的“東伊運”創始人艾山·買合蘇木及其同伙。國際反恐合作沉重打擊了境內外“東突”恐怖勢力,有助于中國西部地區加強民族團結,改善治安環境,促進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

(三)有利于并行不悖發展中印、中巴關系。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以來長期不和,對其他大國與對方發展關系一向十分敏感。這使有關大國難以與印巴雙方同時發展良好關系,冷戰時期美蘇做不到這一點,冷戰結束后近十年里這一狀況也沒有明顯改變。印巴均為中國重要鄰國,中國一貫重視發展同它們的睦鄰友好關系,同時真誠希望印巴雙方本著求同存異、互諒互讓的精神,通過平等協商,和平解決彼此間的分歧和矛盾。比較而言,巴基斯坦是中國“全天候”的患難之交,兩國關系經受了國際風云變幻和時間的考驗,堪稱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友好相處的典范。中印則皆為文明古國,兩國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曾經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也經歷過一些曲折。九一一事件后,隨著國際和南亞地區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印巴關系的改善,中國在鞏固和加強中巴傳統友好關系的同時,也與印度在雙邊關系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時,兩國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二是兩國貿易總額從1995年的11.6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7億美元,年均增長32%,(注:中國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328/default.htm)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三是中印戰略對話實現機制化,而中印邊界談判也取得積極進展。2006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印時,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強調,印度高度重視印中關系,以互利合作而不是相互競爭的態度來看待和處理印中關系,并認為任何力量都不會阻礙印中關系的深化和發展。(注:《胡錦濤同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會談》,載《人民日報》2006年11月22日。)隨著中國與印巴分別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印、中巴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不斷加深,互利合作的領域逐漸擴大,中印、中巴關系正在并行不悖地健康發展。

(四)有利于改善和加強中美關系。2001年初,布什總統入主白宮后,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并大幅提升與臺灣當局關系,致使中美關系嚴重受挫。九一一事件后,美國將反恐列為其對外戰略的重點,并隨即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中國是與阿富汗等南亞國家相鄰的唯一大國,與大多南亞國家保持著良好關系,在本地區有重要安全利益和傳統影響。中美雙方遂共同努力,將國際反恐合作作為改善兩國關系的契機,不久即將中美關系重新定位為“建設性合作關系”。在南亞地區,除了反恐領域外,中美雙方還在其他重要地區問題上開展了有效合作。例如,在2002年印巴百萬大軍緊張對峙之際,中美雙方保持磋商和協調,均派遣高級外交官員前往南亞斡旋,推動印巴開展對話,最終成功化解印巴戰爭危機,維護了南亞反恐大局和地區穩定。再如,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支持以卡爾扎伊為首的阿富汗中央政府以及和平與重建進程,并在2002年1月承諾5年內援助阿富汗1.5億美元,其中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各半。(注:中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206/default.htm)近年來,中國為阿富汗援建了帕爾旺水利工程、喀布爾共和國醫院等項目,并在物資援助、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助阿重建。由于美國在反恐、阿富汗、地區穩定、防擴散等問題上重視中國在南亞的獨特作用,南亞事務實際上已成為亞洲地區除朝鮮半島問題外中美之間又一重要合作領域。這對于推動中美兩國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從中長期看,美國大舉進入南亞,不斷加大對南亞的投入,既有反恐等現實需要,也有經營其亞洲地緣戰略的長遠考慮,在中國周邊增添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近兩年來,美國一再表示希望中國成為全球體系中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但美國國防部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戰略報告表明,五角大樓仍將中國視為其潛在的“強大競爭對手”。其2006年《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就宣稱中國“最可能與美國進行軍事競爭,并在今后發展出可抵消美國傳統軍事優勢的破壞性軍事科技”。(注: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February 6, 2006, p.29.)與此同時,美國戰略重點正在轉向亞洲,并且還對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做了相應調整。2005年1月,美國軍方邀集中亞五國和巴基斯坦、阿富汗高官召開“中亞—南亞國家地區安全會議”,力圖使美國長期駐軍合法化,并有意控制印度洋—中亞交通和能源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國在南亞保持長期軍事存在,有可能對中國安全環境和地緣經濟利益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南亞地區面臨的一些非傳統安全威脅往往具有跨國和跨地區性質,它們也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安全環境。

南亞是中國周邊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九一一事件以來南亞地區安全形勢的新變化,如何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繼續保持中國西部周邊環境的安全與穩定,切實維護自身戰略利益,成為當前中國南亞外交面臨的挑戰。筆者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適時提出共建“和諧南亞”的倡議。2006年6月,胡錦濤主席繼倡導“和諧世界”之后,又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成員國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倡議,亞洲各國“攜手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注:胡錦濤:《攜手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載《人民日報》2006年6月18日。) 建設“和諧亞洲”,是在延續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和“睦鄰、安鄰、富鄰”周邊外交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升華中國的亞洲政策,也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主動塑造和平國際環境、引導建立和創新亞洲地區秩序的重要實踐。其中,共建“和諧南亞”既是“和諧亞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和諧亞洲”長遠目標的重要步驟之一。在中印同時崛起的背景下,這有助于減少有關國家不必要的疑慮和擔心,也符合南亞地區和整個亞洲的利益。當然,作為“和諧南亞”的首倡國,中國除當身體力行外,還需義不容辭為此肩負更多責任并做出相應貢獻。

(二)在南亞地區推介“共同安全”觀。如前所述,非傳統安全問題正在成為影響南亞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威脅。由于歷史、社會、經濟等因素的交互影響,南亞一度成為國際恐怖組織活動最為猖獗的地區,因而南亞反恐注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斗爭。即使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也難以獨力應對。九一一事件后,美國發動阿富汗反恐戰爭,正是在中、俄、印、巴等國的支持和配合下,以較小代價取得了重大戰果。此外,在維護地區局勢穩定、制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遏制宗教極端勢力蔓延、打擊武器走私和毒品交易等方面,中、美、俄、印、巴等國都有共同利益,也有互相借重的需要。面對威脅地區安全的挑戰,南亞地區內外國家唯有在上述領域加強溝通、協調,保持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合作勢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南亞地區推介“共同安全”觀適逢其時。這將促使有關國家以共同安全利益為重,逐步摒棄西方傳統的大國制衡理念,從而減少和弱化美國的南亞政策可能給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有助于增進相關國家間關系,進一步促進南亞地區的安全和穩定。

(三)主動融入南亞區域合作進程。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東亞“10+1”、“10+3”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活動,在東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地區逐漸形成一張以多邊合作為基礎的網絡,惟有南亞闕如。其中,由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東亞“10+3”會晤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的正常運行,中國與南亞以外的大多數周邊國家的領導人每年至少會晤一次,而這種高層會晤有利于雙方加強溝通,及時發現和解決雙邊問題,推動國家間關系不斷發展。令人欣慰的是,自2005年11月起,中國已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觀察員國。鑒于南盟情況較為特殊,中國參與南亞地區合作似宜循序漸進,充分考慮有關國家接受程度;利用地緣優勢,積極參加南盟開放的各個合作領域;突出合作共贏,推進多邊合作進程;不搞無謂競爭,重視與美國、日本等觀察員國的協調。從長遠看,應探討中國—南盟關系向中國—東盟合作模式轉變的可能性。

(四)可考慮適時參與乃至啟動大型合作項目。根據南盟實際情況,并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與南盟在經濟、貿易、科技、教育、衛生、扶貧以及人員交流等領域加強互利合作,有助于雙方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攜手共同發展。如條件成熟,可考慮參與或者啟動一些大型合作項目。例如,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印兩國均為能源消費大國,雖然在爭取油氣資源方面存在競爭性,但在確保能源供應、降低油價和能源運輸安全等方面的利益和立場是一致的。近年來,一些國家的政府、企業、專家和學者提出不少計劃和設想,借助南亞的地理優勢開展能源合作,鋪設相關油氣管道。其中,正在計劃興建的有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和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道,提出設想的有俄羅斯—中國—印度能源管道和中亞—中國—印度能源管道。這些大型合作項目一旦上馬,不僅將加強有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發展,而且將促使這些國家進一步密切相互間的關系。

總之,隨著印度的崛起和國際反恐斗爭的深入,南亞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將繼續上升。在中、日、美等國已相繼成為南盟觀察員國的基礎上,南盟有望逐步發展成為大—中—小國家、發達—發展中—最不發達國家并存和超越南亞地理范疇的較大地區組織。作為南亞最大的鄰國,中國應充分利用地緣優勢以及同所有南亞國家都保持良好關系的有利因素,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與有關國家共同推動建設“和諧南亞”。顯然,這有利于維護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有利于促進大國在南亞的合作,也有利于南亞形成共同安全、共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新局面。

猜你喜歡
印巴南亞阿富汗
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對巴政策演變
印巴推出2019“和平日歷”
《南亞》教學設計
阿富汗 解暑
山推成功拓寬南亞銷售渠道
印巴邊界交火,上萬人逃離6日
阿自殺襲擊頻發
阿富汗讓美國走開
奧巴馬增兵阿富汗飽受爭議
傳印巴領導人今日會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