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

2008-01-07 03:03
21世紀中學生作文·綜合版 2008年12期
關鍵詞:豎線譯法原文

李 偉

現在的高中語文教材收錄了大量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唐詩、宋詞、名家美文。這些傾注了無數古人心血的詩篇佳作,膾炙人口,傳唱千古,滋養了一代文人墨客??烧l想,到了今天,這卻成為千千萬萬學子口中的青橄欖,雖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卻不能忘。然苦從何來?苦在教法死——刻板灌注;苦在學法死——死記硬背。陳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談“文言文”色變,失去了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不能觸類旁通。作為新時期的年輕教師我們應該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已故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學中的關鍵人物——教師應該寓教于樂,“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使文言文教學煥發新的光彩。

一、活背文言文課文

背誦是文言文中的基礎教學。對于文言文來說,只有背誦才能更好的記誦詩詞散文名句佳篇,這對于陶冶和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重要作用。通過記誦,學生不僅能明白詩句篇章所表達的含義,而且能領略其精妙所在,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同時,它也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功底和精神底蘊。因此,在學習文言文時,背誦一些精妙文章是必需的。但不理解其意義就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幾種輔導學生輕松靈活記誦的方法。

①還原式。很多學生不愿背誦文言文,是不理解語意,感受不到文言文之美,加之讀來拗口,背來易脫句。針對這種情況,我將文言文譯成片段美文,然后讓學生嘗試著還原成課文原句。如是幾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快便能熟記課文,又能更深一層掌握文意,還從中領略到不同于現代文之美。②問答式。即教師設置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文原文回答。③連貫式。此法常用于駢文或詩句,因為其句式對偶而連貫。教師誦出上句,學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④聯想式。這種方法多用于背誦復習時,能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如可出題:三分鐘內默出五句古詩文中寫“月”的句子。

在文言文教學中運用多種記誦法,既可幫助學生有效記誦課文,又能使學生從中找到樂趣,不再以記誦課文為苦事。

二、激活文言文課堂

在文言文教學中,對于字詞的解釋,課文的理解,采用的常見方法是串講加翻譯。老師呆板地講授,學生被動地聽和記,老師講得口干,學生也記得手酸,但實際效果并不好。這種教學方式的劣根性在于教師的角色意識太強,沒有讓教學的主體——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入主動思考、學習的境地。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讓每一個不同起點、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踴躍思考。我采取了這樣的方式:分組進行擂臺問答,給予一定的預習時間,然后組與組之間互相提出字詞、語法等問題,然后對方予以回答,答出則得分,反之則扣分,最后教師再拾遺補缺作評價,作總結。如此你來我問,問的同學竭盡全力“發難”,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也不甘人后,積極提問題,而基礎好的同學更善于挖掘出一些有難度有深度的問題,如“其”具體指代的含義,“而”的不同作用,“之”的不同用法等?;卮鸬呐隆皝G面子”,抓緊時間思考,不敢稍有懈怠,這樣,原本死水一潭的一言堂被激活了。一篇篇文言文的疑難問題也在熱烈的氣氛中解決了,而且還促進了每一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基礎好的差的也都各有所獲。同學們課前查字典、看注釋,回顧以前的知識,課中動腦筋提問對答,課后仍回味無窮,更積極地準備下一課。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身心俱得到了陶冶。

三、活譯文言文句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中考文言文翻譯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不僅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而且考查表達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背誦課文翻譯、注釋,既讓學生感到苦不堪言,又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譯文講究“信,達,雅”,但對于初中生,只要忠實于原文內容,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地直譯出來,并且語句通順明白即可,并不作優美而富文采地意譯的過高要求。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文言文今譯六法,就很管用。這六種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基本方法是:對譯法、增添法、刪減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換法。簡稱為“對、增、刪、移、留、換”六字法。關于這幾種方法,廣大語文教師都很熟悉,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師傅王老師又給我總結了一個更好的方法。古文四行對譯法。所謂“古文四行對譯法”,是指按四個步驟并采用四行書寫的格式對譯文言文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抄錄原文。抄錄時,紙上每抄完一行。其下應留三行空行,字與字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而不能緊挨在一起,以方便對譯文字的增減、調整。第二步,在抄錄原文的每個詞下面畫一豎線,表示待注解。豎線只占一行,每條豎線一定以詞為單位。第三步,在每條豎線下面注釋相對應的文言詞。如果對應的詞是多義詞,只取在該文中的意義。如果對應的詞用法特殊,如詞類活用、通假字等,也可在注釋中加以說明。注釋部分處于第三行。第四步,根據第三行的注釋,將原文對譯成現代漢語。如果將第三行的注釋串在一起不通順,那么該增添成份的則增添,增添的部分用括號加以標明;該刪減的詞語則刪去;該調整語序的則調整??傊?,要達到“信”、“達”、“雅”的標準。

四行對譯法的過程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即“一抄二畫三注四通”。當然。四行對譯法提供的只是筆讀的形式技巧,要保證對譯的質量,還應懂得閱讀文言文的其他一些有關知識和閱讀方法。在日常教學中,將這些方法技巧融于練習,加強訓練,學生自然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很快掌握翻譯的技巧,文言文功底也會隨之加深。

四、古為今用,強化美育

學以致用永遠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不能以搖頭晃腦地吟幾句古詩,理解幾個詞語的意思為終極目標。他們不應該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該博古通今,古為今用,從古詩文中汲取知識和養分,做一個未來文明的創造者。中學文言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作品,進而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挖掘其中美育的因素,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能成為獨立的審美個體,從名篇佳作中,受到美的熏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語言美。中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言文可謂字字珠肌,篇篇精致,文質兼美?!蛾套邮钩芬院啙嵉恼Z言入木三分地刻畫出晏子的機智和凜然。名篇佳作的語言形象、優美而精煉,教師要把握尺度,將這些能展現尺幅畫面,又哲理蘊藉、耐人尋味的語言講深講活,可以陶冶學生的美感和情趣,同時引導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加以學習和運用。

情感美。大凡名篇佳作無不蘊含濃烈的情感、超人的智慧和博大的陶襟。欣賞柳宗元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情趣;讀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需引導學生感悟其身處困頓卻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只有教得情思橫溢,才能打動學生,引起共鳴,使他們產生美感,對他們的思想情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魯迅先生說過“發揚真美,以娛人情”,要將美育融于文言文教學中,唯如此,才能借古諷今,借古鑒今,古為今用,“潤物細無聲”地培育人才。

時至今日,文言文教學不再是單純地傳授文言知識,而應當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文言文的能力。這樣能給文言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煥發生機,成為新課改的一朵奇葩。

猜你喜歡
豎線譯法原文
石子變水果
象形文字走走看
一字千進(6)
“快”字的不同譯法
“好”字譯法種種
談“經脈”等詞的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