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詩歌教學的導入方法

2008-01-07 03:03張偉華
21世紀中學生作文·綜合版 2008年12期
關鍵詞:劉禹錫謎語首詩

張偉華

一篇課文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課文導入得好,可以收到引人入勝、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用如下方法導入課文。

一、介紹背景導入法

中學課本中的古詩,大都寫在唐宋時期,歷史比較久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較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詩歌的內容,可以對詩人寫詩的背景作簡要的介紹。如講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師可先作以下簡單介紹:劉禹錫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徑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來答謝他。

二、解釋題意導入法

文章的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解詩題,知詩意”的教法已廣泛采用。如教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詩,首先從解釋題意入手,使學生意識到“夜雨”點明時間,說明詩人是在下雨的晚上寫下了這首詩?!凹谋薄奔慕o北方,“北方”代指詩人身在北方的妻子。那么這首詩是詩人在下雨的夜晚身在異鄉寫給妻子的信,要表達的肯定是一種思念之情,詩中的“巴山夜雨漲秋池”、“卻話巴山夜雨時”都緊扣標題。

三、圖畫導入法

蘇軾曾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古詩時,可以通過圖畫導入新課,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加直觀感。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一課,首先可繪出在蒙蒙細雨中的一間客舍,在客舍旁新綠的柳樹下,兩個即將離別的人在飲酒餞行,釀造一種特有的氛圍,啟發學生想象,從而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再如,教學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課時,可先繪出兩幅圖:一片茫茫大漠中聳立著一處獨起的孤煙;在黃河之際,一輪圓圓的落日即將隱入水底。這兩幅圖,將大漠之景盡收眼底,又將學生帶到了詩歌的意境之中。

四、音樂導入法

我們知道,在古代,詩和歌是密切相連的,利用與課文內容相協調的音樂或歌曲導入新課,可以創造出一種與詩的內容和感情相一致的氣氛,使學生加深對詩的理解,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如教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時,可以先播放《朋友》這首歌。

五、謎語導入法

謎語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少年兒童很喜歡猜謎語。上課前出兩條謎語,學生會躍躍欲試。我教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時,先讓同學猜一個謎語:“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睂W生很快猜出這是“雪花”,教師便接著說,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這位詩人,他描寫雪花卻用了一個很生動、很新穎的比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痹谶@樣的季節里,詩人送別自己的朋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六、復習舊課導入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蓖ㄟ^對舊知識的復習,可以鞏固已知,又可以為學習新知識架設橋梁,這里關鍵是選好聯系點。如教初二語文第四冊的《題破禪寺后禪院》時,教師先問學生“題”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很快會回答出是“寫”的意思,因為小學時就學過《題西林壁》《題臨安邸》等。

七、談話式導入法

談話引導,娓娓動聽,這種方法比較自由,教師通過對一個故事或一段史實的描繪,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使他對新知識產生親切感。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歷史史實或歷史典故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知識,然后導入新課。如講夏完淳的《別云間》一詩,教師可先介紹夏完淳:他是明代詩人,抗清將領,是現在的上海松江人。清朝順治二年清兵南下,江南一帶抗清義士烽起,夏完淳隨父起兵抗清,一直堅持了整整兩年。到了順治四年,夏完淳在故鄉被捕,隨后,被押往南京,清政府用高官厚祿來誘降,都遭到拒絕,最后英勇就義。他在云間(即今上海松江,是其故鄉)留下了一首詩,詩中流露出他對家鄉無限的依戀和誓死不屈的決心。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別云間》。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出詩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講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即可說:有一位抗元將士,他把自己的一生乃至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了民族,一直到臨死前他還在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猜你喜歡
劉禹錫謎語首詩
《上課沒人搶》
賞牡丹
識字謎語
謎語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秋千
劉禹錫與《陋室銘》
謎語兩則
謎語兩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