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強產學研載體 培養企業優秀人才

2008-02-01 00:00
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 2008年12期
關鍵詞:珠江產學研鋼鐵

杜 鑄 李 棟

自18世紀產業革命興起后,尤其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把產學研合作納入國家創新戰略和政府工作計劃中,促進了科技、教育的空前發展和經濟的迅速崛起。以美國硅谷為代表的產學研現實模式證明了其重大的意義。廣州珠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珠江鋼鐵”)作為第一家引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薄板連鑄連軋生產線的鋼鐵企業,一貫奉行“創新無限,保持領先”的企業宗旨,堅持走科技效益型的創新發展道路,不斷加大同各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力度,深化產學研合作模式,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裝備,持續地提升了創新能力,同時培養了大量合格的企業人才。

珠江鋼鐵產學研情況概述

珠江鋼鐵具有中國第一條CSP連鑄連軋生產線,同時也是華南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高強度、高性能熱軋鋼板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投產九年來,珠江鋼鐵高度重視以企業為主題的各類創新工作,依托企業內外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科研院所和內部超過55%的大專學歷員工以及關系密切的用戶,并通過“產學研”、“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兩棲人才”等模式,先后共承擔或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3項、國家級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2項、省級技術創新項目6項、市級技術創新項目8項、與國內鋼鐵研究院校簽訂合作項目20余項,等等。

珠江鋼鐵目前已與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重慶大學、鋼鐵研究總院、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等國內知名院所保持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并且每年都投入300萬元以上的資金用于相應的合作課題。以解決公司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共同研究一些相關領域共同關心的科技問題。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廣鋼集團CSP研究所共同開發的薄板坯連鑄連軋流程Nb、V、Ti微合金化技術,在微合金化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氨“迮鬟B鑄連軋微合金化技術及其應用研究”獲2006年冶金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薄板坯連鑄連軋微合金化技術研究及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鋼的開發”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Ti微合金化高強及超高強耐候鋼強化機理、控制技術及引用”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兩年來,珠江鋼鐵不僅通過產學研合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勵5項、獲得經濟效益逾2億元:同時在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了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了以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珠江鋼鐵自身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自成立以來珠江鋼鐵秉承“創造價值。成就你我”的價值理念,把人才視作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在以產學研為重要載體的依托下,鑄就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一支精誠團結、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技術管理團隊。形成了珠江鋼鐵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推行促進創新團隊快速成長的員工成長計劃

員工成長計劃又被公司稱之為“陽光通道”計劃,是公司為致力于管理、技術、操作創新并取得創新成果的員工專門開辟的一條成長“陽光通道”,以引導創新人才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和成長。此項計劃以及之后提到的創新激勵計劃作為公司“價值創造”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身就是珠江鋼鐵與中山大學共同合作的成果。

“陽光通道”員工成長計劃作為員工成長的具體執行方案,以“搭高梯子、建寬舞臺、引入競爭、獎勵卓越,儲備、穩定、開發公司需要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為基本宗旨,把“以價值創造為核心,以能力提升為基礎,以公平競爭為手段,以員工成長為目的”作為其基本原則?!瓣柟馔ǖ馈庇媱澗哂休^寬的員工覆蓋面,依據員工的崗位工作業績、創新業績和個人能力的大小。設立了操作、管理和技術三個系列。分別設有勇士、明星、銀星、金星和首席五個職務。公司成立了專門的人才評價委員會負責“陽光通道”職務的評定工作。每兩年舉行一次評定會。

這一計劃結合公司的薪酬計劃,獲得相應職務的員工可以利用薪酬計劃設計的寬帶薪酬跑道實現工資的跨越式增長,達到首席級別的員工其待遇可以超越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向高層管理人員靠齊。這一計劃結合了職業生涯設計的思想,為員工在管理、技術等崗位實現成長提供了制度平臺,有效地避免了“官本位”思想的滋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最能創造價值的崗位。

新的員工成長通道方案于2005年頒布并于2006年開展了第一屆計劃的評聘工作,共有40名優秀員工受聘珠江鋼鐵第一屆“陽光通道”計劃專業職務,受到了廣大員工的好評,員工滿意度和參與各個項目研發的積極性較之前有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大幅增強,業績得到持續提升。第一屆計劃執行以來,各受聘員工奮發圖強,進取創新。共進行師帶徒39人次。開展培訓工作60人次,發表論文47篇,工作建議60條,技術創新46項。

推行激發創新活力的創新激勵計劃

創新激勵計劃是公司為在生產、技術、管理等各方面進行的能夠給公司帶來效益的創新活動搭建的創新平臺和給予的獎勵政策,其設立“鼎新”、“博才”、“維思”、“銳智”和“奇才”五項獎項。分別獎勵公司每年度不同層次組織和個人自主研發或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的技術和管理創新項目。創新激勵計劃在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管理與科技體系化和規范化上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能極大地培養員工的創新精神和研發實力,對于培養公司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

公司每年定期舉行的“兩棲人才”項目成果發布會、科技與管理論壇和“五小-金點子”成果發布會是創新激勵計劃的重要載體。

“兩棲人才計劃”是以培養生產與維修、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一項員工成長制度。其運作方式是:員工在完成本崗位工作之余,圍繞公司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三個方面由公司出課題或者自己找課題,組建課題組,并通過與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進行研究,公司提供課題經費。最終實現公司通過將其研究成果運用于生產經營實踐提升競爭力、獲取經濟效益,員工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該項目自實行以來實施項目超過200項,并獲廣東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科技管理論壇和“五小一金點子”項目是員工針對當前公司生產經營的現狀,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管理、技術、工藝、設備等相關問題調查和研究。并撰寫論文進行發布評選的一項重要的智慧施展平臺。

這些論文中的舉措致力于在資源獲取能力、資金安全運行和實現經營目標三大環節為公司求得突破,并在高成本運行中尋求公司整體發展的新道路和新對策。通過此舉。吸引了公司最廣泛的員工積極投身于崗位創新、技術創新等創新活動中去。成為了公司開展更高層次技術創新項目的基礎。兩個項目至今

已開展了7屆,提交了論文數百篇,實施項目逾百項。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培養了大批創新型企業人才。

通過上述人才機制的建立,根據公司計劃財務部評估,近兩年的成果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超過5000萬元,同時深化了產學研模式在公司中的運作,促進了公司和各大院所各項科研成果的快速生成。又使得公司一大批創新型人才隊伍在良好的土壤中不斷壯大成長。獲得了成果和人才的“雙豐收”。目前,珠江鋼鐵員工總數659人,大專以上學歷363人。比例高達55%。其中,博士9人,碩士30人,廣州市優秀專家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4人。中國冶金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廣鋼集團優秀專家4人。

對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考

在產學研的帶動下,珠江鋼鐵通過“陽光通道”計劃、“兩棲人才”計劃、科技管理論壇等有效形式,激發了員工科研創新的潛力。為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珠江鋼鐵也不忘對此進行思考,總結一些重要的經驗和教訓。

以人才培養為基礎

以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改革。同時也是企業培養應用型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渠道。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已經強調多年,但現實狀況卻是不盡人意。為數不少地停留在口頭上與書面上,對于高校培養高素質學生以及企業培養合格人才都是未達其效。珠江鋼鐵在執行產學研政策以來,一方面創新管理和技術,一方面把培養人才當作重中之重。如此才能保證產學研合作模式長盛不衰。而且,珠江鋼鐵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光包含一批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領軍人物,同時也在塑造管理和操作崗位上的卓越人才。

以創造效益為目標

產學研合作帶動人才培養。在培養了人才的基礎上必須以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目標,這符合珠江鋼鐵“創造價值、成就你我”的理念,更是整個產學研模式本身的最終目標。我國的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資源,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未能有效對接;而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珠江鋼鐵自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以來,雖然取得了驕人成績,但精力畢竟有限,未能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產學研三方必須精誠團結、通力合作。進行市場化創新。及時轉化科研成果,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打開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并在此過程中識人育才。

以謀求共贏為導向

對于在產學研合作下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都應該具備足夠的積極性,把謀求三方的共贏作為其導向。一方面,企業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研、教育、人才等優勢,解決企業科研和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凝聚和培養優秀人才,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使自身在服務中發展,在貢獻中提高。有了三方合作的平臺,實施真正的產學研合作體系,確立長遠合作機制,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目標,方能將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建立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合理可行的保障機制,是珠江鋼鐵關注的重點。公司遵循產學研的運作規律。依靠產學研合作帶來的生機和活力,建立“陽光通道”計劃、“兩棲人才”計劃、科技管理論壇等平臺,設立“鼎新”、“博才”、“維思”、“銳智”和“奇才”等激勵機制,輔之以優良的領導政策、重點發展政策、發展方式政策、資金投入政策、工作條件政策等,使各崗位人員不斷在管理科研上創新實踐,去陳出新,同時也對陽光通道職務評聘和各科研攻關項目明確責任,定期考核,合理監控。事實證明,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下的產學研帶動人才培養模式展現出了優越性。

結束語

產學研合作是生產、教育、科研在不同社會分工和資源上的協同和集成化,符合社會生產和科技創新規律。珠江鋼鐵在其生產和經營中不斷尋求產學研合作的結合點和增長點,有效地使企業和相關的高校、科研院所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使高校創新了教學、科研應用于生產,促進了三方的共同發展。產學研帶動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政策塑造了一大批優秀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是企業培養人才的有效實現方式和途徑,并創下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通過產學研更加深入地開展,在此過程中必將萌芽更多的新綠,煥發出勃勃生機。

猜你喜歡
珠江產學研鋼鐵
推行產學研一體化基地建設
基于產學研三位一體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珠江縱隊在中山成立
“數讀”2018年珠江水運發展
“漫”游珠江
“漫”游珠江
電動漂移板:讓人人都是鋼鐵俠等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一周行業指數漲跌幅前15名
小小“鋼鐵俠”拯救人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