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員的特殊智慧

2008-04-24 18:27萬偉
人民教育 2008年19期
關鍵詞:教研員教研智慧

萬偉

當前,我們關注較多的是教師的“教學實踐智慧”,事實上,任何工作都是有“道”的,都是需要智慧的。教研工作的籌劃與教研活動的策劃,都是教研員工作智慧的表現。教研員作為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需要特殊的教研智慧。

能站在教學和研究的前沿

教研員是教師隊伍的一部分,但卻是特殊的教師。他經常深入課堂,深入教師群體,深入學生———是教育教學的旁觀者,也是親歷者。在被問及“什么是一個優秀教研員最重要的能力”時,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研究和指導課堂教學的能力,這應該是每一名教研員的“立身之本”。

確實,我們的教研員大都是從多年教學實踐中選出來的骨干教師,但從事幾年教研工作后,對實踐中的真實情況就會感受不深,在平時組織的教研活動中就容易脫離實際。另一方面,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教研員雖然來自基層,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經歷,但時過境遷,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這些教研員也需要重新學習和不斷充電。為此,很多教研室開始要求教研員帶頭“下水”,積極到學校上研究課,在親身教學實踐中感悟教學,與一線教師同呼吸,共同分享新課程的精髓。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此外,教研員還必須注重理論修養,始終站在研究的最前沿,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廣大教師的尊重和信賴,真正成為當地教師專業發展的“領頭羊”。

教學研究有立意的高下之別,教研員可以站在“思想”的高度上展開研究,這種研究可以避免出現以下情況: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沿著梯子爬上去,爬到頂才發現梯子搭錯了墻頭,走錯了方向。有些老師就經常做著這樣的事情。我們也可以進行“路線”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我們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具體表現為“途徑”與“策略”。還可以進行“模式”方面的研究,思考該分哪幾步走,每一步又該怎么走。當然,也有對“具體方法”的研究,思考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做法,這一步怎么走,下一步怎么走??傊?,思想決定路線,同時也為模式和方法提供理論背景和行動基礎。

教研員的研究要有更為宏觀的視野和全面的規劃,要時刻關注教學研究的最新動態,不能僅僅局限于本學科領域的研究,還要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思維,站在“思想”的高度去研究問題,才能始終站在研究的前沿,引領教師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并將這些理論研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捕捉和串聯智慧的智慧

教師是有教學實踐智慧的,但由于這些智慧大多是緘默的,是不可言傳的,以致教師自身都不易發現,更不易推廣。人們經常把教研員比作“伯樂”,這就要求教研員有一雙慧眼,具有發現和捕捉教師教學實踐智慧的智慧。教研員要能夠從不同的聲音中感受到教師的潛能與個性,并能幫助教師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不斷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從而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此外,教研員還要有“串聯智慧”的智慧,這種“串聯智慧”的智慧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研員的自我反思。教研員的反思往往要比教師的反思更全面、更深入一些。教研員在聽課評課、座談研討、對話交流等活動過程中會接觸大量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并借助問卷調查、成績測查、寫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等方式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行總結,在總結中進行概括,在概括中進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把零散的、點滴的教學實踐智慧的“珍珠”編織成美麗的“項鏈”。

幫助教師篩選和解決問題的智慧

教師們每天面對的教育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問題是非常零散的,教師無暇去認真梳理,也難以形成系統的研究問題的計劃,更難以去嘗試解決。這就要求教研員有對問題的敏感性,善于不斷地梳理、提煉和篩選出其中有價值的、教師們共同關心的問題,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研討活動,將教學研究的主體地位還給教師,讓廣大教師不迷信專家,不被動接受,不消極等待,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之中,找出問題的癥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不僅使自己的問題得以解決,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專業發展。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會碰到無數的價值判斷問題,這對教研員是一個莫大的考驗。教研的過程中有“大判斷”,也有“小判斷”。在與教師互動時,教研員如何評價,如何把活動中的問題提煉出來,梳理清楚,也需要教育的智慧。只有善于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且善于幫助教師們解決這些問題,教研員組織的教研活動才會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才會受到學校和教師的歡迎。

因材施教的智慧

如果說教師的任務是“因材施教”地培養每一位學生,那么教研員的任務就是“因材施教”地培養每一位教師。教研員僅僅擔任“伯樂”的角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千里馬”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教師是平凡的。教師隊伍中,每個人的發展層次是不同的,有一部分教師止于“技”,一部分教師止于“藝”,還有一小部分的教師能至于“道”。

因此,在工作思路上,教研員要從教師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開展不同的活動,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課例研究、課題研究、教學沙龍、網絡教研等。

教研員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研方式來提升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水平,比如,第一層次,通過抓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常規,讓教師心中有規則,這是教師培養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個層次,通過舉辦課堂教學觀摩,給教師提供示范課,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讓教師手上有技術;第三個層次,通過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觀摩、研討、反思,通過行為跟進的教育研究,培養教師的反思、自我規劃和自我發展能力,讓教師教學有“個性”;第四層次,通過教育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讓教師有智慧。不同層次的教研方式綜合運用,才能促進更多的教師獲得充分的發展。

組織和協調的智慧

組織和管理也是教研員工作的重要方面。比如集體備課、外出學習、校本教研、集體討論等,都涉及如何組織和管理的問題。管理不好,你再有能力,也發揮不了教研員的功效。教研員工作成敗的關鍵是看你是否帶動了群體教師,是否調動了教師教研的積極性,是否促進了教師團隊的建設和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研員不是行政官員,他沒有特權,他不能逼著教師參與他不想參加的活動,他也不能對教師發號施令。為此,教研員的管理是人情化的,需要教研員和教師進行溝通,需要建立一個相互合作、支持的團隊,一個實力雄厚的“后援團”。

因此,教研員要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一方面是左右合作,和高校教師、行政領導、科研人員的合作,要善于充分利用和挖掘身邊的資源。另一方面就是上下協調,上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善于將好的工作思路或研究成果轉化為具有行政執行力的制度,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推廣和鞏固。下要善于培養教師隊伍中的骨干,讓差異推動進取,利用好教師隊伍中的骨干,使骨干教師和教研員一樣產生“母雞效應”,引領更多的教師成長。

此外,人們對教研員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研員在工作中難免有委屈、有磕碰,教研員需要學會調適心態。作為教研員要大度,要靠真情、真誠、能力、智慧贏得別人的尊重和理解,要有思想才能在這個領域里有發言權。當然,教研員本身的人格魅力也是決定教研活動組織和管理效率的重要籌碼。

在解析一些優秀教研員的工作實例時我們可以發現,教研活動的組織策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和總結的領域,這也是教研員工作的一項基本功。過去,在這一領域往往靠經驗傳承,其實如何有效地組織和開展教研活動和培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教研員應該把它作為研究對象,經常結合實踐進行探索和創新,以提高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猜你喜歡
教研員教研智慧
做慧眼識珠的教研員
苦練內功強素質 務實求精促發展
教育從“心”開始——基于心理教研員的視角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