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呼喚積極的財政政策

2008-08-11 08:32黃益平
時代中國 2008年7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政府經濟

黃益平

積極的財政政策既能支持災后重建,又能協助正在進行中的經濟結構轉型,還有利于消除結構失衡和降低通脹壓力

有人說2008年對中國來說可能是流年不利,首先是雪災,接著是“藏獨”,然后就是地震。汶川大地震在兩分鐘之內令至少幾百萬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造成無數人間悲劇。出乎意料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堅強、團結和忘我的精神,轉瞬間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家。起碼有越來越多的西方媒體也逐步領悟到,再戴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來看待在中國發生的一切,已經是多么的不合時宜。

今年也許是個多事之秋,但過了許多年后再回過頭來看,我們會否發現2008年恰恰是中國真正崛起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的起點呢?

汶川大地震以來的發展,實實在在地讓我們意識到,中國在改革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遠。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各級政府竭力封鎖消息。后來一個區里的干部坐著吉普車日夜兼程趕到中南海,才將實情報告給了最高領導人。這次地震發生僅僅2個多小時,總理已經在趕往災區的途中。我們曾經批評決策當局過去幾年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缺乏決斷,但過去一周多以來的經歷再次證明,一旦危機緊迫,中國政府依然非常果斷和有效。地震以來的全民關注、捐款和救援也直接否定了過去社會上“物質至上”的傾向。

快速、有效的救助不但減少了人員傷亡的數量,也有利于控制災難對經濟的沖擊??疾斓卣饘洕闹苯佑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資產損失和經濟活動減少,二是投資重建。這次受到地震影響比較嚴重的主要是四川、重慶和甘肅的部分地區,但這些地區基本都不屬于重要經濟中心。我們估計,因地震減少的經濟活動大約為750億元,相當于2007年全國GDP的近0.3%。如果這些影響大部分集中發生在五六月,那么今年二季度GDP增長可能將減速1個百分點左右。

而損失中包括廠房、民居和基礎設施等財產的價值,就要大得多。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四川、重慶和甘肅等地14000多家工業企業的直接損失大致為670億元;全國的財產損失可能高達7500億元,相當于2007年GDP的3%,損失慘重。但以后一旦開始重建,新增的投資則能夠推動GDP增長加速。如果我們將上述經濟活動減少和重建投資增加兩個方面綜合起來,地震對經濟增長的凈影響就可能不是非常顯著。

但其實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并非地震造成損失的數量,而是幫助災區重建的途徑。過去一周來,國內外無數的政府、企業和個人紛紛慷慨解囊,捐助了上百億甚至更多的資金和物資。毫無疑問,其中的一部分資金將會用于幫助受災百姓和企業進行重建,但這些還將遠遠不夠。在目前的社會經濟制度環境下,政府必須在災區重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可能需要修正一些先前的政策方針,首當其沖的就是政府實施數年的穩健的財政政策。

過去幾年來,我們一直呼吁政府執行緊貨幣、寬財政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在流動性過?,F象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必須適當緊縮,以防范通貨膨脹發生和蔓延。目前通貨膨脹的水平連續創11年新高,中央銀行必須堅持貨幣政策緊縮的方向。

但同時,財政政策可以適當放松。過去五年來政府的財政收入一直保持20%—30%的增長速度,國內外公共負債水平也非常低。因此政府完全有經濟實力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而目前現實經濟也迫切需要擴張型財政政策的支持。

第一,救援受災民眾和幫助災后重建是政府天經地義的職責。今年中國連續遭受一系列災難,如雪災和地震的沖擊,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非常嚴重??上У氖?,中國既沒有一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缺乏發達的財產保險市場,因此政府已經成為災民維持生產、生活的唯一可靠后盾。假設地震災害的損失分散到今后3年重建,那么政府每年需要增加開支2500億元,大約為2007年GDP的1%,或當年財政支出的4%左右。這樣的開支既能夠承受也有必要,況且還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

第二,財政政策可以輔助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中國經濟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最近國內生產成本包括勞動工資、大宗商品價格、環境成本等穩步上升,原來一些充滿活力的企業忽然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在珠江三角洲,有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或關門或遷移。這樣的現象其實反映的是很正常的經濟規律,但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完全有能力幫助降低經濟轉型的成本。比如協助研發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換代;或者通過再培訓,輔助工人再就業。這樣的政策最終也有利于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第三,中國需要提高投資的質量,但不應減少投資的數量?,F在通貨膨脹壓力上升,越來越多的人斷言經濟已經過熱,其實這是個誤解。判斷經濟是否過熱,只有一個標準,即增長速度是否超過了資源和要素能夠支持的水平。中國去年經常性賬戶盈余占到GDP的10%以上,意味著國內仍然有龐大的資源剩余,國內需求顯然不足。如果像有些專家所建議的減少投資,可能會令經常賬戶盈余上升到GDP的15%甚至20%。

當然消費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如果能成功刺激消費增長自然好,但投資增長的潛力依然十分龐大。如基礎設施、能源、大宗商品、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政府如果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這些領域的投資,既可以緩解這些領域的瓶頸約束,還能增加國內需求,消除經濟失衡。而外部賬戶盈余減少,還可以進一步抑制流動性增長,有利于降低通貨膨脹的壓力。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政府經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
蕭條經濟學、惡性通貨膨脹和赤字研究
正確理解財政政策
經濟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