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

2009-01-27 08:25楊福壽
現代教育教學研究 2009年6期
關鍵詞:班長距離教材

楊福壽

多少年來,我們的課堂教學,由于教材方面的影響,教學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生不感興趣,致使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知識的學習過程,缺少生活的氣息,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識。那么,如何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呢?筆者聽了啟老師執教的"比例尺"一課,深受啟發,愿就其中兩個片斷,談一些想法。

片斷一:師:同學們看,這是老師畫的我們班的教室平面圖,誰能夠從圖上找到自己的座位?

生:我的座位在這里。

生:這是我的座位。

師:你能告訴大家圖上的講桌和最后一排桌在哪里嗎?

生:這是我們的講桌,這是最后一排桌。

師:老師準備了米尺、卷尺等測量工具,想請幾位同學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量出講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組織學生測量,然后匯報測量結果)

生:我用米尺量出了講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圖上距離是30厘米。

生:我們選用的測量工具是卷尺,量出講桌到最后一排桌的實際距離是3米。

師:根據同學們測量的結果,你能自己算出講桌到最后一桌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幾比幾嗎?試試看。

(組織學生計算,教師巡回指導)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算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生:我是這樣算的,先把3米化成300厘米,再用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最后結果是1:10.師:1:10這個比,我們叫它是這幅圖的比例尺。(生小聲說)

師:哪位同學告訴老師,什么叫比例尺?

生: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評析: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滿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人的生活行為事件,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問題進行生活化"包裝",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活氣息,學生易學樂做。啟老師用他的慧眼,從學生的生活中找到了這一原型,巧妙地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用生活在數學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讓學生順著這座橋去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使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上].片斷二:師: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如何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實際距離,同學們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嗎?

生:我還不很明白。

師:x x同學還不很明白,老師想請班長幫助他,班長從自己的座位起要走幾米路,才能幫助XX同學呢?這就需要知道兩個人座位之間的圖上距離,現在請XX同學到前面來,量出你和班長座位之間的圖上距離。

生:(量后回答)我和班長座位之間的圖上距離是20厘米。

師:根據圖上距離是20厘米,比例尺是1:10,怎樣求出班長要走幾米路才能幫助這位同學呢?請大家在練習本上做,班長幫助xx同學做。

[評析: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啟老師審時度勢巧妙地設計出"請班長幫助XX同學"的問題情境,既親切,又生動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急于探索的心理態勢,這樣的教學設計拉近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真諦與價值,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就會深深地領悟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數學真的有用。]感受與反思:我們一直在講,要用"活"教材,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許多課總是跳不出"以本為本"的框框,對教材中脫離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教學內容,不加工也不改造,原原本本的搬進課堂,課堂教學設計沒有現實感,學生無法領略"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豐富內涵和"數學為生活服務"的深刻意義,課堂教學設計,不是把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滿足他們實際生活的需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不能靈活運用教材。怎樣靈活運用教材?啟老師的課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具體的方法。

方法一:加工改造隨著時代的發展,教材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題材老化"、"數據過時"等問題,實際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學資源,它只是為教學提供一個范例而已。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學會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變教材中數學知識的前提下,脫掉數學知識已經老化、過時的"舊衣",換上充滿現實生活氣息的"新裝",使傳統的教學內容煥發出新的活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緊密聯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關的數學材料,捕捉有益的數學信息,把學生"身邊的數學"引進課堂。

方法二:替換更新大膽而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甚至是重組或改編教材,是教師的業務權利。對于教材中遠離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取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真切地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思考、積極合作、真誠交流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方法是人創造的、積累的,能不能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關鍵在教師。從啟老師的課中,我們還可以引發這樣一些有益的思考:思考一:體現理念教學行為受課程理念的支配,有什么樣的課程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數學問題生活化"、"讓數學走進生活"是一種全新的課程理念,它有利于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不應該把自己和學生捆綁在教科書內、機械地講解、記憶那些小學生認為枯燥的數學知識,而應該選擇那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資料,組織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原理。董老師的課,從教師的行為層面上,已體現這一課程理念。在啟老師的課堂教學計劃中,本來沒有"請班長幫助XX同學"這一情節設計,但在實際授課中,當老師問:"大家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嗎?"竟然有人說:"我還不很明白",教師及時捕捉這一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巧妙地設計出"班長從自己的座位起,要走幾米路才能幫助XX同學"這一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不理解的同學測量出兩人座位之間的圖上距離,為理解知識創造條件,已經理解的同學自己做,使學會的知識更加鞏固,班長幫助不理解的同學做,使不理解的學生徹底理解,班長在幫助同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還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這獨具匠心的即興設計,正是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思考二:傾注心血要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不知要傾注教師的多少心血。教師要提高認識。有人曾提出:投入這么大的精力去創設情境,加工改造教材,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我們認為,這種作用不宜定量刻畫。的確,照本宣科,教師輕車熟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不只是知識技能,還包括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價值觀念諸多方面、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夠實現。我們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就要加工改造教材,讓數學走進生活。教師要花費氣力,深入觀察學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準確把握數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要具備靈活駕馭課堂、科學處理教材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收稿日期:2009-12-09

猜你喜歡
班長距離教材
差一點兒當班長
教材精讀
距離美
距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床到馬桶的距離
每天一個新班長
班長歐葉之班長誕生了
我的班長我的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