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挫折教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2009-01-27 08:25俞靈芝
現代教育教學研究 2009年6期
關鍵詞: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挫折

俞靈芝

【摘要】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成長。家長不愿意嘗試讓孩子自己動手,往往自己包辦。一般在遇到困難時,孩子會首先求助父母。長期以往就會使孩子養成不愛動腦筋,依戀性強、害怕失敗,膽小的個性。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老師就經常發現孩子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但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是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通過轉變家長的觀念、引導孩子自己嘗試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以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障礙"讓孩子學習實踐。通過實施挫折教育為孩子在今后的成長道路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關鍵詞】 挫折; 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

前言

班上大多數的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任務交給了祖輩,俗話說:"隔代親",祖輩們對孩子保護更是無微不至。但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會表現懦弱、害怕失敗?,F在已經有家長開始認識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來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大難題,經過不斷的探索,我們嘗試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協作,來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今后孩子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他們自然而然會面臨學習與工作的壓力,如果兒時就無法正確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小挫折,長大以后就很難承受社會方方面面給他們的大挫折。為此,實施挫折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好的明天。

問題關鍵的所在,是什么原因讓孩子在挫折面前選擇放棄、哭泣、發脾氣,而忘記了自己也可能具備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呢?通過反復觀察、思考、分析,總結有以下兩點原因。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筑成孩子脆弱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們把一切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上,圍著孩子轉,對于孩子過度保護,過分寵愛,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無疑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

成人對孩子妥協順從,逐漸導致孩子的依賴性格

經常會聽到家長在我們老師面前埋怨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都是磨磨蹭蹭的,而磨蹭的孩子則更加磨蹭。多次與家長溝通,家長何嘗不為孩子的磨蹭勁煩惱。"每當自己對孩子磨蹭的行為實在看不過去,就自己替孩子來完成。"這是大多數有類似困擾的家長的心聲。但當孩子在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是否能自己解決呢?答案當然是不能。包辦并不能真正讓孩子解決困難。

針對社會中大力提倡對學齡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我們聽到的是一句"口號",關鍵是如何落實到孩子身上。針對孩子在挫折前懦弱,退縮,害怕的心理,我嘗試先讓孩子增強挫折意識,再創設挫折情景引導孩子學會戰勝挫折的方法,以此來攻克這個難題。

1 轉變家長錯誤育兒觀念

班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容易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象。家長們也察覺到自己的孩子在困難面前畏畏縮縮的行為。應該提醒祖輩家長,當孩子遇到自己通過努力所能承受的挫折,盡量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是不能解決,那么就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孩子自己不能解決的原因,當以后遇到相同的困難我們應該怎么辦,使孩子掌握解決困難的方法,

2 增強孩子對挫折的認識

2.1 讓孩子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

首先讓孩子明白挫折是客觀存在不可避免的。教師可以以自身為例,讓孩子明白老師也會遇到挫折,但關鍵是遇到挫折后應該要如何正確面對。在組織孩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孩子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鼓勵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或學習中的困難,積極地去克服困難。讓孩子從反復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于問題的解決。

2.2 培養孩子直接面對挫折的意識

在"保護傘"下成長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機會很少,許多孩子往往 "輸不起",他們因為怕困難、怕失敗而不愿意去嘗試。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在孩子個性的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對待挫折。為此,在日?;顒又?我就有目的安排一些讓孩子有機會受挫折的活動,讓這些小家伙們親身經歷些困難,碰一碰釘子。如:夾彈子比賽。將幼兒分組進行用筷子夾彈子,要求幼兒在指定的時間內將彈子夾到自己的盒子內。夾得多者為勝。又如快速排序及分類競賽(看誰排得對,色紙分得快)。為幼兒準備若干質地不同、粗細長短不一,色彩不一地材料放置在容器里,聽指令快速排序分類。準確并且速度快者為勝。對最后勝出的孩子在精神上和物質上進行適當的獎勵。對于失敗的孩子要讓他們承認失敗,再找出失敗的原因。在找到原因后幫助他們努力克服,然后通過進一步的努力來進行下一次的挑戰。

3 對孩子做出積極評價,消除其消極抵觸心理

孩子遇到困難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由此導致他們不愿意繼續參加活動。這時,教師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做出肯定性的評價,來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不斷得到鼓勵,才會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消除消極的情緒,進而正確面對困難。如當孩子做錯事以后,就應該幫他指出來,使他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怎么改,使孩子明辨是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師在評價孩子時,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不同方式地評價。

4 從經驗中提升耐挫折能力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提高而增長的,所以要擴大孩子的知識面,豐富孩子的經驗,才能有效地提高抗挫折能力。如在教學活動中,組織孩子探討:"如果獨自碰到陌生人,你該怎么辦?""在外面和家人走失了,你該做些什么?""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你會想到誰?"等一些關乎自身安全的問題。

5 樹立榜樣,增強抗挫折勇氣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并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為榜樣,不畏挫折。值得強調的是在孩子們的眼里父母和老師的形象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同伴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孩子抗挫折能力。例如:有些孩子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說:"別怕,你行!"或者說:"你要像某某小朋友一樣勇敢,老師相信你!"在榜樣的影響下,孩子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勝困難后,老師的"你真行"就會變成孩子心里的"我真行"。

結論

通過挫折教育,孩子在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在挫折情境或挑戰性任務面前,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傾向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而現在孩子們在挫折面前首先會冷靜思考如何來解決困難,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還不能完成,就會請求同伴的幫助。在與同伴的相互合作中,孩子們不僅能相互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還學會了與人溝通、協商的能力。事實證明,挫折教育讓孩子們的意志得到了磨練,能力得到了提高,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但是實施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我們老師和家長一時的教育和引導就能立竿見影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最終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明顯增強。能有勇氣去體驗和戰勝生活中的各種挫折。那么我們在孩子進后的道路上才能看到更多燦爛的笑容。

參考文獻

[1] 《家庭教育學》 趙忠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2] 《讓孩子經歷挫折》 楊秀芹 選自《幼兒教育》2002年第10期

[3] 《要心疼孩子吃苦》佘通化 選自《家庭教育》2003年第6期

收稿日期:2009-12-08

猜你喜歡
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應用音樂教育培養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
淺述學生體育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培養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中學生挫折教育方法研究
從容面對挫折:青年成長中的必修課
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挫折教育芻議
“挫折教育”警示錄:強勢媽媽為何慘死兒子刀下(下)
終身不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