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永好 先有專業戶后有個體戶

2009-02-05 03:56闞世華
中國新時代 2009年1期
關鍵詞:劉永好專業戶民營企業

闞世華

人物素描

劉永好,1951年9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畢業于四川電大,先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劉永好是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2000年亞洲之星”、2004亞太最具創造力的華商領袖。2006年還被評為CCTV年度經濟人物、三農人物。2007年,劉永好獲“安永企業家獎”、 2007年中國管理100“持續創價值”獎,榮登2007年度“光彩人物榜”,2008年,劉永好蟬聯金融首富,財富90 億元人民幣。

從一名教師到擁有一個總資產27億美元(2008年中國大陸十大上榜富翁公布的數字)的以農牧業為主的多元化產業帝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30年可謂順風順水,波瀾不驚。30年里,劉永好創下了民營企業家中無數個第一:第一批民營企業,第一批民營企業集團,第一批走出國門的民營企業,第一批發起成立銀行(民生銀行)的民營企業……

1979往事

20歲之前的劉永好沒有穿過一雙像樣的鞋子,沒有一件新衣服。1966年,年僅15歲的紅衛兵小將劉永好為了跟老師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檢閱,特地挑了一件家里最好的呢子衣服。衣服是父親1949年土改時在地攤上買來的,據說還是英國進口的毛料。這件稀罕物在父親和三個哥哥手中輾轉了17年后到了劉永好的手中,早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樣式也改了不知道多少遍,劉永好卻拿它當寶貝。

毛主席見到了,劉永好渴望著趕快進入共產主義。因為母親告訴他,只要到了共產主義,“一周吃一次回鍋肉,兩天吃一次麻婆豆腐”的理想生活就可以實現。但劉永好發現,這種理想生活似乎遙遙無期。

兩年后,17歲的劉永好插隊到了成都市郊的新津縣古家村,當地沒水沒電、缺醫少藥,連一條完整的公路都沒有,老鄉們都認為這里是一個“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劉永好一天的工分是一角四分錢。

“我當了四年零九個月的知青,我覺得非常榮幸,因為這段經歷鍛煉了我的意志,鍛煉了我的心態,鍛煉了我的身體。在農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使我了解了中國的農民,了解了中國的市場,懂得了艱苦創業,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課,是一定要上的?!?/p>

1979年,劉永好家鄉的改革開放還沒有真正起步。當時正在當老師的劉永好,曾試圖先和自家兄弟一道開放搞活,但雖然躍躍欲試,最后還是被“上邊”一棍子給悶了回來。

1980年春節,二哥劉永行為了讓自己四歲的兒子能在過年時候吃上一點肉,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幾天時間,他竟然賺到了300塊錢,相當于他10個月的收入!

這筆錢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幾兄弟的心里炸開了花。四兄弟商量后說干就干。對于學計算機的老大劉永言、學機械的劉永好以及會修理家用電器的劉永行來說,生產電子產品并不是難事。很快,中國第一臺民間音響橫空出世,他們將其命名為“新意音響”。

劉永好拿著音響來到鄉下想和生產隊合作,他們出技術和管理,對方出錢,工廠一人一半。沒想到,事情報到公社后,公社書記一句“集體企業不能跟私人合作,不準走資本主義道路”——就讓劉氏兄弟的美夢胎死腹中。

音響雖然沒有做成,但他們創業的強烈愿望卻被點燃了。于是,他們不顧左鄰右舍鄙夷不屑的議論,在自家的陽臺上養起了鵪鶉。鵪鶉越養越多,鵪鶉蛋也越來越多。每天下班回家,劉永好和二哥劉永行就騎著自行車沿街叫賣,偶爾碰到自己的學生,劉永好難免也會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但錢包畢竟鼓了起來。后來兄弟們一商量,干脆去古家村辦一個良種場。

“沒啥子問題嘛!”縣委書記鐘光林很開放,但書記畢竟是書記,討價還價意識還挺強,他緊跟著提了一個條件:“你們要帶起10戶專業戶?!?/p>

1982年,劉家四兄弟先后辭去在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公職,在成都新津縣開始了創業。

當雄心勃勃地劉家四兄弟向銀行申請貸款1000元時,結果卻出乎他們的意料:銀行不貸!于是, 四人變賣了手表、自行車等家中值錢的物件,湊起1000塊錢。

許多年后,每當過春節,劉永好就會找個地方躲起來,不是躲債,而是躲銀行——地方工行、農行,還有建行的老總都拼命想請劉永好吃飯,但劉永好已經不再需要貸款了。

回憶起過往的30年,劉永好感慨地說:“其實,這幾十年的磨練對于我來說,擁有多少財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擁有了創造這些財富的能力!假如我這個企業什么都沒有了,我的所有財富都消失了,但是我的自信還在,我的見識還在,我的這種經歷和能力還在,我可以重頭再來。對于我來說,自信和勤奮是無價的?!?/p>

【對話劉永好】

《中國新時代》:您是哪一年有下海打算的?

劉永好:1979年的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曾經找過村支書,希望能組建一個自己的電子工廠,但一句話就被否決了,說那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但1982年我們再去找當時的新津縣委書記光臨的時候,就得到批準了,還說我們是科技下鄉。由于我們下海創業比較早,很多事情沒有人做過,我們先做了,就成了第一。我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同時我們也非常辛勤,比較簡樸,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是相對規范的民營企業,在我們身上沒有所謂的“原罪”,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從事農牧業、養殖業,以前搞農牧業是免稅的。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我們要創業,城里沒有空間,只能到農村去,當時我們是專業戶,不是個體化,中國是先有專業戶后有個體戶的。從某種角度看,我們見證了改革開放以后一代民營企業的成長,我們參與了整個民營企業發展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幸福、快樂,同時也經歷了很多痛苦、心酸和磨練。

《中國新時代》:30年中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劉永好:1991年以前,我們作為專業戶,得到了很多肯定,因為1982年我們下海創業時,新津縣委書記說,歡迎你們知識分子到農村去大有作為,你們到農村去搞科技下鄉,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是好事,希望你們每年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要帶動10戶專業戶。當時我們就帶著縣委書記給我們的這個任務到農村去干,帶領大家致富。我們通過養雞、養豬、養鵪鶉一步步發展,幾年以后我們的資產規模從1萬元到10萬元到100萬元,甚至到1000萬元。那時候,我們感覺到只要你勤奮,只要你有膽量,總是能賺錢的,因為市場好,一切都供不應求。我們做大以后,縣里的領導、省里的領導、中央的領導經常到我們這里來參觀,說我們搞科技興農干的好,還帶動農民養雞養豬養鵪鶉,并給予很多鼓勵。

但是到了1989年后的一段時間,我們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1990年的一段時間,縣里的領導不來了,省里的領導不來了,中央的領導更不來了,我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還繼續做我們的生意,后來在媒體上看到報道,有人說專業戶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要取締,這時候我們壓力很大,買原料和運輸都受到限制,到其他地方辦事也受到限制。我和我三哥陳育新就商量,去找縣委書記光臨,打算把我們的工廠交給政府,我們只當管理者。書記沉思了一下說,我沒說過要收你們的企業,你們干你們的嘛。我相信你們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因為你們搞的是養殖業,搞的是科技興農,而且帶動了很多專業戶。當時書記的話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我們就繼續堅持了下來。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社會各界對民營企業開始逐步有了新的認識,我們明顯感覺到機會來了,就開始從新津縣走向成都市,從成都市走向全省、全國,開始兼并破產倒閉的國有企業。1993和1994年兩年時間里,我們收購了20多家國有企業,奠定了全國飼料企業第一位的格局。

從我的親身經歷看,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不會有民營企業的今天。從這個角度講,民營企業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之一。

成就大事記

2005年初新希望集團投資20億元進軍乳業。

2005年5月新希望集團出資億元購買山東六和集團近50%的股份。

2007年 新希望集團出資1.22億元,收購北京千喜鶴集團30%的股權。

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希望集團宣布投資10億元在四川樂山打造大型現代養豬業經濟發展產業鏈。

2008年7月17日,新希望集團斥資1億元收購內蒙古非常牛51%的股權。

猜你喜歡
劉永好專業戶民營企業
粗心“專業戶”
坑隊友專業戶
年度增長37%,體量達1.2億! 這家資深動保專業戶是如何“玩轉”市場的?
一季小龍蝦苗成就百萬富翁,2020年蝦苗恐激增滯銷,育苗專業戶到底該不該轉型?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劉永好:未來與世界共享美好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劉永好:有個剎車系統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民營企業關工委“五抓”出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