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創新

2009-02-11 06:30楊滿平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財務會計

摘 要:財務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同時它指導著財務會計實務并受會計環境的影響。本文通過回顧財務會計目標的歷史發展進程及其基本內涵,結合我國企業財務會計目標的定位現狀,提出幾點我國財務會計目標的創新。

關鍵詞:財務會計;受托責任;財務會計目標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62-02

一、財務會計目標發展歷程及基本內涵

1969年美國財務會計學會發表的《基本財務會計理論說明書》,將財務會計定義為一個信息系統。既然是信息系統,那就一定有目標。1940年佩頓和利特爾頓合著的《公司財務會計準則緒論》這樣定義財務會計目標:提供關于某一企業的財務數據,加以匯集整理,以滿足管理當局、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要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一號概念公告的財務會計目標是:為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務人及其使用者提供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所需的有用信息。英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對財務會計目標的定義為:像廣泛的使用者提供關于一個企業財務狀況、業績和財務適應性的信息,以及評價管理當局的受托責任和制定經濟決策的效果。國際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目標:為更廣泛的報告使用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企業經營狀況和業績及財務狀況變動等方面的信息。上述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決策有用學派”的觀點,同時也兼顧“受托責任學派”的觀點。美國的財務會計目標主要強調對投資人、債權人(包括潛在的投資人和債權人)決策有用的信息,英國的財務會計目標則兼顧了受托責任,國際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的目標,基本上和美國的一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的財務會計目標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原因在于,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是建立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之上的,經濟環境的特征必然影響甚至決定了財務會計信息的特征,包括財務會計的目標。

財務會計目標是期望財務會計達到的目的,是構建財務會計理論結構的起點,是關于財務會計系統所應達到境地的抽象范疇。它是溝通財務會計信息與財務會計環境的橋梁,是連接財務會計理論與財務會計實踐的紐帶。它是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研究的是要解決財務會計向哪些人服務、怎樣服務的問題。財務會計目標是隨財務會計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由于財務會計目標來源于財務會計實踐,因而能夠把外部環境與財務會計系統有機協調起來。不僅如此,財務會計目標還是財務會計研究的起點,是財務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財務會計系統內部的一切機制都圍繞財務會計目標而發揮作用,通過優化財務會計行為來實現財務會計目標。

財務會計目標包括兩方面內容,即財務會計向哪些人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前者涉及到財務會計的具體目標,后者涉及到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一個構建良好的財務會計目標,應當具有系統性、穩定性、實用性和先進性的特點。系統性,也即財務會計目標具有層次性,應當包括基本財務會計目標和具體財務會計目標,前者是對財務會計目標的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后者是前者的細化,基本財務會計目標和具體財務會計目標緊密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財務會計目標體系。穩定性,也即財務會計目標應具有相對穩定性,不會經常變動。實用性,即一定時期內,此財務會計目標能夠適用于該段時期的財務會計工作具體情況和當前的財務會計環境。先進性,是財務會計目標切實為財務會計工作發揮作用的必要保證。

二、我國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定位現狀

1、財務會計目標的兩個層次?;矩攧諘嬆繕撕途唧w財務會計目標?;矩攧諘嬆繕耸秦攧諘嬔芯康某霭l點,是財務會計系統運行的最終目的,它在財務會計目標體系中占主導地位并直接制約著具體財務會計目標,同時也體現經濟管理的客觀要求。具體財務會計目標是對基本財務會計目標的具體表達和實現,是在基本目標的指導下,從事財務會計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矩攧諘嬆繕私⒃谪攧諘嬕话悱h境假設的基礎上,運用規范方法中的演繹法推導出財務會計的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以求達到對財務會計實踐的規范,滿足社會對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需求?;矩攧諘嬆繕诉m用于一切歷史發展的階段,是從不同歷史環境下具體財務會計目標抽象出來的共性;具體財務會計目標則因歷史背景、時代特征不同而不同。

2、財務會計基本目標應為提供信息以滿足對財務會計信息的需求,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則是兩個具體財務會計目標?;矩攧諘嬆繕诉m用于一切歷史發展的階段,是從不同歷史環境下具體財務會計目標抽象出來的共性—提供信息以滿足對財務會計信息需求。受托責任觀認為提供信息是為委托人(已經的投資者)評價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從而作出是否繼續維持委托—受托責任關系的決策;決策有用觀認為提供信息是為了滿足投資者、債權人等(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進行投資、信貸等決策的需要??梢?二者是有共性的,即都是提供信息以滿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二者的區別是主要的信息需求者有所不同。受托責任觀的主要信息需求者為已經的投資者—委托人;決策有用觀的信息需求者為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處于不同歷史時期,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不同??梢?兩者適用不同的歷史環境,是不同歷史環境下的產物,因此,它們屬于具體的財務會計目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具備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考察,則由于歷史環境的改變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批判這兩個觀點,也不能盲目地去協調二者的關系。二者不是對立的,是財務會計目標發展的兩個具體階段。由于歷史環境的延續性,二者在某個歷史發展時期交替和重疊,表現為二者的融合。

三、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創新

財務會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人們通過財務會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結果,它是財務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對財務會計系統運行起著導向作用。財務會計工作實踐離不開財務會計目標,只有明確財務會計目標,即明確向誰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如何提供信息,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才可能存在并有效運行。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財務會計目標系統將發生如下變化:

1、財務會計信息需求主體的多元化

我國的資本市場尚處于發育時期,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與資本市場發達國家有顯著差別。在我國目前條件下,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可按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最直觀地劃分為兩大部分,既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和非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在這兩大群體中,還可以按照企業資本規模大小、產權結構、企業組織形式、公司治理結構、經營行業特點等細分為若干層次的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群體。這些群體對財務會計信息的要求各有其特點且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有其側重點。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我國目前條件下財務會計信息需求者多元化、多層次的財務會計信息需求。

2、財務會計報告內容的拓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不再只是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和現金流量。為了滿足用戶了解企業面臨的機會和風險以及企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應盡可能廣泛地披露表外信息,包括企業背景信息、未來信息、知識資本信息、社會責任信息、公允價值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經營決策。另外,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員工的素質要求不斷提高,所以還要提供公司員工受教育狀況、技術素質、業務能力、熟練程度、敬業精神等人力資源價值及公司管理者的受教育狀況、組織協調與交流能力、企業文化等組織管理方面的信息。

3、改革財務會計報告的編排形式與內容

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突出了有形資產這個重點,隨著無形資產在企業價值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傳統報表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設想,編排報表的順序由按流動性排列改為按重要性排列,即按資產內含價值的高低排列。對于內含價值高的包括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在內的知識型資產,不僅要優先報告,而且內容要盡可能詳盡。

4、財務會計信息的及時處理與發布

投資者和債權人當然希望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越快越好,這能使他們對企業的風險和報酬作出及時反應。國家統計部門也對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予以高度重視。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使統計部門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各種統計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匡核算、估計。這不僅可能降低核算數據的精確度,還可能延誤國家宏觀經濟決策。所以,應提高財務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加快發展企業的財務會計電算化工作并形成全國性的財務會計信息收集、分析和檢索網絡。

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使企業的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網絡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財務會計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的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網絡與計算機中,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原手工系統中表現為一定周期的財務會計循環能以實時方式完成,時間和周期不再是財務報告的約束條件,不同期間的財務會計報表可以隨機產生,及時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可供調整、選擇和決策的各種信息。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能夠提供實時信息的財務報告制度。一方面,定期報告仍將存在,作為財務成果分配的依據;另一方面,實時報告也將涌現,作為決策的依據。

5、披露以公允價值計價的財務會計信息

在現有的以歷史成本計價的基礎上,同時披露以公允價值計價的財務會計信息。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滿足國民經濟核算以及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共同需要。在信息技術時代,金融業迅速發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推陳出新,為公允價值財務會計創造了客觀環境。投資者、債權人對企業未來信息的關注超過對歷史信息的關注,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對于使用者未來的經濟決策更具相關性。但采用公允價值計價必須解決公允價值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價值財務會計方法可操作性兩個難題。對此目前還有一定的難度,而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最大優點是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因此,現階段財務會計信息披露中應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并存的模式。至于將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理財學對金融工具計量模型的研究日臻完善,財務會計界解決了上述公允價值財務會計的兩個關鍵難題后,可以使公允價值取代己沿用了幾百年的歷史成本模式,成為財務會計最主要的計價基礎。

作者簡介:

楊滿平,男,江蘇宜興人,現就職于江蘇宜興農村合作銀行,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在讀研究生。

猜你喜歡
財務會計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新形勢下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發展
智能財務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影響
基于信息化的財務會計工作創新
淺談加強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措施
淺談如何加強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
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究
淺析財務會計的內部控制
信息時代下創新財務會計工作的方法途徑研究
關于互聯網背景下的財務會計與管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