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并購新變化及其對江蘇產業發展的影響

2009-02-11 06:30解秋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跨國并購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萬 解秋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跨國并購已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而隨著中國的入世和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進入中國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綠地投資方式,更多的是采用并購方式進入中國。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不僅具有優越的區位和人文環境、較低的生產要素成本、充足的科技人力資源和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有力地吸引了跨國公司的并購投資。我們的研究發現,積極引導外資并購在蘇南、蘇中和蘇北區域上的平衡發展,通過外資的并購整合,可加快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推進江蘇產業布局的均衡;在產業投向上,積極促進外資在第一、第三產業內的并購,優化我省的產業結構,提升我省產業效益。

關鍵詞:跨國并購; 產業升級;金融危機;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03-04

萬解秋簡介:

萬解秋(1955- ),經濟學博士,現為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經濟發展。金融市場、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等,先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學術獎勵。

一、跨國并購隨外商投資而興起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擴展和對外直接投資(FDI)的迅速發展,發達國家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勢頭,FDI的規模從80年代初期的600億美元擴大到2000年的13000多億美元,2001年以后,投資規模有所回落,2005年以后,對外投資進一步回升,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了一萬億美元。在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來看,過去發達國家之間相互投資的結構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發展中國家開始在對外直接投資中占居主導地位,吸收的外資由過去的不足20%上升到50%,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開始親睞于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在2000年以來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首選之地,每年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均在500億美元以上。

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擴展,跨國公司在對外投資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為對于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主導者,它們的投資和項目遍及世界各地,對于國際市場和資本形成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鐕镜膶ν庵苯油顿Y形式,可以分為綠地投資(Greenfield Investment)和并購投資(Mergers and Acquisition, 即M&As;), 從1980年以來的20多年時間里,跨國公司以及其他企業的投資一直以新建企業的綠地投資為主,他們在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基本上以興建新的企業為主,在中國,跨國公司通過合資、合作和獨資新建了一大批企業,有效地利用了國內廉價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要素。但是大規模的綠地投資受到許多國家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的影響,其成本的控制難度加大,大量企業,尤其是跨國公司轉向了大規模的跨國并購,以達到快速擴張和占領市場的目標。

跨國并購的出現已有較長的歷史,但戰后一段時間里的企業跨國并購主要發生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之間,其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有限。而在80年代中期以來,跨國并購出現了新的浪潮,形成了世界性的并購潮,跨國公司開始向發展中國家的滲透和擴張,跨國并購交易比重直線上升,其占對外直接投資的比重從1990年的約40% 上升到2000年的82%,近幾年來也一直維持在50%以上。從我國的外資投資結構看,從80年代到90年代末,外資進入基本上以合資、合作為主,獨資經營為輔的形式,新建企業和綠地投資占主要地位。進入2000年以來,外資進入的規模有了較大的擴張,進入的方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合資和合作方式被逐步放棄,外商獨資經營逐步成為主流,有80%以上的外資采用了獨資經營的方式,這反映了我國加入WTO以后,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競爭體系的完善,外資企業可以不經合資方而獨立進入國內市場。

雖然從技術優勢、市場開放、管制放松等角度看,外資進入新開放國家市場的空間日益擴大,直接投資的市場壁壘大幅降低,但跨國公司仍然越來越多地采取更為直接的市場進入方式,這就是通過企業的并購更加快速地占領市場,形成對市場的占領、控制和壟斷。一般認為,跨國公司在近十年來的跨國并購的基本動機仍然是利用自身的技術、管理優勢迅速地占領市場,獲得更為穩定的投資利益,而在同樣的動機條件下,并購行為的出現主要源于國際因素和投資所在國國內因素兩個方面。

從國際因素看,進入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和各國的對外開放形成潮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紛紛放松對于外商直接投資和外資并購企業的限制,投資市場日益開放,市場進入門檻的降低為跨國公司的進入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而從跨國公司看,其擁有的技術管理優勢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有了很充分的積累,這種市場和產品的競爭優勢通過市場開放和企業間并購可以獲得實現,形成真正的市場優勢。所以,近十年來伴隨著外商直接投資的迅猛擴張,跨國公司的并購性交易也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勢頭。2000年以來的國際間的外資投入,大致有50%以上為并購性投資,在中國并購性投資在近年來也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從國內因素看,隨著經濟國際化和開放的深入,各國先后實行了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進入的政策,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政策更為迅速,形成了外資集聚的盆地,外資的快速進入明顯地加速了東亞地區經濟技術的發展,提升了這一地區國家經濟技術的競爭力,這種資本和技術的吸力產生了明顯的外溢效應,而周邊各國紛紛仿效,積極推行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政策,從而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日益開放,外資進入的壁壘日益降低,外資進入呈現明顯的集聚態勢。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外資政策也受到了這一環境的影響。

從我國的對外開放進程看,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80年代為小規模試探性開放階段,外資進入數量和規模均較小;90年代為擴大開放和外資快速進入階段;而2000年以后為全面開放和外資大規模進入階段。經過20多年的開放和引進外資,我國的外資進入規模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上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也是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到2007年底,我國實際引進的外資達到7700億美元,批準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達55萬多個,對我國的經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分析數據資料也是十分豐富而詳盡。

而在這種條件下,外資的進入方式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一是大量外資進入我國市場時直接采用獨資經營的方式,不再進行合資和合作,這對國內企業和行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二是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通過并購國內企業進入中國的國內市場,其產生的沖擊和影響更為顯著。三是跨國公司的投資更加注重于中國的國內市場和對于產業的控制,使其投資符合其全球化配置的目的。

外商直接投資以并購投資方式出現時,標志著一國市場開放和國際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并購投資的興起,帶來了新的市場競爭狀態和產業的發展模式,對于一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結構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引發了較多的關注。

二、外資并購對江蘇產業結構影響巨大

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外商投資的形式出現了很大變化。其中最為重要的轉變就是大量外商企業,尤其是擁有行業控制地位的跨國公司,通過收購重組和參股國內企業、兼并存量資產,實現對于國內市場的滲透和行業的壟斷,這種并購重組具有極強的市場滲透作用和產業整合能力,國內因此而將其稱之為“斬首并購”和戰略性重組,其影響所及已不僅是出資,而必涉及到市場的壟斷和產業發展的控制主導問題,同時也帶來了市場變動的效應問題,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政治層面看,并購均將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1、通過并購加速了企業和行業的戰略重組

現在沿海發達地區成為外資并購滲透的重點,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江蘇具有優越的區位和人文環境、較低的生產要素成本、充足的科技人力資源、迅速成長的市場需求,以及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吸引著大批外商來江蘇兼并收購省內企業。并且,根據十六大提出的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的基本原則,江蘇有大批國有企業包括很多上市公司都將出售或減少國有股權和國有資產,引入多種經濟成分參與企業改制,形成了巨大的并購目標市場。省內各地市也都出臺了相關政策來推進外資并購的開展。無疑,外資以并購的方式進入江蘇已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趨勢。從外資進入密度和強度看,FDI進入江蘇的密度近3年來有所降低,但從強度看,則有明顯的上升;500萬美元以上外資企業增資擴股的比例達到了40%以上,開放行業前10名企業并購重組的機會率達到70%以上。

外資的并購事實上是在市場開放和競爭的條件下形成的市場進入和滲透方式,但它給江蘇產業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可能是多重的?;蛟S因為時間的短暫,它的作用尚未充分體現,但在產業結構變革和市場控制方面的影響已經顯現。

以下是江蘇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并購案件:

(1)鋼鐵行業:法國圣戈班公司全資收購徐鋼集團(2006)

(2)流通業:百思買收購江蘇五星電器(2006)

(3)機械行業:美國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2005)

(4)農業:美國邦基公司并購南京華農公司(2006)

(5)家電業:三星并購香雪海(1995)

(6)家電業:飛利浦收購孔雀(2002)

(7)膠卷業:柯達收購無錫阿爾梅(1998)

(8)化工行業:巴斯夫公司控股揚子石化(2002)

(9)化工行業:美國安格公司并購南京催化劑廠(2006)

(10)機械制造業:博世公司收購無錫威孚(2005)

除此以外,在現代物流業、商業百貨零售業、金融保險業和房地產業等服務業領域也出現了大型跨國公司通過并購和重組進入國內市場的趨勢。通過并購投資進入市場的外資企業同樣為江蘇制造業資本的形成發揮了作用。外商的增資擴股和并購投資成為2005年以來FDI進入的新渠道,占到了外資年度增量資本的20%以上。

2、外資并購直接主導了制造業的技術進步格局

市場開放和國際競爭慣例的引入必然會導致國際企業的市場進入,并購重組和企業的整合也是開放到一定時間后的必然產物。這種企業間的并購整合除了企業自身的市場能力和資產價值可得到提升以外,對于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競爭力影響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加速了技術的進步和擴散,使技術進步的主導權和控制力進一步集中。

(1)外商并購省內制造型企業必然導入國際經濟通行的規則和慣例,樹立市場經濟中企業營運的樣板,有助于通過新型公司體制的建設運行來促進市場的發育和市場機制的完善, 因為導入外資,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治理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企業的市場化程度可以獲得提升。在多數被并購的企業為國有化或國有控股公司情況下,這種轉化尤其明顯。

(2)外商熟悉國際市場的行情和交易規則,而且在國際市場上擁有龐大的銷售網絡,因而外資并購省內制造型企業后,有可能納入其生產分工系統,并拓展產品的銷售市場,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內被并購企業可以直接利用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網絡的優勢,排除國際市場進入障礙,迅速擴大出口規模。那些加工制造企業,如電子消費品,化工產品獲得的市場空間較為明顯。

(3)技術擴散的效果會得到遞增,并購初期跨國公司可能不像新建企業那樣一開始就大量引進新設備、新技術,但隨著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對其企業組織的重組整合,高新技術(包括管理和組織模式)的轉移是必然的。這種技術的轉移會產生技術的溢出效應,從而對于國內產業產生積極的外部效應,其主要表現在:外國子公司通過與當地企業的前向和后向聯系,向當地企業傳授知識和技術;外國子公司在國內培訓當地雇員(包括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這些人員的流動使技術溢出;外國子公司與當地企業進行競爭而帶來的示范效應和競爭效應,促使當地企業改進技術提高生產率;外國企業與當地企業鄰近,導致人員接觸、反向工程、模仿并形成能夠促進東道國技術提升的產業集群。通過外資并購建立的外國子公司往往與當地企業之間擁有更強的聯系,外資并購以先進方法培訓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開發江蘇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等等,使技術的擴散轉移效應明顯加快。但技術進步的主導權則較明顯地集中于外商投資企業和跨國公司,本土企業的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意識和積極性明顯上升,但市場開發的依存性仍然存在。

3、外資并購推動了新一輪的產業集聚和市場集中

當前,跨國公司研發活動日趨國際化,而發展中國家具有研發成本低的比較優勢,跨國公司漸趨在發展中國家建立研發機構,形成新的研發基地和產業的集聚。江蘇由于其獨特的區位優勢、人力資本優勢及城市群密集的比較優勢,正在迅速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成長的地區。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是江蘇新型工業化和接受國際先進制造業轉移的有效方式。與傳統的產業集群不同,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對有技術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研發機構的區域集聚具有特別的依賴性,這在江蘇表現十分突出。高新技術、新知識的生產與供給能力成為江蘇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資的大量進入和并購形成了這一區域新的產業集群和技術溢出效應,形成了新的分工與合作的產業體系和技術體系。新的產業形成集聚,市場更加集中,有些產業已經形成部分的壟斷。

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和并購投資在江蘇電子信息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化學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投資并購力度明顯加大,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的聚集,已使江蘇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僅在短短幾年便趕超了江蘇產業中的傳統老大紡織業,改變了江蘇產業結構的格局。在新產業的形成和擴張中,外資的并購重組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從目前看,外資對省內電子信息、汽車、化工合成、生物醫藥等行業的并購重組,使江蘇產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大大提升,產業技術的進步速度明顯加快,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上升,并且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使江蘇產業組織的市場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化和高級化。出現了行業國際性的龍頭企業,以此延伸擴展形成一個新的產業。

從消費電子行業看,電子電器行業出于全球產業分工,相對往發展中國家轉移。國內家用電器行業經過激烈的競爭,產品已經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國外發達國家由于生產成本高,紛紛將產業轉移到大陸,通過并購或重組境內公司形成一中新的產業鏈條。從現在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看,電子信息為我國政府積極鼓勵投資的領域。因此,電子電器行業成為外資并購的高發領域。在蘇州,相關電子電器產業已經形成產業鏈,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非常健全,而且每個環節都有若干企業在合作和競爭。如在電子計算機行業,臺灣最大的8家筆記本電腦企業中的6家以及大批零部件廠商都己經進入蘇州,外商在蘇州生產筆記本電腦可以在當地采購到筆記本電腦95%的零部件。經過20 多年與跨國公司合資合作, 通過整個電子元器件產業鏈的完善,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電子技術工人,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現代經營管理者。這也為江蘇省行業內相關內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此外,金融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的滲透并購也在加快,通過并購,市場形成了新的整合和集中控制局面??鐕驹趪鴥犬a業技術和結構升級進步中已經形成了主導的力量,競爭力和影響力在不斷地提升,國內產業的自主開發和技術進步要突破外資主導格局,有越來越大的困難,要形成獨立的體系,更為不易。

三、金融危機沖擊引發外資并購新變局

金融危機的爆發,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和融資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外部信用體系的收縮和融資風險的上升,導致各國跨國公司的對外投資和并購大幅度下降,2008年以來我國國內的外資并購案件大幅萎縮,幾乎完全停止了,一些公司也陷入了自身的財務危機,對于公司的穩定和所在國的投資進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種新變局對于江蘇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革也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和沖擊。

1、外資撤離和調整的影響沖擊;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極大地影響了外商投資的進程,對于外資的并購進程也不可避免地帶來沖擊。企業市場環境的惡化和融資體系的收縮,影響了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和經營擴展的能力,部分企業出現了撤資和出售資產的趨勢,還有部分企業停止經營逃離國內市場。從全國看,外資的流動在08年上半年仍然平穩,至8月以后,外資進入量呈逐月遞減,部分熱錢開始撤離,外商直接投資的季度到賬數也在大幅下降,第四季度到賬數僅為第一季度的50%。從江蘇看,外資的流量也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實際利用外資的下降幅度較全國平均更大,其中外資的主要集中地區蘇州市的外資流量,第四季度已不足第一季度的20%,平均每月外資進入量僅為2億美元。09年的上半年外資的進入規模進一步萎縮,生產和出口規模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進入今年第3季度外貿出口仍然處于負增長狀態。外商直接投資的調整反映了金融危機的直接沖擊和影響,同時對于外資的并購進程帶來了直接的沖擊和影響,外資的并購投資幾乎完全停止。

2、金融危機引發公司財務危機,影響并購進程;

金融危機引發了主要資本輸出國的信貸緊縮和流動性短缺,大批企業和跨國公司被迫縮減海外投資,部分企業被迫從海外抽資以應付國內企業的資金緊缺。這就影響到了企業的海外并購和市場擴張的步伐。從2008年以來,跨國公司的并購步伐明顯放慢,一些金融保險等資金流動性強的企業,外資出現了拋售股權抽出資本的趨勢,加工制造業的外資并購也趨于停頓,財務危機嚴重的企業出現了拋售現象。還有部分中小加工企業出現了撤資和逃跑的現象。因此,金融危機的蔓延已經影響到外資的并購實施進程和市場結構的變動。出于融資困境和財務危機的影響,外資企業以及跨國公司在華的并購進程出現了暫時的停頓,部分企業出現撤離。

并購進程的暫緩一方面有利于國內企業的產品調整和市場控制能力的上升,利用有利的時機拓展國內市場和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并購的停頓也影響到了外資的流入量,對各地的招商引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產生沖擊。如沒有相應的投資進入和技術的提升,外資撤出和國內市場的放棄勢必產生短期內的負面影響,必須有相應的應對措施。

四、應對外資并購和推進產業升級的相關對策建議

外資并購的調整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江蘇省外資的進入量和招商引資的效果,總體上不利于投資的穩定和產業結構的升級變遷。從穩定投資和產業升級發展的目標看,應對外資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以推進江蘇省產業的穩定發展和健康成長。

第一,繼續實施積極的開放政策和招商引資政策,積極利用外資并購的整合能力,從總體上推進江蘇省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推進蘇南地區外資企業的并購整合提升產業的層次和技術水平,鼓勵加工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向蘇北轉移,從總體上穩定和提升外資投資的規模和水平。

第二,進一步完善外資并購的相關政策措施,保障國內市場的競爭和防止產業的過分集中和壟斷。依據國家產業政策的總體要求,在開放和鼓勵外資并購和不破壞市場有效競爭的條件下,通過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防止外資過度并購和壟斷對江蘇省產業長遠發展的不利影響,利用稅收、信貸和產業優撫政策體系來支持國內企業、品牌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生存。

第三,積極引導外資并購在蘇南、蘇中和蘇北區域上的平衡發展,通過外資的并購整合,實現江蘇產業經濟布局的均衡;從結構布局上看,應鼓勵外資在蘇南地區的產業并購和企業重組,以提升企業的技術產品層次和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鼓勵中小加工出口型企業向蘇北地區轉移,既可獲得新的成本優勢,又可較快地推進蘇北地區的產業發展;在產業投向上,除了加工制造業領域的并購整合以外,也需積極促進外資在第一、第三產業內的并購,以優化我省的產業結構,提升江蘇省的產業效益。

第四,利用金融危機爆發和外資并購調整的戰略時機,加快推進國內產業的自主開發和技術進步,實施鼓勵國有和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和兼并重組的相關政策,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和產業,鼓勵和扶持內資企業并購外資企業,或參與外資企業的投資項目,提升國內企業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的作用和地位。

參考文獻:

[1]余永定等.FDI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04(03).

[2]江小娟.中國的外資經濟——對增長、結構升級和競爭力的貢獻[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王維.FDI和國內投資對江蘇經濟影響之比較分析[J].江蘇統計,2003,(06).

[4]文青.外資壟斷術揭示[J].企業管理,2005,(07).

[5]沈蕾.跨國競爭對反壟斷的抑制作用[J].中國工業經濟,2003,(06).

[6]戴海峰.外資并購熱中的冷思考[J].當代經濟研究,2003,(03).

[7]陳佳貴,王欽.跨國公司并購與大型國有企業改革[J].中國工業經濟,2003,(04).

[8]桑百川.外資并購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導刊,2004,(11).

猜你喜歡
跨國并購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企業跨國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與防范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跨國并購對我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制造企業跨國并購財務決策
我國生產性物流業促進裝備制造業升級的策略分析
引入產業投資基金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濉溪縣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
機電類高職院校專業布局與結構調整研究
淺析“互聯網+”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關于福建自由貿易區發展理念和輻射帶動海西產業升級模式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