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流程處理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模型及分析

2009-02-11 06:30黃清娟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知識共享

摘 要:本文基于虛擬企業知識流程處理的過程,提出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模型的四個階段,由于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四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一步對每一個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有助于對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把握。

關鍵詞: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知識流程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13-02

一、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過程模型

虛擬企業知識的流動既發生在組織內部,也存在于組織與組織之間,并且以后者為獲取和積累知識的主要途徑。成員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核心能力的要求,分別提出對知識的需求,并經過一系列中間處理過程,形成最終的轉化結果。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識流程處理的虛擬企業知識共享模型,并把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知識需求階段、知識提供階段、共享知識處理階段和知識吸收內化階段。

1、知識需求階段

虛擬企業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獲取并共享合作伙伴的知識。因此,如何在整個虛擬企業內部最大化的挖掘企業成員所需的知識,從而提高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虛擬企業的首要任務。虛擬企業的各成員都有其自身的核心優勢,各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從而形成整條知識鏈上的共同優勢,因此在執行任務時,企業必將存在一定的知識缺口,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來尋找這些知識。企業對知識的需求首先通過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交流,或者是尋找企業自由的知識庫等途徑在企業內部進行尋求。當內部企業無法提供所需知識時,企業成員就會向虛擬企業的知識庫尋求幫助,虛擬企業的知識庫存放的大多是比較容易表示和規范化的顯性知識,如果企業找到了匹配的知識,則向虛擬企業知識庫提出請求要求反饋回所需知識,如果沒有找到所需的知識,則需要轉向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向其它的企業成員求助。

2、知識提供階段

知識提供階段是知識發送方對知識需求方的響應階段。當知識需求方提出對知識的需求時,發送方對其進行響應。一般來講,對知識的提供分為兩類:顯性知識的提供和隱性知識的提供。顯性知識可以通過文字、圖形、編碼等方式存放在企業或者虛擬企業的共享知識庫中,因此其共享比較容易進行,且比較容易獲取;而隱性知識存在于成員企業員工的頭腦中,是個人經驗和技能的綜合體,一般比較隱晦,難以進行標準化將其物化到知識庫中。而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知識交流,更側重于隱性知識的交流,需要虛擬企業構建好一個可以供組織成員進行知識交流和會話的網絡平臺,從而為隱性知識的傳播提供基礎平臺,有利于知識需求方找到自身所需的知識。

3、共享知識處理階段

共享知識的處理過程實質就是知識的轉移過程,知識需求方通過網絡平臺與知識發送方進行知識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主動識別出自身所需的知識。但知識需求方并不是將這些知識原封不動地存入本企業的知識庫進行應用。由于企業自身的文化和知識基礎不同,對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的處理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隱性知識具有路徑依賴性以及緘默性等特點,當所處的環境不同時,其存在的狀態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知識發送方在將知識傳遞給需求方的過程中會產生偏差。在需求方接收到知識之后,就會在組織內部對其進行再組織,開始了又一次的企業內部之間的知識交流。

4、知識吸收內化階段

再組織后的知識并非就是需求方內部成員的個人知識,第三個階段的完成只代表知識轉移過程的結束,而知識的共享過程還沒有真正結束,只有當這些知識被企業內部員工理解并消化吸收,并將有價值的部分存入企業內部知識庫或者是員工頭腦中,知識共享的一次循環才真正結束。知識吸收過程就是知識需求方將獲得的知識與企業環境進行相互碰撞,從而為個體所掌握和擁有,用來解決企業核心能力環節的問題,這些知識才真正轉化為企業內部知識,可以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內化為企業獨有的知識,提高企業知識積累的基礎,為下一次更好地吸收企業外部的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使企業的知識共享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

二、虛擬企業知識共享過程分析

虛擬企業知識共享各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對每一個過程進行具體的分析,有助于對虛擬企業知識共享的把握,從而提高共享效率,達到最終組織的目標。

1、知識需求階段分析

知識需求是知識共享的起點。一個組織,從組建的一開始,就面臨著對知識的需求。例如,虛擬企業的各個成員,在完成自己在虛擬組織中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吸收外界的知識,只有不斷地更新自身知識,才能保持在虛擬組織中的優勢地位,否則就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需要對自身的知識需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合作的過程中企業要克服對知識的剛性認識,即要發現新的知識需求,適時的對知識進行更新,不能一味的因為某些舊知識在企業中曾經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故意強化其作用,而弱化新知識的作用??傮w說來,一個企業對知識的需求貫穿于整個發展過程的始終,但很少有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專門花時間去關注對知識的需求,也很少會做出對哪些知識的需求才是重點的判斷,因此,往往在組織的知識庫中保存了陳舊的、過時的知識,而沒有及時補充創新的、與組織發展相匹配的知識,造成了知識保存和檢索的高成本。

2、知識提供階段分析

當知識需求方在虛擬組織內部提出知識需求時,知識提供方就會根據網絡化組織的一些運作協議,通過信息網絡和知識共享平臺,為知識需求方提供共享知識。但是,虛擬企業運作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組織。在組織內部,知識共享程度越大,知識運用能力就越強,對整個組織的貢獻也就越大;但是在虛擬企業的運作中,知識共享發生在組織與組織之間,如果知識發送方對核心知識保護的意識不強烈,很容易泄露企業的核心機密,造成自身競爭力的減弱,所以知識提供方要注意對核心能力的保護。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對知識的描述技術尚未成熟,網絡信息的爆炸、企業文化的差異,造成了用戶對信息需求描述的多樣性,從而降低了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使知識的提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與用戶的需求不匹配,需要進行反復的索取,知識發送方才能提供給需求方真正所需的知識。

3、共享知識處理階段

知識需求方并非能輕而易舉地將發送方提供的知識組織入庫,需要對知識的形態、結構、性質等進行一定的處理和加工,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溶解,使其融入企業的知識庫,內化為企業內部的知識。野中郁次郎和管內廣孝提出的SECI模型,合理的解釋了知識轉化的實質,該模型清晰地描述了知識處理和轉化的四個階段,即知識的社會化、表出化、內在化、融合化。

4、知識吸收內化階段

一般來講,企業的吸收內化能力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即知識的轉換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由于企業本身有一定的知識存量,知識的轉化能力可以表現出企業對已有知識和新知識的整合能力,通過優化和更新企業的知識,結合企業的組織文化以及特有的理解知識的方式,對兩種知識賦予一種新的解釋,從而產生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發現外界機遇,進而可以使企業具備以主導者的身份組建虛擬企業的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是企業吸收內化知識的主要目的,即在知識進行吸收后,可以為企業所用,以實現提高企業核心能力之目的。這種應用能力通常有一定的組織慣例,即與企業現有的知識存量、以往進行知識吸收的能力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企業需要長期的保持吸收和利用知識的能力,使知識的創造過程并不是一種偶爾進行的活動,而變為企業持續不斷的、系統的對知識的一種應用過程。一般來講,越是以高新技術、知識型生產為主要核心能力的企業,其知識的吸收和應用能力就越強,在合作過程中主動吸收能力的表現也就越強。

參考文獻:

[1]侯人華.虛擬研發組織知識管理模式研究.吉林大學,2008.

[2]程赟.基于知識鏈的網絡化組織知識共享研究[J].東南大學,2006.

[3]袁靜.基于融知發酵模型的組織知識需求、獲取與管理研究.天津大學,2005.

[4]范曉春.知識聯盟中的知識共享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

[5]徐凱峰.企業知識吸收能力的演化模式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6]馬文峰,杜小勇. 知識檢索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6(2):157-160.

[7]曹龍.虛擬團隊管理中的知識共享問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

作者簡介:

黃清娟,福建福州人,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國立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與知識創新管理。

猜你喜歡
知識共享
基于關鍵詞分析的國外LIS領域信任研究進展
價值網絡關系結構躍遷中知識共享模式演變
西部獨立學院教師知識共享現狀與對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與版權法的變革
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
基于“知識共享”背景下的高校教師教學角色新定位
員工知識共享行為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高職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知識共享激勵機制研究
“經管之家”用戶知識共享及社會資本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