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觀亦可食的山萵苣

2009-03-26 02:35劉華杰
科技潮 2009年11期
關鍵詞:萵苣苦味綠豆

劉華杰

幾只鷗鳥在秋日的密云水庫南岸悠閑地低空飛翔,另有數百只或白或灰的涉禽在平靜的湖濱沙灘曬著太陽,可惜我叫不出名字。湖邊的作物已經悄悄地變換著顏色。苞米稈長出了沉甸甸的棒子,粟桿長出了粗棕繩般的谷穗,這些果實一律謙虛地垂著腦袋。綠豆和向日葵還呈綠色,一矮一高圍著玉米田。耕地邊上與綠豆高度相仿、褐中透綠的豆茶決明,披著殘存的幾片綠色羽狀葉,最抓眼球的是農田外面野地里一片片與藍天相映的白色狗哇花。

在近距離拍攝狗哇花時,我看到了零星幾朵淡黃色的小花架在接近枯萎的花枝上。年初冬日的一個下午,我和同事吳國盛在這附近溜達時見過這種菊科植物,高達1米半的枯莖上分枝很多,掛著上百個瘦果幾乎散盡的頭狀花序。這次我到中航大學講課,提前1個小時到達,獨自一人來到湖邊,有機會再次與它相遇。這種植物就是菊科的山萵苣(Lactuca indica)。

山萵苣非常普通,極為常見,根本無需到密云水庫就能看到。北大、清華、師大校園里,圓明園里,永豐高科技園區里,北京各區縣,以至除了西北以外全國各地,都能見到這種植物!

春天它披著濃密裂葉的茁壯嫩苗,與周圍草本植物區別很大。它粗而直的莖桿上葉片非常多,靠近尖端的嫩莖折斷后,立即會冒出白色發黏的液體,在空氣中氧化后迅速變黃變黑。滴到手上、衣物上,單純是它自己還沒關系,倘若再弄上一點泥土,就有點麻煩了,想洗掉是比較困難的。這種白漿有一點苦味,正是這樣一種淡淡的苦味,使它們吃起來別有風味。

事實上,山萵苣是一種非常好的野菜,而且吃這種野菜基本上不會破壞生態,因為它分布十分廣泛,種子多,植株生長能力、繁殖力很強。在寫過小根蒜這種野菜后,不斷有人問我在北京還有哪些野菜。由朱元璋第五子朱棣撰寫的《救荒本草》收載植物400多種,并“繪圖疏之”。北京地區可食的野菜少說也有200種。但是,“保健養生”與“救荒活命”不能相提并論,加上如今生態保護的限制,在此我不宜輕易推薦,但山萵苣沒問題。作為一種可口的野菜,山萵苣最簡單的做法是:取鮮嫩的莖尖,包括葉,用開水焯3分鐘,用清水沖洗,再浸泡5小時,去掉一些苦味,然后可涼拌、做湯或炒食。

春天的時候,在野外你可以挖幾株山萵苣回來,或養在花盆里或栽在戶外。剛長出來時,你會發現它有一個錐形的肉質根,這表明它是很容易成活的。如果不想嚴重影響它生長的話,可以像吃生菜一樣,每次只取下莖下部的葉片來食用,一邊長一邊吃。到后來,你還能欣賞到它開出的美麗小花。

(責任編輯劉俊)

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協辦

猜你喜歡
萵苣苦味綠豆
為什么有人愛“吃苦”
種呀種綠豆
綠豆成長記
秋日野餐會
為什么有人愛吃“苦”?
為什么有人愛“吃苦”
“綠豆軍團”成長記
為什么很多藥都是苦味的?
萵苣和韭菜
綠豆發芽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