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鳳英:一件龍袍千兩白銀

2009-04-17 05:44香港佳士得
鑒寶 2009年4期
關鍵詞:鑒寶龍袍緙絲

蘇 勇 香港佳士得

香港佳士得2008秋拍晚清御制明黃緙絲十二章紋龍袍110萬港元成交這件龍袍通體織金龍九條。兩肩及胸前后背的正龍以及衣擺的行龍間,飾以十二章紋、五彩祥云和蝙蝠萬字紋。該袍尺碼細小,是為孩童縫制的,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應是光緒皇帝幼年時所穿著。

目前,由頇級織繡工藝制作的精美龍袍,已經成為拍賣市場上廣受矚目的焦點。翻看成交紀錄可見,凡是明確為皇帝穿著的明黃色十二章龍袍,成交價都不低于50萬元,個別者甚至拍出了上千萬元的高價。那么這些精美絕倫的龍袍究竟是怎樣制作的?本刊記者走訪了故宮博物院的著名織繡專家宗鳳英。采訪中,宗鳳英披露的龍袍制作細節,對收藏愛好者鑒定市場上的龍袍真偽,有重要意義。

一件龍袍耗時兩年完工

鑒寶:雍容華貴,工藝精湛,堪稱頂級華服的龍袍是怎樣制作而成的?

宗鳳英:龍袍的制作過程很繁復,據清宮檔案記載,皇帝的龍袍一般是由皇帝直接提出制作要求,然后交派內務府下的如意館,依據穿著人的身份和《大清會典》的規定,設計式樣并繪制出重彩工筆的小樣,然后呈貫皇帝御覽認可。

在這之后,依據所需工藝的不同,分別發往蘇州、江寧、杭州三處的織造司制作坯料,其中蘇州織造主要負責刺繡工藝,江寧織造主做妝花工藝。待各織造司完成坯料的制作后,經水路將這些半成品運入宮中,再由宮內造辦處下的織繡作坊承做縫制為成衣,隨即交予皇帝穿用。據統計,這期間共用繡工近500人,繡金140余人,畫樣者10余人。用時接近兩年之久。

龍袍的制作費工費時,所耗費的銀兩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根據清宮織造檔案的記載,以緙絲工藝或是刺繡工藝制作一件龍袍需要用去白銀1000多兩。

鑒寶:龍袍上復雜多變色澤絢麗的紋飾是怎樣織繡的?

宗鳳英:為了體現龍袍的尊貴氣質,我國聞名于世的三大織繡工藝,都被古代的織繡工人運用在了龍袍的制作上。特別是緙絲和妝花工藝的使用,讓龍袍上的紋飾花紋呈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藝術效果。

具體說來,以緙絲制作的龍袍,多依據紋飾變化的不同選取不同的緙絲技法織繪。比如為了表現花紋由淺入深的色彩變化,制作者會利用緙絲線條伸展的長短變化,將深色緯與淺色緯相互交叉,以實現自然暈色的效果;在勾繪紋飾的輪廓和線條時。采用摜緙或者勾緙技法來區分色彩層次和紋樣問的界線;在描繪單色紋飾時,會以平紋交織的平緙技法實現:另外,在遇到兩種不同顏色的花紋豎向相接的時候,為了不出現裂縫,制作者會采用搭梭的技法,在每隔一定距離處,使兩邊的色緯相互搭繞對方色區的一根經線,以避免豎向裂縫過長而形成裂口。

正是由于以上多種緙絲技法的運用,讓緙絲龍袍的紋飾顯現出雕琢鏤刻的效果,很好地展現了雍容華貴的皇家氣派。

妝花龍袍色彩超20種

鑒寶:以妝花工藝制作的龍袍有怎樣的特點?

宗鳳英:以妝花工藝制作的龍袍,通常則采用緯管小梭挖花妝彩的工藝技巧織造花紋。此工藝和緙絲織花工藝很類似,可稱為通經斷緯挖花盤織工藝。采用這種工藝可以使得龍袍花紋的色彩極為豐富,達到20多種。同時由于運用三、四種間暈的配色方法織制花紋,將色彩從深到淺分成幾個層次退暈,使花紋從深到淺的變化自然和諧,令紋飾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總之,由于緙絲和妝花工藝的運用。使得龍袍上同一緯度的花紋實現了同花異色,一花異色的效果,更將龍袍上龍的形象展現得生動逼真。氣勢不凡。

清代晚期龍紋漸失神韻

鑒寶:目前故宮博物院中保藏有多少件龍袍,令人是依據怎樣的標準進行龍袍短代的?

宗鳳英:故宮博物院共收藏有近萬件各代龍袍,通過近些年來的研究,我們發現對龍袍進行斷代除了要關注它的面料和縫制工藝外,還要著重于對各代紋飾變化的掌握。

比如龍袍上最主要的紋飾龍紋,雖然它在清代近300多年的歷史中基本形貌沒有變化,但在細節上卻不乏更改。

首先龍的頭形由清初到清末有逐漸拉長的趨勢??滴鯐r龍頭上額寬大,下額窄且分成兩瓣,中間內收,形成元寶狀。雍正以后龍頭逐漸拉長,頭頂由康熙時候的元寶形變成幾個圓棱,成為一個大腫骨。額頭上起肉包,一代比一代高厚;下額變為方形,一代比一代前伸。至同洽光緒時形成了瘦長形臉,尖下額的骷髏形龍頭。

其次。龍的鼻子呈逐漸變長,鼻頭逐漸變大的趨向??滴鯐r的龍頭幾乎沒有鼻梁,鼻頭小巧,乾隆時則顯現出隆起的鼻腔,鼻頭寬而扁。到了晚清則形成了獅形鼻頭。

再次。龍的軀干由體態健壯、翻轉靈動向肥碩僵硬變化,漸漸失去了神韻感??滴鯐r龍的軀干三停九轉,到了晚期則為二停六轉。龍的四肢則由肥壯粗長向細短漸變。

再有。清中期以前的龍爪比較有力度,仿佛抓著東西一般,呈現輪形。清中期以后,也就是嘉慶朝。前兩趾分開,呈攀附狀。到了晚清,龍爪基本伸直,顯得綿軟無力。

清代龍袍紋飾十年一換

鑒寶:除了龍紋有變化外,其它紋飾有何改變?

宗鳳英:由清初到清末,龍袍下端的“平水”和“立水”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清朝前期,龍袍沒有八寶立水,只有平水,隨著年代越往后。立水越來越長,幾乎占據了整個龍袍的三分之一,真正成為了“江崖立水”。

據清宮檔案的記載,自乾隆朝開始,龍袍上的紋飾開始遵循十年一換的原則進行變化。也就是說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的龍袍,在紋樣上先后變化了6次。其中龍紋是基本不變的,改變的只是云紋等輔助紋飾。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制作龍袍是一件即繁瑣又費時的事情,不但要設計小樣,還要多次請示皇帝,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簡化制作工序,乾隆皇帝便定下這一規矩。因此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乾隆以后的龍袍。便呈現出十年一變的樣貌。

猜你喜歡
鑒寶龍袍緙絲
沈從文“鑒寶”
沈從文“鑒寶”
沈從文“鑒寶”
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開心一刻
焱鼎—KE演繹中國傳統生活美學
“穿龍袍上課”者是負責的老師
龍袍
花田種畫
“織中之圣”藏巷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