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互動關系探析

2009-05-14 03:29張人才饒玉潔
管理與財富 2009年4期
關鍵詞:進程工業化城市化

張人才 饒玉潔

【摘要】:工業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j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體現,二百五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在現階段我國面,臨著加快城市化和進一步推進工業化的雙重任務。然而,二者發展的先后問題_直以來為學術界所爭論,本文認為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發展是一個相互推動的漸進過程,應該遵循工業化和城市化內在發展機制促進其良性發展。

【關鍵詞】: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機制

一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內涵

根據世界權威經濟學大辭典《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定義,工業化首先是國民經濟中制造業活動和第二產業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是制造業活動和第二產業在就業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還包括人均收入的增加、生產方法、新產品式樣在不斷變化、城市化提高、資本形成、消費等項開支所占比例發展變化。城市化是指一個國家由傳統的農村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包括如下五個方面的豐富內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斷提高的過程。城市化首先表現為大批多村人口進入城市,城市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漸上升。第二,城市化是產業結構轉變的過程,是國家創造財富的能力不斷提高。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是市場不斷擴張、對投資者吸引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現代社會結構形成的過程。第四,城市化是一個城市文明不斷發展并向廣大農村滲透和傳播的過程,是城鄉一體化的過程。第五,城市化是農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統一。

二工業化與城市化是相互推動,同向發展的過程

2.1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的一般規律

一方面,工業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據H納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發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業化推動。在工業化過程中,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企業為獲得“聚集的經濟效益”而在地理上趨于集中,隨之引起區域工業化的提高,帶動了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相應提高,非農產業就業人口向城市遷移并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城市數量日益增多,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工業化發展導致的非農業就業比重越來越大,工業化進程逐步誘導城市化進程并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

另一方面,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促進工業他的發展。城市是工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基礎和載體。城市化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太集聚、大整合,從而推動了城市工業化的進程,為工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城市化為工業化提供載體和平臺,城市為工業發展提供不可缺少交通、能源,通訊和市政基礎設施,同時,消費過程的最終實現也主要依賴城市人口,可以說,沒有城市化的長期發展,工業化的進程必將受到很多制約和限制。城市為工業化發展提供綜合服務功能,城市的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交通、通訊,水、電、氣、排污、交易場所等生產條件,還為生產提供安全、培訓,消防、子女入學等社會化服務以及政策和發展的軟環境。所以城市化的發展應充分考慮工業化發展趨勢,從城市規模、特色和功能定位等諸多方面為工業化的長足發展留足空間。

2.2城市化與工業化的互動機制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葉裕民教授的城市化與產業結構轉型的邏輯模型(參見表1),在工業化過程中,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存在著兩次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浪潮,繼起地將一批批勞動力由農村轉向城市,直至實現城市化過程。城市化與工業化存在的良性的互動關系為:工業化為城市化提供經濟支持,城市化為工業化創造良好的空間依托。在這一良性的互動關系之中,產業結構的遞次升級和企業的規?;瘜I化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此模型還指出,在城市化過程中,第一次勞動力轉移浪潮由市場條件下的輕工業大規模發展所引致,第二次勞動力轉移浪潮則是由伴隨著重工業化的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的結果。

但是,該模型同時指出,重工業在城市化過程中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重工業自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能夠吸納一定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重工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是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重工業化才能夠造就一大批需要廣泛社會服務的現代化企業,以及進入中高檔消費階層的民眾。

表1:城市化與產業結構轉型的邏輯模型

資料來源:葉裕民:《中國新型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機制研究》,2004

三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關系的發展階段和變動趨勢

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來看,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相互制約,伴隨工業化的進程,城市化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錢納里等人于1975年在《發展的型式:1950-1970》一書中提出的城市化率與工業化率比較的世界發展模型表明,人均GDP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度緊密相關,在不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情況下,城市化率和工業化率明顯不同:在低收入區內,城市化率超過工業化率,但差異不大,但在人均GDP大于300美元時,城市化率則明顯高于工業化率。

再從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來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但兩者的關聯性在不同階段變動的趨勢又是不同的。當工業他水平低下時,城市他水平的發展與之緊密關聯,工業化水平發展到—定程度之后,工業產值比重盡管不再增加甚至下降,而城市化水平卻繼續上升由此可見,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變動關系,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而區別。工業化初期,是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的輕工業化階段,工業化發展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結構轉變,工業發展所形成的聚集效應使工業化對城市化產生直接和較大的帶動作用;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之后,是以資金資源密集型為特征的重工業化階段和以技術密集型為特征的高度化階段。這時服務業比重上升,對城市化進程具重大影響趨勢愈加明顯,工業化導致就業結構變化,從而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實質就更清晰的表現出來。

四工業化與城市化良性互動的啟示

早期工業化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相對而言是自發、自主的,過程一是緩慢、漸進的,政府介入較少。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政府強有力地介人旭這種介人如果不尊重客觀規律、僅憑趕超情結左右,非但不利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還會因一念之差作出錯誤決定。城市化是經濟結構的空間調整或橫向調整,工業化是經濟結構的時序調整或縱向調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根據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的規律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將對我國加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發揮重大作用有利于我們提高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整體水平。

4.1堅持工業化和城市化協調發展

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需要制度創新與政策組合,特別需要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的有效組合。要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廢除城鄉隔離體制,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政策規定,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有序流動盡快建立基本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要深化產權制度、投資體制與土地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城市自身的資金籌集機制與聚集效益,加快中國城市化的步伐。

4.2堅持提高工業化質量。形成城市化的雄厚物質

工業化是城市化發展的根本動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全過程都離不開工業化發展,推進工業化進程成為促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舉措。因此,要提高工業化質量,通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工業化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提高就業彈性系數,既要堅持提高工業化水平的宗旨,又要遵循“輕工業—重工業—第三產業”的演進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大力推動企業的專業化,通過企業內部專業化的發展促進企業間的分工合作及企業規?;l展,從而促進地區和城市生產的專業化,也為城市化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推動城市化。

4.3加速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為工業化提供良好外部條件

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城市化的發展將反作用于工業化,在工業化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城市,具備較完備的工業體系,擁有較發達的交通通訊網絡,信息獲取容易、及時。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及服務業市場得到較好發展,配套產業較為齊全,第三產業發育較成熟,這都是工業化水平提高的優越外部條件,將吸引企業進一步向城市集聚,通過實施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機制加速城市化,促進城市化聚集效益作用的發揮I促進專業化和規?;陌l展,因此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規劃、推進城市化發展,促使工業化水平的上升。

猜你喜歡
進程工業化城市化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Dalvik虛擬機進程模型研究
快速殺掉頑固進程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監控系統
中外民主法制進程專題復習
雕塑的城市化
為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斗的青年工人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