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油稅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及公共政策選擇分析

2009-05-14 03:29
管理與財富 2009年4期
關鍵詞:燃油稅

王 娟

【摘要】:燃油稅的開征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從我國燃油稅的開征歷程入手,分析了燃油稅政策久久不能得以出臺背后的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并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燃油稅改革中公共政策的選擇。

【關鍵詞】:燃油稅;利益博弈;公共政策選擇

所謂燃油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行使的汽車購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稅,它是費改稅的產物,是取代養路費而開征的,其實質是汽車燃油稅。簡而言之,就是將現有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實行捆綁收費,即將現今普遍征收的養路費和其他費用合并成燃油稅,在道路等公共設施日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的大背景下,更多地體現了“多用多繳,少用少繳”的公平原則。通過法律約定整合各部門間的利益關系,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能源和基礎設施開支,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一燃油稅改革的歷程

在我國,燃油稅的最早提出是在1994年,但此后的發展則非常緩慢。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第36條規定:“公路養路費用采取征收燃油附加費的辦法,擁有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在購買燃油時,按國家相關規定繳納燃油附加費。征收燃油附加費的不得再征收公路養路費”,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代替養路費。1998年10月,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公路法修正草案里,將“燃油附加費”改為“燃油稅”。1999年10月《公路法》修正案獲得通過,征收燃油稅。此后,燃油稅的推行就成為能源立法的熱點,但始終沒有出臺。2005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調整和完善資源稅,實施燃油稅,穩步推行物業稅?!?007年兩會期間,財部部長金人慶和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均表示,燃油稅的開征還要等待合適時。但是隨著國際油價節節攀升,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加大,使得燃油稅的開征已勢在必行。2008年12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規定成品油稅費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自此,這項歷經了14年。馬拉松”式的燃油稅改革政策終于出臺。

二燃油稅改革背后的利益博弈

1交通部門與稅務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

推行燃油稅的最大阻力先來自公路交通部門,因為開征燃油稅對交通部門影響很大,一是預算內與預算外脫鉤,二是事權與財權分離,交通部門宏觀調控乏力。養路費等規費由交通部門直接征收,屬于地方所有,燃油稅改革后。則屬于中央收入,中央宏觀調控能力得到加強,但具有事權的交通部門沒有了財權,交通部門自主調控能力自然削弱。同時一些地方交通的路橋是由企業、個人投資興建,燃油稅改革后,逸筆錢將上繳國家財政,勢必會影響地方政府利益,也會影響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而費改稅后,原本應該持積極態度的稅務部門卻并不積極,究其原因在于開征燃油稅后,雖然稅收收入會有所增加,但同時則涉及到近30萬人員的接收和安置問題。

2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利益博弈

目前我國每年征收的養路費已達上千億元,此外,還有公路客貨運附加費、公路運輸管理費、過路費和過橋費等各種各樣的規費。這些費用分別由交通、建設、公安等部門收取,其中相當部分屬地方政府所有,納入預算內資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改征燃油稅后,如果這筆稅由各地國稅部門征收,再按比例在中央與地方共享,這會出現地方之間利益分配不公平問題。如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汽車保有量高,但地域廣度小,公路長度少,征收的燃油稅用于公路維修綽綽有余,而西部地域遼闊,公路總長度長,但人口密度低,汽車保有量小,征得的燃油稅總額將無法滿足修建和維護公路的需要,從而影響地方政府的實際利益,這直接導致地方政府對這一舉措的回應很不積極。

3各行業之間的利益博弈

燃油稅的改革牽涉到能源、運輸、汽車等眾多行業,開征后,有些行業會受益,有些行業的利益則會有所損失,受益的行業自然希望開征燃油稅,而利益有損失的企業則傾向于維持現狀。

(1)汽車市場

燃油稅的推廣將使車輛的使用成本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先前不同車輛間幾乎一視同仁的養路費、車船使用稅等固定支出,將被燃油稅所取代,多用多繳,少用少繳,這樣,小排量、低油耗、使用頻率低的車主所付出的燃油稅將低于養路費、車船使用稅等費用,而那些排置大、高油耗的車主所付出的燃油稅則會高于之前的養路費、車船使用稅等費用。這樣,燃油稅的開征將會促使汽車產業的格局發生改變,對汽車市場具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2)營運行業

營運車輛包括出租車、長短途的運輸客車、貨車、城市公交車等,征收燃油稅后,多用油多繳稅,那么,營運車輛的成本將會大大提高,共利益勢必會受到較大影響。比如三噸以下載重輕型車、輕型客車及一噸以下的各類機動車過去交的稅費最低,但燃油稅開征后,相對于中,重型卡車和中、大客車來說,它們的運輸成本增幅最大。

(3)高速公路

我國是人口大國,對汽車的需求量也相對較大,燃油稅的開車會刺激對汽車市場需求的增加,而汽車增加的同時高速公路的收費也會相應增加。另外,開征燃油稅會刺激一些走國道的車轉走高速公路,畢竟高速公路比普通國道要節油許多。這樣,很多高速上市公司如華北高速等將會受益。

[4)農業用油

國家在“三農”問題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減輕農民負擔,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開征燃油稅,對農民來講影響較大,因為農用車不上高速公路,開征燃油稅帶來的優勢,農民很難享受,但由此帶來的農業成本上漲的劣勢,卻不可避免地由農民來承擔,因此農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損失。

(5)能源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節約能源被提到基本國策的戰略高度。節約型社會的建設,關系到現代化建設進程,關系到國家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福利和根本利益,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燃油稅的開征,可以控制油品資源的消費總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三燃油稅改革的公共政策選擇

公共政策是國家(政府)、執政黨及其他政治團體在特定時期為實現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目標所采取的政治行動或所規定的行為準則,是一系列謀略、法令措施、辦法、方法、條例等的總稱。它具有特定的價值取向,公共政策的一般價值取向應該是為解決社會公平的,體現社會公眾的利益,燃油稅的改革也不例外。

1體現公平稅負原則

以前的養路費是按噸位來計費征收。對有車單位和個人征收,對用路多、用路少的車主“一視同仁”,對不經常上路的車主來說,顯然不公平,難以體現“多用路、多交錢”的公平原則。同時,與經濟效益脫鉤,由此帶來超載嚴重和載重作假等管理問題。開征燃油稅后,車輛在道路上行駛路程越長,耗油量就越大,所繳納的稅負就越多,體現了“量能課稅”的公平稅負原則。

2堅持公共利益取向

一項公共政策的作出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會觸犯到某些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比如開征燃油稅會使得交通和稅務等部門的利益有所損失,但公共政策的選擇應當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我國來說,這種利益就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且燃油稅的開征可以控制油品資源的消費總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另外在控制能源消費的同時,可以更好地促進節能技術的發展,促進節能小型車的廣泛應用,在有利于環保的同時,還有利于刺激替代能源技術的創新,可將經濟引向可持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這代表著當前社會的公共利益。

3平衡協調好各方利益

公共政策雖然會打破現有利益格局,使現有利益重新分配,但也應盡量平衡各方利益,否則,長期下去難免會出現不公平的局面,燃油稅的開征也應平衡協調好備方利益。首先,要協調好中央與地方的利益。燃油稅的開征會更多地有利于中央財政,而對地方財政不利,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地方政府對公路的修建和養護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做法的基礎上,可考慮實行中央與地方關系,按一定比例分成,建立??顚S玫墓芾砟J?。國家依法征稅籌集的公路建設資金,必須專用于公路的修建和養護,規范政府收入。其次,要協調好交通部門和稅務部門的利益,燃油稅開征后,應加大對交通部門的財政分配力度。妥善安置養路費收費機構近30萬的交通稽征人員,對下崗分流人員,給予優惠政策。鼓勘自謀職業,積極實施再就業。再次,要協調好備行業的稅收負擔水平。征收燃油稅,“多用油、多繳費”,這樣,使用油較多的納稅人,成本費用也隨之提高,像前面分析到的出租車行業、公共交通行業等,在成本提高,而價格不能隨之上漲的情況下,其負擔就要增加。

4照顧好弱勢群體的利益

在開征燃油稅的政策中,無疑農民是作為最大的弱勢群體。農用車不上高速,享受不到開征燃油稅帶來的優勢,但同時由此帶來的油品價格上漲所導致的農業成本的增加,卻不可避免地由農民來承擔,這與國家所倡導的減輕農民負擔政策的意圖是相違背的。因此。對于農村農業用油,國家可制定統一標準的補給政策,直接將補貼發放到每個農民手中。

開征燃油稅在發達國家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其開征都經歷過漫長的道路,在我國也不會例外。目前國務院下發《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規定成品油稅費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

猜你喜歡
燃油稅
不能犯補貼癮
燃油稅與高速公路收費改革研究
公路養路費改燃油稅的必要性及實施
燃油稅豈能不經人大表決
淺析燃油稅開征對小排量車的影響
燃油稅辨析
燃油稅
綜合看待燃油稅的影響
燃油稅與柴油機壓縮比探討
燃油稅改不應再以短痛為由延后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