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棉花栽培技術發展探討

2009-05-14 03:29岳中普
管理與財富 2009年4期
關鍵詞:棉田棉花高產

岳中普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國棉花栽培技術現狀以及當前形勢下棉花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在新的形勢下栽培技術需要高產型向高效型轉變;產量型向產量與質量并重型轉變;管理復雜型向簡化型轉變,加快“無土育苗栽培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加強“液體地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搞好“化控技術”的宣傳培訓,適時開展簡化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

【關鍵詞】:新形勢棉花栽培技術問題解決方法

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攻關,我國棉花的栽培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有:地膜覆蓋技術、化控技術、問作套種栽培,“矮、密、早”栽培、轉基因抗蟲棉的應用等。豐富多樣的栽培技術構成了我國現行的棉花栽培技術體系,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外出打工越來越多,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肥料和農藥價格居高不下以前的一些栽培技術在當前形勢下已經不太受農民的歡迎。改進井完善現有栽培技術,創建新型的栽培技術是當前形勢下棉花生產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目前運用的棉花栽培技術引發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棉花生產出現T-些新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棉花效益下降,棉農收入不穩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造成的。一是成本費用過高。在肥料和農藥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單位面積的農藥和化肥投入量增加,導致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據統計棉花生產成本1980年為1281元/hm2,以此為基數,1990年增長1.7倍,1995年增長4.4倍,1996年增長6.8倍。據調查,2003年我國除新疆棉區外,棉花平均生產成本9254元/hm2。如此高的生產成本,嚴重削弱了農民的植棉積極性。二是勞動力投入過多。目前,棉田勞動力投入過多,據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的胡瑞法等人調查,我國棉花的勞動力投入520.5~611.56個/hm2,其主要原因是棉花栽培管理工序多,技術性強,管理繁瑣,勞動生產率偏低。

2棉田內環境污染嚴重

多年連續使用大量的農藥和除草劑,導致土壤農藥殘留過高,嚴重影響棉田土壤環境,多年來地膜覆蓋導致的白色污染,使棉田土壤進一步惡化,棉花根部的生長受到抑制,嚴重影響棉花的產量。由于土壤環境的惡化,必然影響土壤生產力的可持續提高??傊?,當前棉花生產除了面臨勞動力投入偏大,勞動效率偏底,化控技術使用不當,環境污染嚴重,棉花品質較差的困難外,還受到棉花市場價格和國際原棉供給量等市場因素的影響。

3化控技術使用不當

“化控技術”起到促根壯苗,協調棉花生育,延緩葉片衰老,塑造理想株型,改善成鈴結構,促進棉鈴發育等一系列綜合功能,且具有投入少,效果好的特點。但是,棉農往往沒有全面掌握化控技術,不能根據地情、苗情和天氣情況靈活掌握和使用藥物種類、施藥時間和劑量,常常盲目和隨意地進行化學調控,致使效果不顯著,甚至造成大面積減產。

4質量不穩定

多年以來,生產上采用兩熟制常常提前收獲,或者陰雨天氣過多等原因。導致收獲了許多沒有正常成熟的棉花,使原棉質量下降,加之種植的品種“多、亂、雜”,造成原棉質量一致性差,現有優質棉品種的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其結果導致同一類型的原棉批量小,對紡織企業批量生產和產品質量穩定性影響較大。

二解決棉花生產問題的研究方向

棉花栽培技術要適應當前的形勢,必須實現三個轉變:即高產型向高效型轉變,產量型向產量與質量并重型轉變,管理復雜型向簡化型轉變,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項措施。

1高效化栽培技術研究

棉田多熟立體種植高產、高效、持續關鍵技術的研究:通過高產高效多熟立體種植模式的引進和創新,研究棉田立體種植低污染綜合技術體系,從而形成一年多熟的典型配置方式、配套品種和生產技術,實現全年綜合效益的提高,進一步挖掘不同生態區的資源優勢。

2優質化栽培技術研究

研究高品質棉品種生長發育特性及對肥水需求特點,以及肥水運籌、群體調控、促早熟栽培等技術,創造適宜優良品種生長發育的優化環境條件,充分把握品種高產潛力,保持和提高高品質棉的內在品質和生產品質。實現棉花品種按生態區種植,改變目前棉花品種多、亂、雜的局面,生產出符合紡紗部門需要的各種類型的原棉。

3輕型化栽培技術研究

積極探索實用、先進的簡化栽培技術新途徑,包括育苗移栽逐步向地膜直播、露地直播演變的種植方式,以簡化棉花管理措施先進的實用技術:以社會化服務為目標的棉花管理方法,以高新技術應用為突破口,即抗蟲棉,抗蟲雜交棉在棉田立體種植中的應用,實現棉花高產、優質、可持續發展技術途徑;以機械化操作為最終目標,即用物化勞動代替活化勞動的現代化植棉新技術。從而實現省工、節本、提高效益的目標。

4加強應用基礎研究

深入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研究手段,向激素和分子研究水平發展;開展計算機在棉花栽培上的應用研究,實現棉花栽培管理的規范化和模式化,同時開展逆境生理生化的研究,為減災和抗災技術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從而為21世紀棉花栽培研究工作提供技術儲備。

我認為只要做好了以上幾方面的改進,棉花的高效、高質量的生產一定會實現的。

猜你喜歡
棉田棉花高產
棉花是花嗎?
我國育成高產高抗水稻新品系
扁桃棉花間作對棉田牧草盲蝽發生與為害的影響
雪白的棉花堡
基于移動GIS的棉田朱砂葉螨預警系統
不可思議的棉花糖小村(上)
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益簡化栽培新技術
走失的棉田
心中的“棉花糖”
淮北地區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